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气 总结

合集下载

中国季风总结归纳

中国季风总结归纳

中国季风总结归纳中国季风是中国独特的气候现象,对中国的农业、经济和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季风通过带来湿润或干燥的气流,在不同季节给中国各地带来不同的天气条件。

本文将对中国季风进行总结归纳。

一、季风的基本概念季风是一种以特定季节性变化为特征的风系。

在中国,根据地理位置的不同,分为夏季风和冬季风。

夏季风主要是指印度洋季风,它带来了湿润的气流,影响了中国南部和东部地区。

冬季风主要是指西伯利亚冬季风,带来干燥的气流,影响了中国北部和西部地区。

二、季风的形成原因季风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地球的自转、大陆和海洋的差异加热、地形和气候的相互作用等。

具体来说,夏季季风是由于印度洋南部暖海流的形成,冬季季风则受到西伯利亚高压系统的影响。

三、夏季季风的特点与影响夏季季风主要表现为6月到9月期间,南海海洋和印度洋海域产生的气流在中国南部和东部地区的作用下,带来大量的湿润空气和降水。

夏季季风对中国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给中国南部地区带来了充足的降水,为农业生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二是造成了梅雨季节的频繁洪涝灾害,给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带来一定的困扰。

四、冬季季风的特点与影响冬季季风主要表现为11月到次年2月期间,西伯利亚高压系统的形成使得干燥的冷空气从中国北方和西部地区向南方移动。

冬季季风对中国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给中国北方和西部地区带来了寒冷和干燥的天气条件,对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产生了一定影响;二是冬季季风的北去和春季季风的南来交替,成为气温变化的重要标志。

五、季风与中国的气候区划季风现象对中国的气候区划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根据季风特征的不同,划分了典型的季风气候区,包括南亚季风气候、西北季风气候、青藏高原季风气候等。

这些气候区在不同季节的降水和气温分布上有显著的差异,也为中国农业生产和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总结:中国季风是中国独特的气候现象,其形成原因与地球自转、地貌、气候等因素密切相关。

中国的季风主要有夏季季风和冬季季风,它们在不同季节给中国各地带来不同的天气条件和影响。

全国2024年1月气候总结

全国2024年1月气候总结

全国2024年1月气候总结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2024年1月,全国的气候表现异常多变,各地出现了大范围的气温波动和降水情况。

这让人们回想起了去年同期发生的极端气候事件,也引起了人们对未来气候变化的担忧。

在1月的第一周,我国北方地区经历了一次大范围的寒潮袭击,导致气温骤降,一些地方出现了严重的冻灾。

这给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影响,也提醒了大家要时刻关注气象预警信息,做好防寒保暖措施。

与此南方地区却出现了异常高温的天气,一些城市的气温甚至突破了历史纪录。

这种极端的气候现象引发了社会的关注,人们开始反思如何应对气候变暖的影响,降低碳排放,减缓气候变化的进程。

在降水方面,1月份的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出现了较为充沛的降水情况。

尤其是在南方地区,多次降雨引发了洪涝灾害,给当地民众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这也提醒我们要加强城市防洪排水工程建设,提高城市抗灾能力。

2024年1月的气候表现复杂多变,北方地区寒冷,南方地区炎热,降水较多。

这种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我们每个人都要意识到气候变化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影响,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减少对地球的伤害,共同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

希望未来的气候会更加温和,我们的环境也会更加美好。

【2000字】第二篇示例:2024年1月,全国气候表现出了一些明显的特点,总体来说可以划分为北方地区的寒冷干燥和南方地区的温暖湿润。

在这个月里,各地的气温、降雨量和风向都呈现出相应的特点。

首先看北方地区,一月份的气温一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尤其是东北地区,寒冷的天气一直持续着。

内蒙古、黑龙江、吉林等省份的气温常年较低,一月份更是零下十几度的时候比比皆是。

这些地区的降雪量也相当可观,给交通、农业等方面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东北地区的风向多以偏北风为主,加之气温较低,更加增加了寒冷感。

