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语文质量分析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质量分析

下学期七年级期末语文质量分析为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现对本学期期末考试初中语文试卷作如下分析:一、试题分析试卷满分为120分,共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积累运用(20分),第二部分为口语和综合性学习部(10分),第三部分阅读(40分)其中诗词赏析(4分)第四部分作文(50分)试题稳中求变,变中求新,主要体现出以下特点:1.重视语言积累与运用,注重沟通课堂内外。
“积累与运用”考查内容紧扣教材,主要考查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素养及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重视古诗文积累与运用,加大了背诵默写的分值(8分),内容取自课内篇目及教材推荐的课外背诵篇目。
对语文基础知识积累的考查,摒弃了过去支离破碎地纯粹考查知识术语的题目,淡化了对知识的识记要求,重在考查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
语言运用试题材料的选择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连,这些题结合生活考查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把语文课程资源与生活对接,有利于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用语文。
2、文言文阅读考查课内外文言文阅读在积累、识记、理解的感性层面和思考、分析、综合的理性层面设题。
3.现代文阅读材料一律从课外选取,试题注重对学生运用能力的考查。
现代文阅读题目设置基本遵循“整体感知——局部探究——整体感悟”的阅读规律,有利于教给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引导语文阅读教学向良性发展。
现代文阅读重点考查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理清作者写作思路,理解作者思想感情,品味具体语境中词句意义和作用,主要考查了学生分析、概括、理解、感悟、筛选、鉴赏、思辩、评价等能力。
4.作文命题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便于学生自由发挥。
作文命题贴近学生生活,能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基本没有审题障碍,选材范围宽阔,学生可根据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抒写真情实感,充分展示个性。
这就给学生写作提供了自由的选择余地和广阔的思维空间,人人都能有话说,人人都有文章作,对平时读书多、善于体察生活、思维活跃的学生更是如鱼得水。
初一语文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初一语文期末考试质量分析对初一语文的期末考试做一个质量分析,会让你的教学更上一层楼。
下面是店铺网络整理的初一语文期末考试的质量分析的内容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初一语文期末考试质量分析(一)一、考试成绩统计七年级:参考人数21人,最高分109分,优分人数6人,优分率28.5%,合格人数16人,合格率76.2%,均分79.3分。
八年级:参考人数 34 人,最高分 107 分,优分人数10人,优分率30%,合格人数25人,合格率74 %,均分86 分。
二、试卷分析“岁岁年年题相似,年年岁岁卷不同。
”一览今年语文试卷,难易适中。
试卷结构又延续了以往的出题模式,题型变化不是很大。
阅读理解也都像以往一样来源于课外,浅显易懂,可读性强,且文质兼美,寓教育于其中。
作文以命题形式,学生容易理解和把握,能学生抒发真情实感。
(一)命题范围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7—8年级各知识要点和能力要求为考试范围。
依据《课标》,现代文阅读选用与语文版《语文》教材课文程度相当的课外现代语言材料,文言文以《课标》所推荐的古诗文背诵篇目为主。
(二)试卷结构、题型1、试卷结构为四大块组合式,结构简约。
“积累与运用” “阅读理解”(含文言文和现代文阅读理解)“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 “写作”。
2、试卷题型为选择题、填空题、默写题、简答题、作文题等常见题型。
(三)试题内容1、积累与运用考查内容:拼音识字书写、成语理解、病句修改、标点符号的使用、表达能力的考查。
2、阅读理解⑴古诗文阅读考查内容:对古诗的理解与赏析;古文阅读材料的选取以课程标准推荐的篇目为基础,并结合教材中的文言文篇目进行考查。
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对文言词语考查,不简单考查对文言语法知识的掌握。
对文章内容的考查注重整体感知和综合理解。
⑵现代文阅读考查内容:现代文阅读是阅读的主体部分。
现代文阅读的考查,主要从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考查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综合理解能力,注重对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理解的考查,珍视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独特感受和体验,重视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质量分析学年度下学期期末学业质量调研测试七年级语文质量分析一、试题分析(一)命题指导思想 20XX年期末考试命题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和《20XX年襄阳市中考说明》的要求,依照语文学习规律、关注考生全面发展的需求,严格按照中考标准命题。
在命题的构思上注重考查学生的基本语言读写能力,同时又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探究能力进行考查。
命题遵循七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课内向课外延伸,注重学生的基础积累、阅读与写作的培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试卷结构及分值全卷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共四大题25小题。
