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22日成都市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合集下载

2016年7月湖南一次极端持续性暴雨成因分析

2016年7月湖南一次极端持续性暴雨成因分析

引 言
受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影响,湖南省 2016年年降 水量为 1607.5mm,为 1951年以来第 5高值,其中 道县、株洲和韶山年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2016年 共出现暴雨、大暴雨天气过程 28次,而 7月 1—5日 湘中以北持续性暴雨过程为 2016年最强,也是有气 象记录以来强度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暴雨天气过 程,有 6个区域自动站降水超过 500mm,15个区域 自动站降水超过 400mm,资水、沅水部分干支流和 洞庭湖区水位全线超警,其中 4日柘溪电站最大入 库流量为 20400m3·s-1,创 1958年建库以来的最 大入库流量,洪水频率为 200a一遇。据湖南省民 政厅统计,此次湖南省 10市(州)62个县(市、区) 496.4万人受 灾,11人 死 亡,1人 失 踪,直 接 经 济 损 失 79.7亿元。
2016年 7月湖南一次极端持续性暴雨成因分析
周 慧1,2,蔡 荣 辉1,尹 冬 德2,周 莉1
(1.湖南省气象台,湖南 长沙 410018;2.湖南省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 湖南 长沙 410018;3.湖南省益阳市气象局,湖南 益阳 423000)
摘 要:利用 NCEP(1°×1°)逐 6h再分析资料、FY-2E卫星云图和常德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结合 HYSPLIT(hybridsingle-particlelagrangianintegratedtrajectoryv4.9)气流轨迹扩散模式对 2016年7月 1—5日湘中以北一次罕见的持续性暴雨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中纬度高空槽的东移、带 状分布且稳定少动的副热带高压为中低层西南低涡不断生成发展及“人”字型切变线的维持提供了 有利的环流条件;(2)低空、超低空西南急流异常旺盛,并稳定维持 5d,强降水发生时 850hPa逐 6h 区域 (27°N—29°N、110°E—114°E)平均风速增大,可作为强降水预报中重要参考指标;(3)线状排列 的多个中 -β尺度对流单体不断长大、互相合并,发展成积雨云团,稳定维持在湘中以北一带;(4)模 拟气团输送路径的结果显示,低层的水汽主要从南海向北输送到湘中以北;中层水汽从孟加拉湾以偏 西南路径为主向湘中以北输送;高层水汽沿着西风带向湘中以北输送。 关键词:持续性暴雨;西南急流;中尺度对流系统;水汽输送通道 文章编号:1006-7639(2018)01-0056-08 DOI:10.11755/j.issn.1006-7639(2018)-01-0056 中图分类号:P458.1+21.1 文献标志码:A

2016年7月18—19日晋城市城区暴雨过程分析

2016年7月18—19日晋城市城区暴雨过程分析

2016年7月18—19日晋城市城区暴雨过程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2016年7月18—19日,晋城市城区遭遇了一场罕见的暴雨天气,持续时间较长,降雨量较大,给城市造成了严重的水患和交通堵塞。

暴雨过程中,许多地区出现了内涝现象,给市民的生活和出行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此次暴雨过程的出现,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城市防汛和城市规划的关注和反思。

本文将对该次暴雨过程进行详细分析,从暴雨过程概述、降雨强度分析、城市内涝情况、降雨原因分析和应对措施总结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今后城市的防汛工作提供经验和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文旨在对2016年7月18—19日晋城市城区暴雨过程进行深入分析,旨在揭示此次暴雨过程的特点和规律,探讨暴雨事件对城市生活和生产造成的影响,为未来的城市防汛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对降雨强度、城市内涝情况、降雨原因的分析,本文旨在为暴雨防范工作提供实际的应对措施和建议,以提高城市的防灾能力和抗灾能力,保障城市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稳定。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总结暴雨过程的特点和规律,为未来的城市防汛工作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防范建议,使城市在面对暴雨过程时能够更加及时、有序、有效地应对,降低灾害风险,提高城市的灾害防范和抗御能力。

