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书有感课件 公开课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课文22 古诗两首:观书有感|苏教版 (共15张PPT) (1)

1.看看图画,读读全诗。 2.借助工具书或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的意思, 说说诗句的意思。 3.说说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鉴:镜子。
开:打开。 徘徊:原指人在一个 地方来回慢步地走,这里是来 回移动的意思。
渠:指方塘 。 哪得:怎么会。 如许:如此这般,像这样。 为:因为。
观书有感
[宋] 朱 熹
1.说一说,这首诗写得怎么样?从诗句中运用比 喻的手法来说。(把抽象的思想用具体的事物 表现出来。)
2.带着自己体会出的情感朗读或背诵古诗。
学完了这首诗,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诗的题目是《观书有感》,为什么诗中却没有提 到读书呢?它和读书有着怎么样的联系呢?也就是说 诗人看到方塘,为什么联想到读书呢?
观书有感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课后习题,结合图画,展开
想象,理解诗句大意,使学生明白学习 只有不断吸取新知,才能有日新月异的 进步。
朱熹: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 哲学家,是我国历史上继孔子之后的又 一位大思想家。他的一生中共撰写了50余 部著作,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以 及自然科学都有不同程度的贡献。他的 诗用鲜明的形象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 有的诗寓意含蓄,具有哲理。
源源不断的的活水使池塘变得如此清澈。 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 ,才能使人(更加开 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更加聪明)。
胜日寻芳似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知识拓展
朱熹语录
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 活到老,学到老。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无一事而不学,无一时而不学,无一处而不学。 百尺竿头,再进一步。
同学们,伟大的诗人杜甫曾说过:读书破万 卷,下笔如有神。只有多读了,才能活用,平时 的积累非常重要,希望同学们也能像朱熹那样勤 奋读书,善于思考,做一个有成就的人。
《观书有感》PPT课件(上课用)

诗 意:
半亩大的池塘像明镜一样,映照着 来回闪动的天光云影。要问这池塘怎么这样 清澈?原来有活水不断从源头流来啊!
观书有感
南宋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整首诗运用了暗喻的手法。借半亩 方塘清澈明净的形象来譬喻读书体 会,说明正像源源不断的活水使池 塘变得如此清澈,人需要不断读书, 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心智才能更加 开豁,更加敏锐。
•
20、每一个成就和长进,都蕴含着曾经受过的寂寞、洒过的汗水、流过的眼泪。许多时候不是看到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坚持了才能看到希望。
•
1、有时候,我们活得累,并非生活过于刻薄,而是我们太容易被外界的氛围所感染,被他人的情绪所左右。
•
2、身材不好就去锻炼,没钱就努力去赚。别把窘境迁怒于别人,唯一可以抱怨的,只是不够努力的自己。
一下子尽被歼灭。
凿壁偷光 悬梁刺股 目不窥园 …………
囊萤映雪 韦编三绝 牛角挂书
•
1、想要体面生活,又觉得打拼辛苦;想要健康身体,又无法坚持运动。人最失败的,莫过于对自己不负责任,连答应自己的事都办不到,又何必抱怨这个世界都和你作对?人生的道理很简单,你想要什么,就去付出足够的努力。
•
2、时间是最公平的,活一天就拥有24小时,差别只是珍惜。你若不相信努力和时光,时光一定第一个辜负你。有梦想就立刻行动,因为现在过的每一天,都是余生中最年轻的一天。
•
9、这世上没有所谓的天才,也没有不劳而获的回报,你所看到的每个光鲜人物,其背后都付出了令人震惊的努力。请相信,你的潜力还远远没有爆发出来,不要给自己的人生设限,你自以为的极限,只是别人的起点。写给渴望突破瓶颈、实现快速跨越的你。
•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观书有感》公开课课件PPT

