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一遇的重大灾害性暴雨天气分析
中国近年来的自然灾害事件

中国近年来的自然灾害事件1950年7月,淮河大水。
1954年7月,长江、淮河大水。
1959到1961三年自然灾害1966年河北邢台地震1970年通海7.8级大地震1975年8月,河南大水。
1976年河北唐山大地震1978—1983年北方大旱1991年安徽江淮水灾长江1998年特大洪水2003年非典疫情2007年度“十大自然灾害事件”2008年度中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1、5.12汶川特大地震导致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南方雪灾:年初特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影响21省(区、市、兵团)3、台风“黑格比”严重影响两广地区4、6月上中旬华南、中南地区发生严重洪涝灾害5、新疆出现历史上第二个严重干旱年6、长江沿线及江南地区发生严重秋涝7、四川攀枝花-会理地震导致川滇两省损失严重8、9月下旬四川发生严重暴雨洪涝和泥石流灾害9、宁夏严重干旱致夏秋粮减产10、10月末西藏发生强降雪,10万余人受灾9、2009年自然灾害(五个“历史罕见”)10、2010自然灾害4月14日青海玉树地震2012年全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1950年7月,淮河大水。
由于泥沙淤积,河床高涨,加上国民党军队在淮海战役时对沿淮堤坝的大肆破坏,这年汛期,淮河流域全面告急,河南、皖北许多地方一片汪洋,水灾淹没土地3400余万亩,灾民1300万。
淮北地区受灾惨重,为百年所罕见。
1954年7月,长江、淮河大水。
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降水量普遍比常年同期偏多一倍以上,致使江河水位猛涨,汉口长江水位高达29.73米,较历史最高水位的1931 年高出14.5米。
虽然沿江人民做出了极大努力保卫荆江大堤,从而保证了武汉市和南京市的安全,但却淹没农田 4755万亩, 1888万人受灾,财产损失在100亿元以上。
由于农产品减少,也影响了人民的生活和1955年的工业生产。
1、1959到1961三年自然灾害在1959年7月,华东地区长江发洪水。
据灾害中心数据, 因为淹水和接下来歉收所带来的饥荒,洪水直接带来的死亡人数估计达两百万,而且别的地区也多少受到影响。
海南岛主要气象灾害成因与

海南岛主要气象灾害成因与学校防洪减灾措施的调研摘要:海南岛是超强台风、特大暴雨等气象灾害多发的地区。
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中小学生因安全意识较差、防洪减灾和自救能力较弱,最容易受到伤害,往往成为灾难中的弱势群体。
减灾始于学校,防灾重在意识。
本文作者针对海南岛主要气象灾害、特别是2010年国庆黄金周期间50年一遇的强降雨给海南中小学校造成的巨大损失开展调研,查找出海南中小学校在应对洪涝灾害的意识、能力、设施和措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因地制宜地提出加强校园防洪减灾工作对应措施,指出学校在防洪减灾方面可以大有作为,而且应该大有作为。
关键词:气象灾害洪涝校园防洪减灾教育----------------------------------------------------- 【研究背景】2010年秋天,对海南岛来说是个多事之秋:超强台风、特大暴雨等气象灾害一次又一次逼近,给海南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
尤其是10月国庆黄金周期间一场50年一遇的强降雨,使美丽的海岛成为一片泽国,其持续时间之长、降雨强度之大、险情灾情之重,在海南气象历史记载中也属罕见。
骤然降袭的滔滔洪魔,对全岛进行了一场彻底的“洗礼”,可这“洗礼”的代价显得尤为沉重:全省主要河流都发生洪水,1160多个村庄被淹,近200万群众受灾,紧急转移近23万人。
面对滔滔洪水,学校——这个未成年人群密集的场所,大多成为了不堪一击的脆弱孤岛:全省1187所学校受灾,倒塌校舍92间,2267间校舍成为危房……这一连串沉重的数字刺激着人们的神经,也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减灾始于学校,防洪重在意识。
我们亲历了这场50年一遇的强降雨,并通过各方面的信息了解到我省校舍受灾数量大大超过一般的民房,各中小学校应对洪涝灾害的意识、能力、设施和措施远远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这一情况,深深意识到,加强学校防洪减灾安全教育迫在眉睫、任务艰巨。
