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心得)之浅谈儿童美术教育与生活的结合
浅论对幼儿进行生活化美术教育的实践

一、引言幼儿时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个时期的孩子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对世界充满探索欲望。
美术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激发创造力、提高动手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生活化美术教育作为一种创新的教育理念,将幼儿的生活经验与美术教育相结合,有助于提高幼儿的美术素养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从生活化美术教育的内涵、实践策略和意义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生活化美术教育的内涵生活化美术教育是指以幼儿的生活为出发点,将幼儿熟悉的生活场景、人物、物品等作为美术教育的内容,引导幼儿在观察、体验、表达中提高美术素养。
这种教育方式强调以下几点:1. 关注幼儿的生活经验:生活化美术教育注重挖掘幼儿在生活中所接触到的各种元素,将这些元素融入美术教学,使幼儿在熟悉的环境中感受美、体验美。
2. 强调幼儿的主体地位:生活化美术教育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尊重幼儿的个性差异,鼓励幼儿自主探索、表达。
3. 注重实践与体验:生活化美术教育强调幼儿在实践过程中感受美术的魅力,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三、生活化美术教育的实践策略1. 创设生活化教学环境: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园的空间、设施等资源,创设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学环境,如:自然角、生活角、角色扮演区等,使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感受美术的熏陶。
2. 选择生活化教学内容: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选择与幼儿生活紧密相关的教学内容,如:植物、动物、家庭、节日等,让幼儿在熟悉的事物中体验美术的魅力。
3. 采用生活化教学方法:教师可运用观察法、体验法、游戏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幼儿在生活化场景中感受美、表达美。
4. 鼓励幼儿自主创作:教师应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运用各种材料进行自主创作,如:绘画、手工、泥塑等,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5. 家园共育:教师应与家长保持良好沟通,引导家长关注幼儿的美术教育,共同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家庭美术教育环境。
四、生活化美术教育的意义1. 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生活化美术教育让幼儿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感受美、体验美,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
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的实践研究

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的实践研究作为幼儿园的一名美术教师,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将美术教育与幼儿的生活更好地结合起来,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并享受美术的乐趣。
针对这一问题,我进行了实践研究,并得出了以下经验分享。
一、注重环境营造幼儿园是孩子学习生活的场所,教育工作者需要根据孩子的身心特征和年龄特点,打造一个温馨、安全、有利于规律性发展的环境。
在进行美术教育时,我通常会在教室里设置专门的画画区域,放置鲜花和绿植,搭配漂亮的画框,让孩子们有一个愉悦的学习环境。
二、生活化的教学设计美术教学不应该孤立于教室之中,而是应该联系幼儿的生活,让美术融入日常生活中。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通常会从幼儿熟悉的物品或场景入手,比如教授孩子如何画动物、花卉、水果等。
同时,我还会让孩子们学会观察能力的提高,通过带孩子们去郊外,公园等地散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并在随后的画画活动中加以表现。
三、多媒体的应用现如今,多媒体教学已成为了现代幼儿教育的主流,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进行美术教育时,我会利用现代教育设施,如幻灯片、视频、音频等,将艺术作品、名人画展示给孩子们,引导孩子们学习绘画的技巧和色彩搭配,加深孩子们的艺术素养。
四、活动的组织与策划除了传统的绘画活动,我还会进行创意性的绘画教育活动,引导孩子们完成趣味性任务。
比如举行“画画比赛”、“废物再利用”等主题活动,通过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让他们在自己的作品中表现自身的独特思想和想象力。
综上所述,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的实践研究,需要环境营造、生活化教学设计、多媒体的应用、活动的组织与策划等多方面综合考虑。
希望更多的美术教育工作者关注幼儿美术教育,从而为幼儿园实现优质教育做出积极的贡献。
谈幼儿园美术教育生活化的策略