而相比之下,南方地区的气候则是温暖湿润。

一月份的广东、福建、浙江等省份气温在较为温暖的范围内,白天温暖舒适,夜晚稍微有些凉爽。

宁德天气总结

宁德天气总结

宁德天气总结概述宁德地处中国福建省东北沿海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

由于受到太平洋季风的影响,宁德的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夏季炎热而潮湿,冬季相对较冷。

本文将对宁德的天气特点进行总结,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宁德的气候条件。

夏季天气夏季是宁德气候的高温期,从6月到9月。

这个时候,宁德的气温通常在28摄氏度到35摄氏度之间,最高温度可以达到40摄氏度以上。

夏季是宁德降雨量最多的季节,经常会有强降雨和雷雨,降雨频率较高。

此外,夏季还经常出现台风的影响,给宁德带来强风和暴雨。

秋季天气秋季是宁德气候的转折季节,从9月到11月。

这个时候,宁德的气温逐渐下降,但仍然比较温暖,通常在20摄氏度到28摄氏度之间。

秋季是宁德的旅游旺季,天空湛蓝,气候适宜,是游览宁德景点的最佳时机。

冬季天气冬季是宁德气候的寒冷季节,从12月到2月。

这个时候,宁德的气温通常在5摄氏度到15摄氏度之间,但可能会有寒冷的北风吹来,使得体感温度降低。

冬季是宁德降雨较少的季节,降水量相对偏少,但仍然会有阵雨出现。

春季天气春季是宁德气候的过渡季节,从3月到5月。

这个时候,宁德的气温逐渐回升,但仍可能有寒冷的天气出现。

春季是宁德气候变幻莫测的季节,早晚温差较大,天气多变,常常会有阵雨和大风。

总结综上所述,宁德的气候特点为:夏季炎热潮湿,降雨量多,常受台风影响;秋季温暖宜人,是旅游的好时候;冬季寒冷干燥,降雨较少;春季天气多变,气温回升。

了解宁德的气候特点,可以帮助人们在旅游或生活中做出合适的安排和准备。

历年杭州天气总结表

历年杭州天气总结表

历年杭州天气总结表杭州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一座城市,具有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历年的杭州天气总结表可以反映出这座城市的气候特点和变化趋势。

首先,杭州的夏季炎热潮湿,气温较高。

从历年的数据来看,夏季的平均气温一般在28℃左右,最高温度可达到35℃以上。

同时,夏季也是降雨较多的季节,降雨量通常在每月150毫米左右,所以夏季是杭州较常遭遇台风的季节。

夏季的天气状况常常是炎热潮湿,时而下雨,时而晴朗。

人们在夏季需要注意防暑降温和防雨。

其次,杭州的秋季宜人凉爽,气温适中。

秋季的平均气温一般在20-25℃之间,适宜户外活动。

同时,降雨量也相对较少,每月平均在100毫米左右。

秋季的天气晴朗、干燥,气候适宜,是出行旅游的好季节。

接下来是杭州的冬季寒冷湿冷,气温较低。

历年数据显示,冬季的平均气温在5-10℃之间,最低气温可达0℃以下。

冬季降雨量相对较少,每月平均在70毫米左右。

冬季的天气一般阴冷湿冷,时常出现雨水和雨夹雪,人们需要加强保暖措施。

最后是杭州的春季温暖潮湿,气温回升。

春季的平均气温一般在10-15℃之间,温暖而湿润,气候多变。

春季降雨量较多,每月平均在120-140毫米左右。

春季的天气常常是多云、阴雨绵绵,气温逐渐回暖,植物开始萌芽,春意盎然。

总的来说,从杭州的历年天气总结表中可以看出,这座城市具有明显的四季变化。

夏季炎热潮湿,秋季宜人凉爽,冬季寒冷湿冷,春季温暖潮湿。

根据这些气候特点,人们可以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在夏季注意防暑降温和防雨,适时选择户外活动;在秋季外出旅行宜人;在冬季加强保暖措施;在春季享受阳光温暖,注意防雨。

