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连续创新与创业绩效实证文献的元研究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研究文献综述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研究文献综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创新创业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中备受关注的话题之一。
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备受重视。
本文将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探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研究现状、影响因素以及提升途径,旨在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研究现状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创新创业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大学生作为未来的创业主力军,其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备受关注。
在国内外学术界,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研究也日益增多。
研究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内涵、特点以及培养路径。
通过文献综述可以发现,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内涵。
研究者们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内涵进行了深入挖掘,认为其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行为等多个方面。
大学生应具备跨学科知识、团队协作能力、市场洞察力等能力,才能在创新创业中脱颖而出。
其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影响因素。
研究表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体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等。
个体的性格特征、学习动机、创业意愿等因素都会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产生影响。
再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途径。
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研究者们提出了多种途径和方法。
包括开设创新创业课程、组织创业实践活动、搭建创业孵化平台等。
这些途径为大学生提升创新创业能力提供了重要支持。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影响因素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形成受到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
首先,个体因素是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个体的性格特征、学习动机、创业意愿等都会对其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产生重要影响。
其次,家庭因素也是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因素。
家庭对大学生的教育方式、家庭氛围等都会对其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产生一定影响。
创业团队文献的整理与评析

创业团队文献的整理与评析创业团队文献整理与评析随着创新和创业的兴起,越来越多的研究团队和学者开始关注创业团队的形成、发展和绩效等问题。
本文将对相关的创业团队文献进行整理和评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创业团队的关键要素和成功之道。
一、创业团队形成和发展1. 文献:Krueger, N.F., Reilly, M.D. and Carsrud, A.L. (2000) "Competing Models of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15(5-6): 411-432.评析:这篇文章主要研究了创业意向的不同模型,指出了其中的竞争模型。
研究发现,创业团队的形成和发展中,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和竞争关系对团队的成功至关重要。
这篇文献提供了有益的信息,为创业团队的组建和管理提供了一定的指导。
2. 文献:Shane, S. and Cable, D. (2002) "Network Ties, Reputation, and the Financing of New Ventures." Management Science, 48(3): 364-381.评析:这篇文章研究了创业团队的融资问题,特别关注网络关系和声誉对新创企业融资的影响。
研究发现,网络关系和良好的声誉可以促进创业团队的融资,这对于创业团队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这篇文献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为创业团队的融资策略提供了参考。
二、创业团队的绩效和成功1. 文献:Baron, R.A. and Tang, J. (2011) "The Role of Entrepreneurs in Firm-Level Innovation: Joint Effects of Positive Affect, Creativity, and Environmental Dynamism."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6(1): 49-60.评析:这篇文章研究了创业团队对企业创新的作用,聚焦于积极情绪、创造力和环境动态性对创业团队绩效的共同影响。
