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宁夏七星渠灌区民生水利及面临的困难
七星渠灌区水资源管理现状及改进措施初探

七星渠灌区水资源管理现状及改进措施初探【摘要】七星渠位于宁夏中部,承担着宁夏中部干旱带人畜的安全饮水任务,担负着卫宁灌区、红寺堡灌区、固海扩灌、固海扬水同心系统共115万亩农田的灌溉任务。
本文初步分析了七星渠水资源管理现状,提出了改进工作的思路。
【关键词】水资源;管理;改进1 七星渠水资源管理工作基本情况七星渠自宁夏中卫巿沙坡头区申家滩黄河右岸引水。
渠口设计引水流量61m3/s,干渠总长120.6公里。
灌区来水主要是七星渠申滩进口自流引入和渠道中游临河泵站提入的黄河水。
黄委下达给七星渠的年引用水指标为8.5亿立方米,为宁夏中部干旱带60万人口和30万头大牲畜的安全饮水水源,担负着卫宁河南自流灌区,红寺堡、固海扩灌和固海扬水同心系统三大扬水共115万亩农田的灌溉任务,是宁夏引黄灌区重要的引输水干渠,是宁夏中部干旱带重要的水源地,有宁夏中部“乳管”之称。
近年来,七星渠管理处积极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严格执行《黄河水量调度条例》,按照《宁夏黄河水资源县级初始水权分配方案》和年度水量调度预案,以构建节水型社会为目标,以总量控制、统一调度为重点,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坚持工程节水、管理节水,在灌区连续干旱和扬水灌区面积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坚持以供定需、以水定植的原则。
对分配至各市县的初始水权指标实行总量控制,微观管理,自流灌区连续4年节水,实现了保障扬水灌区供水、自流灌区节水双赢的目标。
2 七星渠灌区水资源管理工作成功经验2.1 加大工程改造力度,夯实硬件基础一是抓住引黄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机遇,积极争取项目,大力解决干渠渠道渗漏和支渠跑、冒、滴、漏问题。
截止2013年6月,共完成渠道防渗砌护67.2千米,改造测量水设施210处、改造斗口260余座,为节水工作打下坚实的工程基础。
二是灌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快,积极改造砌护末级渠系,改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提高田间水利用率。
七星渠灌区通过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等各类项目,投资1.5亿元,砌护支渠1220条,砌护长度358.89公里,砌护率从“十一五”初期的7%提高到“十一五”末的26.6%,灌溉水利用系数从0.38提高到0.43。
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厅关于农业灌溉供用水情况的通报

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厅关于农业灌溉供用水情况的通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厅•【公布日期】2022.08.10•【字号】•【施行日期】2022.08.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利综合规定正文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厅关于农业灌溉供用水情况的通报各县(市、区)水务局,厅属各渠道管理单位,宁西供水公司:今年以来,全区气温偏高,出现阶段性高温天气过程(日最高温度≥35℃),灌区粮食播种面积为近三年之最,各级水利部门积极应对高温干旱气候和异常繁重的灌溉供水任务,全区总体灌溉形势良好,春粮喜获丰收。
当前正值夏秋灌最后一轮用水高峰期,农业灌溉用水特别是中部干旱带用水量显著增加、用水时段集中、供需水矛盾加大。
各单位要认真分析当前供用水情势,进一步做好农业供水各项工作,多措并举保障农业灌溉用水需求,确保灌区农作物不受旱和粮食生产安全。
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取用水情况(一)各干渠取水情况。
今年下达引黄灌区各大干渠春夏灌取水计划50.532亿立方米,扣除1-6月生态指标未用量后,农业灌溉计划引水48.254亿立方米。