这些历年杭州天气总结表的数据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适应杭州的气候,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同时,也可以为杭州市民和游客提供气象预报参考,让人们做好心理和物质准备,以应对各种天气状况。

全国2024年1月气候总结

全国2024年1月气候总结

全国2024年1月气候总结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2024年1月,我国的气候出现了一些明显的变化,不仅在气温、降水量等方面有所变化,还在风向、湿度等方面出现了一些不同寻常的情况。

在全国范围内,气候总体呈现出了一种比较稳定的态势,但也不乏一些局部的极端天气事件。

就气温而言,2024年1月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呈现出了明显的偏高趋势。

南方地区的气温普遍偏高,尤其是在华南和华东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2摄氏度,甚至更高。

而在北方地区,气温相对较低,但也比常年同期高出一些。

这种明显偏高的气温情况,一方面可以说明这个月整体比较暖冬,另一方面也可能受到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降水量方面,2024年1月全国大部分地区的降水量相对较正常。

值得注意的是,南方地区的降水量明显偏多,在广西、广东、福建等地部分地区出现了较为丰富的降水,引发了一些洪涝灾害。

而北方地区的降水量相对较少,一些地区出现了干旱情况,给农作物生长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风向和湿度等方面也出现了一些变化。

在南方地区,特别是沿海地区,风向多为偏东南或偏南风,湿度也相对较大,给人们生活带来了一定的不便。

而在北方地区,风向多为偏西北或偏北风,湿度相对较低,给人们的生活出行带来了一些干燥的感觉。

2024年1月全国的气候总体呈现出了一种比较稳定的态势,但也不乏一些局部的极端天气事件。

我们需要不断关注气候变化的情况,加强气象预警和应对措施,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更好的保障。

希望未来我国的气候能够更加稳定和宜人,让人们能够更好地享受美好的生活。

【字数超过2000字】第二篇示例:2024年1月,我国多地气温持续偏高,降雨偏少,以北方地区为主,全国普遍干旱,出现大面积水源不足的情况。

此次极端天气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给人们生活和生产带来了一定影响。

据气象部门统计,2024年1月全国气温整体较往年同期偏高,尤其是北方地区,如北京、河北、吉林等地的气温高出正常值2-4摄氏度。

第4节 中国的气候

第4节 中国的气候

最高温
成 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
(5)地形:背风坡,易形成焚风效应而增温 32℃
总结: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太阳辐射(太阳高度、昼长、天气) (2)海陆位置: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3)大气环流:冬季风、夏季风、副高等 (4)地形:海拔;迎(背)风坡;阳(阴)坡 (5)下垫面性质:裸地、绿地、植被、水面 (6)洋流:暖流、寒流 (7)人类活动:城市热岛;绿地公园;植树造林
例题: 下图示意我国东部锋面雨带位置变化(阴影部 分表示雨带)
1、根据锋面雨带推移过程,四幅图的先后顺序为( A. ③①④② B. ②③①④ C. ④②③①
B) A
D. ③①②④
2、当江淮地区“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时, 雨带位置示意为图(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二)年降水量的时间变化(季节分配、年际变化)
特 点:南北温差大,越往北气温越低
漠河
最低温
纬度高,太阳高度小,白昼短
纬度低,太阳高度大,白昼长
南海诸岛
最高温
(二)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成因
特 点:夏季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除青藏高原外)
24℃
吐鲁番 地形:海拔高,气温低
(1)太阳辐射:气候干旱,晴天多,太阳辐射强 8℃ (1)虽然北方太阳高度比南方小,但白昼 ( 2)地形:盆地地形,不易散热 因 16℃ 时间比南方长、日照时间长 (3)下垫面性质:多沙漠,地面吸热增温快 (4)海陆性质:深居内陆,夏季增温快 最低温
B
(三)我国的温度带划分
(2 1)温度带的划分 )活动积温:≥10 (依据热量) ℃持续期内,日均温之和
寒温带
(≥10℃的持续期,视为作物的生长期)
1600℃

