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猪场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治

合集下载

猪传染性胃肠炎诊断与治疗

猪传染性胃肠炎诊断与治疗

猪传染性胃肠炎诊断与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TGE)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冠状病毒(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Coronavirus, TGE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的胃肠道传染病,主要在幼年猪中发病。

该病主要通过飞沫、粪-口传播,人工装运等传播途径。

病毒对猪的肠道上皮细胞有强烈的亲和力,感染后引起肠道上皮细胞的坏死和脱落,导致猪出现腹泻、呕吐、食欲不振、消瘦等症状,对猪的免疫系统造成严重损害。

一、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诊断猪传染性胃肠炎是一种非常严重的传染病,对猪场的生产经营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及时准确地诊断猪传染性胃肠炎,对于控制该病的传播和治疗防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临床表现猪传染性胃肠炎主要发生在出生后10天到3个月的幼猪中,症状主要包括剧烈的腹泻、呕吐、食欲不振、发热、消瘦等。

腹泻是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猪的大便呈稀水状,颜色较浅,有时会带有泡沫,味道恶臭。

患病猪只能呈躺姿,丧失食欲,精神不振,消瘦,有时伴有急剧的抽搐,病情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2. 实验室检查病理学检查:病理学检查是诊断猪传染性胃肠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对遗体猪进行尸检,可以发现胃黏膜充血、水肿,粘膜呈浅红色,有时可见到糜烂灶和溃疡形成,肠粘膜破坏明显。

病毒学检测:采用RT-PCR、ELISA等方法检测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核酸或抗体,可作为病因学诊断的重要依据。

二、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目前,对于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和预防措施。

1. 对症治疗(1)保温:新生仔猪生后应及时处理分娩物、给予温暖的环境,保证温暖的饮水和饲料。

(2)对抗菌素治疗:针对猪传染性胃肠炎引起的肠道感染,可选用氨苄西林、环丙沙星等广谱抗生素进行治疗。

(3)抗腹泻药物:如蒙脱石、滑石、止泻药等,可以有效改善猪的腹泻症状,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2. 预防措施(1)消毒:对猪场环境、设施、用具进行定期彻底的消毒,防止病毒的传播。

猪传染性胃肠炎防治措施

猪传染性胃肠炎防治措施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治措施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猪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

临床特征为腹泻、呕吐和脱水。

可发生于各种年龄的猪,10日龄以内的子猪病死率很高,5周龄以上的猪病死率很低,较大的或成猪几乎没有死亡。

其病原体为冠状病毒科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主要存在于空肠、十二指肠及回肠的黏膜,在鼻腔、气管、肺的黏膜及扁桃体、颌下及肠系膜淋巴结等处,也能查出病毒。

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传染源,它们从粪便、乳汁、鼻液中排出病毒,污染饲料、饮水、空气及用具等,由消化道和呼吸道侵入易感猪体内。

本病多发于冬季,不易在炎热的夏季流行。

在新疫区呈流行性发生,传播迅速,在1周内可散播到各年龄组的猪群。

在老疫区则呈地方流行性或间歇性的发生。

2周龄以内的子猪感染后,12小时~24小时会出现呕吐,继而出现严重的水样或糊状腹泻,粪便呈黄色,常夹有未消化的凝乳块,恶臭,体重迅速下降,子猪明显脱水,发病2天~7天死亡,死亡率达100%;2周龄~3周龄的子猪,死亡率在0%~10%。