截至7月31日,实际取水34.44亿立方米,占计划的71%;较去年同期少1.62亿立方米,少4%。
其中,自流灌区共取水27.49亿立方米,占计划69%,较去年同期少2.5亿立方米,少8%;扬水灌区共取水6.95亿立方米,占计划80%,较去年同期多0.88亿立方米,多14%。
固海、红寺堡、盐环定三大扬水满负荷大流量持续运行长达50天以上。
(二)各县(市、区)用水情况。
2022年春夏灌各县(市、区)计划用水42.817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灌溉计划用水40.841亿立方米,截至7月31日,各县(市、区)实际用水28.99亿立方米,占计划71%,较去年少2.57亿立方米,少8%。
中南部同心县、红寺堡区、海原县、盐池县、原州区今年用水较去年同期均偏多13%~25%,初步预测,春夏灌结束前,同心县、红寺堡区用水指标十分紧张,存在超计划风险。
全力解决宁夏水生态文明建设难题

全力解决宁夏水生态文明建设难题水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作为我国的重要生态屏障,宁夏自然资源丰富,但由于地处干旱地区,水资源匮乏,加上长期以来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了宁夏水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的破坏,面临着诸多难题和挑战。
解决这些难题,建设水生态文明,已成为宁夏生态文明建设的当务之急。
一、当前面临的难题1. 水资源短缺宁夏地处干旱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仅为176毫米,属于严重水资源短缺地区。
在长期的人类活动影响下,河流、湖泊和地下水资源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和过度开发,致使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2. 湿地退化宁夏拥有丰富的湿地资源,但由于农业生产和城市化的扩张,湿地面积持续减少,湿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湿地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湿地生态功能逐渐丧失。
3. 河流水质下降由于农业、工业和生活污水的直排和非点源污染,宁夏的河流水质普遍下降,部分河流已经变成了“黑臭水体”,严重影响了水生态环境的健康。
4. 水生态保护意识不强由于长期以来对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人们的水资源消费观念较为浪费,缺乏对水资源的珍惜意识。
水生态保护和修复的意识不强,水资源管理缺乏长远的视野和规划。
二、解决的路径和措施1. 加强水资源的综合治理宁夏地处干旱地区,必须实施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重点加强对地下水、河流水和湖泊水的管理,严格控制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采取合理的水资源配置,推进水利工程的节水和高效利用,确保水资源供应和需求的平衡。
2. 加大湿地生态保护力度宁夏要加强湿地保护,划定湿地保护区,加强湿地生态系统修复和重建,恢复湿地的原貌和生态功能。
加大对湿地保护的扶持和投入,提高湿地保护的政策力度,促进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3. 提高水污染治理水平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强对工业和农村污水的治理和处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传输,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恢复水生态环境的良好状态。
加大水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力度,提高水污染治理设施的综合利用效率,减少水污染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
七星渠水量调度工作现状及改进措施浅析

.
