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抗震加固施工技术在建筑方面的应用

合集下载

抗震设计与加固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抗震设计与加固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抗震设计与加固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对于土木工程来说,它可能造成严重的破坏和损失。

因此,在土木工程领域中,抗震设计与加固技术的应用非常关键。

本文将探讨抗震设计和加固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重要性以及其常见的应用方法。

一、抗震设计的重要性抗震设计是在土木工程设计过程中考虑地震力作用的设计方法。

其目的是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和建筑材料的选择,尽可能减小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并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

抗震设计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抗震设计可以减少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

地震可以导致建筑物倒塌或严重破坏,对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通过合理的抗震设计,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减少破坏程度,降低维修和重建的成本。

其次,抗震设计可以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

当地震发生时,如果建筑物不具备足够的抗震能力,就会发生倒塌或破坏,导致人员伤亡。

而合理的抗震设计可以使建筑物在地震时能够保持相对稳固的结构,为人员提供逃生通道和安全空间,从而最大程度地保护人的生命安全。

最后,抗震设计促进土木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木工程的建设需求不断增加。

而合理的抗震设计可以使建筑物更加耐久和可靠,延长其使用寿命,减少资源和能源的浪费,从而促进土木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二、加固技术的应用方法在已经建造好的建筑物中,如果其抗震能力不足,可以通过加固技术来提高其抗震性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加固技术的应用方法。

一种常用的加固技术是钢筋混凝土剪切墙加固。

钢筋混凝土剪切墙是一种抗震力较强的结构形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建筑物在地震中的抗震能力。

通过在建筑内部或外部增设钢筋混凝土剪切墙,并与原有结构进行连接,可以增加整个建筑的刚度和稳定性,提高其抵抗地震力的能力。

另一种常用的加固技术是钢结构加固。

钢结构具有较好的延性和韧性,能够吸收地震时的能量,减小建筑物的震动。

通过在原有建筑结构中增加钢构件,如钢框架或钢支撑等,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整体韧性和抗震性能。

混凝土抗震加固技术应用

混凝土抗震加固技术应用

混凝土抗震加固技术应用一、引言地震是自然界的一种自然灾害,对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威胁。

在地震灾害之后,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而混凝土抗震加固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抗震加固方法,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本文将就混凝土抗震加固技术的应用进行详细的介绍。

二、混凝土抗震加固技术的概述混凝土抗震加固技术,是指在现有建筑物的结构上进行加固、修补和加强,提高其抗震能力的一种技术。

这种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还可以延长其使用寿命,并且具有成本低廉、工期短、施工方便等优点。

三、混凝土抗震加固技术的应用1. 建筑物墙体加固混凝土墙体是建筑物的重要承重结构之一,其承受地震力的能力对于时,对于建筑物墙体的加固尤为重要。

墙体加固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增加墙体厚度增加墙体厚度可以增加其抗震能力,但是这种方法的成本较高,施工难度大。

(2)增加钢筋数量通过在墙体内增加钢筋数量,可以提高其抗震能力。

这种方法成本较低,但是施工难度较大。

(3)增加墙体的弯曲抗力通过在墙体两侧加固钢筋或增加钢板等加强墙体的弯曲抗力,可以提高其抗震能力。

这种方法成本适中,施工难度较小。

2. 建筑物柱子加固建筑物柱子是承受地震力的主要结构之一,其抗震能力的强弱对于整时,对于建筑物柱子的加固也非常重要。

柱子加固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增加钢筋数量通过在柱子内增加钢筋数量,可以提高其抗震能力。

这种方法成本较低,施工难度较大。

(2)增加柱子横向连接通过在柱子上加固横向连接,可以提高其抗震能力。

这种方法成本适中,施工难度较小。

(3)增加柱子的截面面积通过在柱子外增加钢筋或混凝土,可以增加其截面面积,提高其抗震能力。

这种方法成本较高,施工难度较大。

3. 建筑物屋顶加固建筑物屋顶是承受地震力的重要结构之一,其抗震能力的强弱对于整时,对于建筑物屋顶的加固也非常重要。

屋顶加固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增加屋顶厚度增加屋顶厚度可以增加其抗震能力,但是这种方法的成本较高,施工难度大。