留坝的天气总结

留坝的天气总结

留坝的天气总结一、引言留坝是一个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城市,地处温带大陆性季风区,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对该地的天气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对留坝的天气进行总结,包括其气候特征、季节变化、主要天气现象等内容。

二、气候特征在留坝,由于地处内陆,受到非常明显的大陆性气候影响。

其气候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1.年均气温较低:留坝年均气温约为10摄氏度,使其成为一个相对寒冷的地区。

2.显著的四季变化:留坝拥有明显的四季变化,夏季炎热而冬季寒冷。

3.降水分布不均匀:年降水量较少,约为400毫米,且分布不均匀,多集中在夏季。

4.风力较大:留坝的地势平坦,多数时间受到较强的风力影响,尤其是春季和冬季。

三、季节变化1. 春季留坝的春季一般从3月份开始,此时气温逐渐回升,但仍显寒冷。

春季的天气变化多端,早晚温差较大。

偶尔会出现风沙天气,需要注意防风和防尘。

2. 夏季夏季是留坝最炎热的季节,气温通常在30摄氏度以上。

夏季降水较多,但多以短暂的阵雨形式出现。

需要注意防暑降温,避免中暑。

3. 秋季秋季一般从9月份开始,气温逐渐下降,并伴随着较多的晴朗天气。

秋季是一个适宜旅行的季节,可以欣赏到美丽的秋景。

4. 冬季冬季是留坝最寒冷的季节,气温常常在零摄氏度以下。

冬季多数时间受到较强的风力影响,寒冷刺骨。

需要注意防寒保暖。

四、主要天气现象留坝的天气现象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晴天:晴朗的天气较为频繁,尤其是秋季和冬季。

2.阴天:阴天出现的频率较高,主要分布在春季和夏季。

3.雨天:夏季是降雨最多的季节,多以短时阵雨的形式出现。

4.雪天:冬季降雪较为常见,但降雪量一般较小。

5.霜冻:冬季寒冷时期常出现霜冻现象,对农作物造成一定影响。

五、结论综上所述,留坝的天气特征主要包括年均气温较低、四季明显、降水分布不均匀和风力较大等。

季节变化方面,留坝的春季温差大,夏季炎热,秋季宜人,冬季寒冷。

主要天气现象包括晴天、阴天、雨天、雪天和霜冻等。

地理中国气候知识点总结

地理中国气候知识点总结

地理中国气候知识点总结中国是世界上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的国家之一。

由于地势高低不平和纬度跨度广大,中国的气候分布有着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下面将从地理位置、气候类型、气候影响因素、气候变化等方面对中国的气候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地理位置中国地处东亚大陆,东临太平洋,南临东海和南海,依次与韩国、朝鲜、俄罗斯、蒙古、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朝鲜、巴基斯坦等14个国家接壤,陆地边界总长约2.98万千米。

中国地形复杂,东部为低山丘陵和平原地区,中部为高原地区,西部为高山地区。

中国横跨东亚、南亚和中亚三个大洲板块,因此气候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二、气候类型中国的气候类型多样,主要包括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中等偏北地区季风气候、寒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原气候等。

其中,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南部的广西、广东、湖南、福建、浙江、江西、台湾等省份,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暖干燥;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中部的华北、黄淮、江淮等地区,夏季温暖湿润,冬季寒冷干燥;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中南部地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暖干燥;亚热带湿润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广东、广西、福建等省份,全年降水充沛,气温适中;中等偏北地区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北地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寒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北、北部地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多雨;高原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青藏高原地区,气温低,降水稀少。

三、气候影响因素中国的气候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纬度、地形、海洋、大气环流和人类活动等。

纬度是影响中国气候的主要因素之一,中国南北跨度广大,纬度不同,气候类型和气候特点也不同。

地形是影响中国气候的重要因素,中国地形复杂,地势高低不平,地形对气候有明显的阻挡和隔离作用。

海洋是影响中国气候的重要因素之一,海洋的温度、盐度和温压场对中国的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天气Char1 西风带大型扰动1、西风带波动长波:也称罗斯贝波、行星波。

