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制种技术》教案
玉米杂交种制种技术

割除父本
父本散粉后最好割除。一方面可以避免混杂,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母本行通风透光状况,减少母本空秆率,提高制种产量和质量。
收 获
收获前最好扒皮晾晒,可以提高成熟度,降低水分。有条件可以在植株上搭挂晾晒。 成熟后及时收获,果穗经过晾晒,水分低于16%时脱粒。在脱粒前根据穗型、粒型、粒色、穗 轴色去除杂穗。籽粒经晾晒、清选后,装袋入库。
思考题
在玉米杂交种制种时,如何设置隔离区?
在制种田播种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玉米制种田如何进行去杂?
父本散粉后割去有哪些好处?
如何对母本去雄?应注意哪些问题?
辅助授粉
母本去雄
母本抽雄前就要经常到地里检查,以便及时去雄。去雄要求及时、干净、彻底。及时指在雄穗散粉前去雄;干净指将母本雄穗整个拔除;彻底指全田所有雄穗一株不漏拔除。坚持每天至少去雄一遍,风雨无阻,对紧凑型自交系采取带1~2叶去雄的办法。拔除的雄穗埋入地下或带出制种田妥善处理。全区有不到5%未去雄时,应一次拔完。
玉米杂交种制种技术
思考题
教学重点
播种方法
去杂方法
母本去雄
教学目标: 掌握玉米杂交种制种的基本技能。
Ⅰ
选地隔离
点击添加正文
Ⅱ
规格播种
点击添加正文
Ⅲ
严格去杂、去劣
点击添加正文
Ⅳ
母本去雄、辅助授粉
点击添加正文
Ⅴ
割除父本
点击添加正文
Ⅵ
收获
点击添加正文
玉米杂交种制种技术
选地隔离
选地 土壤肥沃、地力均匀、排灌方便、地势平坦、旱涝保收的地块。 隔离方法 1、空间隔离 自交系繁殖区,隔离不少于500米,制种区隔离不少于300米。 2、屏障隔离 利用村庄、树林、山岭、山林、高杆作物等作为隔离。 3、时间隔离
玉米制种技术

玉米制种技术玉米制种技术1隔离玉米楼盘制种地块必须与其它玉米种植隔离,防止其它(非繁育的自交系或杂交种的)地块玉米花粉在玉米开花授粉期间传入育苗地块以保证玉米种子的纯度。
1.1空间隔离制种宗地空间隔离不得少于500米,隔离区内不得种亦不得其它玉米。
1.2时间隔离:授粉期错开时间错开不得少于15天。
1.3屏障隔离:就是借助山谷、树林、村庄等自然屏障或人为设等措施防止其它玉米花粉在玉米开农牧花授粉期间传入制种地块。
2整地施肥2.1整地耕层深度应不低于25cm应深耕细耙,整平耙匀,上虚下实。
2.2施肥应根据宅基地肥力状况施肥,一般667施有机肥201*kg;基肥667施复合肥25kg、尿素10-15kg。
3播种3.1品种选择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的适宜本地种植的品种。
3.2播量播期春季制种适宜播期为5月,地膜覆盖可提前10-15天;夏季养羊适宜播期为7月下旬。
母本每穴2粒种子、父本每穴3粒种子,覆土厚度2-3cm。
3.3播种墒情播种之时土壤墒情要好,土壤湿度差时要造墒播种。
3.4株行距母本株距22-23cm,父本株距25cm,父、母本行距均为60cm左右。
母本667密度4000株左右,父本667密度1000株左右。
3.5父母本行比:数目父母本行数比例一般为1:4-5。
4田间管理4.1间定苗4叶期应间苗,5-6叶期应定苗。
4.2追肥应在大喇叭口期667追施尿素20kg。
4.3去除杂株应分别在4-5叶的苗期和抽雄前检查田间杂株,在雄穗散粉前彻底去除杂株,杂交制种田制及杂株率不超过0.3。
4.4去雄在母本抽雄前5-7天开始去雄,要求带2片顶叶去雄,杂交制种田在抽雄前几天和抽雄始期、盛期、末期分几次进行母本调查,分别求解出去雄不及时、不干净和未去雄的百分比,以平均数则表示,母本散粉株率不得约2。
4.5人工辅助授粉在散粉期每日上午9-11时,使用弥雾机吹动父本,或使用茀蕨拉绳等方法振动父本以辅助授粉,必要时可以人工传粉辅助授粉。
农村劳动课种玉米教学设计

农村劳动课种玉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次教学旨在通过种植玉米的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玉米的栽培过程和生长特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对农田劳动的兴趣和参与度。
二、教学内容1.了解玉米的生长特点:包括种子发芽、幼苗生长、生长过程中的水分、养分需求等。
2.学习玉米的种植技术:选种、播种、育苗、定植、施肥、除草、病虫害防治等。