2. 正文2.1 暴雨过程概述2016年7月18日至19日,晋城市城区遭遇了一次罕见的暴雨天气,持续降雨时间长达16小时之久。

根据气象数据显示,这场暴雨主要集中在夜间到清晨时段,降雨量达到了100毫米以上,局部地区更是超过200毫米,是晋城市近年来少见的强降雨过程之一。

暴雨过程中,城区多个地段出现了严重的积水现象,导致多条道路交通受阻,部分地区甚至发生了道路塌陷和房屋倒塌的情况。

据统计,此次暴雨过程共造成数十户居民受灾,暂时无家可归。

由于暴雨过程的突然性和强度较大,城市排水系统难以及时排放积水,造成城市内涝严重。

部分地区的下水道、河道等排水设施也因无法及时疏通而加剧了内涝情况。

2016年7月18—19日晋城市城区暴雨过程分析

2016年7月18—19日晋城市城区暴雨过程分析

2016年7月18—19日晋城市城区暴雨过程分析【摘要】2016年7月18-19日,晋城市城区遭遇了一场暴雨过程。

本文通过引言部分对该暴雨过程进行背景介绍,接着在正文部分分别描述了暴雨过程细节、降雨量统计、影响分析、城市防汛措施以及应对措施总结。

在文章对暴雨过程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评估了城市的应对能力,并提出了未来防汛建议。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了解到这场暴雨过程的具体情况,城市应对的措施以及未来应该如何提高防汛能力,以应对类似天气情况的发生。

【关键词】暴雨过程分析、晋城市、城区、暴雨、7月18-19日、过程描述、降雨量、影响、防汛措施、应对措施、原因分析、评估、防汛建议1. 引言1.1 背景介绍2016年7月18日至19日,晋城市城区遭遇了一场罕见的暴雨过程,给城市社会生产和市民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这场暴雨持续时间长、雨量大,导致城区内多处积水严重,交通受阻,部分地区甚至发生了内涝现象。

暴雨过程引发了市民对城市防汛设施的关注,同时也促使城市相关部门加强应急预案和防汛措施的制定和实施。

背景中还值得关注的是,晋城市在此次暴雨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城市防汛薄弱环节,如排水系统不畅、城市建设用地过度开发等问题,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城市发展规划和应对灾害能力的讨论与思考。

