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电影学院声音学院电影音乐创作考研辅导班笔记

合集下载

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声音创作考研参考书目及真题解析,考试重点,考研笔记,导师作品 导师论文

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声音创作考研参考书目及真题解析,考试重点,考研笔记,导师作品 导师论文

育明教育独家专注北京电影学院考研专业课辅导1【声音学院】院系:声音学院研究方向名称:电影声音创作研究方向介绍:在了解基本的电影声音创作方法和具有一定的电影声音创作经验的基础之上(包括同期拾音、声音编辑、声音效果制作、拟音、混录等),通过多种形式、多种类型和要求的电影声音创作实践,熟练掌握电影声音创作的工艺和方法,并对其独特的创作手段和技巧进行深入研究,具备完整、较高水准的电影声音独立创作能力。

业务课二名称:电影声音技术与创作理论业务课二介绍:考查与电影声音创作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创作能力,要求考生了解中外电影历史,以及电影及电影声音的主要基础理论(包含但不限于:安德烈.巴赞(AndréBazin ),谢尔盖.爱森斯坦(Sergei Eisenstein ),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Siegfried Kracauer ),贝拉.巴拉兹(BélaBaláz ),让.米特里(Jean Mitr ),克里斯蒂安.麦茨(Christian Matz ),米歇尔.希翁(Michel Chion )等人的理论),掌握电影声音技术的主要基础理论(包含但不限于)如:录音声学、数字音频录音声学、数字音频、、声音合成声音合成、、声处理设备(包括均衡、压缩、混响等)、话筒、工作站、设备系统环境等方面的原理/结构/基本使用方法,对目前国内的电影/电视声音创作的方法和工艺,包括:同期录音同期录音、、声音编辑声音编辑、、拟音、效果制作、混录等技术和工艺环节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和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熟悉国外先进的电影声音制作标育明教育独家专注北京电影学院考研专业课辅导2准、工艺、创作手段和方法,并能综合运用以上知识对电影声音创作案例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分析与判断。

2016年北京电影学院【艺术与电影基础理论】(专业学位)育明教育推荐阅读书目:《艺术学概论》彭吉象《艺术概论》王宏建《艺术概论》赵彬主编《艺术学基础知识》王次炤《中国电影史》钟大丰《外国电影史》郑亚玲《认识电影》(美)路易斯.贾内梯著《电影理论与批评》王志敏《电影史:理论与实践》(美)艾伦、戈梅里著李迅译外加重要辅助资料育明教育独家内部笔记资料包含:【艺术热点】+【中西文论】+【文艺理论】+【艺术理论内部试题库】+【电影基础理论内部试题库】2016年北京电影学院【艺术与电影基础理论】(专业学位)考研重点内部资料第六章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与思潮一、填空:1、标志“新现实主义”进入全盛期的三部影片____、____、____;2、“新现实主义”最重要、最成熟的导演是____;3、德•西卡最重要的新现实主义影片是____;4、战后的世界电影是从____开始的;5、____成为电影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电影美学;6、1942年,维斯康蒂拍摄了____;7、____拍摄了三部标志“新现实主义”进入全盛期的影片;育明教育独家专注北京电影学院考研专业课辅导38、标志罗西里尼与新现实主义告别的影片是____;9、将视线主要关注在解放后意大利农村的艰苦生活和不平现象的导演是____;10、1952年____导演了著名的《罗马十一时》;11、参与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时间最长的导演是____;12、____可以看作是新现实主义的最后的力作;13、巴赞的真实论的核心是____;14、__,新现实主义开始消退;15、决定新现实主义性质、特色的首先是____;16、1951年德•西卡拍摄的__是一部充满悲观主义和厌世主义的影片;17、成为新现实主义导演们的大本营的杂志是__;18、主要提出、介绍和讨论“新现实主义”理论观点的杂志是__;19、__创建了长镜头方法;20、__决定了战后电影的新方向,直接影响了法国“新浪潮运动”;21、关于解决__的问题,巴赞是从叙事和叙事方式入手的;22、__将长镜头和景深镜头的审美价值与蒙太奇理论相对立;23、电影理论史上的第二个丰碑__;24、__和__组成了巴赞的电影美学理论;25、在战争的废墟上拍摄的新现实主义影片是__;26、__构成了新现实主义的前提条件,形成了它特有的主题、样式和风格;27、巴赞的主要论文汇集于四卷本的__;28、__完整的总结了新现实主义的创作成果,为新浪潮奠定了基础;29、巴赞创办的__影响了一代人的电影研究;30、__奠定了战后电影理论的基础,指出了战后电影发展的方向;二、名词解释:1、电影手册派2、意大利新现实主义3、巴赞4、电影理论史的三大里程碑5、“木乃伊”情结6、影象本体论7、“白色电话”影片三、简答:1、简述巴赞的主要理论思想。

