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天气过程技术总结

合集下载

石岛地区暴雨天气过程分析及气象服务评价

石岛地区暴雨天气过程分析及气象服务评价

石岛地区暴雨天气过程分析及气象服务评价
石岛地区位于山东半岛的东北部,东临黄海,是一个典型的沿海地区。

由于其地理位
置和气象环境的影响,该地区经常出现暴雨天气。

进行暴雨天气过程分析并评价气象服务
的质量对该地区的灾害防范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对石岛地区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

据数据统计,石岛地区的降水量主要集中在
夏季,尤其是6月和7月。

暴雨天气一般由大范围的湿度较大的气团和辐合带来的锐利对
流形成。

当暖湿气流受冷空气的激发,产生强烈的上升运动时,降水强度就会增加,形成
暴雨天气。

石岛地区邻近黄海,海洋湿度也是导致暴雨的重要因素之一。

海洋湿度可以提
供大量的水汽,为暴雨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我们对石岛地区的气象服务进行评价。

石岛地区拥有一处气象观测站,气象观测站的
设备齐全,观测指标齐备。

在暴雨天气过程中,由于降水强度较大,设备容易受到损坏,
导致数据采集出现问题。

而在受损设备修复的过程中,预警信息的发布可能会有一定延迟,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一定风险。

在暴雨天气过程中,应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和修复工作,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气象预报的准确性也是评价气象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

在石
岛地区,由于气候的复杂性和天气系统的多变性,气象预报的准确性还有待提高。

为了提
高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可以增加气象观测站数量,加强观测指标的覆盖范围,增加观测频率。

还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气象技术,如气象雷达、卫星云图等,进行数据分析和模拟预报,提高预报准确性。

暴雨过程的分析及预报经验总结

暴雨过程的分析及预报经验总结

浅谈暴雨过程的分析及预报经验总结摘要:降水对于人类活动有着广泛而重要的影响,适量适时的降水是人们生产和生活所必需,它给农业生产提供有利条件,而长期的干旱与连阴雨特别是大范围持续性的暴雨,往往引起严重的旱涝灾害,使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因此研究暴雨的成因与其预报方法,尽快提高暴雨预报准确率是极其重要的内容。

关键词:暴雨;急流;辐合;辐散;东北冷涡;东北低压中图分类号:p458.1+21 文献标识码:a1 形成降水的宏微观条件要作好暴雨预报,首先应对形成降水的一般条件有一定的了解,现简述如下,宏观物理条件上升运动条件:包括锋面抬升、低层辐合气流作用、高空辐散气流作用、地形。

微观条件即云滴自身的增长过程。

以上宏微观条件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互相联系的。

1.1水汽水汽包括水汽空间分布、水汽来源、水汽输送。

水汽空间分布包括大气中的水汽含量主要分布在大气低层,一般分析低层等压面上的等露点线,露点高值区为湿中心区或湿舌所在位置,水汽含量大,容易产生降水。

分析低层等压面上的等温度露点差线,可以了解低层水汽的饱和程度,饱和区或接近饱和区通常与云和降水区相联系。

水汽来源于西太平洋上的热带海洋气团。

水汽输送一方面是水汽向某地区集中,使那里的水汽增加,易达到饱和而产生降水。

另一方面由于水汽源源不断输送,使降水得以维持,降水量增大。

如果有高值等露点线向某区移动,并与同值的等温线相接近,这表明有潮湿空气输送,接近饱和。

1.2上升运动条件锋面抬升作用,根据地面锋线与对应的700毫巴图上槽线的相对位置来估计锋面坡度的大小。

两者相距越小,锋面坡度越大。

抬升作用强,降水量越大。

当低压区和等压线呈气旋性弯曲的部位有气流辐合,气旋式曲率越大,辐和越强;当三小时负变压中心区辐合上升运动较强,有利于降水的产生;当冷锋式切变伴有偏南风的风速辐合,这种辐合上升运动强烈,容易造成较强烈的降水,降水区多出现在偏南风区域内。

