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基本功系列训练
小学生作文入门小学作文基本功训练-2_句子训练

⼩学⽣作⽂⼊门⼩学作⽂基本功训练-2_句⼦训练第⼆部分⽂章是由句⼦组成的,句⼦是⽂章的基础。
要写好作⽂,就要练习写好句⼦。
学习把句⼦写完整、写通顺、写连贯、写具体……。
把句⼦的基本功练好了,就为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句⼦训练⼀怎样把句⼦写完整⼀个完整的句⼦,要符合两个要求:⼀是表达的意思要完整;⼆是结构要完整。
结构完整的句⼦⼀般有两个部分。
前⼀部分主要讲“谁”或“什么”,后⼀部分主要讲“⼲什么”、“是什么”或“怎么样”。
要告诉别⼈⼀件事,或表达⼀个完整的意思,⼀定要把句⼦的两个部分都写出来,意思才能表达清楚。
如下⾯例句:1 姐姐学打字。
2 妈妈是优秀教师。
3 菊花真好看。
这三个句⼦各表达了⼀个完整的意思。
第⼀句告诉我们“谁⼲什么——姐姐学打字”;第⼆句告诉我们“谁是什么——妈妈是优秀教师”;第三句讲“什么怎么样——菊花真好看”。
如果少了⼀个部分,句⼦就不完整,意思就不清楚了。
⼜如:1 你星期天去图书馆吗?2 房⼦建好了吗?3 爸爸下班了吗?这三个句⼦是向别⼈发问的。
都表达出了完整的意思,也是由两个部分组成。
第⼀句问:“你星期天⼲什么”;第⼆句问:“房⼦怎么样了”;第三句问:“爸爸是不是下班了”。
为了表达出发问的语⽓,句⼦的末尾⽤了表⽰疑问语⽓的“吗”字和“?”,句意更清楚,听的⼈就更明⽩了。
还有⼀种表达感情的句⼦,也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
例三:12我第⼀句讲“⽩杨⾼”,第⼆句讲“我开⼼”,都是讲“谁”或“什么”“怎么样”,都有两部分,意思完整。
为了表达对⽩杨的赞美和“我”的⾼兴⼼情,句⼦的末尾加上了“啊”字和“!”。
把句⼦写完整,最重要的是掌握好我们在语⽂课中学过的单句的三种基本句式。
如下表单句的三种基本句式基本句式完整句完整句想⼀想,练⼀练:1①______ ______ ②______ ______谁⼲什么?什么⼲什么?③______ ______ ④______ ______谁是什么?什么是什么?⑤______ ______ ⑥______ ______谁怎么样?什么怎么样?2①同学们(②⼩猴⼦(③太阳(④(⑤(⑥(3.照“例”把句⼦写完整。
小学生作文入门基本功训练-1_词语训练

小学作文基本功训练第一部分词语训练词语训练一怎样积累词汇同学们都知道,文章是由段组成的,段是由句子组成的,句子又是由词语组成的。
这说明词语是作文的基础,要写好作文,就必须积累丰富的词汇。
像建筑工人盖房一样,先要准备充足的砖、瓦、沙、石、钢筋、水泥等建筑材料,才能建造好高楼大厦。
怎样积累词汇呢?1.多认识事物,注意积累表示名称的词语。
世界上事物的名称实在太多。
就拿我们天天读的“书”来说,就有十多种名称:有专供学生上课用的“教科书”,有供老师备课用的“参考书”,有供不识字的小朋友看的“小人书”,有供同学们课外读的“课外书”,有供查找资料用的“工具书”,有按系列成套编写的“系列丛书”,还有古代专讲用兵作战的“兵书”,用药治病的“医书”,按我国传统装订法装订的、线露在外面的“线装书”等等。
对这些书,只有有了一定的认识,才能将它们分辨清楚,也才能准确地说、写出它们的名称。
如果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我们多认识事物,随时随地掌握常见的各种事物的名称,就能增长知识,扩大眼界,就能丰富我们的词汇,促进语言和思维的发展。
我国两千多年以前的教育家孔子,就主张学生要积累词汇,要“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多掌握一些自然景物的名称,他认为这对发展学生语言和思维是很有好处的。
在同学们学过的古诗词里,就有不少带鸟名、花名、山名、地名的词语,描写大自然的美丽景色,歌颂祖国的大好山河,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
如下列例句中加粗的词语。
带有鸟名的:①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②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③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④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带有花名的: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②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③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④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带有山名的:①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②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
