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地区)2017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考点跟踪训练 34古诗词曲鉴赏

合集下载

浙江杭州2017中考试题语文卷(含解析)(最新整理)

浙江杭州2017中考试题语文卷(含解析)(最新整理)

一(30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面文字中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漫步西子湖,如在诗中游。

看到燕子,白居易的诗“谁家新燕啄春泥”脱口而出,不禁惊叹于燕子与春天的那份默契;湖面波光潋滟,你自然吟诵起苏轼“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名句;白堤桃柳相间,花团锦簇,令人想到杭州诗人戴望舒在远方深情的思念,“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丰厚的人文积淀,增添了西湖的风雅与内蕴。

A.jìn qìjiànDìng B.jīn qièjiànDìngC.jīn qìjiānDiàn D.jìn qièjiānDiàn【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字音的辨析能力。

这里的“禁”应为“jīn”,“契”应为“qì”,“间”应为“jiān”,“淀”应为“diàn”。

【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他克尽职守,默默奉献三十年。

/请你把刚才说的话在说一遍。

/警察掉取监控录像仔细查看。

(摘自电视字幕)B.海鲜夜宵大排档,恭候光临!/阳光安装公司,竭诚为您服务。

/欧美时尚家具,送货到家。

(摘自招牌广告)C.红烧鸡腿、蜡肉烧笋、糖醋鱼块/凉绊黄瓜、香菇青菜、蒜泥菠菜/番茄旦汤、虾皮紫菜汤(摘自食堂菜单)D.梧桐树遮天蔽日,尤如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

/最后拼搏阶段就是要像篮球冲满气、汽车加满油一样。

(摘自学生作文)【答案】B【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能力层级为识记A。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学生会组织校青年志愿者二十余人,利用双休日走上街头,发放宣传单,劝慰行人遵守交通法规,文明出行。

B.听了著名建筑师的报告,王茜萌发了远大的夙愿:将来要专攻建筑学,为老百姓设计建造美观而实用的房子。

(浙江地区)2017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考

(浙江地区)2017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考

B.山间之四时也(的)

C.行者休于树(从)

D.颓然乎其间者(他们,他们的)

7.下列四组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C)
A.其此之谓乎择其善者而从之
..
B.于我如浮云求石兽于水中
..
C.而疑邻人之父人不知而不愠
..
D.去后乃至乃石性坚重
..
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
A.怅恨久之天下顺之

B.策之不以其道

xx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C.xx常有,而xx不常有

xx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D.安求其能千里也

其如土石何

17.(2016·南宁)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
A.太守与客来饮于此皆以美于xx
..
B.杂然而前xx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
C.醉能同其乐其如土石何
..
D.射者中,弈者胜xx胜者,xx人也
考点跟踪突破38文言虚词(B卷)(对应学用272页)1.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是(B)
例句:水陆草木之花

A.何陋之有

B.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C.左臂挂念珠倚之

D.予xx之出淤泥而不染

2.(2016·新疆建设兵团)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C)A.心乐之当余之从师也
..
B.公问其故其如土石何
..
C.起于xx吾举于士
..
D.xx以数谏故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9.下列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
A.臣以xx之攻xx也徒以有先生也

浙江地区2017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考点跟踪训练22品味佳词美句

浙江地区2017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考点跟踪训练22品味佳词美句

考点跟踪突破22 品味佳词美句,赏析语言特色(对应学用233页)(一)(2016·云南)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我的第一场戏周星驰①记忆中总有一些让我们心动落泪的东西,在岁月的荡涤中,它们都变成晶莹璀璨的琥珀。

②母亲与父亲离异那一年,我才7岁。

我和姐姐周文姬、妹妹周星霞一同被判给了母亲凌宝儿。

在1968年的香港,母亲带着我们三个孩子讨生活,其艰难可想而知。

为了维持生活,母亲一人打了两份工。

我们几个都特别乖巧懂事,这让母亲很宽慰。

尤其是我,由于成绩十分优秀,最得母亲宠爱。

③那时我们三个孩子都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所以不管多么困难,每个星期,母亲都要称点肉或买尾鱼给我们加餐。