3.体验农田劳动:学生分组进行实际的田间劳动,包括整地、撒种、施肥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视频或图片展示,介绍玉米的生长特点和种植技术,激发学生的兴趣。
2.知识讲解:以课件形式详细讲解玉米的生长过程和种植技术,辅以实物展示,让学生对玉米的生长和种植过程有一个清晰的理解。
3.实地体验:带领学生来到学校附近的农田,进行实际的田间劳动。
教师向学生指导如何进行整地、撒种、施肥等操作,并且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亲身体验农田劳动的辛苦和乐趣。
4.总结归纳: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总结今天所学的知识和体验,回答对玉米种植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讲授法:教师通过课件和实物展示详细讲解玉米的生长和种植技术。
2.示范法:教师在实地体验环节对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示范,让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每一个环节的操作方法。
3.实践法:学生分组进行田间劳动,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观察记录:学生在实地体验过程中,观察、记录玉米的生长情况和自己的操作过程,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
2.小组讨论:学生在总结归纳环节进行小组讨论,讨论今天所学的知识和体验,激发学生对农田劳动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3.书面测试:教师可以进行一次小测验,测试学生对玉米种植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玉米教学设计,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全面了解了玉米的生长特点和种植技术。
通过田间劳动的实践,学生培养了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增强了对农田劳动的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本次教学也着重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完成田间劳动任务。
2024年玉米栽培技术培训教案-(带目录)

玉米栽培技术培训教案-(带目录)教案玉米栽培技术培训一、教学目标1.了解玉米的生长习性、栽培季节和种植方式。
2.掌握玉米的选种、播种、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
3.提高农民对玉米栽培技术的认识,提升产量和品质,增加收入。
二、教学内容1.玉米生长习性和栽培季节(1)生长习性:玉米喜温暖湿润气候,对土壤要求不高,但以疏松、肥沃的土壤为佳。
(2)栽培季节: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
一般分为春播和夏播。
2.玉米选种与播种技术(1)选种:选择适应性强、抗病、高产、优质的玉米品种。
(2)播种:播种前进行种子处理,如浸种、拌种等。
播种深度一般为5-6厘米,行距60-70厘米,株距25-30厘米。
3.玉米施肥与灌溉技术(1)施肥:根据土壤肥力和玉米生长需求,合理施用氮、磷、钾肥。
底肥以有机肥为主,追肥以化肥为主。
(2)灌溉:玉米生长期间,保持土壤湿润,避免干旱或水涝。
4.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1)病害:常见病害有玉米纹枯病、玉米螟等。
采取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等方法进行防治。
(2)虫害:常见虫害有玉米螟、黏虫、地下害虫等。
采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方法进行防治。
5.玉米收获与储藏技术(1)收获:玉米成熟后,及时收获,防止果穗霉变。
(2)储藏:将收获的玉米果穗晾晒至安全水分含量,然后进行储藏。
注意防潮、防虫、防霉变。
三、教学方法1.理论讲解:通过PPT、板书等形式,讲解玉米栽培技术的相关知识。
