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地区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分析及经验总结

合集下载

四川盆地东北部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四川盆地东北部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四川盆地东北部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分析四川盆地位于中国西南地区,地势低洼,气候湿润,盛产暴雨天气。

暴雨天气对四川盆地东北部造成的影响较大,带来了很多灾害。

下面将对一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

该次暴雨天气过程发生在夏季,为期三天。

期间,东北部地区持续多日的高温天气导致蒸发量增加,空气湿度较高。

从西南方向流动的暖湿气流和东北方向上空的冷空气相互作用,使得局地气温骤降、湿度急剧上升,形成了一个有利的条件。

天气预报开始提醒人们注意可能发生的暴雨天气,并对可能影响到的地区进行了预警。

暴雨天气过程开始后,降雨持续时间较长,雨量较大,局地甚至出现短时强降水。

在这种气象条件下,四川盆地东北部地势低洼,加之河道狭窄,导致降雨后产生的暴雨径流无法迅速排出,水流不断积聚,形成大量洪水。

洪水对周围的农田、住房以及交通等方面造成了严重破坏。

此次暴雨天气过程还伴随着雷电、大风等。

雷电活动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威胁,大风则加剧了降雨量对环境的冲刷力度,使灾情更加严重。

暴雨天气过程还引发了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对地质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在应对此次暴雨天气过程中,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人们注意安全,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在低洼地区加强了排水设备的建设,加大了挖河、疏浚河道等工作的力度,提高了排水能力。

加强了对易发地质灾害点的监测和防范,确保人员安全。

四川盆地东北部一次暴雨天气过程造成了严重的灾害。

在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于暴雨天气过程的监测和预警能力,以及对于灾害的应对和防范能力。

短时强降水暴雨天气过程气象服务分析

短时强降水暴雨天气过程气象服务分析

短时强降水暴雨天气过程气象服务分析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短时强降水暴雨天气过程在近年来频频出现,给社会生产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和损失。

及时准确地对短时强降水暴雨天气过程进行气象服务分析,既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必要手段,也是气象工作的重要职责。

我们需要了解短时强降水暴雨天气过程的形成机制。

短时强降水暴雨天气过程通常发生在气温和水汽含量较大的环境下,加之地形和地表条件的影响,容易造成强对流天气。

在这种情况下,大气中的水汽通过对流上升,在一定条件下形成云团,最终导致局地性强降水暴雨。

这种天气过程通常伴随着雷电、冰雹、强风等极端天气现象,对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我们需要加强对短时强降水暴雨天气过程的监测预警。

通过气象雷达、卫星云图、地面观测资料等手段,可以对短时强降水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

及时发布降雨预警信息,对公众进行预警和应急指导,有助于降低灾害损失和人员伤亡。

还可以利用气象模型对短时强降水暴雨天气过程进行预报和预警,指导人们采取适当的防范措施。

针对短时强降水暴雨天气过程,我们需要进行灾害气象风险评估和应对规划。

通过对短时强降水暴雨天气过程的历史数据和影响进行分析,评估其对人民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影响程度,为制定灾害应对规划提供可靠依据。

针对不同地区和不同场景,制定应对策略和措施,提高社会对短时强降水暴雨天气过程的适应能力和灾害防范能力。

气象部门需要加强科学技术研究和技术服务能力建设,提高对短时强降水暴雨天气过程的认识和预测水平。

利用现代化气象观测设备和气象信息化技术手段,提高对短时强降水暴雨天气过程的实时监测和预报能力,及时向社会发布准确的气象信息。

积极开展对短时强降水暴雨天气过程的成因机理和影响规律等相关基础研究,为提高短时强降水暴雨天气过程的预测准确性和有效性提供科学依据。

我们还需要加强对短时强降水暴雨天气过程的宣传教育和社会参与。

通过加强对短时强降水暴雨天气过程形成机制和预警信号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短时强降水暴雨天气过程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石岛地区暴雨天气过程分析及气象服务评价

