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复习变压器、电能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 精品资料第2讲 变压器 电能的输送

第2讲变压器电能的输送一、理想变压器1.构造:如图1所示,变压器是由闭合铁芯和绕在铁芯上的两个线圈组成的。
图1(1)原线圈:与交流电源连接的线圈,也叫初级线圈。
(2)副线圈:与负载连接的线圈,也叫次级线圈。
2.原理:电磁感应的互感现象。
3.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基本量的关系理想变压器(1)没有能量损失(绕线无电阻、铁芯无涡流)(2)没有磁通量损失(磁通量全部集中在铁芯中)基本关系功率关系根据能量守恒可得:原线圈的输入功率等于副线圈的输出功率,即P入=P出电压关系原、副线圈的电压之比等于其匝数之比,公式U1U2=n1n2,与负载、副线圈的个数无关电流关系(1)只有一个副线圈时:I1I2=n2n1(2)有多个副线圈时:由P入=P出得I1U1=I2U2+I3U3+…+I n U n或I1n1=I2n2+I3n3+…+I n n n频率关系f1=f2(变压器不改变交变电流的频率)4.几种常用的变压器(1)自耦变压器——调压变压器,如图2甲(降压作用)、乙(升压作用)所示。
图2(2)互感器电压互感器(n1>n2):把高电压变成低电压,如图丙所示。
电流互感器(n1<n2):把大电流变成小电流,如图丁所示。
二、电能的输送如图3所示。
图31.输电电流:I=PU=P′U′=U-U′R。
2.电压损失(1)ΔU=U-U′(2)ΔU=IR 3.功率损失(1)ΔP=P-P′(2)ΔP=I2R=(P U) 2R4.减少输电线上电能损失的方法(1)减小输电线的电阻R。
由R=ρlS知,可加大导线的横截面积、采用电阻率小的材料做导线。
(2)减小输电线中的电流。
在输电功率一定的情况下,根据P=UI,要减小电流,必须提高输电电压。
【自测采用220 kV高压向远方的城市输电。
当输送功率一定时,为使输电线上损耗的功率减小为原来的14,输电电压应变为()A.55 kV B.110 kVC.440 kV D.880 kV答案 C解析设输送功率为P,则有P=UI,其中U为输电电压,I为输电电流。
物理变压器高中知识点总结

物理变压器高中知识点总结一、引言变压器是一种能够将交流电能转化为不同电压的电气设备。
在电力系统中,变压器被广泛应用于输电、配电和电能变换等领域。
高中阶段的物理课程中,学生们需要了解变压器的基本原理和工作原理,以及相关的计算方法和应用场景。
本文将对高中物理课程中关于变压器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变压器的原理、工作原理、性能参数、等效电路、变压器的损耗和效率、以及变压器的应用等方面。
二、变压器的原理1. 变压器的基本原理变压器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来实现电能的变换。
当交流电流通过一个绕组时,会在另一个绕组中感应出电磁力线,从而在另一个绕组中引起感应电流。
利用这种原理,可以将输入绕组的电压变换到输出绕组,并通过变比来实现不同电压的变换。
变压器主要由铁芯和两个绕组组成。
其中,铁芯用于传递磁场,绕组则用于传递电流。
2. 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当变压器接通电源后,输入绕组中产生的交流电流会在铁芯中产生交变磁场。
这个交变磁场会穿过输出绕组,并在输出绕组中感应出交流电压。
根据电磁感应的原理,输出绕组中感应出的电压与输入绕组中的电压成正比,且与输入绕组和输出绕组的匝数比成正比。
三、变压器的性能参数1. 变压器的匝数比匝数比(N)是变压器的一个重要性能参数。