北京电影学院声音学院电影声音创作考研参考书笔记讲解

北京电影学院声音学院电影声音创作考研参考书笔记讲解

北京电影学院声音学院电影声音创作考研参考书笔记讲解各位考研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才思的一名学员,现在已经顺利的考上这个专业的研究生,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这个专业的经验,方便大家准备考研,希望给大家一定的帮助。

建筑艺术作为民族文化的体现和时代精神的镜子,又总是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反映出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和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

中外古今的建筑,可以称得上是千姿百态,由于历史的悠久,数量的众多,风格的差异,民族和时代的特色,使得这些建筑具有很高的审美认识价值和文化价值。

( 2 )园林艺术。

“园林”,是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 、种植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

从广义来讲,园林艺术也是建筑艺术中的一种类型。

世界三大园林体系,包括东方园林(以中国园林为代表)、欧洲园林(以法国园林为代表),以及阿拉伯式园林,都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中国园林又可分为北方大型皇家园林与江南小型私家园林两大体系。

作为实用艺术之一,毫无疑问,园林艺术的基本特征同样是实用性与审美性、技术性与艺术性相结合。

但是,一般来讲,园林的实用功能主要就是供人们游憩玩赏,这种特殊的使用功能要求园林更加侧重于审美性和艺术性。

特别是中国传统的园林艺术,更是成为我们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民族文学艺术史上,古代许多动人的诗词歌赋,往往是凭借着园林景物抒发出来的;许多流传至今的绘画,也是描绘园林的美景;许多文学作品同园林分不开,如《红楼梦》中的大观园等;甚至一些戏剧故事也是在园林中发生的,如明代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女主人公杜丽娘正是在后花园观赏春色时,触景生情,感梦伤怀的。

可见,中国的园林艺术同中国绘画、中国诗词、中国戏剧、中国文学等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具有文化、历史、美学和艺术等多方面的价值。

欣赏中国式园林,不但要注意欣赏它的自然美、建筑美,尤其要注意欣赏它的文化美。

北京电影学院声音学院电影声音创作考研参考书笔记精讲

北京电影学院声音学院电影声音创作考研参考书笔记精讲

北京电影学院声音学院电影声音创作考研参考书笔记精讲各位考研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才思的一名学员,现在已经顺利的考上这个专业的研究生,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这个专业的经验,方便大家准备考研,希望给大家一定的帮助。

下面分别介绍一下艺术同哲学、宗教、道德、科学的相互关系。

1 )哲学与艺术的相互关系。

哲学作为人类理性认识的最高形式,要对作为人类感性认识最高形式的艺术产生影响,必然经过美学这一中介。

黑格尔将美学称之为“艺术哲学”,明确指出美学在艺术与哲学之间的桥梁作用。

当然,美学的范围和对象绝不仅仅限于艺术,美学的研究对象既包括艺术美,又包括自然美和其它一切现实美,以及审美主客体关系和审美意识等更具普遍性的一般规律。

尽管美学的范围和对象非常广泛,它包括客观世界的美和人对客观世界的美反映的全部领域,但作为审美意识的集中表现,艺术毕竟是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哲学对艺术的影响,往往要经过美学这一中介来进行。

哲学对艺术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对艺术家的影响。

艺术家在从事创作活动时,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特定哲学思想的影响,并通过自己的艺术作品表现或流露出来。

李白的审美理想,深受庄子美学推崇天然之美的思想影响,他不但大力倡导“自然”、“清真”的风格,赞赏“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天然之美,并且自觉地把这种美学境界作为毕生的追求。

杜甫的美学理想,则受到儒家美学的极大影响,他将“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融入诗中,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倾诉了对当时统治集团腐朽统治的不满和对劳动人民深受苦难的同情,产生了《三吏》、《三别》等代表作品。