谈幼儿园美术教育生活化的策略幼儿园美术教育是培养幼儿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环节。
为了使美术教育更加生活化,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创设情境: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幼儿在生动的场景中接触艺术,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可以组织幼儿去美术馆参观,让他们观看真实的艺术作品,感受艺术的魅力。
2. 自然体验:将美术教育融入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中,让幼儿在自然的环境中进行美术创作。
可以选择户外环境或者自然材料作为创作素材,让幼儿亲手捏泥人、画花草等,感受自然的美。
3. 培养观察力:通过欣赏和观察艺术作品,培养幼儿对色彩、形状、线条等艺术元素的敏感和观察力。
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生动的艺术作品给幼儿观看,并引导他们描述作品中的细节。
4. 组织活动:组织一些富有创意和趣味性的美术活动,让幼儿在玩中学、在活动中体验艺术。
可以组织幼儿进行集体画画,让他们感受到合作创作的乐趣。
5. 教育游戏:设计一些美术教育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和创作。
游戏可以结合一些有趣的美术知识,通过角色扮演或者游戏规则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6. 家庭合作:鼓励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美术教育中来,与幼儿一起进行家庭美术创作。
可以组织家长和幼儿共同参观艺术展览,并鼓励他们一起进行美术创作,加强家庭美术教育的有效性。
7. 激发想象力:通过幼儿的日常生活和游戏,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可以鼓励幼儿通过绘画、手工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想象,培养幼儿的艺术思维和创新意识。
8. 尊重个体差异:在美术教育中,要充分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艺术风格和独特的审美观。
可以通过绘画、雕塑等不同的艺术形式来满足幼儿的个体需求。
生活化幼儿美术教育之我见

一、生活化美术教育体现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基本思想和原则
1.生活化幼儿美术教育更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体验美感。
福禄贝尔曾说过:“通过生活并来自生活的课,是使人印象最深刻,理解最容易的课。”当幼儿临摹范画时,他们感受到一种唯美,而我们应该让幼儿感受到身边的美,生活中的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艺术教育的目的是将浅层兴趣引申,并提高到有一定深度的动机水平上。生活化美术教育通过让幼儿亲身去感受生活,亲自去探讨他们自己感到好奇的事物,满足好奇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去,也为美术表现积累了情感经验与其他有用的经验,奠定良好的美术表现基础,使幼儿达到愿说乐画的境地。特殊的氛围,浓郁的特色对幼儿有强烈的吸引力,会在幼儿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有利于充分激发他们的艺术情感。例如在笔者组织的一次以“超市购物”为主题的美术教育课上,孩子们不但亲身体验了如何在超市购物,而且都迫不及待地把过程和感受用笔表现出来,连平时最怕画画的小朋友也如此。
生活化幼儿美术教育之我见
编 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化幼儿美术教育的根本特征是以幼儿的能力、兴趣、需要及生活为中心,创造适合幼儿的生活氛围,以美术为表现基本手段,促进幼儿的个性全面发展,力争在幼儿美术教育中体现生活化的特征,实现生活化的价值。生活化美术教育体现了《纲要》的基本思想,提倡向幼儿生活回归,使得幼儿生活成为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生成点,这将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体验审美感,更有助于幼பைடு நூலகம்的自我表达,同时让幼儿充分体验学习及生活的自主性和主体性。
在我们进行的生活化幼儿美术教育实践中,通过幼儿具体的美术行为表现的评价可知:生活化的美术表现题材与活动十分有助于幼儿美术活动兴趣养成。幼儿美术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来自现实生活本身并且经过创作者亲身体验过的知觉材料远比间接的知觉刺激重得多。幼儿进行美术活动,就是将所知的表现出来。若在美术活动中贯穿以生活化取向,则幼儿将感知得更直接更深刻。通过自身的体验,积累起大量的感性材料,然后再引导幼儿自愿地表现,幼儿进行美术活动的动力也就越充足。
谈幼儿园美术教育生活化的策略

谈幼儿园美术教育生活化的策略幼儿美术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认识和表达自我感受的重要途径。
生活化教学是幼儿园美术教育中的重要策略之一,可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推动幼儿素质综合提升。
一、通过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提高幼儿兴趣幼儿园美术教育需要以幼儿生活为对象,从幼儿身边的生活开始,将美术教育融入到幼儿日常生活中,让幼儿在优美的环境中成长。
