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科技查新报告
科技创新作品查新报告怎么写

科技创新作品查新报告怎么写科技创新作品的查新报告是为了评估这些作品的原创性和创新性而进行的。
如何撰写一份完整准确的科技创新作品查新报告呢?下面是一些建议和步骤。
1. 引言首先,在报告的开头,应该写一个简短的引言,介绍科技创新作品的背景和目的。
明确说明为什么要对该作品进行查新,以及查新的具体目的。
2. 文献调研在进行科技创新作品的查新报告时,需要进行文献调研。
查阅相关领域的文献资料,了解当前领域的研究成果,掌握最新的科技进展。
这有助于评估该创新作品的原创性和创新性。
3. 研究方法在报告中,应该详细描述用于查新的研究方法和步骤。
这包括如何收集信息和数据,如何对作品进行分析和比较,以及如何评估其与现有文献的关系。
4. 结果与分析根据文献调研和研究方法,对科技创新作品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
报告应该准确地呈现结果,并对其进行解读。
可以对作品的原创性、创新性和实用性进行评价和比较。
5. 结论在报告的结尾,应该写一个简短的结论,总结对科技创新作品的查新评估结果。
结论要简明扼要,一方面指出该作品的创新之处,另一方面可以提出改进和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1以上是科技创新作品查新报告的基本步骤和要点。
在撰写报告时,应该遵循准确、全面、客观的原则,确保报告的真实性和科学性。
参考文献:[1] 孙石萍, 邵智昌. 科技创新作品查新评估方法与应用[J]. 国内控制记录, 2019(11): 73-76.[2] 王立新, 胡志宁, 田春燕. 科技创新作品查新评估研究[J]. 科技与妇女, 2018(19): 116-119.2。
科技查新报告怎么弄

科技查新报告怎么弄科技查新报告是对某一特定科技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技术发展趋势、市场前景等进行系统整理和分析的报告。
它可以帮助科技工作者了解当前科技领域的最新动态,指导科技研究和开发工作,为科技决策提供依据。
那么,科技查新报告怎么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首先,制定科技查新报告的目标和范围非常重要。
在确定要进行科技查新报告的具体领域和主题之后,需要明确报告的目标是什么,比如是为了解决某一具体问题、了解市场需求、指导科技研究等。
同时,还需要确定报告的范围,包括时间范围、研究内容范围等,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信息收集和整理。
其次,信息收集是制作科技查新报告的重要步骤。
信息收集的渠道多样,可以通过文献检索、专利数据库、科技期刊、学术会议等途径获取相关信息。
在进行信息收集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筛选信息的质量和可靠性,尽量选择权威的信息来源,避免因为信息不准确或不全面而影响报告的质量。
接着,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是制作科技查新报告的关键环节。
在整理信息时,可以采用图表、统计数据、文字描述等多种形式,使报告内容更加直观和易于理解。
在分析信息时,需要深入挖掘信息背后的内涵和规律,提炼出关键的发展趋势、热点问题、技术突破点等,为后续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最后,撰写科技查新报告需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报告的内容应该简洁明了,逻辑清晰,条理分明,避免出现歧义或模糊的表达,同时要符合学术规范和行业规范。
综上所述,科技查新报告的制作涉及到目标确定、信息收集、信息整理和分析、报告撰写等多个环节,需要综合运用信息检索、数据分析、科技写作等多种技能。
只有经过系统、科学的方法进行制作,才能保证报告的质量和实用性,为科技工作者和决策者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指导。
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您制作科技查新报告时有所帮助。
科技创新作品查新报告

科技创新作品查新报告一、引言科技创新作品查新报告,旨在通过对特定科技创新作品的创新性进行评估,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以推动科技创新的发展。
本报告以“智能农业灌溉系统”为例,通过文献调研、数据分析和专家评估等方法,对其创新性进行评估。
二、创新性评估1. 创新性定义:根据科技部发布的相关文件,科技创新作品的创新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原始性创新,即作品在原理、结构、技术、方法等方面有重大创新;二是集成创新,即作品在多方面创新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有机融合;三是引进消化再创新,即作品在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再创新。
2. 创新性评估方法:本报告采用文献调研、数据分析和专家评估相结合的方法,对“智能农业灌溉系统”的创新性进行评估。
具体包括:一是通过文献调研,了解国内外同类产品的发展现状;二是通过数据分析,对比同类产品的性能指标;三是通过专家评估,对作品的创新点进行深入剖析。
3. 创新性评估结果:经过综合评估,“智能农业灌溉系统”在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创新性:一是采用物联网技术,实现了对农田灌溉的远程监控;二是引入人工智能算法,实现了对农田需水量的精准预测;三是优化了灌溉系统设计,提高了灌溉效率和水资源利用率。
三、结论综上所述,“智能农业灌溉系统”在原理、结构、技术和方法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有望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建议进一步加大研发力度,完善产品性能,提高市场竞争力。
