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修改).ppt
合集下载
文言文翻译PPT课件

课堂练习
1、翻译下面这段内容。 王元泽(即王雱,王安石的儿子)
数岁时,客有一獐一鹿同笼,以问雱:
“何者是獐?何者为鹿?”雱实未识, 良久,对曰:“獐边者是鹿,鹿边者 是獐。”客大奇之。
课堂练习 翻译下面这段内容。
王元泽(即王雱,王安石的儿子)
数岁时,客有一獐一鹿同笼以问雱:
“何者是獐?何者为鹿?”雱实未识, 良久,对曰:“獐边者是鹿,鹿边者
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3、日饮食得无衰乎?
“孰与”也就是“与……孰”可译为“跟……比较,哪一个…
“何……为”可译为“为什么……呢”
“得无……乎?”可译为“恐怕……吧”“莫非……吧”
课堂练习
1、翻译下面这段内容。 王元泽(即王雱,王安石的儿子)
数岁时,客有一獐一鹿同笼,以问雱: “何者是獐?何者为鹿?”雱实未识, 良久,对曰:“獐边者是鹿,鹿边者 是獐。”客大奇之。
追亡逐北 追击逃亡北方的人。
字字落实
夫战,勇气也。
大丈夫打战,靠的是勇猛的力气。
追亡逐北 追击逃亡北方的人。
字字落实 删
夫战,勇气也。
留
大丈夫作战,靠的是勇猛的力气。
打战,靠的是勇气。
追亡逐北 换
追击逃亡北方的人。
追击败逃的人。
字字落实
留:凡 官职朝等代专、有年名号词、或人现名代、汉地语名也、
3、日饮食得无衰乎?
“孰与”也就是“与……孰”可译为“跟……比较,哪一个…
例如:
固定格式的固定译法。
1、吾孰与城北徐公美?
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3、日饮食得无衰乎?
“孰与”也就是“与……孰”可译为“跟……比较,哪一个…
周一文言文翻译.ppt

例1: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译:(人民的灾难)使我和白居易那样 泪湿青衫,我不能学古代圣人那样忘情。 例2: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译: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兴兵北伐,想要再次 建立霍去病封狼居胥山那样的功业,由于草率从 事,结果只落得自己回顾追兵,便仓皇失措。 遇到典故,大家较熟的可以直 译,生僻的就要译出本意。
1、预先,事先。事先有准备。通“豫” 2、参与。通“与” [take part in]
秩
“禾”指五谷、俸禄,“失”意为“动态排序”。 “禾”与“失”联合起来表示“官员俸禄的动态排序”。 本义:根据功过确定的官员俸禄。 引申义:根据功过评定的官员品级。 再引申义:次序。
寻除太子率更令,迁镇卫南平王长史。 昭通六年,诏遣领军将军西昌侯萧渊藻督众 军北伐,几卿启求行,擢为军师长史,加威 戎将军。军至涡阳退败,几卿坐免官。居宅 于白杨石井,朝中交好者载酒从之,宾客满 坐,啸饮訾议(议论指责朝政),举若无人。时 左丞庾仲容亦免归,二人意志相得,并肆情 诞纵,或乘露车历游郊野,既醉则执铎挽歌, 不屑物议。
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
直译
• 紧扣原文,按原文的字词和 句式对等的翻译,做到字字 落实。
1、“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 拔剑切而啖之。
直译:樊哙把他的盾牌反扣在地上, 将猪腿放在上面,拔出剑切来吃。
2、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
直译:等到太子丹用荆轲刺秦王作为 对付秦国的计谋,才招致祸患。
3、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谢几卿传
谢几卿,陈郡阳夏人。曾祖灵运,父 超宗,并有重名(zhòng都享有盛誉)于前代。 几卿幼清辩,当世号曰神童。后超宗坐事徙 越州(因事被贬)路出新亭渚,几卿不忍辞诀, 因投赴江流,左右驰救,得不沉溺。及居忧 (居丧,为父亲守丧) ,哀毁过礼(居亲丧悲伤异常
1、预先,事先。事先有准备。通“豫” 2、参与。通“与” [take part in]
秩
“禾”指五谷、俸禄,“失”意为“动态排序”。 “禾”与“失”联合起来表示“官员俸禄的动态排序”。 本义:根据功过确定的官员俸禄。 引申义:根据功过评定的官员品级。 再引申义:次序。
寻除太子率更令,迁镇卫南平王长史。 昭通六年,诏遣领军将军西昌侯萧渊藻督众 军北伐,几卿启求行,擢为军师长史,加威 戎将军。军至涡阳退败,几卿坐免官。居宅 于白杨石井,朝中交好者载酒从之,宾客满 坐,啸饮訾议(议论指责朝政),举若无人。时 左丞庾仲容亦免归,二人意志相得,并肆情 诞纵,或乘露车历游郊野,既醉则执铎挽歌, 不屑物议。
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
直译
• 紧扣原文,按原文的字词和 句式对等的翻译,做到字字 落实。
1、“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 拔剑切而啖之。
直译:樊哙把他的盾牌反扣在地上, 将猪腿放在上面,拔出剑切来吃。
2、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
直译:等到太子丹用荆轲刺秦王作为 对付秦国的计谋,才招致祸患。
3、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谢几卿传
