2019年新人教版物理中考复习专题 课件第五章
【中考课件】2019中考物理总复习:第5讲 内能 内能的利用

D.通过重力做功转化为残骸的内能
精讲案·学易
栏目索引
类型四
热量的计算(近三年云南2次,昆明2次,曲靖2次)
此类题主要在综合题中考查,有时也在填空题中考查,重点围
【命题解读】
Q吸 绕Q吸=cmΔt、Q放=mq(或Q放=Vq)和η= ×100%三个公式出题。 Q放
精讲案·学易
栏目索引
例4(2018· 云南)小明家新买来一台容积为80 L的天然气热水器。小明学习了
预学案·记易
栏目索引
5.(2018· 眉山)下表中有几种物质的比热容,小张同学根据提供的数据得出了 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C )
几种物质的比热容/[J· (kg·℃) ] 水 酒精 煤油 冰 4.2×10 2.4×10 2.1×10 2.1×10
3 3 3 3 -1
铁 铜 干泥土 水银
0.46×10 0.39×10 0.54×10 0.14×10
3 3 3 3
A.一杯水比一桶煤油的比热容小
B.液体的比热容一定比固体的比热容大 C.水吸收或放出热量的本领较强,常用作冷却剂 D.比热容是物质自身的性质之一,只和物质的种类有关
预学案·记易
栏目索引
考点四
热机
预学案·记易
栏目索引
预学案·记易
栏目索引
预学案·记易
栏目索引
即学即练
6.(2018· 滨州)如图所示是内燃机工作循环中的一个冲程,它是 ( C )
的时间后甲的温度大于乙的温度,则甲液体的比热容 小于 (选填“大于”、 “等于”或“小于”)乙液体的比热容。如果乙液体的质量为1 kg,初温为20 ℃,加热一段时间后温度升高到50 ℃,吸收的热量为1.26×105 J,则乙液体的比 热容为 4.2×103 J/(kg· ℃)。
初中物理中考总复习课件: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点拨3】 找到物距和像距的关系,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判 断成像性质及其应用. 规律小结: 一焦定虚实,二焦分大小;实像总倒立,虚像总 正立;(实像)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 小. (虚像)物近像近像变小. 实像异侧,虚像同 侧.
变式拓展3:(2019·鄂州)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 规律”的实验中,某小组同学利用图11甲测出了 透镜的焦距后,正确安装并调节实验装置如图11 乙所示,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2. 投影仪是利用 凸透镜 来成像的,成像时,物体 到镜头的距离要 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 , 它成的是 倒立 、 放大 的 实 像.
3. 放大镜是 凸透 镜,它成 正立 、放大 的 虚 像, 使用放大镜时,被观察物体必须放在凸透镜的 . 焦点以内.
四、 眼睛和眼镜(10年2考,2017、2011年考)
A. 由甲图可知该透镜焦距为40cm B. 乙图中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符合放大镜的 成像原理
C. 在乙图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与光 屏的位置互换,则成像情况符合投影仪的原理
D. 如果在烛焰与透镜之间放置一近视眼镜的镜片, 则将光屏适当左移可得一个清晰的像 C
回归课本
1. 某同学为进一步了解“视力矫正”的原理,利用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装置做了实验. 他在发光体和 凸透镜之间放置不同类型的眼镜片,观察到了如下 现象. (1)将近视眼镜片放在发光体与凸透镜之间,光屏 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使光屏远离透镜,又能 在光屏上看到发光体清晰的像. 这说明近视眼镜对光 线有 发散 作用,它应该是 凹 透镜. 由此 可知,在近视眼得到矫正之前,物体的像成在视网 膜的 前方 (选填“前方”或“后方”).
探究焦距变化 对成像的影响
2019年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 共651页PPT文档

★常考点三 运动快慢的描述 速度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相同时间比路程.在运动 时间 相同的情况 下,比较物体运动的路程,路程长的运动快. (2)相同路程比时间.在运动 路程 相同的情况 下,比较物体的运动时间,时间短的运动快. (3)速度是描述物体 运动快慢 的物理量,是运 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快慢 的.
(1)参照物是事先假定静止(不动)的物体. (2)参照物的选择应遵循两个原则:一是任意性原则;二是方 便性原则.为了研究问题方便,物理学中一般选择地球、地面 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易错警示]①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但不能选研究的物体本 身当作参照物,因为这一选择的结果是这一物体永远是静止 的.②我们平常说地球公转,所选的参照物是太阳,而地球 自转所选的参照物是地轴.
