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改革开放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 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2.—个外国旅游团到我国广东省旅游观光,要求参观在该省设立的中国最早的经济特区。
你认为导游不应该带他们到下列哪个城市()
A.深圳市 B.珠海市 C.汕头市 D.厦门市
3.邓小平在1984年讲话中说:“深圳治安比过去好了,跑到香港去的人开始回来了,原因之一就是就业多,收入增加了,物质条件也好多了。
”这段话能够用于说明()
A.“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行 B.改革开放取得显著成效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启动 D.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
4.歌曲《春天的故事》中写道:“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句歌词反映的是()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C.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对外开放
【2.板书设计】。
川教版地方课程教材4-6年级《可爱的四川》主题三:红色之美第9课《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教案

呼吁参与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邓小平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一生,深刻的感受邓小平的重要思想 ,体会了邓小平对祖国、对人民的深情大爱。
对本课主要内容进行总结梳理。
板书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勤勉向学,意志坚定报家国
探索真理,革命精神永长存
解放思想,改革开放领路人
四、作业布置
查找资料,讲一讲,邓小平革命故事,与同学们一起分享。
了解
感受
阅读
展示
阅读
学习
合作 交流
查一查
交流
了解
学习
感受
交流
学习
感受
通过学习了解邓小平的童年生活及其具有的品德。
让学生感受邓小平的革命情怀。
让学生了解邓小平革命历程。
体会邓小平的革命情怀。
感受邓小平的重要思想以及改革开放带来日新月异的变化。
2.想一想
少年邓小平的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秀品质?
勤奋、好学、热爱科学、主动帮助家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帮助同学、强烈的爱国情怀……
3.查一查资料,少年邓小平还有哪些事迹反映了他的优秀品质。
视频《待继母如生母》
邓向平是敬老崇文的典范。
二、探索真理,革命精神永长存
1.了解邓小平的革命历程
1919年,声势浩大的反帝爱国运动——五四运动爆发,四川各地积 极响应,邓小平和其他师生一道走上大街,喊口号,作演讲,表达自己 的爱国热情,在这场运动中,邓小平开始关注并思索一些社会问题,爱国思想和民主思想开始萌芽,逐步产生了一定的改造社会的意识。
1977年,邓小平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号召,推动了停止多年的高考制度恢复。高考制度恢复,大学生重新开始正常招生,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后来,他又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论断,推动了我国高科技领域的发展。
第9课 改革开放

1 这首歌反映了哪位伟人的丰功伟绩? 这首歌反映了哪位伟人的丰功伟绩? 2 歌词反映了自 歌词反映了自1979年以来中国实行 年以来中国实行 的什么政策? 的什么政策? 3 这个政策在哪次会议上决定的? 这个政策在哪次会议上决定的?
【课标要求 课标要求】 课标要求 知道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认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给农村带来的巨大 变化;以深圳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知道国有企 业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了解和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家庭联产联产承包责任制: 乡镇企业迅速发展: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国有企业 的改革。 2.通过指导学生利用《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说民经济特区|沿海对 外开放城市 经济开放区的地理位置,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3.通过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 强国之路,学会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 国际意识。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农村改革前的情况如何?有何弊端?
缺少自主权 积极性不高
集中劳动,吃大锅饭
2、农村改革的尝试: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第一个吃螃蟹者: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
3、农村改革的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中央指导,全国推广
安徽小岗村包干到户红手印原件, 安徽小岗村包干到户红手印原件,成为 包干到户红手印原件 中国农民告别饥饿的宣言书 同一天, 告别饥饿的宣言书。 中国农民告别饥饿的宣言书。同一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试 办 经 济 特 区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_改革开放ppt课件(新人教版)