黄 河水 量调 度 水 平 和 使 用效 率 , 对 宁夏 经 济 社 会 的发 展 有 着 重 要 的意 义 。 七 星 渠 是 宁夏 中部 的 引黄 干 渠 , 通 过 对 七 星 渠 水 量调 度 工 作 现 状 的分 析, 初 步提 出 改进 措 施 , 对提 高 宁夏 黄 河 水 调 度 管 理 水 平 , 优化水资源配置 , 促 进 地 方 经 济社 会 发展 都 有重 要 的意 义 。
水共 l 1 5万亩 农 田 的灌 溉 任 务 ,是 宁 夏 引 黄 灌 区重 要 的 引输 水干 渠, 是 宁 夏 中部 干 旱 带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重 要 的水 源地 , 有宁
夏 中部 “ 乳管” 之称。 七星渠年取用水指标 为 8 . 5亿 m ,七 星 渠 灌溉 区 域 位 于
L o W C A R B o N Wo R L D 2 0 1 3 , i 2
环境保护
七 星渠水 量调度工作现状及 改进措施 浅析
徐 涛 ( 宁夏七 星渠管理 处, 宁夏回族自 治区 中 卫市 7 5 5 1 0 0 )
【 摘 要 】 水 资源属于 社会 经济 可持续发展 的基础性资 源, 农业、 工业和服务业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水 的支撑。宁夏地处西北 内陆, 全年 降雨
砉 } 啪 螂渤 著
宁夏 中部 . 黄 河 中上 游 , 分 为 自流 灌 区 和扬 水 灌 区两 部 分 。 渠
道 中上 游 设 有 一 个 从 黄 河 取 水 的补 水 泵站 .调 度 系统 较 为 复
浅谈宁夏水利转型升级

浅谈宁夏水利转型升级尹志华(宁夏秦汉渠管理处,宁夏吴忠 751100)摘 要:水是生命之源、生态之基、生产之要,水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
宁夏地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严重缺水是基本区情,水是自治区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
新时期,信息化已成为全球性、全局性、战略性的变革力量,引领人类社会进入了大创新、大变革时代。
宁夏要实现水利现代化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实现水利信息化是实现节水型社会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水安全;信息化;灌区中图分类号:TV-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933055“十三五”时期是深入改革、扩宽开放范围的攻坚时期,也是宁夏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节水型社会的关键阶段,是转型升级的机遇时期,也是缩小发展差距,赶上发展进程的重要时刻。
宁夏要实现水利现代化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实现水利信息化是实现节水型社会的重要手段。
笔者认为水利转型升级最终目的是节约用水,实现水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
1目前宁夏地区水利发展存在的问题宁夏灌区年均降水量较少,灌溉用水主要引用黄河水。
而近年来,黄河来水逐年减少,缺水矛盾日益凸显,节水灌溉就变成了当下首要考虑的问题。
但是各大灌区均存在重配水,轻节水,节水灌溉手段单一,效果不佳的问题。
就秦汉渠管理处来说,对水资源的管理手段仍沿用几十年前的方式,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改进,水量计算方式单一,用水管水方式粗放,导致水资源存在一定的浪费。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向前,秦汉渠管理处也紧跟步伐,着力打造数字秦汉,实现灌区信息化的建设,但是由于灌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只停留在软件的建设上,而忽略了硬件设施配套建设,导致信息化建设没有实质性突破。
宁夏近些年节水型灌区局部试点虽然多,但是只限于试点依然没有将实验成果进行转化推广,推广进程相对缓慢。
灌区基层水利工作人员搞信息化建设专业人才极缺,职工对新技术学习更新缓慢,对新科技新方法的了解太少,导致对科技手段、创新方法的提出与应用不足;作为渠道管理单位,在信息化建设中还没有能力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研发应用,资金投入不足也是制约秦汉渠管理处信息化建设发展的一大瓶颈。