谢几卿,陈郡阳夏人。曾祖灵运,父 超宗,并有重名(zhòng都享有盛誉)于前代。 几卿幼清辩,当世号曰神童。后超宗坐事徙 越州(因事被贬)路出新亭渚,几卿不忍辞诀, 因投赴江流,左右驰救,得不沉溺。及居忧 (居丧,为父亲守丧) ,哀毁过礼(居亲丧悲伤异常
高考复习文言文翻译 PPT课件 68

村里的那个丑女人只看到西施皱眉 的样子美,却不知西施皱眉为什么美。
我看见经过我这里的人多着呢, (可是)没有谁哀怜。
庄子之齐,见饿人而哀之, 饿者从而求食。庄子曰:'吾已 不食七日矣!'饿者吁曰:“吾 见过我者多矣,莫我哀也;哀 我者,惟夫子。向使夫子不不 食,其能哀我乎?”
假使先生您不是没有吃饭,难 道还能哀怜我吗?
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
穿吾垣墙yuan,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
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
去饥寒犹远,若之何去之猫也?”
我不担心没有鸡 吗(“病”是活 用)
没有鸡,不吃鸡也就罢了,距 离饥寒还很远,像这样,为什 么要扔掉(赶走)这只猫呢, (“则己耳”的语气,“去”、 “犹”和“若”之何”)
文言文翻译
把医生叫来责问这是什么缘故。
余病痞(肚子里生的硬块)且悸, 谒医视之,曰:“惟伏神(中药名,外 形像芋)为宜。”明日,买诸市,烹而 饵之,病加甚,召医而尤其故。医求观 其滓,曰:“吁!尽老芋也。彼鬻yu药 者欺子而获售鬻。子之懵也,而反尤于 余,不以过乎?”余戚然慙can惭,忾 kuai然忧。推是类也以往,则世之以芋 自售而病乎人者众矣,又谁辨焉!
弥子吃桃感到特别甜 没吃完就把它献给卫君。 (译为"舍不得吃完而把它 献给卫君"也可以)
不顾自己口味的 满足却想着我(译为 "因为一心想着我, 竟忘记桃子已被自己 咬过"也可以)
那同村的丑女人看见了觉得西施那 样子挺美,回家后也捧着胸口,皱着眉 头在村里走来走去。
西施病心而颦(pín,皱眉 头)其里,其里之丑人见之而美 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 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 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 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文言文翻译方法课件

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 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 理原文的句子结构。 两者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 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
翻译文言文的基本要求
信 达 雅
字字落实 文从句顺 文 言 文 翻 译 二 标 准
文言文的翻译方法
留 删
换
调
字
补
贯
一、留
例3、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明天不能不早点亲自来向项王谢罪
通假字换成本字
小结:
单音词
词类活用 词
双音词
活用后的 词
通假字
字本义
本字
引申比喻
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 毫毛不敢有所近。
小结:对文句的每个字, 我们运用留删换这三种方 法,就不会有遗漏和增多 了,能做到“字字落实”
字字落实 留删换
练一练
留
即:补出文句中省略了的内容 (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
在省略句中,补出省略的成分:
( 你) 度我至 ①沛公谓张良曰:“……
军中,公乃入。”
(省略主语)
②荆轲有所待,欲与( 之)俱(去)。 (省略宾语、谓语)
③项王则受璧,置之(于)坐上。 (省略介词)
4、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
5、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 若与人。”——《庄暴见孟子》
如从字形结构入手: 汉字绝大部分是形声字,形旁大多表意, 因此可以通过字形结构来推断词义。例如: 1、“若少屈,冀得一归觐”(2004年全国高考 题) “觐”可以借助形旁“见”推断意思与“见” 有关,再根据语境推断为“朝见”。 2、“夫子将焉适”(2003年全国春招试题) “适”字的形旁是“辶”,它与 “走”“到”“往”有关,联系上下文,可推断 为“到”的意思。
翻译文言文的基本要求
信 达 雅
字字落实 文从句顺 文 言 文 翻 译 二 标 准
文言文的翻译方法
留 删
换
调
字
补
贯
一、留
例3、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明天不能不早点亲自来向项王谢罪
通假字换成本字
小结:
单音词
词类活用 词
双音词
活用后的 词
通假字
字本义
本字
引申比喻
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 毫毛不敢有所近。
小结:对文句的每个字, 我们运用留删换这三种方 法,就不会有遗漏和增多 了,能做到“字字落实”
字字落实 留删换
练一练
留
即:补出文句中省略了的内容 (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