③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④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小学生作文入门小学作文基本功训练(全):词语+句子+写段+景物描写+人物描写

小学作文基本功训练第一部分词语训练词语训练一怎样积累词汇同学们都知道,文章是由段组成的,段是由句子组成的,句子又是由词语组成的。
这说明词语是作文的基础,要写好作文,就必须积累丰富的词汇。
像建筑工人盖房一样,先要准备充足的砖、瓦、沙、石、钢筋、水泥等建筑材料,才能建造好高楼大厦。
怎样积累词汇呢?1.多认识事物,注意积累表示名称的词语。
世界上事物的名称实在太多。
就拿我们天天读的“书”来说,就有十多种名称:有专供学生上课用的“教科书”,有供老师备课用的“参考书”,有供不识字的小朋友看的“小人书”,有供同学们课外读的“课外书”,有供查找资料用的“工具书”,有按系列成套编写的“系列丛书”,还有古代专讲用兵作战的“兵书”,用药治病的“医书”,按我国传统装订法装订的、线露在外面的“线装书”等等。
对这些书,只有有了一定的认识,才能将它们分辨清楚,也才能准确地说、写出它们的名称。
如果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我们多认识事物,随时随地掌握常见的各种事物的名称,就能增长知识,扩大眼界,就能丰富我们的词汇,促进语言和思维的发展。
我国两千多年以前的教育家孔子,就主张学生要积累词汇,要“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多掌握一些自然景物的名称,他认为这对发展学生语言和思维是很有好处的。
在同学们学过的古诗词里,就有不少带鸟名、花名、山名、地名的词语,描写大自然的美丽景色,歌颂祖国的大好山河,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
如下列例句中加粗的词语。
带有鸟名的:①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②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③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④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带有花名的: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②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③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④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带有山名的:①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②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
③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④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小学生作文入门小学作文基本功训练3写段训练

第三部分写段训练写段训练一怎样把一段话写连贯怎样把一段话写连贯呢?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注意句子的顺序。
一段话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一句一句要有个先后顺序,不能颠三倒四。
二是要注意过渡。
一段话中层及层之间,一部分内容及另一部分内容之间,要用恰当的词语把它们连接起来,使表达的意思前后连贯。
写连贯一般有下列一些方法:1.以时间先后为序写。
例《瑞雪》中的一段昨天中午,凛冽的寒风刮起来了,呼呼地刮了一个下午。
傍晚,大片大片的雪花,从昏暗的天空中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
霎时间,山川、田野、村庄,全部笼罩在白蒙蒙的大雪之中。
这段话按时间顺序写景色变化。
先写从中午到下午刮风的情况,后写傍晚下雪时的景象,最后写整个大自然的变化。
作者用“霎时间”作过渡,不仅把上下两层意思紧密地衔接起来了,而且写出了大雪中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读一读,练一练:(1)读一读下面这些句子。
想一想,句子之间有什么联系,怎样排列才能使这段话通顺、连贯。
(在括号里写上序号。
)()整个大地好像盖上了一条白绒毯。
()雪停了、小青和小刚拿着扫帚去扫雪。
()雪花像鹅毛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
()北风吹,雪化飘。
()慢慢地,树变白了,房子变白了,马路也变白了。