例如,在幼儿园美术课上,可以引导幼儿通过观察身边的水果、玩具、花草等入手,将物体造型和构成的要素进行探究,并在创作中进行实践,这样可以增加幼儿的兴趣,让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完成作品,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发展幼儿的创造力生活化教学方法是幼儿园美术教育中一种重要的策略。
比如,引导幼儿通过观察身边的自然景物,如树木、草丛、小河,再用自己的语言和思维描述,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创作时借助于自己的想象构思出丰富多彩的画面。
让幼儿通过画画来表达自己的思维,生动地展现出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和想象世界,从而促进幼儿的创造力的发展。
三、通过生活化的情境营造促进幼儿的艺术鉴赏能力幼儿园美术教育最终目的是培养孩子对艺术的热爱以及提高幼儿的艺术鉴赏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幼儿素质和创造力的目的。
通过营造生活化的情境,鼓励幼儿开展观察和比较,发现事物之间的差异,形成一种对美丽事物的敏感性,提高幼儿的感性认识,培养艺术鉴赏能力。
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应该运用生活化教学方法,发挥幼儿的天性,引导幼儿通过观察身边的生活,描绘自己的丰富想象,帮助幼儿学会发现美的存在,培养幼儿的美术素养,让他们在美好的环境中成长。
浅析幼儿美术活动生活化的策略

浅析幼儿美术活动生活化的策略幼儿美术活动是幼儿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帮助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有些幼儿园存在一种情况,即美术活动过于抽象化,与幼儿的生活实际脱节,因此影响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如何让幼儿美术活动更生活化成为了幼儿园教育工作者们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从幼儿美术活动生活化的重要性、实施策略以及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浅析,以期能够对幼儿园教育工作者们在开展幼儿美术活动时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一、幼儿美术活动生活化的重要性1.培养幼儿艺术兴趣:幼儿正处于学习、探索世界的阶段,通过生活化的美术活动,可以让他们从生活中感受到美,培养起对美的兴趣,激发其艺术创作的动机和潜能。
2.促进幼儿情感表达:幼儿美术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还可以帮助他们用画笔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促进情感的宣泄与情感交流。
3.拓展幼儿观察力和想象力:通过生活化的美术活动,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自然和生活环境,激发其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发现和表现,拓展其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幼儿美术活动生活化的实施策略1.关联生活经验:在进行美术活动时,要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和生活场景,让他们能够在画画中表达自己的生活、感觉和想法。
可以通过观察周围的自然景物、家庭日常、节日活动等来设计美术主题,引导幼儿用画笔去表达。
2.创设情境活动:通过创设情境活动,让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充分体验生活。
比如在进行彩绘活动时,可以让幼儿在户外感受阳光、大自然的气息,在进行造型活动时,可以让幼儿感受不同材料的质感和形态,这样可以更好地让幼儿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3.引导感性体验:美术活动不仅仅是技术的学习,更是情感的表达。
在进行美术活动时,要引导幼儿用心感受、用手触摸、用眼观察,培养他们的感性认知,让他们从感性经验中获得灵感和启发,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4.注重作品的情境性展示:在美术作品的展示上,要注重其情境性和生活化。
少儿美术教育心得 少儿美术教育心得与思考三篇

少儿美术教育心得少儿美术教育心得与思考三篇在少儿美术教育过程中,如何激发起孩子对美术的学习兴趣,正确的辅导方式至关重要。
以下是分享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少儿美术教育心得少儿美术教育心得与思考1少儿美术教育是少儿美术综合素质中不可缺少的一块内容,也是少儿在以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孩子长到两岁至三岁之后就开始喜欢涂鸦,这是天生的,先天性的,也就是所谓人的本性。
不管他会画或者是不会画,总喜欢涂,总喜欢构线,一根长长的线构画了他很多在里面的故事人物。
这时孩子还不会使用文字来表达,但是他会用涂鸦的方式表达他内心的想法和情感,只要作为家长愿意去倾听,就会得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孩子在其绘画的涂鸦阶段似乎没有天才与非天才之分,孩子在涂鸦中不规则的线条和不成形的色彩,往往使他们兴奋与冲动。
这些混沌、重复的、毫无驾驭能力的绘画在孩子眼中就是创造,从而使孩子感到创造的成就感。
然而,通过笔者在多年少儿美术的教学中的一些观察发现:当今少儿美术教育中存在许多因素对少儿美术教育影响较大,比如教师因素、家长因素等。
本文将对这些因素进行简要探讨。
一、教师因素在影响少儿美术教育的诸多因素中,教师因素尤为重要,因为教师在整个少儿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承担着“教”这个重要的角色,教师水平和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决定教学质量,乃至影响少儿今后的成长发展。