石岛地区暴雨天气过程分析及气象服务评价

石岛地区暴雨天气过程分析及气象服务评价近日,石岛地区遭受了一次强降雨天气过程。

根据气象部门监测和分析,石岛地区在短时间内出现了大量降水,导致部分地区受灾情况严重,道路、农田、房屋等设施受损较为严重。

在这次暴雨天气过程中,气象部门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并对天气服务进行了评价。

下面分别进行具体分析。

一、暴雨天气过程分析经过反复分析和研判,气象部门得出以下结论:1.降雨强度大这次暴雨天气过程时间较短,石岛地区在较短时间内出现了大量降水,最高雨强达到每小时60毫米。

2.阵性降水在天气跟踪监测中发现,这次暴雨天气过程中,降雨呈现出一定的阵性,间歇性降雨持续性不强。

3.天气突变较快此次暴雨天气过程,由于降雨强度大、阵性降水和突变性强,导致气象部门难以进行有效预报和预警,对应对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困难。

二、应对措施在这次暴雨天气过程中,气象部门及时出动班组人员前往现场应对,开启二级应急响应,采取了以下措施:1. 分析天气形势首先,气象部门对天气形势进行了全面分析,以便给出合理的天气预报和预警信息。

2. 加强监测与预报气象部门加强了天气监测和预报工作,使用现今先进技术和工具,对雨情、站点观测、雷达回波等进行了全方位、高频次的监测,为实时监测适时进行预警奠定了基础。

3. 实施应急响应措施对受灾较为严重的区域,气象部门抽调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现场勘查,协助应急救援部门组织抢险救援,保障广大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气象服务评价尽管这次暴雨天气过程导致许多损失和不便,但得益于气象部门迅速、有效地采取的应对措施,没有出现人员伤亡,生命财产损失有所减少。

总的来说,气象部门在这次暴雨天气过程中的应对措施和服务表现还是相当不错的。

然而,仍有一些值得反思和优化的地方。

比如,对于天气预警信息的及时性和有效性还需进一步提高;对于“云雨数据”的处理与解读,预报提高其趋势;如何借助空间信息、对人在城市中的运动轨迹进行分析等等,都是可以进行专项研究和改进的。

短时强降水暴雨天气过程气象服务分析

短时强降水暴雨天气过程气象服务分析

短时强降水暴雨天气过程气象服务分析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短时强降水暴雨天气过程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频繁地出现,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和危害。

因此,对于短时强降水暴雨天气过程的气象服务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短时强降水暴雨天气过程常常伴随着强热力和动力因素的共同作用。

例如,一个强冷空气系统结合一个暖湿气流,形成了一个明显的锋区,这个锋区在某些地方受到上升运动的影响,从而形成强烈的降水。

此外,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湿度增大、层结不稳定等也都是短时强降水暴雨的形成因素。

对于短时强降水暴雨天气过程的气象服务分析,首先需要做的是对其发生的基础环境进行分析。

通常情况下,短时强降水暴雨之前,地面上的气温、湿度、风向、风速等参数会有明显的变化,这些变化都需要在制作天气预报产品时加以纳入。

同时,还需要通过卫星云图、雷达反射率、探空数据等气象资料综合分析,及时掌握降水演变过程,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

其次,需要在天气服务中加强对短时强降水暴雨天气过程及其危害的宣传。

通过各种渠道向公众传递相关信息,提高公众对于强降水暴雨天气过程的认识和预防意识,减少其可能对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

最后,在短时强降水暴雨发布时,需要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提前做好各项防范措施。

例如,对于某些特定场所(如低洼地区、山洪灾害易发地区等),需要加强巡视和监测,确保早期发现并及时处理危险隐患。

同时,还需要提前开展救援准备工作,确保在强降水暴雨发生时能够快速反应,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综上所述,短时强降水暴雨天气过程气象服务分析对于提升天气预报准确性、加强公众对于强降水暴雨天气过程的认识和防范意识,以及提高应急响应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对于短时强降水暴雨天气的服务能力会进一步提高,为有效预防和应对这种天气现象提供更好的保障。