三、时间的测量 1.时间的国际主单位是 秒 ,符号是 S . 2.单位换算:1 h= 60 min= 3600 s. 3.测量工具
(1)常用:机械表、电子表、 石英表. (2)实验室和操场常用停表测 量时间.
(3)停表的读数 停表通常有大、小两个表盘,大表盘的时间单位为秒(s), 小表盘的时间单位为分(min).不同规格的停表指针运动一周 所表示的时间不同,如图知,大圈1整圈是30 s,每大格分为 10小格,所以每小格是0.1 s,小圈1整圈是15 min,每小格是 0.5 min.由图观察发现,小圈走了1大格即1 min,大圈指示4 s,所以表中指示时间为1 min 4 s.
s=s1+s2=100 m+100 m=200 m.
则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 v=st=22060 sm≈7.7 m/s.
实验强化过关
实验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命题角度:
【课件】第五章 专题:平抛运动题型总结 课件-高一下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v0
则v y 2v0 tan
练习1.在一斜面顶端,将甲、乙两个小球分别
以v和V/2的速度沿同一方向水平抛出,两球都落在
A 该斜面上.甲球落至斜面时的速率是乙球落至斜面
时速率的( )A.2倍
B.4倍
C.6
倍
D.8倍
2.对着斜面抛:
如图所示,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垂直打在斜面上,
此时物体的合速度与竖直方向的夹角等于斜面的倾
水平初速度v1、v2沿相反方向抛出两个小球1和2(可视为质点),
最终它们分别落在圆弧上的A点和B点,已知OA与OB互相垂
直,且OA与竖直方向成α角,则两小球的初速度之比
v1 v2
为
C
A.tan α
B.cos α
C.tan α tan α
D.cos α cos α
解析 两小球被抛出后都做平抛运动,设容器的半径 为R,两小球运动的时间分别为t1、t2. 对球 1:Rsin α=v1t1,Rcos α=12gt12, 对球 2:Rcos α=v2t2,Rsin α=12gt22, 联立以上四式解得vv12=tan α tan α,故选 C.
9.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有A、B、C三点, 三点连线构成一直角三角形,AB边竖直,BC 边水平,D点为BC边中点.一可视为质点的物 体从A点水平抛出,轨迹经过D点,与AC交于 E点.若物体从A运动到E的时间为t1,从A运
B 动到D的时间为t2,则t1: t2为( )
A.1∶1 B.1∶2C.2∶3 D.1∶3
gtan θ D.由于不知道抛出点位置,位移大小无法求解
课堂练习
4、如图8所示,固定斜面的倾角为α,高为h,一小球从斜面顶端 水平抛出,落至斜面底端,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空气阻力,则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初中物理中考专题复习专题5《透镜及其应用》测试卷(含答案解析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初中物理中考专题复习专题5《透镜及其应用》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被眼睛观察的物体.拿一个远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远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在拿走远视眼镜后,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A.将蜡烛靠近凸透镜B.将光屏靠近凸透镜C.将光屏远离凸透镜D.将光屏和蜡烛同时靠近凸透镜2.如图,是小明同学画的一条通过凸透镜或凹透镜后折射的光线光路图,错误的是()A.B.C.D.3.李明同学的妈妈发现李明自从上了初中以后,学习比原来更刻苦了,但也发现李明看书时眼睛与书的距离比正常情况越来越近了,请你在下列判断及矫正措施中选出正确的一项向李明同学说明()A.李明同学已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B.李明同学已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C.李明同学已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D.李明同学已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4.下列关于显微镜使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观察时要用右眼注视目镜B.观察装片时先用高倍镜,后用低倍镜C.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时,视野不宜太亮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只与物镜有关,而与目镜无关5.眼镜的规格通常不用焦距来表示,而是用度来表示,其度数D等于焦距f(以米作单位)的倒数的100倍,即D=,已知小明的左眼镜片焦距为0.25m,其度数应为()A.100B.200C.300D.4006.幻灯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A.凹面镜B.凸透镜C.凹透镜D.凸面镜7.正午时,太阳光直射水平地面.取一圆形薄凸透镜正对阳光,在距透镜15cm的地面上得到一个光斑,其直径是透镜直径的一半.若将透镜向上移动少许,光斑变大.透镜的焦距是()A.5cmB.10cmC.15cmD.30cm8.某照相机镜头焦距为10cm,小刚用它来给自己的物理小制作参展作品照相,当照相机正对作品从50cm处向12cm处移动的过程中()A.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小;B.像变大,像距变小;C.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大;D.像变大,像距变大.9.下列图中,表示的是近视眼形成原因的是()A.B.C.D.10.下列情景中形成的像,属于实像的是()A.湖面的倒影B.用放大镜看数字C.小孔成像D.“海市蜃楼”11.平行光线经如图所示的中空玻璃砖后将会()A.会聚B.发散C.