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检验实验室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标准操作规程

合集下载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完整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完整

范围成品、辅料、内包装袋及纯化水的检验。

责任微生物限度检验人员内容本检验操作规程依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1105 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物计数法》和《通则1106 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控制菌检查法》进行检查。

微生物计数法一、计数方法1、微生物计数法系用于能在有氧条件下生长的嗜温细菌和真菌的计数。

2、计数方法本法包括平皿法、薄膜过滤法。

3、计数培养基适用性检查和供试品计数方法适用性检查供试品微生物计数中所使用的培养基应进行适用性检查。

供试品的微生物计数方法应进行方法适用性试验,以确定采用的方法适合于该产品的微生物计数。

4、菌种及菌液的制备试验用菌株的传代次数不得超过5代(从菌种保藏中心获得的干燥菌种为第0袋),并采用适宜的菌种保藏技术进行保藏。

计数培养基适用性检查和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

菌液制备按规定培养各试验菌株。

取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的新鲜培养物,用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适宜浓度的菌悬液;取黑曲霉的新鲜培养物加入3-5ml含%(ml/ml)聚山梨酯80的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无菌氯化钠溶液,将孢子洗脱。

采用适宜的方法吸出孢子悬液至无菌试管中,用含%(ml/ml)聚山梨酯80的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适宜浓度的黑曲霉孢子悬液。

菌液制备后若在室温下放置,应在2小时内使用;若保存在2-8℃,可在24小时内使用。

黑曲霉孢子悬液可保存在2-8℃,在验证过的贮存期内使用。

阴性对照为确认试验条件是否符合要求,应进行对照试验,阴性对照试验应无菌生长。

培养基适用性检查按照表规定,接种不大于100cfu的菌液至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或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平板或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平板,置规定的条件下培养。

每一试验菌株平行制备2管或2个平皿。

同时用相应的对照培养基替代被检培养基进行上述试验。

被检固体培养基上的菌落平均数与对照培养基上的菌落平均数的比值应在范围内,且菌落形态大小应与对照培养基上的菌落一致。

控制菌(大肠埃希菌)检查操作规程

控制菌(大肠埃希菌)检查操作规程

控制菌(大肠埃希菌)检查操作规程1.目的建立一个控制菌大肠埃希菌控制菌大肠埃希菌检查标准工作程序,规范QC控制菌大肠埃希菌检查人员的控制菌大肠埃希菌检查的操作。

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的口服制剂完成内包后外包前的中间体和局部给药制剂产品的内包装材料的控制菌大肠埃希菌的检测。

3.责任者QC控制菌大肠埃希菌检查人员;质量管理部4.内容4.1检测准备4.1.1 QC人员接到控制菌大肠埃希菌检查的《工作进程计划单》后,核对《取样指令》,确定控制菌大肠埃希菌检查所需容器具、试液、培养基等项目和数量,执行微生物检查准备工作操作程序和培养基配制操作规程,进行控制菌大肠埃希菌检查前的准备工作。

4.1.2 为了保证被检品在取样后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检验,取样前应准备好检验需要的各种器皿(清洗→干燥→包裹)、培养基和稀释剂等(配制→分装→包裹),并灭菌备用。

4.2 供试液的制备4.2.1 供试液供试液是指按照供试品的理化特性与生物学特性,采取适宜的方法将供试品制成供试验用的均匀液体。

4.2.2 供试液的制备根据供试品的理化特性与生物需特性,采取适宜的方法制备供试液。

如果使用了乳化剂、分散剂、中和剂和灭活剂,其用量应证明是有效的,并对微生物的生长和存活无影响性。

4.2.2.1 可溶性液体供试品取供试品10ml,加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至100ml,混匀,作为供试液。

可溶性液体制剂可用混合的供试品原液作为供试液。

4.2.2.2 非水溶性液体供试品油剂可先加入适量的无菌聚山梨酯80使供试品分散均匀,然后再加0.9%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至100m,混匀,作为供试液。

4.2.2.3 水溶性固体、半固体或黏稠性供试品称取供试品10g,置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至100ml中,用匀浆仪或其他适宜方法,混匀,作为1:10供试液。

必要时可加适量的无菌聚山梨酯80,并置水浴中适当加温使供试品分散均匀。

4.2.2.4 非水溶性供试品取供试品5g(5m1),加入含溶化的(温度不超过45℃)5g司盘80、3g单硬脂酸甘油酯、10g聚山梨酯80无菌混合物的烧杯中,用无菌玻棒搅拌成团后,慢慢加入45℃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至100ml,边加边搅拌,使其充分乳化,作为1:20供试液。