每当吃这些丰盛的“大餐”,菜一上桌,我就把菜端到自己的身边,专挑好的吃。

姐姐妹妹却懂事得很,从不和我争。

但是我的饭量很小,吃了两块就吃不下去了。

然后,我就开始胡闹,总还要拣两块,放到嘴里嚼两下,再吐到碟子里。

我嚼过了的,姐姐妹妹哪还肯吃啊!这让母亲非常烦心。

④为了不浪费,母亲只好自己吃。

为这事母亲没少批评我,但是一点作用都没有。

好在我别的方面表现都很好,日子久了,母亲就由着我了——小孩子嘛,哪有不顽皮的呢?⑤可是有一次,母亲真的生气了,狠狠地教训了我一顿。

那一次,母亲两个月没发工资了,好不容易从娘家弄来了一点钱,买了几只鸡腿,烧得金黄喷香。

菜刚上桌,我就小猴似的爬上桌,用手抓起一只鸡腿就啃,还一边冲着姐姐妹妹做鬼脸。

一不小心,手一滑,鸡腿掉地上了,沾满了尘土,落在了一堆鸡屎旁边。

⑥母亲又是生气又是心疼,买这几只鸡腿容易吗?再想想我平时的顽皮表现,母亲决定这次要好好教训我。

她取过一根桑树条,狠狠地抽了我十几下:“让你顽皮,让你不知珍惜!”直到姐姐妹妹扑过来把我护在身体下面,母亲才放下桑树条,搂着我们三个抱头痛哭。

⑦哭了好一会儿,才开始吃饭。

母亲把鸡腿捡了起来,用开水冲洗一下,舍不得扔就自己吃了。

那天晚上,母亲抚着我身上的伤痕问:“还疼吗?”“不疼了。

【聚焦中考】2017中考语文(陕西)总复习-第4部分 古诗文阅读 (34

【聚焦中考】2017中考语文(陕西)总复习-第4部分 古诗文阅读 (34

四季诗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惠崇〈春江晚景〉》(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暧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泊船瓜洲[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约客》赵师秀宋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秋夕》【唐】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江雪[唐]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花鸟虫鱼过故人庄作者: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山水风光望天门山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过故人庄》:唐: 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河北专版2017年中考语文总复习34首必考古诗词曲梳理五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河北近8年未考

河北专版2017年中考语文总复习34首必考古诗词曲梳理五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河北近8年未考

(五)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河北近8年未考)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首联两句写景起兴,对仗工整,分别点出送别的地点和友人的去向。

“辅”字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象雄伟。

用“望”字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这两句诗营造出开阔的意境,奠定了全诗豪壮的情感基调。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颔联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借以减轻友人的悲凉和孤独之感。

惜别之中显现出诗人阔达的胸襟。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千古名句。

一改以往送别诗低沉、伤感的基调,既表现了诗人乐观宽广的胸襟,也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的哲理,洋溢着乐观、进取的精神。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歧路”照应送别之意,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为离别伤心落泪,而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

【文学常识】王勃,唐代诗人。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体裁为五言律诗。

【本诗主旨】诗人描述送别朋友的场景,抒发了自己对友人的深情厚谊,表达了自己积极、旷达的情怀。

【写作手法】1.语言形象凝练。

2.意境开阔,格调高昂。

【高效集训】1.(2016保定8中模拟)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一首__五言律诗__(体裁)。

2.(2016保定8中模拟)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或“望”字。

__“辅”示例: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

“望”示例: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意思对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016保定8中模拟)为什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会成为千古名句?__因为自古以来写离别的大多十分伤感,而王勃这两句诗运用夸张、对偶的修辞手法,既写出了与朋友的友情之深,又写出了昂扬乐观,全无悲观之意,表现了诗人豁达的情怀,所以会成为千古名句。