(2)下面这段话没有按顺序写,请仔细读一读,应按怎样的顺序修改,才符合木棉树四季生长变化的特点?(可在文中标上序号。
)我们学校门前有一棵木棉树,挺拔屹立,气势雄伟,就像一个神采奕奕的巨人。
秋天,树木落叶了,木棉树也脱去了绿色的外衣,现出了粗壮的骨骼。
它顶天立地,枝条直指蓝天,全身长钉,像一位披甲的武将,好不威武!夏天,木棉树枝叶繁茂,叶大如扇,远远望去,像一把绿色的大伞。
春天,木棉树开出鲜红的花,缀满枝头,像一团团烈火。
一年四季,上学放学,一看到它,就想起那守卫在边防前哨的钢铁战士……(3)按时间顺序写一篇日记。
用上“早晨、中午、晚上”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
2.以方位顺序为序写。
例《三味书屋》中的一段:书屋正中的墙上挂着一幅画,画上的古松底下卧着一只梅花鹿。
小学生作文入门小学作文基本功训练-1 形容词训练

小学生作文入门小学作文基本功训练-1 形
容词训练
目标
通过形容词训练,帮助小学生提高写作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准确地描述事物、人物和场景,丰富作文内容,让作文更具生动性和真实性。
训练内容
1. 形容词选择
选择适当的形容词来描述下列事物、人物或场景:
1. 春天里的花朵
2. 一本有趣的书
3. 一位善良的老师
4. 高高的山峰
5. 清澈见底的湖水
6. 一个快乐的孩子
7. 美味的食物
8. 悲伤的故事
9. 一朵漂亮的云
10. 勇敢的消防员
2. 完善句子
根据给出的句子,在横线上填入一个形容词,使句子更加完整和生动。
1. 我的猫是一只__________猫。
2. 妈妈做的蛋糕非常__________。
3. 这个城市的夜景非常__________。
4. 小明的笑容非常__________。
5. 这个故事让我感到__________。
总结
形容词是作文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够帮助我们准确地描绘事物的特征和感受。
通过形容词训练,我们可以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请孩子们认真完成训练内容,并在写作中积极运用形容词,使作文更加生动有趣。
加油!。
小学生作文入门小学作文基本功训练-1词语训练

小学生作文入门小学作文基本功训练-1词语
训练
在小学生作文入门阶段,词语训练是基础中的基础。
以下是一些实用
的词语训练方法,帮助孩子们打好作文的基础:
1. 词汇积累:鼓励孩子们阅读课外书籍,尤其是儿童文学作品,从中
学习新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2. 分类记忆:将词汇按照不同的类别进行分类,如自然、动物、情感等,帮助孩子们系统地记忆和理解。
3. 造句练习:给孩子们一些新学的词汇,让他们尝试用这些词汇造句,这样可以加深对词汇的理解和应用。
4. 同义词和反义词:教授孩子们同义词和反义词的概念,通过比较和
对比,加深对词汇含义的理解。
5. 词语搭配:训练孩子们学习词语的搭配使用,比如“晴朗的天气”、“快乐的心情”等,让他们了解哪些词语可以一起使用,形成自然的
表达。
6. 情感色彩:引导孩子们注意词语的情感色彩,比如“温暖”通常带
有正面情感,而“冷漠”则带有负面情感。
7. 词语的多重含义:有些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下有不同的含义,教会孩
子们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准确含义。
8. 成语和俗语:适当引入一些常用的成语和俗语,让孩子们了解它们背后的故事和使用场合。
9. 词语的音韵美:通过朗读练习,让孩子们感受词语的音韵美,提高语言表达的韵律感。
10. 写作练习:最后,通过不断的写作练习,让孩子们将所学的词汇运用到实际的作文中,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通过这些训练,孩子们不仅能够丰富自己的词汇量,还能够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记住,作文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孩子们不断地练习和积累。
小学生作文入门小学作文基本功训练5_写人训练

小学生作文入门小学作文基本功训练5_写人训练写人训练写人是作文中的一种重要表达方式,通过对人物的描写,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介绍小学生作文入门的写人训练,包括写人的基本功训练和一些写人的技巧。
一、写人的基本功训练1. 观察力训练:要写好一个人物,首先需要观察和了解这个人物。
可以观察他的外貌特征、穿着打扮、举止动作、语言表达等方面。
通过观察,可以更加准确地描写人物的形象。
2. 描写细节训练:写人物时,要注重描写细节。
可以从头到脚、从内到外进行描写,包括人物的头发、眼睛、鼻子、嘴巴等五官特征,以及身材、衣着等方面。
通过描写细节,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
3. 语言表达训练:写人物时,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