于是历时两个多月,进行这一课题调研。
修文县暴雨天气分析

修文县暴雨天气分析摘要:2011年6月17日21:30~18日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普降暴雨,此次降雨基本集中在了18日白天,造成了历史罕见的灾情,降雨形成的天气原因与整个云贵川特大降雨云系有关。
本文从地形特征、水汽形成特征、环流形式演变特征、高低空气流成因特征、环流特征和降水时空分布规律特征等,简要概述了降雨形成的过程,并提出了降雨造成的自然灾害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暴雨;旱涝急转;天气分析;大尺度环流中图分类号:p458 文献标识码:a前言暴雨是我国夏季常见的自然灾害,而云、贵、川地处西藏高原挡坡和盆地地带,由于地形关系,极易形成暴雨等自然灾害,而突发性暴雨天气往往对地区环境和生产、生活带来很大的破坏,常常伴有泥石流、山体滑坡和严重洪涝灾害,甚至是重大人员伤亡和交通中断。
2011年6月17~18日的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暴雨过程给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其中泥石流和山洪造成的房屋倒塌人畜伤亡,农作物损失等巨大损失,分析暴雨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加强对自然灾害的预防,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具有一定的意义。
1 暴雨天气的危害暴雨天气是特殊气象尺度环流及天气尺度系统的结果,暴雨天气的危害有很多,包括:1.1 出行不便暴雨往往会伴有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破坏交通,给居民生活和出行带来不便。
1.2 农作物受损暴雨造成的强降水将会直接使农作物受淹、冲毁,从而减产或绝产,给农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1.3 次生灾害带来生命财产的损失如触电、雷击、掩埋、溺水等各种伤害。
2 暴雨天气形成过程贵州市气象台2011年6月17日17:05发布暴雨蓝色预警信号:预计未来12h,贵州市雨量一般为中到大雨,局部有暴雨,地质灾害气象等级在3级以上,可能诱发山洪、泥石流、滑坡等灾害,请广大老百姓及时躲避,并提醒防范雷击。
17日21:30,降雨由中雨转为大雨,并逐渐发展为暴雨,18日一直持续到下午16:00才有所缓解。
此次降雨给全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事件,是一场几10年罕见的强降雨。
栾川县近50年强降水特征分析

栾川县近50年强降水特征分析摘要:本文首先利用栾川县1970—2020年降水资料,采用一元线性回归等数理统计方法,对近50年栾川县强降水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暴雨日数地理分布特征较明显,南半川比北半川暴雨日数多,年际暴雨日数和年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显著,年代暴雨日数呈波浪式变化,7-8月暴雨最多(占暴雨总日数的55.0%),同时也是短时强降水频发的月份。
其次,统计分析出23-04时是短时强降水频发的时段,分析研究出栾川强降水的特征和暴雨预警的重点关注时段和区域,为暴雨预报预警、开发利用水资源和防御洪涝灾害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栾川暴雨,特征分析,暴雨预警栾川县位于河南省西部,东与嵩县毗邻,西与卢氏接壤,南与西峡抵足,北与洛宁摩肩,素有“洛阳后花园”和“洛阳南大门”的美誉。
全县山多地少,跨越熊耳山和伏牛山,境内山岭纵横、层峦叠嶂、沟岔交织,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县城海拔750米,是全省海拔最高的县城,海拔最高的鸡角尖2212.5米,海拔最低的汤营村伊河出境处450米,相对高差1762.5米。
