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西县雪上加霜天气过程气象服务总结
农业气象工作总结8篇

农业气象工作总结8篇篇1一、引言农业气象服务是农业生产的重要保障,通过对农业气象工作的总结,可以更好地了解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的关系,为未来的农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对过去一段时间内的农业气象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农业气象服务现状1. 农业气象观测网络建设不断完善。
通过建立自动气象站、农田小气候观测站等,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农业气象观测网络,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实时、准确的气象数据。
2. 农业气象预报预警能力不断提升。
通过加强天气预报预警工作,提高了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 农业气象科研与技术推广取得显著进展。
通过加强科研和技术推广工作,推广了先进的农业气象技术,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效益。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1. 农业气象观测网络仍需进一步完善。
目前,部分地区农业气象观测网络还不够完善,观测站点分布不均衡,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仍需进一步研究。
2. 农业气象预报预警能力仍需提升。
尽管天气预报预警能力有所提升,但仍有部分天气预报不够准确、预警信息发布不够及时等问题需要解决。
3. 农业气象科研与技术推广仍需加强。
尽管科研与技术推广取得显著进展,但仍有部分先进技术推广不够广泛、农民接受程度不够高等问题需要解决。
四、建议与措施1. 进一步完善农业气象观测网络。
加强观测站点建设,优化站点布局,提高观测数据的代表性和准确性。
同时,建立完善的数据质量控制体系,确保观测数据的可靠性。
2. 提升农业气象预报预警能力。
加强天气预报预警工作,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特别是针对农业生产关键期和重要天气过程,要加强专项预报和预警工作,确保农业生产的安全。
3. 加强农业气象科研与技术推广。
加强科研工作,探索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的关系规律,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推广先进的农业气象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效益。
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工作,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
2018年12月29日至2019年1月2日红河州寒潮天气过程气象服务分析评价报告

2018年12月29日至2019年1月2日红河州寒潮天气过程气象服务分析评价报告摘要:受今冬最强冷空气影响,2018年12月29日至2019年1月2日,红河州出现寒潮天气,大部分地区气温显著下降,部分地区出现暴雨。
州内各地气温普遍下降10~15℃,泸西全境、弥勒西一、开远马者哨、灵泉、蒙自老寨最低气温低于0℃,最低泸西三塘-3.8℃。
泸西三塘和弥勒东山出现小雪,部分高海拔地区出现结冰。
同时红河州西部和南部的部分县市降雨量50毫米以上,其中绿春腊姑村雨量为154.7毫米。
关键词:寒潮天气;气象服务;分析;评价1.天气概况受今冬最强冷空气影响,2018年12月29日至2019年1月2日,红河州出现寒潮天气,大部分地区气温显著下降,部分地区出现暴雨。
州内各地气温普遍下降10~15℃,泸西全境、弥勒西一、开远马者哨、灵泉、蒙自老寨最低气温低于0℃,最低泸西三塘-3.8℃。
泸西三塘和弥勒东山出现小雪,泸西城区和永宁出现雨夹雪,泸西三塘、向阳、弥勒西一、东山、开远西山、马者哨、碑格出现结冰。
金平、绿春、元阳、红河、石屏等县的部分监测站点累计雨量50毫米以上,其中绿春腊姑村雨量为154.7毫米。
2019年1月2日白天开始,冷空气逐渐减弱,红河州大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回升到12℃以上,此次寒潮过程结束。
2.灾情及影响红河州气象局及下属各县市气象局未收到此次过程的气象灾情。