2.实地操作:组织学员到田间地头,进行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3.互动交流:鼓励学员提问、分享经验,促进学员之间的交流与学习。
4.案例分析:分析成功案例和失败案例,让学员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四、教学时间安排1.理论教学:共计4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实地操作:共计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3.互动交流与案例分析:共计1课时,45分钟。
五、教学评价1.学员出勤情况:考察学员的参与度和学习态度。
2.理论考试:检验学员对玉米栽培技术的掌握程度。
玉米杂交制种技术

玉米杂交制种技术要想搞好玉米杂交制种,生产出高质量的种子,就必须有一套科学的、周密的、切实可行的玉米杂交制种生产管理操作规程,严格的按照规程进行管理和操作。
1制种基地的杂交种的生产规程1.2亲本自交系的准备1.3用以配制杂交种的自交系称作自交系良种,是由自交系原种繁殖而来。
其纯度不低于99%。
1.4用以繁殖自交系良种的自交系称作原种,是由育种家种子繁殖而来,其纯度不低于99.9%。
1.5用于繁殖自交系原种的种子称作育种家种子。
其典型性状高度一致,遗传性状稳定的最初的一批自交系种子,是生产用的最基础的种子,其纯度应在100%。
1.6定点生产用杂交种的配制,应选择适宜单位,建立制种基地,并保持相对稳定。
1.7隔离区的选择制种田应当土地肥沃,旱涝保收;与其他玉米花粉源至少隔离300m以上,采用时间隔离时,春播错期应在40天以上,夏播应错期30天以上。
隔离区选择应尽量集中连片。
1.8有一套好的领导班子:基地领导班子必须是一个团结的整体,要有综合协调、组织和管理能力,能够带领全体制种农户及时严格的按照所制定的规程进行管理。
工作扎实,能落实到实处。
1.9隔离、生产条件好:自然隔离条件好,按照制种要求,制种区四周300m内不准种植其它玉米。
制种区自然气候能够满足所制组合所需,要求集中连片,土壤肥力高,灌溉方便。
2.0实行预约合同生产:通过对基地村的考察测评,认为可以作为制种基地时,种子部门要与基地村委会、村委会与制种农户,层层签定生产合同,要建立两极合同制度,分别载明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互相促进,互相制约。
2播前准备2.1种子处理:播前对精选的亲本种子进行质量复检,并对亲本种子进行药剂拌种或包衣处理,防治病虫害。
2.2精细整地、合理施肥:因亲本种子顶土能力弱,要求播前精细整地,施足底肥。
施肥要求:一般亩施过磷酸钙50kg、碳酸氢铵25k或氮磷复合肥15kg,农家肥1500kg做底肥。
2.3制种技术方案的制定:播种前必须按照所制品种制定严格的技术方案,明确父母本比例、播期、种植方式、密度等要点。
初中生玉米种植教案

初中生玉米种植教案年级学科:八年级生物教学目标:1. 了解玉米的生长过程和种植条件。
2. 学习玉米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1. 玉米的生长过程和种植条件。
2. 玉米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
教学难点:1. 玉米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
教学准备:1. 玉米种植基地或农田。
2. 玉米种子。
3. 农具(如铲子、水桶等)。
4. 教材或参考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玉米模型或图片,引起学生对玉米的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玉米是如何种植的吗?”让学生分享他们对玉米种植的了解。
二、讲解玉米的生长过程和种植条件(10分钟)1. 使用教材或参考资料,讲解玉米的生长过程,包括播种、发芽、拔节、抽雄、吐丝、成熟等阶段。
2. 讲解玉米的种植条件,包括土壤、水分、温度等。
三、演示玉米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10分钟)1. 在玉米种植基地或农田中,教师演示玉米的种植技术,包括开沟、播种、覆土、浇水等步骤。
2. 讲解玉米的管理方法,包括施肥、除草、防病虫害等。
四、学生实践种植玉米(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负责一块种植区域。