波长3000~10000公里,全纬圈约为3~7个波,振幅10~20个纬距,平均移速10个经距/日以下,有时很慢,呈准静止,甚至向西倒退2、波速公式假定大气运动是正压和水平无辐散的,流型具有正弦波形式且宽度很大,南北无变异。

物理意义:相对涡度平流-V·▽ζ的作用,使槽东进;地转涡度平流-βv的作用,使槽西退;波东进还是西退取决于-V·▽ζ和-βv相对重要性。

波速公式讨论:(1)西风强时移动快,波长短时移动快(2)重叠在西风气流上的一切长波,传播速度都小于纬向风速3、上下游效应上游效应:上游某地区长波系统发生某种显著变化之后,接着就以相当快的速度影响下游系统也发生变化,叫上游效应。

下游效应:当下游某地区长波发生显著变化后也会影响上游环流系统发生变化,称为下游效应。

4、波群速:综合波振幅最大值的移动速度5、阻塞高压在西风带长波槽脊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在脊不断北伸时,其南部与南方暖空气的联系会被冷空气所切断,在脊的北边出现闭合环流,形成暖高压中心,叫做阻塞高压。

阻塞高压是深厚的暖性高压系统,在它的东西两侧盛行南北气流,其南侧有明显的偏东风。

特点:(1)中高纬度(一般50°N以北)高空有闭合暖高压中心存在,表明南来的强盛暖空气被孤立于北方高空(2)暖高至少要维持三天以上,但它维持时期内,一般呈准静止状态(3)在阻塞高压区域内,西风急流主流显著减弱,同时自高压西侧分为南北两支6、切断低压在槽不断向南加深时,高空冷槽与北方冷空气的联系会被暖空气切断,在槽的南边形成一个孤立的闭合冷性低压中心,叫切断低压。

结构:(1)它出现在对流层中上层,在300百帕上表现最清楚(2)地面图上有一冷性高压与它对应。

我国最常见的切断低压是东北冷涡,它一年四季都可能出现,而以春末、夏初活动最频繁,它的天气特点是造成低温和不稳定性的雷阵雨天气。

Char2 寒潮天气过程1、寒潮定义:寒潮天气过程是一种大规模的强冷空气活动过程。

其天气的主要特点是剧烈降温和大风,有时还伴有雨、雪、雨凇或霜冻。

寒潮是一种灾害性天气。

标准:中央气象台的寒潮标准规定,以过程降温与温度负距平相结合来划定冷空气活动强度。

凡一次冷空气入侵后,该地区24小时降温达10°C以上,并且最低气温低于5°C的就称之为寒潮。

出现时间:9月至次年5月,春季的3月和秋季9-11寒潮和强冷空气最为频繁。

2、寒潮关键区:据中央气象台统计资料,95%的冷空气都要经过西伯利亚中部(70°-90°E,43°-65°N)地区并在那里积累加强,这个地区就称为寒潮关键区3、形成寒潮的主要天气系统极涡、极地高压、寒潮地面低压、寒潮冷锋4、极涡北半球冬季极区对流层中上层500hPa上的绕极区气旋式涡旋,称为极涡。

它是大规模极寒冷空气的象征。

移动路径:(1)经向性运动(中心经极地在东西两半球移动)(2)纬向性运动(多在欧亚大陆高纬,西半球移向格陵兰高纬)(3)转游性运动(向西又向东,极区亚洲部分)分类:绕极型、偏心型、偶极型、多极型5、极地高压的定义①500hPa图上有完整的反气旋环流,能分析出不少于一根闭合等高线;②有相当范围的单独的暖中心与位势高度场配合;③暖性高压主体在70°N以北;④高压维持三天以上。

极地高压是深厚的暖性高压。

6、寒潮地面高压(注意与阻塞高压区别)寒潮全过程中的冷锋后地面高压,多数属于热力不对称系统,高压前部有强冷平流;后部则为暖平流,中心区温度平流趋于零,少数高压始终为冷性。

