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杀计算:小学乘法巧算大全!.doc

秒杀计算:小学乘法巧算大全!.doc
秒杀计算:小学乘法巧算大全!.doc

秒杀计算:小学乘法巧算大全!

速算和巧算不仅能简便运算过程,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还能提高计算准确率。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些小学数学巧算技巧。孩子们掌握了方法,针对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提升计算能力自然不在话下!

1、四对乘法好朋友

两数的乘积是整十、整百、整千、整万的,要先乘.为此,要牢记下面这四个特殊的等式:

5×2=10

25×4=100

125×8=1000

625×16=10000

例题1 计算下列算式:

①25×9×4

原式=(25×4)×9

=100×9

=900

②125×2×8×5

原式=(125×8)×(2×5)

=1000×10

=10000

2、几组特殊的乘积

三年级数学乘除法巧算

三、乘除法简巧算 〖趣味数学〗 将盘中5个桃子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要使盘中还留有一个桃子,你会分吗? 〖知识要点〗 1、学生观察能力、表达能力与书写格式步骤; 2、建立简算意识,培养数感,提高心算和运算速度; 〖例题精讲〗 例1、乘法中的巧算:○1○1交换律○2○2结合律 (1)25×55×4 (2)25×32×125×7 = 25×4×55 =25×4×(8×125)×7 = 100×55 =100×1000×7 =5500 =700000 〖我真行1〗 (1)5×25×2×4 (2)125×48×8 (3)25×64×125 例2、乘法的分配律: (1)25×(40+4)(2)39×47+39×53 =25×40+25×4 =39×(47+53) =1000+100 =39×100 =1100 =3900 〖我真行2〗 (1)125×(80+8)(2)66×36+33×36+36 例3、巧用乘法的分配律: (1)39×101 (2)22×99 =39×(100+1) =22×(100-1) =39×100+39×1 =22×100-22×1 =3900+39 =2200-22

=3939 =2178 〖我真行3〗 (1)44×1002 (2)556×99 例4、乘除法中的巧算: (1)17÷8+19÷8+28÷8 (2)77×5÷11 (3)7500÷(100÷3) =(17+19+28)÷8 =77÷11×5 =7500÷100×3 = 64÷8 =7×5 =75×3 =7 =35 =225 (4)76×25 (5)700÷25 =76×25×4÷4 =(700×4)÷(25×4) =7600÷4 =2800÷100 =1900 =28 〖我真行4〗 (1)12÷25×100 (2) 31÷9+33÷9+35÷9 (3)48×125 (4)3000÷125 〖方法归纳〗 学习利用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除法的分配性质,同级运算“带号搬家”,去括号等进行简便计算。 〖我真棒〗 4600÷(23÷3) 84×29-18×84-84 11×37+99×7 7×(7+1) 方法归类:这种好方法也适用于个位数是5的两个相同的多位数相乘的计算。

小学数学公式大全(最新最全)

最新小学数学公式大全 公式定义 第一部分:概念 第二部分:定义定理(算术方面) 第三部分:计算公式 第四部分:几何体 第一部分:概念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如:(2+4)×5=2×5+4×5 6,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O 除以任何不是O 的数都得O。 简便乘法:被乘数,乘数末尾有O 的乘法,可以先把O 前面的相乘,零不参加运算,有几个零都落下,添在积的末尾。 7,什么叫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8,什么叫方程式答: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9,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式答: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 学会一元一次方程式的例法及计算。即例出代有χ的算式并计算。 10,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11,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12,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 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13,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14,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 15,分数除以整数(0 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16,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17,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18,带分数:把假分数写成整数和真分数的形式,叫做带分数。 19,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 除外),分数的大 小不变。 20,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分数的倒数。 21,甲数除以乙数(0 除外),等于甲数乘以乙数的倒数。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22,什么叫比:两个数相除就叫做两个数的比。如:2÷5 或3:6 或1/3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 除外),比值不变。 23,什么叫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如3:6=9:18 24,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外项之积等于两内项之积。 25,解比例: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如3:χ=9:18 26,正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的比值(也就是商k)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正比例关