哲学对艺术的影响,还表现在出现一批哲理性的艺术作品。

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格森把所谓“生命冲动”当作世界万物的主宰,宇宙间的一切似乎都是由这种神秘力量派生出来的,他从唯心论和神秘论的立场出发,认为只有人的梦幻世界或直觉领域才能达到绝对真实,即所谓的“超现实”。

于是,20 世纪20 年代的欧洲文艺界,形成了一个遍及文学、美术、电影等领域的“超现实主义”流派。

北京电影学院声音学院电影音乐历史及理论参考书笔记解析

北京电影学院声音学院电影音乐历史及理论参考书笔记解析

北京电影学院声音学院电影音乐历史及理论参考书笔记解析各位考研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才思的一名学员,现在已经顺利的考上这个专业的研究生,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这个专业的经验,方便大家准备考研,希望给大家一定的帮助。

第七章表情艺术1.表情艺术的内涵:是指通过一定的物质媒介( 音响、人体) 来直接表现人的情感,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这一类艺术的总称,主要指音乐、舞蹈这两门表现2(1)音乐艺术。

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乐音在时间上的流动来创造艺术形象,传达思想感情,表现生活感受的一种表现性时间艺术。

它是人类社会历史上产生最早的艺术种类之一,也是日常生活中人们最喜爱的艺术种类之一。

从某种意义上讲,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时间的艺术,也是表现的艺术、再创造的艺术。

音乐可以根据人们歌唱的特点,分成男声(包括高音、中音、低音三种)、女声(包括高音、中音、低音三种)和童声三类。

声乐还可以根据演唱的方式分为独唱、齐唱、重唱、合唱、对唱、伴唱等多种形式。

近年来,我国声乐一般又被划分为民歌唱法、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三大类。

民歌唱法,可细分为汉族民歌与少数民族民歌,在演唱方法上大多比较自然质朴,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美声唱法,源于意大利,它追求声音效果,讲究发声方法,注意运用华彩和装饰唱法。

通俗唱法,是现代工业社会电子传播技术广泛运用后出现的一种歌曲演唱法,需要演唱者手持话筒进行演唱,对演唱者本人的声乐训练没有太多严格的要求。

中国声乐发展的新趋势,更是出现了“通俗唱法时尚化,民族唱法多样化,美声唱法国际化”的新现象。

器乐的划分法也很多,根据器乐的不同种类和演奏方法,可以分为弦乐、管乐、弹拨乐和打击乐四大类。

器乐还可以根据演奏方式的不同,区分为独奏、重奏、齐奏、伴奏、合奏等多种形式。

从体裁形式来划分,器乐又可以分为序曲( 如《威廉•退尔》序曲) ,组曲(如巴赫的《法国组曲》) ,夜曲(如肖邦的《升F 大调夜曲》) ,进行曲(如柴可夫斯基的《斯拉夫进行曲》),谐谑曲(如萧邦的四首钢琴谐谑曲),叙事曲(如勃拉姆斯的《爱德华》),幻想曲(如康弗斯的《神秘的号手》),狂想曲(如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随想曲(如柴可夫斯基的《意大利随想曲》),舞曲(如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圆舞曲》),协奏曲(如贝多芬的《 D 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交响音画(如穆索尔斯基的《荒山之夜》),以及气势磅礴、结构宏大的交响曲(如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 等等。

北京电影学院考研辅导班资料讲义笔记整理

北京电影学院考研辅导班资料讲义笔记整理

北京电影学院考研辅导班资料讲义笔记整理各位考研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才思的一名学员,现在已经顺利的考上北京电影学院,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这个专业的参考书笔记以方便大家准备考研,希望给大家一定的帮助。

百科知识部分65、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是辩证统一和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它们相互包容又相互作用,相互转化,两者都因对方的存在而存在。

在内容和形式这对矛盾统一体中,一般说,内容是目的,形式是手段,内容处于矛盾的;主导方面,内容对于形式有着很大的制约和影响作用。

从文艺创作的过程来看,大多是先有了内容,然后根艺术形式还常常随着内容的变化而不断改革i一般说,内容同形式相比,内容总是更加活跃的因素。

因为艺术的内容不外乎客观的社会生活和艺术家主观的情感反映,社会生活是千变万化的,它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异,人的情感更不是凝固僵化的,有时人的心理变化还会超出于时尚的进程-;所谓“超前意识”、“时髦心理”即此一斑。