仍为平行光D.无法判断12.下列光学仪器中没有凸透镜的是()A.照相机B.反光镜C.放大镜D.幻灯机13.如图所示,向透明塑料袋内吹气后,将袋口扎紧,再在袋口下挂一重物,将它放入盛水的玻璃容器中,就成了一个“空气透镜”.当平行光束射到这个“空气透镜”上时,射出的激光束将成为()A.会聚光束B.发散光束C.平行光束D.不能确定14.望远镜能对远处的物体进行视角放大,它利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作为物镜和目镜,则物镜和目镜对被观察物体所成的像是()A.物镜和目镜都成虚像B.物镜和目镜都成实像C.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D.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15.如图所示,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是因为经过调节晶状体的厚薄后,远处景物的像仍落在视网膜的前方,为使远处的景物能成像在视网膜上,则应选用以下哪种镜片进行矫正()A.凸透镜B.凹透镜C.平面镜D.平板玻璃片二、填空题(共3小题)16.清晨,草地或树木上的露珠下面的叶脉看起来比较大,这是露珠产生镜功能的结果,形成了像(填“虚”或“实”).17.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透镜,这种透镜对光线具有作用.18.如图所示,来自物体A 的光线经过眼睛的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后面的B 点.这是______ 成因的光路图,要使像靠近视网膜,物体A应该向______ (选填“左”或“右”)移动;要使像成在视网膜上,应佩戴一个合适的______ 透镜制成的眼镜.三、实验题(共3小题)19.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现在中学生近视率达到90%以上,这引起小明等同学的兴趣,为了探究“近视眼的形成原因和矫正方法”,小明同学选择了如下器材:蜡烛(模拟所视物)、水凸透镜(模拟人眼晶状体,并与注射器相连)、光屏(模拟人眼视网膜)、光具座等.(注:水凸透镜的凸起程度可以通过注射器注入或吸取水的多少来调节.)(1)她安装并调整好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将点燃的蜡烛置于水透镜前某一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这个像性质为倒立、______ 、实像;它的应用______ (写一个光学仪器).当向水凸透镜内注人水,使透镜更凸后,发现光屏上已无烛焰清晰的像,若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应在水凸透镜前放置一块______ 透镜;若撤去放置的透镜,应将光屏______ (选填:“靠近”或“远离”)水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2)根据上述实验,可知近视眼的形成原因是:______ .(写一点)20.小华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如图所示,实验桌上备有带支架的蜡烛、光屏、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A和凸透镜B、平行光光源(接通电源后可发出平行光)、光具座等器材.(1)小华首先测量凸透镜A的焦距:将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线处,平行光光源发出平行于透镜主光轴的平行光照射到凸透镜A上,在透镜另一侧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的光斑最小,如图甲所示,凸透镜A的焦距f1= ______ cm;(2)如图乙所示,保持凸透镜A位置不变,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35cm刻线处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以得到烛焰倒立、放大的______ 像(选填“虚”、“实”);此成像特点常应用在______ (选填“放大镜”、“照相机”或“幻灯机”)上;(3)保持蜡烛位置不变,小华用焦距为f2的凸透镜B替换凸透镜A,将凸透镜B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线处.通过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烛焰倒立、缩小的像.由此现象可以判断:凸透镜A和凸透镜B的焦距大小关系为f1______f2(选填“小于”或“大于”).21.某班学生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1)小李同学在图中观察到烛焰通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能形成一个清晰的像,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互换一下位置,仍然在光屏上观察到清晰的像,这是因为______ .(2)对于焦距相同的凸透镜,一个物距应该对应唯一的像距,但从各组汇报数据中发现,物距均为12.00cm时,有三个小组所测像距分别为23.00cm,25.00cm,26.00cm.若他们的数据差别不是因为长度测量误差导致的,你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操作原因是______ .(3)为了观察物距等于5cm时烛焰的成像特点,请你写出接下来的操作步骤:______ .四、简答题(共3小题)22.为了提高防火意识,消防部门当众演示了一个令人惊奇的实验:将装有水的球形鱼缸摆放在窗边,让阳光透过鱼缸照射到窗帘上.窗帘上聚光点的温度迅速上升,一会儿窗帘就被点燃了.请你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这一现象.23.在森林中旅游,导游会向你建议,不要随意丢弃饮料瓶,这不仅是为了环境美观,更是为了保护森林,请你说出其中的道理______ .24.为什么雨过天晴后花农们要及时将塑料棚上的积水放掉?五、计算题(共1小题)25.如图所示,物体AB经凸透镜折射后所成像为A′B′,已知AB的高为h1,物距u,像距v,试用h1、u、v表示像高h2.答案解析1.