3.致灾因子分析此次寒潮过程来临前,500hpa上引导气流主要体现在38°N以北,且之前华中及华南地区低层和近地面的冷空气不断累积,于2018年12月28日夜间冷空气开始爆发,迅速自东北向西南影响红河州全境,受影响区域气温迅速下降。
同时,由于红河州西部地区有较好的水汽输送,饱含水汽的暖湿空气与冷空气相遇后,在红河州西部地区出现了强降雨。
12月28日20时,500hpa天气图上(图4),中高纬度地区为两槽一脊的形势。
从新疆以西的帕米尔高原到泰米尔半岛为前倾、深厚的高压脊,脊前为较强的偏北气流。
2023年气象服务工作总结

2023年气象服务工作总结2023年气象服务工作总结1今年,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上级气象部门的决策部署,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持质量引领、创新驱动,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效,广东省气象现代化年度考核评价和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组织的“政府公共服务公众评价”均名列全省第一。
一、重创新、提质量,气象服务民生成效再上新台阶(一)着力做好各项气象保障服务,防灾减灾效益显著。
面对“入汛早、雨量多、雨强大、初台早、台风多”复杂天气以及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等带来的严峻防灾形势,提前部署、靠前服务,报送气象信息快报79期,发布各类预警266次,圆满完成8个台风、13场大范围暴雨等灾害天气以及春运、文博会等20多项重大活动的保障服务,未发生因气象灾害导致的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获得市领导批示11次,常务副市长吕锐锋批示:“气象工作令人满意”。
(二)着力创新公共气象服务,惠民成效显著。
推出“深圳气象伴您一路平安回家”京珠北春运现场气象服务,多方式播报天气和分享路况广受好评,市长许勤批示:“很好,多种渠道及时发布气象信息,更好地服务于民”。
创新台风预警信号预发布服务,对涉及停课、停工的台风黄色、橙色和红色预警提前2小时告知,让全社会早知道、早防御。
推出“点对点”城市积涝风险预报和10个旅游景点及分海域精细化气象监测与风浪预报产品,交通主干道气象预报拓展至泛华南15个省,多方位服务公众安全出行和休闲。
高质量提前完成4项市政府民生实事、11项公共服务白皮书任务,2项民事实事获得“南都街坊口碑top10”金奖,公共服务白皮书完成成效好获得“金秤砣”奖。
气象服务标准化试点成果在地铁、港口、旅游等10多个重点行业的防灾应急中广泛应用,“政府引导、企业为主、中介支撑、社会参与”服务模式得到上级主管部门和服务对象高度认可,顺利通过中期评估,并向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上海市气象局等行业单位介绍经验。
(三)着力解决气象信息“收得快、看得懂、用得上”,取得新突破。
2024年县气象报告半年工作总结(2篇)

2024年县气象报告半年工作总结一、工作概述____年上半年,我县气象部门始终坚持以人民群众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为中心,认真开展气象预报、观测、服务和科研工作。
通过业务创新和技术进步,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绩。
下面对我县____年上半年气象工作的主要方面进行总结。
二、气象观测____年上半年,我们全面推进气象观测工作,在确保观测设备正常运行的基础上,加强了观测数据质量的管理和控制。
同时,利用先进的气象观测技术和设备,提高了观测效率和观测精度。
在降水量、温度等关键气象要素的观测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在气象观测方面,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提升设备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提高数据采集和处理的效率。
三、气象预报____年上半年,我们根据气象观测数据,结合先进的数值预报模式和天气预报技术手段,准确地进行了天气预报。
通过不断优化预报模型和算法,提高了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在重大天气事件的预报和预警方面,我们提前发布了预报信息和预警信号,为县域内的农田管理、交通运输和城市管理等各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气象服务。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提高短期和中期天气预报的准确率,提供更可靠的气象信息和服务。