浅谈暴雨过程的分析及预报经验总结

浅谈暴雨过程的分析及预报经验总结

浅谈暴雨过程的分析及预报经验总结
迂文英
【期刊名称】《农业与技术》
【年(卷),期】2012(032)005
【摘要】降水对于人类活动有着广泛而重要的影响,适量适时的降水是人们生产和生活所必需,它给农业生产提供有利条件,而长期的干旱与连阴雨特别是大范围持续性的暴雨,往往引起严重的旱涝灾害,使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因此研究暴雨的成因与其预报方法,尽快提高暴雨预报准确率是极其重要的内容。

【总页数】1页(P162-162)
【作者】迂文英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宝泉岭分局气象台,黑龙江鹤岗15421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58.121
【相关文献】
1.广西“98.6”暴雨过程的Q矢量分析及落区预报
2.江淮梅雨锋暴雨过程Q矢量分析及落区预报
3.2017年7月19日~20日通辽市局部对流性暴雨过程分析及短临预报思路
4.哈密市一次暴雨过程成因分析及数值预报检验
5.2010年秋季内蒙古一次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及预报技术总结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气象服务分析

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气象服务分析

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气象服务分析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我国的气象灾害也愈加频繁和严重。

其中,强对流天气是我国常见的气象灾害之一,具有高风速、大降雨和强雷电等特点,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都带来了严重威胁。

因此,对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合理、科学的气象服务分析,有助于及早预警预报,以保障公众人身安全和社会发展。

一、强对流天气的形成机制强对流天气是非常复杂的天气过程,它的形成机制有以下几个方面:1.大气锋面在锋面的交汇处,气温、湿度等物理量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在一定条件下会引发大规模对流,形成强对流天气。

2.湿度不稳定当大气中存在较大的湿度差异时,气体会发生密度差异产生的运动,从而引发对流,形成强对流天气。

3.地形因素山脉和地势的变化会导致气流的迎风和背风区分别出现不同的湿度和温度,这种差异在一定条件下也会引发大规模对流,形成强对流天气。

二、强对流天气的预测方法1.预警系统气象部门通常会通过预警系统发布强对流天气的预警,包括红色、橙色、黄色等不同级别的预警信号。

这些预警信号可以帮助公众及早做好防范措施,使人民生命财产受到最小损失。

2.模式预报基于物理模型的强对流天气预报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出大气运动、湿度和温度等参数在未来的变化趋势,以期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缓解强对流天气带来的冲击。

3.地面观测地面观测可以提供大气压力、温度、湿度、风速和降水等数据,这些数据对于判断强对流天气是否会出现、何时出现、强度如何等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三、强对流天气的影响强对流天气会对生产生活、交通运输、农业、能源和环境等各个方面产生影响,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交通运输强对流天气会使航班、铁路、航运等交通运输受到很大的影响,导致运输延误或者是取消。

2.农业强对流天气会损失农作物,特别是大风和冰雹会直接破坏农作物,给农民带来不小的经济损失。

3.能源强对流天气通常伴随着强风和降雨,这些天气对电力和油气管道的正常运行造成很大的威胁。

十堰市酸雨特征及其影响

十堰市酸雨特征及其影响

十堰市酸雨特征分析及其影响研究张运洲,朱明,文强(湖北省十堰市气象局,湖北十堰442000)摘要利用十堰市国家气象观测站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3年酸雨pH 观测资料及相关气象资料,统计分析了十堰市酸雨污染状况和变化规律以及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并就酸雨影响因素和酸雨对十堰市土壤、农、渔业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十堰市;酸雨;特征分析;气象条件;防治对策中图分类号S16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421(2012)03-361-02作者简介张运洲(1972-),男,湖北房县人,工程师,从事气象观测和酸雨观测及其影响的研究。

收稿日期2012-02-06随着城市化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酸雨对生态、农业、环境的危害日趋严重,已成为全人类倍受关注的环境污染问题之一。