(完整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乘法简便运算练习题

小学四年级数学简便运算专项练习 乘法分配律练习题班别:姓名: 乘法分配律特别要注意“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中的分别两个字。 类型一:(注意:一定要括号外的数分别乘括号里的两个数,再把积相加)(40+8)×25 125×(8+80) 36×(100+50) 24×(2+10) 86×(1000-2) 15×(40-8) 类型二:(注意:两个积中相同的因数只能写一次) 36×34+36×66 75×23+25×23 63×43+57×63 93×6+93×4 325×113-325×13 28×18-8×28

类型三:(提示:把102看作100+2;81看作80+1,再用乘法分配律)78×102 69×102 56×101 52×102 125×81 25×41 类型四:(提示:把99看作100-1;39看作40-1,再用乘法分配律) 31×99 42×98 29×99 85×98 125×79 25×39 类型五:(提示:把83看作83×1,再用乘法分配律) 83+83×99 56+56×99 99×99+99 75×101-75 125×81-125 91×31-91

1、乘法分配律 (a+b)×c=a×c+b×c 2、乘法结合律 (a×b)×c=a×(b×c) 3、乘法交换律 a×b=b×a 4、加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分配律练习题1 38×62+38×38 75×14—70×14 101×38 12×98 55×99+55 55×99 12×29+12 58×199+58 42×79+42 52×89 69×101—69 55×21—55 125×(80+8) 125×(80×8) 125×32×25

小学三年级数学-乘法除法 速算与巧算

第二讲速算与巧算(二) 一、乘法中的巧算 1.两数的乘积是整十、整百、整千的,要先乘.为此,要牢记下面这三个特殊的等式: 5×2=10 25×4=100 125×8=1000 例1计算①123×4×25 ② 125×2×8×25×5×4 解:①式=123×(4×25) =123×100=12300 ②式=(125×8)×(25×4)×(5×2) =1000×100×10=1000000 2.分解因数,凑整先乘。 例 2计算① 24×25 ② 56×125 ③ 125×5×32×5 解:①式=6×(4×25) =6×100=600 ②式=7×8×125=7×(8×125) =7×1000=7000 ③式=125×5×4×8×5=(125×8)×(5×5×4) =1000×100=100000 3.应用乘法分配律。 例3 计算① 175×34+175×66 ②67×12+67×35+67×52+6

解:①式=175×(34+66) =175×100=17500 ②式=67×(12+35+52+1) = 67×100=6700 (原式中最后一项67可看成 67×1) 例4 计算① 123×101 ② 123×99 解:①式=123×(100+1)=123×100+123 =12300+123=12423 ②式=123×(100-1) =12300-123=12177 4.几种特殊因数的巧算。 例5一个数×10,数后添0; 一个数×100,数后添00; 一个数×1000,数后添000; 以此类推。 如:15×10=150 15×100=1500 15×1000=15000 例6一个数×9,数后添0,再减此数; 一个数×99,数后添00,再减此数; 一个数×999,数后添000,再减此数;… 以此类推。 如:12×9=120-12=108 12×99=1200-12=1188

小学数学公式大全(完整版)

小学数学公式大全整理(完整版) 一、小学数学几何形体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C=(a+b)×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a.a= a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的底=面积×2÷高a=2S÷h 三角形的高=面积×2÷底h=2S÷a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平行四边形的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h=S÷a 平行四边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高a=S÷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梯形的上底=面积×2÷高-下底 梯形的下底=面积×2÷高-上底

梯形的高=面积×2÷(上底+下底)a=2S÷(a+b) 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 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 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公式S= 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S= a×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S= 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S= 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S=(a+b)h÷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aaa 圆的周长=直径×π公式:L=πd=2πr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公式:S=πr2 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ch=πdh=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公式:S=ch+2s=ch+2πr2