创新创业教育国内外研究综述

创新创业教育国内外研究综述【摘要】本文对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研究进行综述,分析了不同国家在创新创业教育领域的研究现状和趋势。
在国内方面,重点介绍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概况,课程设计,教师队伍建设和评价体系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而在国外方面,主要探讨了各国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和实践经验。
结合研究展望和结论总结,提出了未来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的发展方向和存在的不足之处,为国内创新创业教育的持续改进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整体上,本文旨在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在国内外的进一步发展和提升。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国内研究、国外研究、课程设计、教师队伍建设、评价体系、研究展望、结论总结、研究不足、关键词。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创新创业教育是当前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之一。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迅猛进步,创新创业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在这一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创新创业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还可以促进人才的培养和社会的发展。
在国内,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提出,创新创业教育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许多高校纷纷开设相关课程,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创新创业教育领域,进行相关研究和探讨。
国外也有许多优秀的创新创业教育案例,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和探讨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对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研究进行综述,全面了解当前研究的现状和趋势,为今后的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创新创业教育在当今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帮助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培养他们在面对未来社会挑战时能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
创新创业教育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培养创新人才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关键。
创新绩效文献综述

创新绩效是指企业或组织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组织创新等方面的成果和表现。
创新绩效的研究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包括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
下面是对创新绩效的文献综述:
创新绩效的定义和测量:创新绩效是指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组织创新等方面的成果和表现。
这些创新成果可以体现在新产品的开发、新工艺的引进、新服务的推出等方面。
测量创新绩效的方法有多种,包括专利数量、新产品开发周期、新工艺实施成本等指标。
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影响创新绩效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内部因素包括企业规模、研发投入、组织结构、企业文化等。
外部因素包括市场需求、政策环境、技术发展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企业的创新绩效。
创新绩效的管理:提高创新绩效需要有效的管理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建立创新文化、优化组织结构、加强研发投入、促进产学研合作等。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激发员工的创新热情,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创新绩效的未来研究方向:未来的研究可以从多个方面展开,包括如何优化创新绩效的测量方法、如何深入探讨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如何加强创新绩效的管理实践等。
此外,随着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新的创新模式和趋势也需要进一步研究。
总之,创新绩效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