浅谈建筑工程施工中的结构抗震技术

浅谈建筑工程施工中的结构抗震技术

浅谈建筑工程施工中的结构抗震技术结构抗震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有效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下面将从建筑物结构设计、建筑材料、施工工艺等方面进行浅谈。

结构设计是建筑物抗震技术的基础。

设计师需充分考虑地震力的作用和建筑物的稳定性,合理选择结构形式,并确保设计符合地震抗力设计规范。

常见的结构形式包括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等。

框架结构能够承担竖向荷载,而剪力墙结构则能承担水平荷载,两者常常结合使用以提高整体抗震能力。

建筑材料的选择也对结构抗震能力有着重要影响。

在抗震设计中应优先选择抗震性能好、强度高的材料,如优质混凝土、高强度钢材等。

选用合适的粘结材料和填充材料,确保构件之间紧密连接,增加整体刚度和稳定性。

为了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还可以加装钢筋混凝土构件、增加剪力墙等。

施工工艺是确保结构抗震性能的重要环节。

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操作。

施工过程中需合理安排施工顺序,确保建筑结构的稳定性,防止灾害发生。

需要严格控制材料的质量,避免使用劣质材料影响建筑的结构性能。

施工现场的管理也很重要,要确保施工质量,提高工人的抗震意识和技能。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还需要进行结构抗震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常见的监测方法包括振动监测、位移监测、应力监测等。

通过监测,可以及时了解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并根据监测结果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加固。

还需要对施工过程进行全程监管,确保施工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

结构抗震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优质的建筑材料、科学的施工工艺以及细致的施工监测,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建筑企业和施工人员应加强对抗震技术的学习和应用,不断提高抗震意识和技能,为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建筑。

简述抗震设计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技术

简述抗震设计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技术

简述抗震设计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技术抗震设计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为了保障房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而进行的设计。

在地震频繁的地区,如日本、中国的地震带等地区,抗震设计更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简要介绍抗震设计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技术。

抗震设计中常被应用的技术是结构设计。

房屋的结构设计是房屋建筑中的核心部分,它关系到房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抗震设计中,常常采用加固结构的方式来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

加固结构的主要目的是使房屋在地震发生时能够更好地承受地震力,减小房屋受损的可能性。

在结构设计中,还需要考虑房屋各部分之间的连接方式,以及各个部分的受力情况,这些都是影响房屋抗震性能的重要因素。

抗震设计中还会应用各种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技术。

在抗震设计中,通常会选用一些具有良好抗震性能的材料,如钢筋混凝土、钢结构等。

这些材料具有较高的韧性和抗拉强度,能够在地震发生时有效地阻止房屋的倒塌和破坏。

在使用这些材料时,还需要考虑它们的连接方式和施工工艺,以确保它们真正发挥出抗震的作用。

抗震设计中还会利用一些先进的技术手段来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

如采用加固设备、阻尼器等抗震装置,这些装置能够在地震发生时吸收地震能量,以减小房屋受力。

还可以利用一些数值模拟软件对房屋的抗震性能进行评估和优化,以提高房屋的整体抗震能力。

抗震设计中还需要考虑土壤条件和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

在抗震设计中,需要对房屋所处地区的土壤条件进行评估,以确定房屋的基础设计和地基处理措施。

在地震发生时,土壤的类型和性质将对房屋的抗震性能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地基处理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对房屋的抗震性能至关重要。

分析工民建房屋建筑防震加固技术的运用

分析工民建房屋建筑防震加固技术的运用

分析工民建房屋建筑防震加固技术的运用
房屋建筑防震加固技术是指通过对房屋建筑结构进行改善和强化,使其能够在地震发
生时承受更大的地震力量,降低地震灾害对房屋的破坏程度。

工民建房屋建筑防震加固技
术的运用可以减少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工民建房屋建筑防震加固技术的运用可以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