A.安徽肥西B B.安徽凤阳
C.河北沧州 D.贵州关岭
6.“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
起来……”歌词中赞扬的领导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和“改革开放富起
的领袖
分别是(
)
A.毛泽东、周恩来B B.毛泽东、邓小平
C.邓小平、江泽民 D.江泽民、胡锦涛
当堂巩固
三、材料说明题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6、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
改革。
7、十四大后,在大中型企业推行
,对小型国企有业企采业取
等多种形式。
公司制、股份制
改组、联合
当堂巩固
二、选择题: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的对内改革,首先从哪里开
始(
)
A
A.农村 B.城市 C.工厂 D.国家机关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展方向是(
当堂巩固
一、运用所学的知识填空:
1、对内改革首先从
开始农,村实行
家制庭。联产承包责任
2、对外开放从
十一届三中会全议会以后开始的。
3、1980年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
深圳、珠,海19、8汕8年头又、增厦设门了
海南经济特区
4、
已发展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
上海浦开发区 5、对外开放形成了
的对外开放格局。
)
①专业化 ②C商品化 ③集体化 ④社会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1980年,我国在福建设立的经济特区是 (
)
A.深圳 B.珠海 C.汕头 D.厦门
4.我国对外开放开始起步在
以后 (
八年级下历史第九课改革开放课件

安徽凤阳小岗村包产到户红手印原件,成为中国农民 告别饥饿的宣言书。
变革形式
所有权
经营权
分配权
人民公社制 统一经营, 平均分配, 土地等生产资 度 吃大锅饭 料归集体公有 一块干活 家庭联产承 生产资料公有 独立经营农户 按劳分配, 包责任制 制性质没变 单干,有自主
权 多劳多得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 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凤阳县农民歌谣
4、特点:
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
பைடு நூலகம்
直接目的:我国对外开放是利用外国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为我国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根本目的:解放生产力,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中心环节和目标
1.增强企业活力是城市经济体制度改革的中心环节。 2.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的改革目标。
经济所有制 经营管理制 分配制度 改革前 改革后
农村改革
为什么要改革? 怎样改革? 改革成效如何?
作用:
(1)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2)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 (3)农村乡镇企业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 新路。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 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 户全年上交(缴)的公粮,不在(再) 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 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 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孩子养活 到18岁。”
单一的计 划经济
政企职责 不分
分配中平均主 义
多种所有制经 政企分开 济共同发展
按劳分配
1.通过改革,实现行政企分开,是企业获得了经营自主权。 2.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小结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下第9课 改革开放

经济特区
深圳
珠海
对 外 开 放
对外开放格局— 汕头 厦门 全方位、多层次、 宽领域 沿海开放城 广州上海等14 市 个城市
沿海经济 开放区 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厦漳泉三角区
海南
内 地
环渤海地区
1985年,深圳国贸大厦以三天 一层楼创造“深圳速度”。
改革前后深圳的对比
“25岁,用青春把小渔村变成大都市;25年,用前无古人 的速度领跑经济;这个城市的名称,不止代表地点,它代表关 于时间的观念,也代表重若生命的效率。” ──2004年CCTV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评选
小岗村的农民自发开始了什么形式的改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集体所有 的土地长期包给各农户使用,分户经营、 自负盈亏,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 起来,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大发展。
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
1980年产粮
1981年产粮
5.02亿公斤
6.70亿公斤
这番话体现了怎样的一种生产经营局面?
这种局面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二十年来,海尔集团由一个亏空147万元的集体小厂, 发展成为2004年全球营业额1016亿元的中国第一品牌, 并在全世界获得越来越高的美誉度。
1、“特区是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 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我国建立经济特区的背景是( ) C A.中共八大的召开 B. “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C.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 2、“发展才是硬道理”、“特区姓‘社’不姓‘资’”、的 观点是( ) D A. 马克思主义 B. 列宁主义 C. 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 3. 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是 ( B ) A. 实行计划经济管理模式 B. 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 C. 完全实行资产私有制 D.大力推行政企合一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改革开放课件人教版