未来的研究需要不断深入探讨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和管理措施,以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2024年企业国际化、动态能力与创新绩效关系研究》范文

《企业国际化、动态能力与创新绩效关系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企业国际化已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
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的动态能力以及创新绩效成为了衡量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本文旨在探讨企业国际化、动态能力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以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证依据。
二、文献综述企业国际化的过程,不仅涉及到市场的拓展,更涉及到企业能力的提升。
动态能力理论认为,企业应具备适应环境变化,整合、重构内部资源与知识的能力。
创新绩效则代表了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的创新成果。
过去的研究表明,企业国际化、动态能力与创新绩效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国际化能够带来市场的扩大和资源的获取,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创新机会;而动态能力则是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获取和利用资源的关键;创新绩效则是企业国际化和动态能力的具体表现。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文献分析、案例研究和实证分析等手段,深入探讨企业国际化、动态能力与创新绩效的关系。
在数据收集方面,我们采用问卷调查和公开数据收集相结合的方式,以保证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四、企业国际化、动态能力与创新绩效的关系1. 企业国际化的影响企业国际化通过提供更多的市场机会和资源,有助于企业提升动态能力和创新绩效。
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和企业间的互动,促使企业不断提升自身的动态能力,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同时,国际市场的需求和竞争也为企业的创新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动力。
2. 动态能力的作用动态能力是企业获取和利用资源的关键,也是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具备较强动态能力的企业,能够更好地整合和重构内部资源与知识,以应对国际市场的挑战。
同时,动态能力也有助于企业发现和抓住创新机会,提升企业的创新绩效。
3. 创新绩效的体现创新绩效是企业国际化和动态能力的具体表现。
企业的创新能力越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就越强。
创新不仅包括产品和服务的创新,还包括管理、组织、文化等方面的创新。
创新绩效研究综述

近些年,研究者们对员工的创新绩效的研究越来越感兴趣,并 且研究多集中在其前因变量方面,如管理者的行为风格、工作复杂 度、员工与领导 以 及 同 事 的 关 系、 评 估、 奖 励、 目 标 和 时 间 压 力、 工作环境的空间结构等因素。近两年来,研究者们对创造性绩效的 研究角度进一步拓展,已经开始探讨员工与组织之间的交互影响方 面的研究。
创新绩效研究综述
杨训娟
( 宁夏大学教育学院 宁夏 银川 750021)
摘 要: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回顾,本文从创新绩效的概念界定、维度、测量方式以及前因变量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 综述。
关键词: 创新绩效; 前因变量;源自测量一、前言 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创新在不同的行业和职业中受到人们 越来越多的关注,创新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而言,扮演着一个相当 核心的涌色。企业能 否 永 续 生 存, 取 决 于 企 业 能 否 持 续 不 断 的 创 新。企业要发展,增 强 竞 争 力 是 关 键,而 竞 争 力 的 提 高 要 靠 创 新, 所以,员工的创造性绩效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之一。 Freemen,Soete 从狭义的角度认为创新绩效是指将公司的实际 发明投入市场的程度,即新产品,新过程,新装备引进的程度。而 Ernst 则从广义的角度定义了创新绩效,创新绩效不仅包含专利内容 ( 专利的数量和引用率) ,R&D 输入,新产品发布等三个绩效测量 指标,描述了从创意的概念到将一个发明投入市场的程度。国内学 者韩翼等人认为员工创新绩效是在知识的转移与共享过程中不断地 转移知识的重心的行为。他认为不仅是员工内在的一种成长并且是 这种成长过程中表现出的外部行为,均是员工创新绩效所需要研究 的内容。郑建军指出员工创新绩效指的应该是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提 出的有新意,有创意的产品,设计或者想法,这些有创意的产品设 计或者想法有利于组织或者团队的创新速度以及绩效的提升。因此 可以认为韩翼和郑建军两位学者均认为创新促进了绩效的提升,这 就是创新绩效,为进一步的测量提供了支持。 二、员工创新绩效的维度及测量 在对员工的创新绩效进行测量时,国内外的部分学者所采用的 是员工创造力或创新行为测量量表。Scott 等人提出创新绩效三维结 构分别为想法产生、想法提升、想法实践; 而 Janssen 等则认为当想 法变成具化的现实即是员工创新成果的体现而不一定有所应用才有 价值,因而将 Scott 等人三维结构中的想法实施变为想法实现。