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生数学好与不好的原因
数学成绩分析总结与反思_数据分析总结

数学成绩分析总结与反思_数据分析总结在这次数学成绩分析中,我们通过对大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和反思。
以下是我们的总结与反思:总结:1. 数学成绩整体表现良好:从整体数据来看,大部分学生的数学成绩都达到了及格线以上,平均成绩也比较高。
这体现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力水平较高。
2. 班级平均成绩存在差异:通过对不同班级的平均成绩进行比较分析,我们发现不同班级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部分班级的平均成绩较高,而其他班级的平均成绩较低。
这可能表明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班级之间的教学差异,需要进一步进行深入研究。
3. 不同知识点掌握情况存在差异:通过对不同知识点掌握情况的分析,我们发现学生在不同知识点上的成绩存在差异。
某些知识点上学生的掌握程度较高,而其他知识点上则表现较差。
可以针对这些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和辅导。
反思:1. 数据收集不完整:在进行数学成绩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学生的成绩没有纳入统计范围。
这可能是由于数据收集时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部分学生的成绩没有被记录下来。
在之后的数据分析中,我们需要加强对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工作,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 对数据的分析不够细致:在进行数学成绩分析的过程中,我们主要关注了整体和班级的平均成绩,以及不同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我们对其他数据的分析并不充分,比如学生之间的成绩差异、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时间分配等。
这些数据的分析可能对于寻找学习优秀和成绩差的原因有所帮助,需要在之后的分析中予以重视。
3. 缺乏对影响因素的分析:在这次数据分析中,我们只从数学成绩的角度出发,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学生的数学成绩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个人兴趣、家庭背景、教学质量等。
在之后的数据分析中,我们需要更多地考虑这些影响因素,并尝试找到其中的相关性和因果关系。
通过对这次数学成绩分析的总结与反思,我们对未来的数据分析工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规划。
中国孩子为啥数学好

中国孩子为啥数学好
在中国,一个数学成绩相当一般的小孩,到了美国后却可能成为一个数学尖子;另外,数学天才中,亚洲人的比例是非常高的……这些现象并非巧合。
神经学家认为,在数学方面,亚洲人的文化具有先天优势。
从你的通迅簿里随便挑出一个电话号码,大声读出来。
然后,闭上眼用20秒钟的时间记住这组数字并大声背出来。
如果你是说英语的,你记住这组数字的概率大约是50%;但如果你是说中文的,你几乎肯定能背出来。
这是因为,人类存储数字的记忆循环要运行大约两秒钟,我们在两秒钟之内能说出或读出的东西记忆起来很容易。
中文的数字相当短,大部分都能在不到1/4秒内读出来,英语中的数字要长一些,读出来大约需要1/3秒。
所以用中文一般都能在两秒之内读完一串电话号码并且记住。
另外,中文数字系统比英语数字系统更有规律性。
所以中国孩子平均4岁就能数到40,而4岁的美国孩子只能数到15,他们5岁时才能数到40。
也就是说,5岁时,美国孩子在数学基础上已经比中国孩子落后了一年。
数学成绩不好的五大原因

数学成绩不好的五大原因
1.理解能力差:数学是一门理论研究,学习者需要把复杂的数学知识系统地理解,掌握,熟练运用,因此,如果学习者的理解能力比较弱,很容易使得学习过程变得枯燥乏味,导致数学成绩不好。
2.数学知识掌握不牢固:孩子在学习数学时,每一个知识点需要掌握和巩固,否则,将会继续在迁就欠缺的知识上浪费时间,影响新知识的学习,从而导致数学成绩不理想。
3.思维能力差:思维能力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是一门注重科学思维的学科,没有良好的思维能力,很难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因此必然会影响学习数学的效果。
