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申论热点之就业问题:啃老族现象解析
2014年安徽公务员面试:热点 如何看待啃老族解决提议

2014年安徽公务员面试:热点如何看待啃老族解决提议【信息汇总】2014年安徽公务员考试笔试成绩排名资格复审体能测试面试名单信息汇总【面试备考】2014安徽省考面试备考专题【面试课程】2014年安徽公务员面试辅导课程【网校OAO】2014安徽公务员面试OAO双线课程不过退费!【欢迎加入】2014淮南省考面试01群:313105826【欢迎加入】2014淮南省考面试01群:313105826【模拟试题】在今年两会上,某政协委员提出《关于激励啃老族自立自强》的提案,为了鼓励“啃老族”自强不息,他建议“取消其享受各种社会福利的资格,以起到鞭策作用”。
对于这一提议,你有什么看法?【要点提示】此题关键要点出“啃老族”产生的原因,针对原因再提出对策。
另外,对于某政协委员的建议也要辩证的分析,其出发点是好的,但做法有欠妥当。
【参考答案】近年来,“养儿防老”变成了“养儿啃老”,“啃老族”的人数越来越多。
这位政协委员建议“取消福利”虽然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但这个提议也只是重在激励,而非惩戒,也可谓是用心良苦。
“啃老族”的与日俱增,表明它已从一种“家庭现象”演化成“社会问题”,如果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不仅仅意味着青年人不能有效融入社会,造成人力资源浪费,而且可能增加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啃老族”问题固然亟待解决,不过“取消福利”的药方,却没有解决本质问题。
一方面,“取消福利”虽然是为了激励年轻人,却可能进一步增加家庭负担。
另一方面产生“啃老族”的原因很多,并不仅仅是子女过于依赖父母、缺乏独立生活能力、缺少吃苦耐劳的品质。
我认为,“啃老族”的形成原因还包括以下多种因素:一是就业形势严峻,造成很多年轻人刚毕业就加入失业大军;二是生活成本较高,与年轻人微薄的收入相比,较为沉重;三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难以给年轻人生活、工作提供全面的保障。
所以,要鼓励“啃老族”自强不息,更需要有相应的激励政策。
政府相关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高保障标准,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生力量;用人单位可以在承受能力限度内,提高新就业人员的起薪标准。
啃老族的看法

啃老族的看法1. 引言在当今社会,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啃老族这一名词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啃老族指的是那些已经成年但依然依赖父母生活、无意愿或能力独立生活的人群。
他们不愿意自食其力,过度依赖父母提供的经济支持和生活条件。
针对啃老族,社会上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看法和观点。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啃老族的看法,并分析其中的原因和影响。
2. 啃老族现象2.1 啃老族的定义啃老族是指那些已经成年但仍然依赖父母供养、无意愿或能力独立生活的人群。
他们不愿意自食其力,无努力谋求工作或创业机会,完全依赖父母提供经济支持和生活条件。
2.2 啃老族的特征•缺乏独立性:啃老族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不愿意承担责任和面对困难。
•懒惰无动力:啃老族缺乏积极向上的动力,不愿意努力工作或创业,过度依赖他人。
•缺乏自我发展意识:啃老族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规划,对个人成长和发展缺乏关注。
3. 啃老族的看法3.1 负面看法3.1.1 肩负不起家庭负担一些人认为啃老族的存在给父母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父母本应享受退休生活,但因为子女的依赖而不得不继续工作以供养他们。
这对于年迈的父母来说是一种巨大的压力和负担。
3.1.2 缺乏责任心和独立性啃老族的行为被认为是对社会责任和独立性的背离。
他们无视自己成年后应该承担的责任,依赖父母提供生活费用和其他支持。
这种行为使得他们无法成长并逐渐失去独立性。
有人认为啃老族过度依赖父母,导致社会资源分配不均。