国庆小数乘法巧算及竖式计算9篇

1.25×0.4×8× 2.5 80×25×1.25×0.4 64×1.25×0.25×0.5 1.44×25×100×4 1.25×9.98× 2.5×320 2、竖式计算 15.6×13= 0.18×15= 0.025×14= 0.125×4.2=0.65×0.48= 13.2×1.56= 85.44×16= 5.75×2.02= 30.5×4.06= 62.4×0.045=

1.3×20+8.7×20 268×359+722×359 0.125× 2.5×64×0.5 5.4+(5.4×99) 0.25×0.24×4 2、竖式计算 1.35×27= 0.416×32= 3.64×52= 51.3×0.27= 91.2×3.8= 0.756×0.18= 210×1.4= 2.688×0.56= 10.625×25= 126×45=

1. 乘法分配律法巧算 6.5×2.3+6.5× 7.7 12.5×12.3-1.25×23 8.5×1.7+0.85×83 9 9.9×116-99.9×16 666666×333333+777778×999999 2、竖式计算 8.9×7= 15.6×13= 0.18×15= 327×2.8= 0.025×14= 3.06×36= 0.56×9.9= 17.3×28= 16×3.2= 1.6×68=

12.5×0.25×16 0.98×101 2.5×32×1.25×9 4.2×0.3+42×0.07 7.28×333+72.8×66.6+7.28 2.竖式计算 0.45×3.2 3.47×0.24 246.4×26 3.57×3.4 1.06×3.5 3.2×0.84 10.89×7.26 4.65×0.11 7.82×1.25 4.26×2.5

巧算乘除法

四年级奥数(二)巧算乘除法姓名() 一、怎么简便怎么算 (1)184×17+184×83 (2)(100+1)×99 (3) 796×837-496×837 (4)248×68-17×248+248×49 (5)(125×99+125)×16 (6)25×64×125 (7)301×467 (8)(36+66)×(172÷4)+14 (9) 56000÷(14000÷16)(10)45000÷(25×90) (11) 37500÷4÷25 (12)9600÷25 (13)125×91÷25 (14)136×101-136 (15)(10000-1000-100) ÷10 (16)(35+49+28+42) ÷7 (17)31÷9+13÷9+10÷9 (18)35×37+35×62+35 二、例题讲解 例1.666×444 + 333×112 230×54 + 540×77 例2.计算99999×88888÷11111 4444×9998÷1111

例3.计算1÷(2÷3)÷(3÷4)÷(4÷5)÷(5÷6) 例4.计算3333×2222÷6666 900÷36 例5.你能想办法比较189×121与188×122的大小吗? 试一试:不用计算结果,请你比较242×248与243×247的大小 练习与思考 (1)218×730+7820×73 (2)4444×7777÷1111 (3)454500÷(25×45) (4)9999×2222+ 3333×3334 (5)56×165÷7÷11 (6) 981+5×9810+49×981 (7)5÷(7÷11)÷(11÷16)÷(16÷35)(8)204×312÷197÷312×197÷204 (9)1+3+5+…+17+19 (10)29×28 + 46×72 + 17×28 (11)4200÷84

小学数学公式大全(整理版)

小学数学公式大全 几何形体周长、面积,体积的计算公式 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 圆的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 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a×a(a= a)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S=π×r2 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 公式:S=ch=πdh=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 公式:S=ch+2s=ch+2πr2 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 公式:V=Sh 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 公式:V=1/3Sh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公式S= a×h÷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体积

单位换算 1公里=1千米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2)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3)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4)1吨=1000千克1千克= 1000克= 1公斤= 2市斤 (5)1公顷=10000平方米1亩=666.666平方米 (6)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1毫升=1立方厘米 (7)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8)1世纪=100年1年=12月平年2月28天, 闰年2月29天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 。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 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1日=24小时1时=60分1分=60秒1时=3600 秒数量关系计算 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 数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算术 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乘除法巧算技巧