宁夏七星渠和高干渠山洪灾害防治对策

理 的 转 变 , 为 中部 干 旱 带 的 主要 水 源 工 程 。 渠 共有 成 干 各 类 建 筑 物 6 1 。目前 , 水 灌 区 和 自流 灌 区供 水 量 2座 扬
比 已达 到 6 : 4。
2 防 洪 工 程 现 状
道 供 水 保 障能 力 不 断 提 高 , 务 领 域 不 断 拓 展 , 现 了 服 实 从 单一 的 自流 灌溉 到 自流 扬水 灌 溉 兼 备 , 从单 一 农 业供
水 到 城 镇 、 畜 、 态 供 水 并举 , 粗 放 管 理 到 精 细 管 人 生 从
渗产 流为 主 。 流汇 流 快 , 峰 历 时 短 , 水 陡涨 陡 落 , 产 造 洪
堡 , 由西 南 向 东 北 止 于 牛 首 山 西 南 。 经 沙 坡 头 区 永 拐 流
积 31 亩 , .万 扬水 灌溉 面积 8 万 亩 。 有 建筑 物 16 。 3 共 2座 1 自然 特征 及 洪水 特 征 . 3 七 星渠 、 高干 渠 灌 区属 山前 洪积 平 原 , 具有 干 旱 、 半
七 星渠 、 干 渠属 傍 山 渠道 , 区依 山临 河 , 壑纵 高 灌 沟
横 , 道 右岸 山地植 被 稀 少 , 渠 土壤 涵 水能 力差 , 十 条 山 数
洪 沟穿 渠 而过 或 洪水 直 接入 渠 , 中清 水 河 、 阴洞沟 、 其 单 双 阴洞 沟 和 红 柳 沟 曾 并称 “ 之 四害 ”, 来 灾 害频 繁 , 渠 历 渠 毁 人亡 的事 故 时有 发生 , 是历 届管 理者 的心腹 大 患。 据 统计 ,9 0 9 7 13 ~14 年的 1 年 间共发 生6次特 大山洪。 9 0 7 15 ~ 1 5 年 5 中发 生 2 次山洪 , 94 年 3 冲坏 七 星渠堤 7 处 。9 5 3 1 5 年 发生 了两次 山洪 , 成七 星渠决 口3 处 , 造 3 冲坏 泉 眼山拱涵
浅谈宁夏七星渠灌区民生水利及面临的困难

层 责 工程设施建设 , 加强灌溉 管理 , 高服 务质量 , 提 改善 民生, 取得 洪 工程 建 设 和生 物 固渠 建设 . 层 签订 防 洪安 全 责任 书 . 任 到 镇 、 到 到点 狠抓 进 了较'  ̄ 成效 。但 面临的气候 问题 , 4 J - 水价 问题 等制约着水利的 乡( ) 村 、 , 落实 。二是加 强防洪 预案 知识 宣传 。 行 实 战演 习 。 保在 大灾 大害 面前 有沉 着应 战 的能 力 。三 是 多方 筹 确 发展。
大 。 蒸发量 2 5 平均 0 7毫米 , 年平均 降雨 量 的 7 , 是 倍 属干旱 地 区。 二 、 极 践行 可 持 续 发 展治 水 思 路 , 积 发展 民生 水 利 近 年来 , 区努力 探索 新 的治水 思 路 , 灌 狠抓 保 障 民生 , 务 民 服 生. 改善 民生工 作 , 取得 了较 好 的成 敬业 的 积极 性 , 高 激 提 了向基 层群 众服务 的质量 和水平 。三是加 强干部 队伍 建设 。优 化 人 才成 长环 境 , 加大干 部 队伍 的培养 和锻炼 , 断充 实 业务 骨 干 。 不 努 力 培 养一 支综 合 素质 高 、 整体 能 力 强 、 能吃 苦 、 作风 硬 、 有 凝 具 聚 力和 战斗 力的干部 队伍 , 切实 为基 层群 众做实 事 、 好事 。 做 三 、 后 面 临 的 困难 今 1 气候 变化 对水利提 出了新的挑 战。 、 全 球 气候 变化 将 会 导致 气候 事 件变 频 增加 和 极端 天气 发 生 的 可能 性 , 括 降水 的变率 增加 , 端 干旱 , 续干 燥及 强 降水 发 包 极 连 生 的频率 增加 。这 就意 味着洪 涝 、 干旱 、 山洪等灾 害的发 生频率 和 和 影响程 度都 将加 大 , 对人 民生命 和财 产安 全 将构 成更 加严 重 的 威胁 。 因此 , 如何 应对全 球气候 变化形 势 , 高应 对 全球气候 变化 提 的 能力 和 水平 , 当前水 利 工作 面 临 的一项 新 的挑 战 , 灌 区今 是 是
宁夏灌区农户对节水灌溉技术需求存在的普遍问题分析