四、气象服务____年上半年,我们坚持将气象服务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持续开展了农业气象、交通气象、城市气象等方面的服务工作。
我们与农民、交通运输部门和城市管理相关部门保持紧密合作,根据他们的需求,及时提供有用的气象信息和服务。
在农业气象方面,我们精确预报了农作物适宜生长期和灾害天气,为农民科学调度农事活动提供了支持。
在交通气象方面,我们提前发布了道路结冰、大雾等交通危险天气的预警信息,为交通部门的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强与各行业的合作,进一步提高气象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五、气象科研____年上半年,我们紧密结合气象服务的需求,开展了一系列的科研工作。
我们利用多源数据和先进的气象模式,开展了气候变化研究、极端天气事件分析、气象预测技术改进等方面的研究。
2023年汛期气象服务工作总结_1

2023年汛期气象服务工作总结2023年汛期气象服务工作总结1一、天气实况1.今年汛期(6—9月)我市气温偏高,降水偏多气温:6—9月平均气温除8月较常年略偏低0.1℃外,6月、7月、9月分别比常年偏高1.6℃、0.2℃、2.5℃。
降水:6—9月总降水量664.4毫米,比常年同期多61.3毫米,汛期共出现了2次暴雨,出现在7月27日和28日,7月降水量异常偏多(较常年偏多214.2毫米)。
今年我市6月13日入梅,7月11日出梅,梅雨期持续29天(常年23天),梅雨量187.0毫米。
梅雨总的特点是:入梅略偏早,出梅正常,梅期略偏长,梅雨量较常年偏少2成。
2.灾情及影响今年汛期出现灾情的灾害天气有暴雨、雷暴大风。
暴雨:受今年第6号台风“烟花”影响,7月27日、28日出现暴雨,雨量分别为67.9毫米、118.0毫米,虹桥镇、黄桥镇、珊瑚镇出现8级大风,最大19.4米/秒出现在虹桥镇,未造成明显损失。
雷暴大风:7月15日14时56分元竹镇出现11级雷暴大风,同日15时37分虹桥镇九圩出现11级雷暴大风。
大风造成元竹镇、虹桥镇6户大棚和7户果树受损,受损面积792亩;张桥镇3户房屋受损;共计经济损失约100万元。
二、监测联防6—9月汛期期间,我局始终密切关注省市台短时临近指导预报信息,加强与周边台站、泰州市气象台的联系和会商,及时了解上游天气实况及预警信息发布情况,随时调看卫星云图及雷达回波资料,及时进行预报预警服务。
三、应急响应汛期中,启动暴雨应急响应1次;启动台风应急响应2次,升级2次。
我局在接到应急响应命令后,立即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全体人员进入应急响应状态,严格按照应急响应工作流程,履行各自工作职责,做好应急响应工作。
应急响应期间,严格按照气象灾害应急响应工作流程开展工作,及时发布相应预报警报,提醒公众做好防范。
四、预报预警今年汛期,我局共发布预警信号40次,其中雷暴预警信号17次;暴雨预警信号10次;高温预警信号5次;台风预警信号6次;大风预警2次。
秋季气象服务工作总结9篇

秋季气象服务工作总结9篇第1篇示例:秋季是我国气象服务工作的一个重要时段,天气由炎热的夏季过渡到凉爽的秋季,气象变化多端,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
秋季气象服务工作的总结,不仅可以总结工作的经验,更可以为未来的气象服务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秋季气象服务工作总体情况在秋季,气象服务工作以服务社会、服务生产生活为宗旨,充分发挥气象信息的作用,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准确可靠的天气信息和预报预警。
全国气象部门在秋季气象服务中,不仅做好气象监测、预警发布等基础工作,还协助地方政府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开展气象监测工作秋季气象监测工作是气象服务的基础。
气象部门通过遥感、雷达、气象站等手段及时监测大气、云层、降水等气象要素,提供准确可靠的气象数据。
在秋季气象监测工作中,我国气象部门加强了对气象观测设备的维护和更新,提高了气象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三、发布准确可靠的天气预报秋季是气象变化较快的季节,气象预报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气象部门根据气象监测数据和数值模式预报结果,及时发布准确可靠的天气预报,帮助人们做好防范和准备。
