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前地质预报管理方案计划章程制度

合集下载

地质预报管理制度模版(二篇)

地质预报管理制度模版(二篇)

地质预报管理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地质预报工作,提高地质预报工作效率和准确性,保障工作人员和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地质预报管理制度。

第二章职责和权限第二条地质预报工作的主要职责和权限如下:1. 组织和实施地质预报工作;2. 收集、整理、分析和评估地质预报信息;3. 及时向有关部门和公众发布地质灾害预报信息,并提供相关建议和防范措施;4. 监测、检测和评估地质灾害的发展变化,及时更新预报信息;5. 建立和维护地质预报信息数据库;6. 组织和实施地质灾害应急救援工作;7. 制定和完善地质预报工作相关制度、规范和技术标准;8. 组织和开展地质预报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9. 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

第三章信息收集和分析第三条地质预报工作的信息收集和分析包括以下内容:1. 收集和整理历史地质灾害的相关资料和数据;2. 监测和分析地质灾害的发展趋势和变化特征;3. 分析和评估地质灾害的危险程度和可能影响范围;4. 综合分析和研判地质灾害的原因和成因;5. 预测和评估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和时间;6. 组织和参与地质调查和灾害评估工作。

第四章预报发布和通知第四条地质预报的发布和通知应当符合以下要求:1. 预报信息应当及时、准确地发布给有关部门和公众;2. 预报信息应当包括地质灾害的类型、发生范围、可能影响范围、预计时间等内容;3. 预报信息应当根据地质灾害的危险程度和可能影响范围,及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4. 预报信息的发布和通知渠道应当包括互联网、电视、广播、手机短信等多种形式;5. 预报信息的发布和通知应当注重公众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的地质灾害防范意识和能力。

第五章监测和更新第五条地质预报工作的监测和更新包括以下内容:1. 实施地质灾害的实时监测和测量工作;2. 及时更新地质预报信息,根据地质灾害的发展变化,及时发布新的预报信息;3. 建立和维护地质灾害监测和更新的数据库和系统;4. 组织和开展地质灾害的风险评估和预警工作;5. 建立和完善地质灾害的监测和更新标准和方法。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及监控量测技术服务项目的管理细则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及监控量测技术服务项目的管理细则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及监控量测技术服务项目旳管理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及监控量测技术服务项目是保证隧道施工安全、优化工程设计、实现施工信息化旳重要基础。

通过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可以深入查清隐伏旳重大地责问题,及时掌握和反馈隧道地质条件信息;通过监控量测工作,可以及时掌握已开挖隧道段围岩旳变形状况、支护构造旳受力和隧道旳稳定性。

通过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及监控量测可为调整隧道设计参数、防护措施,为优化隧道施工组织、制定施工安全应急预案、控制工程变更设计提供根据。

第二条本细则根据福建省高速公路施工原则化管理指南(隧道)和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DB35)制定,同步,结合福建省项目实际制定。

第二章重要人员责任项目部从接受项目任务、实行到发出超前地质预报、隧道监控量测汇报旳每一环节均有明确旳负责人,实行岗位责任制,保证责任到人。

第一条企业主管领导职责1.检查监督超前地质预报及第三方监测项目部旳工作;2.负责从全局方面协调参建各方旳关系;3.协调企业内资源,保障各项目部工作旳正常开展;4.对重大问题作出决策;5.协调与业主旳关系。

第二条项目技术负责人岗位职责1.现场工作第一负责人,负责主持项目部旳现场所有工作;2.负责项目部内部人员旳分工安排和调配工作;3.审批报表和汇报;4.协调与现场施工队伍、现场技术员和监理旳关系;5.负责质量管理工作,贯彻技术服务工作旳原则化和规范化工作(现场测点、内业资料、成果汇报等);6.负责项目部人员、设备旳安全工作;7.参与业主等有关方面组织旳技术会议、例会等。