4.缺少耐心:当孩子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很多学生都不愿意耐心的去思考和分析,从而影响数学学习的效率,而使得数学成绩不理想。
5.用错学习方法:数学是一门理论科学,学习方法要求相对简单、容易理解、正确有效,但是如果使用错误的学习方法,就会影响学习效果,从而影响数学成绩。
数学成绩不好的五大原因

数学成绩不好的五大原因一、基础知识不扎实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的学习需要一定的基础知识。
如果学生在初中或者小学阶段没有打好数学基础,那么在高中阶段就会很难跟上课程内容。
例如,对于代数和几何等数学分支的基础知识的理解不够透彻,就会导致在学习高等数学时遇到困难。
因此,基础不扎实是导致数学成绩不佳的一个主要原因。
二、学习方法不当数学是一门需要逻辑思维和严谨性的学科,因此学习方法的正确与否对学生成绩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一些学生可能没有找到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例如,他们可能只是简单地背诵公式和做题方法,缺乏对问题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另外,他们可能没有充分利用好数学教材和参考书籍,缺乏练习和拓展自己的机会。
三、态度和兴趣不高数学是一门需要耐心和积极态度的学科。
如果学生对数学没有兴趣,那么他们就很难主动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
此外,对于困难的数学问题,一些学生可能容易丧失信心和动力,导致他们不愿意去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
因此,学生的态度和兴趣对数学成绩的好坏有着重要影响。
四、解题能力不够数学学科的核心是解题能力。
一些学生可能在解题方面存在困难,无法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他们可能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对于问题中的关键信息和条件没有准确把握。
解题能力的不足会影响到学生的数学成绩。
五、缺乏实践和应用为了提高数学成绩,学生们可以采取一些应对措施。
首先,他们需要补齐基础知识的短板,可以通过重复学习基础知识并进行相关习题练习。
其次,学生们应该探索并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例如可以寻找一些辅助学习资料,主动请教老师或同学等。
第三,学生们需要调整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可以从参加数学兴趣班、参与数学竞赛等活动来激发兴趣。
第四,学生们应该注重培养解题能力,并养成解题时思路清晰、逻辑严谨的习惯。
最后,学生们应该注重数学理论的实践和应用,可以通过实际问题解决和数学建模等方式来提高应用能力。
总之,数学成绩不好的原因有很多,但通过合适的措施和方法,同学们一定能够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和成绩。
数学学不好的六大根本原因

数学学不好的六大根本原因数学学习不好往往是由于以下六个根本原因导致的:1. 基础知识不扎实:数学学科是建立在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的,如果学生没有掌握好基础知识,那么在复杂的数学问题上就会感到吃力。
例如,不熟悉基本的运算规则、公式以及数学概念等,会导致学生无法做好计算和理解数学的本质。
2. 学习方法不当: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训练的科目,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然而,有些学生可能因为学习方法不正确,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导致在解题过程中缺乏条理性和系统性。
3. 没有坚实的数学思维:数学学习需要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例如分析问题、推理思考、空间想象等。
如果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相对较弱,那么他们在解决数学问题上就会遇到困难,容易陷入盲目背诵和机械计算的泥淖。
4. 学习态度不端正:数学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和良好的学习态度。
如果学生对数学抱有消极的态度,缺乏兴趣和动力,那么他们在学习数学时往往会心不在焉、随意应付,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5. 缺乏练习和实践:数学学习是一个需要长时间坚持和不断实践的过程。