在秋季气象预报工作中,我国气象部门加强了对重要天气过程的跟踪和监测,提高了对强对流天气、暴雨、台风等极端天气的预报准确率。
四、加强气候条件下的防灾减灾工作秋季是气候多变的季节,极端天气频发,很容易引发灾害事故。
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秋季,气象部门加强了对气象灾害的预警发布,及时向地方政府和公众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帮助人们做好防灾减灾工作。
气象部门还与其他部门密切合作,共同做好气象灾害防范和救灾工作。
五、秋季气象服务工作亮点与不足在秋季气象服务工作中,我国气象部门取得了一系列成绩。
准确发布了一系列重大天气预警信息,有效地降低了灾害事故的发生率。
对气象监测设备进行了升级和维护,提高了气象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天气预报准确率有待提高,气象服务的覆盖面还有待扩大等。
气象服务工作总结

气象服务工作总结篇一:20XX年秋收秋种气象服务工作总结20XX年秋收秋种气象服务工作总结今年秋收工作已经结束,总结今年秋收气象服务工作,总体是圆满的,但还存在细节问题,我们将会认真思考,确保日后各项气象服务工作能细致全面地完成,为我局整体业务水平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加强责任意识全体职工干部高度重视秋收期间的气象服务工作,全局加强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全面落实气象服务工作责任制。
二、细化服务工作1、做好常规预报。
业务人员保证24小时业务值班,密切监视天气变化,认真做好常规预测预报工作,每天通过短信平台向各有关部门及信息员发布最新气象预警、预报信息,通过网络、传真及纸质材料的形式发布秋收专题天气预报,提供未来7天预报,共发布秋收气象预警15条。
2、重点做好秋收预报服务工作。
制作“平鲁区秋收气象服务专报”共8期,定时通报作物生长发育进程及秋收进度,对未来三天天气及对秋收的影响进行分析,并针对性的提出措施建议。
9月25日出现初霜冻,及时向政府及相关部门发布霜冻黄色预警,对农作物、林业育种要积极采取田间灌溉等防霜冻、冰冻措施,尽量减少损失。
对蔬菜、花卉、瓜果要采取覆盖,喷洒防冻液等措施,减轻冻害。
3、加强部门联动。
加强与农业部门的合作,指导农民开展秋收工作,确保丰产丰收。
4、走进田间地头进行实地查看,了解农民对秋收期间气象服务的需求,同时对农民提出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解答。
三、服务效果秋收气象服务得到旗领导的认可,广大农民朋友对气象局提供的服务满意度较高加强与农业等相关部门的合作交流,共同探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开发利用农业气候资源、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的技术难题,提出最佳解决方案和措施建议,及时帮助农民解决存在的难题。
(一)气象部门提供的为农气象科技服务内容1、关键性、转折性及重大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信息及生产建议;2、中长期天气气候预测预报信息及生产建议;3、农用天气预报信息及生产建议;4、农业气象条件分析评估对策建议;5、重大气象灾害的灾情评估与大田作物及林果等特色支柱产业恢复生长对策建议;6、应对气候变暖,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改革传统农业耕作制度的技术咨询服务;7、年度农业生产布局的决策气象服务;8、干旱的动态监测评估预警气象服务;9、开展农村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
秋季气象服务工作总结(精品范文).doc

秋季气象服务工作总结秋季气象服务工作总结首先,我们根据全县服务工作的需要,建立健全气象服务机构,成立了气象服务决策领导组,制定了服务方案, 明确了服务目标和服务重点,增强了服务观念和服务意识。
为使我县的农业生产取得好收成,今年我局对气象服务工作事先做好了安排,井然有序,步步到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其次,针对今年的气候特点,发布了秋季(9—11月)长期天气趋势预报,较准确地报出了秋季暴雪日期,为各级领导指挥生产提供了科学、有力的依据。
第三、充分利用各类内网信息,密切监视雪灾发生发展变化情况,以做好秋季的森林防火和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工作。