在省略句中,补出省略的成分:
( 你) 度我至 ①沛公谓张良曰:“……
军中,公乃入。”
(省略主语)
②荆轲有所待,欲与( 之)俱(去)。 (省略宾语、谓语)
③项王则受璧,置之(于)坐上。 (省略介词)
4、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
5、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 若与人。”——《庄暴见孟子》
如从字形结构入手: 汉字绝大部分是形声字,形旁大多表意, 因此可以通过字形结构来推断词义。例如: 1、“若少屈,冀得一归觐”(2004年全国高考 题) “觐”可以借助形旁“见”推断意思与“见” 有关,再根据语境推断为“朝见”。 2、“夫子将焉适”(2003年全国春招试题) “适”字的形旁是“辶”,它与 “走”“到”“往”有关,联系上下文,可推断 为“到”的意思。
文言文翻译修改

[例8]读下列文章,翻译加横线的句子。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 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 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 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李将军列传》) 翻译:一个人自己品行端正,那么不用他下 命令别人也会去做;一个人品行不端正,即 使下命令别人也不会听从。
(5)调。在翻译时,有些句子的词 序需要调整。(谓语前置、定语后置、 宾语前置、介宾结构后置等)。 例如: “甚矣,汝之不惠!”
可调成“汝之不惠甚矣”的形式。
“蚓无爪牙之利” 可调成“蚓无利爪牙”的形式。
(6)选。选用恰当的词义翻译。文言文 中的一词多义的情况常见,因此选用恰当 的词义进行翻译,已成为文言文翻译的难 点。例如:“顾念蓄恶物终无所用”。
[例7]读下列文章,翻译加横线的句子。
陈宠字昭公,少为州郡吏,辟司徒鲍昱府。 是时三府掾属专向交游,以不肯视事为高。宠 常非之,独勤心物务,数为昱(人名)陈当世 便宜。
分析:这话中的“之”并不指“三府掾属”而 是他们的行为,翻译时要落实“之”的指代内 容。这句话可译成:陈宠经常批评这种现象, (他自己)独自努力专心于工作事务,多次向 司徒鲍昱陈说当前社会上应解决的问题。
文言文专题复习
要将文言语句准确翻译成现代 汉语, 一要以理解实词和虚词为基础; 二要整体理解,切忌断章取义,只 见树木,不见森林。 翻译时应当做到“词不离句,句不 离段” 。
翻译的基本要求
①要一一对应。
信——不走样(译文要符合原意,不歪曲,不遗漏)
②要重视句式。
达——无语病(译文要合于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
乃至鄙视,所以这句话译成“孟尝君只不
文言文翻译ppt课件

• 例句1:其博闻强识,尤长于国家典制。
• 翻译:他博闻强识,尤其是
很
熟悉。
• 他博闻强识,尤其对国家的典章制度很熟悉 (于国家典制 长) 。状语后置句
17
• 例句2:石麒为尽力,忠贤怒,诬以赃私, 削其籍。
• 翻译:石麒替他出力奔走,魏忠贤很生
气,
,剥夺了他的官职。
• 徐石麟替他出力奔走,魏忠赞非常生 气.用贪污的罪名诬陷他(以赃私 诬
4
• 例句1:徐石麒,字宝摩,号虞求,嘉兴人。 天启壬戌进士,授工部主事。御史黄尊素 坐忤魏忠贤,下狱。
• 请列举例句中的名词:11 • 徐石麒,宝摩,虞求,嘉兴,天启,壬戌,
进士,工部主事,御史,黄尊素,魏忠贤, • 试翻译该例句: • 徐石琪,字宝摩,号虞求,嘉兴人。天启
壬戌年进士,被授与工部主事。御史黄尊 素因为触犯魏忠贤,被关进监狱。
明保举、交堂廉七个制度,都(被皇上)
并
了。
• 于是就入朝,当即上奏陈请省庶官、慎破格、 行久任、重名器、严起度、明保举、交堂廉 等七件事,都被皇上褒奖并采纳了。
8
• 例句2:寻进尚书,论诛兵部尚书陈新甲。 后有熊、姜之狱,卒以执法去位。
• 翻译:不久 书陈新甲。 最终熊、姜的
之).剥夺了他的官职。状语后置句
18
小试身手
• 下吏寒士有才者,汲引不遗余力。 • 翻译: • 对于那些有才能的低级官吏和贫寒之士
(有才 下吏寒士——定语后置),他都不 遗余力地引荐。
19
• 独立完成“综合运用”1—6题(10分钟) • 小组合作: • 讨论6句翻译:时间6分钟 • 展示: • 第一组1-2句 • 第二组2—3句 • 第三组3—4句 • 第四组4—5句 • 第五组5—6句
文言文翻译.pptx

曹刿论战
• 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准备应 战。曹刿请求拜见。他的同乡说:“都是得高官厚禄的人, 又为什么要参与呢?”曹刿说:“有权势的人目光短浅, 缺少见识,不能深谋远虑。”于是上朝去拜见鲁庄公。曹 刿问:“您凭什么应战呢?”庄公说:“衣服、食品这些 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拿它来分给一些臣 子。”曹刿回答说:“小恩小惠没有遍及于老百姓,老百 姓是不会听从的。”庄公说:“用来祭祀的牛、羊、猪、 玉器和丝织品,我不敢虚报,一定凭着一片至诚,告诉 神。”曹刿回答说:“这点儿小诚意,不能被神信任,神 不会赐福的。”庄公说:“轻重不同的案件,我即使不善 于明察详审,一定依据实情处理。”曹刿回答说:“这是 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要打仗, 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 •