正因此,文艺作品的形式常常随着时代生活的进程而不断变化革新。

然而,在内容和形式这对矛盾中,它们二者的地位是平等的,它们的作用是互相的,内容可以制约、影响形式,反过来,形式也可制约、影响内容。

而且常常双向互动,彼此转化,融为一体,很难分清何者为形式,何者为内容。

比如,对于艺术创作来说,艺术家既可根据内容去选择形式,同时,也可根据他所擅长的艺术种类和形式特点去选取相关的内容。

像雕塑家就比较关注人物形象的塑造,水彩画家则对自然景物更感兴趣,新闻记者为了适应文艺通讯、新闻报道的形式要求,更关心真人真事的采访。

从欣赏角度看,形式的作用也至关重要。

人们接触一部作品,总是先从它的艺术形式人手,并首先为它的形式所吸引,形式的完美,往往成为接受内容的先决条件。

美的形式是人们感知艺术意韵的先导,产生艺术魅力的前提,没有形式的美,就谈不上内容的美,就无所谓艺术作品的美。

1、下列水浒故事中有武松参与的有哪些?2、你是一个男人,你的儿子是我的儿子的父亲,你和我是什么关系?3、有人民币3毛6分钱硬币,一共有12个硬币,有五个硬币一样,请问这五个硬币是什么面值A\一分钱B\ 两分钱C\ 三分钱D\五分钱4、红色霓虹灯里冲的是什么气体?5、我国特快列车的头字母是什么?6、FIFA是哪个国际组织的简称?7、七步诗是谁写的?8、工笔是哪种画中的手法?9、下列哪种病不适合喝茶?A\胃溃疡B\肾衰竭C\ D\10、芭蕾舞起源于什么地方?11、甲有一些属于乙,丙全部属于乙,那么“一定有些甲属于丙”,这种说法正确吗?a\正确b\错误c\即错也对d\既对也错12、当你闻道你邻居家的门缝里有煤气味道的时候你该怎么办?a\破门而入,开一扇窗b\按电铃提醒c\立即离开,然后报警13、电脑闪存、mp3等设备一般用什么接口和电脑连接?14、电脑芯片简称什么?电脑显示器简称什么?15、去年哪家公司收购了IBM的个人电脑事业部?才思教育自1995年开始开设北京地区高校考研辅导班,其中近90%考上北京知名高校攻读硕士研究生。

北京电影学院戏剧与影视学声音学院考研真题 复习资料笔记

北京电影学院戏剧与影视学声音学院考研真题 复习资料笔记

育明教育独家专注北京电影学院考研专业课辅导1【声音学院】院系:声音学院研究方向名称:电影音乐历史及理论研究方向介绍:为了加强电影音乐学科的理论建设,完善电影音乐史论及理论的研究体系,拟新增电影音乐历史及理论方向,主要分为电影音乐历史与电影音乐理论两大块。

其中包括对中外电影音乐发展以及电影音乐理论的研究。

业务课一名称:艺术与电影基础理论业务课一介绍:艺术理论与电影基础理论是对艺术、特别是电影进行综合研究,描述其现象和规律的学科。

它不仅涉及各艺术门类的学问和知识、在其基础上深度探讨电影艺术的特质和创造规律,而且还是艺术工作者、特别是电影工作者拓展事业、提高艺术品味和创作底蕴的重要思想和观念源泉。

因此,艺术理论和电影基础理论是任何一名有志于电影艺术相关专业的学生的必修课。

业务课二名称:电影音乐历史及理论业务课二介绍:考察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的电影音乐发展脉络及理论评价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掌握不同时期电影作曲家、电影音乐作品的风格特征,并能够对电影音乐具体片例加以分析。

育明教育独家专注北京电影学院考研专业课辅导2推荐阅读书目:《中外经典影片音乐赏析》,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

