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与实例企业用人以德为先
企业用人是以才为先还是以德为先辩论赛总结报告

企业用人是以才为先还是以德为先辩论赛总结报告
1、无才即便有德也无法胜任
一些单位的普遍情况:一项工作任务下达了,接受任务的管理者就会同他的上级讲条件,一要政策,二要人。
要人这一点,普遍都是多要一些人,而决不会少要。
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因为不是人少,而是能胜任的人少,工作做不完。
2、人才可以创造价值
一些单位
“因人设岗”,先有员工,再根据员工的特点或能力设定岗位,至于这个岗位是否必要,是否成为管理“瓶颈”无人考证。
为什么?排除安排人、人浮于事、工作重叠、小事大做的情况,无外乎人才无能。
殊不知人多了就需要布置、协调,需要大家配合。
一个多余的岗位不仅是自身消耗,其他人配合也同样要付出劳动量,同样消耗这些岗位的人力成本。
如果有才能的人多了,不就节约了人力资源成本,间接创造了价值。
3、无才只能增加内耗
当官的A君感到工作很累很忙时,就会找比他级别和能力都低的C先生和D 先生当他的助手,把自己的工作分成两份给C和D,自己掌握全面。
C和D还要互相制约,不能和自己竞争。
当C工作也累也忙时,A就要考虑给C配二名助手;为了平衡,也要给D配两名助手,于是一个人的工作就变成七个人干,A君的地位也随之抬高。
当然,七个人会给彼此制造许多工作,比如一份文件需要七个人共同起草圈阅,每个人的意见都要考虑、平衡,绝不能敷衍唐赛,下属们产生了矛盾,他要想方设法解决;升级调任、会议出差、恋爱插足、工资住房、培养接班人……哪一项不需要认真研究,工作愈来愈忙,甚至七个人也不够了。
企业用人以才为先还是以德为先四辩稿

亲爱的主席、评委、对方辩友:首先我想冒昧指出对方逻辑上的漏洞:对方在论证企业用人需要以才为先时,便是员工们既有才又有德,而在论证不需要以德为先时,则是光有德而无才,这是不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呢?恰恰相反,我方在论证以德为先时是在员工既有才又有德的基础上证明德更重要。
对于才与德,双方至少在定义上达成了共识:才,即知识和才能,是通过学习积累起来的;德,即品德和修养,包括为人正直、善良、诚恳,又有强烈的责任心、进取心、上进心,而对于对方刚才论述的才的种种好处,我方声明,并不否认,但相比较之下,企业用人若能以德为先,则会对企业自身乃至整个社会带来更大的积极作用。
对于企业来说,第一,以德为先是企业发扬团队精神的前提。
试想,如果公司里的员工都是才华横溢、鹤立鸡群,除非大家都是品德高尚之人,否则就极容易出现嫉贤妒能、桀骜不驯的现象,请问这样的团队还是健康的吗?我想这也正是蒙牛“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无德有才限制使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的准则由来,一个团队,只有员工们处处为集体着想,才能互相弥补、互相合作,才能为公司带来最大的经济效益。
第二,以德为先是企业长足发展之保障。
如果把企业比喻为一颗大树,则诚信道德有如树根,若树根开始腐烂,不管树多大多茂盛,即可预见这棵树即将枯萎,对于企业来说,无论其管理制度多么严谨,一旦聘用品德有瑕疵的人,就好比埋下一颗深水炸弹,随时可能引爆。
第三,以德为先是造就高才精英之根本。
但丁说过:“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
”人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什么?是道德、健康和知识,其中道德位于三者之首,尤为重要。
企业只有先招进有德之人,才能有继续培养的可能性,好钢铸好剑便是这个道理。
对于社会来说,企业用人以德为先不仅仅是企业自身的责任,也是对社会价值观积极的倡导。
当今社会,拜金主义、利益驱动的现象越来越明显,难道对方还觉得企业以才为先、道德次之的用人原则对于大学生乃至整个社会是一种积极倡导吗?如果企业都如对方所期望的那样以才为先甚至唯才是用,那中国的食品安全、偷税漏税、恶性竞争等等问题何时才能解决?企业确实是以盈利为目的,但决不能作为唯一目的,企业必须承担起其应尽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同,才能谋求更长远的发展。
企业用人以德为先

企业用人以德为先企业用人德为先各位评委、辩友,主席大家好:请允许我指出对方的错误。
第一,对方辩友一直强调企业用人“才”的重要性,却只言不语“才”为先,我方从不否认企业用人“才”的重要,企业用人德才都重要,但我方认为企业用人“德”为先。
第二,按对方辩友的逻辑,“才”包含“德”,那么企业用人唯“才”足以,何来“德”先、“才”先之说,我们也不需要在这里辛苦辩论了,大家都洗洗睡了吧。