一名合格的少儿美术教师不仅要具备较强的绘画功底,还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懂得和关心少儿的心理的发展。
否则,如果教师采用片面的教学方法,将对少儿今后的成长发展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
英国当代艺术教育家赫伯特・里德曾说:“艺术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为儿童提供丰富多样的艺术活动,进而增进其人格的健全和谐发展”。
因此,教师在少儿美术的教学活动中应重在挖掘孩子们无限的潜能和想象力。
老师在讲解时应以鼓励孩子们绘画兴趣为主导,不要过多的讲究美术专业知识,如技巧和用色等,应强调一个“像”字。
如果能正确对待这个问题,将使孩子的潜能或想象力得到更大的发挥,从而也可以进一步培养孩子的美术兴趣。
儿童美术教育生活化初探

儿童美术教育生活化初探儿童美术教育是一项旨在培养孩子们对艺术的兴趣和创造力的教育活动。
美术教育不仅仅是让孩子学会画画,更重要的是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孩子们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让他们能够通过艺术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传统的美术教育往往以学校或培训机构为主要场所,而这种方式往往难以使孩子们真正投入到艺术创作中。
如何将美术教育与孩子们的日常生活融合起来,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探讨儿童美术教育生活化的可能途径,并阐述其重要性和益处。
生活化的儿童美术教育是指将美术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使他们在家庭、社区和学校等不同的场所都能够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并通过亲身经历来培养对艺术的理解和热爱。
生活化的美术教育强调让孩子们从生活中获取创作的灵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通过生活化的美术教育,孩子们能够在日常的琐事中感受到艺术的美好,从而更加自然而然地将艺术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
生活化的美术教育还能够提高孩子们对艺术的接受度和理解能力,使他们对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艺术创作中。
二、儿童美术教育的生活化途径1. 家庭美术教育家庭是孩子们最主要的生活场所,同时也是他们最初接触艺术的地方。
家庭成为了最重要的美术教育场所。
父母可以通过在家中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艺术氛围,鼓励孩子们参与家庭美术创作活动。
可以在家中挂上孩子们的画作,或者在家里举办一个小型的艺术展览,让孩子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作品。
家长还可以带着孩子参观艺术展览、博物馆等场所,让他们接触到更多的艺术作品,从而激发他们对艺术的兴趣。
家庭的参与和支持对于孩子们的美术教育至关重要,艺术创作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学校或培训机构之中,家庭也应该成为孩子们美术创作的重要场所。
除了家庭之外,社区也是一个重要的美术教育场所。
社区可以举办各种各样的艺术活动,如美术展览、艺术节、艺术市场等,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展现自己作品和发挥创造力的机会。
社区还可以组织各种美术培训班和课程,让孩子们有机会与专业的美术老师学习和交流,丰富他们的美术知识和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术论文之浅谈儿童美术教育与生活的结合
作者:磐安县尚湖镇中心小学倪雄群
【摘要】《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关键词】观察感悟关注生活美术课堂
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小画家,而是通过绘画使儿童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陶冶美的情操,美术教学除了传授给学生基本绘画知识和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带领学生走进美的世界,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培养观察力,并通过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用画笔创造美的生活。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美术课本安排了许多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美术教师应认真教学课文内容,同时,应该让美术走进学生的生活,结合实际安排一些其他内容教学,尤其美术兴趣小组有更宽裕的时间学习美术,更应该带领学生走近生活,走进美的世界。
下面是我在美术教学和美术兴趣小组活动中就“美术走近生活”的体会:
一、感受美—捕捉生活中美的镜头,美的瞬间。
生活丰富多彩,儿童时刻感受美的生活,但他们对美的事物的观察是被动的,即“被美的事物吸引”,而不是主动地寻找、发现生活中的美。
因此,必须培养儿童主动观察的习惯,去感受生活的美。
1.仔细观察,寻找校园生活的美。
描绘校园生活,一般可分为两方面内容:一是风景画;二是活动画。
指导画校园静物,可带领学生写生,边看边画。
同时给予技法上的指导,还要让学生把自己的感情加到画上去。
也许学生笔下的校园不是很美,但在以后的校园生活中,他们必定会更留意校园里美的角落,更热爱校园,这不是绘画之外更大的收获吗?