冷锋切变伴有偏南的风速气旋性切变,它多出现于副热带高压偏南风“低空急流”轴的左侧与西风带偏北气流相遇的辐合区域里。

石岛地区暴雨天气过程分析及气象服务评价

石岛地区暴雨天气过程分析及气象服务评价

石岛地区暴雨天气过程分析及气象服务评价近日,石岛地区遭受了一次强降雨天气过程。

根据气象部门监测和分析,石岛地区在短时间内出现了大量降水,导致部分地区受灾情况严重,道路、农田、房屋等设施受损较为严重。

在这次暴雨天气过程中,气象部门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并对天气服务进行了评价。

下面分别进行具体分析。

一、暴雨天气过程分析经过反复分析和研判,气象部门得出以下结论:1.降雨强度大这次暴雨天气过程时间较短,石岛地区在较短时间内出现了大量降水,最高雨强达到每小时60毫米。

2.阵性降水在天气跟踪监测中发现,这次暴雨天气过程中,降雨呈现出一定的阵性,间歇性降雨持续性不强。

3.天气突变较快此次暴雨天气过程,由于降雨强度大、阵性降水和突变性强,导致气象部门难以进行有效预报和预警,对应对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困难。

二、应对措施在这次暴雨天气过程中,气象部门及时出动班组人员前往现场应对,开启二级应急响应,采取了以下措施:1. 分析天气形势首先,气象部门对天气形势进行了全面分析,以便给出合理的天气预报和预警信息。

2. 加强监测与预报气象部门加强了天气监测和预报工作,使用现今先进技术和工具,对雨情、站点观测、雷达回波等进行了全方位、高频次的监测,为实时监测适时进行预警奠定了基础。

3. 实施应急响应措施对受灾较为严重的区域,气象部门抽调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现场勘查,协助应急救援部门组织抢险救援,保障广大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气象服务评价尽管这次暴雨天气过程导致许多损失和不便,但得益于气象部门迅速、有效地采取的应对措施,没有出现人员伤亡,生命财产损失有所减少。

总的来说,气象部门在这次暴雨天气过程中的应对措施和服务表现还是相当不错的。

然而,仍有一些值得反思和优化的地方。

比如,对于天气预警信息的及时性和有效性还需进一步提高;对于“云雨数据”的处理与解读,预报提高其趋势;如何借助空间信息、对人在城市中的运动轨迹进行分析等等,都是可以进行专项研究和改进的。

暴雨知识点总结

暴雨知识点总结

暴雨知识点总结一、暴雨的成因1. 暖湿气流与冷空气共同作用暴雨通常是暖湿气流与冷空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当暖湿空气流与冷空气流相遇时,暖湿空气受冷却后所含的水蒸气凝结成雨滴,从而形成暴雨。

2. 高空槽与低空槽结合高空槽与低空槽结合也是暴雨的一个成因。

高空槽的西风槽与低空槽相结合时,会形成暴雨天气。

3. 纬向环流与纬向槽的相互作用纬向环流与纬向槽的相互作用也是形成暴雨的重要因素。

当纬向环流与纬向槽相遇时,会引起降水,造成暴雨天气。

4. 地形对暴雨的影响地形对暴雨的影响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在一些地形复杂的地区,如山区、峡谷等地形环境下,暖湿空气会受到地形障碍,形成暴雨。

5. 单体云的形成单体云也是引发暴雨的原因之一。

当大气中某一区域的水汽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形成强对流,从而形成暴雨。

二、暴雨的影响1. 农田灾害暴雨对农田的影响非常大。

大量的降雨会造成农田内积水,影响作物生长,造成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

2. 城市内涝暴雨容易导致城市内涝。

降雨较大时,雨水难以及时排放,容易造成城市内涝,影响居民的出行和生活。

3. 水利工程影响暴雨也会对水利工程造成影响,容易引发山洪、泥石流等灾害,破坏水利设施,造成财产损失。

4. 交通受阻暴雨导致路面积水,容易造成交通拥堵。

在降雨较大时,道路可能被淹没,严重时还会导致交通中断。

5. 房屋倒塌在一些地质条件较差的地区,暴雨容易导致土壤湿润,从而引发房屋倒塌等灾害。

6. 生命财产损失暴雨容易引发山洪、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对居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三、暴雨的应对措施1. 加强预警政府和气象部门应该加强暴雨的预警工作,提前向社会发布暴雨预警信息,引导公众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2. 抢险救灾暴雨发生后,政府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对受灾地区进行抢险救灾工作,及时疏散受灾群众,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3. 建设防洪设施政府部门应加大对防洪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力度,提高城市排水能力,减少城市内涝的发生。