•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 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 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 一定要道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 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 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总不如意,通过那些来使 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 的才能。
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1.举例子:通过举()例子使说明更具体, 更有说服力。 2.分类别:对()分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 有条理。 3.作比较: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 调了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4.作诠释:对()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 明更具体形象。
5.下定义:用简明的科学语言对()加以 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 示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6.列数字: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7.打比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
从小土丘往西走约一百二十步,隔着竹 林,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佩、玉 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于 是)砍伐竹子,开出一条道路,下面显现 出一个小小的水潭,潭水特别清凉。潭以 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向上弯曲, 露出水面,像各种各样的石头和小岛。青 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 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文言文翻译ppt课件

十之六。(3分)
这部文集/所收录的,长于/说理的文 章/大概/十分之六。
【考点阐释】 文言文翻译通常有两种方法:直译和
意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逐字逐 句落实到译文中去,尽量译出原文用词造 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 文尽可能保持一致。所谓“意译”,就是 根据原文表达的基本意思来进行翻译,不 拘泥于字字句句的落实,甚至可以采用与 原文差别较大的表达方式。多年来,高考 翻译题均要求考生采用直译的方式,只有 在确实难以直译的情况下才酌情采用意译。
不速之客:招致、招引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通“叛”,背离 ) 众叛亲离
06年高考全国统一卷第8题答案B: 远本倜傥,尚轻侠 尚:崇尚
不尚空谈:崇尚
二、相似结构推断法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胜。 品类:自然界的万物
05年浙江高考卷11题B项: 庭除甚芜,堂庑甚残。 庭除甚芜,堂庑甚残。 庭除:庭院台阶 堂庑:堂屋走廊
四、以音释词法
根据读音,可以发现通假关系,然后根据本义 推断通假字的意思。例如: 1、“以身徇国,继之以死” “乃是天子报尔先人之徇命也”(95年全国高考卷)
“徇”与“殉”读音相同,“徇”通“殉”, “殉”的意思是:“为了某种理想、追求而 死”,联系上下文,可以推断两个“徇”属 同一义项,即“为……而死”。 2、“或至涂而反”(2001年上海试卷)
猜测法:
一、联想推断法
⒈根据所学来推断 05年湖南卷11题答案A:
李超,字魁吾,淄之鄙人。
鄙:粗俗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 《为学》 鄙:边境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
草庐之中。
—— 诸葛亮《出师表》
卑鄙:出身低微、学识浅陋;粗俗
这部文集/所收录的,长于/说理的文 章/大概/十分之六。
【考点阐释】 文言文翻译通常有两种方法:直译和
意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逐字逐 句落实到译文中去,尽量译出原文用词造 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 文尽可能保持一致。所谓“意译”,就是 根据原文表达的基本意思来进行翻译,不 拘泥于字字句句的落实,甚至可以采用与 原文差别较大的表达方式。多年来,高考 翻译题均要求考生采用直译的方式,只有 在确实难以直译的情况下才酌情采用意译。