2.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玉米的种植技术进行种植,体验农耕劳作的辛苦和乐趣。
五、总结和反思(5分钟)1. 学生分享他们在玉米种植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玉米种植对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玉米加工厂,了解玉米的加工过程和产品。
2.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和记录玉米的生长情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耐心。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种植玉米,让学生了解了玉米的生长过程和种植条件,学习了玉米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还培养了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同时,通过种植玉米,学生也增强了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安全问题,确保学生在实践中不会受伤。
玉米播种游戏教案

玉米播种游戏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玉米的生长过程,掌握玉米的播种方法和注意事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玉米的播种方法和注意事项。
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准备。
1. 教具准备,玉米种子、播种工具、土壤、水壶、小铲子等。
2. 教学环境,学校操场或者校园内的开阔地块。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老师带领学生一起观察玉米的生长过程,让学生了解玉米的生长周期和特点,激发学生对玉米的兴趣。
2. 讲解玉米的播种方法和注意事项。
老师向学生介绍玉米的播种方法和注意事项,包括选择适宜的土壤、适量的浇水、适当的密植等。
并结合实际操作,向学生展示播种的具体步骤和技巧。
3. 分组进行实际操作。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分配相应的播种工具和材料,让学生自行进行玉米的播种操作。
老师在一旁指导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4. 观察和记录。
学生在播种完成后,每个小组观察自己所播种的玉米,并记录下播种的时间、地点、天气等相关信息。
同时,学生也要定期去浇水、施肥,并观察玉米的生长情况。
5. 分享成果。
在玉米生长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分享,让学生交流彼此的观察和体会,从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和经验。
6. 收获和总结。
在玉米成熟后,学生可以亲自动手收获玉米,并对整个播种过程进行总结,包括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以及对玉米的认识和感悟。
五、教学反思。
通过这样一次玉米播种的游戏教案,学生不仅能够了解玉米的生长过程,还能够培养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因此,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游戏,更是一次全面的素质教育。
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农业的尊重,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玉米制种教案

玉米制种教案教案标题:玉米制种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玉米的生长特点和种植要求;2. 学习玉米的制种方法和步骤;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1. 玉米种子;2. 耕地工具(铁锹、耙子等);3. 水壶或喷壶;4. 肥料(有机肥或化肥);5. 讲解玉米制种的PPT或图片资料。