通过对此次暴雨过程的分析和评估,有助于城市相关部门更好地制定和实施防汛措施,提高城市应对灾害的能力和水平。

2. 正文2.1 暴雨过程描述7月18日至19日,晋城市城区遭遇了强降雨天气,导致城区多个地方出现了严重的内涝现象。

降雨过程持续时间较长,从18日下午开始至19日凌晨结束,整个过程中雨势不断加大,最大时降雨量达到了每小时50毫米以上。

特别是在19日凌晨的那次雨势最为猛烈,短时间内就达到了100毫米以上,给城区交通和居民生活带来了极大影响。

暴雨过程中,城区多条主要街道出现了严重积水,部分地区甚至发生了山洪暴发,导致道路交通中断,车辆被困等情况。

2016年7月山西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的多尺度系统相互作用分析

2016年7月山西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的多尺度系统相互作用分析

2016年7月山西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的多尺度系统相互作用分析王思慜;赵桂香;赵瑜;申李文【摘要】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加密自动站资料以及卫星云图、雷达回波等产品,对2016年7月18-20日山西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的多尺度天气系统及其相互作用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500 hPa与地面图上东高西低的环流形势稳定维持,中尺度低涡切变线造成强烈的辐合上升运动,低空急流向山西源源不断地输送水汽,造成山西持续出现大暴雨天气.(2)卫星云图及雷达回波显示,此次过程由槽前斜压叶状云系发展成的涡旋云系造成,对应的雷达回波为积状云与层状云的混合性回波,层状云中不断有对流单体发展、合并、加强、消亡,整个过程可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以带状回波为主,其上多对流回波,出现了雷暴和短时强降水;第2阶段回波强度减小,对流性质减弱,但回波存在不断生消和停滞少动等特点,造成长时间稳定性降水.(3)天气尺度系统的稳定维持是中尺度系统稳定存在、持续发展加强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在对中尺度低涡的阻挡作用和对低涡维持所需冷空气的持续供应;其中中-α尺度低涡则制约更小尺度系统即中-β尺度或中-y尺度辐合系统的形成和维持,而这些小尺度系统是此次暴雨大暴雨天气的直接制造者.%Based on conventional observation data,meteorological data observed by automatic encrypted weather stations,satellite images and radar mosaic products,the heavy rainfall occurring in Shanxi from 18 to 20 July in 2016 was analyzed.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1) The continuously heavy rainfall in Shanxi was caused by the steady circulation situation on 500 hPa and ground,the strong convergence and vertical updraft was caused by a meso-scale shear line and more moisture was transported to Shanxi by low level jet.(2) Theprocess was caused by the vortex structure cloud which was developed by the baroclinic leaf cloud.The radar echoes showed convective cloud and the stratiform cloud,and there were several convection cells development,merging,strengthening and disappearing in the stratiform cloud.The whole process could be divided into two stages,at the first stage,it was mainly the zonal echo with several convective echoes onit,which caused thunderstorms and short-time strong rainfall.During the second stage,the radar echo intensity decreased and convection activity abated,while the radar echoes kept growing and decaying and long lasting,which resulted long time stable rainfall.(3) During the rainstorm process,the stable maintaining of synoptic-scale system made the meso-scale system stable,sustained developing and strengthening through the block role of the meso-scale low vortex and the continuous supply of the cold air.The formation and maintenance mechanism of the meso-β-scale or meso-γ-scale convergence system were restricted by the meso-α-scale low vortex system,and these smaller scale systems were the direct factors of the heavy rainfall.【期刊名称】《干旱气象》【年(卷),期】2017(035)005【总页数】11页(P857-867)【关键词】大暴雨;不同尺度系统;涡旋云系;复杂回波【作者】王思慜;赵桂香;赵瑜;申李文【作者单位】山西省气象台,山西太原030006;山西省气象台,山西太原030006;山西省气象台,山西太原030006;山西省气象台,山西太原03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58.1+21.1王思慜,赵桂香,赵瑜,等.2016年7月山西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的多尺度系统相互作用分析[J].干旱气象,2017,35(5):857-867, [WANG Simin, ZHAO Guixiang, ZHAO Yu, et al. Multi-scale System Interaction Research of a Torrential Rainfall Process in Shanxi in July 2016[J]. Journal of Arid Meteorology, 2017, 35(5):857-867], DOI:10.11755/j.issn.1006-7639(2017)-05-0857暴雨是中尺度现象,主要由中小尺度系统直接造成[1-2],但天气尺度系统制约和影响形成暴雨的中尺度系统活动,因此暴雨是由几种不同尺度的天气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

2016年7月湖南地区一次暴雨过程分析

2016年7月湖南地区一次暴雨过程分析

2016年7月湖南地区一次暴雨过程分析作者:刘静娴来源:《中国科技纵横》2018年第11期摘要:利用中国气象局提供的常规地面观测资料等,对2016年6月30日-7月5日湖南持续暴雨过程进行天气学诊断分析。

结果表明:(1)此次暴雨过程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短波槽、低空急流及地面弱冷空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2)此次暴雨过程水汽条件充足,水汽通道及急流发展完整,利于暴雨的形成。

(3)垂直运动对暴雨作用极为明显,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利于垂直运动发展,有利于暴雨强度增强。

关键词:暴雨;系统配置;水汽;急流;垂直运动中图分类号:P458.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8)11-0227-051 引言每年的六月中旬到七月上旬是我国的江淮梅雨季。

梅雨是指每年6月中旬到7月上、中旬初夏,中国长江中下游指宜昌以东的28-34°N范围内或称江淮流域至日本南部这狭长区域内出现的一段连阴雨天气,梅雨季节梅雨季里空气湿度大、气温高,降水量大,有时可达暴雨程度。

中国雨带的位置通常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活动有关,对于由低槽和副高相互作用下产生的强降水,许多专家通过分析已得出了有意义的结论[1-2],对于梅雨季节南方暴雨发生发展的成因及分析,已有许多学者进行过细致的研究。

其中,陶诗言等[3]分析过2007年3次梅雨锋暴雨过程,总结了梅雨静止锋的动力学和热力学结构特征。

也有很多学者研究指出[4-7],干冷空气的加入与西南急流的变化对暴雨的形成也有很大的影响。

暴雨直接影响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2016年7月的这次暴雨过程,造成湖南多地受灾,湘西、湘北多处公路中断,铁路沿线塌方。

因此,为了提高预报质量,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对已发生的暴雨过程进行深化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及时总结经验,以更好地掌握其特点。

众所周知,暴雨的形成具有三个条件:充足的水汽供应、强烈的上升运动以及较长的持续时间。

本文通过这三个方面对2016年7月发生在湖南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了探讨。

2016年7月18—19日晋城市城区暴雨过程分析

2016年7月18—19日晋城市城区暴雨过程分析

2016年7月18—19日晋城市城区暴雨过程分析2016年7月18日晚至19日,晋城市城区遭遇了一场罕见的暴雨天气,造成了严重的交通堵塞、房屋倒塌、农田受灾等一系列影响。