四大题中,“积累与运用”分值为20分,“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分值为10分,(其中“口语交际”2分,“综合性学习”8分),“阅读与欣赏”分值为40分(其中“古诗词赏析”4分,“文言文阅读”10分,“现代文阅读”26分),“写作与表达”50分。
双向细目表: 知识点积累理解分析运用综合分值积累与运用汉字 22 语音 2 2 词语 1 1 2 句子病句辨析 1 1 2 语序排列 2 2 名著 2 2 默写 4 4 8 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 2 2 综合性学习 2 2 2 2 8 阅读与欣赏古诗欣赏 2 2 4 文言文 4 2 2 2 10 记叙文 3 2 3 4 12 议论文 2 4 4 4 14 写作与表达作文 50 50 合计14 16 13 13 64 120(三)试题特点1.落实双基注重语文素养“积累与运用”包含古字音、字形、成语运用、病句辨析、句子排序、名著、诗词默写。
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包含语言交际、综合学习的相关内容。
考查的内容紧扣教材,主要考查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素养及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重视古诗文积累与运用,加大了背诵默写的分值(8分),内容取自课内篇目及教材推荐的课外背诵篇目。
对语文基础知识积累的考查,摒弃了过去支离破碎地纯粹考查知识术语的题目,淡化了对知识的识记要求,重在考查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
语文期末试卷质量分析

语文期末试卷质量分析语文期末试卷质量分析「篇一」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质量分析一、试卷的总体评价本次考试的语文卷从形式上看,它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
试卷的结构主要分为“选择题”、”“诗句积累、”“阅读”、“课外拓展”和“写作”五大块;从考查内容上看,语文学习中应掌握的重要的知识点在试卷中都有体现,且体现得较为灵活,以检测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知识的运用能力为主。
注重了语文学科的思想性、生活性、艺术性,让课本与生活以及学生的人文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
从总体上看,本次考试的试卷既有助于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也有助于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语文素养,更多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大面积提高初中教育教学此文转自初中化学资源网的质量,试卷的导向性较好。
二、答题情况分析1、“积累与运用”主要存在的问题首先在于部分学生对古诗书写重视程度不够,多位同学“曲径”写成了“取径”。
另一个问题就是审题不认真。
2、现代文阅读部分,失分比较多,尤其是课外现代文阅读题,失分多,《春》属于课外阅读题,得分不太理想。
3、作文部分,这次作文是材料作文,从学生答题情况看,出现的问题不少:①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很多学生都不能把握题意。
②叙写比较平淡,没有写出初中学生真实感受,没有表达初中学生应有的思想层次。
③个别学生甚至出现了离题的现象,另起炉灶。
三、今后教学建议:1、注重知识的积累,强调语言的运用语文知识的积累,包括字词积累、诗文积累(包括名著)及文化常识积累等,这是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历来是初中语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积累的目的在于运用,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就在生活中,要在教学中创设生动的运用语言的生活情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言,联系生活实际运用语言,只有让语文走向生活,才能促使学生更主动地去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并不是你告诉学生了,他们就会掌握。
3、课内外结合,做好阅读训练“语文课标”提出,阅读要“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会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七年级语文期末测评质量分析

七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分析本学年最后一次期末测评已经结束,现对本次期末测评进行分析。
一、整体分析整体来看,十二班的优秀率较低,只有三人,且最高分102分数并不高,及格率还可以93.33%,优良率(89-95分数段19人)有待提升。
这张试卷考察面较广,主要从基础知识、综合性板块活动的训练、名著阅读的深入理解体会(近几年学生对活动单元的不重视,加之生活常识的匮乏,因此这一类题材是考察的重点)现代文阅读考察面较为细致,至于文言文对比和古诗鉴赏,重点考察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分析能力。
本次考试有一定难度,但个人觉得学生只要注重平时积累,抓住课堂,学生还是能考出应有的成绩的。
二、试题分析本次测评围绕“家国天下”综合性学习展开,对字词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考察较为简单,如果学生平时注意字词的积累和古诗文的理解应用,应该就不会出错。
综合性学习方面,考查学生抓关键词分析句子顺序、标题的总结概括、抓住对联的特点写出上下联,这些都需要学生平时认真听讲,仔细分析。
名著导读主要考查学生对《红岩》中主要人物形象的了解情况,如:江姐、许云峰、成岗等。
现代文阅读(一)主要考查从时间顺序概括文中几个事件、句子分析(主要从写作手法角度赏析)、首段作用、对外公外婆的情感态度这几个方面考察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阅读理解(二)主要考察学生对文本的综合性分析能力(主要是对陆元九的事迹概括、不同角度分析句子、陆元九和课内邓稼先的共同之处分析)文言文对比阅读主要考查学生对《陋室铭》一文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够进行准确的对比分析,这在日常讲课时为学生点到过,问题不大。