对河南郑州暴雨受灾情况工作总结7篇

对河南郑州暴雨受灾情况工作总结7篇

对河南郑州暴雨受灾情况工作总结7篇篇1一、引言本次工作总结旨在梳理和分析河南郑州暴雨受灾情况,通过深入研究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为未来应对类似灾害提供宝贵的参考。

本次灾害不仅关乎物资与人员的损失,更是关乎应急响应机制与公共安全管理能力的一次考验。

以下为本阶段的工作总结。

二、受灾概况受持续强降雨影响,河南郑州遭受了严重的暴雨灾害。

灾害涉及面广、影响程度深,给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据初步统计,受灾区域包括多个城区及周边乡镇,大量房屋、道路、桥梁、市政设施等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坏。

三、应急响应与救援行动面对严峻灾情,各级政府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组织力量开展抢险救援行动。

主要工作如下:1. 紧急疏散群众,转移安置受灾人员,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2. 调动救援队伍,开展抢险救援工作,包括搜救失联人员、抢救受伤群众等。

3. 调配救援物资,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需求。

4. 组织专家团队,对灾情进行评估和研判,为救灾工作提供决策支持。

四、灾情分析与反思从本次灾害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经验教训:1. 气象预警机制需进一步完善,提高灾害预测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2. 应急响应和救援能力需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在基层一线的应急响应和救援力量需要加强。

3. 公共服务设施抗灾能力亟待提高,包括房屋、道路、桥梁等的建设标准需提升。

提高。

五、灾后重建与恢复工作灾后重建与恢复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主要工作如下:1. 统筹规划,科学安排灾后重建项目,确保重建工作的有序进行。

2. 加强协调,确保各类救援物资和资金的及时到位。

3. 优先恢复公共服务设施,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

4. 加强受灾群众的帮扶工作,帮助他们尽快恢复正常生活秩序。

5. 总结经验,完善防灾减灾体系,提高城市抗灾能力。

六、未来工作展望针对本次灾害的反思与总结,我们提出以下展望:1. 加强灾害预警监测系统建设,提高预测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2. 完善应急响应和救援机制,加强基层应急力量建设。

云南省河口县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云南省河口县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云南省河口县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分析近日,云南省河口县迎来了一次罕见的暴雨天气,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暴雨造成了严重的洪涝灾害,给人民生活和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那么,这次暴雨为何会如此严重?本文将对河口县一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

我们需要了解河口县的气候特点。

河口县地处云南省西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气温高,多雨,而且降雨集中于5-10月份。

由于该地区地势复杂,多山丘地形,水系发育,导致降水容易形成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我们来分析这次暴雨的成因。

暴雨天气通常是由于气候系统相互作用引起的,主要有地形、气流和水汽三个因素。

首先是地形因素。

河口县地势起伏,山多河流密集,地形复杂。

当暖湿空气流经复杂的地形时,会发生气流上升,形成对流雨。

而且山区地形崎岖,山谷深切,便于形成陡峭的对流雨云。

这次暴雨也与地形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其次是气流因素。

暴雨天气通常受到气流的影响,而气流之间的相互作用往往会加剧降水量。

在这次暴雨过程中,东南亚季风和西南季风交汇在河口县上空,形成了强大的辐合线,导致了暴雨天气的发生。

最后是水汽因素。

水汽是暴雨的重要成因之一。

西南季风带来的暖湿气流和东南亚季风带来的水汽,在地形起伏明显的河口县地区遇阻抗并上升,形成了气流对流云,使空气快速升至离地面一定高度,导致了降水的集中爆发。

进一步分析暴雨导致的影响。

首先是交通受阻。

暴雨导致了道路中断,山体滑坡等严重事故,导致了河口县的交通受阻,给灾区救援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其次是农作物受灾。

暴雨导致了洪涝灾害,给河口县的农作物生长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造成了农作物受灾的情况。

最后是民生受损。

暴雨导致了民房被淹,导致了民众的居住环境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给民生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针对这次暴雨天气过程,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首先是加强防汛工作。

尤其是对于易涝区域,需要进行提前清淤、疏通排水系统,确保了汛期排水通畅。

其次是做好预警工作。

要及时发布暴雨预警信息,提醒居民避险,减少人员伤亡。

极端暴雨天气应对工作总结

极端暴雨天气应对工作总结

极端暴雨天气应对工作总结
极端暴雨天气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有效地应对极端暴雨天气,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是每个人都需要关注的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总结我在极端暴雨天气应对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