下面请允许我方鉴定几个概念。
企业用人:指企业通过管理、治理使员工发挥其功能的理念、行为和过程的总和。
“德”指人们的行为准则、规范、品性、品质,就企业员工而言,是指具有强烈的责任心、进取心、事业心,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等;就企业而言,指企业具有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积极的价值取向、导向。
而才是指能力,即胜任某项任务的条件。
就企业员工而言,才就是从事某岗位的知识、技能。
先,是指时间在前,次序在前,即首要、根本、先导。
我方认为企业用人德为先,理由有三:第一,从企业用人的目的来看,只有以德为先,才才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
要知道态度决定行为,行为导致结果。
因此想要结果更好,首先要让行为更好,要让行为更好就要让态度更好。
企业用人的目的是为了盈利,促进企业的发展,实现社会价值。
为此,就需要效益最大化,人才最优化。
那么如何使企业的每个员工的知识更渊博,技能更熟练,核心竞争力更强,想要达到这一结果,他就必需要努力学习知识,熟练操作技能,总结经验教训。
想要达到这一行为,我们的员工要不要积极进取、认真负责,要不要严以律己,勤奋好学,要不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进取心,回答当然是肯定的,只有以德为先,才才能够得到有效的发挥。
第二,从企业用人的过程来看,只有以德为先,才才能够得到有效的使用。
在企业用人的过程中,一个人给企业创造的利益,远远不及一个团队给企业创造的利益。
企业需要盈利,它就需要全体员工围绕着同一目标共同前进。
即使一个员工他的知识再渊博,技能再熟练,若是各自为战,消极怠工,甚至互相扯皮,形成蝴蝶效应造成连锁反应就更加得不偿失了。
企业以德为先的“用人之道”)

其次创新是企业的灵魂,企业用人只有以才为先,才能实现企业的创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农业时代所出的大地主必然要被洛克菲勒们取代,而工业时代出现的汽车大王、钢铁大亨以及石油皇帝们必然要让位于创新时代的新贵。日本索尼公司的创始人盛田昭夫告诉我们:企业唯有新新才能生存,这一点在联想集团用人环节,体现得犹为突出;联想集团在招聘人才的现场时常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比如下水道的井盖为什么是圆的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其实它要考察的就是应聘者是否具有创新这样的思维能力。所以以才为先才能推动创新。
中组部副部长解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
2009年10月10日17:34中新网-求是【大中小】【打印】共有评论120条
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强调:“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这是我们党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党的组织路线和干部政策的丰富发展,是新时期党的干部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深刻理解和全面贯彻这一重要标准,对于建设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企业以德为先的“用人之道”)

创造更多的利润企业以德为先的“用人之道”对于选择高层团队的经营者来说,首先考虑的是选择一位优势与您自己互补的人,第二确定他是长于逻辑思考的“分析型”人?还是热爱规划,管理工作的“组织型”人?亦或是具有创新才能,综合力强的“整合型”人?要不就是个善于表达,乐于与人往来的“沟通型”的人?只要框定这四类型的人才就一定不会犯除了“道德”之外的用人错误。
个人领导力绝对不是团队领导力的成就所能比拟,不能发挥团队领导的经营者除了自己劳心劳力之外,什么都没有大家都明白优秀人才的重要性,但能够容忍优秀人才的各种缺点就不是大多数经营者所能做到的。
中小企业的领导者一定要学会运用愿景来打动优秀人才,用人才魅力吸引优秀人才,用事业发展来留住有用人才。
这时候企业家的胸怀、真诚、魄力和勇气是区别企业成长和衰退分水岭。
人事的变革是企业发展中最大的变革,也是风险最大的变革。
用人之道——以德为先,到底什么是“德”,什么是企业需要的“德”?什么是“德”的底线?对自己、对自己的亲人的“道德”标准是否一视同仁?许多时候经营者内心标准是模糊的,所以在企业中“德”是最讲不清楚的东西。
我们只讲“道”、“法”、“情”。