在中 国情境下,文化氛围及亚文化氛围影响下,又稍有区别,所以韩翼 进行了本土化研究后认为创新意愿、创新行动、创新结果能够更好 的体现中国员工创新绩效。 此外,在经济和管理领域中创新投入和产出也能够反映创新绩 效,如 Zhang 和 Li 在 2010 年编制的五题项的创新绩效量表中将新 产品的研发、推广速度和新产品质量等因素纳入; 罗颖等提出使用 当年专利数、工业总产值、新产品销售收入、创新项目成功率和新 产品开发速度五个测量指标来衡量产业集群的创新效益。 三、创新绩效的相关研究 新企业的成长,基于创新的创业,均与外部环境和内部创新活 动有紧密关系,有研究者对组织创新决定的因素中的相关研究进行 了回顾,利用三个理论基础来对组织创新的决定因素进行分类,高 阶理论为创新领导提供理论基础,动态能力理论为管理水平提供理 论支持,最后过程理论为商业过程提供理论根据。因此可以将创新 绩效的影响因素分为两个部分即内部因素 ( 个人因素) 和外部环境 因素。 ( 1) 个人因素。国内学者侯二秀等人,认为创新绩效存在于个 体与组织之中,其中个体因素表现在认知风格、创造性人格、自我 效能感、情绪智力,创新能力,内在动机等。如董雅楠等人利用质
基于PDCA循环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管理现状研究

基于PDCA循环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管理现状研究【摘要】本文针对基于PDCA循环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管理现状进行研究。
在我们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为后续内容的展开做了铺垫。
在我们探讨了PDCA循环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并分析了现有的管理模式,指出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与建议,并通过案例分析进行进一步展示。
最后在总结本文的研究成果,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并提出管理实践建议,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和提高。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管理、PDCA循环、现状研究、问题、挑战、改进措施、建议、案例分析、结论、成果总结、未来研究方向、实践建议。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管理模式不够科学、项目执行不够规范、评估体系不够完善等。
有必要对基于PDCA循环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管理进行深入研究,探讨现有管理模式的优缺点,寻求改进措施和建议,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本研究将通过对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探讨,旨在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基于PDCA循环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管理现状,揭示现有管理模式的优劣势及存在的问题与挑战,为进一步提出改进措施与建议提供依据。
通过对各种案例进行分析,探索有效的管理实践,促进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顺利进行和学生能力的提升。
本研究旨在总结研究成果,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管理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通过对研究目的的明确研究,可以更好地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培养更多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3 研究意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管理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不连续创新与创业绩效实证文献的元研究

第26卷 第2期2008年4月科 学 学 研 究Studies i n Science of Sc i ence Vo.l 26No .2Apr .2008文章编号:1003-2053(2008)02-0427-08不连续创新与创业绩效实证文献的元研究王海龙,武春友(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辽宁大连116023)摘 要:采用以元研究为主的方法对不确定环境下不连续创新和创业企业绩效相关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文献综述。
根据收集的35份实证研究样本的统计数据识别了环境因素、创新战略、企业能力等影响创新或创业绩效的关键因素,表明现有研究中创业绩效的环境因素应考察组织与资源不确定性,并加强对不连续创新的结构与测度的研究,对创业绩效应增加客观性变量以提高测量准确性。
辨明了下一步研究的关键问题及其研究脉络,提出了在不确定性条件下科技创业企业面向不连续创新的成长路径与机理研究框架。
关键词:不连续创新;创业绩效;元研究;文献综述中图分类号:F40613 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07-07-03;修回日期:2007-10-08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重大专项资助项目(2004B A907A38)作者简介:王海龙(1974-),男,内蒙古突泉县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创新管理、创业管理。
武春友(1945-),男,辽宁辽中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技术创新管理、发展决策管理。