不速之客:招致、招引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通“叛”,背离 ) 众叛亲离
06年高考全国统一卷第8题答案B: 远本倜傥,尚轻侠 尚:崇尚
不尚空谈:崇尚
二、相似结构推断法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胜。 品类:自然界的万物
05年浙江高考卷11题B项: 庭除甚芜,堂庑甚残。 庭除甚芜,堂庑甚残。 庭除:庭院台阶 堂庑:堂屋走廊
四、以音释词法
根据读音,可以发现通假关系,然后根据本义 推断通假字的意思。例如: 1、“以身徇国,继之以死” “乃是天子报尔先人之徇命也”(95年全国高考卷)
“徇”与“殉”读音相同,“徇”通“殉”, “殉”的意思是:“为了某种理想、追求而 死”,联系上下文,可以推断两个“徇”属 同一义项,即“为……而死”。 2、“或至涂而反”(2001年上海试卷)
猜测法:
一、联想推断法
⒈根据所学来推断 05年湖南卷11题答案A:
李超,字魁吾,淄之鄙人。
鄙:粗俗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 《为学》 鄙:边境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
草庐之中。
—— 诸葛亮《出师表》
卑鄙:出身低微、学识浅陋;粗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译:燕、赵、韩、魏、齐、楚六国统治者拥有的金玉珍宝
(5)注意有委婉说法的语句
例1:若有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译:如果仰赖贵国国君的恩惠,我们国君赦免了我们, 三年后我们将要兴师报仇。
例2: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 舅夺母志
译:我生下来六个月,慈爱的父亲就离开我去世了; 到了四岁,舅父强迫母亲改变守节的志愿,把她嫁 给了别人。
(无标志的被动句)
译:我被拘留不能回来,国家的事情于是无法收拾。 例6: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判断句)
译:老师,是靠(他)来传播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的。
3、注意文言文中的固定句式
例1:其李将军之谓也 译:这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 例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译:现在人家好象是刀、砧板,正处在宰割的地位,我 们好象是鱼肉,正处在被宰割的地位,还告辞什么呢?
(6)注意用典的语句
例1: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译:(人民的灾难)使我和白居易那样泪湿青衫, 我不能学古代圣人那样忘情。
例2: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译: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兴兵北伐,想要再次建立霍去 病封狼居胥山那样的功业,由于草率从事,结果只落得自 己回顾追兵,便仓皇失措。
遇到典故,大家较熟的可以直译, 生僻的就要译出本意
(二)如何做到“达”的要求
古文翻译除了要忠实原文,准确翻译外,还在语言表达 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我们做到明白易懂,不含糊不费解; 语句通顺流利,衔接紧密,过渡自然。这就要处理好以下几 方面的问题:
1、符合现代汉语表达的习惯
例1: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例2: 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 之役为最
三、掌握文言翻译的方法
对 换 留 删 补 调
就是对译,逐字逐句落实。 是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 就是保留文言文中一些基本词汇、专有名词。 如人名、地名、 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年号、 政区名、典章制度及度量衡名称等,均不必翻 译,原样保留。 就是删去文言文中不必翻译的词。如发语词等 就是补出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 就是调整语序
译:牺牲的惨重,首推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的那
次战斗。
译:一个厨师丁替文惠君分解牛(应改为“一个叫丁的厨师”)
2、注意古汉语特殊的句式 (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判断句)
例1: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省略句)
译: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谁更厉害。 例2:何怪乎遭风雨霜露饥寒颠踣而死者之比比乎?