2017届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编古诗文阅读篇专题一35首必考古诗词曲阅读

2017届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编古诗文阅读篇专题一35首必考古诗词曲阅读

第三编古诗文阅读篇专题一35首必考古诗词曲阅读青海5年中考命题规律海近子·为陈青海中考题型突破【例1】(2016青海12、13题4分)阅读《武陵春》,完成1、2题。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下列对此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武陵春》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避难时所作,反映了女词人真实的生活片段和思想情感。

B.作品由景而情,从神态举止到内心波澜,写得真率自然,跌宕起伏,词风凄婉劲直,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C.国破、家亡、物失、夫逝是女词人愁绪产生的原因,作者利用“日晚倦梳头”和“载不动许多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

D.诗人通过“闻说”“也拟”“只恐”三组虚词欲抑先扬,把她微妙的心理变化过程表现得生动真切。

【解析】C项中“载不动许多愁”改为“欲语泪先流”。

【答案】C2.“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新颖奇特,请你品一品。

(可从情感、写法等方面分析)【解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是该词中的名句,将“愁”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比拟为有重量的物体,抒发了自己内心无比沉重的哀愁。

【答案】构思巧妙,运用夸张、比喻,说小舟载不动自己的愁思,把无形的愁思比作有重量的东西,诗人化抽象为具体的事物,巧妙地表现了她愁情的深重,写得新颖奇巧,深沉哀婉。

3.(2015青海12~13题4分)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2分)[【解析】此题考查诗句的表现手法与诗人的心境。

颔联的表现手法比较明显,诗句中用了“闻笛赋”与“烂柯人”两个典故。

前者让自己想起当年因政治改革失败被杀、被贬的朋友,不胜怀念;后者以王质自比,写自己被贬离京虽然只有二十余年,但心里却有隔世的感觉。

河北专版2017年中考语文总复习34首必考古诗词曲梳理二十六登飞来峰河北近8年未考

河北专版2017年中考语文总复习34首必考古诗词曲梳理二十六登飞来峰河北近8年未考

(二十六)登飞来峰(河北近8年未考)宋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写景。

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塔高。

第一句“千寻”正面衬托出塔高,第二句用“鸡鸣”就能“见日升”言“见日升”之早,从侧面衬托出塔高,这两句点出了诗人立足点之高,暗含诗人对前途的憧憬,为下文的感受做铺垫。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抒情。

“浮云”既是实写,也比喻可能遇到的困难、障碍、挫折等。

诗眼在“不畏”,这二字气势夺人,道出了诗人为实现政治抱负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身在最高层”是点睛之笔,点出了“不畏浮云”的原因,可见作者的构思之精深。

【文学常识】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

北宋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诗人、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本诗主旨】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全诗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险、自信向上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写作手法】1.写景抒情紧密结合。

2.虚实结合。

【高效集训】1.(2016唐山友谊中学模拟)鸡鸣日出是传闻之景,同时也是__诗人美好前程__的象征。

“浮云”寓指__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__。

2.(2016唐山友谊中学模拟)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

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__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016原创预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B.“最高层”字面上指千寻塔的最高层,实则暗喻政治上的最高决策层。

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2017年浙江嘉兴中考语文试题(word文本附答案)

2017年浙江嘉兴中考语文试题(word文本附答案)

2017年浙江嘉兴中考语文试题(word文本附答案)浙江省2017年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嘉兴卷)语文试题温馨提示:全卷共四大题,19小题,满分120分,其中卷面书写3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文知识积累(19分)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3分)中国古典诗词凝聚了大量美好、文(yǎ)▲和高贵的文字。

