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认知与创业意向的关系【开题报告】
大学生创业意愿与创业教育开题报告

大学生创业意愿与创业教育开题报告【大学生创业意愿与创业教育开题报告】1. 引言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加速,创业成为越来越多大学生的选择。
然而,大学生创业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因此创业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本开题报告旨在探讨大学生创业意愿的现状,并分析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和开展方式。
2. 大学生创业意愿的现状近年来,大学生创业意愿逐渐增强,这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因素相关:a) 就业压力:随着毕业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的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创业成为摆脱就业压力的一种途径;b) 独立性与自由度:创业为大学生提供了自主创造和决策的机会,满足了他们对独立性和自由度的追求;c) 技术与创新:科技的快速发展为大学生提供了创新的机会,使他们可以利用自身的专业技能创造价值;d) 社会支持:社会对创业的鼓励和支持,如政策激励、创业平台等,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创业环境。
3. 大学生创业意愿的问题尽管大学生创业意愿日益增强,但仍存在以下问题:a) 缺乏创业意识:部分大学生对创业的理解还停留在简单的个体创业上,缺乏创新、团队协作和市场意识等方面的素养;b) 风险意识不足:大学生对创业的风险和挑战了解有限,缺乏科学的风险评估和应对策略,容易面临失败和困境;c) 资金和资源匮乏:大部分大学生创业者缺乏充足的资金和资源支持,导致创业过程困难重重;d) 教育与实践脱节:传统的大学教育与创业需求脱节,学生在校期间接受的创业教育不足。
4. 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创业教育有助于解决大学生创业意愿存在的问题,具有以下重要性:a) 培养创业意识:通过创业教育,激发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意愿,增强其市场洞察力和机会识别能力;b) 提供实践机会:创业教育应注重实践操作,为大学生提供创业体验和资源支持,加强实践能力培养;c) 培育团队协作能力:创业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提升创业团队的整体素质;d) 提供创业知识与技能:创业教育应包含创新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创业开题报告

创业开题报告创业开题报告一、引言在当今的社会中,创业已经成为了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创业不仅是一种经济行为,更是一种追求自由和实现梦想的方式。
本篇文章将探讨创业的意义、创业的挑战以及如何进行创业规划。
二、创业的意义创业是一种追求自由和实现梦想的方式。
通过创业,人们可以摆脱传统的工作模式,自主决策并追求自己的理想。
创业还可以带来更多的机会和挑战,让人们不断成长和进步。
同时,创业也可以为社会带来创新和发展,推动经济的繁荣。
三、创业的挑战创业并非一帆风顺,其中充满了各种挑战。
首先,创业需要面对市场的竞争和不确定性。
市场竞争激烈,新创业者需要找到自己的定位,并与竞争对手进行有效的差异化。
其次,创业需要面对资源的不足和资金的压力。
创业初期,很多创业者会面临资金紧张的问题,需要寻找投资者或者其他筹资渠道。
此外,创业还需要面对人才招聘、管理和团队建设等方面的挑战。
四、创业规划为了应对创业的挑战,创业者需要进行有效的规划。
首先,创业者应该明确自己的创业目标和愿景。
明确目标可以帮助创业者在困难时保持动力和坚持。
其次,创业者应该进行市场调研和分析,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
只有深入了解市场,才能找到切入点和机会。
接下来,创业者应该制定详细的商业计划书,包括市场定位、产品策略、运营模式等方面的内容。
商业计划书可以帮助创业者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吸引潜在的投资者。
最后,创业者应该建立稳定的团队和合作伙伴关系。
团队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只有团结一心,才能共同应对挑战。
五、结语创业是一种追求自由和实现梦想的方式。
创业者需要面对各种挑战,但只要制定有效的规划并坚持努力,就能够取得成功。
创业不仅是一种经济行为,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追求。
希望本篇文章能够帮助到有创业意向的读者,为他们的创业之路提供一些指导和启示。
调查报告中国大学生的创业意愿与就业观念

调查报告中国大学生的创业意愿与就业观念调查背景与目的最近几年,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一直备受关注。