如果学生缺乏足够的练习和实践机会,只在课堂上听讲和做一些简单的题目,那么他们很难真正掌握数学的应用能力和解题技巧。
6. 缺乏自信心:数学学习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信心。
如果学生对自己的数学能力缺乏信心,容易产生焦虑和恐惧心理。
这种情绪会影响到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思考和表现,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综上所述,数学学不好的根本原因主要包括基础知识不扎实、学习方法不当、缺乏数学思维能力、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练习和实践,以及缺乏自信心。
要提高数学学习成绩,学生需要在这些方面下功夫,建立起良好的数学学习基础。
当我们分析数学学习困难的根本原因时,可以进一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很多学生在数学教育的早期阶段就没有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是数学学习的核心,它包括分析问题、归纳推理、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等方面的能力。
然而,与其他学科不同,数学思维不能靠死记硬背或机械的应用所获取。
中国数学水平介绍

中国数学水平介绍
中国的数学水平在世界上非常高,这主要得益于中国对数学教育的重视和发展。
以下是一些关于中国数学水平的介绍:
1. 中国学生的数学表现在国际上非常出色。
根据国际数学与科学研究协会发布的2019年国际数学与自然科学学术能力评估报告,中国学生在数学和自然科学领域排名全球第一。
2. 中国在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成绩斐然。
自1985年中国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以来,已经有78名中国高中生获得了金牌,并多次获得团体冠军。
3. 中国的数学研究领域也非常发达。
中国在数学学术上取得了不少突破性的成果,比如李政道院士和陈省身院士等诺贝尔奖获得者都是中国数学家。
4. 中国政府也非常关注数学教育。
中国的中小学数学教学课本和教育体系都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从小学阶段就开始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能力。
总结来说,中国的数学水平在全球范围内都非常出色。
尽管中国学生的数学压力很大,但他们在学习上取得的成果确实让人钦佩。
数学成绩不好的原因

数学成绩不好的原因数学成绩不好是许多学生面临的普遍问题。
导致学生数学成绩不好的原因可以有多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因:1. 学习方法不当:一种常见原因是学生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
数学需要及时的练习和重复,以加深对概念和解题技巧的理解。
如果学生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他们可能会陷入死记硬背的循环,而不真正理解数学的本质。
2. 基础知识薄弱:数学是一门渐进的学科,前面的概念和知识点是后续学习的基石。
如果学生在基础知识上存在薄弱的地方,他们将很难跟上后续的学习内容。
这可能是由于以前的教学不够扎实或学生没有完成先修知识的学习。
3. 缺乏兴趣和动力:数学可能对某些学生来说并不是一门有趣或有吸引力的学科。
学生对他们所学内容的兴趣和动力对于取得好成绩非常重要。
如果缺乏积极的态度和动力,学生可能不会付出足够的努力来理解和掌握数学的概念。
4. 不适当的学习环境:学习环境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有重要影响。
如果学生在家或学校的学习环境中存在噪音、干扰或缺乏集中注意力的条件,他们可能很难专注于数学学习。
一个适当的学习环境应该是宁静、干净且有积极的学习氛围。
5. 缺乏复习和练习:对于数学这样的学科,理论知识的记忆是不够的。
只有通过不断的复习和练习,才能真正掌握数学的概念和技巧。
如果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复习和练习,他们可能会错失重要的学习机会。
总之,数学成绩不好可能是由于学习方法不当、基础知识薄弱、缺乏兴趣和动力、不适当的学习环境以及缺乏复习和练习等原因所致。
对于改善数学成绩,了解自身的学习风格和需求,并寻求适当的辅导和学习资源是至关重要的。
同时,要克服困难和挫折,保持积极的态度和专注力,相信自己能够取得进步。
