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工艺

合集下载

十种常用的材料表面处理工艺

十种常用的材料表面处理工艺

十种常用的材料表面处理工艺表面处理是在基体材料表面上人工形成一层与基体的机械、物理和化学性能不同的表层的工艺方法。

表面处理的目的是满足产品的耐蚀性、耐磨性、装饰或其他特种功能要求。

我们比较常用的表面处理方法是,机械打磨、化学处理、表面热处理、喷涂表面,表面处理就是对工件表面进行清洁、清扫、去毛刺、去油污、去氧化皮等。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下表面处理工艺。

01.真空电镀—— Vacuum Metalizing ——真空电镀是一种物理沉积现象。

即在真空状态下注入氩气,氩气撞击靶材,靶材分离成分子被导电的货品吸附形成一层均匀光滑的仿金属表面层。

适用材料:1、很多材料可以进行真空电镀,包括金属,软硬塑料,复合材料,陶瓷和玻璃。

其中最常见用于电镀表面处理的是铝材,其次是银和铜。

2、自然材料不适合进行真空电镀处理,因为自然材料本身的水分会影响真空环境。

工艺成本:真空电镀过程中,工件需要喷涂,装载,卸载和再喷涂,所以人力成本相当高,但是也取决于工件的复杂度和数量。

环境影响:真空电镀对环境污染很小,类似于喷涂对环境的影响。

02.电解抛光—— Electropolishing ——电抛光是一种电化学过程,其中浸没在电解质中的工件的原子转化成离子,并由于电流的通过而从表面移除,从而达到工件表面除去细微毛刺和光亮度增大的效果。

适用材料:1.大多数金属都可以被电解抛光,其中最常用于不锈钢的表面抛光(尤其适用于奥氏体核级不锈钢)。

2.不同材料不可同时进行电解抛光,甚至不可以放在同一个电解溶剂里。

工艺成本:电解抛光整个过程基本由自动化完成,所以人工费用很低。

环境影响:电解抛光采用危害较小的化学物质,整个过程需要少量的水且操作简单,另外可以延长不锈钢的属性,起到让不锈钢延缓腐蚀的作用。

03.移印工艺—— Pad Printing ——能够在不规则异形对象表面上印刷文字、图形和图象,现在正成为一种重要的特种印刷。

适用材料:几乎所有的材料都可以使用移印工艺,除了比硅胶垫还软的材质,例如PTFE等。

材料的工艺性能包括

材料的工艺性能包括

材料的工艺性能包括材料的工艺性能是指材料在加工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性能特点,包括可加工性、热处理性、焊接性、表面处理性等方面。

这些性能直接影响着材料的加工工艺和最终制品的质量。

下面将对材料的工艺性能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可加工性是材料工艺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它包括材料的切削性能、变形性能和焊接性能。

切削性能是指材料在切削加工过程中的耐磨性和切屑排出性能。

变形性能是指材料在冷热加工过程中的塑性变形能力和回弹性能。

而焊接性能则是指材料在焊接过程中的熔透性、热裂敏感性和气孔产生倾向等特性。

这些性能直接影响着材料的加工难易程度和加工质量。

其次,热处理性是材料工艺性能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热处理性包括材料的淬火性能、回火稳定性和热处理变形倾向等指标。

淬火性能是指材料在淬火过程中的硬化深度和变形量。

回火稳定性是指材料在回火过程中的硬度稳定性和抗软化能力。

热处理变形倾向则是指材料在热处理过程中的变形量和变形均匀性。

这些性能直接影响着材料的热处理工艺和最终的组织结构和性能。

另外,表面处理性也是材料工艺性能的重要方面之一。

表面处理性包括材料的表面清洁性、表面粗糙度和表面涂覆性等特性。

表面清洁性是指材料表面的氧化皮和污染物的清除难易程度。

表面粗糙度是指材料表面的粗糙程度和表面质量。

表面涂覆性则是指材料表面的涂覆附着力和涂覆均匀性。

这些性能直接影响着材料的表面处理工艺和最终的外观质量。

综上所述,材料的工艺性能是影响材料加工工艺和最终制品质量的重要因素。

可加工性、热处理性和表面处理性是材料工艺性能的主要方面,它们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共同决定着材料的工艺性能优劣。