四、推广与应用前景1.市场需求: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需求日益增长。
智能农业灌溉系统作为一种先进的农业技术,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2.产业应用:智能农业灌溉系统可广泛应用于农田、果园、蔬菜大棚等各类农业生产基地。
通过该系统的推广应用,有望实现节水、节能、减排等多重效果,助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3.政策支持: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创新,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2024年科技查新报告模板

2024年科技查新报告
摘要:2024年,世界科技产业发展取得了有史以来最新的成就,在新一年的发展中,可以感受到更多新的机遇和挑战。
下面将重点介绍2024年科技产业查新,主要内容包括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量子计算技术及利用的前景等。
1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2024年是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一年,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5G网络为重点,涉及的范围包括超高速(gigabit)网络的建设,还有可实现无线接入的技术的发展,例如无线宽带、蓝牙、wiFi等,日益普及使用,有助于人们的网络生活和工作。
此外,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还体现在智能环境的构建方面,例如智能家居、智能健康、智能汽车等,在2024年也有很多新的成果。
例如,智能家居技术的发展已经势如破竹,在家用电器、安防设备、智能机器人等方面发展迅速,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智能汽车的发展也有很大的进展,能够通过人工智能实现智能驾驶。
2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
2024年也是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一年,人工智能的发展以计算机视觉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为重点,涉及更多的应用领域,如自动驾驶、机器人技术等。
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发展。
科技创新查新报告

科技创新查新报告摘要:本文旨在通过对科技创新的查新报告进行分析和总结,深入探讨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科技创新被认为是现代社会推动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对于提高生产力、促进经济增长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科技创新的定义、影响因素以及科技创新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解析。
一、科技创新的定义科技创新是指基于科学技术的创造性应用和实践行为,通过不断提升科学技术水平,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
科技创新涉及到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研究与应用,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二、科技创新的重要性科技创新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首先,科技创新可以提高生产力,通过引进新技术和创造新产品、新工艺,提高劳动效率和生产效益,从而推动经济发展。
其次,科技创新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通过不断提升科技水平,可以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此外,科技创新还可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使人们受益于科技的进步,享受更多的便利和福利。
三、科技创新的影响因素科技创新的成功与否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科技投入的力度,只有大力推进科技投入,加强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培养人才队伍,才能为科技创新提供充足的支持。
其次是科技政策和法规的制定,需要建立健全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政策支持。
此外,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需求也是影响科技创新的重要因素。
四、科技创新对社会的影响科技创新对社会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首先,科技创新有助于推动经济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通过引进新技术和改变传统产业模式,可以培育新兴产业,提升整体经济效益。
其次,科技创新可以推动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
新技术的应用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提高社会生产力,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
此外,科技创新还可以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治理的提升,通过创新应用的普及,可以缩小城乡、区域之间的信息差距,提升社会服务水平。