三、提升策略1、管理方案。
今后每天课上10分钟坚持默写,随即上交。
抽改每一组的默写情况,个别错误较多的孩子询问缘由,做好思想沟通。
对于当天默写不过关的学生要及时把关读背,力求日日清,默写纠错由课代表利用下课时间收交上来,我再二次检查学生的纠正情况。
默写纠错须在当天下午放学前全部上交,并保证纠错全对。
2024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总结

2024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总结一、总体情况分析2024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质量较为良好,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
从整体情况来看,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较好,能够基本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解决问题。
总体来说,考试题目的设置合理,能够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知识掌握情况分析1. 词汇运用方面:学生在词汇运用方面表现良好,对基本词汇的理解准确,对生字词的理解也较为深刻。
但仍有部分学生在词语的辨析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针对性的锻炼和训练。
2. 句子理解与运用方面:学生的句子理解能力较强,对句子的基本成分和结构有一定的掌握。
能够准确理解句子的意思,并能根据上下文进行正确的推理。
但对于较复杂的句子结构,部分学生仍存在一些困难,需要加强训练。
3. 文章阅读与分析方面: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较好,能够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较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意图。
在分析文章结构和语言特点方面,学生也有一定的掌握。
但仍有一部分学生在理解难点句子和推理作者意图方面存在一些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训练。
三、能力提升情况分析1. 语言表达能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逐渐提高,能够较好地运用课本中所学的语言表达方式进行写作。
但在表达思想时,仍有一些表述不清晰或者不够准确的情况,需要继续加强写作训练。
2. 逻辑思维能力: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能够进行基本的推理和分析。
但在一些复杂的问题中,部分学生仍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加强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3. 文学素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有所提高,能够较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艺术特点。
能够准确分析文学作品的结构、情节和人物形象。
但对于一些经典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文学的探究和体验。
四、存在问题分析1. 部分学生在记忆诗文和背诵文学常识方面存在困难。
需要加强对经典诗文的学习和背诵,提高学生对文学知识的掌握。
2. 部分学生对于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
需要加强对文言文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总结(2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总结“积累与运用”这道大题,共有4道小题,从总体来说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语言的一般运用能力,主要涉及到“汉字的书写”、“古诗人名句的默写”、“名著的导读”、“语言的运用”,从学生的答题情况看,总体来说并不是很理想。
第题,所填写的四个汉字是“稀、呵、濒、衍”,从答题的情况来看,形势并不容乐观,满分率只占____%,难度系数为0.65。
第题,古诗文名句默写,这是一个重要题型,是学生考试中必考的题目。
这种题型一般有三种类型机械型默写,即给出上句,要求写出下句,或给出下句,要求写出上句;理解型默写,即给出有关诗句的理解,要求写出相关的诗句;运用型默写,即给出一定的背景,按要求填写出相关的诗句。
此次试题涉及到了第一种类型和第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作答较好,如要求写出“芳草萋萋鹦鹉洲”、“江山如此多娇”、“草盛豆苗稀”、“犹有花枝俏”四句,这几句难度小,不易丢分。
第三类型默写丢分较大,如根据背景,写出诗句(“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很多学生答错,从这里可以看出学生较注重机械的记忆,但没有真正理解,因而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注重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古诗文,这题的满分率为____%,难度系数为0.66。
第3题,名著阅读题。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西游记》中主要人物形象特点的了解。
答题情况较好,但满分率才____%,难度系数为0.6。
第4题,语言表达题。
此题考查学生对常用的固定短语的理解与运用能力,难度系数0.4,满分率____%。
从此数据上看,这是学生的一个弱项,今后应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二、“综合性学习”(共3道题)本题考察的是学生的综合性素质,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该题分值共____分,共有3道题。
第5题活动主题(分)。
从卷面看,此题丢分最多,不过情况不算很糟,大多数都还能得到分。
第6、7题,要求写出活动目的,活动步骤。
这两道题得分情况较好,很多是满分,得零分的很少。