因此,在材料选择和加工工艺设计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材料的工艺性能,以确保最终制品的质量和性能达到要求。

材料的成型工艺性是什么

材料的成型工艺性是什么

材料的成型工艺性是什么材料的成型工艺性指的是材料在制备和加工过程中的可塑性和可加工性。

不同材料在成型工艺性方面的表现各不相同,主要取决于其化学和物理性质,如材料的结构、组成、硬度、熔点、熔化性能和可变形性等。

材料的成型工艺性对于制备产品的形状、尺寸、性能和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常见的材料成型工艺包括挤压、拉伸、成型、模压、注塑、压铸、锻压、铸造、复合加工等。

挤压工艺是将高温软化的材料通过模具挤出,形成均匀连续的截面形状,通常适用于金属和塑料等材料的加工。

它的主要特点是可以制备形状复杂、尺寸稳定、表面光滑的产品。

拉伸工艺主要适用于金属和塑料等材料,通过拉伸和应力处理使材料产生塑性变形,达到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加工要求。

拉伸工艺可以制备出高强度、高韧性和高精度的材料产品。

成型工艺是指将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加热到软化温度后,通过压力使材料填充模具空腔,冷却后形成所需产品形状和尺寸。

成型工艺适用于不同形状和尺寸的产品制备,如塑料制品、玻璃纤维制品和橡胶制品等。

模压工艺是指将预先加热软化的材料放在模具中,经过高温和高压条件下,使材料在模具中硬化成型的一种成型方法。

模压工艺适用于制备复杂、高精度和高强度要求的产品。

注塑工艺是将预先加热软化的塑料通过注射机注入模具中,经过高温和高压条件下使材料快速冷却硬化成型。

注塑工艺适用于制备各种塑料制品,如家电外壳、餐具、玩具等。

压铸工艺是将金属或合金加热至熔点后,通过注射机将液态金属注入模具中,经过冷却和固化后形成所需产品。

压铸工艺适用于制备尺寸精确、表面光滑的金属制品。

锻压工艺是将金属材料放在模具中,通过施加外力使材料发生塑性变形,达到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加工要求,适用于制备高强度和高精度的金属制品。