乘除法巧算技巧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乘除法巧算技巧 1、两位数(三位数)×11 方法:两头一拉,中间相加。注意在相加时,哪一位满10要向前一位进一。 例:23×11=253 78×11=858 358×11=3938 2、两位数×99 方法:将与99相乘的两位数减1写在前边,后边写上这个乘数的补数。 例:63×99=6237 3、二十以内的两位数乘法。 方法:尾乘尾(有进位的要向前一位进);所得的的数写在个位。 尾加尾(在计算中个位有进上来的数要一并加上,本位有进位 再向前一位进)所得的的数写在十位 头乘头(有前一位进上来的数要加上)所得的数写在百位 例:16×14=224 4、个位都是1的两位数乘法。 方法:尾乘尾,所得的的数写在个位 头加头(有进位的要向前一位进)所得的的数写在十位 头乘头(有前一位进上来的数要加上)所得的数写在百位 例:71×81=5751

5、任意两位数×101,三位数×1001 方法:将这个两位数(三位数)直接排两遍写在结果上。 例:26×101=2626 368×1001=368368 6、个位数互为补数,十位数相同的两位数乘法。 方法:个位乘个位,所得的数写在结果的后边(不足两位的在十位上补“0”) 十位其中一个数加1后十位乘十位,结果写在前边 例:62×68=4216 7、个位数相同十位数互为补数的两位数乘法。 方法:个位乘个位,所得的数写在结果的后边(不足两位的在十位上补“0”) 十位数相乘的积再加上一个个位数,结果写在前边。 例:26×86=2236 8、两位数乘两位数,其中一组数为相同数,另一组数互为补 数。 方法:同6. 例:66×37=2442

小学数学公式大全(完整版)

小学数学公式大全整理(完整版) 小学数学几何形体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X2 C=(a+b)X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X 4 C=4a 长方形的面积=长乂宽S=ab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X边长S=a.a= a 三角形的面积=底乂高* 2 S=ah^2 二角形的底=面积X 2—咼a=2S*h 三角形的高二面积X 2一底h=2S一a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乂高S=ah 平行四边形的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底h=S 一a 平行四边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高a=S 一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X咼* 2 S= (a+ b)h*2 梯形的上底=面积X 2一高-下底 梯形的下底=面积X 2一高-上底

梯形的咼=面积x 2*(上底+下底) a=2S *( a + b ) d *2 圆的周长=圆周率X 直径=圆周率X 半径X 2 c= n d =2 n r 圆的面积=圆周率X 半径X 半径 三角形的面积=底乂高* 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X 边长 长方形的面积=长乂宽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乂高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 长方体 的体积=长乂宽X 高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 底面积X 高 公式: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X 棱长X 棱长 公式:V=aaa 圆的周长=直径X n 公式:L =n d = 2 n r 圆的面积=半径X 半径X n 公式:S = n r2 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 公式:S=ch=n dh = 2 n 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 圆的面积。 公式:S=ch+2s=ch+2 n r2 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公式: V=Sh 圆锥的体积=1/3底面X 积高。公式:V=1/3Sh 直径二半径x 2 d=2r 半径二直径*2 r= 公式 S= a X h *2 公式S= a Xa 公式S= a Xb 公式S= a Xh X 咼* 2 公式 S=(a+b)h *2 180 度。 公式:V=abh

巧算小数乘法

巧算小数乘法 上饶万达广场开业了, 1)简便计算 1.3×12.5×8×4 (2)0.25×0.32×12.5 在整数乘法运算中,我们经常运用2×5=10,4×25=100, 8×125=1000进行简算。在小数乘法运算中,还适用吗? 它们不仅可以直接应用,还可以有许多变形,如:0.2×5=1,2×0.5=1,0.4×2.5=1,……因而内容更丰富,用途更广泛。 原式=(12.5×8)×(1.3×4) 5.2=520 数据中有0.25和12.5,就会想到4和8,所以将0.32拆分成()×(),然后运用乘法()律。 由于0.25×4=1,12.5×0.08=1,所以,在计算“0.25×0.32×12.5”时,将32看成4×0.08,再用乘 0.25×0.32×12.5 =0.25×(4×0.08)×12.5 =(0.25×4)×(0.08×12.5) 这两题巧算的根据和方法是什么?