酸雨不仅危害人体健康,腐蚀建筑材料与文物古迹,而且导致土壤和河流湖泊酸化,使农作物减产、品质下降,森林衰退、渔业资源遭到破坏、水生动植物抗病力下降,粮食、蔬菜、瓜果大面积减产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我国酸雨覆盖的面积达40%,已成为世界上第三大酸雨区[1]。

十堰市属于中纬度地区,随着工业进程和机动车数量的猛增,大气污染日益严重,酸雨出现的频率和程度逐渐加大。

因此,分析研究十堰市酸雨特征对今后有效控制和防御酸雨污染具有现实意义。

笔者利用十堰市气象观测站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3年酸雨pH 观测资料及相关气象资料,统计分析了十堰市酸雨污染状况和变化规律以及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并对酸雨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针对酸雨对十堰市土壤、农、渔业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

1资料与方法利用十堰市国家气象观测站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3年的酸雨pH 值测量资料及其他有关资料,统计分析十堰市酸雨污染状况和变化规律及气象条件有关系,并对酸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有对策,以便在今后应对酸雨影响和治理酸雨方面提供参考依据。

湖北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2012年8月4~6日

湖北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2012年8月4~6日
0 h P a图上 ,8月 4日 0 8 : 0 0 ,副热带 高压 稳定 维持在 日
本 海附近 ,同时 阻碍 西风带系统 向东移 ,而蒙古 国有小 高压发 生发展 , 2 高压之间存在一南北走 向的冷式切变 线;台风 “ 苏拉 ” 在低纬地 区登 陆后 ,其中心位于江西 的乐安 ,与此 同时 ,台风 外 围气流与副热带高压外 围气流相叠加后与冷空气交 汇 ,影 响 我国 中东地 区的强降水天气开始; 2 0 : 0 0 , “ 苏拉” 继续 向西移动 , 在 移动过程 中倒槽 向北伸展 , 湖北处于倒槽顶端辐合较强 区域 , 自东向西 出现大暴雨天气过程 。 8 5 0 h P a图上 ,8月 4日 0 8 : 0 0 ,在 江苏 至 山东一带 沿海 登 陆的 台风 “ 达维 ”风 场环流 中心风速达 到 1 6 m / s ,为其 中心 位 置 位于渤海湾北部一带 ,距离处于江西一带 的 “ 苏拉 ”中心约 1 5 0 0 k m,而湖 北正 处于 两 台风 中心 连线 与冷 空气交 汇 附近 , 受着 双台风影响 ,随着 台风 “ 达维”的逐 渐减 弱消亡 ,台风 “ 苏 拉 ”在缓 慢西移 过程 中向偏北 向抬升 ;2 0 : 0 0北方冷 切变与 台 风 “ 苏拉 ”倒槽 同位相叠加 ,4日夜至 5日凌晨 倒槽稳定徘 徊 在 1 1 5 o E一 带 ,辐合 不断 加强 ,7 0 0 h P a~8 5 0 h P a 存 在低 空 急 流 ,生成 的东南风 风速达 1 2 m / s ,并 源源不断 的将东海大 量 水 汽输送至华 中、江淮 以北地区 ,受其影响 ,湖北 多地 区 4~ 6日出现 大到暴 雨 、特大暴雨天气过程 ,且 降水不断加强 。 5结语 台风 、副热带高压 以及蒙古小高压 的对峙是此次湖北等地 3物 理 量 场 分 析 3 . 1 水汽条件 大暴雨天气过程的主要环流背景 ,为典型的中低纬系统相互作 充足 的水汽是发 生暴 雨的重要物理条件 ,结合各层 风场 和 用的结果 。低层东南急流 ,从南太平洋带来了源源不断 的暖湿 空气 ,沿台风与副热带高压边缘的辐合区 内急流轴 向暴雨区输 流场分 析看 出,台风 “ 苏拉 ”右侧 存在着强劲 的东南风 急流 , 9 2 5 h P a~7 0 0 h P a中低 层东南 急流 ,从南太 平洋带来 了源源不 送 ,为湖北等地暴雨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 ;高层较强辐散 、 断 的暖湿空气 ,沿 台风与 副热 带高压边缘的辐合区 内急流轴 向 低层强辐合引起剧烈的上升运动 ,促进了暴雨落区强降水天气 暴雨 区输 送 ,为湖北等地暴雨 提供 了充足的水汽条件 。有关 分 的发生和持续。较强的 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形成和维持是台风倒 析表 明 ,暴 雨通常发生在有较 大水 汽通量及其辐合 的情况下 , 槽产生大范围暴雨的直接原因 ,多普勒雷达径 向辐合区和大风 通过水 汽通量场 可 明显看 出 ,4日,湖北北部有 一辐合 中心 , 区 正 对 应 此 次暴 雨 落 区 。 该 日降水主要受 “ 苏拉 ”东侧东 南风急 流影响 ,5日,副热带 高压 南侧有 一重要 的水 汽通道 ,同时 1 1 号 台风 “ 海 葵”外 围 参考文献 1 ] 朱乾根 ,林锦瑞 ,寿绍文,等 . 天 气学原理 [ M ] . 北 京:气象 出版社 , 云系逼 近 ,促 进该地 区强降水过程 的发。可见 ,水汽输送通道 [ 2 0 03 : 6 3 7 - 6 3 8 基本与 台风及 副热带高压边缘辐合 区位 置保 持一致 ,为暴雨提 供 了充足 的水汽条件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十堰地区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分析及经验总结作者:余勇史志藏
来源:《科学大众》2019年第12期
摘; ;要:文章利用气象部门常规气象资料、环流形势、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回波等气象产品资料,对2017年8月7日—8月8日十堰地区一次暴雨过程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减弱,中低层低涡切变,北方冷空气是造成这次过程的主要原因,十堰地区位于700 hPa和850 hPa的切变线之间,为强降水提供了动力条件。