断乳猪感染后2天发病,表现水泻,呈喷射状,粪便呈灰色或褐色,个别猪呕吐,在5天~8天后腹泻停止,极少死亡,但体重下降,常表现发育不良,成为僵猪。

有些母猪与患病子猪密切接触反复感染,征状较重,体温升高,泌乳停止,呕吐,食欲不振和腹泻,也有些哺乳母猪不表现临诊征状。

主要的病理变化为急性肠炎,从胃到直肠可见程度不一的卡他性炎症。

胃肠充满凝乳块,胃黏膜充血;小肠充满气体。

肠壁弹性下降,管壁变薄,呈透明或半透明状;肠内容物呈泡沫状、黄色、透明;肠系膜淋巴结肿胀,淋巴管没有乳糜。

心、肺、肾未见明显的肉眼病变。

(1)该病应以预防为主。

由于该病多发生于当年12月至次年的3月~4月间,因此首先应当考虑用疫苗进行预防。

目前猪场多用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二联疫苗在母猪产前5周、产前2周各打一次,后海穴免疫接种。

(2)限制饲喂,以减少胃肠功能负担,加快恢复。

可在乳猪料中添加益生素。

益生素是一类生物制剂,它利于乳猪消化道中有益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繁殖,从而预防乳猪腹泻。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症状和防治措施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症状和防治措施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23年第01期传染性胃肠炎是由冠状病毒属的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感染引起的猪肠道传染病袁主要表现有呕吐和腹泻状况袁各日龄尧品种尧性别的猪均可感染袁仔猪感染的死亡率较高遥为此养殖户与兽医要掌握猪传染性胃肠炎的症状和防治方法袁最大化的降低养殖户经济损失遥1发病机理感染该病通常仔猪的潜伏期是24h尧大龄猪是4d袁健康猪主要通过呼吸道与消化道感染袁病毒会通过血液到肠道黏膜的上皮细胞上袁损害肠道绒毛袁造成绒毛大范围萎缩上皮脱落遥导致肠道分解速度缓慢或营养吸收功能完全消失袁引发腹泻和呕吐遥2传染源传染源袁患病猪与带毒猪的排泄物含有大量病毒袁排出生猪体外会污染水资源遥健康猪感染后表现呕吐和脱水症状袁严重危害仔猪的健康袁死亡率也较高遥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破坏土壤以及空气的质量指数袁健康生猪接触之后会发生感染遥3传播途径猪传染性胃肠炎仅感染猪袁其他动物以10日龄以内的仔猪感染严重断奶仔猪及成年猪症状相对轻一些袁可自愈遥经消化道与呼吸道传播袁其他动物可携带病毒传播袁不管是猫还是狗袁都会出现间接性发病的问题袁不利于促进养殖行业发展遥4临床症状渊1冤胃炎症状遥病猪的症状比较明显袁尤其是呕吐以及腹泻症状病猪黄白色粪便袁内含未完全消化的凝乳块恶臭袁严重病猪脱水遥一般7日龄以内的仔猪可在3d内死亡袁1月龄以上仔猪死亡率较小袁成年病猪仅表现食欲降低袁伴随排泄等不良症状袁大约可康复遥渊2冤流行性腹泻遥猪传染性胃肠炎采食能力下降低袁不同日龄病猪表现的症状是不同的遥日龄越小症状越明显遥一般仔猪患病后3d左右便会脱水袁死亡率为80%左右遥病猪体温稍有升高袁断奶母猪食欲降低袁腹泻1周后可自愈袁成年病猪症状不会特别明显袁呕吐并伴随水样腹泻袁3d后可自愈遥