经过气象部门的分析,得出以下的暴雨过程分析。

一、天气形势在暴雨发生前,晋城市城区受到了一股暖湿气流和一股弱冷空气的影响,形成了一种比较稳定的天气形势。

此时,天气以多云为主,风力不大,湿度较高。

二、暴雨时段从7月18日晚20时至19日凌晨2时,晋城市城区受到暴雨天气的袭击,城区平均雨量达到了100毫米以上。

其中,最大的雨量出现在晋城市城区西北部的蓟县,雨量达到了200毫米左右。

相比之下,市中心的主要降雨时段为7月18日晚上10时至11时。

三、影响程度这场暴雨给晋城市城区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包括交通堵塞、房屋倒塌、农田受灾等等。

在交通方面,由于雨量过大,很多道路被淹没,交通无法通行,导致城市交通局部瘫痪。

同时,很多居民的房屋被淹没,导致了部分居民流离失所,需要政府的救援和帮助。

此外,这场暴雨也给农田带来了很大的破坏,田地被淹没,粮食减产等问题也需要得到很好的解决。

四、可能原因造成这场暴雨的主要原因是暖湿气流和弱冷空气的相互作用。

暖湿气流带来的水汽在遇到冷空气时就会凝结成为水滴,形成降水过程。

由于这场暴雨发生的时间和范围都比较突然和广泛,加上市区大量的高楼和小区都没有进行很好的排水设计和施工,因此在暴雨过程中就造成了城市内涝和房屋、农田等损失。

总之,这场暴雨给晋城市城区带来了很大的损失和影响,我们应该加强防灾救灾意识,更加重视城市建设中的排水系统建设和管理,避免今后类似的灾害发生。

成都市2016年6月14-15日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成都市2016年6月14-15日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成都市2016年6月14-15日暴雨天气过程分析发表时间:2018-06-06T15:47:10.830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18年3期作者:张媛毛世杰杨柳[导读] 摘要:本文主要采取常规观测资料及自动站观测资料等相关资料对2016年6月14-15日四川省成都市暴雨天气过程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天气过主要处于副热带高压边缘高空波动推动低层冷空气渗入南下而产生。

500hPa欧亚大陆中高纬呈2槽1脊型。

摘要:本文主要采取常规观测资料及自动站观测资料等相关资料对2016年6月14-15日四川省成都市暴雨天气过程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天气过主要处于副热带高压边缘高空波动推动低层冷空气渗入南下而产生。

500hPa欧亚大陆中高纬呈2槽1脊型。

中低层有切变南压,因系统移动缓慢,各层急流均显著,高低空配置动力条件好,推动暴雨天气发生发展,再加上丰富水汽输送,构成此次降水持续时间长及累积量大特征。

暴雨发生期间,成都市一直处在高湿区,位于水汽辐合中心区域,各层水汽条件配合较好,丰富的水汽输送为成都市暴雨天气发生提供有利水汽条件;低层辐合上升及高空辐散抽吸推动强烈上升运动,为此次暴雨天气给予了较好动力条件;本地降水发生前,暖湿气流以上有干冷气流分布,主要呈上干、下湿对流不稳定状态,随着上升气流逐步增强释放,推动暴雨天气发生发展。

关键词:成都市;暴雨天气;天气形势;物理量场引言暴雨天气是我国大多数地区时常会发生的一类灾害性天气。

成都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腹地,境内地形地貌复杂,气候多样,夏季降水集中,易引发暴雨洪涝灾害。

如何尽可能避免或降低暴雨天气损失,便需要对暴雨发生发展规律展开分析研究及掌握。

2016年6月14-15日四川省成都市大多数区域均发生暴雨天气,本文以此次暴雨天气过程为例,加强暴雨天气过程诊断分析,以掌握成都市暴雨天气形成机制,对今后同类天气预报预警及气象防灾减灾提供有效指导依据。

1天气概况2016年6月14-15日成都市出现大范围暴雨天气,且伴随雷电及短时阵性大风天气。

2016年7月20日河北大暴雨过程的分析

2016年7月20日河北大暴雨过程的分析

·98·工作研究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1年第4期2016年7月20日河北大暴雨过程的分析张 蔚,侯姝伊(乐亭县气象局,河北乐亭 063600)摘要:2016年7月19—21日在河北地区发生了大暴雨天气。