简便计算(1) 1.6×2.64+1.6×6.36+1.6 (2) 3.6×9.99 观察算式,我们发现算式的每个部分都有相同的因数(), )×() 分析与解答算式的结果是三个乘积的和,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因数,所以很容易想到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 原式=1.6×(2.64+6.36+1)=1.6×10=16 因为9.99与()比较接近,所以容易想到把“9.99”换成“()-()”,然后运用() 像这种尽管只有一步,但是计算起来比较麻烦的计算题,我们一般要考虑简便计算。 原式=3.6×(10-0.01) =3.6×10-3.6×0.01 = = 这两题巧算的根据和方法是什么? 56.8×0.25 同学们可能看到题目就忙着笔算,这不是好习惯。我们首先要对 数据进行分析。你发现了什么? 因为4×0.25=1,所以可根据积不变的规律: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另一个因数也相应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积不变。 56.8×0.25 =(56.8÷4)×(0.25×4) =14.2 这两题巧算的根据和方法是什么?

6乘法中的巧算(含答案)-

奥数专题——乘法中的巧算 同学们好!我们学习了加、减、连加、连减的混合运算律,可利用加法的运算定律或连减及加减的混合运算的性质进行简便运算。而乘、除法更有着一些巧妙的简便算法,下面共同学习。 (一)学习指导 首先认识乘法交换律:a b b a ?=? 乘法结合律:()a b c a b c ??=?? ()=??a b c 如:5665?=? ()567567??=?? 或 ()=??567 利用这些定律,可以使式题简便,同时可以推广到多个数相乘,我们可以选择两个因数相乘,得出较简单的(整十、整百、整千……)积,再将这个积与其它因数相乘,有时也可以把某个因数再分解成两个因数,使其中一个因数与其它的乘数的积成为较简单的数,然后再与其它的因数相乘,这样就可以进行巧算。 例1. 用简便方法计算。 (1)16425?? (3)12528? (2)()125178?? (4)2532125?? 分析:(1)可以将4和25结合起来先乘。这样: 原式()=??16425 =?=161001600 (2)可以将125和8相结合起来乘,这样: 原式()=??125817 =?=10001717000 (3)可以把28变成4×7,再将125和4结合起来先乘:

原式()=??12547 =?=50073500 (4)我们先把32变为4×8,再把25和4,125和8结合起来乘: 原式=???2548125 ()() =???=?=25481251001000100000 利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一些题简便: ()a b c a c b c +?=?+?,这个定律可以推广,一般的有()a b c a c b c -?=?-?,如()9539353-?=?-?,当两个数相乘时,有时可以把一个因数变为两个数的和与另一个因数相乘,也可以把一个因数变为两个数的差与另一个因数相乘,这样计算简便。 例2.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125108?+ (3)400425? (2)()20425-? (4)125798? 分析:(1)、(2)题可以直接用乘法分配律去计算。 (1)()125108?+ (2)()20425-? =?+?=+=125101258 125010002250 =?-?=-=2025425500100400 (3)题可以先把4004变为(40004+),然后再用分配律计算。 400425? ()=+?=?+?=+=4000425 400025425 100000100 100100 (4)小题可以先把798变为(8002-),再运用分配律计算。

新三年级数学递等式巧算专题

递等式简便运算 一、四则运算基本规律 ①括号最大,有括号时先计算括号里面的; ②乘除法是比加减法高一级的运算,乘除法碰到加减法时,先计算乘除法,在 计算加减法; ③同一级的运算从左往右计算. 例题、递等式计算 1: 88(10254)371756666 练习、递等式计算 1: 81(3425)2562712(108)7 二、递等式简便运算 () ①、交换律数字和前面的符号一起交换 例题、递等式计算能巧算的要巧算 1(): 789319211338287262857192357