科技查新报告范文

科技查新报告1. 背景科技查新是指对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技术成果和市场趋势进行调研和分析的过程。
科技查新对于企业、政府和学术界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他们了解行业发展情况、把握市场机遇、推动创新等。
本报告旨在对科技查新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2. 分析2.1 科技查新的重要性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各行各业都在不断迭代升级,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
科技查新能够帮助企业及时了解最新的科研成果、市场趋势和竞争对手动态,为企业提供战略决策支持。
同时,科技查新也有助于推动创新,通过引入前沿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促进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提升。
2.2 科技查新的方法与工具在进行科技查新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和工具。
常见的方法包括文献检索、专利查询、学术会议跟踪等。
文献检索可以通过各类学术数据库和搜索引擎进行,获取到最新的科技研究成果和学术论文。
专利查询可以帮助企业了解最新的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情况。
学术会议跟踪可以通过关注相关学术组织和会议,获取到最新的研究动态和趋势。
2.3 科技查新的挑战与问题科技查新虽然重要,但也面临一些挑战与问题。
首先是信息过载的问题,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科技信息爆炸式增长,如何从海量信息中筛选出有价值的内容成为难题。
其次是可信度和准确性问题,互联网上存在大量虚假信息和误导性内容,需要有专业人士进行鉴别和验证。
此外,语言障碍、版权问题等也是科技查新中常见的困扰。
3. 结果经过对科技查新的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科技查新对于企业、政府和学术界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2.科技查新方法与工具多样化,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
3.科技查新面临信息过载、可信度和准确性等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4. 建议基于以上结论,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科技查新意识,将科技查新纳入企业战略规划和学术研究中。
2.建立科技查新团队或委托专业机构进行科技查新工作,提高效率和准确性。
3.制定科技查新流程和标准,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和要求。
科技项目查新报告

科技项目查新报告概述科技项目查新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工作,旨在了解科技项目的最新动态,深入分析项目的技术特点和市场前景,从而为项目的研发、推广和应用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
本报告将重点介绍我国科技项目查新的现状和趋势,并分析未来科技项目查新的发展方向。
一、科技项目查新的现状科技项目查新是一项复杂而关键的工作。
目前,我国科技项目查新主要依靠专业人员的手工检索和筛选。
通过访问数据库和各类文献,查找相关的技术报告、专利文件和学术论文等,以获取项目的最新进展和相关信息。
然而,手工查新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人工检索难以满足快速和准确的需求,尤其是在大规模的项目查新中。
其次,手工检索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可能偏离项目的实际需求。
同时,手工检索也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资源。
二、科技项目查新的趋势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科技项目查新也在不断演化和改进。
以下是科技项目查新的几个趋势:1. 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随着人工智能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自动化技术在科技项目查新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例如,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和大数据分析,可以自动化地从海量文献中提取项目相关的信息,大大提高了查新的效率和准确性。
2. 多源信息综合利用:传统的科技项目查新多依赖于文献数据库和专利数据库,但这些信息并不能覆盖所有的项目资料。
未来的科技项目查新将更加注重多源信息的综合利用,包括社交媒体、企业官网、专家咨询等,以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项目信息。
3. 数据可视化分析:科技项目查新所得到的信息往往是庞大和复杂的,如何将这些信息进行有效地呈现和分析是一个挑战。
数据可视化技术可以将这些复杂的信息以图表、图像或动画的形式清晰地展示出来,帮助决策者更好地理解项目的状态和趋势。