第三条专业工程师岗位职责1.负责监控量测和超前地质预报旳现场工作;2.整顿原始数据、组织和编制监控量测和超前地质预报汇报;3.负责本组仪器设备旳用前用后检查及平常保管、保养工作;4.负责图纸、实行方案、原始记录、汇报等资料旳保管、存档工作。

5.负责本组原始记录资料旳保管工作。

第三章隧道监控量测工作管理措施监测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必须遵守如下规定:1.原始观测值应在现场用钢笔或铅笔记录在规定格式旳外业手簿中,原始记录必须清晰、完整、精确。

地质预报管理制度

地质预报管理制度

地质预报管理制度一、引言地质预报是对地质灾害进行的一种预测和预警手段,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促进地质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有效管理地质预报工作并提高预警的准确性和响应速度,制定一套科学严谨的地质预报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二、概述地质预报管理制度是指为规范地质预报工作而制定的管理制度,包括预报组织机构、预报流程、预报人员管理、数据收集与整理、预警发布、预报评估与效果等方面的内容。

三、预报组织机构1. 预报领导小组预报领导小组由地质专家、行政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制定和审核地质预报工作的方针政策和管理制度,协调、指导和监督预报工作的实施。

2. 预报工作组预报工作组由地质专家、技术人员和支持人员组成,负责具体的地质预报工作,包括数据采集、预报预警、信息整理与分析等。

四、预报流程1. 数据收集与整理预报工作组需要定期收集和整理相关的地质数据,包括地质勘探数据、自然地质灾害案例、卫星遥感数据等,以及社会经济数据和气象数据等。

同时,也要与其他相关部门进行信息共享和交流。

2. 地质预报与预警基于收集到的数据,预报工作组需要进行地质预报与预警工作。

采用多种预警手段,包括地质勘查、遥感监测、地下水位监测等。

3. 预警发布与应对在确定地质灾害风险较大的情况下,预报工作组需要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向有关部门和公众发布预警信息,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五、预报人员管理1. 人员选拔与培训预报工作涉及到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需要对预报人员进行严格的选拔和培训。

选拔和培训内容包括地质知识、预警技术、应急处置能力等。

2. 专业评估与激励预报工作需要不断进行专业评估,对预报人员的绩效和能力进行考核,以激励和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数据收集与整理1. 数据来源数据可以来源于地质部门、气象部门、水利部门、国土资源部门等,也可以来源于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新兴技术。

2. 数据管理预报工作组需要建立规范的数据管理系统,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类和存储,以便后续的分析和应用。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管理办法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管理办法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办法所称超前地质预报,是保证隧道施工安全,优化工程设计,实现施工信息化的重要基础。

通过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分析既有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地质调查、物探、超前地质钻探、超前导坑等手段,对隧道开挖工作面前方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及不良地质体的工程性质、位置、产状、规模等进行探测、分析判释及预报,可以进一步查清因前期地质勘察工作的局限而难以探查的,隐伏的重大地质问题,及时掌握和反馈隧道地质条件信息,调整和优化隧道设计参数,防护措施,为优化隧道施工组织, 提出技术措施建议,制定施工安全应急预案,控制工程变更设计提供依据。

第二条抓好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可以预防各类突发性地质灾害,降低地质灾害发生机率,有效规避工程建设风险,实现铁路工程质量,安全,工期,环境和投资控制目标。

第三条为保证隧道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铁路隧道施工阶段应实施超前地质预报。

根据超前地质预报提供的成果,综合考虑隧道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对隧道施工及环境的影响程度,对隧道所处地质条件复杂程度进行分级。

从而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的机率和危害程度、优化工程设计提供的地质资料,指导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第四条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是隧道施工的必要工序,针对兰渝铁路隧道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采用多种手段相互印证的综合预报方法,以提高预报的准确率。

第五条本细则依据《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指南》(铁建设〔2008〕105号) ,结合兰渝铁路实际制定。

第二章超前地质预报组织工作第六条中铁七局兰渝铁路LYS-3标一工区成立由主管领导负责,工程部牵头、各参建单位及专业负责人参加的超前地质预报领导小组,建立项目定期巡查制度,定期深入现场了解情况,及时解决和处理超前地质预报过程中的重大事项。