练习、递等式计算能巧算的要巧算 1(): 283456717576349124471229171 例题、递等式计算能巧算的要巧算 2(): 2531420375125782595 练习、递等式计算能巧算的要巧算 2(): 4452527350125587298

() ,,;,,.②、结合律加括号加括号时括号外面是减号和除号括号里面的符号要改变去括号时括号外面是减号和除号括号里面的符号要改变3(): 801359141360504296348167233152例题、递等式计算能巧算的要巧算3(): 2981247676587113963362137638练习、递等式计算能巧算的要巧算4(): 206251342526025 例题、递等式计算能巧算的要巧算4(): 1342527520120164 练习、递等式计算能巧算的要巧算

③、乘法分配律 例题、递等式计算能巧算的要巧算 5(): 56225612139976280280 + 练习、递等式计算能巧算的要巧算 5(): 899556375678978 ④、去括号 例题、递等式计算能巧算的要巧算 6(): 888(88177)3180(340820)317(13583)

小学数学公式大全

小学数学公式大全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8、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 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 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11、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ab+ac+bc)×2 12、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 =abh 13、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S =6a 14、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 15、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圆的周长×高S=ch

16、圆柱的表面积=上下底面面积+侧面积 17、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V=Sh 18、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3 V=Sh÷3 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练习题

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一、乘法交换律与结合律的运用。 4.56×0.4×2.5 12.5×2.7×0.8 12.5×32×0.25 2.5×32 12.5×56 25×0.36 二、乘法分配律的运用。 0.25×10.4 12.5×8.8 99×0.35 3.7×1.8-2.7×1.8 95.7×0.28+6.3×0.28-0.28×2 1.08×9+1.08 三、比较乘法结合律与分配律在简便运算时的区别(下面各题用不同的方法简算)。 12.5×88 12.5×88 0.25×48 0.25×48 四、 48×0.56+44× 9.16×1.53-0.053×91.6 314×0.043+3.14×7.2-31.4×0.15

五、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53×10.1 4.2×6.51+3.49×4.2 25×7.3×0.4 0.125×96 12.5×10.8 (20-4)×0.25 45×21-50×2.1 45×1.58+5.5×15.8 9.99×2.22+3.33×3.34 3.7×1.4×0.05 72×0.81+10.4 1.4×25+3.45 1.5×102 1.25×0.7×0.8 2.7× 3.7+0.37×73 8.7×99 0.8×(12.5 – 1.25) 1.25×0.4×80×2.5 5×1.03×0.2 32×1.25 0.45×99 ①甲有存款4000元,乙有存款2400元,乙从存款中取出一些后,甲的存款正好是乙现在的 5倍。乙取出多少元钱? ②有一堆煤,如果用甲种车一次运完,需要36辆; 如果用乙种车一次运完,需要45辆。已知甲种车比乙种车每辆多运1.5吨。问这批煤共有多少吨?

三年级数学—特殊两位数相乘的巧算方法练习

特殊两位数相乘的巧算方法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其中一些特殊的算式,有巧妙的计算方法,掌握这些方法,能让你变成速算小神童! 1.巧算方法1:“十位同1”的两位数乘法。 12×13=14×12=17×15=18×14= (1)仔细观察这几个算式,乘数的( )位上的数字都是1,这样的算式,我们可以叫做“十位同1”。 (2)巧算方法:头乘头、尾相加(个位+个位)、尾相乘(个位×个位)。 例如:计算13×15,这样巧算: 百位十位和个位 十位×(十位+1) 个位×个位 ( ) ( ) (3)13×15=(),请你列竖式检验一下吧! (4)用巧算的方法,直接写出下面算式的得数。 12×13=14×12=17×15=18×14= 2.巧算方法2:“同头尾合十”的两位数乘法。 25×25=34×36=53×57=76×74= (1)仔细观察每组算式,( )位上的数字相同,个位上的数字相加等于( )。这样的算式,我们可以叫做“同头尾合十”。 (2)巧算方法:十位上的数乘上比它大一的数作积的首位,个位上两数的积写在积的后面。 例如:42×48可以这样巧算: 百位十位和个位 十位×(十位+1) 个位×个位 ( ) ( ) (3)42×48=(),请你列竖式检验一下吧!