这段花鼓词说明农村改革前夕的农村 “人民公社”体制存在着什么样的弊端?
政社合一, 集中劳动,吃大锅饭 缺少自主权 积极性不高
党和人民怎样解决这个弊端?
群众自行发动:1978年12月的一天夜里,
安徽凤阳县犁园公社小岗生产队的18户社员的 代表聚集在村里一间屋里秘密写下了一张契约。 在契约中,每户农民保证完成全年上交粮食任 务,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功,干部 坐牢杀头也甘心,如发生意外,社员保证把干 部的小孩养活到18岁。18个农民在保证书上按 了指印或图章,之后他们把牲畜、土地分到每 户手中。
知识回顾
1.伟大的历史转折指的是什么会议?在
什么时候召开的?其内容是什么?有何 意义?。
八年级下册 第九课
1 农村改革的形式: 2 国有企业改革主要从哪三个方 面进行? 3 经济特区的建立 4 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特点
第九课 改革开放
(板书)
一、对内改革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凤阳花鼓词
凤阳地多不打粮, 磙子一住就逃荒, 只见凤阳女出嫁, 不见新娘进凤阳。
旧 影响 不同 今
旧中国的“开放”便利了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 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只是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 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向西方学习的思潮
当今中国的开放大大加快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了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考点聚焦
针对演练
重难解读
当今中国的开放是在中国综合国力日益强大、 独立自主的前提下实行的
考点聚焦
针对演练
重难解读
应用示例
旧
内容 不同
今
旧中国的“开放”是西方列强以武装入侵为手段,通过不平等 条约强迫中国开辟通商口岸、降低关税等 当今中国的开放是按照平等互利原则同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文 化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目的是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第9课《改革开放》导学案