第七条超前地质预报领导小组明确各参建单位的职责,施工配合等事项。

第八条超前地质预报人员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技术水平,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能独立解决现场出现的一般性专业技术问题。

地质预报管理制度范文(3篇)

地质预报管理制度范文(3篇)

地质预报管理制度范文一、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地质预报工作,提高地质灾害预警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地质灾害的监测、收集、分析、预报和发布等环节。

三、岗位职责1. 预报员预报员负责地质灾害的实时监测和数据收集工作,负责通过专业设备获取地质灾害的相关数据,及时上报给预报分析员进行分析。

2. 预报分析员预报分析员负责地质灾害数据的分析和预报工作,根据预报员上报的数据进行分析,并结合历史数据和专业知识,准确判断地质灾害的可能发生时间、地点和影响范围。

3. 预报发布员预报发布员负责将预报结果及时发布给相关单位和公众,采用合适的方式和渠道发布地质灾害预警信息,确保信息的准确传达和及时响应。

四、工作流程1. 数据收集与传输预报员负责实时监测地质灾害的相关数据,并及时上报给预报分析员。

数据可以通过传感器、遥感技术、摄像头等设备获取,通过网络或专业通讯设备传输。

2. 数据分析与判断预报分析员根据收集到的地质灾害数据进行分析,并结合历史数据和专业知识,进行判断和预报。

预报分析员需要进行多方面的综合分析,包括地质构造、地下水位、降雨情况、地质灾害的形成机理等。

3. 预报发布与响应预报发布员根据预报结果及时发布地质灾害预警信息。

预测发布员需要选择合适的发布方式和渠道,包括但不限于电视、广播、短信、社交媒体等,确保信息的准确传达和及时响应。

五、预警等级根据地质灾害的可能威胁和影响范围,制定不同的预警等级,包括特别严重、严重、较重和一般等级。

不同等级的地质灾害预警信息需要采取不同的措施和回应,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六、应急预案与演练为了应对地质灾害的发生,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和单位的责任和行动方案。

定期组织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和协作效率。

七、监督和评估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预警管理的监督机制,定期对地质灾害预警工作进行评估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采取措施预防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地质超前预报规范

地质超前预报规范

地质超前预报规范篇一: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细则目录第一章总则 (3)第二章管理机构和职责划分 (3)第三章工程概况及地质情况 (6)第四章超前地质预报计划及地质复杂程度分级 (7)第五章设备及人员组成 (9)第六章超前地质预报工作程序 (10)第七章主要预报方法 (14)第八章质量安全要求 (25)第九章附则 (27)中铁二十四局xxx路I标3分部 12中铁XXX局XXX铁路I标3分部XXX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管理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是保证隧道施工安全、优化工程设计、实现施工信息化的重要基础。

通过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可以进一步查清隐伏的重大地质问题,及时掌握和反馈隧道地质条件信息,调整隧道设计参数、防护措施,为优化隧道施工组织、制定施工安全应急预案、控制工程变更设计提供依据。

第二条抓好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可以预防各类突发性地质灾害,有效规避工程建设风险。

超前地质预报是确保施工安全和结构安全可靠的重要手段,是铁路隧道设计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铁路隧道施工作业中关键的重要作业环节,是施工中不可缺少的关键工序,施工单位必须纳入施工工序管理。

第三条本细则依据《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指南》(铁建设〔2008〕105号)、《关于进一步明确软弱围岩及不良地质铁路隧道设计施工有关技术规定的通知》(铁建设〔2010〕120号),铁路隧道设计规范、施工规范、施工指南和验收标准,XXX隧道设计图纸、XXX隧道施工组织设计,《XXX铁路浙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XXX公司)超前地质预报管理细则》(2014.3.7)结合XXX地质等现场实际情况制定。