它表示了输入绕组与输出绕组的匝数之比。
变压器的匝数比决定了输入电压与输出电压的变换关系。
通常情况下,变压器的匝数比是根据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的比值来确定的。
2. 变压器的变比变比是变压器的另一个重要性能参数。
它表示了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之比。
变比可以直接反映出变压器的变压比例。
变压器的变比是由变压器的匝数比决定的。
3. 变压器的额定功率变压器的额定功率是指变压器在额定工作状态下所能传递的功率。
变压器的额定功率与其匝数、磁芯的性能以及冷却方式等参数有关。
额定功率是变压器的设计和使用的重要指标。
四、变压器的等效电路1. 变压器的等效电路模型变压器可以用等效电路模型来描述其电气特性。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10.2变压器、电能的输送课件

A.通过R的电流iR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是iR=
2
cos100πt(A)
B.电流表A的读数为0.1 A
C.电流表A的读数为
2 10
A
D.电压表的读数为Um=10 2 V
A.U=110 V,I=0.2 A
B.U=110 V,I=0.05 A
C.U=110 2 V,I=0.2 A
D.U=110 2 V,I=0.2 2 A 解析:在副线圈电路中,I2=UP2=22220WV=0.1 A,再根据
U1 U2
=
n1 n2
及
I2 I1
=
n1 n2
,得U1=110
V,I1=0.2
答案:CD
考点探究讲练
考点深析 拓展延伸 详讲精练
一 对理想变压器的理解 1.关于理想变压器的四点说明 (1)变压器不能改变直流电压. (2)变压器只能改变交变电流的电压和电流,不能改变交变
电流的频率. (3)理想变压器本身不消耗能量. (4)理想变压器基本关系中的U1、U2、I1、I2均为有效值.
第二讲 变压器、电能的 输送
基础自主温故
回扣教材 夯实基础 落实考点
[考点自清] 1.变压器 主要构造 变压器是由闭合铁芯 和绕在铁芯上的两个 线圈 组成的,如 右图. ①原线圈:与交流电源 连接的线圈, 也叫 初级 线圈. ②副线圈:与负载 连接的线圈, 也叫次级 线圈.
2.工作原理 (1)电流通过原线圈时在铁芯中激发磁场,由于电流的大小、 方向在不断变化,铁芯中的磁场也在不断变化. (2)变化的磁场在副线圈中产生 感应电动势 ,所以尽管两个 线圈之间没有导线相连,副线圈也能够输出电流. (3) 互感现象 是变压器工作的基础.
[基础自测] 2.在如图所示的远距离输电电路图中,升压变压器和降压 变压器均为理想变压器,发电厂的输出电压和输电线的电阻均不 变,随着发电厂输出功率的增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高三物理 第一轮复习变压器

I1
I2
电动势分别是:
U1 n1
n2 U2
E1=n1
ΔΦ Δt
由此可得:
E2=n2
ΔΦ Δt
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端电
压之比等于这两个线圈的匝
数之比
U1 U2
=
n1 n2
升压变压器:n2 >n1 U2>U1
EE21=
n1 n2
原线圈回路有: U1− E1=I1r1≈ 0 则 U1=E1 副线圈回路有: E2=U2 +I2r2 ≈U2 则 U2=E2
所以:
2∆t2 = ∆t1 = 2t1
则
t1时刻对应的பைடு நூலகம்度为
π
3
UC
=
U0sin
π
3
解得 U0 =105V
UB 4
+ 4UB
UB=U2
则
4U UB= 17
总结:注意变压器的端电压!