5诊断方法要确诊猪传染性胃肠炎袁应切实掌握流行特征袁尤其是重视猪流行性腹泻和猪传染性胃肠炎的不同袁通过正确的实验室诊断袁实现猪传染性胃肠炎的准确判断遥首先是发病突然袁传播快速袁各日龄猪都可感染曰其次是外部环境条件较差袁圈舍潮湿曰再次病猪腹泻明显袁偶有呕吐现象袁10日龄以内的病猪死亡率极高袁随日龄增长袁死亡率降低袁病猪康复后可能成僵猪袁大猪感染后一段时间内可自行恢复遥该病的病理特征是病猪胃部有凝乳块袁肠壁变薄袁肠胃存有黄绿色气泡液体袁小肠系膜淋巴管可能出现乳糜情况袁利用组织学镜检出现肠粘膜绒毛变短的现象袁上皮细胞出现变性坏死与脱落的问题遥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治措施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治措施
得 这 种 病 的 可 能性 很 大 ,一 定 要 引 起 足
够的注意。 42 对 妊 娠 母 猪 在 产 前 4 I4 . 5天 和 1 5天 各 注 射 1次 传 染 性 胃肠 炎 弱 毒 干 疫 苗
可产 生 终 身 免疫 .愈 后 母 猪 所 生 仔 猪 可 获得 免 疫 ,不会 发 生 此 病 。
传 播 迅速 ,在 l 内 可 散 播 到各 种 不 同 周 年 龄 的猪 群 。在 老 疫 区呈 地 方 流行 性 或 问 歇 性 的 发 生 ,发 病 猪 不 多 . 1 I 0 F 龄 至 6 龄 小 猪 容 易得 病 , 而隐 性 感 染 率 周
很 高 ,得 过 此 病 的猪 再 不 会 得 这 种 病 ,
日龄 以 、育 肥 猪 和 成 年 猪 的 症 状 较 轻 . 都 能 自然恢 复 。病 猪 和 带 毒 猪 是 主要 传
行 些 哺 乳 母 猪 发 病 后 表 现 高 度 衰
弱 ,体 温 升 高 ,呕 吐 腹 泻 ,不 吃 不 喝 ,
染 源 ,它们 从 粪 便 、乳 汁 、鼻 液 巾排
病 毒 ,污 染 饲 料 、饮 水 、空 气 及 用 具 等 , 由 消 化 道 和 呼 吸 道 侵 入 易 感 猪 体 内 。 本 病 夏 季 不 会 发 生 , 多 发 生 于 冬 季 .一 般 是 在 1 ~ }份 .主 要 是 由 于 2 2, = j
泌 乳 减少 或 停 止 ;有些 哺乳 母 猪 症 状 较 轻 ,虽 然 呕 吐 、腹 泻 ,但 体 温 正 常 ,时 吃 时不 吃 .但 还能 放 乳 .还 有 - 4 部 分 , 仔 猪 能 够 耐 过存 活 。妊 娠 母 猪 的 症 状 不
太 明 显 .或有 较 轻 微 的 症状 ,对 腹 中 的

猪蓝耳病快速治疗方案

猪蓝耳病快速治疗方案

猪蓝耳病快速治疗方案猪蓝耳病,也称为猪传染性胃肠炎,是一种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 PEDV)引起的猪类传染病。

该病在猪场中广泛传播,具有高致死率和传染性强的特点,给猪类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为了快速治疗猪蓝耳病,以下是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案。

一、疫苗预防疫苗预防是治疗猪蓝耳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疫苗能够提高猪对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的免疫力,降低病毒在猪体内的繁殖和传播。

目前,市场上已经有多种疫苗可供选择,如灭活疫苗和重组疫苗等。

养殖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疫苗进行预防接种,以减少猪蓝耳病的发生。

二、隔离治疗对于猪蓝耳病的已感染猪只,及时进行隔离治疗非常重要。

隔离感染猪只可以减少病毒在猪舍内的传播,防止疫情扩散。

隔离猪只的同时,应加强管理,提供充足的饲料和水源,保持环境清洁,并做好消毒工作,以加快猪只康复的速度。

三、营养支持猪蓝耳病会导致猪只腹泻、呕吐等症状,进而导致猪只体力消耗加剧。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给予猪只充足的营养支持至关重要。

可以采用高营养、易消化的饲料,如乳酶菌、发酵粉等,在猪只饮食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以促进猪只的康复。

四、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猪蓝耳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目前,市场上有一些专门用于治疗猪蓝耳病的药物,如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等。

养殖场可以根据兽医的建议,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在使用药物的过程中,要注意药物的使用方法和剂量,以免造成过度使用或滥用药物。