对“道”、“法”、“情”三个字能否正确地把握并自然发挥,这就是真正成功的“用人之道”。
用人之道贵在于“知”,知人善任,唯才是用这些大道理人人都懂,最关键的是如何科学、系统地“知人”,以能有效、公正地“善任”,说说总是比较简单的,而做起来又就不那么容易了。
现在有一种市场——人才市场。
人才在人才市场里面做着原始的等价交换的买卖,而且大部分都是短期的买卖,真正的人才是不需要进入人才市场去出售的。
那么偶然发现的潜力股优秀人才,页脚内容1创造更多的利润必须快速地进行采购,加以信赖、授权、激励、培养时日之后,经过三个部门以上的轮岗训练,才能成为栋梁之才。
用人标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对于这个标准,我的看法是:不管是政府用人也好,还是企业等等市场主体也好,用人都可以遵照这个标准执行,而作为政府来说,这个标准就更应该遵循,应为政府工作人员代表着国家、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群众对政府的态度如何,不仅取决于政府所制定的各项政策是不是真正为百姓利益着想,更在于这些执行政策的人的执行力表现以及这些行为在百姓心中留下的印象。
企业用人以德为先1辩稿

企业用人以德为先1辩稿企业用人以德为先主席,各位同学,对方辩友,大家下午好!今天,我方的观点是企业用人以德为先.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指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也就是说“德”,是“才”的方向和灵魂,是“才”发展的内部动力;“才”,是人得以发展的成功的基本条件和基础。
二者之间,德才兼备,但“德”是首要的、第一位的,选拔人才必须“以德为先”。
因此企业用人以德为先,是指企业在用人的时候,先考虑这个人德,然后再考虑这个人的才,也就是说,企业用人是德才兼备的,只是德是首要的考虑因素。
请对方辩友在接下来的辩论过程中不要乱扣帽子。
下面,我将从3个方面来论证企业用人以德为先。
第一,企业用人以德为先是造就高材精英之根本,也就是说道德是一个人才的根本. 意大利诗人但丁有句名言: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
人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是道德、健康和知识,而其中道德尤为重要,为巨人的竞争核心力之首。
道德,是一个人的行为准则,它决定着人生的方向。
因此,德是才的根本,德者才比高,才者不一定高德。
第二,企业文化是为企业发展服务的一个必要因素,而企业用人以德为先可以促进形成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狭义上讲也是企业的价值观。
好的企业文化下,工作效率、成本节约、品牌的价值以及企业自身的价值等等都大大的提高。
但无论多么严谨的管理制度都会有其疏漏,当疏漏产生后果后,后果的大小完全取决于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
良好的企业文化下的员工,其对公司的认同,忠诚度也相对是高的。
第三,企业用人以德为先是社会对企业的必然要求。
企业是一个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若想要更好更长久的发展,必定要满足广大客户的要求,而客户更看重企业的诚信道德。
而企业是否真的拥有良好的企业道德,关键就取决于员工的道德素养。
各位试想,两家业务都很出众的公司,一家以社会利益至上,诚信经营,而另一家则为了牟利,不惜出卖伙伴,损害群众,这两家公司那家是我们的社会需要的,那家更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不言而喻。
课程思政故事——企业用人,以德为先

企业用人,以德为先
周襄王七年(公元前 645 年),呕心沥血辅助齐桓公创立霸业的管仲患了重病,齐桓公去探望他,询问他群臣之中谁可以授以相位。
齐桓公:“鲍叔牙如何?”管仲:“鲍叔牙为人清廉纯正,是个真正的君子。
但他对于善恶过于分明,一旦知道别人的过失,终身不忘,这是他的短处,不可为相。
”齐桓公:“隰朋如何?”管仲:“隰朋对自己要求很高,能做到不耻下问。
对不如自己的人能哀怜同情。
对于国政,不需要他管的他就不打听;对于事务,不需要他了解的,就不过问;别人有些小毛病,他能装作没看见。
不得已的话,可择隰朋为相。
”
不久,管仲病逝。
齐桓公不听管仲病榻前的忠言,结果酿成了一场大悲剧。
人都喜欢与自己亲近的人,更愿相信看起来效忠自己的人。
齐桓公在用人方面,以臣下对自己如何为标准,易牙烹子,竖刁委身,开方舍千乘之封,不奔父母之丧,专心事君,他们看起来是忠臣,实际上包藏祸心。
人情莫爱于子,莫重于身,莫亲于父母,倘若连子女、自己、父母都不要,还能有什么道德和良心对待他人呢?