铸造工艺是将液态金属或合金倒入预先制备好的模具中,经过冷却和固化后形成所需产品形状和尺寸的一种制造方法。

铸造工艺适用于制备大型、复杂形状和尺寸的金属制品。

复合加工工艺是将两种或多种材料进行复合加工,通过化学或物理方法使材料在成型过程中相互融合、吸附或粘合,形成多种材料组合的产品。

装饰材料及工艺大全

装饰材料及工艺大全

装饰材料及工艺大全一、地板材料1. 实木地板实木地板是由整片的天然木材制成,具有自然质感和独特的纹理,给人一种舒适和温暖的感觉。

实木地板需要进行密封处理以防止潮湿和变形,同时需要定期维护和保养。

2. 强化地板强化地板是由胶合板、高密度纤维板和透明耐磨层组成,表面附有木纹纸,具有耐磨、防水、抗污等特点。

它可以模仿各种木质和石质的纹理,适用于家庭和商业场所。

3. PVC地板PVC地板是一种合成材料地板,由PVC树脂和填充剂组成,具有防水、防火、易清洁等特点。

它可以模仿多种地板材料的外观,如木纹、石纹等,适用于厨房、浴室和洗衣房等潮湿场所。

4. 地毯地毯是一种软质地板材料,可以提供更好的舒适感和隔音效果。

地毯通常由纤维材料制成,如羊毛、尼龙和聚酯纤维等。

它们具有多种颜色和纹理供选择,适用于卧室、客厅和办公室等地方。

二、墙面材料1. 涂料涂料是一种常见的墙面装饰材料,可以改变墙面的颜色和质感。

常见的涂料有乳胶漆、油漆和壁纸漆等。

乳胶漆具有无毒、环保和易清洗的优点,适用于家庭使用。

油漆具有耐久和光滑的特点,适用于商业场所。

壁纸漆可以在墙面上形成多种图案和纹理,适用于个性化装饰。

2. 壁纸壁纸是一种贴在墙面上的装饰材料,可以提供各种颜色、图案和纹理选择。

壁纸通常由纸张、聚酯纤维或纤维织物制成,具有防水、耐磨和易清洁等特点。

它可以增加墙面的层次感和艺术感,适用于客厅、卧室和办公室等地方。

3. 瓷砖瓷砖是一种常用的墙面材料,具有防水、耐磨和易清洁等特点。

瓷砖可以用于厨房、浴室和洗衣房等潮湿场所,也可以用于客厅和卧室等地方。

瓷砖有各种尺寸和图案供选择,可以创造出不同的装饰效果。

三、天花板材料1. 吊顶吊顶是一种用于覆盖天花板的装饰材料,可以隐藏天花板上的管道、电线和结构等。

常见的吊顶材料有吊顶板、石膏板和金属板等。

它们具有隔音、保温和防火等功能,可以在室内创造不同的空间效果。

2. 吊灯吊灯是一种安装在天花板上的照明设备,不仅可以提供光线,还可以作为室内装饰的一部分。

新材料生产工艺

新材料生产工艺

新材料生产工艺新材料的生产工艺是指利用新技术和新方法,以及创新的思维方式和生产流程,生产出具有先进性、创新性和竞争力的新材料的过程。

新材料的生产工艺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原材料的筛选和准备:根据新材料的特性和需求,需要选择合适的原材料,并对原材料进行筛选和准备工作。

这个过程通常包括原材料的采购、检测、储存和预处理等。

2. 物理和化学加工:根据新材料的性质和要求,采用适当的物理和化学加工方式进行加工。

物理加工通常包括切割、研磨、粉碎、合金化等,而化学加工通常涉及溶解、混合、反应等。

3. 材料的成型和加工:将新材料进行成型和加工,使其达到设计要求和目标。

成型方式包括注塑、挤出、压延、成型等,加工方式包括机械加工、热处理、表面处理等。

4. 材料的组装和连接:对于需要组装的新材料,需要进行组装和连接工作,如焊接、粘接、螺栓连接等,以确保新材料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5. 材料的表面处理和改性:通过对新材料进行表面处理和改性,可以改善其性能和功能。

表面处理包括镀层、涂覆、喷涂等,改性方式包括与其他材料复合、添加添加剂等。

6. 材料的测试和评估:对新材料进行测试和评估,以检验其性能和质量。

测试方法通常包括物理性能测试、化学性能测试、力学性能测试等。

7. 材料的包装和运输:对新材料进行包装和运输,以确保其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损坏和影响。

包装和运输方式的选择通常根据新材料的特性和要求进行确定。

8. 生产工艺的优化和改进:根据实际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和需求,对生产工艺进行优化和改进,提高生产效率和材料质量,降低成本和能源消耗。

新材料的生产工艺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需要在技术、经济和环境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和平衡。

通过不断的创新和提升,可以不断推动新材料的发展和应用,为社会的进步和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材料工艺学

材料工艺学

材料工艺学材料工艺学是一门研究材料的加工、改性和制备方法的学科。

它综合了材料科学、机械工程、化学工程、电子工程等多个学科的知识,旨在研究如何通过不同的工艺方法来改变材料的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以满足不同的工程需求。

材料工艺学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进步密不可分,它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材料工艺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材料的加工方法、改性方法和制备方法。