五、环境改善猪蓝耳病的传播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因此改善养殖环境也是治疗猪蓝耳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养殖场应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保持猪舍清洁干燥,定期清理粪便和饲料残渣,避免积水和滋生病原体。

同时,要加强猪舍通风和消毒工作,确保猪只的生活环境良好,有利于疾病的控制和治疗。

六、加强兽群免疫力除了采取以上治疗措施外,养殖场还应加强兽群的免疫力,提高猪只的抵抗力。

通过合理的饲养管理,保障猪只的健康和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能够有效降低猪蓝耳病的发生风险。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发病症状与防治措施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发病症状与防治措施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在猪群饲养管理过程中比较常见,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为呕吐、腹泻和脱水,可感染各种日龄的猪,尤其是10日龄内的仔猪最易感,并且死亡率很高,几乎能够达到100%的死亡率。

随着年龄的增长病死率越来越低,5周龄以后的猪只感染本病后死亡率会很低,架子猪和成年猪感染后几乎不会发生死亡情况。

发病猪或康复后的带毒猪只会通过粪便或分泌物向环境中排放病原体,成为传播本病的重要传染源[1]。

本病于1946年首次在美国发现,此后流行于世界各养猪国家和地区。

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本病的疫区不断扩大,给养猪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同时本病的发生还具有季节性,通常寒冷季节或产仔多的季节发病率较高。

随着饲养规模化发展,如果预防措施不利,就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1发病机理猪群感染本病的潜伏期会随着猪只年龄的增加逐渐延长,一般仔猪发病的潜伏期仅仅12~24h ,大龄猪只的潜伏期为2~4d 。

健康猪只可以通过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病毒,无论病毒侵入是呼吸道还是消化道,最后都可以进入血液,定居在肠道黏膜的上皮细胞,损害肠道绒毛,致使绒毛缩短或萎缩,甚至上皮脱落,造成肠道分解或吸收营养的功能受到障碍或完全丧失,最终出现严重的腹泻、呕吐症状[1]。

2症状与病变由于本病具有病程短、发病快的特点,通常仔猪会发生突然呕吐,在吃完奶之后就呕吐出来,随后出现严重腹泻,粪便稀薄如水,有的粪便中有没有消化的凝乳块,粪便颜色呈灰白色或黄绿色。

体温在短时间内开始升高,随着腹泻的发生体温有所下降,整个病程为2~4d 时间,刚出生的仔猪死亡率很高,即使治愈后的仔猪生长速度很慢,发育不良,饲料报酬较低,明显降低养殖效益,也常常被管理者所淘汰。

后备猪、架子猪和成年猪感染本病后因体质差异表现的临床症状有所不同,通常发生精神不振、食欲下降或停止采食,极少数病猪发生呕吐和腹泻症状,有的急性腹泻呈喷状,粪便中携带有没有消化的饲料,颜色呈浅黄色。

猪传染性胃肠炎预防和治疗措施

猪传染性胃肠炎预防和治疗措施

猪传染性胃肠炎预防和治疗措施猪传染性胃肠炎的发病率与死亡率都很高,为了防控这种潜伏期较短、传染速度快的病症,应该结合发病原因、症状、病原特性等因素,来制定相对应的防控措施,从而使养猪户的经济损失最小化。

本文探讨了猪传染性胃肠炎预防和治疗措施。

标签:猪传染性胃肠炎;预防;治疗措施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猪高接触性传染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呕吐或严重腹泻和脱水,对各种品种和年龄段的猪均有易感性,但以10 日龄内的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其他年龄段的猪发病症状较轻。

该病多爆发于寒冷的冬天或早春季节,一旦发病即会大面积传播。

一、流行病学多发生在冬季和春季寒冷的季节。

在新疫区,本病可呈急性爆发、传播迅速,在老疫区虽然不断有易感猪出生,但发病率低。

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感染本病毒的母猪所产出的活胎、死胎猪仔以及子宫分泌物中都含有该病毒,而且可经交配、人工授精和胎盘感染外还可以经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经被污染的食物环境感染。