(4)用巧算的方法,算出下面算式的得数。 25×25=34×36=53×57=76×74=

特殊两位数相乘的巧算方法1.(1)十(2)9 5 对话框:5 (3)195 1 3 × 1 5 6 5 1 3 1 9 5 (4)156 168 255 25 2 2.(1)十十(2)20 16 (3)2016 4 2 × 4 8 3 3 6 1 6 8 2 0 1 6 (4)625 1224 3021 5624

小学数学公式大全(完整版)

小学数学几何形体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 a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 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 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公式S= 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S= a×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S= 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S= 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S=(a+b)h÷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aaa 圆的周长=直径×π公式:L=πd=2πr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公式:S=πr2 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ch=πdh=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公式:S=ch+2s=ch+2πr2 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公式:V=Sh 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公式:V=1/3Sh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二、单位换算 (1)1公里=1千米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3)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小学数学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谷金楼乡王方小学王利娟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里同样适用,培养比较、抽象和概括的能力。 2.使学生能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使一些小数的计算简便,能合理、灵活地进行一些混合运算,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小数乘法的简便方法的灵活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口算。 小黑板出示练习十六第6题,指名学生口算。 0.7×0.7 1.1×10 0.24×0.2 0.35×0.1 0.2×0.4 0.6×5 让学生说说算理。 2.口算。 46+54 38+62 125×8 4×25 5×2 4.6+ 5.4 0.38+0.62 1.25×8 0.4×2.5 0.5×2 让学生一组一组口算。 提问:上面每组第二题的得数都是什么数? 3.复习乘法运算定律。 提问:在整数乘法里,我们学过哪些运算定律?怎样用字母来表示这些运算定律?(板书乘法运算定律的字母表达式) 谁来看看这些运算定律说一说各表示什么意思? 二、教学新课 1.教学运算定律。 整数乘法的这些运算定律,是不是也适用于小数乘法呢?现在我们来看课本上的三组题,请大家算一算,看看结果是不是相等,在○里填上适当的符号。 小黑板出示,学生口答相等的结果,老师板书。 你能根据每组题的结果,说出各表示什么运算定律吗? 提问:从这里可以看出,乘法运算定律里的字母可以表示哪些数? 指出:从这里可以看出,乘法运算定律里的字母可以表示整数和小数。也就是说,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小数乘法同样适用。应用这些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现在我们来看例题。 2.教学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第(1)题(0.25×0.73×4)。 同桌同学商量商量怎样算? 请同学们接下去做在课本上。 指名学生口答计算过程,老师板书。 提问:这道题应用了乘法的什么运算定律? 指出:在这道连乘的题里,因为0.25和4相乘的积是l,所以可以应用乘法的交换律交换因数的位置,把0.25和4先乘,得出1后再乘0.73,这样算比较简便。 (2)提问:第(2)题里的因数有什么特点?怎样应用乘法的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正板书:=0. 15×(40+3)

小学三年级数学乘法除法速算与巧算

第二讲乘法中的巧算1.两数的乘积是整十、整百、整千的,要先乘.为此,要牢记下面这三个特殊的等式: 5×2=10 25×4=100 125×8=1000 例1计算①123×4×25 ② 125×2×8×25×5×4 2.分解因数,凑整先乘。 例 2计算① 24×25 ② 56×125 ③ 125×5×32×5 3.应用乘法分配律。 例3 计算① 175×34+175×66 ②67×12+67×35+67×52+6 例4 计算① 123×101 ② 123×99 4.几种特殊因数的巧算。 例5一个数×10,数后添0;一个数×100,数后添00;一个数×1000,数后添000; 以此类推:如:15×10=150 15×100=1500 15×1000=15000 例6一个数×9,数后添0,再减此数; 一个数×99,数后添00,再减此数; 一个数×999,数后添000,再减此数;… 以此类推。 如:12×9=120-12=108 12×99=1200-12=1188 12×999=12000-12=11988 例7 222×11 2456×11 [分析]为了速算,可以记一句口诀:“两头一拉,中间相加”。 2 2 2 2 4 4 2 222×11=2442 2 4 5 6 2 7 0 1 6 2456×11=27016 例8、16×5 [分析]一个数×5,可以除以“2”添上“0”。 16×5=(16÷2) ×10=80