可表示冷空气强弱,中心移动路径可作为冷空气的移动路径。

阻塞高压:(1)它出现在对流层中上层,是深厚的暖性高压系统,在它的东西两侧盛行南北气流,其南侧有明显的偏东风。

(2)地面为变性冷高压,高压的东西两侧都有气旋活动,常以西侧更为活跃。

(3)高压轴线自下向上向暖的西北倾斜,高层轴线近于垂直,对应着冷的对流层顶。

(4)阻塞高压的出现有其特定的时间地点,一般在50°N以北7、寒潮冷锋在寒潮地面高压的前缘都有一条强度较强的冷锋作为寒潮的前锋,其高度向冷空气一侧倾斜,在高空等压面上对应有很强的锋区,锋区结构上宽下窄在300hPa及以下各等压面上均有明显的冷槽和锋区。

冷锋的移动方向与寒潮地面高压路径有密切关系,与引导气流和引导槽有关。

8、寒潮中期天气过程①倒“Ω”流型(极涡分裂型)70%-80% ②极涡偏心型③大型槽脊东移型倒Ω流型演变特征:初始阶段:两个大洋北部脊向极地发展,极涡一分为二,分别移到东、西两半球,(或极涡偏于东半球),则东半球为两个大洋脊挟持一个大极涡,形成大倒Ω流型酝酿阶段:大倒Ω流型向亚洲地区收缩,形成东亚地区倒Ω流型,亚洲极涡加强并南压,极涡底部锋区加强,锋区上常有长波发展或横槽缓慢南压,形成强冷空气酝酿形势。

爆发阶段:中纬度长波急速发展,或横槽转竖、或横槽南压,引导冷空气侵袭我国。

最后东亚大槽加深重建,过程结束。

9、寒潮中期预报的关键系统(两个大洋上的暖性高压脊)东亚倒Ω流型的建立主要是乌拉尔山和鄂霍次克海两个地区有高压脊向极区发展,并在北冰洋形成反气旋打通而形成。

即大西洋暖脊和太平洋东部阿拉斯加暖脊。

有补充型、叠加型和结合型。

10、寒潮的短中期天气过程(1)小槽发展型(2)低槽东移型(3)横槽转竖型Char3 大型降水天气过程1、降水形成的条件①水汽条件②垂直运动条件③云滴增长条件2、暴雨形成的条件①充分的水汽供应②强烈的上升运动③较长的持续时间3、水汽方程——表示水汽输送和变化的基本方程物理意义:一个运动的单位质量湿空气块,其比湿的变化等于凝结率和湍流扩散率之和。

如果没有凝结蒸发,湍流扩散也很小,得dq/dt=0,即空气块比湿不变。

蒸发:c<0,dq/dt>0,比湿增加凝结:c>0,dq/dt<0,比湿减小4、降水率:设I是单位时间内降落在地面单位面积上的总降水量,称为降水强度或降水率。

可降水量:将一地区上空整层大气的水汽全部凝结并降至地面的降水量称为该地区的可降水量。

5、水汽通量和水汽通量密度水汽通量:单位时间通过与水平风速V 相垂直的单位面积的水汽量ρqV水汽通量散度: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内水汽的水平净流入或净流出量6、垂直运动的诊断分析(1)用连续方程诊断垂直运动:高层辐散低层辐合,P 层有上升运动;高层辐合低层辐散,P 层有下沉运动。

1. 用850、700百帕上的风向风速来诊断辐合上升运动的强度及降水2. 用低层变压场来判断垂直运动:在正变压中心有辐散下沉运动,负变压中心有辐合上升运动,中心数值愈大,愈显著3. 高层散度的诊断:槽前脊后,有正相对涡度平流,高层辐散,有上升运动;槽后脊前,有负相对涡度平流,高层辐合,中层有下沉运动。