材料的加工方法是指利用机械力、热力和化学力等对材料进行形状和性能变化的方法,主要包括锻造、轧制、挤压、冲压等。

材料的改性方法是指通过改变材料的组织结构和组成来改变其性能的方法,主要包括热处理、表面处理、合金化等。

材料的制备方法是指制备新材料或改进现有材料的方法,主要包括溶液法、气相法、半固态法等。

材料工艺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研究和理论研究两种。

实验研究是通过实验手段对材料的加工、改性和制备方法进行验证和优化,以获取实际操作经验和结果。

理论研究是通过建立相关理论模型和数学模型,对材料的加工、改性和制备方法进行分析和预测,以指导实验工作和生产实践。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材料工艺学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通过研究不同材料的工艺特性和工艺参数,可以选择最适合的加工方法和制备方法,以达到产品质量的要求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材料工艺学的发展也为新材料的研发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推动了新材料的应用和发展。

另外,材料工艺学对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高效节能的材料加工和制备方法,可以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材料工艺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研究不同材料的加工、改性和制备方法,可以改善材料的性能和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竞争力。

材料工艺学的发展也对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具有积极意义。

材料 生产工艺 毕业设计

材料 生产工艺 毕业设计

材料生产工艺毕业设计毕业设计题目:材料与生产工艺摘要:本毕业设计主要关注材料科学与生产工艺的结合,旨在探索不同材料在生产过程中的性能表现和优化工艺参数。

通过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本设计对金属、塑料和复合材料的加工工艺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对生产过程中的节能和环保问题提出了改进方案。

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材料在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生产工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需要深入了解材料的性能以及生产工艺的特点。

本设计通过对不同材料的生产工艺进行研究,为实际生产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金属材料的生产工艺金属材料在生产中应用广泛,其加工工艺涉及到铸造、锻造、焊接和切割等。

本部分主要研究了金属材料的热处理工艺,通过改变温度和时间来调整金属的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适当的热处理工艺可以提高金属的硬度和耐腐蚀性。

此外,还研究了金属表面处理技术,如喷涂、电镀等,以提高金属的耐磨性和抗腐蚀性。

三、塑料材料的生产工艺塑料材料具有轻便、耐腐蚀和绝缘性好等特点,在生产中应用广泛。

本部分主要研究了塑料的挤出成型、注射成型和压延成型等工艺。

通过实验,研究了不同温度、压力和模具结构对塑料制品质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合理的工艺参数可以提高塑料制品的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

此外,还研究了塑料的回收再利用技术,以降低生产成本和减少环境污染。

四、复合材料的生产工艺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组成的新型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化学性能。

本部分主要研究了复合材料的树脂基体和增强材料的加工工艺。

通过实验,研究了不同树脂类型、纤维增强材料和工艺参数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合理的材料选择和工艺参数可以制备出高性能的复合材料。

此外,还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以提高复合材料的整体性能。

五、生产工艺的节能与环保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生产工艺的节能与环保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部分主要研究了生产过程中的节能技术和环保措施。

材料成型工艺基础

材料成型工艺基础

材料成型工艺基础
材料成型工艺是指将原材料通过一系列工艺加工操作,变成形状和尺寸符合要求、性能稳定的零件或产品的过程。

常见的材料成型工艺有:
1. 热压成型:将材料加热至一定温度,然后放入模具中进行压制成型。

常见的热压成型工艺有热挤压、热拉伸、热压铸等。

2. 冷压成型:将材料放入模具中进行压制成型,常见的冷压成型工艺有冷挤压、冷拉伸等。

3. 注塑成型:将熔化的塑料注入模具中,通过加压和冷却固化成型。

常见的注塑成型工艺有射出成型、吹塑成型、挤出成型等。

4. 粉末冶金成型:将粉末材料放入模具中,在高压下压制成型,通过烧结或烤模固化成型。

常见的粉末冶金成型工艺有烧结成型、热等静压成型、烤模成型等。

5. 造型成型:将液态、半固态或塑性的材料通过造型工具或手工造型进行成型。

常见的造型成型工艺有砂型铸造、蜡型铸造、压铸等。

以上是常见的材料成型工艺,每种工艺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应根据材料的性质、需求和经济性等因素选择适合的工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乙烯原位共聚制备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胡友良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工程塑料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0 关键词:原位共聚,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双功能催化体系
乙烯原位共聚制备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采用双功能催化体系(齐聚和共聚催化剂)。