在真空中速度v =6.4×107m/s的电子束连续
地射入两平行极板间,如图所示,极板长度为
L=8.0×10-2m,間距d=5.0×10 -3m。两极板不
带电时,电子束将沿两极板之间的中线通过 ,
在两极板上加一个50Hz的交变电压U=U0sinωt . 如果所加电压的最大值U0超过某电压UC时,电 子束将有时能通过两极板,有时间断而不能通
故对于通过极板的电子来说,可认
L
为场强是稳定不变的,每个电子均做 . v
类平抛运动,则电子束不能通过两极 e
d
板间时有:
y≥
1 2
at2
d 2
=
2edUmC
(
L v
)2
UC =
高考物理总复习第十章 第2讲 变压器、电能的输送

2013-11-27
有志者事竟成
19
高考复习· 物理
考点二
电能的输送
3.通过一理想变压器,经同一线路输送相同的电功率P, 原线圈的电压U保持不变,输电线路的总电阻为R.当副线圈 与原线圈的匝数比为k时,线路损耗的电功率为P1,若将副线 圈与原线圈的匝数比提高到nk,线路损耗的电功率为P2,则 P2 P1和 分别为( P1 )
P kU
2
R.若将副线圈与原线圈的匝数比提高到nk,副线圈输出
P 电压为nkU,输出电流I′= nkU ,线路损耗的电功率为P2= I′
2
P 1 2 P2 R=nkU R. = 2,D项正确,A、B、C项错误. P1 n
高考复习· 物理
第十章 交变电流 传感器
2013-11-27
有志者事竟成
1
高考复习· 物理
第二讲
变压器
电能的输送
回扣教材
题型归类
误区反思
双基限时练
2013-11-27
有志者事竟成
2
高考复习· 物理
回扣教材•自主学习
2013-11-27
有志者事竟成
3
高考复习· 物理
知 识 梳 理
一、变压器原理 1.构造和原理.(如图10-2-1所示)
2013-11-27
有志者事竟成
16
高考复习· 物理
图10-2-4
2013-11-27
有志者事竟成
17
高考复习· 物理
A.电压表的示数等于5 V 5 B.电压表的示数等于 V 2 n2 C.实现点火的条件是 >1 000 n1 n2 D.实现点火的条件是 <1 000 n1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变压器电能的输送ppt课件

【填一填】 1.构造和原理(如图所示)
(1)主要构造:由原线圈
、副线闭圈合和铁芯
组
成.
互感
2.理(2想)工变作压原器理的:基电本磁关感系应式的
现象.
(1)电压关系:UU12=nn21.
(2)电流关系:II21=
n2 n1
,只适用于只有一个副线圈的情况.
3.互感器 (1)电压互感器,用来高把 电压变成 低 电压. (2)电流互感器,用来大把 电流变成 小 电流.
若改用 5 kV 电压输电,由 P=U′I′得 I′=UP′=6×105 A,
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 P 损=I′2r=9×108 kW,已知输出电功率为 3×106 kW 显然不符合实际情况.选项 C 错误.
由 P=I2r 和 U=Ir 得 P=Ur2. 在输电线上,U 指由输电线电阻造成的损失电压,而不是输电电压, P 指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r 为输电线的电阻.选项 D 错误.
解析:(1)原线圈接在直流电源上时,由于原线圈中的电流恒 定,所以穿过原、副线圈的磁通量不发生变化,副线圈两端不产生感 应电动势,故电压表示数为零,电流表示数也为零.
(2)由UU12=nn12得 电压表示数为 U2=nn21U1=2424000×220 V=44 V. 电流表示数为 I2=UR2=14040 A=0.44 A. P 入=P 出=I2U2=0.44×44 W=19.36 W. 效率 η=100%.
答案:B
4.一台理想变压器,其原线圈的匝数为n1=2 200匝,副线圈 的匝数为n2=440匝,并接入一个R=100 Ω的负载电阻,如图所示.
(1)当原线圈接在44 V直流电源上时,电压表示数为 ________V,电流表示数为________A.