启示:做人要以德为先,学生一定要注意在平时陶冶情操,提高自己的品德,这样才会受到企业的欢迎。
即使在今后职业生涯中,也要时刻注意自身的品德修养的修炼,才能受到他人的尊重,这是为人之根本。
企业用人以德为先(已整理)

企业用人当“以德为先”古人云:“君子爱人以德,小人爱人以姑息。
”承袭先贤之圣见,正视当今用人之利弊,笔者认为,用人应当“以德为先”。
德,即品德和修养,包括为人正直、善良、诚恳,又具有强烈的责任心、进取心和事业心。
才,即知识和才能,是通过学习而积累起来的。
所以,我们在衡量一个人的时候,更加注重的是他是否具备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持之以恒的学习力,这恰恰是有德之人的必备素质。
第一,以德为先用人是古今中外之定理。
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到“以德治国”,无论什么行业招贤纳才,都讲究“德才兼备”,是以德为先!从小学到大学,都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共同发展,也是以“德”为先!从公务员条例到公务员法,都强调对公务员“德、能、勤、绩、廉”的考察,还是以“德”为先!第二,以德为先用人是单位发扬团队精神之前提。
高尚的品德如磁石、如号角、如清风,总是为人所尊重、所赞许、所仰慕,从而能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凝聚力,进而产生坚不可摧的团队精神,使企业在当今愈演愈烈的激烈角逐中永立于不败之地,正所谓“任他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第三,以德为先用人是企业长足发展之保障。
“如果把企业比喻为一棵大树,则诚信道德有如树根,若树根开始腐烂,不管树多大多茂盛,即可预见这棵树终将枯萎”。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每个企业都重视创新,有德之人将会充分发挥其知识与才能,为企业的创新与进步殚精竭虑!恰恰相反,无论企业管理制度多么严谨,一旦聘用品德有瑕疵的人,就像组织中的深水炸弹,随时可能引爆。
第四,以德为先用人是造就高材精英之根本。
但丁说过:“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
”人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是道德、健康和知识,而其中道德犹为重要,位居人的核心竞争力之首。
道德,是一个人的行为准则,它决定人生的方向,方向一错,全盘皆输。
综上所述,德是才的根本,德者才必高,才者未必有德。
因此,企业用人应当“以德为先”。
用人以德为先企业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企业用人,“才”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当企业在招聘人员之时,也往往把具有什么文化与技艺等放在重要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纵使吕布乃是天下无双的猛将,但却是三姓家奴的背叛者,曹操一样杀之!所以德为先!
2. 中国每年培养十几万的留学生,为什么真正回国的只有那么2,3万人,少得可怜.这个问
题说明了什么
3. 重视自己道德的人自然也就会重视企业的道德,虽然企业会失去一些机会,导致企业初
期发展速度要慢一些,但在这个道德缺失的社会里,注重自己道德的企业自然会日益受
到青睐,一旦企业道德名声传播出去,企业业绩自然也就会上去。郭美美事件
4. 才高者可用,德高者可以重用。
5. 一个企业最重要的是什么如果只追求利益会变成什么样子
从近来连续发生的“三鹿奶粉,富士康跳楼”等事件,都是因为管理人员无德而造成的,
对方辩友,我想请问你,企业用人还能以德为先吗
6. 打个比方,有个人,很有才华和能力,被一家公司选用,这家公司对他也很不错,高薪
哦~但是,他却把公司的机密告诉了给这间公司的对手。
去录用一个有才无德的人真的是正确的吗
7. 蒙牛老总牛根生评价企业用人:有德有才,破格录用。 有德无才,培养重用. 有才无
得, 限制使用。 无德无才,坚决不用。 从这一点出发,就可以论证你的观点,企业
用人以德为 先。 小富靠才, 大富靠德。 一个企业如果要做大,一定需要以德为根本,
以利用人才为手段。
8曾经在清华大学就读的一名女博士(高杏欣),到美国留学后,帮美国破解了全球定 位
导航北斗系统的编码程序。在此之后不久,全世界的接收机公司都使用她的编码来制造原 型
接收机以获取和跟踪北斗卫星的信号,她还将这些伪随机数码应用于一个软件接收机中获
取并跟踪北斗-M1 卫星。她的才使得中国花巨资发射的北斗卫星系统暴漏在所有对中国别有
用心的眼睛下,难道她就是各位辩友的人才么。难道企业需要的也是这种为了私利就做违背