教学步骤:引入:1. 利用图片或PPT展示玉米的外观和生长过程,激发学生对玉米种植的兴趣;2. 引导学生思考玉米种植的重要性和制种的意义。
讲解:1. 通过PPT或讲解的方式介绍玉米的生长特点和种植要求,包括适宜的气候、土壤要求等;2. 解释玉米制种的目的,即通过制种繁殖优质的玉米品种。
实践操作: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准备好一小块耕地;2. 学生利用耕地工具将土壤翻松,去除杂草和石块,使土壤松软透气;3. 将玉米种子均匀撒在耕地上,注意保持适当的间距;4. 轻轻覆盖土壤,使种子与土壤接触紧密;5. 给种植的玉米适量浇水,保持土壤湿润;6. 根据需要,给玉米施加适量的肥料。
总结:1. 让学生观察和记录玉米的生长情况,包括发芽时间、植株高度等;2. 引导学生总结制种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3.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制种心得和体会。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在家中进行玉米制种的实践,将实践结果带到课堂分享;2.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农田或农业科技园,了解现代化的玉米种植技术。
评估:1. 观察学生在制种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操作技能;2. 收集学生的实践记录和总结,评估学生对制种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学延伸:1.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玉米生长的观察实验,记录不同因素对玉米生长的影响;2. 组织学生进行玉米的收获和加工实践,了解玉米的多样化利用。
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安全,如正确使用农具、避免过度施肥等;2. 鼓励学生爱护环境,不随意扔弃土壤和种子包装物。
以上教案仅供参考,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修改,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米制种技术》教案第一课时:制种前的准备近年来,每年都有一大批杂交种因质量不达标而报废处理,严重影响了制种户的积极性和种子经营单位的经济效益,杂交玉米种子质量滑坡现象严重。
在大田玉米生产上,常常因种子质量低劣使得杂种优势减弱或丧失,用种户与种子生产单位因质量问题引起的纠纷时有发生,既影响农民的经济收入,又影响种子生产单位的效益与信誉度。
玉米制种只有严格遵循制种技术规程才能生产出高产优质的种子。
1.1 隔离区选地与隔离配制杂交种的地块称为杂交制种隔离区。
隔离区的数目因繁殖类别而不同。
配制单交种,需设置三个隔离区,即二个自交系繁殖区和一个杂交种制种区;配制三交种需设置三个亲本自交系繁殖区,但是在配制单交种及三交种时,隔离安全,母本去雄及时、彻底,而制种区的父本自交系也可以继续使用,只需三个隔离区即可。
配制双交种需四个隔离区。
为保证隔离区制种安全,其隔离的方法一般分为空间隔离、时间隔离、障碍物隔离。
空间隔离:就是在隔离区的四周一定距离内不许种植其他品种的玉米,以防外来花粉的串杂。
自交系繁殖隔离区空间隔离应不少于500m,单交制种区不少于400m,双交制种区不少于300m,南北向150~200m。
在多风地区,特别是隔离区设在其他玉米的下风处或地势低洼处,应适当加大隔离距离。
时间隔离:就是把隔离区制种玉米的播种期与邻近周围其他玉米的播期错开,一般春播玉米错期35~40天,夏播玉米错期25~30天,但要依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灵活掌握。
障碍物隔离:就是利用山岭、房屋、林带等自然屏障当作隔离带,达到防止外来花粉串粉混杂的目的。
也可以在隔离区周围种植高梁、麻类等高秆作物隔离,但高秆作物的行数不宜太少,自交系繁殖区,高秆作物行数不少于100行,制种区在50m以上,且高秆作物应适当早播,加强管理,以保证在玉米抽穗时高秆作物的株高超过玉米的高度。
也可种植父本行带(30行、行距0.75m)当作隔离。