栾川县全县214个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村、105处地质灾害隐患点、151处尾矿库;24个A级旅游景区;森林防火隐患较大,自然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及经济社会运行造成的危害风险较大,对气象服务保障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特别是2010年7月24日,栾川县境内普降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栾川站单日降水量达155.3mm,超过原历史记录(原记录为1961年,128.8mm),为百年一遇特大暴雨,形成巨大山洪和泥石流,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全县14个乡镇普遍受灾,死亡68人、失踪21人,直接经济损失约19.8亿元。
本文目的在于研究1970-2020年近50年栾川县发生的暴雨天气过程,通过对栾川县域的暴雨时间空间分布规律和特征的分析,为暴雨和洪涝灾害的预报预警、决策服务和制定栾川县防灾减灾应急预案提供参考。
1 资料和方法本文选取栾川县 1970—2020 年栾川国家基本气象站和常规气象站观测的近5年降水资料,采用一元线性回归等数理统计和天气学分析等方法,对当地暴雨特征进行研究分析。
大连老帽山区域817特大暴雨分析

积的山啸及滑坡,乱石滚滚。老帽山周边河流水
28 日发生了 700 年一遇的暴雨洪水,大连,营口两
位突涨,水头高达 7~8 m。老帽山南麓的复州河
市受暴雨泥石流灾害死亡近千人,老帽山西坡哈
河水暴涨,汇水面积只有 302.4 km 的松树水库遭
大铁路万家岭大桥被冲毁,铁路运输中断,人民生
遇 700 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洪峰流量 5 370 m3/s,副
堆积,冷空气在西伯利亚得到加强,一路南下东移
进入辽南地区。7 月中旬,新地岛北部存在一极涡
中心,西欧低槽发展加深,槽前暖平流向北输送了
大量的暖空气,形成了乌拉尔山西侧高压脊。 中
亚至东亚地区上空低槽随之发展加深,反映了高
纬极地出现冷空气的大量积聚。中高纬较强冷空
气向南爆发与中低纬暖湿气流于老帽山附近相
降 大 雨 或 暴 雨 ,尤 其 是 老 帽 山 区 域 普 降 特 大 暴
雨,发生重现期为 700 年一遇的特大暴雨洪水。暴
雨中心地区原新金县同益公社唐家屯的最大降水
量(54 h)已达到 768.9 mm,原盖县杨屯公社邢家
· 54 ·
了大面积的交通设施被冲毁,耕地被淹没,人畜也
都遭受到严重伤亡。
1.4 降雨分布分析
由图 1 可以看出,暴雨中心点位于东经 122°
15’北纬 39°50’附近。老帽山南坡,如唐家屯、西
韭站、马屯站及大屯站降水量最大,24 h 降水量都
大于 300 mm。西韭站的降水量最高,为 576 mm
达到了 700 年一遇。降水量大于 200 mm 的雨量
站有 17 个,多分布于暴雨集中区的南面。整个暴
大型水库(松树水库,东风水库)和瓦房店市区并
于三台乡注入渤海;东麓为碧流河支流。老帽山
合肥市主要灾害性天气特征分析

图 2 1 5 -2 0 9 3 08年 合肥 市暴 雨 日数 年 变 化
气 象 与 环 境 学 报
第2 6卷
出现暴雨 日9d为 最多 , 1 有 3a每年 只有 1次暴雨 过 3 3 雷 电灾害 .
程 ,9 6 1 8 16 、9 6年 和 19 9 7年 无暴雨记 录。
黄 向荣 邓斌 孙亚东
( 合肥市气象局 , 安徽 合肥 20 3 ) 30 1
摘 要: 利用 15 - 20 93 0 8年合肥 国家基本气象站地面观测资料 , 分析 了合肥城 市暴雨、 大雾、 雷电、 雪冻 害、 冰 大风和 高温 6
类主要城 市灾害性 天气的统计特征 , 并利用线性倾 re计 法对其进行 了趋 势分析。结果表 明: o 合肥 市大雾天气呈增加趋 势 ,O 2
灾部门。分析方法 : 采取线性方程 多 = 。 ar其 () a + , (
中 t 123 …,) = ,,, n 对气象要素序列 Y 进行拟合 , 回归 系数 a 称为气候变量 的倾 向率或倾 向度 , . 反映气候 变量 的趋势变化, 其符号正负表示升降 , 1 a × 0表示
气候 变量 每 1 0a的变 化 。
50
4O
30
蔷
20
1 0
O 1
2
3
4
5
6
7
8
9
1 O
11
12
时间, 月份
Hale Waihona Puke 2 资 料 与 方 法 气 象资料 为 15 -20 93 08年合肥 国家 基本气 象 站
图 1 合肥市暴雨 日数月变化
地面观测资料 , 灾情信息来 自合肥市民政、 交通等涉
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成因分析

波形成并 东 南 向 移 动,两 路 回 波 均 经 过 杭 锦 后 旗 一
部、高空槽前正涡 度 平 流 的 影 响,有 利 于 地 面 减 压,
带,产生列车效应,致杭锦后旗陕坝镇短时强降水为
促使气旋发展。
36