然而,追求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数量也在逐渐增加。
本调查旨在了解中国大学生的创业意愿与就业观念,以便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调查方法与样本本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方式,随机选择了全国范围内的10所大学作为调查样本。
每所大学的样本数量为200份,共计2000份有效问卷。
问卷中包含关于创业意愿和就业观念的相关问题。
调查结果与分析1. 创业意愿:根据调查结果显示,高达70%的大学生表达了创业的意愿。
其中,男性学生的创业意愿略高于女性学生。
对于想要创业的学生来说,他们主要受到了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a) 激发因素:个人的兴趣爱好、家庭支持和社会环境等被视为最主要的激发因素。
b) 障碍因素:缺乏创业经验、金融资金不足、行业竞争激烈等问题被普遍认为是创业的主要障碍。
2. 就业观念:在调查中,有30%的大学生倾向于选择就业而非创业。
与创业者相比,他们更注重以下几个方面:a) 稳定性:许多大学生认为就业能够提供稳定的职业发展,并降低了风险与压力。
b) 成长机会:就业提供了更多的学习和成长机会,通过职业生涯的不断发展来实现个人价值。
c) 社会保障:大学生更关注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就业能够提供相对稳定的收入和保障。
结论与建议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中国大学生对创业抱有浓厚的兴趣,但其中仍有30%的学生更倾向于选择就业。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采取措施来支持和鼓励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并提供相关的创业培训和资金支持。
此外,也应该加强对就业市场的调研,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在教育方面,学校可以加强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他们的创业能力和意识。
总之,调查显示中国大学生的创业意愿与就业观念存在差异。
政府、学校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创业环境和就业机会,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就业压力,推动社会经济的稳定与繁荣。
高校学生创业意愿与就业观念调查

高校学生创业意愿与就业观念调查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壮大和社会环境的不断改变,高校学生对于创业的兴趣与意愿也日益增长。
与此同时,传统的就业观念也在逐渐转变。
本文旨在通过对高校学生创业意愿与就业观念的调查,分析现状并探究原因。
首先,我们进行了一项关于高校学生创业意愿的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超过70%的受访学生表示有创业的意愿。
其中,有近一半的受访学生认为创业是一种自我实现的方式,通过创业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和追求。
这表明,高校学生对于创业的渴望主要源于对自主创造、自主决策的追求。
在进一步分析调查结果时,我们发现创业意愿与专业领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例如,理工科专业的学生对于创业的兴趣更大,因为他们往往拥有技术和科研背景,更容易将自己的创意转化为创业项目。
此外,受访学生中有一部分表示创业可以带来更好的收入和福利,这也是他们创业意愿的重要动力之一。
除了创业意愿,我们也对高校学生的就业观念进行了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仍然有超过60%的受访学生倾向于寻求稳定的就业。
这表明传统就业观念在高校学生中依然占据一定的地位。
他们希望通过稳定的工作获得相对固定的收入和职业安全感。
此外,一些学生表示希望通过就业获得一定的职业发展空间和晋升机会。
然而,尽管有一部分学生持传统就业观念,但调查也显示出更多的学生对于传统就业形式的不满。
他们认为传统就业可能会限制自己的发展空间和创造力的施展。
他们更倾向于追求自由职业、创业和灵活的就业形式,以获得更多的自主权和发展机会。
调查结果还显示,家庭环境和经济状况对于高校学生的创业意愿与就业观念也有一定的影响。
如果家庭条件较好、有一定的财富积累和人脉资源,学生更容易选择创业的道路。
相反,如果家庭条件相对一般,学生更倾向于通过传统的就业来稳定收入和生活。
那么,为什么高校学生对创业产生如此浓厚的兴趣呢?首先,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许多高校学生已经认识到,仅仅拥有一纸毕业证书并不能保证就业的顺利。
他们希望通过创业来解决就业压力,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
大学生创业意志与意向的调研报告

我校大学生创业意志与意向的调研报告摘要:当代大学生自主创业已在社会上形成一种趋势,创业对大学生来说,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神圣话题,一个充满活力和魅力的无极挑战!创业对每个有志者而言,不只是常挂于嘴,常写于心,行动才是一把锋利无比的宝剑!披荆斩棘,笑傲江湖我心依旧....。