可以使用形容词、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
同时,要注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词汇和句子。
4. 结构组织训练:写人物时,要注意结构的组织。
可以按照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进行组织,使文章有层次感。
同时,要注意段落的划分,每一段落可以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叙述。
二、写人的技巧1. 突出人物特点:写人物时,要突出他的特点。
可以通过描写他的性格、爱好、才能等方面来展现他的个性。
同时,要注意描写他的外貌特征,如长相、身材等,以及他的行为举止,如笑容、眼神等,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个人物。
2. 对比描写:在写人物时,可以通过对比描写来突出人物的特点。
可以将他与其他人物进行对比,或者将他的过去与现在进行对比,以突出他的变化和成长。
3. 使用动作描写:写人物时,可以通过描写他的动作来展现他的性格和情感。
可以描写他的手势、表情、步态等,以及他的动作和举止,如他的坐姿、走路的样子等,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这个人物。
4. 刻画人物形象:在写人物时,要注意刻画人物的形象。
可以通过描写他的外貌特征、穿着打扮等方面来刻画他的形象。
同时,要注意描写他的内心世界,如他的思想、情感等,以及他的行为和言语,如他的态度、语气等,使读者能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这个人物。
小学生作文入门小学作文基本功训练完整版

小学生作文入门小学作文基本功训练完整版作文是小学生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既是检验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
在小学阶段,要帮助学生打好作文的基本功,让他们从入门到提高,掌握一些基本的作文技巧和写作方法。
本文将针对小学生作文入门训练的完整版进行探讨。
第一部分:作文基础训练1. 标题的选择与构思在写作文之前,首先要确定一个好的标题。
写作文的标题要与内容相符合,能够准确地概括文章的主题。
在选择标题时,可以参考文章的中心思想和重点内容,选择一个能够吸引读者注意力的标题。
同时,要善于构思文章的内容,提前进行头脑风暴,形成清晰的思路。
2. 开头的铺垫与引入一个好的开头能够吸引读者的兴趣,引导读者进入文章的主题。
在写作文的开头,可以使用一些生动有趣的描写或者引用一句哲理性的名言,以此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激发读者的兴趣。
3. 主体段落的逻辑结构主体段落是整篇作文的核心部分,要注重论点的逻辑性和结构的清晰性。
在写作主体段落时,可以运用时间、空间或因果等手法进行顺序或推理式的叙述。
每一段的论述要有明确的中心思想,通过举例、分析或论证等方式进行支撑和解释。
4. 结尾的总结与反思优秀的作文要有一个精彩的结尾,能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结尾部分可以对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进行总结,也可以给出自己的观点或者提出一些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和讨论。
第二部分:培养创造力与思维能力1. 多读书、多积累阅读是培养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小学生应该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多读经典名著和优秀作文,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和写作经验。
通过广泛阅读,可以拓展思维视野,丰富自己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2. 增加写作练习作文是需要不断练习的,只有多写才能提高写作水平。
小学生可以每天或每周坚持写一篇作文,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
写作可以从简单的日记、议论文开始,逐渐提高到记叙文、说明文等不同类型的作文,拓宽自己的写作领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基本功系列训练:把文章中的句子写具体????【说明】????这是一套可操作性较强的作文基本功训练教程,对把文章句子写具体这个学生作文中最不易把握的内容,进行了比较平实的剖析,提出了一些具体解决问题的简单方法。
????文章要具体,是小学语文大纲对小学生的基本要求。
但怎样指导学生把文章写具体,是作文指导中的一大难题。
许多教师在实践中为此进行了大量探索,如从指导观察入手,从学会模仿入手等。