4. 跨学科的研究方法:科技项目往往涉及多个学科和领域的知识,因此,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在科技项目查新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结合不同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可以更全面地分析项目的技术特点和市场前景,为项目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科技查新与查新报告的写法

科技查新与查新报告的写法科研立题的项目查新或成果查新是通过科技文献情报检索、查证某项科技问题或成果是否已有文献报导,文献报导的内容和科技水平与所查证的科技问题或研究成果之间存在什么差距,从科技问题或研究成果之间存在什么差距,从而对所查证的科技问题或研究成果的新颖性和所达到的水平提供客观的事实依据。
科技查新报告是评价科技成果,提请和评定科技成果奖励,申请技术发明专利权,申请科学技术基金项目等必须呈缴的文件。
科技查新报告是否科学、客观、公正、严密直接关联着情报查新工作的质量、科研立题和成果批准问题,事关重大,必须严肃认真对待。
1 撰写科技查新报告前要做的工作1.1 索取原始文献原始文献是获取与课题有关的事实、数据、结论的重要依据,找不到原始文献,会给写查新报告带来较大的麻烦和问题,应解决好这个问题。
经过机检或手检或其它途径找到了与该课题相关的文献线索后,就应找到原始文献看一看,如果文献题录实在太多,就先挑选最为相关的那部分原始文献,再根据情况决定是否需要扩大查找文献范围,但往往由于不少原始文献一时找不到,就要通过各种途径尽可能获取有关的原始文献,以便能准确地作出报告。
目前,全世界每年出版图书80万种,我国仅引进2.6万种,约占1/6。
据统计,从美国医学索引(MI)题录中查到我国医学图书情报系统的原始文献只达42%,MEDLARS脱机检索查到的文献,能查到原文的仅达21%。
索取原始文献虽然存在着不少困难,但对那些关系十分密切的原始文献又必须要索取到,这就需要有关单位的协助,通过到本地区收藏单位、国家或国际医学文献库复印或邮寄快件或传真等手段来满足需要。
1.2 阅读原文与整理分析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原文之后,要善于阅读。
在阅读原文的过程中,可能会碰到不明白的问题,就需要多查阅有关工具书或向有关专家请教。
要多动脑筋,仔细辨别资料的真伪和可信度,有些即使是发表在全国一流学术期刊上的文章,如果从统计学角度去评价,也会出现差异和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报告编号:省级科技查新咨询单位科技查新报告项目名称:2ByQF-3免耕气吸施肥播种机委托人:山东理工大学委托日期:查新机构(盖章):淄博市科技技术情报研究所查新完成日期:山东省科学技术厅二○一一年制查新项目名称中文:2BYQF-3免耕气吸施肥播种机英文:2BYQF-3No-tillage gas suction fertilization seeder查新机构名称淄博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通信地址淄博市张店区潘南西路18号甲1 邮政编码255040 负责人电话传真联系人电话电子信箱一、查新目的科技计划鉴定查新二、查新项目的科学技术要点三、查新点与查新要求查新点:查新要求:检索到目前为止国内外有无相同或类似机型,并进行对比分析。
四、文献检索范围及检索策略国外部分:Science Direct (2000.07-2011.09)Ei Village 2 (1994.01-2011.09)国内部分:中国科技成果交易信息数据库 1980-2011中文期刊数据库 1989-2011.8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1992-2011.9山东省最新科技查新库 1986-2011.10山东省科技成果数据库 1986-2011中国科技成果数据库 1985-2011.7中国学术会议论文数据库 1979-2011.7中国学位论文数据库 1977-2011.6中国企业产品数据库 1998-2011.8中国科技文献数据库 1999-中国专利数据库 1995-检索策略:(玉米播种机+防拥堵装置+转辊式)(corn planter +row cleaner +turn rod type)五、检索结果密切相关文献0篇:相关文献6篇,其中外文2篇:1、用于玉米播种机上的清除秸杆装置【申请专利号】CN200520024054.8【申请日期】2005.05.13【名称】用于玉米播种机上的清除秸杆装置【公开(公告)号】CN2792134【公开(公告)日】2006.07.05【主分类号】A01C7/20(2006.01)【分类号】A01C7/20(2006.01)【颁证日】优先权:【申请(专利权)人】毛金辉【地址】074008河北省高碑店市张六庄乡鑫宏达农机厂【发明(设计)人】毛金辉【国际公布】进入国家日期:【专利代理机构】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摘要】一种用于玉米播种机上的清除秸杆装置,属农业播种机械技术领域,用于解决辊柱下部不易积存堵塞物的问题。
构成中包括立柱、开沟器以及可自由旋转的辊柱,开沟器固定在立柱下端,辊柱位于立柱前,改进在于:辊柱上端安装于安装座上,下端悬空。
本实用新型采用辊柱悬空设置、被动式全轴承的设计,使秸秆杂草无从缠绕,彻底解决了播种作业中的秸秆缠绕问题,并简化了装置结构;辊柱内设有带调整螺旋的固定轴,可方便的调整辊柱的高度位置,适应不同环境的作业需要;外套的设置可方便装置的安装、维护保养及更换零件。
本实用新型固定轴与辊柱间采用轴承连接,转动灵活摩擦阻力小,无需动力被动旋转,上述特点与同类产品相比确具独到之处。
【主权项】1.一种用于玉米播种机上的清除秸杆装置,构成中包括立柱、开沟器、和可自由旋转的辊柱,开沟器固定在立柱下端,辊柱位于立柱前,其特征在于:所述辊柱(6)上端安装于安装座(4)上,下端悬空。
2、玉米播种机防缠堵辊轴装置【申请专利号】CN200520023383.0【申请日期】2005.01.19【名称】玉米播种机防缠堵辊轴装置【公开(公告)号】CN2760923【公开(公告)日】2006.03.01【主分类号】A01C7/20(2006.01)【分类号】A01C7/20(2006.01)【颁证日】优先权:【申请(专利权)人】陈爱民【地址】062551河北省任丘市苟各庄镇西里长村31号【发明(设计)人】陈爱民【国际公布】进入国家日期【专利代理机构】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摘要】一种玉米播种机防缠堵辊轴装置,属玉米播种机附件技术领域。
所要解决的问题使辊轴具有可靠稳定的驱动力且结构简单。