《中国电影音乐发展研究(大陆部分)》,中国电影出版社,2014。

《A FILM MUSIC HISTORY》,mervyn cook,Cambridge2016年北京电影学院【艺术与电影基础理论】(学术型)育明教育推荐阅读书目:《电影史:理论与实践》(美)艾伦、戈梅里著李迅译《认识电影》(美)路易斯.贾内梯著《中国电影史》钟大丰《外国电影史》郑亚玲《电影基础理论》陈晓云《电影理论与批评》王志敏《中国文化读本》叶朗著《什么是艺术》(美)沃特伯格著《艺术概论》赵彬《艺术学概论》彭吉象《艺术概论》王宏建外加重要辅助资料育明教育独家内部资料包含:【艺术热点】+【中西文论】+【文艺理论】+【艺术理论内部试题库】+【电影基础理论内部试题库】与专业课王老师交流答疑育明教育独家专注北京电影学院考研专业课辅导32016年北京电影学院【艺术与电影基础理论】(学术型)考研重点内部资料灵感灵感是指在创造活动中,人的大脑皮质高度兴奋时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它是在一定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基础上,意识和无意识的相互作用,突然激发的、情绪特别亢奋、极富创造力的精神状态。

北京电影学院考研辅导班笔记

北京电影学院考研辅导班笔记

全心全意因才思教北京电影学院考研辅导班笔记北京电影学院是中国唯一、亚洲最大、世界知名的电影专业院校,是北京市主管、国家广电总局和教育部重点支持建设的艺术高校。

历史沿革北京电影学院的前身是1950 年创建的中央电影局表演艺术研究所。

1951 年更名为中央文化部电影局电影学校,1953 年更名为北京电影学校,1956 年最终改制为北京电影学院。

育人成果建校60 余年来,北京电影学院为新中国电影事业培育了 2 万余名电影工作者,被誉为“中国电影人才的摇篮”。

其中有陈强、赵联、庞学勤、于洋、许还山、张天民、林汝为、林农、王炎、李文化、魏铎、沈杰、阿达、吴贻弓、丁荫楠、胡炳榴、陈家林、韦林玉、谢飞、郑洞天、张暖忻、王好为、黄蜀芹、广春兰、李前宽、颜学恕、滕文骥、郭宝昌、翟俊杰、韦廉、陈凯歌、田壮壮、吴子牛、张艺谋、黄建新、鲁晓威、尤小刚、顾全心全意因才思教长卫、张黎、侯咏、赵飞、王小列、肖锋、赵小丁、陶经、李少红、胡玫、陈国星、霍建起、尹力、冯小宁、何群、唐国强、寇振海、宋春丽、肖雄、张铁林、刘佳、周里京、方舒、张丰毅、谢园、沈丹萍、王志文、许晴、胡亚杰、蒋雯丽、徐静蕾、黄磊、赵薇、陈坤、何琳、黄晓明、张元、王小帅、贾樟柯、陆川、王全安、余男、柳云龙、袁立、黄渤、姚晨等一大批国内外著名和知名的电影艺术家及电影专业人士。

他们已经成为中国电影事业的中坚力量。

研创成果北京电影学院是国家动画教育研究基地、北京影视艺术研究基地和中国儿童电影研究中心的挂牌单位。

根据教学和艺术创新以及产业发展的需要,学院建有电影理论研究所、数字电影技术研究所、电影表演艺术研究所、中国动画艺术研究所、影视文化产业研究所、中日动画漫画研究中心、中国影视文化研究院(筹)、中国电影教育情报信息研究中心(筹)和《北京电影学院学报》、《中国动画产业年报》、《中国电影产业年报》编辑部等研究机构。

2007 年成为首家主持国家全心全意因才思教“863”项目的艺术院校。

2017北京电影学院声音学院电影声音创作考研笔记及参考书

2017北京电影学院声音学院电影声音创作考研笔记及参考书

全心全意因才思教2017北京电影学院声音学院电影声音创作考研笔记及参考书第四节欧洲的两种倾向一、“布赖顿学派”的美学探索1、布赖顿学派:_______________。

(在英国的海滨城市布赖顿,曾出现了世界电影史上最早的一个电影流派。

他们主张像卢米埃尔那样,在“露天场景”中创造“真实的生活片断”,而不是像梅里爱那样,局限于传统的艺术观念,纪录戏剧舞台的表现形式,从而拍摄出世纪初最富有想象力的一批影片。