朗读这些文字,能够让我们疲(bèi)▲的心灵得到放松,可以帮助我们远离低俗和粗鄙,(dǐ)▲XXX和悠远的境界。

写出相应的汉字:文(yǎ)疲(bèi)(dǐ)达2.古诗文名句默写。

(8分)经典诗文能增添生活的诗意,仲春时节,郊外踏青,看到青梅丝柳的美景,我们会联想起南唐诗人XXX的“,”;XXX 佳节,院中漫步,闻到菊花的幽幽清香,我们联想起宋代女词人XXX的“,”。

经典诗文能赋予前行的力量。

研究上碰到困难时,《论语》中XXX的语录“,”给我们思考与启发;生活中遭遇挫折时,唐朝诗人XXX的名句“,” 会令我们重新振作。

3.传统文化知识。

(2分) 八年级学生XXX想找个微信群,与志趣相投的同龄学友共同探讨一些感兴趣的国学问题。

若有以下四个国学爱好者微信群,她选哪个最适合?()不惑岁月豆蔻年华而立之家弱冠一族ABCD4.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

(6分)(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2分)A.“范进中举”是XXX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出色片段,胡屠户、张乡绅等态度的变化反映了当时社会趋炎附势的众生相。

B.XXX笔下的骆驼祥子,经历了“三起三落”,由一个自尊好强、享乐刻苦的车夫,变成了好占便宜、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C.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XXX,在其喜剧作品《威尼斯商人》中塑造了一个贪婪、阴险的吝啬鬼形象——XXX。

D.XXX的自传体小说《童年》中,XXX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逐渐成长为坚强勇敢、充满爱心的人。