【答案】C【解析】因为远视眼镜是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拿一个远视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此时将像前移了,而没有戴上眼镜时蜡烛烛焰的像实际上在光屏后面;拿走远视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原因是烛焰清晰的像在光屏的后面,可以用增大光屏与凸透镜的距离或增大蜡烛距离凸透镜的距离使得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像的目的.2.【答案】C【解析】凸透镜有三条特殊光线: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通过焦点.凹透镜有三条特殊光线: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反向延长通过焦点,指向另一侧焦点的入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3.【答案】B【解析】李明看书时眼睛与书的距离比正常情况越来越近了,说明能看清近处的物体,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属于近视眼,近视眼用凹透镜来矫正.4.【答案】C【解析】A、使用显微镜时,用右眼还是用左眼都可以,故A错误;B、低倍镜放大倍数小,找到物像后,移动需要更清楚观察部分到视野中央后,再换高倍镜.这样主要是为了观察方便,即找到需要观察的部位,并移动到视野中央,如果在低倍镜下已经看的很清楚了,也就没有必要换高倍镜了,故B错误;C、口腔上皮细胞颜色很浅,视野太亮容易看不清,故C正确;D、显微镜放大的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故D错误.5.【答案】400【解析】D=6.【答案】B【解析】幻灯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当物距在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中间时,由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7.【答案】B【解析】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最小、最亮的光斑就是该凸透镜焦点的位置,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就是焦距.在距透镜15cm的地面上得到一个光斑,说明是太阳光经凸透镜未过焦点会聚的,或已过焦点会聚的光斑,将透镜向上移动少许,光斑变大,说明太阳光经凸透镜是已过焦点会聚的光斑;光斑的直径是透镜直径的一半,说明太阳光经凸透镜是已过焦点一半时的,则15cm是焦距和一半的焦距的和,即焦距是10cm,则ACD错误,B正确.8.【答案】D【解析】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成实像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该凸透镜焦距为10cm,物距在50cm和12cm之间成实像,所以移动的过程中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A、B、C错误,D正确.9.【答案】D【解析】近视眼能看清近处的物体,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由于近视眼的晶状体变厚,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答案选D.10.【答案】C【解析】A.亭台在湖面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成的是虚像,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从放大镜中看到镜后正立、放大的数字,是因为光的折射现象,看到的虚像,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小孔成的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的太阳的实像,是实际光线汇聚成的,故本选项符合题意;D.海市蜃楼,因为光的折射现象,看到的是景物的虚像,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11.【答案】B【解析】空玻璃砖可看作是左右两个凹透镜组合在一起了,而光线经过凹透镜后会变得发散,经过两个凹透镜变得更加发散.12.【答案】B【解析】反光镜是应用了凸面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而其他的光学器件都是应用了凸透镜.13.【答案】B【解析】以空气为标准,可以把它分解为左右两个中间薄,边缘厚“水凹透镜”.因为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光经过空气透镜时会被发散.因此对照过去的平行光有发散作用.14.【答案】D【解析】望远镜望是由两组透镜组成,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与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相同.15.【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该人患的是近视眼;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佩戴凹透镜,使光线发散,成像位置后移.16.【答案】凸透;虚【解析】圆形透明的露珠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草木的叶脉距离透镜很近,小于一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叶脉在这个“凸透镜”中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即叶脉看起来比较大,这是露珠产生放大镜功能的结果,形成了正立、放大的虚像.17.【答案】凸;会聚【解析】投影仪上有一个相当于凸透镜的镜头,投影片上的图案通过这个凸透镜形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18.