他们在艺术创作中,在“我把世界摆在你的眼前”口号下,逐渐形成了创作倾向较为一致的创作群体,即被称之为“布赖顿学派”。

这一学派具有影响的主要的代表人物:乔治·阿尔培特·斯密士、詹姆士·威廉逊、埃斯美,柯林斯、希赛尔·海普华斯等。

)2、乔治·阿尔培特·斯密土把___运用于电影语言的形式系统,发展了它的叙事因素。

他在1900年拍摄的《祖母的放大镜》和《望远镜中所见的景象》中,先后在一个场景里交替地使用特写镜头和远景镜头,使得影片的视觉效果骤然产生变化,打破了传统艺术时空的固定模式。

这位摄影师创造性地运用了“蒙太奇”的手段,发现了电全心全意因才思教影独特的思维表达方式。

而电影最早“分镜头“原则,也就此产生。

(特写镜头)大家好,我是才思教育的一名学员,现在已经顺利的考上北京电影学院,现在和大家分享一下考研辅导班的笔记,希望对大家考研有一定的帮助。

鉴于2015年和2016年北京电影学院改革,而且现在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报名季,很多考生向我咨询有关北影考研的情况,今天跟大家大概说一下,北影改革的情况,以及导演系考研的参考书。

这些资料都是我一直关注北影考研的情况总结的,希望对大家有一定的帮助,不仅仅适用于导演系,其他院系的也可以看一下,因为大家都要考专业课一嘛~2016年北京电影学院改革,变动还是很大的,最终的结果就是北影好几个院系都没有招满学生。

当2016年的考生看到录取名单时,心情应该可想而知,招生人数太少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北京电影学院声音学院电影音乐创作考研辅导班笔记各位考研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才思的一名学员,现在已经顺利的考上这个专业的研究生,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这个专业的经验,方便大家准备考研,希望给大家一定的帮助。

4.典型和意境
——意境
是中国古典美学传统的一个重要范畴。

中国古典诗、画、文、赋、书法、音乐、建筑、戏剧都十分重视意境。

意境就是艺术中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是艺术中主客观因素的有机统一。

意境中既有来自艺术家主观的“情”,又有来自客观现实升华的“境”,这种“情”和“境”不是分离的,而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境中有情,情中有境。

意境是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相熔铸的产物,它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

——“意境”的特点:
第一,“意境”是一种若有若无的朦胧美。

虚与实可以说是中国传统美学对构成审美对象的两大要素的区分,心与物、情与景、意与象、神与形等,前者为虚,后者为实。

意境的实部分存在于画面、文字、乐曲及想象的意象之中;虚的部分,即意境之重要或本质的部分存在于想象和感悟之中。

第二,“意境”是一种有限无限的超越美。

中国传统关系与艺术理论,从来就是追求一种“韵外之致”或“味外之旨”。

第三,“意境”是一种不设不施的自然美。

中国美学史上,历来有两种不同的审美理想,一种是“错采镂金,雕缋满眼”的美,另一种是“初发芙蓉,自然可爱”的美,后者更被看重。

5.“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1)道——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性
“天人合一”决定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精神是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范畴,它不仅是一种人与自然关系的学说,而且也是一种关于人生理想, 人生价值的学说。

“天人合一”强调人性即天道,道德原则和自然规律是一致的,人生的最高理想应当是天人协调,包括人与万物的一体性,还包括人与人的一体性。

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最根本的区别之一,就在于前者强调“天人合一”,后者强调“主客分立”。

“道”体现了天、人的统一,也就是“天人合一”。

老子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道”产生的,“道”是有与无的统一体,是宇宙天地万事万物存在的根据和本原。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老子·四十二章》)
(2)气——中国传统艺术的生命性。

物质的气被精神化、生命化,这可以说是中国“气论”的本质特征。

“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不但中医讲“气”,气功讲“气”,戏曲表演讲“气”,绘画书法也要首先运“气”。

中国传统美学用“气”来说明美的本原,提倡艺术描写和表现宇宙天地万事万物生生不息、元气流动的韵律与和谐。

中国美学十分重视养气,主张艺术家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与学识水平,“气”是对艺术家生理心理因素与创造能力的总概括;又要求将艺术家主观之“气”与客观宇宙之“气”结合起来,使得“气”成为艺术作品内在精神与艺术生命的标志。

“气韵生动”成为中国画创作的总原则,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古典美学的基本特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