首先,及时了解天气预报是非常重要的。

在暴雨天气来临之前,我们应该密切
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预警信息,及时了解暴雨的强度和预计的持续时间,以便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其次,做好防范措施是必不可少的。

在暴雨天气来临之前,我们应该做好防水
工作,清理排水沟和排水管道,确保排水系统畅通。

同时,加固建筑物,做好防汛工作,确保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再次,做好应急预案是至关重要的。

在暴雨天气来临之际,我们应该制定好应
急预案,明确工作分工和责任,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开展救援工作。

最后,加强宣传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在暴雨天气来临之前,我们应该加强对广
大群众的宣传教育,提醒他们做好防范措施,避免出现意外事故。

总之,极端暴雨天气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我们应该做好应对工作,确保人
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希望大家都能够关注这个问题,共同努力,为应对极端暴雨天气做出自己的贡献。

小学防暴雨天气工作总结

小学防暴雨天气工作总结

小学防暴雨天气工作总结
近年来,暴雨天气频繁,给小学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为了保障师生的生命安全,我校积极开展了防暴雨天气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现对我校防暴雨天气工作进行总结如下:
一、加强预警宣传。

学校加强了暴雨天气的预警宣传工作,通过校园广播、班主任宣传、家长信等多种形式,提醒师生注意天气变化,做好防暴雨的准备。

二、制定应急预案。

学校建立了暴雨天气的应急预案,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和应急措施,确保在暴雨天气来临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做出应对。

三、加强校园安全设施建设。

学校对校园内的排水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确保暴雨天气时能够迅速排水,减少校园内的积水情况。

同时,加强了校园内的安全警示标识,提醒师生注意安全。

四、加强师生安全教育。

学校组织了暴雨天气的安全教育活动,教育师生如何在暴雨天气中保护自己,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学校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向家长发布暴雨天气的信息,提醒家长注意帮助孩子做好防暴雨的准备。

通过以上工作的开展,我校在防暴雨天气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保障了师生的生命安全。

然而,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比如预警宣传还需进一步加强,校
园内的排水系统还需进一步完善等。

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改进工作,确保学校在暴雨天气中能够做好防范工作,保障师生的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6月湘西州一次暴雨天气过程的诊断分析摘要利用区域自动站资料、探空资料、FY-2E TBB资料和NECP 1°×1°再分析资料,对湘西州2017年“6.23”暴雨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表明:2017年6月23~24日,湘西自治州中南部出现连续暴雨天气过程。

此次过程的特点:一是降水持续时间长,累积量大;二是降水集中,影响范围大。

中心主要位于泸溪、凤凰、吉首及花垣、保靖、古丈南部;三是部分乡镇重复受灾,灾情严重,且出现了人员伤亡。

因此,对其进行总结分析,对于今后连续性暴雨的预报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1 雨情6月22日20时~24日20时,湘西州连续两日出现暴雨过程。

据区域气象自动站的分析,此次过程累计出现暴雨195站,大暴雨88站,平均累积雨量为162.5mm,累积雨量≥200毫米的有76站,最大累积雨量为凤凰县禾库316.0mm。

最大日雨量为凤凰县林峰186.2mm(6月24日),1小时最大雨量为花垣县白岩湾尾砂库78.8mm(6月24日03~04时)。

两次降水都是从凌晨开始,突然加大,主要影响区域都是位于自治州南部,使得南部地区受灾严重。

据州防汛抗旱指挥部统计,全州8县(市)103个乡镇29.1882万人不同程度受灾,倒塌民房26间,因灾死亡3人,因山体滑坡319国道交通中断。

图1 6月23~24日逐日雨量分布2 天气形势演变6月22日20时(图3a)亚洲500hPa为一脊一槽型,贝加尔湖为强大的阻高控制,我国华北地区受深厚的冷涡控制,冷中心温度为-14℃,冷涡中心高空阶梯槽落后于温度槽,槽后冷空气随冷涡旋转不断南下,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

中低维地区副高呈东西带状分布,120°E脊线位于23°N附近,588线位于湖南南部地区,其北侧气压梯度大,西南气流强盛。

副高西侧有短波槽东移,中低层西南急流发展,在湘西州中部有暖式切变线生成,地面场上有低压发展。

23日08时副高稳定维持,短波槽东移过境,上游地区有新的短波槽生成,低空急流加强且有所北抬,850hPa风速达20m/s,在湘西州中南部地区冷暖空气交汇并形成东北-西南向切变线。