父母的资源和财富被啃老族占用,而其他有需要的人无法得到应有的支持和帮助。
3.2 正面看法3.2.1 家庭观念的延续一些人认为啃老族是家庭观念的延续。
他们依赖父母并与他们保持亲密联系,这种亲情关系在现代社会中显得更加珍贵。
3.2.2 经济压力减轻对于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来说,供养啃老族可能并不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相反,他们可以享受家庭团聚的乐趣,并减轻子女独立生活带来的经济压力。
3.2.3 家庭关系更和谐啃老族与父母之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和互动,这有助于家庭关系更加和谐。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农民工养老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农民工养老【关键词】农民工养老问题社会养老保障养老保险【热点背景】1.改革开放30多年了,第一代农民工群体收货了辛酸、歧视以及并不丰厚的收入之后,他们的身体逐渐佝偻,劳动力市场的激烈竞争使得他们不再有任何竞争力,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在榨干他们的使用价值之后,“没有活干”是他们不能改变的趋势,更大的困境则在于,已经整体步入老年的他们,能否“颐养天年”,又该如何“颐养天年”?传统社会的断裂使得“养儿防老”的模式显然已经难以满足日渐增长的养老需求,而体制造成的裂缝显然短时间内难以弥缝。
如此看来,横亘在农民工面前的养老困局,显然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问题。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2年我国农民工调查监测报告》显示,我国农民工总量达26261万人,比上年增加983万人。
调查显示,虽然我国农民工以青壮年为主,50岁以上的农民工只占15.1%,但40岁以下农民工所占比重曾逐年下降,由 2008年的 70%下降到 2012年的59.3%,农民工平均年龄也由34岁上升到37.3岁,其中50岁以上的农民工人数高达3965万,即将突破4000万。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比率却很低,例如在农民工聚集的广东省,从20世纪90年代实施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放心保)以来,到现在拿到退休金的农民工仅800多人,相对2600万在粤农民工的庞大数量,发人深思。
截至2012年9月,全国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比重仅为 17.8%(按全国农民工总数 2.5亿人计算)。
此前,因欠薪、工作环境差、社会地位低等相关农民工问题得到了社会的普遍重视,而农民工的养老问题经常被忽视。
随着农民工年龄的递增,第一代农民工“退休”后的养老问题将会日益凸显,而且随着“退休”农民工的激增,30年来农民工福利不完善累积的问题,将在5年内集中爆发,由此,“谁来为第一代农民工养老”的话题吸引了社会的关注,值得政府有关部门和全社会提高警惕,增加关注。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省部级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省部级D心理准备不足、对多元化心理认同不够,易产生焦虑、恐惧、迷茫心理,出现信任和诚信危机。
一项对“白领阶层”的社会调查显示,在被调查者中,认为与过去5年相比,生活幸福指数略有下降和下降很多的占36%;快乐正消然离一些人远去,焦虑已渐渐占据某些现代人的心理。
有报告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已经占农民工整体的47%,他们因为收入较低,难以承受较高的生活消费,融入城市生活困难重重,更容易滋生心理问题。
同时,人口流动范围加大,生活环境变化加快以及各种自然灾害频发,都会使人们增加社会陌生感,带来归属感的降低,进而导致孤独感、无助感。
特别在一些发展较快的城市,生活着一些被高就业门槛和高生活成本边缘化的“社会隔离”人群,或称心理“无根”人群,这种现象得不到消解,易使一些负面情绪蔓延,甚至危及社会秩序和安全。
某些心理精神疾病患者常因“羞耻感”而不及时就医,延误了诊治。
而患者的亲友和同事也没有及时表现出该有的同情,社会对心理疾病还存有偏见和歧视。
精神疾病康复者不能顺利回归社会大家庭,则又成为导致心理精神疾病复发率增高的一个诱因。