经过分析,本次暴雨发生的环流形势为两脊一槽,高空槽在河北南部切断形成低涡,同时低层出现闭合低压,由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向北抬升,阻碍了高空低涡与低层闭合低压东移,使其在河北南部产生气旋。

河北地区低层有水汽辐合上升,对河北暴雨的形成非常有利。

在河北高空出现正位涡异常区,低层水汽上升凝结释放潜热促进高空位涡异常区域向下脱落,使得低层涡度增大,增强低层的气旋性环流。

关键词:低涡;水汽;位涡0 引言2016年7月19—21日,在河北及其周边地区出现了大暴雨天气。

受此次强降水天气的影响,河北山区出现了山洪灾害,在河北部分城市出现了内涝,导致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同时也给河北地区的经济带来了严重的损失[1]。

7月19日至21日08时,河北地区的累积降水量在100~250 mm之间,其中河北石家庄局地降水达400 mm以上。

河北地区的这次降水强度大,属于极端性降水。

1 资料源引用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以及欧洲气象中心资料,对本次暴雨过程进行了天气形势、动力和水汽的诊断分析。

2 天气形势分析7月19日08时(图1a)500 hpa在陕西至四川东部有低槽,在槽的两边分别有高压脊的存在,槽后方的脊线位于95°E附近,前方的脊线位于125°E附近。

这样在北方形成了两脊一槽的环流形势。

此时河北地区位于高空槽前,有辐合上升气流,产生降水。

高空槽持续向东移动,逐渐控制我国北方。

08时,在700 hpa上在山西、陕西、四川盆地东部存在闭合低压。

我国南部存在西南急流,急流将南海的暖湿空气向我国北方地区进行输送,为河北地区的降水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2]。

7月19日20时(图1b)500 hpa 槽东移,其中强度为5 800 gpm线在山西河北切断,形成了低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7月22日成都市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作者:陈静林
来源:《农家科技》2018年第07期
摘要:本文利用地面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自动站资料等对2016年7月22日成都市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结果表明:四川高原西北部低槽东移南下,西北冷空气入侵是这次暴雨天气主要影响系统,高空低值系统和偏南暖湿气流共同作用推动暴雨天气发生发展;在西南气流影响下,成都市上空有源源不断水汽输送,高空相对湿度不断加强,使得成都市上空水汽供应充足,为暴雨天气出现提供有利条件;成都市上空有湿层存在且明显,随后向400hPa处延伸,湿层较深厚,上层干冷下层潮湿配置形式对于大气层结不稳定和不稳定能量积累提供有利条件,再加上触发机制影响,促进暴雨天气出现。

关键词:暴雨天气;环流形势;物理量场;成都市
成都位于四川省中部,四川盆地西部,耕地面积648万亩,成都平原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拥有中国南方最为肥沃紫色土耕地。

特别是秦国时期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后,成都平原成“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天府之国”。

作为农业大市,夏季暴雨对成都市粮食产量影响较严重,因此暴雨天气预测预报十分重要。

本文通过对成都市2016年7月22日暴雨天气过程分析,从物理量角度出发,对暴雨天气深入了解,既能够使人们对暴雨天气过程发生规律及原因认识得到提高,还能积累暴雨天气预报经验,使暴雨天气带来危害降低。

天气实况及气象服务:受到高空低值系统和偏南暖湿气流共同作用,从21日开始,成都市部分地区出现暴雨天气。

成都市气象台22日03时15分发布第35号预警信号(暴雨黄色预警信号):过去6小时我市简阳、新津和金堂部分地方降水已达50毫米以上,预计未来6小时内,我市蒲江、邛崃、大邑、新津、双流、天府新区、崇州、温江、郫县、都江堰、彭州、新都、龙泉驿及市区部分地方降雨量可达暴雨,个别地方可达100毫米以上,降雨时伴有雷电和六级以上阵性大风,个别地方有冰雹,请预防暴雨、雷电大风和冰雹带来危害。