十月初,我局根据今年气候异常、降雪量多的气候特点以及对今秋防火工作形势的分析,指出了火灾潜在的几种可能性。
如大风日数的增多,增大了森林防火的难度,且随着秋收秋种的日益进行,农事活动等都会引发森林大火;滥砍滥伐分子进山后抽烟打火,隐患明显增多等等。
建议县委县政府和森林管护部门高度重视,加强管理,以防止森林火灾发生。
第四、有效利用地方电视台和短信群发系统向全县发布各乡镇及旅游景点的天气预报,同时,发布各种气象信息、气象月报及雪情、农情等气象预报和情报共计36期。
为各级领导指挥农业生产和农民朋友适期播种提供了强有力的气象保障。
第五、根据秋收秋种气象服务需要,我局分别制作了南片和北片秋收秋种气象服务区,分类指导,并根据不同的气象要素和南北温差大等气候特点,制作了不同的秋收秋种气象服务信息,并通过县电视台和手机短信群发系统,指导各地的秋收秋种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六、在暴雪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中,我局针对11月9日到12日的暴雪天气过程,于11日17时发布了道路结冰红色预警信号,同时启动了气象灾害应急响应,于12日08时发布了暴雪蓝色预警信号。
在整个气象灾害应急响应过程中,各相关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实行24小时值班制,各领导手机24小时开机,保证了此次应急响应的顺利完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泸西县雪上加霜天气过程气象服务总结
受强冷空气和南支槽共同影响,泸西县2013年12月14日转低温阴雨,15-16日出现
降雪并伴有积雪、结冰,高海拔地区积雪深度超过10cm,17-20日转晴夜间有霜和结冰,
形成雪上加霜并产生霜冻灾害。
日最低气温19日最低,其中三塘站低至-9.4℃,为所有自动
气象站观测数据最低值,三塘站、向阳站15-20日连续6天小于-1℃,17-20日11个自动
气象站全低于-1℃。
日平均气温15-20日11个自动气象站均在5℃以下。
全县11个自动气象站过程降水量:泸西站(人工观测)46.8mm,白水站49.9mm,午街站52.9mm,三塘站34.0mm(雪量大,可能溢出,降水量异常),金马站46.0mm,永宁站60.0mm,向阳站
63.5mm,旧城站51.7mm,逸圃站48.3mm,防汛办49.5mm,板桥河62.6mm,向阳站最大。
过程中泸西站一日最大降雨量32.4mm,在12月同期排位第1,在冬季同期排位第3。
2 灾情及影响
此次雪灾造成泸西县部分蔬菜、三七等农作物受灾,特别是三七棚倒塌比较严重(图1),部分房屋倒塌损坏。
雪灾过后霜冻灾害给小春农作物的生长带来很大影响(图2),群众损失加大。
12月21日至2014年1月1日泸西县天气仍以阴冷为主,高海拔山区结冰继中旬持续并有冻雨出现,日最低气温仍在0℃以下。
据泸西县民政局统计数据:雪灾和霜冻灾
害造成全县8个乡镇21800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2770公顷,其中成灾面积1056公顷;
倒塌房屋5间;直接经济损失6279.1万元,其中农业损失6089万元。
3 雪上加霜天气过程气象服务开展
3.1监测联防
此次过程,泸西县气象局在充分学习好应对重大气象灾害相关规定规范的基础上,始终
关注省州气象台指导产品和预警发布情况,结合本地实际,加强与州气象台会商,及时汇报
天气实况,充分利用好各级指导产品。
3.2应急响应
此次天气过程,泸西县气象局自13日发布《重要天气预报》后14日开始始终及时电话
向地方分管农业和分管气象的副县长等领导以及县应急办和政府办秘书科汇报天气的演变发展,提醒各预警信号发布的情况。
县政府办及时响应,下发了明传电报安排相关工作。
天气
过程期间,由于积雪和道路结冰封路,气象局相关人员无法到达现场,但泸西县气象局保持
了与各乡镇党政综合办公室的联系,各种《重要天气预报》、《气象信息》及预警信号发布
信息通过网络、电话、传真及时传送到各乡镇,受灾地区的天气实况通过电话汇总到气象局,同时还充分利用信息员分散在各地的优势各方了解天气实况,实现上下联动做好应急响应工作,以下是该过程中重大天气过程服务信息统计。
3.3预报预警
对于此次强降雨雪结冰和霜冻天气过程,泸西县气象局做到了"早关注、早预报、早服务"。
首先以企信通决策服务手机短信平台的服务为主早关注:于12月11日开始在决策手机短信中对此次天气过程提前预报,分别为:11日预报"14-17日有一次明显的降温降水天气
过程。
"12日预报"15-17日阴冷,降雨、降雪、结冰和雾会出现。
"发送服务地方相关部门
的35位领导。
其次重要天气预报早预报:通过综合分析各种气象资料,于13日16时制作《重要天气预报》(2013第43号),通过OA系统和邮箱发送服务地方相关单位(部门)