高三物理变压器知识点归纳

高三物理变压器知识点归纳变压器是电力系统中常见的电力设备,它的主要作用是实现电压的变换。
在高三物理学习中,我们需要对变压器的原理、结构和应用有一定的了解。
下面将对高三物理变压器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
1. 变压器的基本原理变压器是基于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电器设备。
当变压器输入端的交流电流通过线圈产生磁场时,磁场会穿透另一个线圈,并引发其内部的感应电流。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引发的感应电动势与变压器的线圈匝数成正比,因此可以通过改变线圈的匝数比来实现电压的变换。
2. 变压器的结构变压器主要由两个线圈和一个铁心组成。
输入线圈称为初级线圈,输出线圈称为次级线圈。
铁心用铁芯材料制成,其作用是加强磁场的传输。
变压器还包括辅助设备,如冷却装置、保护装置等。
3. 变压器的工作模式变压器可以分为升压变压器和降压变压器两种工作模式。
当初级线圈匝数大于次级线圈匝数时,变压器起到升压作用;反之,则起到降压作用。
根据电力系统中的具体需求,变压器可以选用不同的变压比例,实现电压的合理变换。
4. 变压器的性能参数变压器的主要性能参数包括变比、额定容量、额定电压和效率等。
变比表示初级线圈与次级线圈的匝数比。
额定容量表示变压器能够承受的额定负荷功率。
额定电压表示变压器的额定工作电压。
效率表示变压器传输能量的效率,可以通过功率损耗和输出功率的比值来计算。
5. 变压器的应用变压器在电力系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输电过程中,通过升压变压器将电压提高,以减少输电过程中的线损;在配电系统中,通过降压变压器将高电压变为低电压,以适应不同用电设备的需求。
变压器还广泛用于电子产品和电气设备中,实现电压适配和电能转换。
6. 变压器的损耗和效率变压器在工作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损耗,主要包括铁损和电流损耗。
铁损是由于铁芯的磁滞和涡流效应而产生的。
电流损耗是由于线圈的电阻导致的。
变压器的效率可以通过输出功率和输入功率的比值来计算,通常在高90%以上。
通过对高三物理变压器的知识点归纳,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变压器的原理、结构和应用。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 第十章 交流电 传感器 第2讲 变压器和电能的输送

梳理基础·强化训练
基础知识清单 一、变压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1.变压器的作用 能够改变交流电压和电流的设备. 2.变压器的主要构造 由涂有绝缘漆的硅钢片叠合而成的闭合铁芯和两个或更多
用漆包线绕制而成的线圈组成.
3.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互感现象是变压器工作的基础,可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来 解释:在原线圈上加交变电压 U,原线圈中就有交流电通过,在 铁芯中产生交变的磁通量.既然穿过副线圈,必然会在副线圈中 引起感应电动势,所以这时的副线圈可以作为电源使用.且产生 交变电压,一般用 U2 表示.当把用电器接在副线圈两端,则通 过用电器的电压就是 U2.
B.U=22 V,k=1/9 D.U=22 V,k=1/3
解析 根据理想变压器的原理:原、副线圈电压比等于线圈 匝数比即 U1∶U2=n1∶n2,当副线圈电压 U2=U,得原线圈电压 U1=3U,理想变压器能量不损耗有 P1=P2,即 U1I1=U2I2,I2= U/R,得到 I1=3UR;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有:U 原=U1+I1R,联 立并将 U 原=220 V 数据代入可得 U=66 V;原、副线圈回路中 的电阻消耗的功率根据 P=I2R,电阻相等,可得功率之比 k=1/9, 故 A 项正确.
答案 BD
5.(2015·新课标全国Ⅰ)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的匝数比 为 3∶1,在原、副线圈的回路中分别接有阻值相同的电阻,原线 圈一侧接在电压为 220 V 的正弦交流电源上,如图所示,设副线 圈回路中电阻两端的电压为 U,原、副线圈回路中电阻消耗的功 率之比为 k,则( )
A.U=66 V,k=1/9 C.U=66 V,k=1/3
A.减小负载电阻 R 的值
B.增加原线圈的匝数
C.加粗原线圈的导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选C.在求热损耗时:P损=I线2R线或用P热=U线I线,也
U 2 但U必须为输电线两端的电压,并不是输电电 可用 P , R
压.
4.如图所示,为一理想变压器,K为 单刀双掷开关,P为滑动变阻器的滑 动触头,U1为加在原线圈两端的电 压,I1为原线圈中的电流强度,
则(
)
A.保持U1及P的位置不变,K由a合到b时,I1将减小 B.保持U1及P的位置不变,K由b合到a时,R消耗的功率增大
B.当t=
C.单刀双掷开关与a连接,在滑动变阻器触头P向上移动的过 程中,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均变小
1 s时,c、d间的电压瞬时值为110V 600
D.当单刀双掷开关由a扳向b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均变
小
【解题指导】解答本题应注意以下三点:
【自主解答】选A.由正弦交流电的最大值与有效值的关系, 可以确定原线圈电压有效值为220 V,电压表所测电压值也 是有效值,由于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比等于匝数比,所以 电压表示数为22 V,A正确;将 t
U 2 所以应降低输送电压,增大输电导线 A.因为热功率 P , R
电阻,才能减小输电导线上的热损耗
B.因为热功率P=IU,所以应采用低电压、小电流输电,才能 减小输电导线上的热损耗 C.因为热功率P=I2R,所以可采用减小输电线电阻或减小输
送电流的方法来减小输电导线上的热损耗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2.远距离高压输电的几个基本关系(如图所示):
(1)功率关系:P1=P2,P3=P4,P2=P损+P3
(2)电压、电流关系:
U1 n1 I2 U3 n 3 I4 , U 2 n 2 I1 U4 n 4 I3
U2=Δ U+U3,I2=I3=I线.