第9课《改革开放》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我国农村改革的时间和标志。
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知道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能够复述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3.通过了解农村、城市改革前后的变化,认识改革开放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
【合作学习整体感知】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材料1:男劳力上工带扑克,女劳力上工带纳鞋,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材料2:1978年以前的小岗村只有20户人家100多人,是远近闻名的三靠村: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
每年秋后家家户户背起花鼓去讨饭。
材料3: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思考:结合安徽凤阳的情况,谈谈1978年以前的农村存在哪些弊端?(二)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集体所有的土地长期包给各农户使用,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
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农民赞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歌谣思考:(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形式是什么?(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是什么?(3)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土地所有权是否发生变化?(三)小岗村改革前后比较思考:以上数据说明小岗村改革效果如何?二、国有企业的改革材料一:国有企业的生产由国家计划安排,企业有政府经营,政府有很多部门,各部门都要管,而政府从来不考虑成本。
工人则“晚上班,早下班,千金重担我不挑,人人肩上没指标,厂房空荡荡。
”企业生存受到威胁。
材料二:国有企业开始引入市场机制,充分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立足内部挖掘,推行了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
把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工厂、车间、班组和个人,成为各自的目标成本和目标利润。
完不成目标成本,扣发全部奖金和浮动工资。
把成本管理的权利和责任交给全体职工。
此后,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
思考: 1、从材料一来看当时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存在什么问题?2、从材料二来看国有企业发生了什么变化?三、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借助《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来学习)1、在图上用△标出五个经济特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头山中学历史学科导学案
主备人:徐建勋 编号
:____
课
题
第9课 改革开放
课 型 展示引领课
备课时间 2012—3—29 授课时间
学习
目标
1、了解和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
2、了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
3、知道国有企业的改革的主要内容;
重 点
难 点
重点:1、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2、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难点:理解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教 学 流 程
自主学习
【预习问题】:
1、学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目,回答如下问题:
(1)我国的改革首先是从什么领域开始的?
(2)哪个地方最先进行改革?
(3)改革采取了怎样的形式?取得怎样的效果?
2、学习“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这一目,结合《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
回答如下问题:
(1)说一说中国最早四个经济特区的名称;
(2)阅读对外开放示意图,找出下列地区的地理位置:深圳、海南、广州、上海
(3)请根据对外开放示意图说说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
3、学习“国有企业改革”这一目,回答如下问题:
⑴城市改革开始的时间、重点。
⑵总结归纳国有企业改革的三方面内容:
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时间、措施:
【学法指导】
一、农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目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
2措施: 年, 率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
负盈亏,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随后,在中央的指导下,农村逐步实行
以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它是建立在土地公有
制基础之上,把集体所有制的土地长期包给各户农家使用,把农民的责、权、利
紧密结合起来。
3作用:农业生产得到发展, 。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
辟了一条新路。
二、城市改革——国有企业改革
1时间: 年
2内容:三方面
(1)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______________为主体的______ __ 共
同发展;
(2)对国有企业实行______________ ,逐步扩大企业
的 ,
实行__________________;
(3)实行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深化: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
以后, 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在大中型企业推
行 、 ,
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对小型企业采取 、 等多种形
式,加快企业的步伐。
三、对外开放——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1、背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外开放开始起步。
2、对外开放/的目的:为了吸收侨资、外资,引进 和 ,
进行现代化建设
3、过程:(1)1980年,我国在 、 、 和 建
立四个经济特区。他们以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
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
(2)后来,我国对外开放的地区逐渐扩大,开放 、 等14
个沿海开放城,增设了
等经济特区,设立 。浦东开发区发展成为国际化的
和 。
(3)现在,对外开放格局已从沿海地区向 发展,形成
—— —— —— ,这样一
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合作探究
【拓展探究】
1、我国现代的对外开放与鸦片战争以后的开放对中国社会发展有何不同?
2、列举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四次生产关系的变革?
【知识网络】
1时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_____ 政策。
2开始:(1)改革首先从______开始,
农村 (2)目的:调动____,促进________发展。
3. 措施:1978年,________ 村的 18户农民首先实行分田____自
负盈亏。农村逐步实行以_____为主的责任制;乡镇企业发展。
4.作用:调动了_____的生产积极性,农村开始富裕起来。
改革 1.时间:从_____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开展。
2.重点是____________ 的改革。
(1) 所有制: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
__________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城市 3.主要内容: (2)经营权:国有企业实行______,逐步扩大企业的
生产经营自主权, 实行经营责任制;
(3)分配方式:实行__________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
存的制度。
4.目标: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_____ 体制,大中
型企业开始推行 _____ 、___ 制,向建立现代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
对小型企业采取____、_____等多种形式,加快企业的改革。
5.作用:调动了企业、职工的______,增强了企业______。
1.时间:_______年。
2.对外开放的目的:吸收_____、_____,引进___________________,
进行现代化建设。
(1)我国在_____、_____ 、_____ 、______建立四个经济特区。
开放 3.措施: (2)1984年,我国又开放_____、______等14个沿海城市,增设
_____ 经济特区,设立________开发区。
(3)_____ 已经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
4.开放格局:现在,我国已经形成了“____ -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
区 -_____ ”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当堂检测
1、 右图反映了安徽省凤阳县农业生产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
A.土地改革运动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C.农业合作化道路
D.人民公社化运动
2、今天的人们生活在“信息时代”,互联网成为人们学习生活的重要内容。假
如你在百度搜索引擎中输入“拓荒牛”、“一夜崛起之城”、“经济特区的代表” 这
三个关键词,最有可能出现的地点是( )
A.珠海 B.汕头 C.海南 D.深圳
3、1980年,一位最早去南方打工的安徽小伙子给家乡亲人的信中写道:“我来
到的这座城市,过去曾是鸦片战争中被迫开放的第一批港口之一,现在则是新
中国主动建立的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新中国的变化真大呀,那么这个小
伙子去的城市是( )
A.厦门 B.广州 C.深圳 D.上海
4、歌曲《春天的故事》中写道: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
南海边画一个圈......这句歌词反映的是( )
A、建立经济特区,是向对外开放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C、实施“863计划” D、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5、(2009年·江苏省苏州市)读“全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抽样统计曲线图”,
从图上看出,全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抽样份数:18529户)从1978年到1982
年呈现上升趋势,出现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 )
A.农村土地改革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农村逐步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6、(2010年扬州)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
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 )
A.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
B.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
C.内地—沿海经济开发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
D.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发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7.(2010年徐州)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打开封闭的国门走向世界。下
列属于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扩大开放的窗口是( )
A.深圳 厦门 B.深圳 上海浦东 C.珠海 香港 D.汕头 澳门
1980年产粮 5.02亿千克
1981年产粮 6.70亿千克
1982年产粮 7.15亿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