????作文基本功系列训练:把文章中的句子写具体????本人积三十余年教学经验,认为从思维训练入手,指导学生把句子写具体,是把文章写具体的重要而且有效的方法之一。
本文以如何从思维的角度,抓住句子训练,作为重点。
????作文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观点的一种结果。
文章语言的好坏,直接受思维的制约。
思维的有序,决定语言的条理。
思维的深度,决定语言的容量。
总之,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
训练学生把文章写得具体、生动,就必须从思维训练的角度,给学生以具体方法的指导,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通过观察和比较,使学生懂得什么是“具体”????从具体到抽象,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本规律,也是儿童学习作文、写好句子的基本规律。
教师无不要求学生“作文要具体”。
其实,许多学生并不懂得什么样的文章、什么样的句子是“具体”,当然也就无从下手,不知向哪个方向努力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引导学生观察同一意思的两种不同表达方式,比较两种文章、两个句子的优缺,使学生在观察和比较中,先“悟”出什么样的文章、什么样的句子才是“具体”的。
????请比较下面这两篇文章──????【例文1】第一天返校????前天,我们学校的同学都来返校。
歇了一个半月,同学们第一次见面,都很激动。
同学们一见面嘴就聊起来没完。
王老师怎么说也没用。
发书时,有两本书一样,我们组的小排头张超只拿了一本。
结果老师对书时才发现我们组少了一本,把王老师气坏了。
过了一会儿,老师让带学杂费的同学交学杂费,交完学杂费自己登记。
可李小阳交完钱就回去了。
王老师收完发现不对,一问同学,李小阳才发现自己犯错了。
看来,无论在什么时候,做事一定要认真,不然就会出错。
????【例文2】第一天返校????前天,我们学校的同学都回学校报到、交暑假作业。
歇了将近50天,同学们第一次见面,激动得恨不能把什么全给忘喽。
同学们一见面嘴就说个不停,从七点半聊到八点多,王老师喊了几遍“坐直喽!”大家却还歪着身子聊电子宠物、聊北戴河的螃蟹......????发书时,有两本书外皮上都画着小孩搭积木,只是一本写着“语文练习册”,一本写着“数学练习册”。
我们组的小排头张超只注意了外皮上的“小孩”和“积木”,光拿了“语文练习册”。
结果老师对书时别人都有八本,只有我们组每人七本,气得王老师冲张超一个劲儿摇头:“哼!你呀,你呀,什么事你都干不好!”二十多分钟过后,老师对大家说:“好,现在从一组开始,谁带学杂费了就上前头交给我,然后自己把名字写在边上这张牛皮纸上。
”可李小阳把50元钱放到老师手里,转身就走回了自己的座位。
王老师收完钱对着牛皮纸一数交费人数,发现多了50元钱,连忙抬起头问:“你们谁交完钱没写名字呀”李小阳一听,才想起刚才只把钱交给了老师,赶快站了起来。
回到家,我在日记本上写下了下面的话:无论在什么时候,做事一定要认真,不然就会出错。
????相比之下我们不难看出,例文1与例文2的内容完全一样,但例文1与例文2给我们的感觉却不相同。
例文1肯定不能算作成功,而例文2让人读后却有另外一番感觉。
原因何在原因就在于例文1句子干干瘪瘪,例文2的句子让人读过之后,却能够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一篇文章是这样,文章中的句子同样道理。
请对比下列这些组句子──????第一组????前天,我们学校的同学都来返校。
????前天,我们学校的同学都回学校报到、交暑假作业。
????第二组????歇了一个半月,同学们第一次见面,都很激动。
????歇了将近50天,同学们第一次见面,激动得恨不能把什么全给忘喽。
????第三组????同学们一见面嘴就聊起来没完。
????同学们一见面嘴就说个不停,从七点半聊到八点多,还继续聊。
????第四组????王老师怎么说也没用。
????王老师喊了五遍“坐直喽!”大家却还歪着身子聊电子宠物、聊北戴河的螃蟹......????第五组????发书时,有两本书一样,我们组的小排头张超只拿了一本。
????发书时,有两本书外皮上都画着小孩搭积木,只是一本写着“语文练习册”,一本写着“数学练习册”。
我们组的小排头张超只注意了外皮上的“小孩”和“积木”,光拿了“语文练习册”。
????这五组句子,虽然每组的内容一样,但是每组的前一句不具体、而后一句具体却是不争的事实。
给学生明确具体句与非具体句的区别,是教师一板一眼传授句子具体写法的前提。
什么叫具体句能让读者看得见、听得清、摸得着、嗅得出来的句子,就叫具体句。
什么叫不具体句不能让读者看得见、听得清、摸得着、嗅得?出来的句子,就叫不具体句。
????二、通过比较和分类,使学生懂得把句子“写具体”要因描写对象而异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对事物进行分类、比较。
文章中的语句,按其描写对象说,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个句子:两本书书皮的图案一样。
????第二个句子:李小阳走进了教室。