通过语境分析,顺利攻下代词指代义、一 字多义、词 类活用、古今异义等主要得分点。
例1: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 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 书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文中“华捉而掷去之”,如果译成“华歆抓住 金子然后丢掉了”,就错了。对“捉”字就宜结合 语境,对在地上的金子应 是先“捡 起”再“丢掉”, “捉”只能作“拾、捡”理解。同样,可推及“废” 不能解释为“毁掉”,应作“丢开、放下”理解。
一、理解考纲要求 二、明确翻译标准 (一)如何达到“信”的要求 1、从“言”的角度 (1)注意古今词义、色彩的变化 (2)注意词类活用现象 (3)注意发语词、助词、重复成分 (4)有修辞的语句 (5)有委婉说法的语句 (6)用典的语句 2、从“文”的角度 结合语境,准确断意 (二)如何达到“达”的要求1、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2、注意古汉语特殊句 式 三、掌握翻译方法
总 结
文言语句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 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 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 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
(介词结构后置)
译:对于遭到风雨霜饥寒而倒毙的人到处都是(这种现象), 又有什么奇怪的呢? 例3: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主谓倒装) 译:公子能急人之困的美德,表现在哪里呢?
例4:人谁又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定语后置、省略)
译:人们又有谁愿意让自己的洁白之身受脏物的污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例5: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
梳理探究
文言文翻译
目标
1、明确文言文翻译的标准 2、掌握文言文翻译 的方法
一、明确文言文翻译的标准
信 达 雅
要求译文准确,不歪曲,不遗漏,也不随 意增减内容。 要求译文明白通顺,没有语病,符合 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要求译文遣词造句讲究文笔优美,要 生动形象乃至传神。
“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 译文中,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 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 求与原文保持一致。在难以直 译或直译后表达不了原文意蕴 的时候,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 辅助手段”。
—— 国家考试中心张伟明
(一)如何达到“信”的要求
首先要忠实原文,不凭主观好恶随意增减 意思,其次还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从“言” 的角度来看,要重视古代汉语 的语言特色。 2、 从“文”的角度来看,要结合语境来 准确理解词意、句意,依境断意
(1)、注意古今词义、色彩的变化 例1: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曲,三顾臣 于草庐之中。 低贱鄙陋 (色彩变化) 例2:璧有瑕,请指示王 。 (单、双音节词 的变化) 指出来给大王看。 例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 常也 的原因, 意外变故。 (词义变化)
例2:“先生之说,诚可谓苦药良针矣,然犹未 达仆之微趣也。人各有志,所规不同。”
这句话的难点是这样几个词:“说”,应译为“话”或 “教诲”;“达”在句中是“切中”、“切合”或“理解明白” 意思;“微”在句中是谦词,指“微小的”、“卑微的”。“趣 在句中应解为“志趣”、“情趣”、“志向”等;“规”,在句 中的意思是“规划”、“考虑”、“打算”等。 “先生的话,真可以说是苦口良药,但还是没有完全了 解我内心的志向。人都有自己的志向,各人打算不同。”
(2)注意词类活用现象
(3)注意发语词、某些助词、某些重 复成分、偏义复词中的衬字等
(4)注意有修辞的语句
例1: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比喻)
译: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样高洁的品德而使自己被流放呢?
例2: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 (借代) 译:奉皇上命令讨伐有罪之人,大军南下,刘琮投降。 例3: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互文)
(5)注意有委婉说法的语句
例1:若有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译:如果仰赖贵国国君的恩惠,我们国君赦免了我们, 三年后我们将要兴师报仇。
例2: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 舅夺母志
译:我生下来六个月,慈爱的父亲就离开我去世了; 到了四岁,舅父强迫母亲改变守节的志愿,把她嫁 给了别人。
(无标志的被动句)
译:我被拘留不能回来,国家的事情于是无法收拾。 例6: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判断句)
译:老师,是靠(他)来传播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的。
3、注意文言文中的固定句式
例1:其李将军之谓也 译:这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 例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译:现在人家好象是刀、砧板,正处在宰割的地位,我 们好象是鱼肉,正处在被宰割的地位,还告辞什么呢?