3.为了全面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S 大学举办了以“迎校庆、健心灵、献爱心、促成长”为主题的第六届心理健康节活动。
2013年4月26日下午,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J到校作了题为“中国曲艺的魅力”的讲座,讲座现场气氛异常火爆,能容纳300人的音乐厅座无虚席,很多学生一直站着听完整场讲座,J 说学逗唱,惟妙惟肖的表情和幽默的言语让全场师生捧腹大笑,充分领略了相声的艺术魅力。
4月28日晚,第四届校园相声大赛如期举行,共吸引了一千多名师生参加。
有同学以充满诗意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的感受;“相声通向笑声,笑声连接大家的心声。
笑帮人渲泄喜怒哀乐的情怀,笑伴人应对酸甜苦辣的人生!顺利时会笑,困难时能笑,失败时敢笑,我们笑着同昨天告别,又笑着迎接新的黎明!”S大学是较早创办心理运动会的单位之一。
2014年申论热点:农民工返乡就业问题

一、相关新闻背景及现状新华网北京2月10日电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近日透露,受金融危机影响,目前全国大约有2000万农民工失业返乡,引起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
根据农业部最近对15个省份、150个村进行的抽样调查,在全国1.3亿离开本乡镇外出就业的农民工中,有15.3%的农民工现在失去工作或没找到工作,大约有2000万人。
失业返乡的农民工心态如何?有何打算?长期从事劳务中介服务的山东菏泽人张东平说:“金融危机后,返乡农民工普遍有'三怕'心理,一怕出去找不到活干,二怕干了活领不到工资,三怕工资低挣不着钱。
”据河南固始县劳动部门调查,全县外出务工人员有20多万人,其中返乡后处于观望状态的超过5万人。
因为”三怕”,所以观望,如今是返乡失业农民工的主流心态。
”下一步怎么走,我还没有想好,要等待大形势变化。
”农民工邵朋说。
现状一:本地务工遭遇薪资反差农民工渴望自主创业成都市锦江区人力资源市场历来被视为四川农民工就业市场的风向标。
2月3日至5日,记者两次来到这个市场,听到农民工求职者最多的声音就是“招工的少了”“工价低了”。
本地再就业为返乡农民工提供了新机遇,但招聘企业提供的工资待遇较低,与农民工再就业预期较高形成反差,部分本地企业反倒出现了“招工难”现象。
2月4日,记者参加了山东惠民县的一个返乡农民工专场招聘会。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民京(天津)电子公司的金经理却为招不到工人而失望。
他此行要招100个电子组装女工,但报名者只有8人,其中有几个还嫌待遇低。
他说:“因为不少农民工还在观望期,就业预期并没有因金融危机而降低太多。
”成都市锦江区人力资源市场负责人黄洁表示:“鉴于危机影响和地区发展差异,返乡农民工还是应适当降低薪资的心理预期,以便更容易找到工作。
”在大批返乡失业农民工寻机再就业时,也有部分农民工借返乡之机转型,寻找自主创业商机。
在宁波做建材经销的河南固始县李畈村农民工冯长发最近举家返乡。
啃老为主题申论大作文

啃老为主题申论大作文英文回答:The topic of "parasitic children" or "kangaroo children" has become a hot issue in recent years. This term refers to adult children who continue to rely on their parents for financial support, even well into their adulthood. There are several reasons why this phenomenon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evalent.Firstly, the high cost of living and the competitive job market have made it difficult for young adults to become financially independent. With rising housing prices, student loans, and the need for advanced degrees, many young people find it challenging to support themselves. As a result, they turn to their parents for financial assistance.Secondly, the changing dynamics of the job market have