一下子尽被歼灭。
凿壁偷光 悬梁刺股 目不窥园 …………
囊萤映雪 韦编三绝 牛角挂书
过渡:鲁迅先生的文章无疑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一笔财富,这节 课我们一起细细品读鲁迅先生文章中的脍炙人口、发人深省的名言警 句。
1、学生自读。指名读。 2、理解重点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课外再搜集一些鲁迅先生的名言。 趣味语文 1、过渡:鲁迅先生的童年发生过许多故事,这节课我们就来读 一个鲁 迅巧对先生的故事。
读准字音
yù
子聿
jiàn pái huái
鉴
徘徊
朱熹(1130-1200)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字元晦,婺源人。 博极群书,广注典籍,对经学、史学、文学、乐 律等有较大贡献。 在哲学上,集理学之大成,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客 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世称程朱学派。 朱熹死后,宋嘉定二年诏谥“文公” ,有《朱文 公文集》。
二、学生初读古诗,质疑 1. 出示古诗,指名读,齐读,教师相机指导学习“薇、矣、霏 ”三个
生字。
2. 学生自由读古诗,在书上标出不懂的地方。
3.学生质疑。 三、引导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自学 1.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说明大家读书认真,善于思考。 怎么解决 这些问题呢(小结方法:结合注释,查找资料,上网等。)
2、学生自读。指名读。 周樟寿的对子妙在哪里?他为什么对得好? 文人巧对对联的故事还有很多,课后搜集此类故事,与同学们交 流。
第六组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 (汪翠玲整理打印) 一、阅读单元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1.引语:同学们,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而我国正是一个 诗歌的
国度。回忆一下我们都学过哪些诗歌呢?你知道哪些诗人呢? 2.除 了中国的诗人,诗作,你还知道其他国家有哪些著名的诗
凿壁偷光 悬梁刺股 目不窥园 …………
囊萤映雪 韦编三绝 牛角挂书
过渡:鲁迅先生的文章无疑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一笔财富,这节 课我们一起细细品读鲁迅先生文章中的脍炙人口、发人深省的名言警 句。
1、学生自读。指名读。 2、理解重点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课外再搜集一些鲁迅先生的名言。 趣味语文 1、过渡:鲁迅先生的童年发生过许多故事,这节课我们就来读 一个鲁 迅巧对先生的故事。
读准字音
yù
子聿
jiàn pái huái
鉴
徘徊
朱熹(1130-1200)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字元晦,婺源人。 博极群书,广注典籍,对经学、史学、文学、乐 律等有较大贡献。 在哲学上,集理学之大成,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客 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世称程朱学派。 朱熹死后,宋嘉定二年诏谥“文公” ,有《朱文 公文集》。
二、学生初读古诗,质疑 1. 出示古诗,指名读,齐读,教师相机指导学习“薇、矣、霏 ”三个
生字。
2. 学生自由读古诗,在书上标出不懂的地方。
3.学生质疑。 三、引导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自学 1.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说明大家读书认真,善于思考。 怎么解决 这些问题呢(小结方法:结合注释,查找资料,上网等。)
2、学生自读。指名读。 周樟寿的对子妙在哪里?他为什么对得好? 文人巧对对联的故事还有很多,课后搜集此类故事,与同学们交 流。
第六组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 (汪翠玲整理打印) 一、阅读单元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1.引语:同学们,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而我国正是一个 诗歌的
国度。回忆一下我们都学过哪些诗歌呢?你知道哪些诗人呢? 2.除 了中国的诗人,诗作,你还知道其他国家有哪些著名的诗
观书有感 公开课22页PPT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高级小学六年级上学期语文 《观书有感》优质课PPT课件

14
◆[古诗小结]
这首诗富于启发而又历久常新。半亩 大的池塘像明镜一样,映照着来回闪动的 天光云影。要问这池塘怎么这样清澈?原 来有活水不断从源头流来啊!诗的寓意很 深,以源头活水比喻学习要不断吸取新知 识,才能有日新月异的进步。
2019-2-23
15
◆[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2)摘抄朱熹的其它古诗。
2019-2-23 3Βιβλιοθήκη 能行jiàn pái huái
鉴
鉴定
徘
徘徊
2019-2-23
徊
徘徊
4
◆[齐读古诗]
《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019-2-23
5
◆[古诗简介]
《观书有感》是南宋时期理学家、教育 家朱熹的作品,这是较为著名的一首。全诗 在写法上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抽象的思想 用具体的事物表现了出来,很有特色。
人们常常说“读书好,好读书, 读好书”,读书有哪些所得呢?请同 学们说说自己的观点。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 习《观书有感》,相信大 家一定会有所收获。
2019-2-23
1
西师大版 五年级 语文 上册 第四单元
2019-2-23
2
◆[诗人简介]
朱熹,字元晦(1130~1200), 是我国历史上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 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 宋高宗建炎四年朱熹生于尤溪县。 14岁时父病逝,寄居崇安五夫。19 岁时,以建阳籍参加乡试、贡试。 荣登进士榜。
2019-2-23
16
2019-2-23
17
11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议 论。一问一答,形象地表达 了诗人深切而独特的读书感 受,暗含哲理。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观书有感》公开课课件PPT