通过对房屋结构和材
料的选择,可以增加房屋的抗震能力。

在建筑设计中使用具有较好抗震性能的材料,如钢材,可以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

可以采用一些细节设计措施,如设置抗震梁、抗震支撑等,在结构上增加刚性,提高房屋的整体稳定性。

工民建房屋建筑防震加固技术的运用可以提高房屋的逃生通道和避难设施。

在房屋建
设过程中,可以合理设计房屋的逃生通道,保证人员在地震发生时能够迅速撤离。

可以在
房屋建筑中设置应急避难室、避难楼层等设施,提供人员短时间内的避难场所。

建筑物抗震加固技术在老旧房屋塌方防治中的应用

建筑物抗震加固技术在老旧房屋塌方防治中的应用

建筑物抗震加固技术在老旧房屋塌方防治中的应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老旧房屋的结构逐渐脆弱,容易发生塌方的风险。

为了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建筑物抗震加固技术成为了防治老旧房屋塌方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建筑物抗震加固技术在老旧房屋塌方防治中的应用。

1. 背景介绍老旧房屋的结构经过漫长的历史沉淀,存在着许多潜在的安全隐患。

由于地震频发的地区,老旧房屋的塌方风险更加突出。

因此,采取适当的抗震措施成为了保护老旧房屋的迫切需求。

2. 抗震加固技术的分类2.1 结构加固技术结构加固技术主要通过对老旧房屋的结构进行加固,提高房屋的整体抗震能力。

常用的结构加固技术包括增加梁柱的截面尺寸,加固墙体,加装钢筋混凝土框架等。

2.2 隔震减震技术隔震减震技术是一种将地震能量分离出来,减少对房屋的影响的技术手段。

常见的隔震减震技术包括加装隔震层,设置减震支座,使用减震材料等。

2.3 控制震动技术控制震动技术是一种通过改变房屋结构的震动特性,减小地震波对建筑物的影响的技术手段。

典型的控制震动技术包括使用阻尼器,安装承重剪切墙等。

3. 抗震加固技术在老旧房屋塌方防治中的应用3.1 结构加固技术的应用结构加固技术通过增加老旧房屋的结构强度和刚度,有效地提高了房屋的抗震能力。

例如,通过在老旧房屋中加装钢筋混凝土框架,可以有效地提升房屋的整体稳定性,并降低发生塌方的风险。

3.2 隔震减震技术的应用隔震减震技术通过将地震能量分离出来,减少了地震对老旧房屋的传递。

在老旧房屋中引入隔震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地震波对结构的激励,从而减小房屋塌方的可能性。

3.3 控制震动技术的应用控制震动技术通过改变房屋的震动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地震波对房屋的作用力。

通过安装阻尼器等控制震动装置,可以有效地降低结构的震动幅度,减轻老旧房屋的负荷压力,提高其抗震性能。

4. 抗震加固技术的经济性分析在进行老旧房屋的抗震加固时,必须考虑到经济成本。

综合考虑加固材料、劳动力成本以及房屋价值等因素,通过经济性分析,可以选择最合适的抗震加固技术。

国内外抗震加固新技术的比较与应用

国内外抗震加固新技术的比较与应用

国内外抗震加固新技术的比较与应用近年来,由于地震的不断发生,对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国内外不断研发出新的抗震加固技术。

本文将对国内外的抗震加固新技术进行比较,并探究其应用情况。

1.钢板加固技术钢板加固技术是目前国内最常用的抗震加固技术之一。

它通过在建筑结构表面覆盖高强度钢板,加强建筑结构受力能力,提高抗震性能。

此外,钢板加固技术还具有施工简单快捷、加固效果明显、不占用建筑空间等优点。

3.碳纤维增强材料碳纤维增强材料是一种新型高强度、高模量的材料,具有优异的耐久性和耐腐蚀性能。

碳纤维增强材料可以用于在建筑结构表面粘贴、包裹、缠绕等方式进行抗震加固。

它具有施工简单、加固效果显著、不占用建筑空间等优点。

1.基础隔振技术基础隔振技术是一种由美国发明的抗震加固技术,它通过在建筑物基础与地基之间设置隔震装置,将地震激发的震动能量分散到周围土壤中,从而减小建筑物的地震反应。