小学生数学能力差异性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小学生数学能力差异性的原因分析及对策一、引言数学是学科体系中的基础学科,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
然而,在小学生中存在着明显的数学能力差异,有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表现出色,而有的学生则在数学学习中遇到困难。
因此,分析小学生数学能力差异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是提高全体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关键。
二、小学生数学能力差异的原因分析1.学习态度不积极小学生的学习态度对数学能力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一些学生对数学抱有消极的态度,认为数学难以理解和应用,导致他们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
他们不愿意主动思考、探索,也不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活动和习题训练。
2.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数学是一门层层递进的学科,良好的数学能力离不开扎实的基础知识。
然而,一些学生在初等数学基础上存在着薄弱的环节。
他们对数的认识模糊,算术运算不熟练,缺乏几何形状和空间的概念等。
这些基础知识的不牢固导致了后续数学学习的困难。
3.缺乏数学学习方法数学学习需要科学的方法和策略,而一些学生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
他们没有形成独立思考、归纳总结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会机械地记忆和模仿。
这样一来,不仅学习效果差,而且难以将学习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4.缺乏数学应用能力的训练数学学科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的,但一些学生缺乏对数学应用能力的训练。
他们缺乏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具体问题相结合的能力,不会将数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因此,当面对新的问题时,他们往往无法进行数学思考和分析。
5.家庭环境和教育资源的差异家庭环境和教育资源的差异也会对小学生数学能力产生影响。
一些学生来自教育资源匮乏的家庭,缺乏良好的学习条件和学习环境,使得他们的数学学习面临诸多困难。
而来自富裕家庭的学生则可以享受更多的教育资源和学习机会,有利于他们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更好的机会。
三、针对小学生数学能力差异的对策1.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为了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态度,教师可以通过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增加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可观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人的数学为什么好,为什么不好大象公会11月25日17:05 分享到:教育竞赛数学分类: 热点摘要: 中国人的数学好,似乎是全世界公认的事实,但中国的数学研究却相当落后,为什么会这样?文|大象公会世界人民已经懒得吐槽美国学生的数学水平了,正如他们已习惯于惊叹中国学生的天才。
脱离计算器就不会四则运算,把sinx/n算成“six”,美国学生闹的笑话层出不穷,每隔一段时间,舆论就兴起“救救孩子”的呼吁。
相比之下,中国学生的能力之强,令大多数美国中学生咋舌。
网络中广为流传的美国学生在数学试卷上闹出的笑话中国人的数学为什么好在经合组织发起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中,上海的中学生在数学水平测试中超过其他75个城市,排名第一。
英国人不胜羡慕,立刻邀请了60名上海中学数学老师赴英介绍经验。
来源:OECD2012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另外,其制定的各国家和地区15岁学生数学成绩排名,大陆尚未作为整体参加测试,但中国上海的成绩高居第一,美国只排在36位。
除了日常的教学,竞赛的成绩也体现了这一差距。