隔离区除了保证隔离安全外,还应选用土质肥沃,地力均匀,地势平坦,排灌方便,旱涝保收的地块,保证植株生长整齐,抽雄一致,便于在短期内完成田间去杂和母本去雄,并保证质量。
第二课时:制定播期调节预案在详细调查父母本花期的基础上,合理制定父母本播期预案;以确保花期相遇,这是制种成败的关键。
花期相遇是指母本的吐丝期与父本的散粉期相遇。
如果双亲花期相同或母本花期比父本早2~3天,父母本可同期播种;如两亲的花期相差在5天以上就需要调节播期,使其花期相遇。
调节方法是,选播花期较晚的亲本,隔一定天数,再播另一亲本。
如果母本吐丝盛期比父本散粉盛期早2~3天,则是最理想的花期相遇,这是因为母本花丝的生活力一般可以保持6~7天,而父本散粉时间较短,(一般4~5天,同时花粉在田间仅能存活数小时),因此调节播期要掌握“宁可母等父,不要父等母”的原则。
应当注意的是,双亲花期相差的天数,并不等于播种期相差的天数,因为早播的亲本,由于前期温度低,生长慢,所以错期的天数应比花期相差的天数多几天,一般是父母本播期相差的天数是花期相差天数的1.0~1.5倍,如果双亲花期相差6~7天,则播期要错开12~14天。
父母本播种期调节的方法是根据两个亲本的生育期的相差天数和叶片数来进行,即:若父本比母本抽穗期早,父母本错期播种相差天数应该是父、母本抽穗期相差天数加上4~5天。
但是根据生育期来调节播期往往受天气变化、耕作条件的影响,不够十分准确,而根据父、母本的叶片数来调节播种期比较可靠。
比如:两个亲本全生育期的叶片总数相同,则先播母本,等母本出苗长出1~2片叶时再播父本,便可保证花期相遇;若父本比母本抽穗晚,则就早播父本,早播的天数应是两亲本抽穗期相差天数再减去4~5天;若父母本生育期基本相同,可将母本早播3~4天或者把母本种子浸种8~12小时,再与父本同时播种。
1.3 播前整地与施肥为了防止早春的干旱及春寒的气候条件,春玉米应于冬前完成深耕施肥整地。
其基本作法是:前茬收后,立即耕地(25~30cm)灭茬,及时耙耱保墒,且在立冬前冬灌,蓄水保墒。
为防止病虫害,玉米应实行2~3年的轮作。
玉米需肥量大,施肥应以底肥为主,冬前结合深耕整地分层施入有机肥3000~6000kg/亩,过磷酸钙25~30kg/亩,或者补施氮素化肥15~20kg/亩,氮、磷、钾肥比3∶2∶1。
第三课时:适期播种播种时应按满天星加行比法种植父本,母本的密度根据品种的特征特性适当加大密度。
穴深2~3cm,每穴2~3粒种子,上覆湿土。
按照提前做好的播期预案,视土壤墒情和土壤温度稳定通过10℃开始播种;父本分两期播种,相隔时间5~8天,亩播种量0.6~1.0kg,两期播量各占50%。
母本播量每亩3~4kg,父母本比例1∶4。
第四课时:田间管理3.1 苗期管理于三叶一心时间苗,五叶一心时定苗,定苗时去掉病苗、弱苗、小苗、徒长苗、畸形苗,留生长健壮、均匀一致种苗,亩保苗,母本 4500~5000株左右,父本保苗1000~1200株。
为了保证苗整齐一致,水浇地于苗高15~25cm 时控制浇水,进行蹲苗,促使根系下扎,提高幼苗吸水、抗旱能力。
苗期玉米对水肥要求不是太严格,若底肥充足,一般不追肥,但要对生长势较弱的苗加强水肥管理,偏肥、偏水以保证拔节前达到生长整齐一致。
苗期注意拔除杂草和防治病虫害。
防治黏虫蚕食幼苗,可选用5%来福灵30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2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此外还要防止地老虎,蛴螬等地下害虫。
3.2 穗期管理穗期管理应抓好四个环节:去杂:为了保证杂交种子纯度,在拔节期至抽穗期,组织3~5次严格的去杂,特别要注意父本去杂,重点砍除高大植株、变异植株、怀疑植株,使制种田植株高度水平一致。
去雄:去雄是制种的关键环节。
一律采取摸苞带叶(1~2片)超前去雄,在大喇叭口后期可开始间隔去雄。
在去雄期间,每天上午10时前和下午5时后每抽1遍,做到风雨无阻,逐株检查,不留残枝、死角。
雄穗不留田,必须带回家。
去雄过程中,同时去除“三类苗”,即小苗、弱苗、病苗。
水肥管理:玉米穗期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期并进时期,应增施肥料。
追肥一般分两次:拔节前后追1次,以速效氮为主;抽雄前后1次。
追肥应前重后轻,氮磷钾相互配合使用,还应适量追施微肥,每亩施硫酸锌0.5~1.0kg,适当给父本偏施肥料,以促进植株健壮,增加花粉量。
供水要充足及时,尤其在大喇叭口期,要求田间持水量为70%~80%,严防“卡脖旱”。
遇涝要及时排水。
病虫害防治:此期除根据实地检测喷施农药之外,还要及时清除病株、残叶,减少病源、虫源。