然而,在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当前严峻的社会形势下,大学生就业与创业难免会遇到重重困难。
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大学生一直受到社会各方广泛的关注。
基于这种情况,我们队决定以调查问卷和简单访谈的形式调查在校大学生对创业的认识、看法及取舍,以了解我校大学生的创业意向情况。
关键词:大学生自主创业意志意向调查背景:一、大学生创业的优势:(1)当代大学生自主创业意识较强,对创业有着浓厚的兴趣,渴望成功,充满生命活力,有创业的激情和梦想。
(2)大学生想通过创业展示自我生命的价值和才能,为社会和自己创造财富。
(3)当代大学生有较好的文化素养和创业潜能,他们往往在人际交往、协调沟通、想象空间、运动空间、团队合作、组织管理、敢想敢干等方面表现出较强的才华和活力,在非智力因素和创业心理素质方面有较大的优势。
二、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劣势(1)大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不够。
很多大学生都是在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前提下,才会去考虑创业。
(2)当代地方高校大学生对自己的创业能力缺乏客观的评价,在心理上对创业的难度准备不足,很多学生都带有急功近利的思想,总是希望自己能通过创业快速发财,缺乏长期创业心理准备,对在创业过程种要遇到的风险和困难预计不足。
(3)地方高校有不少大学生形成了个体学习的智障,成为创业行动的绊脚石。
(4)不少地方高校大学生对创业有心理障碍。
主要表现在:怕苦怕累。
怕竞争不愿从基层干起,在做人做事方面欠缺等方面。
害怕失败,怕出差错。
怕丢脸,死要面子,对自己缺乏自信,低估自己。
总担心自己不行;缺乏敏感度,事事漠不关心。
不善观察和思考。
调查方法:(一)方法1.对象界定河南工业大学全体同学(莲花街校区)(因人手、时间问题。
调查报告大学生对创业的态度与意愿

调查报告大学生对创业的态度与意愿调查报告:大学生对创业的态度与意愿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创业已经成为了许多大学生选择的一种职业发展路径。
本文将通过一项调查来了解并分析大学生对创业的态度与意愿,旨在揭示当前大学生创业热情的程度、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以及创业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一、调查背景为了解大学生对创业的态度与意愿,我们设计了一份问卷调查,并在全国范围内随机抽取了2000名不同专业背景的大学生进行填写。
调查包括了关于创业意愿、创业难题、创业目标等方面的问题。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1. 创业态度根据调查结果显示,60%的大学生表示对创业持积极态度,认为创业能提供更多自主发展机会和丰富人生经验。
其中,有40%的大学生认为创业是实现个人梦想的最佳途径,而另外20%的大学生则将创业看作是一种风险与收益并存的尝试。
2. 创业意愿在调查中,有70%的大学生表示有过创业的意向,希望能够在毕业后成立自己的企业。
这部分大学生认为创业能够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潜在利润,同时也能够共享自己的价值观和理念。
3. 创业目标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创业的目标多样化。
其中,30%的学生希望通过创业改善个人生活质量,实现经济独立和自主权;另外25%的学生希望通过创业解决社会问题,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还有15%的学生抱着学以致用的态度,希望能够将自己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
4. 创业难题虽然有许多大学生持有积极的创业态度和意愿,但是在调查中也反映出了一些创业难题。
其中,40%的大学生表示缺乏创业经验和管理知识是他们创业过程中的主要困扰;另外25%的大学生则认为缺乏资金和人脉关系是创业过程中最大的障碍。
三、结论与建议通过以上调查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大部分大学生对创业持有积极态度,希望通过创业实现个人梦想和为社会做出贡献。
2. 大学生具有较高的创业意愿,但在创业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如缺乏经验、资金和人脉关系等。
基于上述结论,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高校应加强创业教育,提供创业经验和管理知识的培训,帮助大学生提前规划和准备创业。
大学生创业开题报告

大学生创业开题报告大学生创业开题报告一、引言如今,创业已经成为大学生们追求自我价值、实现人生梦想的一种重要方式。
创业不仅能够提供就业机会,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创业的意义、机遇和挑战,并提出一个可行的创业项目。
二、创业的意义创业对于大学生来说,意义重大。