在同一反应器中,齐聚催化剂催化乙烯齐聚生成α-烯烃,共聚催化剂将乙烯与原位产生的α-烯烃进行共聚得到支化聚乙烯。

由于这种方法采用乙烯为唯一单体,避免加入己烯、辛烯等价格高的共聚单体,因此在成本上比直接共聚法制备LLDPE有优势。

另外,通过控制催化剂的结构和比例还可得到具有不同长度支链的产品,这也是直接共聚法所无法比拟的。

但是,原位共聚法对催化剂体系有很高的要求:首先是两种催化剂的匹配性,即催化剂/助催化剂之间不能相互干扰;其次,齐聚和共聚反应的反应速率要得到控制,任何一步反应的速率都不能超过总体的反应速率。

本文介绍我们课题组多年来在乙烯原位共聚双功能催化体系研究开发方面所作的努力和得到的成果。

最近,我们发明了一种用后过渡铁系化合物作为齐聚催化剂、茂金属化合物作为共聚催化剂的双功能催化体系,使乙烯原位共聚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乙烯原位共聚制备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胡友良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工程塑料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0 关键词:原位共聚,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双功能催化体系
乙烯原位共聚制备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采用双功能催化体系(齐聚和共聚催化剂)。

在同一反应器中,齐聚催化剂催化乙烯齐聚生成α-烯烃,共聚催化剂将乙烯与原位产生的α-烯烃进行共聚得到支化聚乙烯。

由于这种方法采用乙烯为唯一单体,避免加入己烯、辛烯等价格高的共聚单体,因此在成本上比直接共聚法制备LLDPE有优势。

另外,通过控制催化剂的结构和比例还可得到具有不同长度支链的产品,这也是直接共聚法所无法比拟的。

但是,原位共聚法对催化剂体系有很高的要求:首先是两种催化剂的匹配性,即采用的催化剂/助催化剂之间不能有相互干扰而造成催化剂失活;其次,齐聚和共聚反应的反应速率要得到控制,任何一步反应的速率都不能超过总体的反应速率,否则容易造成产物性能不均,甚至发生暴聚。

本文介绍我们课题组多年来在乙烯原位共聚双功能催化体系研究开发方面所作的努力和得到的成果。

最近,我们发明了一种用后过渡铁系化合物作为齐聚催化剂、茂金属化合物作为共聚催化剂的双功能催化体系,使乙烯原位共聚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我们课题组曾对Ziegler-Natta催化剂Ti(OBu)
4/SiO
2
-AlEt
3
,TiCl
4
/MgCl
2
-AlEt
3
组成的双功能催化体系进行过详细研究。

通过将乙烯二聚催化剂负载化,减少了两种催化剂活性中心之间的相互干扰;采用控制乙烯二聚时间和催化剂配比的方法,维持了共聚体系中1-丁烯浓度的稳定。

但是,该催化体系只能生成乙烯和丁烯的共聚物。

自从甲基铝氧烷(MAO)被发明以来,茂金属催化剂以其高催化活性和良好的共聚性能而备受青睐,这在原位共聚催化体系中也不例外。

我们课题组在这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早期选取的乙烯齐聚催化剂为比较容易制备的二聚催化剂
Ti(OBu)
4,如以Ti(OBu)
4
/TEA为齐聚催化剂、rac-Et(Ind)2ZrCl2/MAO为共聚催化剂组
成双功能催化体系进行了乙烯原位共聚研究。

为避免催化剂和助催化剂之间的相互干扰,先在反应体系中加入TEA,然后加入Ti(OBu)
4
,在充分反应后再加入MAO和
rac-Et(Ind)2ZrCl2,并开始乙烯原位共聚。

13C NMR研究结果表明,聚合物中1-丁烯组
分的摩尔含量达到6.4%。

为避免不同助催化剂带来的相互干扰,我们课题组以B(C
6F
5 )
4
为唯一助催化剂,将Ti(OBu)
4
分别和4种桥联茂金属(rac-Et(Ind)2ZrCl2,rac-Me2Si(Ind)2ZrCl2,(C4H8)Si(Ind)2ZrCl2,(C4H8)Si(2-MeInd)2ZrCl2)匹配,进行原位共聚研究,讨论了催化剂的结构对共聚活性的影响。