(2)读名著要读懂内容、读出感悟。

请仿照下面演示文稿中的示例,完成相关任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跟踪突破34 古诗词曲鉴赏(对应学用263页) 1.(2016·温州)古诗阅读。 南溪弄水回望山园梅花 [宋]杨万里 梅从山下过溪来,近爱清溪远爱梅。 溪水声声留我住,梅花朵朵唤人回。 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题回答。 A.杨万里的小诗妙用动词。结合全诗,分析第一句中“过”字的妙处。 B.杨万里的小诗巧用叠词。分析诗歌三、四句中叠词的表达效果。 A.“过”字写出了梅花茂盛的特点。诗人富有想象力,赋予梅花以人的情感。表现梅花急切过溪唤“我”回去的情态,生动活泼,富有趣味。__B.溪水声声不停,像在热情地挽留诗人;梅花朵朵争艳,像是急切呼唤诗人。两个叠词,既突出殷切之情,又富有音韵之美。在诗人笔下,溪水梅花都有了人的情感,别有趣味。 2.(2016·湖州)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虞美人·梳楼 [宋]蒋捷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①处。楼儿忒②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阑干。才卷珠帘却又晚风寒。 【注释】①溟濛(míng méng):形容烟雾弥漫,景色模糊。②忒(tuī):太。 (1)这首词中作者选取了绵绵的细雨、柔美的杨柳和红艳的海棠等自然景物,描绘出江南春天的景致。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思归念远之情,请选取你感受最深的一处进行分析。 示例一:“丝丝杨柳丝丝雨”一句写春雨的连绵不绝与杨柳的婀娜柔美。春雨易伤旅人怀,而杨柳则更能引发别离之愁。(春雨连绵、杨柳柔展,此情此景让远离乡关的词人触景伤情、情不自禁。)__示例二:“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词人心头的乡愁,小楼都装不下了,以至于几次三番飞将出去寻找归乡之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词人的乡愁之浓重、思归之执着与痴迷。__示例三:“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写词人远离家乡,乡愁情切。连天帝都起怜悯之心,可见相思之苦;而借“花”消愁,结果自然也只能是“愁更愁”。__示例四:“海棠红近绿阑干”一句写海棠红艳,春意浓重,以乐景衬哀情,突出离乡之人的孤独和思乡之苦。__示例五:“才卷珠帘却又晚风寒”,卷帘之际,迎面而来寒森森的晚风,此句以环境的清冷,映衬思乡之忧伤。 3.(2016·温州模拟)古诗阅读。 天净沙 春 【元】白朴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①楼阁帘栊②,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注释】①阑干:即栏杆。②帘栊(lóng):窗户上的帘子。 (1)请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展现的画面。 树梢之上,黄莺在悠扬地歌唱;晴空之中,燕子在悠闲地飞舞;旷野之间,潺潺流淌的小溪在小桥下淙淙作响,落花在微微的春风中静悄悄地飘落。 (2)古人云“诗以情为主,景为宾。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本曲作者借所绘之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对生机盎然的春天的喜爱。 4.(2016·杭州模拟)古诗阅读。 溪居即事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1)诗人用白描手法,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素淡的水乡风景画,临水的村庄,虚掩的柴门,疏落的篱笆,流动的溪水,轻柔的春风,飘荡的小船,奔走的儿童……和谐而富有诗意。 (2)三、四句中“疑”“急”二字把小童的心理和形象表现得巧妙而富有情趣,请作简要分析。 作者用“疑”“急”二字,把儿童那种好奇、兴奋、粗疏、急切的心理状态,描绘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诗人捕捉住这一刹那间极富情趣的小镜头,成功地摄取了一个热情淳朴、天真可爱的农村儿童的形象。 5.(2016·绍兴模拟)古诗阅读。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上听吹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②。 【注释】①这是李白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②落梅花:古代有笛曲《梅花落》,诗人这里有意用作“落梅花”。 (1)第二句中的“望”字包含了诗人哪些情感? 表达了作者被流放后的愤懑痛苦,对家人的思念,对国事的关切、对往事的回忆、对朝廷的眷恋。 (2)三、四两句运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想象(借景抒情、虚实相生),借想象中梅花纷纷飘落的景象表达去国怀乡的悲愁情绪。 6.(2016·舟山模拟)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江上 董颖① 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②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③。 【注释】①董颖:北宋诗人,一生为生计常年奔走异乡。②摩挲:用手抚摸。③钓舟:指行舟。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羁旅孤客的离情别绪。或对羁旅漂泊的愁绪。或离别的依恋之情。或对结束羁旅漂泊的期盼。 (2)任选一个角度(如构思、写法、语言等),对该诗进行赏析。 示例:构思一:新颖别致。古代诗人笔下,“柳”总与“别”相关,此诗却把“柳”与“不别”搭在一起,字面上不诉说怨思离情,读者却能心领神会,可谓不落窠臼,巧妙之至。构思二:思路严谨。总体由远望写近观,由所见到所思。具体看,由江水到天空,由双鸥飞翔到反顾自身处境,进而引发与柳树的对话。脉络贯通,水到渠成。__写法一:运用衬托。以双鸥相伴相随衬托诗人的孤寂;以江天景致的空旷衬托柳树、钓舟的渺小,进而创造出开阔明朗的意境。写法二:动静结合,如一二句分别写静景动景,既表现出境界的开阔,又表现出画面的生机活力。写法三:虚实相生。如第三四句将“摩挲沙边柳”与想象柳树“成阴系钓舟”相结合,虚实相生,耐人寻味。 7.