第二章管理机构和职责划分第四条施工单位职责1.施工单位是除施工图阶段经评估为高风险和极高风险的软弱围岩及不良地质隧道外其他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的主体责任单位,并组织专业队伍开展物探工作。

2.负责编制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实施细则,按批准的实施细则和设计要求组织现场实施,并对超前地质预报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对中铁二十四局xxx路I标3分部 3地质素描、超前钻孔和超长炮孔的真实性、准确性负全部责任。

地质预报管理制度

地质预报管理制度

地质预报管理制度
是指针对地质灾害预报工作所制定的一系列管理方针和措施。

地质预报是指通过科学方法对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和演变进行预测和预报,以提前采取防灾减灾措施,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地质预报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组织管理:明确地质预报组织的机构设置、职责分工和人员配备等问题,确保地质预报工作的协调、高效进行。

2. 规范操作:制定地质预报工作的标准和规程,明确预报方法、数据收集与分析、预警发布和预警解除等的操作流程,以确保预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数据管理:建立地质预报的数据管理系统,包括数据采集、存储、整理和共享等环节,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4. 预警发布:规定地质预报结果的发布方式和时间,明确预警级别和预警内容,确保预警信息及时准确地传达给相关部门和人员。

5. 应急预案:制定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明确各级应急响应程序和责任分工,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保障预报结果能够及时有效地转化为防灾减灾行动。

6. 评估和改进:建立地质预报工作的评估机制,对预报结果和预警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改进预报技术和管理方法。

地质预报管理制度的实施能够提高地质预报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确保预报结果能够及时传达给相关部门和人员,为地质灾害防控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

XX公司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管理办法

XX公司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管理办法

XX公司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预防各类突发性地质灾害,降低地质灾害发生机率,有效规避隧道工程建设安全风险,本项目隧道工程实施超前地质预报工作。

第二条超前地质预报是保证隧道施工安全、优化工程设计、实现施工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基础。

通过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可以及时掌握和反馈隧道地质条件信息,调整和优化隧道设计参数、防护措施,为优化隧道施工组织、制定施工安全应急预案提供依据。

第三条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实行专业化管理,须选择有资质有经验的第三方进行,由第三方对预报的准确性负责。

第四条超前地质预报单位应编制施工阶段超前地质预报方案。

超前地质预报方案要明确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的方法、预报内容、预报频次、实施计划具体责任人、仪器设备配置和操作要求、信息判定、数据采集与处理、预报成果报告编制等要求。

第五条超前地质预报单位完成超前地质预报工作2小时内应将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成果报经理部,同时,建立超前预报资料台帐备查。

第六条监理部应当监督项目经理部,按照超前地质预报成果,做好施工方案动态调整,不断完善隧道施工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建立相应台账记录。

第七条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显示地质条件异常时,预报单位应立即告知经理部。

项目经理部应立即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同时立即将情况上报监理部,项目公司安全环保部、工程管理部、质量监督部;项目公司工程管理部将联合安全环保部、质量监督部组织有关人员到现场实际勘察,提出解决方案。

1
第八条监理部应当按照本制度的规定,加强对各经理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成果应用的监督检查。