P3 U 2 U 3 P2 . (3)输电电流:I线 U 2 U3 R线
(2分)
(1分) (1分)
(1分)
升压变压器的输入电压为
U1 U1 226 V 4
(1分)
升压变压器的输入电流为 I1=4IR=24 A 发电机的电动势 E=U1+I1r=226 V+24×1 V=250 V 答案: (1)144 W (2)5 424 W (3)250 V (2分) (1分)
1.(2010·海南高考改编)如图所示,一理想变压器原、副 线圈匝数之比为4∶1 ,原线圈两端接入一正弦交流电源;
副线圈电路中R为负载电阻,交流电压表和交流电流表都是
理想电表.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若电压表读数为6 V,则输入电压的最大值为24 V B.若输入电压不变,副线圈匝数增加到原来的2倍,则电流
率相同,D错.变压器的工作基础是电磁感应,副线圈中感应 的交流频率与原线圈交流频率是相同的,A错.理想变压器原 线圈输入功率等于副线圈输出功率,因此C错.
2.(2011·三明模拟)如图所示,理
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10∶1, 电压表和电流表均为理想电表,R为 副线圈的负载电阻.现在原线圈a、b 两端加上交变电压u,其随时间变化
的规律为u=220 2 sin100π t V,则( ) A.副线圈中产生的交变电流频率为100 Hz
B.电压表的示数为22 2 V
C.若电流表示数为0.1 A,则原线圈中的电流为1 A
D.若电流表示数为0.1 A,则1 min内电阻上产生的焦耳热 为132 J
【解析】
3.下列关于减小远距离输电导线上热损耗的说法中,正确的 是( )
(2)原线圈中的电流I1.
【解析】(1)由于两灯均正常发光,所以有: U2=6 V,U3=12 V. 根据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有:
U1 n1 U1 220 ,n1 n2 36 匝=1 320 匝; U2 n 2 U2 6
(2)根据能量守恒,变压器的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相等,
U3 n 3 U 12 ,n 3 3 n 2 36 匝=72 匝. U2 n 2 U2 6
即P入=P出,I1U1=P2+P3
I1=(P2+P3)/U1=(9+12)/220 A≈0.095 A. 答案:(1)1 320匝 72匝 (2)0.095 A
一、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及基本关系 1.工作原理
2.基本关系(理想变压器)
(1)无漏磁,因此Φ 、 相同.
(2)无线圈内阻,因此无内压降:U=E=n (3)由于
(1)当电阻R=100 Ω 时,保险丝能否被熔断? (2)要使保险丝不被熔断,电阻R的阻值应不小于多少?变 压器输出的电功率不能超过多少?
【解题指导】解答本题时应把握以下三点:
【自主解答】原线圈电压的有效值为
311 V 220 V 2 由 U1 n1 得副线圈两端的电压 U2 n 2 n 1 U 2 2 U1 220 V=110 V n1 2 U1
U1 n1 , U2 n 2
电流I1,故I1发生变化.
(3)I2变化引起P2变化,P1=P2,故P1发生变化.
对变压器的负载电路进行分析时,可以把
变压器的副线圈看做是给用户供电的无阻电源,分析方法与 直流电路的分析方法基本相同.
【例证2】(2011·泉州模拟)如图 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 比为10∶1,b是原线圈的中心抽头, 电压表V和电流表A均为理想交流电表, 从某时刻开始在原线圈c、d两端加上交变电压,其瞬时值表 达式u1=220 2 sin100 π t V,则( ) A.当单刀双掷开关与a连接时,电压表的示数为22 V
I2 U1 n I1 1 I1 =2×1.0 A=2.0 A U2 n2 U 2 110 Ω=55Ω I2 2.0
(2分)
变阻器阻值为:
R0
(1分)
此时变压器的输出功率为
P2=I2·U2=2.0×110 W=220 W 可见,要使保险丝F不被熔断,电阻R的阻值不能小于 (2分)
55 Ω,输出的电功率不能大于220 W.