3
“同意”就是“答应”的意思,这两个词的意思相近,我们
就说它们是近义词。
4
学生齐读“同意”、“答应”。
5
指名读,出示“请求”、“恳求”。
6
这两个词的意思怎么样?
7
指名读,出示“紧盯”、“注视”。
8
这两个词也是近义词。
3. 练习。
1
指名读三组词。
2
齐读。
4. 反馈。
1
指名认读词语。
2
纠正错误读音,齐读词语。 三.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渠——它,指方塘。 清如许——这样清澈。 为——因为。 要问这池塘里的水怎么这样清澈? 这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 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观书有感
南宋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一下子尽被歼灭。
凿壁偷光 悬梁刺股 目不窥园 …………
囊萤映雪 韦编三绝 牛角挂书
2. 自由练背。 3. 指名背诵。 4. 齐背课文。 第三课时
一. 复习检查 1. 读多音字口头组词。
没 mei (
)
dao (
倒
)
2m.o(口头扩)词。 治( )( )(
(
)
dao
) 久( )( )(
)
理( )( )(
教学第三题
1.
审题。
2.
指导。
1
出示第一句话。
2
指名读。
3
引导回忆毛泽东的有关课文《要好好学字》。
4
引导学生弄清这句话有两个部分组成。
3.
同法学习其他句子。
4.
《观书有感》公开课课件PPT

*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朱熹
*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
──朱熹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 精思。
*活到老,学到老。
──朱熹
──朱熹
杂诗
陶渊明
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等人。 读书有所见作
萧抡谓
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 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
劝学
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诗 意:
半亩大的池塘像明镜一样,映照 着来回闪动的天光云影。要问这池塘怎 么这样清澈?原来有活水不断从源头流 来啊!
观书有感
南宋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整首诗运用了暗喻的手法。借半亩 方塘清澈明净的形象来譬喻读书体 会,说明正像源源不断的活水使池 塘变得如此清澈,人需要不断读书, 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心智才能更加 开豁,更加敏锐。
第一PPT模板网
读准字音
yùBiblioteka 子聿jiàn pái huái
鉴
徘徊
PPT课件:/kejian/ 语文课件:/kejian/yuw en/
数学课件:/kejian/shuxue/
英语课件:
/kejian/yingyu/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纸上谈兵
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他从小就爱学兵 法,谈起用兵的道理来,头头是道,即使父亲赵 奢也难不住他。很多人认为他很有才能。
有一次,秦国进攻赵国。赵王听信了秦国散 布的流言,以为大将廉颇年老懦弱,不能抵挡敌 军,就改派赵括代替廉颇。赵括到了前线,死搬 兵书上的教条,不知道变通。结果弹尽粮绝,被 秦军团团包围。赵括企图突围,结果被秦军一箭 射死,四十多万赵军一下子尽被歼灭。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观书有感》公开课课件PPT

纸上谈兵 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他从小就 爱学兵法,谈起用兵的道理来,头头是道, 即使父亲赵奢也难不住他。很多人认为他很
有才能。 有一次,秦国进攻赵国。赵王听信了秦 国散布的流言,以为大将廉颇年老懦弱,不 能抵挡敌军,就改派赵括代替廉颇。赵括到 了前线,死搬兵书上的教条,不知道变通。 结果弹尽粮绝,被秦军团团包围。赵括企图 突围,结果被秦军一箭射死,四十多万赵军
3全班交流。 4文中“雍季所说的,关系到百年大计;狐偃的策略,只是 为了一时之 利,我们怎么能认为一时之利要比百年大计重要呢?”你 是怎么体会的 ?
5从这个成语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发? 6回顾我们本组单元所学的课文,想一想:还有什么也关系 到长久之计 ,也需要长远规划?
第五组 教材分析(闫军华整理打印) 本组教材以“初识鲁迅”为专题编排,四篇文章中只有一 篇是鲁 迅自己的作品,其余三篇都是不同的人写鲁迅的, 这样就使得鲁迅这 一人物形象显得更加真实、丰满、生动 。《少年闰土》是一篇经典课 文,生动刻画了一个活泼可 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形象;周晔的《我 的伯父鲁迅先 生》通过自己的真情回忆,展现了鲁迅的音容笑貌,读 来 使人历历在目。阿累的《一面》,文中的对话和外貌描写 十分传神, 字里行间倾注着对鲁迅先生的爱戴之情。三篇 文章之后,教材安排了 臧克家的诗歌《有的人》。四篇课 文都是引导学生潜心研读、感受人 物形象的极好范本。“ 口语交际·习作”中的口语交际,让学生交流 “留在心里 的印象”,习作让学生根据两则材料选择一个完成,一是 写自己的小伙伴,一是续编发生在自己和小伙伴之间的一 个故事。 “回顾·拓展五”中的“交流平台”一是交流学 生心目中的鲁迅形 象;二是交流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 法。“日积月累”安排读背鲁 迅先生的名言警句。“趣味 语文”则讲述了鲁迅少年时的一个有趣的 故事。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搜集与鲁迅相关的资 料,如, 鲁迅写的《故乡》、巴金写的《永远不能忘记的 事情》、周海婴写的《父 亲的写作》、萧红写的《回忆鲁 迅先生》,都可以在课堂内外引导学生 读读,让鲁迅这一 人物形象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