副高外围水汽充沛,前期高温
能量条件好,动力条件好,地面辐合增强,再加上十堰地区喇叭口地形作用,完全满足暴雨产生的条件。

关键词:十堰;暴雨分析;副热带高压;低涡切变;动力条件
十堰市境内山地起伏明显,海拔高度相差悬殊,北有秦岭山脉对北方冷空气的阻挡和削弱作用,南有大巴山系对西南暖湿气流的阻隔和扰动影响,加之境内丹江口、黄龙滩等大型、特大型水库巨大库容的“水体气候效应”及众多散落分布的山间河谷、盆地的“地形效应”,使得十堰市气候既具有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典型特征,又有别于同类气候区域内其他地区所独有的个性特点。

主要表现为集内陆腹地季风气候和地形小气候于一体,具有鲜明的立体气候特征和局地小气候差别较为明显的特点。

即所谓的“高一丈、不一样”和“十里不同天”。

我国对暴雨的定义是24 h内由空中降落的雨量为50 mm及以上的强降雨。

暴雨是气象灾害中最严重、最常发生的灾害之一,往往容易造成洪涝灾害和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工程失事、堤防溃决和农作物被淹等以及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

十堰市地区每年都会出现或多或少的暴雨洪涝灾害。

文章是对2017年8月7日—8月8日十堰地区发生的一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以及本次暴雨过程预报经验的总结。

1; ; 天气实况
受高空低槽、中低空切变线与地面冷空气的共同影响,8月7日傍晚到8日上午十堰地区出现较大范围强降水天气、并伴有雷暴大风,其中十堰城区、丹江口市暴雨,局部大暴雨,造成丹江市六里坪镇、均县镇等受灾较重;竹山、房县暴雨;竹溪、郧阳区中到大雨,局部暴雨;郧西小雨到中雨。

25 mm以上210站,其中50 mm以上88站,100 mm以上28站,最大降水量为丹江口六里坪镇油坊坪村,为194.5 mm,其中迎风寺村在8月7日19时1 h降雨量达130.1 mm,油坊坪村同时段降雨量达119.5 mm,为丹江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小时雨强最大与次大值。

2; ; 环流形势及主要影响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