首先,创业能够让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在创业过程中,大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将自己的想法转化为现实。
其次,创业能够提供就业机会,解决就业难的问题。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就业形势严峻,创业成为了大学生们另一种就业选择。
此外,创业还能够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管理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三、创业的机遇大学生创业面临着广阔的市场机遇。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各行各业都出现了新的机会。
例如,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此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升级成为了新的趋势,大学生可以从中发现商机。
创业者还可以关注社会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满足人们的需求。
四、创业的挑战然而,创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创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大学生往往缺乏资金支持。
其次,创业需要面对激烈的竞争,市场上已经存在许多成熟的企业。
此外,创业者还需要具备全方位的能力,包括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等。
这些挑战对于大学生来说都是不小的。
五、创业项目介绍本文提出的创业项目是基于互联网的在线教育平台。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在线教育平台能够提供便捷的学习方式,满足人们的学习需求。
该项目的目标用户是在校大学生和职场人士,他们可以通过该平台学习各种课程,提升自己的能力。
该平台将提供高质量的课程内容和优秀的师资团队,确保用户能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
六、创业项目的优势该创业项目具有以下优势:首先,互联网的普及为该项目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机会。
随着人们对学习的需求增加,在线教育平台成为了大势所趋。
关于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调查报告现在大学生创业咨询题受到我国各界的关注。
而且如今大学生的就业事情并别容乐观,大学生创业对即将面临工作的大学生是一条值得思考的出路,但是如今社会上对大学生创业的褒贬别一,不少人认为大学生刚出校门就开始创业是盲目的,而且缺乏创业的意识和能力。
所以我们开展了一次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调查活动。
由于交际的原因填写咨询卷的人员中以理工科学校为主,其次09届和10届的大学生是要紧的被调查群体。
现状与存在的咨询题:由此可见,就业的形式别容乐观,所以,创业这一出路就浮现在越来越多的毕业生的眼中。
在调查中有57.22%的人表示,在毕业后有创业的计划。
主题:创业事实上是以新的生产力导入的方式开展一段事业。
创业和往常的谋生别太一样,因此对大学生能力要求比较高。
第一,要有一定的工作技能,也算是说你要可以协调一些人际关系,可以有一些基本的治理手段、治理办法;第二,要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比如在对内有职员团结咨询题,对外涉及到和工商、税务以及各个社会组织打交道的能力。
《全球创业观看中国报告》显示,半数大学生认为自己具备创业技能,但是专家称还没有创业,别高估了自身的能力,学生除了有点子以外,还有哪一些扎实的基本功有45.88%大学生认为在大学期间学习怎么自主创业特别有必要,但是,仅有极少的一部分人在平时积极地去了解创业的信息。
对此我疑惑该怎么去解释那个现象。
我们认为如今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对创业的理解很空洞。
有关创业的具体资料对大学生来说事很难接触到的。
因此大学生创业普通开始的时候基本上比较生涩的。
最重要的是关于项目或者是事业的定位以及战略方向的把控能力。
假如在一开始的时候方向选错了,后面所有的努力可能算是南辕北辙。
因此似乎就这三个方面:一是工作的能力,包括基本工作能力和治理能力;二是良好的人际沟通;三是对于战略方向的把控。
这三方面的素养和能力别具备的话大学生开展创业实际上算是摸着石头过河就比较艰苦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应用心理学
大学生创业认知与创业意向的关系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不断的有人通过创业发家致富,现在的大学生正是祖国新兴的一代,不少的大学生也开始自发自主创业,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就越来越多。
目前国内外对于大学生创业的报道屡见不鲜,但是对于大学生创业的心理研究其实不多,特别是对于大学生为什么创业,大学生对于创业的概念又是什么,两者之间又有些什么关系,都不是很了解。