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是面向中学生的最著名竞赛之一,自1985年中国参赛以来,19次获总分第一。
中国以外,只有韩国、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苏联(俄罗斯)、伊朗和美国获得过总分第一,其中,美国仅仅获得过一次。
好事的美国媒体当然会反思。
9月份时,《华尔街日报》援引波士顿东北大学和德克萨斯农工大学两位教授的研究成果,将落后的原因归纳为语言问题。
也就是说,中国、日本、韩国、土耳其等国语言带有天然的数学优势,比如汉语,10个基础汉字就能呈现所有数字,而英语却要20个不同的单词,影响了头脑运算效率。
不同语言中,中文、日语、土耳其语都可以运用凑十法表现数字,英语则不能。
来源:wsj运算过程中,“凑十法”(make a ten)的应用与否也影响颇深。
就是说,若能将数字首先凑十计算,似乎就更加清晰快速。
如“9+5”,用“凑十法”可分解为“9+1”,然后“10+4”,而英语母语者却不能顺畅的将之分解。
同样,“11+17”能被中文等换为“10+1+10+7”,“eleven+seventeen”就无法如此。
一些学者也反复思考这一问题,最经典的应当是有怪才之称的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Malcolm Gladwell),他在《异类:不一样的成功启示录》一书中以《稻田与数学》为题专门分析研究了中国人的数学为什么特别好这个现象。
格拉德威尔的解释看上去非常有说服力。
除了前面提到的10个基础汉字就能呈现所有数字外,他还认为,汉语的单音节使得中国人在处理数字时,心算速度天然会更快;中国人在语言上的另外一个优势是,汉语中表达分数的方式,天然就比其他语言更简洁直观。
但格拉德威尔认为,中国人的数学好,还不仅仅是前述种种语言优势,中国以水稻为主的农业耕作文化具有同样的决定性。
因为格拉德威尔注意到,以水稻种植为主的日本、韩国人数学能力同样突出——适宜水稻栽种的地区,农夫一年四季都要忙碌,为了充分利用土地和时间,他们会远比小麦耕作农夫更精打细算。
另外,中国古代一直是分散的小农户,经济的独立性,使每个农夫都必须像企业家一样学会计算。
漫长历史中的竞争选择,会使得以水稻耕作为主的社会数学能力更为突出。
不过,格拉德威尔的分析虽然头头是道,但无论是他对现象的观察,还是对现象的解释,都有非常严重的错漏。
这甚至可能使他的研究变得毫无价值。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与他的作品《异类:不一样的成功启示录》中国人的数学好么?第一个问题是,数学好的标准是什么?如果我们说某个人群的数学好,指的是数学研究水平,那么问题来了。
数学一旦延伸到大学或研究领域,笨笨的美国人立刻站起来了,而中国人的数学优势也神奇地缩小。
世界数学研究中,美国、法国和俄罗斯处于无可争议的领先地位。
随后的以色列和日本等国也领先中国。
即使是在中学数学向中国取经的英国,数学研究同样大幅领先。
如果将话题的讨论范围扩展到研究和应用领域,反而会出现一个新问题,为什么中国人的数学研究不好。
以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为例,除中国外,1985年以后的许多金牌获奖者们已在国际数学界崭露头角。
法国、俄罗斯、美国、匈牙利和巴西等国的竞赛选手们都有获得菲尔兹奖、克雷数学奖等,而中国的参赛者却在研究水平上整体落后于曾经击败过的对手。
美国的数学研究尤其强大,不仅在纯数学领域,物理、化学以及需要大量数学知识的金融学、需要离散数学的基础计算机科学方面也处于领先。
美国在这些倚赖数学的领域聚集了大量的人才,其自然科学家和工程师们的整体数学水平也绝不弱于其中国同行。
曾以满分摘得国际数学奥赛金牌的“数学天才”柳智宇(左)现已在龙泉寺出家,法号圣宇为什么中国在中学数学竞赛中表现得如此出色,但在向后的发展中却后劲不足?另外一个问题是,如果数学好的标准是中学生数学竞赛水平高,格拉德威尔等人显然忘掉了一段历史,1990年代以前,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金牌大户是苏联和东欧国家——国际奥林匹克竞赛原本就是由东欧国家发起,苏联和俄罗斯共获得过16次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团体总分第一。
中国在数学竞赛上开始取代苏联和东欧国家,是在苏东剧变之后——就像苏联人不再集中国家一切资源和力量来夺取奥林匹克运动会的金牌后,中国人在奥运会上的金牌开始赶超苏联东欧一样。
苏联人在数学上既没有种种先天的语言优势,也从来没有水稻栽培的历史,更要命的是,俄国和东欧的农夫在西方人看来差不多是世界上最散漫粗放的农夫,他们是离精打细算、勤劳等品质最远的人群。
无论是过去的苏联、东欧,还是今天的中国、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这些初高中数学计算能力较强,并且数学竞赛水平高的地区,唯一的共性就是它们有着强大的国家应试教育体制。
实际上,数学竞赛和数学研究有本质区别,初高中的计算能力也与大学数学也并不相同。