学校里常常要组织各种活动,如跳绳比赛、运动会、联欢会等等。
在这些活动
中,不时会有一些动人的、精彩的场面,用画笔记录下来很有意义,而且这些活动,学生参与其中,感受具体深刻。
指导画活动,应在活动前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教给观察方法,使学生在活动中有意识地寻找美的镜头,仔细观察美的瞬间。
2.扩大视野,走出校园,感受家乡美、生活美。
我们的家乡山清水秀,物产丰富,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让学生带着“多情”的目光去大自然的美,在大自然中,学生就能发现大自然中的一树一叶、一花一草各都具美感,感受到春的桃红柳绿、夏的萤飞草长、秋的硕果累累、冬的冰清玉洁,这些都可以作为绘画表现美的好题材。
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色调、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手法来抒发对大自然四季之美的情感。
“多情”是激发无限想象力的发源地,而想象力又是创造的源泉,在美术创造中,无论是表现翩翩起舞的蝴蝶、还是其貌丑陋的毛毛虫;是光彩突目的鲜花,还是“容颜惨淡”的枯草:是张牙舞爪的螃蟹,还是“软弱”的蜗牛,在细致的观察中均可发现其不同特色的美,在细腻的感受中体会其蕴含的内在美。
孩子们的想象力是丰富的,在他们的笔下,蝴蝶是那么漂亮可爱,花儿的笑容是那么灿烂,长颈鹿是那么温顺慈爱,连枯草在他们的画笔下也是那么的独具风韵。
观察自然、亲近自然、欣赏自然,艺术的灵感来自自然。
热爱自然、表现自然,大自然永远是艺术表现鲜活的素材。
农村有优美的景色,更有各种各样的风俗,美术教师也应带学生走出校园,描绘家乡,可知道学生画“我爱家乡”、“家乡的新变化”、“重阳吃粽子”等内容。
在新农村的建设中,房屋的设计更具城市化,许多学生都议论起它,现在造的房子真漂亮,我便借着这个机会告诉他们,带他们外出写生。
学生在绘画中了解到新农村的建设发展的迅速,同时也更增添了爱家乡的情感。
常常把身边的美画下来,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会有很大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学生对美的事物不再是“被吸引”,而是“寻找—发现”。
二、创造美—学好工艺美术,用画笔装点美的生活。
工艺美术具有美感,装饰性强,它无处不在装点着我们的生活,漂亮的美术字、
精美的陶瓷、精致的手工制作……学习一些简单的工艺美术技法,教学生用美术来创造美的生活,能培养学生美的情操。
美术课本中的工艺美术内容,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如:五年级的刻纸画,准备两张32开蜡笔纸便可,刻纸方法也简单,但效果却很好。
这样的内容,学生兴趣浓厚、因为他尝到创造出“美”的喜悦,同时作品还可以打扮自己的房间,其他如蛋壳拼贴,树叶贴画等,虽然准备工作繁琐,但应让学生动手实践,体会到美术的快乐。
另外,教师节,新年到了,可知道学生制作贺卡等礼物。
学了工艺美术,学生变得“爱美”起来,连绘画的题目书写也要慎重地装饰一番,书本的分娩也画上了精美的图案,节日里爱动手制作贺卡送给同学、老师。
也许这些算不上是“创造”,但是,学生用心灵、画笔描绘出的美,把生活装饰得更美好,这就是最好的美的情操的陶冶。
学习美术,就应让美术走进生活,作为美术教育者,应在美术教学中带领学生寻找美、发现美,感受生活的美好,同时教给他们用画笔创造美的生活。
也许他们成不了画家,或许以后会干跟绘画毫不相干的工作,但是,美术把他们带进了美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得到了美的太爷。
相信,因为美术教学走近了学生的生活,在孩子们以后的生活中,美术依然会放置在他们心灵的角落,带他们感受生活的美,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参考文献】
1.辜敏、杨春生著。
《美术教学实施指南》。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4月
2.《少儿美术》。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7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