从而I1减小,C错误;U1增大,由U1/U2=n1/n2可知,U2增大,
I2=U2/R随之增大,由I1/I2=n2/n1可知I1也增大,D正确.
5.电视机中的变压器不只一个副
线圈,因为它要给不同的功能区
供电(如伴音、场、行、数控部 分等).某电视机变压器可等效为
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的交流输入
电压U1=220 V,有两组副线圈,其中n2=36匝,标有“6 V, 9 W”、“12 V,12 W”的灯泡分别接在两副线圈n2、n3上, 而且均正常发光.求: (1)原线圈的匝数n1和另一副线圈的匝数n3;
“220 V 40 W”的灯泡6盏,要求所有灯都正常发光,则
(1)输电线上损耗的电功率多大? (2)发电机的输出功率多大? (3)发电机的电动势多大?
【解题指导】解答本题时可按以下流程分析:
【标准解答】(1)根据题意,画出从发电机到教室灯泡之间的
传输过程,如图所示.
所有灯都正常工作的总功率为 P′2=22×6×40 W=5 280 W 用电器都正常工作时的总电流为
2 2 (4)输电线上损耗的功率 P损 I线U I线R 线 P2 )R 线. (
U2
当输送的电功率一定时,输电电压增大到原来的n倍,输电
1 线上损耗的功率就减少到原来的 2 . n
在远距离输电问题中,计算线路功率损耗 时应用P损=I线2R线,其原因是I线可以由公式P输=I线U输求出,
1.一个正常工作的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中,下列的哪个物 理量不一定相等( A.交流的频率 C.电功率 ) B.电流的有效值 D.磁通量变化率
【解析】选B.变压器可以改变原副线圈中的电流,因此原副 线圈中的电流不一定有相同的有效值,所以选B.由于穿过原
线圈的磁通量全部穿过副线圈,因而原副线圈的磁通量变化
I2 P2 5 280 A =24A U2 220
I2 6 A 4
(1分)
(1分)
两个变压器之间输电线上的电流为
IR I2
(1分) (2分)
故输电线上损耗的电功率PR=IR2R=144 W
(2)升压变压器的输出功率为
P1′=PR+P2′=5 424 W
而发电机输出功率即为升压变压器的输入功率 P出=P1=P1′=5 424 W (3)降压变压器上的输入电压U2=4U2′=880 V 输电线上的电压损失为UR=IRR=24 V 因此升压变压器的输出电压为 U1′=UR+U2=904 V
【规律方法】高压输电问题的一般解题思路
(1)解决高压输电问题时,应先画输电电路草图,并在草图上
标出各量,然后依次逐级计算; (2)以升压变压器和降压变压器原、副线圈为参考将输电 线路划分为几个独立回路; (3)根据串并联电路特点、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等确定 各部分回路电学量之间的关系; (4)根据升压变压器和降压变压器原、副线圈的电压、电 流关系和功率关系列式求解,利用好能量守恒这条主线.
C.保持U1不变,K合在a处,使P上滑,I1将增大
D.保持P的位置不变,K合在a处,若U1增大,I1将增大
【解析】选D.K由a合到b时,n1减小,由 U1 / U2 n1 / n 2, 可
知U2增大,P2=U22/R随之增大,而P1=P2,又P1=I1U1,从而I1
增大,A错误;K由b合到a时,与上述情况相反,P2将减小, B错误;P上滑时,R增大,P2=U22/R减小,又P1=P2,P1=I1U1,
t U 即套在同一铁芯上的线圈无论原、副线 , n t . t
圈间还是副、副线圈间该比例都成立,
U1 U2 U3 即 n1 n 2 n 3
(4)无能量损失,因此P入=P出,无论副线圈是一个还是多
个,U1I1=U2I2+U3I3+„ 又据电压关系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