also contributed to the rise of "parasitic children." Thegig economy and the rise of freelance work have created a sense of instability and uncertainty. Many young adults struggle to find stable employment and rely on theirparents as a safety net.Lastly, the changing cultural values and the emphasison individualism have also played a role in this phenomenon. In many cultures, it is expected that children will take care of their parents in their old age. However, in modern society, there is a greater emphasis on personalfulfillment and career success. This shift in values hasled to a sense of entitlement among some young adults who believe that their parents should continue to support them financially.中文回答:"啃老"或"袋鼠孩子"的话题近年来成为热门问题。
2014年吉林省事业单位面试热点分析:立法禁“啃老”引争议

2014年延边州事业单位面试热点分析:立法禁“啃老”引争议更多信息,欢迎关注:吉林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jilin/)【热点背景】山东近日公布《山东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明确:“有独立生活能力的成年子女要求老年人经济资助的,老年人有权拒绝。
成年子女或其他亲属不得以无业或者其他理由索取老年人的财物。
”俗话说清官都难断的家务事,山东省立法禁止“啃老”一经颁发,立刻引发热议,赞成声和反对声一片。
有些网民认为,父母对于是否继续资助成年子女本身就有决定权,立法实在没有必要,但是同时另外一些网民认为,针对“啃老”立法有助于弥补法律空白,对“啃老族”起到警示作用。
据有关专家统计,在城市里,有30%的年轻人靠“啃老”过活,65%的家庭存在“啃老”问题。
“啃老族”之所以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父母过度的溺爱,大多数啃老族从小过分依赖父母,失去了在生活中和社会上独立自理的能力,长大了还只会在父母的羽翼下生活,虽然生理上成长,但思想上还未真正的“断奶”。
有人预言“啃老族”很可能成为影响未来家庭生活的“第一杀手”。
因此,山东拟立法解决日益严重的“啃老”现象,给这些“啃老族”以警示,引导正确的价值观,是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的和价值的。
【理论分析】不得不说,尽管立法禁止“啃老”具有一定的警示意义,但是将禁止“啃老”上升到法律层面确实缺乏相应的必要性和操作性。
首先,在我国既有的法律条规中明文规定子女成年后父母不再有赡养的义务,因此再将禁止啃老入法就丧失了一定的必要性;其次,在我国的传统观念中,老人认为帮衬儿女是责任和义务,符合我国的公序良俗,更多的是属于道德的范畴。
但法律与道德是不同的,法律具有自身的强制,是最根本的行为规范。
因此法律的强制性和“啃老”的传统属性也是相悖的,可见并不具有合理性;最后,禁止啃老如何操作也是个难题,立法限制“啃老”,毫无可操作性,啃到什么程度,算违法,算犯罪?适用什么样的刑罚?谁来进行执法?除此之外,由于法律的介入,会不会让简单的家庭矛盾激化和上升也同样是需要担心的问题。
中国“啃老族”现象的分析及反思

中国“啃老族”现象的分析及反思作者:程飞来源:《科学与财富》2011年第03期[摘要] 近十余年来,“啃老族”现象在中国的青壮年中间普遍兴起。
曾有一谜语形象生动地刻画出“啃老族”的生活状态,说的是“一直无业,二老啃光,三餐饱食,四肢无力,五官端正,六亲不认,七分任性,八方逍遥,九(久)坐不动,十分无用”。
现在许多处于青壮年阶段的人,无论是否参加工作、有无收入、收入水平高低,都要继续依靠父母养活。
这一现象彻底颠覆了中国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
不仅如此,部分“啃老族”并不认为“啃老”的行为有什么不妥。
现如今,“啃老一族”已经成为一种社会问题,低收入青年成为了家庭的负担。