节水灌溉是相对于传统 的灌水技术而言的 . 只有改变传统的灌溉 方法 . 包括供水技术 、 灌水要素 、 田块状况 和管理水平等 , 才能实 现节 约灌溉用水 现代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是建立在需要一定 的输配 水设 备 、 为理想 的 田块条件和先进 的灌 区管理技术基础之上 的 , 较 一般需 要较 大的人力和物力投入 节水 型地 面灌水技 术f 水平畦灌和波涌灌 溉) 对田块 的平整度要求较高 , 地面坡度不大于 310 , /0 0 个别技术( 如波 涌灌 技术) 需要配置专 门的灌溉设备 k S 若采用 激光平地 . 每公 顷需投人 0 ~ . 万元 . . 1 5 0 若采 用喷微 灌 , 虽 不要求平整土地 . 但设备投入较大 , 固定式计算 , 按 每公顷需投人 1 — . 5 3 万元 移动式投入虽然低一些 . . 0 但运行管理费用较高 对 于以种植 业为主的广 大农户 . 经营规模有限 . 效益微薄 . 一方面难 以支付如此 巨 大的开支 : 另一方面廉价 的水 资源和农副产 品. 使得 节水 产生的效益 短期 内也难 以回收如此巨大的开支 因此 . 目前 的农村社会和经济 在 背景条件下 . 现代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无疑将受到较大 的影
宁夏
银 川 7 0 2 ) 5 0 1
【 要】 摘 节水灌溉技术对 于用水户而言, 同劳动和土地一样 , 也是一种 生产要素 。灌溉技术本身并不是水的替代品 , 它们可以促进相 对 但 不稀缺的要 素对稀缺要素 的替代 。节水灌溉技 术可以在 不减 少作物产量的前提 下, 少灌溉水的使 用; 减 或者在供水量不变的条件 下, 高作物 提 灌溉用水的利用率, 而提 高作物产量。先进 的灌溉技术可 以节约灌溉水的使 用量 , 从 从而减 少用水户的生产要素投入。 【 关键词 】 节水灌溉 ; 体制创新 ; 投资收益率; 激励机制 ; 循环经济 ; 续发展 ; 可持 和谐社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宁夏七星渠灌区民生水利及面临的困难
【摘要】七星渠灌区积极践行分区治水思路,狠抓水利工程设施建设,加强灌溉管理,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民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但面临的气候问题,水价问题等制约着水利的发展。
【关键词】民生水利;水价
一、灌区基本情况
七星渠傍河靠山,蜿蜒蛇行,是一条古老的引黄渠道。
担负着卫宁两县河南地区、固海扬水同心系统、红寺堡灌区120万亩农田的灌溉供水和七星渠、高干渠121公里渠道管理任务。
七星渠历来被视为灌区的经济命脉。
七星渠渠长弯多,落淤量大,比降欠合理,受山洪侵害频繁。
全渠线有山洪沟道18条,其中山洪洪峰流量大于50m3的沟道有11条,直接入渠的山洪沟道7条,防汛任务重大。
灌区属大陆性气候。
多年来,平均年降水量289mm,降水集中在7到9月份,占全年降水量70%,年降雪仅为降雨量的6-7%,年平均气温9.12摄氏度,最高气温38.5摄氏度,昼夜温差大,平均蒸发量2057毫米,是年平均降雨量的7倍,属干旱地区。
二、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发展民生水利
近年来,灌区努力探索新的治水思路,狠抓保障民生,服务民生,改善民生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加大民生水利工程设施建设。
多年来,灌区多方筹措资金,增加投入,加大对灌区病险工程加固维修,新增了部分重要水利工程建设,从工程预算、设计、质量、交付使用等一级抓一级,保证建设进度,严把工程质量关,为保证灌区节水灌溉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对部分危险渠道进行砌护,先后砌护渠道55公里。
同时发动职工渠道两侧植树7万余棵,维修标准渠堤60公里,起到生物和工程固渠作用。
2、科学调度用水,改善民生。
为解决用水供需矛盾,灌区加强了用水管理。
一是加强灌区节水管理。
坚持水权集中,统一调度,流量包段,指标到县的配水制度。
严格按照黄委会下达的指标引水,认真分析灌区水量的需求情况,制定用水计划,做好配水方案,并提前下发给各管水和用水单位。
始终坚持“先高口,后低口;先下游,后上游;先急后缓,控近送远”的原则,确保了灌溉,提高了灌溉保证率。
二是加强灌区节水建设。
灌区成立了
农民用水协会,抽调专人搞延伸服务,大力宣传节约用水的重要意义,增强了全民节水意识。
协会组织群众兴修农田水利,节约用水。
三是积极宣传,引导群众改善农作物种植结构,减小了用水高峰期用水矛盾叠加问题,缓解了用水矛盾。
3、充分发挥农民用水协会的作用。
近年,灌区积极创新灌溉管理体制,大力推行农民用水协会参与灌溉管理,实行自主管理,自主经营。