构成中有犁沟、开沟器及位于开沟器上方、犁沟前面的立式可转辊轴,改进后在立式可转辊轴上方增设了旋转驱动机构,该机构中的平置齿盘固定于立式可转辊轴上端、竖置齿盘旋转支承于犁沟上,二者传动啮合。
其结构简单紧凑,旋转轻便耗能低,既无动力齿轮箱驱动结构复杂消耗大等缺陷,又无偏心转矩驱动方式时辊轴易慢转、停转问题,齿盘采用片状及锥形齿结构时具加工制作方便之特性,适宜在玉米播种播肥机上安装使用。
【主权项】1.一种玉米播种机防缠堵辊轴装置,包括犁沟[1]、固定于犁沟底部的开沟器[2]、位于开沟器上方、犁沟前面的立式可转辊轴[3],其特征在于,在立式可转辊轴[3]的上方增设旋转驱动机构,该机构中的平置齿盘[4]固定于立式可转辊轴[3]的上端、竖置齿盘[5]旋转安置于犁沟[1]上,竖置齿盘[5]带有传动轴或孔,平置、竖置齿盘传动啮合。
3、玉米播种机清除秸秆的滚动轴装置【申请专利号】CN00204751.9【申请日期】2000.03.21【名称】玉米播种机清除秸秆的滚动轴装置【公开(公告)号】CN2414602【公开(公告)日】2001.01.17【主分类号】A01C7/20【分类号】A01C7/20【颁证日】优先权:【申请(专利权)人】顾祥【地址】072550河北省保定市北市区百楼乡南常保村【发明(设计)人】顾祥【国际公布】进入国家日期【专利代理机构】北京三友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玉米播种机,使之自动清除秸秆等杂物。
包括:开沟器、立柱及漏管,其特征是:该开沟器上设有底座,立柱上端设有安装座,并通过该底座及安装座设有上端含齿轮箱的秸秆拨除滚,且齿轮箱内设有由传动轴、槽轮带动的锥型齿轮。
用于玉米播种机。
【主权项】玉米播种机清除秸杆的滚动轴装置,其包括:开沟器、立柱及漏管,其特征是:该开沟器上设有底座,立柱上端设有安装座,并通过该底座及安装座设有上端含齿箱的秸杆拨除滚,且齿轮箱内设有由传动轴、槽轮带动的锥型齿轮。
4、免耕播种机防堵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作者】廖庆喜[1]、高焕文[2]、舒彩霞[1]【作者单位】[1]华中农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武汉430070[2]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刊名】农业工程学报【关键词】免耕播种机、防堵技术,发展、趋势【摘要】免耕播种机在残茬覆盖地是否具备良好的防堵能力,已成为免耕播种机生产效率和播种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该文系统分析了免耕播种机防堵的必要性和防堵技术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免耕播种机应该着手找准防堵技术的切入点,加强免耕播种机防堵技术与作业工艺措施相结合,加强作物残渣几何特征和机械特性的基础研究,并降低防堵装置功率消耗和转速,提高定向抛切能力和秸秆覆盖量适应性以及具有安全性能好和作业粉尘低等方面研究,同时加强利用高速摄影和虚拟仪器等现代先进测试仪器与技术开展秸秆抛撒运动规律研究,以探讨改善防堵性能的途径,提高免耕播种机播种质量和生产效率,加快旱地农业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
5、Rotary row cleaner with reversible springTitle: Rotary row cleaner with reversible sprin gUnited States Patent 5461995Abstract:A planter includes a pair of toothed wheels which sweep mulch away from the path followed by furrow opening discs. The sweeper wheels are carried on the trailing end of a parallel bar linkage attached to a tool bar by which the planter is pulled. As a result of the parallel bar linkage, the sweeper wheels may float upwardly and downwardly independently of the planter frame in order to conform to uneven ground. A spring acts on the parallel bar linkage and may be adjusted either to press the wheels downwardly into the ground if the mulch is hard and dense or to urge the wheels upwardly and relieve some of the weight of the wheels from the ground if the mulch is loose and the underlying soil is relatively fine. Inventors: Winterton, Dean A. (Paw Paw, Lee County, Lee, IL, 60530)Application Number: 08/201770Publication Date: 10/31/1995Filing Date: 02/25/1994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Assignee: Winterton, Dean A. (Lee, IL) Paw Paw Farmer's Factory Co. (Lee, IL) Primary Class: 111/139Other Classes: 111/52, 111/143, 111/157, 172/307, 172/551, 172/624.5, 172/705 International Classes: A01C5/06; A01C5/00; (IPC1-7): A01C5/06Field of Search: 111/139, 111/140, 111/143, 111/157, 111/52, 172/624.5,172/307, 172/484, 172/705, 