它的发病情况还与猪舍的环境温度有关,该病毒在8~12℃的环境中比30~35℃的环境中更适宜病毒的繁殖。

该病毒不耐热,在56℃加热45min,65℃加热10min,该病毒就会死亡。

二、猪传染性胃肠炎症状病程一般缓慢,约经1~3个月才出现明显症状。

病初表现发育迟滞,精神不振,消化不良,严重异食(舔食土墙、煤块、砖头、粪便以及自身或他畜的身体),喜卧而不愿站立或走动,强行站立和运动时表现紧张,肢体软弱,甚至呻吟痛苦,心跳和呼吸增数。

站立时,肢体交叉,弯腕或向外展开,顽固性胃肠卡他。

嗜睡,步态蹒跚,突然卧地和短时间的痉挛等神经症状。

进而骨骼明显变形,主要表现为管骨和扁平骨逐渐变形、关节肿胀、骨端粗厚,尤以肋骨和肋软骨的连接处明显,出现佝偻性念珠状物。

骨膨隆部初有痛感。

四肢管骨由于松软而负重,致使两前肢腕关节向外侧凸出而呈内弧圈状弯曲(O形)或两后肢跗关节内收而呈“八”字形分开(X形),以前肢显著。

猪传染性胃肠炎预防和治疗措施

猪传染性胃肠炎预防和治疗措施

潴傣柒性臀妨 预防 和治疗措施 。 杨丽梅,马力, 郭时金。周春凤,王艳萍 

(山东省滨州畜牧兽医研究院,山东 滨州 256600:山东省绿都安特动物药业有限公司,山东 滨州 256600) 

摘要:猪传染性胃肠炎(TGE)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引起的一种以猪的严重腹泻、呕吐和脱水为临床 特征的高度接触’胜传挚病。现已成为一种世界蛙猪的疾病。该文就TGE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等方面对该病在 疫苗预防和药物治疗做 阐述,旨在为探索对该病的吏为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奠定基础。 一。、 。。 。 关键词:猪传染性胃肠炎;预防;治疗 。 . .. . .。 . 