24日08时副高有所东退,上游短波槽移至湘西州,700hPa和850hPa 切边线转为东西向且在湘西州中南部重合,850hPa急流有所加强且出口区位于湘西州中南部地区,地面场上低压发展东移过境,高低空系统配置很好,对应降水最强时段,之后短波槽过境,降水减弱。

22日08时a 22日20时b23日20时c 24日08时d4.5图3 6月22~24日主要影响系统3.2 中尺度特征分析3.2.1 卫星资料分析从卫星云图资料分析来看,本次过程影响我州的云团主要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云图(图4)生成于贵州中东部,逐渐加强东移,于6月22日21由花垣、凤凰上空进入我州,给我州中南部带来中等强度降水;该云团往东偏北方向移动,至23日02时,偏南的部分逐渐减弱消散,偏北的部分仍维持中等以上强度并逐渐覆盖我州大部,此时我州普降中雨,局地大雨;08时该云图主体移除我州,泸溪和吉首、凤凰部分乡镇位于云图边缘色温梯度最大的区域,降水强度加大至大到暴雨,其后降水云团移出我州,我州降水间歇。

图4 6月22日21时、23日02时、08时红外云图第二部分云图(图5)生成于常德、益阳地区,不断加强发展,其西部边缘移近我州,于6月24日03时与我州古丈、花垣上空的对流云系合并,我州雨势加大,云图合并后逐步加强发展,覆盖我州中南部,带来中等以上量级降水,至24日08时发展至最强,此时为我州降水最强时段,中南部普降大到暴雨,其后云团明显南压移出我州,我州降水减弱停止。

图5 6月24日03时、05时、08时红外云图3.2.2雷达回波特征分析新一代天气雷达对短时强降水的监测和预警能力,是做出短时暴雨预警的有力保障。

本轮降水的特点是:持续时间长,短时强降水不明显。

雷达反射率因子也体现为以层状云降水回波为主,也有层状云和积状云混合降水回波。

(一)组合反射率(1)层状云降水回波和与积状云混合降水回波维持的时间长图6 6月23日01时36分、05时54分、09时46分及6月24日07时49分反射率因子图6月23~24日不断有自贵州发展起回波,整个湘西、湘中一带均有层状云和积状云降水回波东移发展;最大强度在45dBz左右,持续时间长,为稳定性降水。

分时段有一定特征,23日白天时段,主降水回波整体南压,州内降水暂时减弱;到23日夜间,贵州不断有有大片的层状云和积云混合降水回波,中心出现块状≥40dBz回波,位于湘西大部。

该回波带整体东移的同时,回波范围也越来越宽。

6月24日白天贵州境内有以积状云降水回波为主的条状中心不断生成,中心强度接≥45dBz,整体范围集中在湘中一带,较前期收缩,我州南部(凤凰、泸溪)受其影响,有不明显的列车效应存在。

到24日夜间,降水回波东移,中部(花垣、保靖)无降水回波,降水停止,南部(吉首南部、泸溪、凤凰)回波开始减弱消散。

(二)径向向速度图图7 6月23日01时36分、05时54分、09时46分及6月24日07时49分径向速度图对应反射率因子图同时刻的径向速度图显示:前期速度场呈现西北东南向的“S”型,说明低层有着明显的暖平流。

后州内整个转为强烈的出流,西南急流很强盛;降水回波减弱阶段,流出和流入相持,到24日明显看到速度场以西北风为主,回波南压东移。

3 物理量诊断分析3..1 水汽条件6月23~24日降水时段,湘西州位于850hPa低涡前部急流中,比湿维持在14g/kg以上,水汽条件充沛,其中强降水主要时段,比湿达到16g/kg以上。

通过分析水汽通量场及散度场可知(图9),22日开始偏南风加强,自治州建立来自南海的水汽通道,22日夜间贵州东部水汽通量散度中心逐渐东移,23日08时水汽通量散度中心位于湘西州中南部,中心值达-8×10-5· g·cm-2·hPa-1·s-1,水汽强烈辐和,此时对应湘西州强降水时段。

23日白天,水汽辐合大值区逐渐东移,降水减弱。

23日20时,水汽辐合大值区在贵州东北部重新生成,并于夜间东移,24日凌晨自治州的水汽辐合中心强度达到-1×10-4· g·cm-2·hPa-1·s-1,单位时间内水汽辐合非常强烈,此时正对应自治州短时强降水时段。