【答案】远视眼;左;凸.【解析】分析图可以看出,此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所以是远视眼,若想看清物体A,应将物体远离眼睛,即向左移动(增大物),使像向左移动(像距减小),靠近视网膜;也可以利用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的作用,使像前移,重新成在视网膜上,故用凸透镜来矫正远视眼.19.【答案】(1)缩小;照相机;凹;靠近;(2)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使得像成在视网膜前方的缘故.【解析】(1)据图可知,此时的物距大于像距,所以此时的物体处于2倍焦距以外,像成在另一侧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该原理制成的;当向水凸透镜内注人水,使透镜更凸后,其折光能力变强,会使得像提前会聚,所以若想使得像成在光屏上,应该让光线发散,推迟成像,所以此时应该在蜡烛和水透镜之间放一个凹透镜;若此时将凹透镜撤去,像仍会成在原光屏的前方,所以应该将光屏靠近凸透镜;(2)故可知,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较厚,会聚能力较强,看远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的缘故.20.【答案】(1)10;(2)实;幻灯机;(3)大于.【解析】(1)由图知,光点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0.0cm,所以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2)如图乙所示,保持凸透镜A位置不变,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35cm刻线处时,物体处于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移动光屏,此时应该能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投影仪都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3)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凸透镜A成放大的实像,说明此时物距处于1倍和2倍焦距之间;凸透镜B成缩小的实像,说明物距大于2倍焦距.因此凸透镜B的焦距小于凸透镜A的焦距.21.【答案】(1)光路是可逆的;(2)光屏上呈现像的清晰程度不同;(3)移除光屏,用眼睛从凸透镜的右侧通过凸透镜观察.【解析】(1)由图可知,u<v,所以凸透镜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光屏上还能得到像,此时u>v,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像的位置应该是像最清晰的位置.各小组的像距不同的原因,可能是有的小组光屏上的像不是最清晰的时候测量的;(3)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蜡烛在凸透镜的5cm处时,u<f,在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在蜡烛同侧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要想观察烛焰的成像特点,需移去光屏,从凸透镜的右侧通过凸透镜观察.22.【答案】因为装有水的球形鱼缸相当于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将太阳光会聚于窗帘某点处,温度上升,窗帘被点燃.【解析】透明球形鱼缸装水后,中间厚而边缘薄,类似于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当阳光透过球形鱼缸时,将会聚于窗帘上某点处,窗帘上的聚光点温度上升,窗帘被点燃.23.【答案】因为装有水的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太阳光有会聚作用,会造成树叶燃烧,造成火灾.【解析】装有液体的饮料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由于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易引燃树叶等.所以不允许随便丢弃饮料瓶.24.【答案】下雨后,在塑料棚上的积水就像一个一个形状不规则的“凸透镜”,阳光通过这些“凸透镜”会聚,照到蔬菜上,被照蔬菜可能会被烤死,所以雨过天晴后,要将塑料棚上的积水放掉.【解析】下雨后,在塑料棚上的积水就像一个一个形状不规则的“凸透镜”,阳光通过这些“凸透镜”会聚,照到蔬菜上,被照蔬菜可能会被烤死,所以雨过天晴后,要将塑料棚上的积水放掉.25.【答案】解:由图可知,△ABO∽△AB´O,则已知AB的高为h1,物距u,像距v,则像高h2=答:像高h2为【解析】已知AB的高为h,物距u,像距v,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可求得像高h.。
2019届高三人教版物理一轮复习课件:微专题5 圆周运动的临界问题

[审题指导] (1)审关键词:小球刚好离开锥面. (2)思路分析:小球刚好离开锥面时,小球只受重力和绳子的拉 力,两个力的合力提供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解析] (1)若要小球刚好离开锥面,则小球只受到重力和细线的 拉力,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迹圆在水平面 上,故向心力水平,在水平方向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及向心力公式得:
解析:C [当物块随圆筒做圆周运动时,绳的拉力的竖直分力 与物块的重力保持平衡,因此绳的张力为一定值,且不可能为零, 选项 A、D 错误,C 正确;当绳的水平分力恰能提供向心力的时候, 筒对物块的弹力恰好为零,选项 B 错误.]
2.(08786360)如图所示,两绳系一个质量为 m=0.1 kg 的小球, 两绳的另两端分别固定于轴上的 A、B 两处.上面绳 长 l=2 m,两绳都拉直时与轴夹角分别为 30°与 45°. 问球的角速度在什么范围内,两绳始终张紧?当角 速度为 3 rad/s 时,上、下两绳的拉力分别为多大?