(2)用ω方程诊断1. 当热成风相对涡度平流(-VT·▽ζg >0),有上升运动(ω<0);反之有下沉运动。

槽前为正,表明为上升运动;槽后为负,表明为下沉运动。

2. 非绝热加热的作用:加热,有上升运动;冷却,有下沉运动。

7、我国主要雨带的季节性变动规律5月中旬—8月下旬雨带从南往北移5月中旬—6月上旬华南前汛期15ºN6月中旬—7月上旬江淮梅雨20-25ºN7月中旬—8月下旬华北东北雨季30ºN 华南进入后汛期8月下旬—10月上旬雨带从北往南移9月中旬—10月上旬淮河秋雨期,雨量小20ºN 两次北跳三次停滞雨季一般出现在夏半年,降水分布不均匀,东南部雨季出现早,结束晚,雨季中有相对干期。

8、华南前汛期降水4-6月为华南前汛期,降水主要发生在副高北侧的西风带中,西风带环流系统与热带季风系统相互作用形成的降水。

5月中旬以前,大雨带位于华南北部,主要是锋面降水。

5月中旬以后,受季风影响,大雨带移至华南沿海,降水量增大,主要为暖区降水。

特点:(1)降水有两个大值带:武夷山到南岭南麓,沿海(2)多暴雨,以6月最多(3)暖区降水,降水量比锋面降水大3-5倍,局地性强,降水范围小(4)夜雨现象明显锋前暖区暴雨是华南前汛期暴雨的一个重要特色。

9、江淮梅雨含义:每年初夏(6-7月),在湖北宜昌以东28°-34°N之间的江淮流域到日本南部这以狭长区域常会出现连阴雨天气,雨量很大。

由于这一时期正是江南梅子的黄熟季节,故称为“梅雨”。

环流特征:副高西伸北跳,控制华南地区,整个东亚环流完成了从春到夏的调整,雨带同时北跳,华南汛期结束,江淮梅雨开始,印度季风爆发,副热带西风急流从印度北部跳到高原北部,100hPa反气旋轴线北跳到34°N。

(1)高层(200hPa):江淮上空维持一个强大的暖性反气旋(南亚高压)(2)中层(500hPa):①副热带地区:西太平洋副高呈带状分布, 其脊线从日本南部一直伸向我国华南,略呈东北-西南走向,120°E处的脊线位置稳定在22°N左右。

②中纬度地区:巴尔喀什湖及东亚东岸(河套到朝鲜之间)建立了两个稳定浅槽。

③高纬度地区:为阻高活动区。

阻高可分为三类:(50°-70°N)单阻型、双阻型、三阻型(3)低层:在850或700百帕上为江淮切变线,切变线之南有与之近乎平行的低空西南风急流,有时切变线上有西南涡东移。

(4)地面:①地面图上江淮流域有静止锋停滞,若500百帕平直西风带上有较弱的低槽东移,则在低空常有西南涡与之配合沿切变线东移,在地面上引起静止锋波动产生江淮气旋。

②中纬西风带上有较强的低槽东移时,静止锋波动能发展为完好的锋面气旋。

10、华北和东北雨季降水四个特点(1)降水强度大,持续时间短(2)降水的局地性强,年际变化大(3)降水时段集中(4)暴雨与地形关系密切11、天气尺度系统和行星尺度系统对暴雨的作用天气尺度系统:(1)制约形成暴雨的中尺度系统的活动(2)造成暴雨区的水汽集中(3)在天气尺度系统中上下不同性质的平流造成位势不稳定层结(4)天气尺度系统中风速垂直切变有利于中小尺度系统的发生和维持(5)天气尺度系统的不同性质决定了暴雨的不同特点行星尺度系统:(1)影响和制约天气尺度系统(2)决定暴雨区的水汽来源或水汽通道,将南海、孟加拉湾和太平洋的水汽不断向暴雨区输送(3)大致决定了雨带发生的地点、强度和持续时间:大范围雨区一般出现在长波槽前12、低空切变线含义:一般把出现在低空(850和700百帕面上)风场上具有气旋式切变的不连续线称为切变线。

江淮切变线的形成:700百帕槽线在移动过程中,南端受副高阻挡,槽线停滞或移动缓慢,而北端则继续东移,使槽线顺转而成为东西走向的切变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