一、环流形势
进入7月后,受500hPa高原多波动影响,成都市降雨天气频繁出现。

自从17日入伏以来,太阳就孜孜不倦,虽然18日出现降雨天气,但很快恢复状态。

尤其20日,成都市区最高气温达37.8℃,高温天气使得近地层水分蒸发速率不断加快,在前期有大量不稳定能量积聚,增加大气层结不稳定性。

相较17日,成都市20日气压下降近22hPa,为冷空气入侵提供了有利条件。

22日08时500hPa中高纬度表现“两槽一脊”环流形势(图1),在咸海与巴尔喀什湖
有一低涡不断发展,一阻塞高压逐渐在蒙古北部地区形成,在四川高原西北部地区有低槽,后部存在-1℃负变温区,槽前部有西南气流,对整个四川高原产生影响,相较于21日,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588线强度增强且逐渐向贵州和湖南一带延伸。

此时反气旋环流对四川盆地大部分地区产生影响。

22日20时,高原低槽东移南下,其槽后西北气流作用,越来越多冷空气开始入侵成都,此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边缘有孟加拉湾水汽输送带,同南海暖湿气流与西北气流在成都地区交汇辐合,形成强烈上升运行,为暴雨天气出现提供良好动力条件。

结合700hPa和850hPa环流形式,在西南气流影响下,成都市上空有源源不断水汽输送,高空相对湿度不断加强,使得成都市上空水汽供应充足,为暴雨天气提供了有利条件。

根据地面形势图,因低压前部西南气流控制和高空低槽影响,对强烈上升运动增强有利,促进成都市局部地区短时暴雨天气出现。

二、物理量场诊断分析
1.水汽条件
700hPa水汽条件在成都市这次暴雨天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导致暴雨落区上空水汽条件较好主要因素。

四川高原南部到西昌、丽江一带相对湿度均>90%,属高湿区,温度露点差T-Td≤1.0℃;降雨落区500hPa比湿数值>6g/kg,利于暴雨天气出现。

对22日20时700hPa风场分析,暴雨天气出现时,因副热带高压588线外围风场影响,泰国和老挝一带不断有南海水汽积聚,加上孟家拉湾低值系统活跃,推动孟加拉湾源源不断水汽向泰国和老挝地区输送,随后与南海水汽汇合,并在昆明、曲靖、六盘水等地建立西南急流,急流左侧形成弯曲气旋状,再加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不断西伸,西南急流逐渐西移,对成都市部分地区产生影响,对于低层能量积聚有利,为上升运动加强和维持提供充足动力。

结合22日20时500hPa风场,孟加拉湾低值系统活动活跃,在泰国和老挝一带有来自南海和孟加拉湾水汽汇合,形成一支水汽输送带,但是移动路径没有太大变化,偏南的汽输送带在成都市形成并不断伸展,受到副热带高压西伸影响,偏南水汽输送带逐渐西移,也是造成成都市部分地区出现暴雨天气主要原因。

另外,500hPa和700hPa高空水汽输送带分布位置基本保持一致。

2.热力条件
据22日08时成都市T-Log分布图,成都市上空有湿层且较明显,随后向400hPa处延伸,湿层较深厚,这种上层干冷下层潮湿配置形式,对大气层结不稳定和不稳定能量积累提供有利条件,再加上触发机制影响,促进暴雨天气发生发展。

随着高原低槽东移南下,西北冷空气也南移,对于本地对流云团生成有利。

根据22日19:30红外云图,有明显对流云团出现在成都上空,云系结构稳定,云顶亮温达53℃左右,由此可看出西北冷空气开始向成都市入
侵,受到西南暖湿气流和高能高温物理条件共同作用,推动成都市部分地区短时暴雨天气出现。

三、结语
1.四川高原西北部低槽东移南下,西北冷空气入侵是这次暴雨天气主要影响系统,高空低值系统和偏南暖湿气流共同作用推动暴雨天气发生发展。

2.在西南气流影响下,成都市上空有源源不断水汽输送,高空相对湿度不断加强,使得成都市上空水汽供应充足,为暴雨天气出现提供有利条件。

3.成都市上空有湿层存在且较明显,随后向400hPa高空处延伸,湿层较深厚,这种上层干冷下层潮湿配置形式,对于大气层结不稳定和不稳定能量积累提供了有利条件,再加上触发机制影响,促进了暴雨天气发生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清,王太然,段明国.白山地区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J].农家参谋,2017(13).
[2]祁彩虹,朱永丰.2015 年 6 月 29 日海南州区域性大到暴雨天气过程分析[J].农业灾害研究,2015,5(10).
作者简介:陈静林(1992-),女,汉族,四川省阆中市人,本科学历,助理工程师,从事天气预报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