[解析] B [当转动的角速度为零时,OB 绳的拉力最小,AB 绳的拉力最大,这时两者的值相同,设为 F1,则 2F1cos 30°=mg, F1= 33mg,增大转动的角速度,当 AB 绳的拉力刚好等于零时,OB 绳的拉力最大,设这时 OB 绳的拉力为 F2,则 F2cos 30°=mg,F2 =23 3mg,因此 OB 绳的拉力范围为 33mg~23 3mg,AB 绳的拉力范 围为 0~ 33mg,B 项正确.]
1.有些题目中有“刚好”“恰好”“正好”等字眼,明显表明 题述的过程中存在着临界点.
2.若题目中有“取值范围”“多长时间”“多大距离”等词 语,表明题述的过程中存在着“起止点”,而这些起止点往 往就 是临界点.
3.若题目中有“最大”“最小”“至多”“至少”等字眼,表 明题述的过程中存在着极值,这些极值点也往往是临界点.
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五章5.2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课件(共60张PPT)

α=
v船 v水
,最短航程为x=
d sin
α
=vv水 船d.此时船头指向应与上游河岸成θ′角,且cos θ′=vv船 水.
栏目导航
乙
栏目导航
【例2】 一小船渡河,河宽d=180 m,水流速度为v1=2.5 m/s. 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v2=5 m/s,求:
(1)小船渡河的最短时间为多少?此时位移多大? (2)欲使船渡河的航程最短,船头应朝什么方向?用多长时间?
栏目导航
2.两类最值问题 (1)渡河时间最短问题:若要渡河时间最短, 由于水流速度始终沿河道方向,不能提供指向河 对岸的分速度.因此,只要使船头垂直于河岸航 行即可.由图可知,t短=vd船,此时船渡河的位移x=sind θ,位移方向 满足tan θ=vv船 水.
栏目导航
(2)渡河位移最短问题
情况一:v水<v船
]
栏目导航
上例中,若物体 B 以速度 v 向左匀速运动,则物体 A 做什么运 动?
提示:vA′=sinv θ 由于θ变小,故vA′变大,故物体A向上做加速运动.
栏目导航
3.如图所示,AB杆和墙的夹角为θ时,杆的A端沿墙下滑的速度 大小为v1,B端沿地面的速度大小为v2,则v1、v2的关系是( )
栏目导航
[探究归纳] 1.合运动与分运动 (1)如果物体同时参与了几个运动,那么物体实际发生的运动就 是合运动,参与的几个运动就是分运动. (2)物体实际运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就是它的合位移、合速 度、合加速度,而分运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就是它的分位移、 分速度、分加速度.
栏目导航
2.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四个特性 等时性 各分运动与合运动同时发生和结束,时间相同 等效性 各分运动的共同效果与合运动的效果相同 同体性 各分运动与合运动是同一物体的运动 独立性 各分运动之间互不相干,彼此独立,互不影响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 教材系统复习 第5讲 内能 内能的利用

冲程
内燃机 分类 示意图
进气门
燃料直接在发动机气缸内燃烧产生动力的热机 汽油机和柴油机
□31 打打开开
关闭
关闭 关闭
排气门 关闭
关闭
关闭 □32 打打开开
活塞运动方向 向下
□33 向向上上
□34 向向下下 向上
能量的 转化
□35 机机械械能转化成 □37 内内能转化
□36 内内能
成□38 机机械械能
B.分子间有引力
C.分子间有斥力
D.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2.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同学们每天走进教学楼,都会闻到消毒液 的气味,这一现象说明了分分子子在不在停不地停做无地规做则无运动规则 ;消毒液是液 体,不容易被压缩,说明分运子动间存在着斥斥 力.
考点2:内能
1.内能
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定义
(C )
考点6:热机效率(难点)
热机用来做 □44 有有用用功功的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
定义 热量之比
公式
η=QQ有总用
说明 因为不可避免有能量损失,所以热机的效率总小于100%
能量 流向
提高热 机效率 的途径
(1)让燃料尽可能充分燃烧,如:将煤粒磨成煤粉、加大 送风量等; (2)利用废气的能量; (3)机件间保持良好的润滑、减小摩擦
1次,2017年2次,2016年2次 ,2015年2次) 7.(2019·重庆B 10题2分)利用水的比热容较大大 (选填“大”或
“小”)的特性,汽车发动机冷却通常选用水作冷却液;1 kg的水从20 ℃加热到90 ℃吸收的热量为22..949×4×05J.[c水=4.2×103 J/(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