使用,茂金属化合物作为共聚催化剂之后,聚合物中1-丁烯的摩尔含量最高达11.7%。

吡啶二亚胺类铁(钴)催化剂对乙烯齐聚具有高活性,并对α-烯烃具有高选择性(高于95%),这为选择新一代乙烯原位共聚双功能催化体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遇。

我们课题组首先次用吡啶二亚胺类铁化合物作为齐聚催化剂,与普通茂金属化合物rac-Et(Ind)2ZrCl2组成双功能催化体系,成功地用于乙烯原位共聚,制备了性能优异的LLDPE。

在该催化体系中,由于MAO为唯一助催化剂,两种催化剂之间没有相互干扰,催化活性(以每摩尔催化剂产生的聚合物的质量计)达107 g/(mol・h),聚合物的熔点最低达84.9 ℃,聚合物的结晶度远低于线性聚乙烯。

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原位共聚生成的LLDPE中有低聚物残留。

为提高聚合物的性能,我们课题组合成了以卤素取代的吡啶二亚胺类铁系齐聚催化剂,与茂金属化合物rac-Et(Ind)2ZrCl2匹配,在MAO助催化剂作用下进行乙烯原位共聚制备LLDPE。

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新型齐聚催化剂后,得到的齐聚物的碳数分布更窄,解决了聚合物中低聚物残留的问题。

为适应工业生产的需要,均相催化体系的负载化是十分必要的。

我们课题组在最近的研究中发现,如果采用蒙托土(MMT)负载后过渡铁系齐聚催化剂、硅胶负载茂金属共聚催化剂,以少量TEA为唯一助催化剂进行乙烯原位共聚,聚合反应更平稳易控,得到的聚合物形态为规则的球形,表观密度可达0.35 g/cm3以上,且聚合物的熔点和支化度可调,相对分子质量为(1.5-2.5)×105。

这是原位共聚制备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方法能走向实际应用的重大突破。

致谢:本工作得到国家“973”项目(G1999064800),国家“863”项目(2002AA333050)和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方向性项目(KGCX203-2)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Zhang, Z.C., Cui, N.N., Lu, Y.Y., Ke, Y.C., Hu, Y.L., J Polm Sci, Part A: Polym Chem, 2005, 43: 984~993
[2] Zhang, Z.C., Chen, S.T., Zhang, X.F., Li, H.Y., Ke, Y.C., Lu, Y.Y., Hu, Y.L., J Mol Cat
A – Chem, 2005, 230, 1-8.
[3] Zhang, Z.C., Zou, J.F., Cui, N.N., Ke, Y.C., Hu, Y.L., J Mol Cat A – Chem, 2004, 219, 249-254.
[4] 柳忠阳,胡友良,贺大为,“一种长支链聚乙烯双功能催化体系及其制法”,中国
发明专利:ZL 00105795.2; 张明革,胡友良,马志,郭存悦,“一种载体化双功能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中国发明专利:ZL 02147097.9.
Preparation of Linear Low-Density Polyethylene
by in situ Copolymerization of Ethylene
Hu, Youliang
Joint Laboratory of Polymer Science and Materials, Key Laboratory of Engineering Plastics, Institute of Chemist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80,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our achievements i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preparation of linear low-density polyethylene (LLDPE) by in situ copolymerization of ethylene. There are three kinds of dual-functional catalyst systems used for preparation of LLDPE, namely Ziegler-Natta catalyst system, metallocene catalyst system and non-metallocene catalysts system. Among them, the best one is the non-metallocene catalyst system. Recently, we succeeded in supporting of the homogeneous oligermerization catalysts on MMT. With this new catalyst system the properties and morphology of the produced polymer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Keywords in situ copolymerization; linear low-density polyethylene (LLDPE); dual-functional catalyst syste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