:。 . l。.i I=; j .0. j , :蔓 l1,_ j 量 

:绩辣性胃肠炎是由冠状病毒科的传 染牲胃肠炎病毒(TGEV)引起的一种 急性、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给许多 规模化猪场造成了严重的损失,特别 冬 春季节,往往是传染性胃肠炎的高 发季节。本病潜伏期12~24 h,有时 长达4d,一般在3~4d内暴发并迅 速传播,约经lOd左右达到高潮,随 后呈零星发病 表现为呕吐,严重腹泻 和脱水,不同年龄的猪均可发病,哺乳 仔猪发病,会造成大批仔猪死亡,危害 程度与病猪的日龄、母猪抗体状况和流 行强度关系密切,日龄越小,病程越短, 死亡率越高,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出生 5日龄以内的仔猪病死率可高达100%, 一阐述,旨在为探索对该病的更为有效 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奠定基础。 1 临诊症状 该病潜伏期短的l2~18 h,一般 为l~8 d,多数病例2~4 d,不同年 龄的猪临床症状有一定的差异。 1.1 哺乳仔猪 哺乳仔猪常在吃奶后突然发生呕 吐,接着发生急剧水样腹泻,粪便初为 白色,随后变黄或绿色,后期略带灰褐 色并含有未消化的凝乳块或混有血样。 一般体温不高,部分病猪初期体温出现 轻热,发生腹泻后体温下降。病猪精神 萎靡,被毛粗乱无光泽,颤栗,吃奶减 少或停止吃奶,严重口渴,迅速脱水, 很快消瘦,一般经5~7 d死亡,也有 48h内死亡。5日龄以内的仔猪致死率 可达i00%,随着日龄的增长而致死率 逐渐降低,病愈仔猪生长发育较缓慢, 往往成为僵猪。 1.2架子猪、肥猪 架子猪、肥猪发病率也较高,突然 发生水样腹泻,粪便呈灰色或灰褐色, 发病一日至数日后减食、无力,体重迅 速减轻,有时出现呕吐,病程约l周, 但很少发生死亡。 1.3哺乳母猪 哺乳母猪常与仔猪一起发病,表现 食欲不振,有的呕吐,体温升高,严重 腹泻,泌乳减少或停止。一般3~7d 但不见有 瘦等症状 被毛粗乱 病末期,由于脱水,粪稍黏稠,体重迅 速减轻,体温下降,当天发病后2~7 d 死亡,耐过的小猪,生长较缓慢。有时 个别怀孕母猪会出现流产。哺乳母猪常 与仔猪一起发病,母猪食欲不振、呕吐, 进而腹泻,部分母猪体温升高,高度衰 弱,哺乳母猪患病后乳房收缩、泌乳减 少或完全无乳,仔猪因饥饿及脱水,死 亡 重, 尸体消瘦。随着猪日龄的增长,, 猪对该病的抵抗力不断增强,l1生长育成 猪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捎失、, 体温正常或偏祗; l水样腹泻, 圈谒、脱水、 晕著潸瘦毒潆便呈黄绿色,.灰色、茶褐 色不等,、含有少量未消化的食物或气泡, ’÷般情况下7 d即可耐过 腹揭_旦停 止,不再复发,’极少死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适时添加药物 , 加强预防措施 。各场应根据各 自具体
对本 场存在 的疾病种类及发生规律 、 制定一个完善 期混饮或混饲预防药物 ,增强猪群体质 和特异性免疫力 , 情况 , 这是未病先 防的明智之举 , 具体措施是 : 的药物添加方案 , 实行预 防措施 , 应选择一些具有增强免
提倡 自繁 自养 , 由于引种不慎将病原带人猪场 , 引起 疫能力和抗病毒功效 的中药制剂 ,交替使用或联合使用 ,
鱼! 璺 里 旦 ! 鱼 垦 鱼! 13 7
回 , 招 员工 也按 此 办理 , 新 并经 2d 自然 净 化后 上 岗。在 内
无 害化处理病死猪尸 。病死猪尸到处丢弃或处理不
规模化养猪企业采取这一措施 ,即使在疫病高发季节 , 猪 妥 ,是猪传染病屡控不止 的重要原 因之一 ,应予特别关 场也从未 发生过重大疫情 , 这一措施的落实 , 对防治本病 注 , 死 猪 尸 必须 实行 焚 烧 深 埋 的无 害 化 处 理 。 病 和其他烈性传染病的入侵 , 具有十分重要 的意义 。 免疫接种 , 保护易感猪群 。 注射猪传染性 胃肠炎流行 性腹泻二联灭活苗对预 防本病发生有一定效果 ,免疫时 间的确定至关重要 , 后备母猪应于配种前 1 , 0d 每头注射