从总体看,该大题得分情况较好,学生的平均在____分左右,拿满____分的学生很多,几乎占____%,得零分的只有十多人,难度系数约0.64。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质量分析卷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质量分析卷及答案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哺.乳(bǔ)称.职(chèng)惩.戒(chéng)畏罪潜.逃(qián)B.蜷.伏(quán)废墟.(xū)纯粹.(cuì)惊慌失措.(chuò)C.拼凑.(còu)倜傥.(tǎng)菜畦.(qí)人声鼎.沸(dǐng)D.荫.蔽(yìn) 粗犷.(guǎng) 酝酿.(liàng) 淅淅沥.沥(lì)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当之无愧慷概淋漓锋芒毕露相得益张B.妇孺皆知养精蓄锐来势汹汹肆无忌惮C.荒草凄凄小心翼翼珊珊来迟嘎然而止D.孜孜不倦人迹罕至迫不急待气势磅薄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他想不起把钥匙放在哪儿了,在抽屉里翻来覆去....地找了好几遍也没有找到。
B.雾霾天气里,司机小心翼翼....地开着车。
C.我们不能因为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就灰心丧气....。
D.美并不是要打扮得花枝招展....,作为中学生,朴素大方就是美。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保持为政清廉,是关系到党和政府能否取得广大群众信任的重大问题。
B.从陈部长的讲话中,使我们明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十九大对教育工作的明确要求。
C.司法大数据显示,近年来,10%的交通事故案件发生的原因为开车看手机造成的。
D.我们一定要跳出惯性思维,提高思想认识,着力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绿色发展,促进经济转型。
5、下列语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A.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B.书籍是钥匙,能开启智慧之门;书籍是阶梯,能帮助人们登上理想的高峰;书籍是良药,能医治愚昧之症。
C.那奔驰的列车正是我们祖国奋勇前进的象征。
D.那柿树的千枝万杈挑起了一盏盏红灯笼,在秋风里摇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册期末语文质量分析
XXX
(备注:本文是一份很规范的语文形成性测试的质量分析,可作范文使用)
一、试卷结构及分值
本次期末考试试卷分为四大板块,共21小题。
其中“积累与运用”6个小题,分值24分;文言文阅读5个小题,分值11分;“现代文阅读”9个小题,赋分15分(其中课内阅读8分,课外阅读7分);作文分值50分;全卷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题所涉及的内容范围为七下第四(除《社戏》、《安塞腰鼓》)、五、六单元、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前四篇课文及七下课后附录诗中的后五首。
三、卷面分析
第一板块“积累运用”:本大题共赋分24分,积累部分试题难度不大,但6班默写退
第2小题注音判断,考查的基本都是平时学习过程中特别注意的难读易错的字,失误的考生还挺多。
两班平均分为1班1.76,6班为1.58,6班字音还需加强。
第3小题考查的是字形,两班平均分为1班1.29,6班为1.40,平时教学我还需重视,需落实。
第4小题为修改病句,1班平均分为1.16,6班为1.58,差距比较大,需查找原因,有针对性的多进行这方面的训练。
第5小题考察的是语言运用,给新闻拟标题,这种题型在八年级上第一篇课文《新闻两则》时着重讲解过,但情况不甚理想。
1班满分(2分)34人,零分21人,6班满
第二板块“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配分11分。
这个版块着重考查学生文言文情况。
文章不难,都是平时课堂上讲过且反复练习过的,前三问得分较好。
可见孩子们还是挺认真。
第4问得分偏低,特别是1班,平均分才0.59,我百思不得其解,6班虽然也低,但平均分
也有1.24,问题出在哪里?
第三板块“现代文阅读”:课内现代文阅读题为《安塞腰鼓》,得分情况普遍偏低。
1班3.1题满分(2分)10人,零分37人,3.2题满分4人,零分32人,3.3题满分29人,零分15人,3.4题满分4人,零分13人;6班3.1题满分(2分)18人,零分20人,3.2题满分8人,零分28人,3.3题满分29人,零分15人,3.4题满分8人,零分14人。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这两个班的课内阅读都存在问题,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还要严把阅读关。
四、教学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写字训练,特别是随着计算机辅助阅卷的开展,对学生的书写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继续夯实基础知识。
本阶段疏于对孩子们字音字形的把关,过于相信他们的自觉,导致字音字形这块得分率不是很高,今后需强调、需落实。
综合性学习需稳打稳扎,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应引起孩子们思想上的重视,学习上的脚踏实地。
(三)加强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
分析本次孩子们的考试情况,现代文的阅读简直揪疼了人的心,不明白怎么讲过的内容,掌握的情况如此不乐观呢?有些遗忘是一个原因,但深究,仔细想想,孩子们没有踏踏实实掌握是主要原因。
课外现代文阅读比较简单,但孩子们的得分情况还是不尽如人意,其实只要学生认真阅读短文,是很容易找到答案的。
像第一问就是从文章中直接找答案,扣住“春天的使者,劳动的使者”等字眼,但有多少孩子写幸福的使者啊,没有认真审题,认真阅读。
另外答题习惯也不规范,条理不清晰,不完整,不会看分答题,看点答题。
(四)继续一如既往加强作文教学。
像学生积累古诗词,让古诗词给作文添彩;多读报纸,收看新闻联播,积累写作素材;摘抄;观察生活;阅读课外书籍,借鉴别人文章中的资料也是积累材料的好方法;而熟读课文,把课文中的某些内容信手拈来,有机地运用于作文当中,更不失为写好作文的一种巧妙手段。
以上是我对本次期中考试的质量分析,如有不当之处,请给予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