(2016·济南)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夏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①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②时一声。 【注释】①席:竹席。②流莺:即莺。流:指其鸣声婉转。 (1)本诗通过描写院深席清、石榴开遍、树阴满地、梦觉流莺等四幅夏日画面,流露出诗人在炎炎夏日悠闲旷达(恬淡自在)的心情。 (2)赏析“石榴开遍透帘明”中“透”字的妙处。 透:穿透,石榴花盛开红红如火,艳艳如燃,照理说应该很刺眼,可一个“透”字,加了一重帷帘,隔帘而望虽花红如火,却无刺目之感,给人一种润润娇娇的感觉,意境十足,令人赏心悦目。 8.(2016·随州)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桃花溪① [唐]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②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注释】①据孙洙《唐诗三百首》介绍,本诗为盛唐时期张旭受陶渊明《桃花源记》启发而作。②矶:水边突出的岩石。 (1)“石矶西畔问渔船”中的“问”字表达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对桃花源无限向往的急切心情。 (2)本诗与《桃花源记》二者主旨是否相同?请简要说明。 示例一:相同,都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__示例二:不同,《桃花源记》表达了历经战乱的人们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而本诗作者身处盛唐,他借《桃花源记》的意境表达了自己更高的生活与审美追求。 9.(2016·长沙)阅读古诗,回答下列各题。 湖①口送友人 李频 中流②欲暮见湘烟③,岸苇无穷接楚田④。 去雁远冲云梦雪⑤,离人独上洞庭船。 风波尽日依山转⑥,星汉通霄向水悬⑦。 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 【注释】①湖:指洞庭湖。②中流:指江心。③湘烟:指雾霭。④楚田:指田野。⑤云梦雪:指洞庭湖以北地区下起了茫茫飞雪。⑥风波尽日依山转:写出了洞庭湖波浪翻涌、奔腾不息的样子。⑦星汉通霄向水悬:写出了星河璀璨、天色湖水连成一片的景象。 【写作背景】诗人在湘江流入洞庭湖的渡口送别友人,写下了这一首送别诗。 (1)首联中写了哪些物象?古诗词常在物象中寄寓某种情感或精神,南宋词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一句通过“梅花”寄寓了怎样的情感? 物象:暮霭、芦苇、田野。陆游《卜算子·咏梅》中梅花寄寓自己坚贞不屈的品质,表达了自己孤雅高洁的志趣。 (2)“离人独上洞庭船”一句中的“独”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 “独”是独自的意思,这里是友人独自一人登上洞庭湖的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友人旅途的寂寞和艰辛,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10.(2016·丽水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下列各题。 望江南 李煜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绿,满城飞絮辊①轻尘,忙煞看花人。 【注释】①辊(gǔn):像车轮般很快转动。 (1)词中体现“芳春”的景物有江面绿、柳絮。 点拨:此题考查诗歌常见意象。江面绿:指春天里江水明彻而泛绿色。飞絮:飞扬的柳絮。 (2)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忙煞看花人”所表现的景象。 南国正是春光明媚的时候,百花盛开,游人如织,鲜花美丽动人,争相斗艳,使看花人目不暇接。一个“忙煞”,则百花之美,看花人兴致之高,人之多,场面之大,尽在其中。 点拨:此题考查诗歌画面描述,根据情境,用优美的语言描述出春季百花争艳,看花人目不暇接的状态即可。 11.(2016·湖州模拟)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夜宿七盘岭 沈佺期① 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 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春平仲②绿,清夜子规啼。 浮客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注释】①沈佺期:唐代诗人。②平仲:银杏的别称。③浮客:游子,诗人自指。 (1)“夜宿七盘岭”中“宿”字的意思是住宿(住);过夜。 (2)“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 围绕“山月近得仿佛就在窗前,银河低得好像要流进房门”回答。 (3)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心境? 围绕“独宿异乡的愁思(惆怅、失意);对故乡的依恋”回答__示例:这首诗通过描写旅途夜宿七盘岭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独宿异乡的愁思(失意、惆怅的情绪),流露了对故乡的依恋。 12.(2017·预测)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谷口①春残黄鸟稀,辛夷②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注释】①谷口:山谷的入口。②辛夷:木兰树的花,比杏花开得早。 (1)试分析诗歌前两句在全诗中的作用。 ①描写暮春草堂周围的景色,营造春光逝去、凋零空寂的氛围。__②以鸟稀、花尽、花飞反衬幽竹的清阴“不改” (2)三、四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对翠绿葱茏的竹的喜爱,对不为俗屈的节操的礼赞。 13.(2017·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题乌江亭①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注释】乌江亭:在今安徽省和县东北的乌江浦,相传为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之处。 (1)从题材上看,这首诗与杜牧的《赤壁》同属于咏史诗(或:怀古咏史诗)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