20世纪90年代后期,不连续技术变化(d iscon 2ti n uous technol o gica l change)逐渐在技术变革中占据主导地位,不连续创新理论应运而生并迅速崛起,引起了产业界和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
不连续创新理论提出的初衷在于解释成熟的在位企业为何难以应对技术不连续性引起的创新变革和如何解决这一难题[1][2],但是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研究者们发现破坏性创新对于后来者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并将发展中国家的典型产业或企业案例也纳入了研究范畴[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6卷 第2期2008年4月科 学 学 研 究Studies i n Science of Sc i ence Vo.l 26No .2Apr .2008文章编号:1003-2053(2008)02-0427-08不连续创新与创业绩效实证文献的元研究王海龙,武春友(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辽宁大连116023)摘 要:采用以元研究为主的方法对不确定环境下不连续创新和创业企业绩效相关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文献综述。
根据收集的35份实证研究样本的统计数据识别了环境因素、创新战略、企业能力等影响创新或创业绩效的关键因素,表明现有研究中创业绩效的环境因素应考察组织与资源不确定性,并加强对不连续创新的结构与测度的研究,对创业绩效应增加客观性变量以提高测量准确性。
辨明了下一步研究的关键问题及其研究脉络,提出了在不确定性条件下科技创业企业面向不连续创新的成长路径与机理研究框架。
关键词:不连续创新;创业绩效;元研究;文献综述中图分类号:F40613 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07-07-03;修回日期:2007-10-08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重大专项资助项目(2004B A907A38)作者简介:王海龙(1974-),男,内蒙古突泉县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创新管理、创业管理。
武春友(1945-),男,辽宁辽中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技术创新管理、发展决策管理。
20世纪90年代后期,不连续技术变化(d iscon 2ti n uous technol o gica l change)逐渐在技术变革中占据主导地位,不连续创新理论应运而生并迅速崛起,引起了产业界和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
不连续创新理论提出的初衷在于解释成熟的在位企业为何难以应对技术不连续性引起的创新变革和如何解决这一难题[1][2],但是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研究者们发现破坏性创新对于后来者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并将发展中国家的典型产业或企业案例也纳入了研究范畴[3]。
同时,国内也从理论和案例方面进行了不连连续创新的探索性研究。
从微观层面看,不连续创新既是技术领先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式,也是后发企业追赶的主要手段[4][5];从中观层面看,不连续创新已成为产业技术创新的重要现象,并提供了组织变革和产业预测的工具[6][7];从宏观层面看,不连续创新甚至可能成为一个产业乃至国家非常规、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8]。
因此,不连续创新理论对于中国背景下的创业企业成长及产业技术追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本文采用以元研究为主的方法梳理文献脉络,首先根据文献样本的统计分析结果识别科技创业企业的创业或创新绩效研究维度与变量,然后理清创业绩效及其关键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为构建科技创业企业的不连续创新理论或模式辨识研究方向,最后提出在不确定性条件下科技创业企业面向不连续创新的成长路径和机理的研究框架。
1 相关实证研究回顾不连续创新的相关理论研究是围绕着组织创新与技术变革这样一条主线展开的[9-12]。
对于解释在位企业难以应对技术变革问题,学者们先后探讨了渐进性创新和突破性创新[13],能力增强型和能力破坏型技术变革[1],模式创新和架构创新[2]以及破坏性创新[14]等理论。
这一系列研究阶段被Chris 2tensen 称之为描述性阶段[15],由于没有哪一种理论能够完全解释实践中的反例,因此对创新的概念与分类方法非常多。
上述研究主要以在位企业的视角从理念或概念层面进行探讨,而从创业企业或产品创新的视角进行的实证研究主要分布在技术创新管理、战略管理和创业理论等三个领域,具体可细分为三个方面:创新战略与绩效的关系问题,企业能力与绩效的关系问题,环境不确定性的影响问题。
1.1 创新战略与绩效的关系关于创新战略与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关系,Li 的科 学 学 研 究第26卷研究表明产品创新战略对绩效有正向影响[16],而E isenhar dt 的研究表明技术创新对企业成长的影响不显著[17],Souder 指出研发-市场集成与研发-客户集成对新产品开发有效性有正向影响[18],W ard 的研究表明相同环境下高绩效企业相对于低绩效企业选择不同的竞争优先权战略[19],Edel m an 阐述了战略和资源对企业绩效有共同正向影响[20],Branzei实证了产品创新战略对产品创新的动态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21],Bstie ler 研究了技术开发活动及项目组织对时间效率的显著正向影响[22],Lee 认为沟通战略对新产品绩效有显著影响[23],R ice 提出了为提高不连续创新项目转移有效性的7个前提[24],Y ap 的案例研究表明产品的兼容性和突破性应根据不同的技术和市场不确定性水平进行调整[25],Ca lantone认为新产品开发速度和企业战略规划是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前因[26],Robinson 指出产品创新对新进入产业的市场份额影响关系显著[27]。