[关键词] 人类学 NEET 家庭社会化消费观一、“啃老族” (NEET)的内涵“啃老族”在中国是个新名词,也是个舶来品。
它的前身是法国的“袋鼠族”,最早出现在1998年法国的《快报》上。
“NEET”一词,“NEET”所体现的内涵就是成年后不能独立,仍然依赖父母生活的人。
中国老龄科研中心的调查显示,目前中国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养小”现象,30%左右的青年基本靠父母供养。
有学者认为,随着就业压力增大,独生子女逐渐成年,中国“啃老族”的队伍还将扩大。
而中国将进入老龄化社会,“啃老族”很可能成为影响未来中国家庭生活的“第一杀手”。
这并非危言耸听,现实表明,“啃老”已从一种家庭现象演变成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在英国,NEET指的是16~34岁年轻族群;在日本,则指的是15~34岁年轻族群。
他们具有劳动能力,已经离开学校(包括毕业、肄业、退学),既不主动求职也没有接受培训,其主要生活来源或相当一部分生活来源依靠父母的青年人群。
考研族、漂一族以及在校大学生等都不能算作NEET族。
二、NEET――社会化失败的产物探究“啃老”问题,首先要挖掘其产生原因。
中国城市“啃老”的产生原因,首先可以归因为社会化失败。
正如我们所知的“PIE”理论所讲,人离不开社会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背景】孩子大学毕业,工作赚钱,回报父母,反哺家庭……这是一条人们习惯的“路子”。
可这些年,“毕业却不就业,转身宅家啃老”的毕业生却多了起来。
年轻人不愿干活,整天闲散在家,经济上则完全依赖父母。
这类年轻人,时下被称为“啃老族”。
早在2009年就有数据显示,中国大学毕业生中有多达16.51万“啃老族”,近年来,这个群体在各地更是有壮大趋势。
关键词:就业,啃老族
“啃老族”的存在也许有诸多客观社会原因,如就业形势不佳、教育和市场不匹配、总体就业观念落后、社会舆论不良引导等等。
但我们也须看到,当中很多人,最初有工作或本可以有工作,只是因为理想和现实的差距,一时受不了委屈、劳累等主观因素,想把“回家”作为一个暂时的“退路”,以后再慢慢找工作。
没想到退到父母的“僻难所”后,就再也没有勇气和信心寻找出路,最终抱着“上班看人脸色,不如回家看老妈脸色”的心态,从“被动啃老”变为“主动啃老”。
而家长们在整个过程中,也总是把孩子当成“孩子”,抱着“反正养了这么多年,不差再多养段时间”的心理。
在某种程度上,也许正是由于家长默许宽容并承担了超出法定义务的“被啃”责任,让这些年轻人从“不用”自食其力,走向“不愿”自食其力,最终沦陷为“不能”自食其力。
然而,我们须认识到“自食其力”,这不仅是个体对自己和家庭的义务,更是对整个社会的责任。
大批年轻人长时间被排除在劳动市场外,这对社会的潜在危害不可忽视。
同时,长期游离在自食其力之外,他们也将和社会脱节,失去技能、效率和进取心,即使今后合适工作砸到头上,也很难在短时间内融入角色。
诚然,要改变“啃老族”壮大的趋势,社会和政府均须为此提供更好的就业环境,更多的平台和帮助。
但很多时候,我们过多地强调了一些客观困难,而忽略了自身的问题。
当我们在短时间内改变不了社会,改变不了环境,我们为什么就不能改变自己呢?不得不说,我们有必要对自己、对孩子“狠一点”。
客观上说,在这个社会里,除了存在特殊健康原因,本没有“不能”自食其力的人。
一边是大量年轻人失业,一边却是多领域的劳动力缺口。
太多时候,我们只是看不上、看不起一些职业,存在太多职业偏见,下不了决心、放不下面子、改变不了观念。
其实,坐以啃老本该是所有行当中最让人瞧不起的“职业”。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提供临时庇护所,本无可厚非,但双方都必须意识到,永远呆在家里啃老,这就让家庭成了
辽宁事业单位考试网:/liaoning/
年轻人的坟墓,啃老啃老越啃越“老”。
只有一咬牙、走出去,为社会贡献出一份属于自己的那份力量,才能实现自身价值,幸福才会来敲门。
啃老族问题整理:
原因整理:
社会原因:就业形势不佳、教育和市场不匹配、总体就业观念落后、社会舆论不良引导等等
家庭原因:家长默许宽容并承担了超出法定义务的“被啃”责任
自身原因:太多时候,我们只是看不上、看不起一些职业,存在太多职业偏见,下不了决心、放不下面子、改变不了观念。
影响整理:长期游离在自食其力之外,将和社会脱节,失去技能、效率和进取心
解决方法整理:
社会和政府:社会和政府均须为此提供更好的就业环境,更多的平台和帮助。
自身:改变自己
家庭:对孩子“狠一点”
以上内容来自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考生提供答题技巧,供大家参考借鉴!
辽宁事业单位考试网:/liao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