基础隔振技术具有减小地震反应、保护建筑物完整性的优点。

2.减震支撑技术减震支撑技术又被称为防震支撑技术,它通过在建筑结构底部设置一些减震支撑装置,将地震激发的震动能量通过摩擦消耗或力学阻尼消除,减小建筑物的地震反应。

减震支撑技术具有施工简单、广泛适用于不同类型建筑物、减小地震反应等优点。

3.超高性能混凝土技术超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

它具有高强度、耐久性好等优点,可以在建筑结构重要部位直接使用。

超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具有提高建筑物抗震性能、增加结构强度、耐久性好等优点。

三、各类抗震加固技术的应用情况目前,国内各种抗震加固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的抗震加固中。

例如,钢板加固技术和筋网加固技术在中国一些高层建筑和地铁隧道等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国外抗震加固技术在我国的应用也已经开始逐渐普及,基础隔振技术已经在我国的一些地区得到了应用,如香港的赛马会跨境综合大楼就采用了基础隔振技术。

此外,减震支撑技术和超高性能混凝土技术也正在逐渐被我国工程领域采用。

高层建筑的抗震加固技术

高层建筑的抗震加固技术

高层建筑的抗震加固技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高层建筑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常见。

然而,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威胁也时刻存在,因此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显得尤为重要。

抗震加固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高层建筑在地震中的安全性,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

一、高层建筑抗震加固的重要性高层建筑由于其高度和复杂性,在地震作用下更容易受到破坏。

地震产生的水平力和竖向力会对建筑结构造成巨大的冲击,可能导致结构的变形、开裂甚至倒塌。

因此,对高层建筑进行抗震加固是预防地震灾害、保障公共安全的必要措施。

二、常见的高层建筑抗震加固技术1、增设抗震墙抗震墙可以增加结构的抗侧刚度,有效地抵抗水平地震作用。

在原有结构中合理增设抗震墙,可以改变结构的受力体系,提高整体抗震能力。

2、增加支撑通过在结构中增设支撑构件,如钢支撑、混凝土支撑等,可以分担结构所承受的水平荷载,增强结构的稳定性。

3、外包钢加固对于混凝土柱、梁等构件,可以采用外包钢的方法进行加固。

外包钢与原有构件协同工作,提高构件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4、粘贴碳纤维布或钢板碳纤维布和钢板具有高强度和良好的韧性,将其粘贴在构件表面,可以提高构件的抗弯、抗剪能力,增强结构的抗震性能。

5、消能减震技术在结构中设置消能装置,如阻尼器等,当地震发生时,消能装置通过变形吸收地震能量,减少主体结构的损伤。

三、抗震加固技术的选择原则在选择抗震加固技术时,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建筑的结构类型、使用功能、加固成本、施工条件等。

1、结构类型不同的结构类型适合的加固技术也不同。

例如,框架结构可以考虑增加支撑或粘贴碳纤维布;剪力墙结构则更适合增设抗震墙等加固方法。

2、使用功能如果建筑在加固过程中需要保持正常使用,那么应选择对使用功能影响较小的加固技术,如粘贴碳纤维布等。

3、加固成本加固成本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需要在保证加固效果的前提下,选择经济合理的加固方案。

4、施工条件施工条件包括施工场地的大小、施工难度、施工周期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抗震加固施工技术在建筑方面的应用
摘要:现阶段,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带动着我国建筑施工技术改善的越来越
快,建筑施工的抗震加固技术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近年来,地震灾害的频发发
生时的人们对建筑的抗震能力有了新的要求,本文简要讲述了抗震加固技术的几
点施工要点,意在为我国建筑抗震加固技术的发展提升提供几点参考。

关键词:抗震加固;施工技术;钢筋混凝土
一、抗震加固的施工技术方法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种各样的建筑工
程纷纷出现在城市乡村。一座建筑物的抗震性能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
全。本文以单层和多层砖混结构建筑为对象展开论述,抗震方法如下几点:

1.1 加设圈梁法
主要有钢筋混凝土圈梁及型钢圈梁2 种。
关于型钢圈梁的标准规格要大于8 或者75×6 来设计,而且每隔1-1 和墙
体间用锚杆螺栓拉结,直径要大于Ф12。具体操作如下:首先要安设联结件,其
次在安装之前,要刷一道红丹油,还要除绣;三是确定好各个联结件和钢圈上的
孔位;四是圈梁拐角处是45 度斜角焊接;五是用1:2 的水泥砂浆将型钢和墙
体间的缝隙填满;六是拧紧好联结件螺栓,刷上2 道防锈漆;七是焊牢型钢圈
梁应和柱两侧的钢板。

1.2 钢筋混凝土柱法
这是提高房屋建设整体搞倒塌水平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混凝土的等级强度不
能小于C20、尺寸一般控制在240×180mm2至300X150mm2,在纵方向上采用
4Ф12 或者4Ф14 的钢筋,箍筋Ф6,间距控制在150-200mm;如果是扁柱的话,
柱的宽度要小于700mm、厚度控制在l00mm 左右,在房角处宜用600mm 等边
角柱,它的厚度要大于110mm,纵方向上的钢筋要采用12Ф12,并排放置,箍
筋是Ф6,间距控制在200mm;在楼盖标高以上500mm、以下500mm 处,间距
控制在lOOmm 以内。外加柱要和墙体紧紧相连,要在墙体上每隔500mm 就装
上胀管螺栓和锚筋等,同时在外加柱地坪高和墙体的大放角的地方设置销健和锚
筋,和墙体相连。外加柱和墙体相连的钢筋和锚键要按照以下要求来设置:

一是拉结钢筋Ф12 长要大于1.5m,在墙体的外面布置,拉结筋连接外加
柱与横墙,锚固长要大于拉结筋直径15 倍,并且外加柱和横墙上的孔洞要用混
凝土灌实。

二是锚键截面是240mm×180mm,进入墙体的深度180mm,锚键要用4Ф12
与Ф6 箍筋,而且要和外加柱浇灌。
三是压浆锚杆在柱横墙内锚固长度要大于35 倍锚杆的直径,锚浆要用水砂
浆调和配置。四是锚筋要用高于M2.5 的实心砖墙体、Ф12 钢,锚孔直径Ф26,
锚固入墙深度控制在150~200mm 的范围内。

1.3 钢拉杆法
砌体建筑在地震后墙体外倒、屋架、梁端外拨时,通常采用拉杆对墙体进行
加固。一般情况下会采用钢筋拉杆与小尺寸钢筋混凝土拉梁。钢拉杆直径一般大
于Ф14,对于横墙内的钢拉杆应该位于两个外纵墙之间或圈梁内。单面内走廊拉
杆在走廊两侧的墙上锚固,纵横墙端部设置钢拉杆的长要大于两开间。同时,钢
拉杆的质量等级为I级钢筋。花篮螺丝用成品,不能用非建筑结构用品。

1.4 梁、柱的外包加固法
外包加固法是我国建筑领域内一般采用比较多的加固方法。
1.4.1 框架梁、柱的外包角钢加固法
梁、柱角钢的结构要包括角钢要紧贴梁和柱的四个小角,还要用焊接连接起
来,组成一个整体架构,柱四角的角钢要比楼板延长出一部分;角钢要大于62×7,
扁钢缀板要大于39mm×3mm,角钢构架和梁、柱混凝土要粘结的牢固。在钢材
的表面上要刷上一层防锈漆,同时要在构架的侧面涂上不低于25mm 厚的1:3
水泥砂浆。

1.4.2 柱钢筋混凝土外套加固法
混凝土应该要用细石混凝土,强度等级要比原构件的等级强度要高,不能比
C20 低。新加的纵向的钢筋等级不应低于二级钢材标准,柱四角的角钢要比楼
板延长出一部分并且相互连接起来;新加的箍筋应是一级钢标准,直径要大于
Ф8,间距要小于200mm。加固后柱的高度要低于柱净高的1/4。