大学生为什么创业也就是创业意识的问题,创业意向是潜在创业者是否从事创业活动的一种主观态度,是创业行为预测指标之一。
而大学生什么叫创业的概念就是创业认知的问题,创业认知就是个体对于自己是否能够创业的一种内在看法与认同。
从就业教育走向创业教育,既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总趋势,也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社会越来越重视大学生创业的今天,从各个层面去研究大学生创业的认知与大学生创业的意向,以及两者之间的层层关系,已经刻不容缓了。
而我们一般认为大学生创业只存在与选择就业或者创业之间的关系,并且只是取决于是否有这样的条件,和这样的能力,却忽略了其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影响大学生创业认知和创业意向的因素。
本论文的框架结构是从创业认知的三个方面和创业意向的两个方面入手,通过问卷的形式,研究调查大学生创业认知和创业意向的关系。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
研究的基本内容:分别通过对大学生的个体特征和个体所拥有的个体资源来分析大学生创业意向的问题,通过对大学生的创业自我效能,他人评价,外在评价感知分析对大学生创业认知的影响,并通过这五部分的交互作用,分析大学生创业认知与创业意向的关系。
三、研究方法及措施
拟通过问卷调查,得出的数据分析,经过不记名方式,收取有效问卷300份,通过一个单纬度量表,一个双纬度量表的形势把研究问题设计成若干具体问题,按一定规则排列,编制成书面的问题表格,交由调查对象填写,然后收回整理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通过创业意向量表的内部一致性,和创业认知量表的创业环境认知,创业自我认知两个部分,对数据用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得出结论。
四、研究工作的步骤与进度
1月初:查阅文献,确定题目
1月中旬至2月初:翻译两篇外文文献
2月初至2月底:完成文献综述,开题报告
3月:发放问卷,统计数据,分析讨论,完成论文。
五、主要参考文献
[1]范巍,王重鸣.个体创业倾向与个性特征及背景因素的关系研究[J].人类工效学, 2005,11(1):33-35.
[2]马占杰.国外创业意向研究前沿探析[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0(4):9-15.
[3]高志慧.大学生创业意识现状研究[J].中国教育与社会科学.2008(3).
[4]于佳宁,王枫.经济类专业大学生创业意向与动机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8(6).
[5]李勃.试论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构建,中国青年研究,2007,(9).
[6]王延荣.创业动力及其机制分析,中国流通经济,2004,(7).
[7]欧阳跷等.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出版社,2002.
[8]张玉利,薛红志,杨俊.论创业研究的学科发展及其对管理理论的挑战[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7,29(1):1-91.
[9]李大智,娄伟哲.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变革探析[J].科技信息.2008(5).
[10]张小刚,徐佐省.当前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和对策[J].辽宁教育研究,2007(6).
[11] 钱永红.创业意向影响因素研究.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7(4):144-152.
[12]Edited by Harvey Kantor and David B. Tyack, Work, Youth, and Schooling, Historical Perspectives on Vocationalism in American Education,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and Stanford, California, 1982.18.[5] [8] [9] Edited by Marvin Lazerson and W. Norton Grubb,American Education and Vocationalism, A Documentary History 1870—1970, Teachers College Press, Columbia University, New York and London,1974.29,11,30.
[13]Robert G. Stakenas, David B. Mock, Kenneth M. Eaddy, Educating Hand and Mind, A History of VocationalEducation in Florida, 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 .198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