第九条项目公司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本制度进行年度评审,保持指导性和有效性。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隧 道 超 前 地 质 预 报 管 理 制 度
1、总述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是保证隧道施工安全、优化工程设计、实现施工
信息化的重要基础。通过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可以进一步查清隐伏的重
大地质问题,及时掌握和反馈隧道地质条件信息,调整隧道设计参数、
防护措施,为优化隧道施工组织、制定施工安全应急预案、控制工程变
更设计提供依据。抓好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可以预防各类突发性地
质灾害,有效规避工程建设风险,实现铁路工程六位一体管理目标。超
前地质预报是确保施工安全和结构安全可靠的重要手段,是铁路隧道设
计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铁路隧道施工作业中关键的重要作业环
节,是施工中不可缺少的关键工序,必须纳入工序管理。
2、超前地质预测预报的目的
2.1.超前探测地层岩性变化界面、软弱层界面、煤层界面、断裂带界面;
2.2.超前探测岩溶洞穴、岩溶通道及岩溶发育带的位置、规模、充填状况,
指导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2.3.预报突水突泥位置,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的机率,确保施工安全;
2.4.为动态设计提供相关的地质依据;
2.5.确定合理的工程措施施工方法,为编制竣工文件提供地质资料。
3、编制依据
本制度依据《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指南》(铁建设〔2008〕
105号)、《关于进一步明确软弱围岩及不良地质铁路隧道设计施工有关
技术规定的通知》(铁建设〔2010〕120号)、合福施工咨询(隧)设计
图,结合实际制定。
,.
4、工作内容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主要内容有:
4.1、 不良地质(特别是岩溶、暗河、危岩落石、顺层等);
4.2、 地质构造(特别是岩体破碎带、节理密集带、单斜构造,受构造
影响,岩层扭曲、顺层偏压等影响岩体完整性的构造发育情况);
4.3、 地层岩性(特别是对围岩质软、破碎地层、岩石裂隙较发育、方
解石脉大量充填、落蚀极发育、溶隙及溶洞、局部较破碎等);
4.4、 地下水(特别是孔隙水、基岩风化裂隙水、岩溶水土层孔隙水、
基岩裂隙水、溶隙水层等);
4.5、 超前地质预报计划工作量见下图。
,.
超前地质预报计划工作量图表

序号 里 程 范 围 地 质 复 杂 程 度 分 级 长度 超前地质预报计划工作量 红外探测 备注

正 洞(m) 辅助坑道 (m) 地质素描(m) TSP203或TGP12 地质雷达(m) 超前钻探(m) 加深炮孔 (m) 单位m
1 DK187+038-DK187+820 较复杂 782 782 782 235 2737 23460 860


2 DK187+820-DK188+000 中等复杂 180 180 180 18 180
3 DK188+000-DK190+380 简单 2380 2380
4 DK190+380-DK190+460 中等复杂 80 80 80 8 80
5 DK190+460-DK190+6简单 2155 215
,.
75 道

6 DK190+675-DK191+080 较复杂 405 405 405 122 486

7 DK191+080-DK191+450 简单 370 370
8 DK191+450- DK+506.27 中等复杂 56.27 56.27 56.27 56.27 17.27 56.27
9 XDKO+000-XDKO+050 简单 50 50
10 XDKO+050-XDKO+117 中等复杂 67 67 67 67 20 67

4468.27 117 4585.3 1570.27 506.27 3520.27 26598.27 86
0
11 DK185+746.17-DK185+800 中等复杂 53.83 53.83 犁



12 DK185+800-DK186+345 简单 545 545

1DK186+345-DK186+6较复杂 352 352
,.
3 97

950.83 950.83 405.83 111.6 11105 35
2
,.
5、管理内容
5.1、超前地质预报应积极引进推广预报新技术、新方法。
5.2、必须将超强地质预报纳入施工工序管理。
6、组织机构
中交三航局合福铁路站前5标项目部二分部成立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管理
领导小组:
组长:李春晖
副组长:张俊波、王玉亮、陈桂彬
组员:冯宝库、孙银鹏、王艳军、李海斌、胡道龙、李超鹏、赵永忠
超前地质预报管理领导小组负责泾县隧道、犁壁山隧道超前地质预报
工作。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安质环部,由工程部负责主持超前地
质预报日常管理工作。
项目部超前地质预报领导小组组织机构框图见下图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领导小组