关于技术战略与创业绩效方面,Zahra 认为独立创业企业和衍生创业企业的技术战略与其创业绩效正相关[28][29],W i k 2l u nd [30]和Lumpk i n [31]的研究表明创业导向对企业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Durand 指出企业年限和战略导向对绩效的影响依赖于企业进入该行业的次序[32],M c Douga ll 考察了战略变化对技术型创业企业绩效的显著影响[33],Jones 表明外部技术获取对企业总体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34],Zahra 验证了技术战略(部分维度)对新创企业绩效有显著影响[35],Ensley 论证了领导行为对绩效有显著影响[36]。
上述文献检验了创新战略或技术战略对创新绩效或者创业绩效的影响,但多数实证研究是在战略管理的环境-战略-绩效框架下进行的,而企业能力也是绩效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1.2 企业能力与绩效的关系在企业能力与创新绩效方面,Anthony 检验了企业组织能力与创新战略类型的相关性[37],Branzei 研究了产品创新战略对产品创新的动态能力的显著正向影响,认为人力资源开发促进了创新能力的外部吸收和内部涌现[21],Deeds 检验了研发团队质量对新产品开发数量的正向影响[38],Bstieler 的结果表明市场能力对产品创新时间效率影响不显著[22],Souder 的比较研究认为美国企业新产品开发管理系统重视项目经理特征,新西兰企业则强调市场技能和新产品开发能力,后者较高的绩效源于对用户需求的较好理解和对该理解的执行能力[39]。
在企业能力与企业绩效方面,Leiblein 认为技术能力和国际协作对企业国外销售有正向影响[40],Song 指出市场能力和技术能力在不同动荡环境中均对合资企业绩效有正向影响[41],Thornh ill 考察了企业知识、产业动态和创新在影响企业绩效方面的相互作用[42]。
在企业能力与创业绩效方面,E isenhardt 表明创业高管团队和市场阶段与企业成长存在显著互动关系[17],Par k 认为创造性模仿和全球创新两种企业成长模式受到初始条件、创业者管理能力和技术战略的影响[43],K akati 的研究表明创业者素质对于创业成功关系显著,技术能力要与其它能力平衡[44]。
资源基础理论强调独特的资源与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上述文献主要检验了能力因素对绩效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关系,但是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在能力与绩效关系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1.3 环境不确定性的影响关于环境不确定性的直接影响,Ward 指出环境因素对运营战略有显著影响[19],Deeds 考察了生物企业的地理集中对企业新产品开发数量的正向影响[38],Tan 指出环境变量与战略导向负相关[45],Thornh ill 认为产业动态对企业创新有正向影响[42],De T ienne 提出环境动态、组织结构和流程对不连续创新有正向影响[46]。
关于环境不确定性的调节作用,L i 认为制度支持、环境动荡、研发联盟对产品创新战略-绩效关系有调节作用[16],E isenhardt 认为企业成长受到创立初始条件影响[17],Song 指出市场能力在高动荡环境中对绩效影响较低[41],Tan 指出企业战略适应性受到经济转型时间的调节[47],Zahra 认为环境对技术战略-绩效关系有调节作用[29],W iklund 认为环境和资本可获得性对创业导向-绩效关系有调节作用[30],Lumpk i n 认为环境和产业生命周期对创业导向-绩效关系有调节作用[31],Ensl e y 指出环境动态对领导行为和绩效关系有调节作用[36],Kober g 指出组织生命周期阶段对外部资源、环境监测、集权化三因素与产品创新的正相关关系均有调节作用[48],N icholls-N i x on 认为环境威胁(hostility)对战略行动-绩效关系有调节作用[49],Zahra 指出企业对外部环境的感知对技术战略-绩效关系有调节作用[35],Bstie ler 指出环境不确定性对开发流程-绩效关系有调节作用[22],Yap指出应根据市场不确定性高低采取不同战略[25],#428#第2期王海龙武春友:不连续创新与创业绩效实证文献的元研究Ca lantone认为技术和市场动荡对新产品开发速度、企业战略规划与新产品开发绩效两条路径关系有调节作用[26],Souder指出应根据市场不确定性采取不同的兼容性或突破性设计以提高创新绩效[50], K akati指出战略需要考虑资源可取性与产业结构[44]。
创业企业的创新与成长可以视作企业不断降低不确定性的过程,上述研究主要探讨了环境不确定性对战略或企业能力与创业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多数研究把环境不确定性分为技术和市场不确定性,虽然R ice等认为组织和资源不确定性对不连续创新更为重要和独特[24],但他们的研究主要采用的是非结构化的问卷,没有提供针对上述不确定性的测量量表或工具。
2研究设计与数据收集2.1研究方法近年来元分析在创新领域的文献研究中逐渐得到运用[51-54],而元研究[55]是波特领导的研究小组在集群研究时首先提出并运用的方法,元研究与元分析的差别见表1。
本文采用以元研究为主、结合元分析的方法,原因如下:首先,相关实证研究较为分散,研究的角度和方法不一,难以符合元分析的数据要求;其次,本研究的样本在数据来源和数据性质上有元分析的特征,而在单项资料特征和研究目的上带有元研究的特征,在研究方法上则以元研究为主、元分析为辅(表1)。
表1元研究与元分析的比较项目元研究(m eta-study)元分析(m eta-anal ysis)数据来源主要是已有的各种案例主要是已有的各种实验数据数据性质主要是各类定性数据的编码主要是定量数据单项研究资料特征研究角度、方法往往是多样的研究角度、方法往往是比较统一的研究方法根据可得到的数据进行全面分析主要分析不同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研究目的描述统计与相关性分析建立随机关系函数资料来源:根据文献[55]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