协会成立后,用水调度更合理,提高了水的利用率。
同时实行水价公开、灌溉面积和实用水量公开制度,改善了灌溉秩序,提高了灌溉效率;节约了灌溉用水,扩大了灌溉面积,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收支透明度,提高了灌区水费的收缴力度,减少了水费支出,减轻了农民负担;增强了农民自主参与灌溉的积极性,增强了农民大兴农田水利配套改造,节约了用水。
4、认真做好防汛抗旱,保障民生。
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强化落实各项措施,及时启动各项应急预案,努力保证安全度汛。
一是狠抓防洪工程建设和生物固渠建设,层层签订防洪安全责任书,责任到乡(镇)、到村、到点,狠抓落实。
二是加强防洪预案知识宣传,进行实战演习,确保在大灾大害面前有沉着应战的能力。
三是多方筹备防汛物资,防范洪水灾害。
四是组建联防组织,落实防汛抢险队伍,建立起一支支年轻化,有能力,干练的抢险队伍,做到“挥之即来,来之能战,占之必胜”。
五是聘请义务报讯员,确保汛情通讯。
5.狠抓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水利行业服务民生的保障能力。
一是加强理论学习。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型理论成果武装干部职工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二是加强思想作风建设。
牢固树立为基层服务意识,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帮助基层群众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
弘扬“献身、负责、求是”的水利行业精神,激发了职工爱岗敬业的积极性,提高了向基层群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三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加大干部队伍的培养和锻炼,不断充实业务骨干,努力培养一支综合素质高、整体能力强、能吃苦、作风硬、具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干部队伍,切实为基层群众做实事、做好事。
三、今后面临的困难
1、气候变化对水利提出了新的挑战。
全球气候变化将会导致气候事件变频增加和极端天气发生的可能性,包括降水的变率增加,极端干旱,连续干燥及强降水发生的频率增加。
这就意味着洪涝、干旱、和山洪等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影响程度都将加大,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将构成更加严重的威胁。
因此,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形势,提高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能力和水平,是当前水利工作面临的一项新的挑战,是灌区今后一段时间面临的重大问题。
2、水价依然是灌区存在的主要问题。
长期以来,水价没有真正体现水作为商品的价值。
水价过低,部分地区用水粗放的现象还存在,浪费水资源现象较为严重。
水费收取率低,有的甚至收不到水费。
水价过低,水费资金短缺,导致单位亏损运转。
有的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有的带病运行(如单、双阴洞渡槽,红柳沟渡槽建于1956年,至今已运行52年,部分地段有渗水现象),部分工程未完全配套,工程效益未能达到预期目标。
有的工程设计标准低,渠系绝大部分为土渠。
抵御“防大灾抗大险”的能力差。
3、节水灌溉仍然是当前存在的重大问题,必须积极探索农业用水灌溉的新途径。
灌区农业灌溉用水的利用系数低,末级渠系的利用系数就更低了。
农业节水存在很大的潜力,要继续发动和组织农民群众大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发展管道输水灌溉,实施渠道防渗工程等有效节水措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节水灌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