33家,同时手机短信发送服务企信通平台内全部640 位领导。
第三发布预警信号及时预警:
14日转阴雨后,主动与上级部门会商预警信号发布事宜,并各方请示汇报。
15日早上发布
了《气象信息》(2013第44号)及时进行雨情通报,东部山区降雨转降雪后,通过会商和
请示汇报,我局于10时30分及时发布了暴雪黄色预警信号(第201303号),15日22时
30分继续发布暴雪黄色预警信号(第201304号),16日10时30分发布暴雪蓝色预警信号(第201305号),16日22时30分解除暴雪蓝色预警信号,同时发布霜冻橙色预警信号
(第201306号),之后至19日15时40 分相继发布了3次霜冻橙色预警信号(第201307-第201309号),直至20日15时40分解除霜冻橙色预警信号,共发布《重要天气预报》1期,《气象信息》1期,预警信号7次。
以上《重要天气预报》、《气象信息》和所有预警
信号信息通过OA系统和邮箱发送服务地方相关单位(部门)33家,同时手机短信发送服务
企信通平台内全部640位领导,电话和传真补充服务了县应急办和政府办,并内部上传,在
中国天气网上可见。
其中霜冻橙色预警信号还作了全网手机发布相关汇报请示。
3.4气象服务
①公众气象服务首先主要通过OA系统和邮箱发送服务地方相关单位(部门)33家,
同时手机短信发送服务企信通平台内全部640位领导,电话和传真补充服务了县应急办和政
府办,由县政府办统一安排相关的传播工作。
其次泸西县气象局在电视天气预报服务中首页
专门加入字幕进行预警服务。
15日降雪出现以后,泸西县广电局记者来电话要求提供天气实
况及未来天气预报,泸西县气象局以13日发布的《重要天气预报》(2013第43号)和15
日发布的《气象信息》(2013第44号)提供服务。
16日下午广电局新闻部相关人员再次打
电话询问降雪情况、雪止时间及后续天气预报情况,泸西县气象局电话即时回复:降雪于16
日停止,17日转晴后会有霜冻、结冰和雾出现。
②决策气象服务依托企信通平台,将预警信号发布信息和降水量实况信息等通过短信
及时发送到地方相关部门共640位领导的手机上,并电话向县应急办主任专门报告,泸西县
气象局局长特别向县政府相关领导作了电话汇报。
在预警信号发布内容中特别指出对农业、
交通、电力、通讯等重点行业的影响,提请注意。
共发布《重要天气预报》1期,《气象信息》1期,预警信号7次。
3.5气象服务效果
①预警信息效果。
此次雪灾和霜冻灾害主要是农作物和三七棚受灾,无人员转移安置
和人员伤亡。
相关人员根据预警信息对三七棚进行了加固处理,减轻了部分损失。
②决策服务效果。
泸西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在14日收到泸西县气象局的《重要天气预报》(2013第43号)后,由于恰逢周末,以电话通知的方式及时对各乡镇进行了安排部署。
通
过后续一系列的服务和预警,16日又下发了《关于做好强降水寒潮天气应对工作的紧急通知》(泸府办发电〔2013〕34号),并转发了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降温降雪防范应对工作的紧
急通知(泸府办发电〔2013〕35号)和省政府丁绍祥同志的指示进行安排部署。
各分管副县
长在接到泸西县气象局局长的汇报后,也分别对各自分管的工作做了相应的部署。
③公众服务效果。
通过此次气象服务,社会公众普遍对气象服务的评价较高,认为气
象服务预报准确,服务及时,尤其是预警信号的发布真正起到了预警的作用。
4预报效果分析
4.1 预报成功经验总结
天气预报的准确率是气象服务的根本。
近年来,泸西县天气气候异常,各种罕见的天气
气候事件时有发生,在提高预报准确率上,不断学习应用新的技术手段,注重分析天气事件
的物理机制,对天气过程做出准确预报是关键。
在服务及时上,得益于泸西县气象局企信通
决策服务手机短信平台的建立和依托红河州政府协同办公平台(OA系统),充分利用了现
代化电子信息传播的优越性。
加上电视天气预报的定时发布和电子显示屏的定点滚动服务,
使整个气象服务从《重要天气预报》、《气象信息》和预警信号信息的发布到电视天气预报的专版字幕预警以及常规的电子显示屏、《泸西时讯》天气预报等服务,呈阶梯式,广泛而不失重点。
4.2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①存在的问题。
一是气象服务内容的量化细化不够。
二是基层预报服务人力有限,对于灾害现场应急气象服务及灾情的收集、调查、核实等工作显得很无力。
②改进措施。
一是以提高预报准确率为核心,加强业务学习和技术交流,不断更新知识,尤其对目前全球气候变化情况的了解,提高对异常天气气候事件的关注度,不断探索气象服务的新思路和新发展。
二是首先进一步加强与地方各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另外建议扩大基层预报服务人员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