172/551View Patent Images: Download PDF 5461995 ??Other References: Yetter brochure "Your One-Stop Headquarters for Conservation Tillage Equipment", selected pages, Nov. 1984.Primary Examiner: Reese, Randolph A.Assistant Examiner: Novosad, Christopher J.Attorney, Agent or Firm: Leydig, Voit & Mayer, Ltd.6、Row-crop planter attachments in a conservationTillage system: A comparative studyAuthors:S. Fallahi, M.H. RaoufatAuthor affilication: Department of Farm Machinery Engineering, College of Agriculture, Shiraz University, Shiraz, IranSerial title: Soil & Tillage ResearchAbbreviated serial title: Soil Tillage ResearchVolume: 98 Issue: 1Issue date:2 October 2007Publication year: January 2008Pages:P 27-34Language: EnglishISSN: 0378-4754CODEN: MCSIDRPublisher: ElsevierAbstract:Poor corn (Zea mays) stand establishment in the presence of surface plant residue in conservation tillage may reduce yield potential and thus limits the adoption of the method by farmers. A study was conducted to compare the effects of three tillage systems and three types of planter attachment on the amount of surface and subsurface residues after planting, emergence rate index, seed spacing indices and seeding depth of corn in a soil covered with previous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residues. Tillage treatments were single pass of disc harrow, three passes of disc harrow, and single pass of disc harrow followed by chisel plowing. Corn was planted with a planter equipped with either a plain rolling coulter, a row cleaner or a combination of row cleaner followed by plain rolling coulter. Tillage treatments did not show any significant effect on measured variables except seeding depth. Seeding depth was highest and the most uniform for the planter prepared with three passes of disc harrow. No interaction on measured variables was observed among treatments incorporating tillage modes and planter attachments. Row cleaner and row cleaner followed by rolling coulter retained less surface residue as compared to coulter attachment. Row cleaner retained less subsurface residue as compared to row cleaner followed by rolling coulter. Lower surface and subsurface residues in the case of row cleaner attachment treatment led to the highest emergence rate index. Coulter attachment increased quality of feed index as compared to planter with no attachment. Rowcleaner increased the quality of feed index and decreased miss and precision indices. Row cleaner followed by rolling coulter had highest quality of feed index and lowest values of miss and precision indices; this treatment exhibited deepest and the most uniform seeding depth mainly because of better residue cleaning and efficient cutting of the soil and trashKeywords: Conservation tillage; Coulters; Row cleaners; Crop residue; Residue management一般相关文献(略)六、查新结论经对国内外相关文献库的检索,检出主要相关文献 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