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每亩用5%井冈霉素可溶性粉剂200g拌无菌细土20~25kg,撮施于玉米大喇叭口内,可有效防治发病虫害。
第五课时:花期管理花期管理重点是田间花期调节管理。
母本早于父本的调节方法:一是加强父本水肥管理,促进父本生长;二是推迟母本去雄时间,等到将要散粉时才去雄,以延缓雌穗生长,但要特别注意母本去雄时间,以免散粉影响种子质量;三是如母本吐丝过早,则采取剪花丝;四是用500倍磷酸二氢钾水溶液对父本喷雾,促其早开花。
如果用上述措施还未达到花期相遇,则应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重新估计花期相差的天数,然后采取剥去母本第一个雌穗,重施速效肥,促进第二个雌穗的迅速生长。
若父本早于母本:可对父本采取剪心叶(3~7cm)、断根(离主茎15~20cm 处垂直切断侧根)等措施处理,断根方向要与当地主风向平行。
或对母本叶面喷20mg/kg的“九二0”和1%尿素混合液,对母本可加强母本水肥管理;也可对母本提早去雄,当雄穗尖刚露出顶叶就拔掉,必要时在雄穗未露出顶叶时,把雄穗连同1~2片叶一起拔掉,使养分集中到雌穗上,以便提早3~5天吐丝,如母本苞叶过多,吐丝偏晚,还可剪去母本苞叶,促进母本提早吐丝。
在花粉期,每天早10时左右,在无露水的情况下,拿一根绳子在父本上来回拉动1次,隔天进行1次,以帮助授粉。
待第二期父本雄穗花粉散完,要及时砍除父本,这样可以节水、节肥,减少养分的无效消耗,创造母本适宜的通风条件,且防止收获时的混杂,从而保证了种子的纯度和发芽率。
3.4 分收分藏对于脱水慢的品种应提前采取站秆扒皮晾晒、折秆扒皮晾晒、早收结合高茬晾晒等方法进行脱水预处理。
父母本同时成熟的制种区,应先后分收父、母本果穗,运回一亲本果穗,再收另一亲本果穗,要特别注意不要错行收获。
落在地上的果穗如不能分清父、母本应单独收作粮食处理。
运回的果穗要严格分堆分晒,去杂穗、劣穗脱粒。
单交种制种区母本行收的果穗(或种子)为单交种,外形与母本,自交系无明显差别,须区别清楚及时加工标记。
不同隔离区收获的果穗从收获、运输、翻晒、脱粒、包装等全过程要严格分开,防止机械混杂。
种子装袋时,袋内外应加放标签,注明种子名称、收获年份、制种单位、等级和数量等。
登记后专库贮放,专人保管,定期检查。
第六课时:影响制种质量的不良栽培因素播种期不集中有的制种片区内,播种期不同,相差30--40d,导致植株生长发育进程参差不齐,去杂去雄及督促检查的过程随之大幅度延长,容易形成“疲劳作战”,松懈麻痹现象时有发生。
其主要原因是制种基地的前作物布局不合理,同一制种片区内的前作物种类多,生育期差异大(如小麦与蚕豆、油菜、大蒜等),从而造成制种田块之间的播种期相差过大,1.2 播种质量差,出苗不整齐有的田块播种深浅不一致,覆土厚度不均匀,其结果是出苗不整齐,缺苗断垄。
虽经补种或移栽,补足了苗数,但母本行内苗龄差异明显,大苗欺小苗现象突出,因此,去雄次数增多,过程延长,及时、干净、彻底去雄的难度加大。
1.3 父、母本种植不规范有的田块未按统一的行比种植父、母本或在父本行内混有母本,而且在去雄时,也未加仔细辨认,因此造成部分母本植株去雄遗漏,田间母本散粉株率严重超标。
1.4 种植密度过大有些制种田块,母本留苗密度多达6.75万株/公顷以上,甚至7.5万株/公顷以上,造成田间通风透光性差,授粉不良。
其结果是植株空秆率较高、果穗较小、结实率较低,而且在去雄时,由于密度过大,部分“缩脚株”往往被忽视而抽雄散粉。
虽然这些“缩脚株”大多不能授粉结实,但会影响附近正常植株的种子质量。
1.5 田块排水不良有的制种田块地势低洼或靠近水稻田,排水困难,渍害、草害严重,导致植株黄瘦早衰,子粒瘪小、成熟度低,即使去杂去雄质量合格,种子的外在质量也达不到要求。
1.6 农户间的栽培管理水平差异较大在同一制种片区内,由于农产的栽培管理水平差异较大,导致苗棵长势不平衡,三类苗现象突出,往往会形成去杂去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明显差异。
栽培管理水平较高,苗齐、苗全、苗壮,已形成高产苗架的田块,农户去杂去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相对较高,质量较易保证。
反之,一些中耕管理差,草害、渍害严重,苗残缺不全或植株早衰的田块,农产去杂去雄的主动性都相对较低,甚至对苗棵长势极差的田块,农户还会放弃管理,不仅该田块去杂去雄质量难保,而且还影响附近田块的种子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