祖国违背人民利益的人么
9才可后天培养``德为天性``因为一个人的品德不是用钱能买来的,
而才可以通过学习,经验获取。
10. 中 国 有 句 古 话 , 先 做 人 后 做 事 , 做 人 是 做 事 的 基 础 , 人 都 做
不 好 , 难 免 做 坏 事 。
意 大 利 诗 人 坦 丁 有 句 名 言 : 一 个 知 识 不 全 的 人 可 以 用 道 德 去
弥 补 , 而 一 个 道 德 不 全 的 人 却 难 以 用 知 识 去 弥 补 。 所 以 无 论 企
业 还 是 事 业 单 位 用 人 都 必 须 注 重 德 , 那 种 过 分 看 重 才 而 忽 视
品 德 的 做 法 , 不 利 于 人 才 的 成 长 与 企 业 的 发 展 。
11.对 于 一 个 只 有 很 高 的 才 能 而 没 有 德 行 的 人 , 你 敢 用 他 吗 即
使 用 了 你 是 不 是 要 处 处 提 防 什 么 是 德 德 就 是 品 性 和 人 格 , 老
百 姓 说 的 有 良 心 , 而 才 是 什 么 , 是 一 种 能 力 , 是 能 够 给 社 会 创
造 价 值 , 如 果 说 以 才 为 先 的 话 , 那 么 请 问 对 方 一 辩 , 对 于 三 鹿
奶 粉 和 双 汇 的 瘦 肉 精 事 情 应 该 怎 么 看
12.像 大 毒 枭 刘 招 华 那 样 的 人 , 他 的 确 是 在 化 学 方 面 有 相 当 高
的 才 能 , 但 是 无 德 的 他 确 把 自 己 的 才 华 用 于 制 造 毒 品 上 , 危 害
了 社 会 。
13.《 资 治 通 鉴 》 能 记 载 德 胜 才 谓 之 君 子 , 才 胜 德 谓 之 小 人
14古人云:君子爱人以德,小人爱人以姑息。
陈词
我方不否认一个有才之人可以为企业带来利益,但如果把一个企业比作一辆火车的话,德
是轨道,才是引擎,如果没有了轨道,试问就算马力再大 ,这列火车将要开往何方,而企
业正是如此,假使一个企业里有才的人很多,但他走在一个错误的方向上,这又有什么用,
不过是南辕北辙罢了,更有甚者成为了一颗定时炸弹,此类的例子多不胜数,最近的如毒
奶粉,瘦肉精。等等。
1.德是一种天性,是一个人善良的本心,是一种极强的责任心,这些是很难通过后天培养
出来的,而一个人的才是可以通过后天培训得到的。从这点上来看,有德之人更加难得。
2德是一个人的立世之根本,更何况是企业!德高则人气聚,人气聚则形象佳,形象佳则社
会效益好,社会效益好则经济效益好,经济效益好则企业长远发展 一个德不高的企业何以
让合作者放心,何以让顾客放心一个企业不重视德,无异于玩火自焚,自取灭亡啊!参天
大树的支繁叶茂,靠的是深扎大地的根默默支撑,凌云大厦的气势鄙人,靠的是厚重坚硬
的基石无语支撑,成功企业的长远发展,重视自己道德的人自然也就会重视企业的道德,
虽然企业会失去一些机会,导致企业初期发展速度要慢一些,但在这个道德缺失的社会里,
注重自己道德的企业自然会日益受到青睐,一旦企业道德名声传播出去,企业业绩自然也就
会上去。最近的郭美美事件就是最好的例子,试问现在红十字会的公信度还有多少。
3. 德一方面是一个人对企业的责任心,若责任心强的话,一方面可以极大地增强人员的凝
聚力和向心力。只有人与人团结协作,才能发挥企业的最大能效。如果没有德做基础,那
么,个人的才再高,心不往一处想,劲不往一处使,企业还怎么发展另一方面,可以化为
员工内心的驱动力量,产生一种更积极向上的心态。
4企业的价值不应只体现在盈利上,更要体现到其所承担的社会角色和所应当尽到的责任和
义务上,而以德为先的用人机制,可以更好地确保企业履行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1企业好比国家,国家建设日新月异,试问没有马列邓论,三个代表,八荣八耻在思道德上
的指引,中国人民能取得今日的辉煌吗
2我国的治国纲领乃是“以德治国”,并且国内企业大力提倡“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这
不正是重德的表现么试问为什么不是以才治国,而一个国家尚且如此,更何况一个企业。
3欧美日本企业存活时间为30到40年,而中国为7到8年。
4国家电网公司2012年招聘的第一条就是遵守法律法规,拥有 良好的思想品德。
5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多次强调,企业用人当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试问对方辩友,其中
的以德为先该如何理解、
翻开历史,有“才”而无“德”的人,往往不是一事无成,就是身败名裂。如“才尽”之江
郎,如遭万人唾弃之秦桧,等等。着名的三星集团,早在1957年就开始提出公开甄选人才
的依据为人品、智能和健康。董事长李秉哲在用人时,首先看中的是人品,然后才是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