????在上面这两个句子中,第一个句子是事物句,因为它所表现的对象是事物,准确地说,它所表现的对象是“两本书书皮的图案”;而第二个句子是人物句,因为它所表现的对象是人物,是“李小阳”这个人。
从表现对象上说,句子可以分为事物句、人物句,而人物句中又可以分为四种:一种叫外貌句,一种叫语言句,一种叫心理句,一种叫行为句。
外貌句以人物的外貌为表现对象,语言句以人物的语言为表现对象,心理句以人物的心理为表现对象,行为句以人物的行为为表现对象。
比如下面这四个句子──????第三个句子:老师一脸怒气。
????第四个句子:老师叫大家安静。
????第五个句子:我不明白老师为什么生气????第六个句子:我低下了头。
????在这四个句子中,第三个句子是外貌句,因为它所表现的对象是老师的样子;第四个句子是语言句,因为它所表现的对象是老师的语言;第五个句子是心理句,因为它所表现的对象是我的想法;第六个句子是行为句,因为它所表现的对象是我的动作。
????三、教学生运用不同思维方式,掌握把句子“写具体”的不同方法????在作文的写作过程中,学生要运用各种思维方式。
通过多年探索,我将自己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方法大体分为四种方式、九种具体方法。
????(1)思维联想法:联想是作文中最常用的思维方法。
要把一个句子写具体,实际完全可以借助这种思维方法。
????1、比喻法:运用相似联想,抓住两种事物的相似点进行比喻,使句子写得更具体。
????如:原句:这花是红的。
????使用比喻法改写具体:这花象火一样红。
(用“火”比喻花的“红”)????2、借代法:运用相关联想,抓住与这一事物有关的事物或现象,以彼事物代替此事物。
如:????原句:上课啦。
????使用借代法改写具体:上课的铃声响了。
(借助“上课铃”代替“上课”)????(2)、思维分析法:把一个事物整体分为几个部分,是分析方法之一。
学生写句子常常不够具体,原因之一就是缺乏这种分析。
为此我教给了学生几种具体的分析方法。
????1、外貌部位分析法:????原句:他衣服湿了。
????使用外貌部位分析法改写具体:他上衣的前襟、裤子的膝盖全湿了。
(把“衣服”落实到“上衣的前襟、裤子的膝盖”等部位)????2、动作部位分析法:????原句1:他用棍子打小狗。
????使用动作部位分析法改写具体:他用棍子头儿打小狗后腿。
(把“棍子”落实到“棍子头儿”这一部位,把“小狗”落实到“小狗后腿”)????原句2:他用棍子打小狗。
????使用动作部位分析法改写具体:他用棍子打小狗后腿。
(把“小狗”落实到“小狗后腿”这一部位)????原句3:他用棍子打小狗。
????使用动作部位分析法改写具体:他用棍子头儿打小狗后腿。
(把“棍子”落实到“棍子头儿”这一部位,把“小狗”落实到“小狗后腿”这一部位)????3、动作工具分析法:????原句1:他打小狗。
????使用动作工具分析法改写具体:他用笤帚打小狗。
(把工具落实于“笤帚”)????原句2:他打小狗。
????使用动作工具分析法改写具体:他拿着苍蝇拍打小狗。
(把工具落实于“苍蝇拍”)????原句3:他打小狗。
????使用动作工具分析法改写具体:他抡着粗粗的擀面杖打小狗。
(把工具落实于“粗粗的擀面杖”)????(3)、思维转换法:在表达过程中,同一事物可以既用叙述方法,也可以用描写方法,而描写则会显得具体。
我引导学生学习思维转换的方法,在写句子时想一想,能不能换种说法,使之表达得更具体。
????1、语言描写法:????原句:爸爸吓唬我这里有老虎。
????使用语言描写法改写具体:爸爸吓唬我:“别闹,这儿可有老虎!”(爸爸怎么说的,就怎么把话引述出来──注意:比如遇到“爸爸吓唬我:‘别闹,这儿可????有老虎!’”这样的句子,硬要把它改写具体,不能使用“语言描写法”,只能使????用概念解释法或者其它方法)????2、事物描写法:????原句:这片叶子的叶脉特别好看。
????使用事物描写法改写具体:这片叶子的叶脉中间是一条笔直的线,两侧呈散射????状分布,分布的距离极为匀称。
(对“叶脉”进行细致描写)????3、心理描写法:????原句:我不知道现在该怎么办。
????使用心理描写法改写具体:现在到底该怎么办呢(把客观叙述的心理句,变????成主观心理句)????(4)、概念解释法:一个概念总有其特定的具体内涵和外延。
我根据这一特点,????教学生学习用具体的内涵或外延代替抽象概念的方法。
此法亦可叫作词语解释法。
????原句1:桌子上摆满了饮料。
????使用概念解释法改写具体:桌子上摆满了可口可乐、雪碧、芬达和北冰洋汽水。
????(把“饮料”解释成了“可口可乐、雪碧、芬达和北冰洋汽水”。
)????原句2:爸爸吓唬我们:“你们再叫狼该来了!”????使用概念解释法改写具体:爸爸吓唬我、妈妈和表弟:“你们再叫狼该来了!”(把“我们”解释成了“我、妈妈和表弟”。
)????原句3:我真地一点儿都不想吃东西。
????使用概念解释法改写具体:我真地一点儿都不想吃米饭和炸鸡腿。
(把“东西”解释成了“米饭和炸鸡腿”。
)????四、注意思维的整体性,教学生学习综合运用各种把句子写具体的方法人的思维是综合性、整体性的,上述各种方法是为了分解单项技能以便于训练。
但在实际运用中,却必须能综合地、灵活地运用。
因此,在学生基本掌握单项方法之后,还必须教他们学习各种方法的综合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