1.4.3 砖柱外包角钢加固法
纵向角钢不应小于56×5,横向缀板的中距要小于40 倍角钢最小回转半径,
其截面要大34mm×4mm,两端面和截面附近的缀板要经过加密;角钢和砌体要
紧密相连,不能有缝隙,下面部分延入到地下不能低于300mm,上面部分要和
顶端圈梁等连接;铁件的表面要涮防锈漆进行防锈处理。

二、增设抗震墙法
增设抗震墙有砖抗震墙和钢筋混凝土抗震墙两种,当结构的抗震能力不足但
是同时按修复加固烈度水准要求却需要增强时,就可以采用这种抗震法,它可以
通过改变其结构的传力途径来增强抗震性。
2.1 砖抗震墙
砖抗震墙的墙体厚度最低不能超过240mm,砌筑的砂浆的强度不能低于
M2.5,而且它的强度等级应不低于原墙一级,钢筋网片或者配筋细石混凝土带
可以以在墙体中现加浇配。墙体的宽度应为计算所得值的1.15 倍并且墙体应该
有自己的基础,它的埋深程度应与相邻抗震墙相同。在墙体的顶部应加一道现浇
钢筋混凝土压顶梁,顶梁与墙体等宽,高度为120mm,配筋可以是4Ф2 而箍筋
Ф6,它们的间距应为150mm,并且楼盖的粱或板应该与其连接,一般说来要用
Ф12 锚筋,间距在500mm 到700mm之间,还可以用M12 胀管螺栓锚入压顶
梁的内部,而另一端锚入原粱内。增砌墙要在沿墙高每500~600mm 处用2Ф6 长
度不大于lm 的钢筋与两端原墙用螺栓或锚筋相连接,墙体中如果有混凝土带或
者是钢筋网片时,应该在相应的位置处外加2Ф12 拉筋,500mm 应该为锚入带
内的最低长度,而拉筋的另一端应该锚在原墙内或者外加柱内;在新砌体与原墙
间也可以加设用钢筋混凝土浇筑的内柱,用锚筋、销键或螺栓把柱体与原墙连接,
柱的顶部与压顶梁相连接。在增设墙砌到设计标高时就可以浇筑细石混凝土带,
等到混凝土终凝后就可以在上面砌砖。

2.2 钢筋混凝土抗震墙
钢筋混凝土抗震墙分以下两种:
(1)多层砖房增设的钢筋混凝土抗震墙。这种抗震墙应作基础,一般是用构
造配筋,原墙体的砌筑砂浆强度等级的最低值应在M2.5,混凝土的厚度在120 至
150mm 之间,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该为C20;混凝土墙应该连接着原墙、柱和
粱板。

(2)框架结构增设的钢筋混凝土抗震墙。抗震墙应该设置在框架的梁柱之
间,并且在靠近框架轴线的位置为最佳。增设的抗震墙的厚度不应小于150mm
和柱体宽度的1/4,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最低为C20 并且不能够低于原框架柱混
凝土的强度等级。增设墙与原框架梁、柱可用直径为10~16mm 双排或单排锚
钉相连接,与粱、柱边缘的距离不能低于锚钉直径的3 倍,排距不能小于锚钉
直径的5倍,沿梁、柱轴线方向的间距应为100mm 到300rnm;锚钉与抗震墙
钢筋需要焊接,来到抗震墙各自方向的钢筋截面面积的总和应该比锚钉的总截面
面积少。在原有粱、柱的钻孔内锚钉应用环氧树脂浆或环氧树脂砂浆锚固住,锚
入深度不宜小于锚钉直径的10 倍。锚孔的直径比锚钉的直径大4mm 最为相宜。

三、结束语
抗震加固工作是一项工程量大,技术性强,内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抗震加
过工作中深入调查、科学分析、科学决策、科学实施价值观重要的。本文对抗震
加固施工技术方法进行了系统研讨,希望对现代建筑抗震技术有一定的指导意
义。
参考文献
[1]韩立平;贾彪;厂区管廊破坏原因的分析及修复方法[J];纯碱工业;2010 年
01 期

[2]陈朝煌;某医院旧病房楼外加医梯的改造设计[J];重庆建筑;2009 年03 期
[3]李科,魏延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加固方法述评[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
动;2005 年04 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