.8 mm/h(
6 月 26 日 03—04 时),
24h 累积降水量
2
.2 探空图分析
由于降水量较 大 的 站 点 距 离 临 河 区 较 近,选 取
较低的河套人口密 集 区、农 业 集 中 区 带 来 的 灾 害 较
十分频繁,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各类极端天气事
大。
件更加频繁,气象灾害的强度和影响程度不断加重,
1 天气实况
近年来因气象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有进一步加
受蒙古冷涡影响,
2012 年 6 月 25—28 日,巴 彦
重的趋势。暴雨洪涝灾害是由强降水引发的洪灾和
VIL 最 强 为 23kg
2
m ,强单体在东移的过程中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下转第 111 页)
闫爱霞 · 正镶白旗 2021 年 6 月 23—25 日降雨、大风天气过程气象服务分析
2023 年第 14 期
为旗委政府在气象防灾减灾决策部署提供了科学支
.1 环流形势
此次降水 过 程 是 在 中 高 纬 西 低 东 高 环 流 背 景
下,低空西南暖湿气流的不断供给、副热带高压不断
收稿日期:
2022-09-23
作者简介:滕海迪(
1988—),女,工程师,主要从事天气预报研究。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龙岩市1991—2005年各类重大气象灾害

1991—2005年各类重大气象灾害1991年1991年出现历史上罕见的旱灾,全年总降雨量均在1275.3毫米以下,比常年偏少25%以上,其中连城、上杭、漳平、永定年降水量为历史最少。
据6月8日旱情高峰期统计,全市受旱面积达82.14万亩,占总耕地面积40.7%;水力发电量较上年减少2亿千瓦时;林业生产深受其害,造林成活率比1990年降低30%,全市有73.4公顷树苗被晒死,容器苗死亡1476万袋。
森林火灾频发,1991年发生火灾137起,过火面积1178.03公顷,比上年增加51%,尤其是6月起森林火灾直线上升,下半年过火面积较上年同期增加211%。
为抗御干旱,于6月8-30日,7月31日至8月20日在6个县(市)21个点用高炮进行人工增雨作业,共发射炮弹1737发,受益面积达1万多平方公里,人工增雨总量达10330.27万吨。
1991年7月19日,受9101号台风影响,造成局部洪涝灾害。
全市7个县(市)26个乡(镇)220个村41433户受灾,倒房122间,损坏民房6807间,伤3人,农作物12890公顷,粮食减产1.71995万吨,直接经济损失1647.5万元。
1991年12月26日,受强寒潮侵袭,出现全市性大雪,是1975年后最大的一次降雪,北部的松毛岭积雪达50多厘米,持续数天后溶化;连城12月29日极端最低气温达-7.2℃,为建站以来的最低值。
该次降雪前气温异常偏高,突然急剧降温,冷暖悬殊,热带鱼类、蔬菜、烤烟等冻害严重。
1991年11月永定高陂乡发生重大森林火灾,受害面积1500亩。
地区行署领导、县五套班子和各个部门领导、机关厂矿干部职工,还有部队指战员2100人次上山救火。
1992年1992年,全市共出现50场暴雨,造成较大暴雨洪涝灾害的有4次,分别出现在3月下旬、4月21日、5月16日和6月17日。
3月下旬全市出现连续性大雨至暴雨过程,3月26日发生历史上初春少遇的洪涝,全市105个乡(镇)受灾,死亡15人,伤4人,房屋倒塌3810间,牲畜漂失和死亡3980头,稻田受害13754.5公顷,其中成灾7073.1公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0年一遇的重大灾害性暴雨天气分析
发表时间:2010-11-08T10:12:01.750Z 来源:《中国科教博览》2010年第9期供稿作者:王秀丽李新芳
[导读] 本文对洛阳地区2010年7月24日发生特大暴雨灾害天气,利用欧洲中心数值预报、卫星云图、雷达回波。
王秀丽李新芳(民航河南空管局, 451161; 民航飞行学院洛阳分院, 河南洛阳471000)
摘要:2010年7月23日夜里到24日白天,一场50年一遇的强降雨横扫洛阳地区。
本文对洛阳地区2010年7月24日发生特大暴雨灾害天气,利用欧洲中心数值预报、卫星云图、雷达回波。
溃变理论对此次过程进行诠释预报,以便今后有更好的方法做好暴雨预报防范工作。
溃变原理-结构分析法是欧阳首承教授经过三十多年的潜心钻研,研究出来的一套新的理论和方法.其核心就是要充分利用非均匀或不连续的真实信息,来预报天气演化的转折性变化,,在天气的转折性变化和雷暴、暴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的预测中取得了成功.