套干净衣物 ,包括 内外衣服及帽子鞋等置于消毒 间内, 用对症疗法。脱水衰竭是本病 的重要特征 , 防止脱水是治 回场时更衣沐浴消毒后 ,换上原先准备 的干净 衣服入场 , 疗 本 病 的 重要 原 则 , 般 用 5 1%葡萄 糖 溶 液 + %s 苏 一 %~0 5 b
换下来的脏衣物留在消毒间内经紫外线灯消毒至少 8 取 打水 , h 静脉滴注。
设置病原入侵屏障 , 实施封闭式管理 。实施封 闭式管 霉素阿莫西林等 )连用 5 , , 投饮百毒 杀溶液 , d 规模 化猪
理是避免新病原入侵的关键措施 , 应在大 门口处增加本场 场 , 于本 病初发 时 , 全场按 02 .%的浓度投饮 百毒 杀溶液 员工专用 沐浴更衣消毒间 , 当一线员工因事外出时 , 先将 5 , 及时治疗病猪 。 d 对本病的治疗还没有特效药物 , 一般采
就 显得 十 分必 要 , 对栏 舍 环 境 的要 求是 干 净 、 干燥 、 湿 度 猪群 危 害 的有 效 措施 。疫情 发 生后 , 即采 用 混 饮混 饲 的 温 立
适宜 、 空气清新。哺乳仔猪和保育仔猪应切实加强保温 。
方法, 对未 发病 的猪群呈治疗量添加 1 次广谱抗菌素 ( 金
4m 每年 1 月 至翌 年 4 底 这一 时段 , 有 妊 娠母 猪 应 L, 0 月 所
于 1 月初进行基础免疫一次。产前 2 0 周再做 1 次加强免 疫, 每次每头注射 4m , L 以提 高初乳 中的母猪抗体水平 , 为 哺乳仔猪提供有效的抗体保护 , 度过易感期 。曾发生过 本病 的猪场 , 应在秋冬季对保育仔猪进行一次免疫接种 。
疫情一旦发生 , 即果断采取措施 : 立 及时隔离封锁 , 实 行严格消毒 。一旦发生感染 , 立即将病猪隔离到安全的栏 舍, 原栏舍实施严格消毒 , 病猪由专业人员护理治疗 。 行人
及时清理粪便 , 每天消毒 2次 , 上下午 提供充足优质全 价 日粮 。在养猪生产过程 中, 需首先 通道撒一层石灰 粉 , 特别关注饲料原料的新鲜优质无霉变 ,配方营养要全价 , 各 1 随时杀灭污染环境之病原 。 次, 其他人员禁止窜舍 , 工
一般每周 2次 E常预防措施 , l 用抗生素和化学抗病毒药治疗 , 一般 应根据实 际情况制定合理 的卫生消毒制度 , 必须坚持 , 全场同步进行 , 并且规 范化、 经常化 对本病无效 , 应当采取综合 防治。即在常年生物安全措施 带猪消毒 , 常抓不懈的基础上 , 应于每年入秋后本病 的高发期前强化 和制 度化 。 饲养管理 , 提供全价优质饲料 , 认真做好疫苗注射 , 同时定
疫病暴发流行案例很多 , 养殖场应根据各 自不 同情况 建立 效 果更 理想 。
自己的核心种群 , 实行 自繁 自养补充更新应备种猪 , 如确 实需要引进种猪 , 则避免从疫 区或发病猪场 引进 , 量避 尽 免 于本病高发期间引种 。
5 .强化饲 养 管理
6 .疫情 应 对措 施
尤其注意能量 、 白质 、 蛋 维生素和钙磷平衡 , 并按猪群不 同 具不得外用 , 添加相关药物 , 紧急预防。 实施 生长阶段 , 足够数量的 日粮与充足清洁饮水 。 提供
添加广谱抗生素。抗生素对病 源无效 , 但添加广谱抗 营造舒适的环境 。环境是养猪生产 的必要条件 , 尽可 菌药物实行混饲混饮 , 能有效控制多种继发和混合感染 的 能营造一个舒适环境 以满足猪群生存需求 , 减少疾病发生 细菌性疾病 , 是防止细菌性疾病发生流行和避免多病种对
2 2.8 01 O
总第 2 3期 4
毛萎缩 , 肠系膜 充血 , 巴结肿胀 , 淋 肾有时 出现脂肪变性 ,
肾 盂有 时 出现 白色尿 酸盐 沉着 。 4 .综 合 防治
严格卫生消毒 , 消除病原危害 。卫生消毒是抑制和杀 灭环境病原净化 生产环境 ,减少疾病发生流行 的重要手 段, 对保障猪场安全生产具有举足轻重 的作用 。 为此 , 各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