例924×15 [分析]一个数×15,“加半添0”。 24×15=(24+12)×10=360 例4 从10到20×之间的两位数相乘(十几×十几) 13×14 [分析]个位数相加后再加“10”,然后乘“10”,个位数相乘后,所得两个数相加。 13×14=182 想:(3+4+10)×10=170 3×4=12 170+12=182 例5 62×68 81×89 [分析] 62×68,一首数6+1=7,头×头是: 7×6=42,尾×尾是2×8=16, 42与16在一起:4216 81×89,一首数8+1=9,头×头9×8=72, 尾×尾是1×9=9,因为9小于10,所以72与9相联时,在9的前面添一个0。答案是81×89=7209 例6 72×32 68×48 [分析] 72×32头乘头+尾是7×3+2=23 尾×尾是:2×2=4 因为4小于10,所以23与4相联时,在4前边补一个0,答案是: 72×32=2304 68×48头乘头+尾是6×4+8=32 尾×尾8×4=64 答案是: 68×48=3264 练习: 14×5 114×5 19×17 3728×11 1295×11 16×18 36×15 72×15 78×72 84×86 62×42 31×71 43×25×4125×(19×8) 50×13×2 25×32×125 125×64 9×37+9×63 102×43 65×99+65 125×798 45×123-45×23

三年级数学乘法巧算教学设计

课题乘法巧算适用程度P 教 学 目 标 知识 与 能力 方面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用黄金搭档、分解因数等凑整法将乘法计算简化,并能正 确的进行计算;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迁移类推的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2.使学生经历分解、变形,再运用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以及四则运 算中的一些规则的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 样性;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 方面 1.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对学习数学知识 的情感;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灵活性。 教学 重点 1.引导学生发现凑整在乘法计算中的巧用,让学生学会运用分解、变形等方法在乘法 计算中合理凑整。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及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分配及教学方法 Step 1:计算下面各题 18×4 = 18×10= 728×3= 1000×3= 5×75= 5×100= 7×88= 7×80= 提问:那边更好算?算的更快?为什么? Step 2: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知道乘法中的乘数如果是整十、 整百之类的,我们的计算会比较容易。但是他们很害羞,不 总是出现在乘法中。那怎么办呢?今天老师就叫同学们一些 魔法,把没有整十、整百的乘法算式变出整十、整百来。你 们想学吗? 这个魔法叫做凑整。他有几种变法,下面我们先来学第一种 三组黄金搭档 5×2=10 25×4=100 125×8=1000 知道为什么变魔法要用他们吗?因为他们相乘能凑整。 例1:8×6×125=4×7×25= 因为8×125=1000 25×4=100,所以,可先将8和125,4 和25乘起来,再把他们的积相乘。这样就凑出整了。 Step 3: 例2:25×12 125×16 分析由数字“25,125”及符号“连乘”的特征,可以想到 “4,8”,结合上章所学,因为他们的乘积是整千、整百数。 而12=4×3、16=8×2,所以,可以将一个乘数“12、16”拆 成需要的几个因数。即:25×12=25×4×3=100×3=300,125 ×16=125×8×2=1000×2=20000. Step 4:试试身手,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25×8×2 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整十、整百、整千在乘 法计算中的简便。(2 mins) 乘法的简便运算。 (1)A×B=B×A; (2)A×B×C=A×B×C; (3)(A±B)×C=A×C±B×C (20 mins) (20 mins) (20 mins) (20 min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