目前对暴雨的预报手段很多,利用常规资料分析,数值预报、雷达回波分析、卫星云图分析,物理量分析等等。
当然对局地性暴雨预报也是气象界难题,因为时间短,尺度小爆发性强,不易预报,所以,暴雨预报也是我们气象界同仁不断进取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暴雨灾害 V-3θ图人字形切变
中图分类号:V4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1-8755(2010)09724
一概况
2010年7月23日夜里到24日白天,一场50年一遇的强降雨横扫洛阳。
洛阳地区大部分地区普降暴雨、特大暴雨。
洛阳地区大量房屋、道路被雨水淹没、冲垮,洛河、伊河、涧河等多条主干河流“告急”。
洛阳市区中心降雨量达到95毫米,51个乡镇出现100—200毫米降水,受灾最为严重的栾川,最大降水量241毫米,栾川县14个乡镇的道路电力中断,交通中断,桥梁垮塌,桥上19人失踪,37人遇难。
除栾川县城的联通手机通信和固定电话通信畅通外,14个乡镇的移动、联通、电信公司的移动基站和固定电话通信全部中断。
栾川县石庙镇常门村是本次洪灾受灾最重的乡村之一,一些村民房屋被洪水冲毁,还有出现险情的尾矿坝威胁,使这个村的2000多户居民无家可归或有家不能回。
受灾人数为12000余人。
二环流形势分析
500Hpa环流形势是:两槽一脊型,一槽在经度70—80E,巴尔喀什湖到吉尔吉斯山之间,有一窄而深的南北向槽线,另外一槽在鄂霍次克海到日本海之间有一东北西南向的深槽;贝加尔湖以南,乌兰巴托、阿尔泰山、鄂尔多斯高原,是一个大高压脊,然而高压脊里面有一个冷低窝,中心在甘肃的庆阳附近,温度中心-5度,有闭合的两条等高线,低压中心高度580,闭合的气旋,周围风速18—20m/s,从700 Hpa伸展到400Hpa在同一位置,所以说有深厚的辐合气旋,逐渐向本区移动,到下午4点左右,影响洛阳地区,配合地面冷空气耦合作用,而发生暴雨。
由于副热带高压加强西伸北抬形成南北向的高压带,豫西地区已被副高控制,其边缘源源不断地水汽输送到洛阳的偏西偏南地区,导致除位于偏东地区的偃师、伊川没有出现暴雨外,其他县市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暴雨、大暴雨。
三人字形切变线分析
如图(1—4)从风场形势分析,从底层到高层有人字形切变线,且切变辐合较强,925东南风风速大于10m/s,850Hpa风速大于10m/s,从底层到高层形成强有力的水汽输送通道。
400Hpa有干冷空气下传,中低层水汽充足供应,冷暖交汇于河套地区,进而发生了洛阳地区强暴雨。
三溃变理论V-3θ分析
V-3θ图是成都气象学院欧阳首承教授设计出来的运用图像结构来预测天气的结构预测方法,主要是根据大气中压、温、湿、风的垂直分布,判断大气滚流对天气演变的影响来预报天气转折性变化。
V-3θ中的3θ指的是θ(位温)、θse(假相当位温)、θ*(假定为饱和状态下的计算值),在图中θ线位于左边,θse居中,θ*居右;而V则是探空资料中各层风向、风速的实际观测值,在图中标在θ*线上。
如图5,郑州、南阳V-3θ分析可见,由于西安、延安、郑州风速较大,“超低温”维持,预示暴雨中心在三者之间区域,并且郑州的“超低温”最强,有靠近郑州的趋势。
西安、延安、郑州、南阳整层顺滚流维持,偏南气流较大,24日仍会维持较大暴雨的降水。
24日08时西安降水减弱,延安仍维持较大降水,郑州、南阳维持较大降水。
如图6,24日20时西安降水趋于结束,延安维持较大降水,郑州降水减弱,南阳维持较大降水(仍为暴雨结构)。
四雷达回波分析
24日暴雨集中时段在白天,分析雷达回波发现源源不断的大片的层状云回波和镶嵌在上面的宛如星点般的强回波中心和弯曲的强回波带长时间相对稳定影响是导致暴雨大暴雨产生的主要特点。
回波中心或回波带的强度在45-50dBz,最大反射率强度在55dBz左右。
24日8时,回波主体在三门峡境内,位于栾川、洛宁、宜阳、渑池以西地区,在回波向东北偏北移的过程中不断与主体回波外缘的弱回波合并自西向东影响洛阳出现强降水。
12时(图7)在洛宁境内形成了弓状多单体对流回波带,影响洛宁出现强降水。
12:25 自西南向东北在宜阳境内多局地对流加强,持续影响到14:49影响宜阳出现强降水。
14:19强回波带位于渑池、宜阳境内,在东北偏北移的过程中强度增强首先影响新安的南部和西部出现降水,14:37(图8)开始自西南向东北影响新安全县和市区的西南部,16:00进入孟津境内,18:00回波强度明显减弱, 19:08断开,北段偏北东移,南段在栾川、嵩县、汝阳境内减弱消失,结束了长达12小时的比较稳定的降水。
五总结
a暴雨预报和副高边缘密切相关。
b 人字形切变是暴雨预报的充分条件。
c V-3θ图对暴雨预报有一定参考价值,可以提前12小时对暴雨进行预报。
d 卫星云图、雷达回波对暴雨预报短时性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