安质环部 计划合约部 工程管理部 物资设备部
项目部超前地质预报领导小组 超前地质预报单位
,.
7、主要职责
7.1、组长职责
(1)组织项目部有关职能部门、项目部、超前地质预报单位成立项目
部地质预报领导小组。
(2)负责项目部范围内作超前地质预报的人、机、物的管理。
(3)提供超前地质预报工作正常进行所需资金、确保超前地质预报工作
能顺利进行。
(4)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编制超前地质预报管理办法及工作开展相关
的规章制度。
(5)协调超前地质预报领导小组各工区及部门的关系,使超前地质预
报工作能顺利开展。
7.2、副组长职责
(1)、协助组长抓好超前地质预报工作;
(2)、组织各部门对超前地质预报单位编写的隧道工程超前地质预报方
案进行审查,并负责预审高风险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实施大纲。
(3)召集项目部超前地质预报管理小组成员审查超前地质预报单位编
写的超前地质预报方案和月度工作计划;
(4)依据超前地质预报成果,适时组织有关专家对重大技术方案,包
括重大地质灾害设计预案及变更设计进行论证,并按规定上报业主审查。
,.
(5)对超前地质预报实施大纲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6)定期召开超前地质预报专题会议,及时掌握标段内超前地质预报
工作动态。
(7)建立定期例会制度,及时掌握标段内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动态。
7.3、组员职责
(1)根据项目部批准的超前地质预报方案及实施大纲,配合地质预报单
位完成本工区的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并负责向超前地质预报单位收集超
前地质预报报告和地质素描的完善工作。泾县隧道进口超前地质预报工
作由王艳军、李超鹏负责,斜井出口超前地质预报工作由孙银鹏、李海
斌负责,犁壁山超前地质预报工作由胡道龙、赵永忠负责。地质素描每
5m一循环做一次。
(2)把超前地质预报工作纳入施工工序管理。按照设计图纸要求及时
通知超前预报地质单位进行超前检测,泾县隧道进口由王艳军负责、出口
斜井由孙银鹏负责、犁壁山隧道由胡道龙负责,并要求超前地质预报单位
人员在通知2小时后必须到达现场,现场技术员配合超前地质预报检测
人员完成检测工作。
(3)完成超前地质预报检测工作后,第二天超前地质预报单位必须将
超前地质预报报告送到项目部,泾县隧道进口由王艳军负责接收、出口
斜井由孙银鹏负责接收、犁壁山隧道由胡道龙负责接收,并对超前地质预
报报告进行分析,完成地质素描,对可能出现的不良地质制定处理方案
并负责组织实施。发现隧道异常位置及时通知超前地质预报单位进行检
测。
,.
(4)及时通知监理工程师现场见证预报工作。
(5) 及时准确向预报单位提供掌子面进度,并及时通知预报单位进行
超前地质检测。
(6)负责加深炮孔的钻孔和记录并提交预报单位。
(7)负责超前地质钻探的钻孔工作。
(8)根据超前地质预报结果及时向各作业班组进行技术交底。
(9)审核超前地质预报月度工作计划。
8、常规预报及异常预报
8.1、常规预报采用地质描述法;每完成一个循环进尺,都要进行掌子
面地质描述,发现异常后进行异常位置跟踪预报。
8.2、异常位置预报
对隧道常规预报中和设计中的断层破碎带、节理密集区、岩溶带、
软弱岩层带、煤带、煤层等进行预报。在异常带百米前进行远距离预报,
在50 m前进行短距离预报,远距离预报和短距离预报的异常段,必须
进行水平钻孔。
9、预报成果
地质预测预报的结果由地质预报单位进行汇总,交项目部工程部,

工程部将原始资料报驻地监理工程师、设计单位。
24小时之内现场提交预报资料,包括不良地质体位置和性质;每次检
测后7天之内提交最终技术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不良地质体的性质、
位置和规模;围岩类别及相关参数;提出相应的技术措施与可行性建议。
,.
量化岩体参数、综合确定围岩级别,对不连续界面、层面的构成进行细
化,着重查清地质构造、岩溶、断层破碎带。同时查明地下水循环规律
和水流动特征以及地下水化学成份等。
成果由项目部总工王玉亮组织项目部隧道技术人员进行再次分析,

对可能出现的地质问题提出必要的安全措施。以指导现场施工。
并根据预报结果,及时反馈监理和设计单位,调整设计、改变施工方案。

单 位 (章):
负 责 人:
日 期: 年 月 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