24日白天随着系统东移,水汽通道大值区逐渐东移出,降水减弱直至停歇。

a bc d图9 850hPa水汽通量(流线)和水汽通量散度(色斑,单位:10-5· g·cm-2·hPa-1·s-1)22日20时(a)、23日08时(b)、23日20时(c)、24日08时(d)3.3.2 动力条件湘西州处于武陵山区,地形的抬升及摩擦辐合作用有利于上升运动的加强。

从环流场上来看(图略),200hPa我州位于南亚高压东侧分流辐散区,抽吸作用有利于低层上升运动发展,500hPa短波槽前,正涡度平流有利于上升运动的发展, 700和850hPa位于低涡前部西南急流中,风速达20m/s,高低空急流的耦合有利于上升运动加强。

分析散度场(见图10)可知,22日20时我州低层(925hPa~500hPa)总体辐散,高层(400hPa~200hPa)总体辐合。

23日08时转为低层辐合,高层辐散,有利于上升运动加强。

24日08时低层总辐合加强,达到-5s-1,高层辐散明显加强,达到4s-1,对应强降水主要时段。

综上所述,低涡及切变线系统为低层提供了强烈的上升运动,高空位于分流辐散区,抽吸作用和冷却作用加强了上升运动的强度和高度,再加上地形的作用,使得降水强度加大。

a bc d图10 400hPa、300hPa、250hPa、200hPa散度场之和(等值线)及925hPa、850hPa、700hPa、500hPa散度场之和(色斑)(单位:s-1)22日20时(a)、23日08时(b)、23日20时(c)、24日08时(d)3.3.3 热力及不稳定条件分析强降水主要发生在6月23日凌晨和24日凌晨。

期间我州ki指数达40℃以上,南部达到44℃以上,大气层结不稳定,有利于对流发生发展,同时垂直风切变只有4m/s,不利于强风暴发生(图11)。

22日白天气温较高,不稳定能量达到1000J/kg以上(图12),夜间受系统影响,能量得到释放。

23日白天雨势减弱后,午后气温升高,我州南部不稳定能量持续上升达到1400J/kg,到20时,不稳定能量还在1000J/kg以上,夜间低涡切变线过境,不稳定触发,能量得到释放,引发了短时强降水,最大小时雨强为78.8mm/h。

综上,此次强降水过程均有较好的能量条件,但垂直风切变较小,没有强风暴发生,对流行天气以短时强降水为主,并伴有雷暴,其中23日夜间~24日白天降水更强,伴随着更多的能量释放。

图11 1000hPa到500hPa垂直风切变(与ki指数(色斑,单位:℃)23日08时(a)、24日08时(b)图12 对流有效位能(单位:J/kg)22日20时(a)、23日20时(b)4 数值模式及产品检验分析应用4.1 500hPa高度场检验检验500hPa环流场发现,对于6月22~24日强降水天气过程,EC和T639模式预报与实况基本吻合(图以23日20时为例),高空槽脊所在位置、强度预报较好;副高脊线所在纬度位置与实况基本一致,但西伸脊点模式预报明显偏弱。

从时效上来看,72h内调整也不大,模式预报较稳定。

T639 EC图13 T639、EC模式环流预报与实况对照图(23日20时)(黑色为实况,橙色、绿色、蓝色分别为72h、48h、24h时效)4.2 850hPa影响系统从图14中可看到,23日08时EC、T639模式对于急流位置及强度预报与实况基本一致,仅北部个别站点风场角度略有偏差,不存在超过90°以上的大误差,有利于对辐合切变位置及强度的判断。

23日20时两家模式对于急流的预报仍与实况十分吻合,但是对于湘西北部的站点风向的预报偏差较大,实况已转为东风,而T639预报为偏北风,偏差近90°;EC预报为西风,偏差180°,对于强降水的落区预报具有一定的误导性。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考虑风场预报中的偏差,综合其它形势分析,适当扩大强降水的预报落区。

2308 2320图14 T639、EC 模式850hPa 风场预报与实况对照图(黑色为实况,蓝色、红色分别T639、EC24h 预报)4.3 EC 细网格、T639降水检验以2208-2308、2308-2408实况降水与EC 和T639模式24h 预报结论作对比(图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