(6)注意用典的语句
例1: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译:(人民的灾难)使我和白居易那样泪湿青衫, 我不能学古代圣人那样忘情。
例2: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译: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兴兵北伐,想要再次建立霍去 病封狼居胥山那样的功业,由于草率从事,结果只落得自 己回顾追兵,便仓皇失措。
遇到典故,大家较熟的可以直译, 生僻的就要译出本意
(二)如何做到“达”的要求
古文翻译除了要忠实原文,准确翻译外,还在语言表达 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我们做到明白易懂,不含糊不费解; 语句通顺流利,衔接紧密,过渡自然。这就要处理好以下几 方面的问题:
1、符合现代汉语表达的习惯
例1: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例2: 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 之役为最
三、掌握文言翻译的方法
对 换 留 删 补 调
就是对译,逐字逐句落实。 是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 就是保留文言文中一些基本词汇、专有名词。 如人名、地名、 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年号、 政区名、典章制度及度量衡名称等,均不必翻 译,原样保留。 就是删去文言文中不必翻译的词。如发语词等 就是补出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 就是调整语序
译:牺牲的惨重,首推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的那
次战斗。
译:一个厨师丁替文惠君分解牛(应改为“一个叫丁的厨师”)
2、注意古汉语特殊的句式 (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判断句)
例1: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省略句)
译: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谁更厉害。 例2:何怪乎遭风雨霜露饥寒颠踣而死者之比比乎?
通过语境分析,顺利攻下代词指代义、一 字多义、词 类活用、古今异义等主要得分点。
例1: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 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 书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文中“华捉而掷去之”,如果译成“华歆抓住 金子然后丢掉了”,就错了。对“捉”字就宜结合 语境,对在地上的金子应 是先“捡 起”再“丢掉”, “捉”只能作“拾、捡”理解。同样,可推及“废” 不能解释为“毁掉”,应作“丢开、放下”理解。
一、理解考纲要求 二、明确翻译标准 (一)如何达到“信”的要求 1、从“言”的角度 (1)注意古今词义、色彩的变化 (2)注意词类活用现象 (3)注意发语词、助词、重复成分 (4)有修辞的语句 (5)有委婉说法的语句 (6)用典的语句 2、从“文”的角度 结合语境,准确断意 (二)如何达到“达”的要求1、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2、注意古汉语特殊句 式 三、掌握翻译方法
总 结
文言语句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 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 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 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
(介词结构后置)
译:对于遭到风雨霜饥寒而倒毙的人到处都是(这种现象), 又有什么奇怪的呢? 例3: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主谓倒装) 译:公子能急人之困的美德,表现在哪里呢?
例4:人谁又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定语后置、省略)
译:人们又有谁愿意让自己的洁白之身受脏物的污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例5: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
梳理探究
文言文翻译
目标
1、明确文言文翻译的标准 2、掌握文言文翻译 的方法
一、明确文言文翻译的标准
信 达 雅
要求译文准确,不歪曲,不遗漏,也不随 意增减内容。 要求译文明白通顺,没有语病,符合 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要求译文遣词造句讲究文笔优美,要 生动形象乃至传神。
“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 译文中,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 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 求与原文保持一致。在难以直 译或直译后表达不了原文意蕴 的时候,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 辅助手段”。
—— 国家考试中心张伟明
(一)如何达到“信”的要求
首先要忠实原文,不凭主观好恶随意增减 意思,其次还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从“言” 的角度来看,要重视古代汉语 的语言特色。 2、 从“文”的角度来看,要结合语境来 准确理解词意、句意,依境断意
(1)、注意古今词义、色彩的变化 例1: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曲,三顾臣 于草庐之中。 低贱鄙陋 (色彩变化) 例2:璧有瑕,请指示王 。 (单、双音节词 的变化) 指出来给大王看。 例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 常也 的原因, 意外变故。 (词义变化)
例2:“先生之说,诚可谓苦药良针矣,然犹未 达仆之微趣也。人各有志,所规不同。”
这句话的难点是这样几个词:“说”,应译为“话”或 “教诲”;“达”在句中是“切中”、“切合”或“理解明白” 意思;“微”在句中是谦词,指“微小的”、“卑微的”。“趣 在句中应解为“志趣”、“情趣”、“志向”等;“规”,在句 中的意思是“规划”、“考虑”、“打算”等。 “先生的话,真可以说是苦口良药,但还是没有完全了 解我内心的志向。人都有自己的志向,各人打算不同。”
(2)注意词类活用现象
(3)注意发语词、某些助词、某些重 复成分、偏义复词中的衬字等
(4)注意有修辞的语句
例1: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比喻)
译: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样高洁的品德而使自己被流放呢?
例2: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 (借代) 译:奉皇上命令讨伐有罪之人,大军南下,刘琮投降。 例3: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