同时获过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和菲尔兹奖的澳大利亚数学家陶哲轩曾在一篇文章中表示:数学竞赛和数学学习非常不同。
尤其研究生生涯,学生们不会遇到像数学竞赛题那样描述清晰,步骤固定的题目,尽管竞赛思维在解决研究型问题的某些步骤速度很快,但这无法扩展到更广泛的数学领域,更多问题仍赖于耐心和持久的工作——阅读文献,使用技巧,给问题建模,寻找反例等。
1988年,13岁的陶哲轩从时任澳大利亚总理鲍勃·霍克手中接受国际数学奥利匹克金牌此外,奥林匹克竞赛中的题目虽然难度更大,但考验的是技巧,创造性上要求却更低,但后者是研究领域的核心能力之一。
总得来说,数学竞赛所需的是熟练和技巧,依赖天赋,但依靠大量的集中培训亦可取得成就。
而高等数学的研究和学习则靠持久的工作和深入的理解,与技巧性的算术(arithmetics)不同,数学研究讲求抽象化和逻辑推理的使用,对复杂多样的数学问题有深刻理解力远重要于特定类型问题的求解。
著名数学家威廉?瑟斯顿(William Thurston)曾把数学竞赛比作“单词拼写比赛”。
他认为,单词拼写比赛获得名次并不代表成为优秀作家,数学竞赛也一样:好成绩不意味着真正理解数学。
数学学习考验的是学习和思考的深度和质量,而数学竞赛需要的是“早熟程度”,要和时间赛跑,要比同龄人学得快。
对一个聪明的学生来说,后者更加容易。
并且,即使天赋有限,凭借高强度的训练也能在后者取得进步。
显然,东亚的考试型教育能提供最为丰富的训练。
行为经济学家尤里?格尼兹(Uri Gneezy)和阿尔多?拉切齐尼(Aldo Rustichini)的实验发现,即使在参赛者水平相仿的情况下,给出单题奖励更高的竞赛能让参赛者获得最好的成绩,这恰恰是中国、东欧等国的强项:更高的竞争压力,更多的竞赛奖励,整个中学教育都以算术能力为培训要点。
这在美国或其他西欧国家所不强求的,对于普通学生,只要达到基本数学成绩即可,如美国马塞诸塞州,统考难度大约是会基本的三角函数运算。
可以说,教育中训练强度的差别造成了普通中学生的数学水平差距。
集中培训的强度,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竞赛成绩。
那么,进入大学之后,中美数学成绩的差异开始逆转,又是为什么呢?中国的数学研究为什么不好或许关键原因是美式的分类教育。
美国对普通中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基本要求不高,有天赋、感兴趣的学生,则可以在中学里完成大学先修课程(Advanced Placement)。
修完AP之后,会参加先修课程考试。
美国中学生的AP教材不仅限于数学,还涵盖多个学科领域先修课程难度远高于美国普通高中数学,相对于数学竞赛,它的设置更有利于形成对数学问题的理解。
比如美国和加拿大的大学先修课程中,微积分部分的两门课程覆盖了一元微积分的所有知识,相当于美国大学两个学期数学课程的内容,通过这些训练能更合理的增进对微积分的理解。
而讲求竞赛的中国高中则很少注重这类知识。
从个人未来成长的角度看,提前完成大学先修课程比把时间花在数学竞赛上更合适,前者更接近真正意义上数学研究,基于同样的理由,大学在录取学生的时候也会把先修课程的成绩作为一项重要的考量。
至于研究领域,高强度数学计算训练的效用非常低。
现代数学和很多基础学科一样,延续的研究传统和学派氛围,往往决定了其成就的高低。
在这一点上,中国大学与欧美大学存在巨大落差。
而苏联和东欧国家竞赛成绩也曾非常出色,但同时又是数学研究最顶尖的国家——过去近100年中,苏联-俄罗斯一直都是数学研究最顶尖的国家,是公认的和美国及法国齐名的数学研究大国。
它与中国的强烈反差,恰好也是这个原因。
苏联(俄罗斯)优秀而悠久的数学研究传统几乎从未中断过。
早在18世纪,近代数学先驱莱昂哈德?欧拉在彼得堡工作了30多年,带动了俄国著名的彼得堡数学学派。
此后,俄国和苏联又涌现出了罗巴切夫斯基、切比雪夫、李亚普诺夫和马尔科夫等数学家。
政治最动荡的斯大林和赫鲁晓夫年代,苏联的数学研究传统也没有中断,相反,因为战争和计划经济的需要,数学家们逃过了政治运动冲击。
不但生活上有相当保障,且能有做感兴趣研究的相对自由。
1950年代末期,摄影家埃里希·莱辛生镜头下的苏联中学生在上数学课同时,他们还有着特色的讨论班体系——由知名数学家主持,不限年龄和资历,感兴趣者均可参与。
这非常有助于传统的延续。
苏联的讨论班中涌现了一大批年轻数学家,形成了著名的莫斯科学派。
在培养更年轻的数学人才方面,苏联也与中国不同。
苏联和中国同样有大量的数学夏令营,但苏联夏令营依靠兴趣报名,不强调考试和分数。
讲课的是往往是某领域的大师,而不是专注于训练学生考试的中学老师。
比如柯尔莫哥洛夫等最顶尖的数学家,每年都会参加中学数学夏令营。
这不但可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且能让有天赋的学生有机会与大师对话,尽早了解真正意义上的数学。
此外,苏联数学界一直和国际数学界保持联系。
当时极为繁荣的法国布尔巴基数学学派在苏联很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