大肠埃希菌的检测

大肠埃希菌的检测

食品加工环节的监控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大肠埃希菌检测可用 于监控生产环境的卫生状况,以及加工过 程中食品是否受到污染。通过定期检测, 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卫生问题,确保食品 的安全性。
临床诊断领域
疑似感染的诊断
在临床诊断领域,大肠埃希菌检测主要用于 疑似感染病例的诊断。当患者表现出类似感 染的症状时,通过检测粪便、尿液等样本中 的大肠埃希菌,可以协助医生确诊是否为大 肠埃希菌感染。
企业标准
01
02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求 和产品特性,制定适用 于自身的企业标准,对 大肠埃希菌的检测方法 和限量进行规定。这些 标准通常会高于国家和 国际标准,以确保产品 质量和消费者安全。
详细描述
03
04
05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国内标准通常由国家卫 发布的标准是全球范围 生健康委员会或相关部 内广泛接受的大肠埃希 门制定,并强制执行, 菌检测标准,为各国制 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 定相关标准提供了参考 措施。 依据。
抗生素敏感性测试
对于大肠埃希菌感染病例,医生通常需要根 据病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来选择合适的 药物治疗。通过检测大肠埃希菌对不同抗生 素的敏感性,可以指导临床用药,提高治疗 效果。
环保监测领域
水质监测
在环保监测领域,大肠埃希菌检测可用于水 质监测。水中存在大肠埃希菌可能表明水体 受到污染,可能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通过 定期检测水源中的大肠埃希菌,可以及时发 现水质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保护公众健康 。
免疫学检测法
总结词
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的快速检测方法
详细描述
通过采集患者粪便、食物、水源等样本,利用特异性抗体与大肠埃希菌抗原结 合的原理,采用免疫学技术进行检测。该方法具有快速、简便的优点,但可能 会受到交叉反应的干扰,导致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

微生物限度检查操作规程

微生物限度检查操作规程

更改历史微生物限度检查操作规程1.0 目的建立微生物限度检查标准操作规程,规范检验操作,确保检验结果准确2.0 范围适用于本公司采用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测定的供试品。

3.0 职责质量部负责按本规程的要求执行微生物限度检查操作。

4.0 工作程序4.1 洁净区间的确认微生物计数检查应在环境洁净度10000级下的局部洁净度100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内或隔离系统中进行,其全部过程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污染,防止污染的措施不得影响供试品(即待检样品、产品)中微生物的检出。

4.2 培养基4.2.1 应使用按中国药典处方及规定的方法制备的培养基。

4.2.2 所用培养基可按中国药典规定的处方及制备方法自行配制,也可使用按中国药典规定的处方生产的脱水培养基进行配制;或购买商品化的预制培养基。

4.2.3 配制后应采用验证合格的灭菌程序灭菌。

制备好的培养基若不即时使用,应置于无菌密闭容器中,在2~25℃、避光的环境下保存。

4.2.4 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或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用于测定需氧菌总数;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用于测定霉菌和酵母菌总数。

4.2.5 供试品微生物计数、控制菌检查中所使用的培养基应进行适用性检查。

4.2.6 供试品的微生物计数方法、控制菌检查方法应进行方法适用性试验,以确认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该产品的微生物计数或控制菌检查。

4.3 菌种及菌液制备检查所用的菌种及菌液制备见附件 1 微生物计数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和附件3 控制菌检查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

稀释剂、冲洗液及其制备的要求见附件1 微生物计数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

4.4 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供试品微生物计数、控制菌检查中所使用的培养基应进行适用性检查。

微生物限度检查所用的培养基每批均应进行适用性检查,检查可在供试品检查前或与供试品检查同时进行。

具体要求见附件1 微生物计数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和附件3 控制菌检查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

4.5 方法适用性试验供试品的微生物计数方法应进行方法适用性试验,以确认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该产品的微生物计数。

微生物限度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微生物限度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微生物限度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1. 目的:建立微生物限度检查的基本操作,为微生物检查人员提供正确的操作规程。

⏹ 2.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卫生检验方法》⏹ 3.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QC化验室的微生物限度检查。

⏹ 4. 职责:QC微生物检验员对本标准的实施负责。

⏹ 5. 程序:⏹ 5.1. 定义: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系检查非规定灭菌制剂及其原料、辅料受微生物污染程度的方法。

⏹ 5.2. 实验用具:⏹电热恒温培养箱、电热恒温水温箱、试管、刻度吸管、量筒、三角瓶、培养皿、试管架、注射器、针头、注射器盒、研钵、75%酒精棉球、紫外灯(365nm波长)。

⏹ 5.3. 培养基:⏹ 5.3.1. 营养琼脂培养基、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胆盐乳糖培养基、麦康凯琼脂培养基、枸橼酸盐培养基、磷酸盐葡萄糖胨水培养基、蛋白胨水培养基、4-甲基伞形酮葡萄糖苷酸(MUG)培养基。

⏹ 5.3.2. 培养基的管理、配置应符合检定菌、培养基管理规程、培养基配置规程。

⏹ 5.4. 试液:甲基红试液、а-奈酚乙醇试液、40%氢氧化钾溶液、靛基质试液。

⏹ 5.5. 稀释剂:0.9%无菌氯化钠溶液、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

⏹ 5.6.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供试品(供试品如为固体,置研钵中研磨成细粉)放入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稀释剂制成1:10浓度的供试品溶液。

⏹ 5.7. 对照用菌液:控制菌检查均应作相应已知菌的对照试验,对照菌株为大肠杆菌[CMCC(B)44102]。

⏹ 5.8. 检查法:⏹除另有规定外,细菌的培养温度为30-35℃,霉菌的培养温度为23-28℃,控制菌的培养温度为35-37℃。

⏹ 5.8.1. 细菌、霉菌计数:⏹ 5.8.1.1. 平皿法⏹采用平皿法进行菌数测定时,应取适宜的连续2~3个稀释级的供试液。

⏹取供试液1ml,置直径90mm的无菌平皿中,注入15~20ml温度不超过45℃的溶化的营养琼脂培养基或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或酵母浸出粉胨葡萄糖琼脂培养基,混匀,凝固,倒置培养。

20版药典大肠埃希菌检查操作规程

20版药典大肠埃希菌检查操作规程

20版药典大肠埃希菌检查操作规程以下是一份20版药典大肠埃希菌检查操作规程的示例:1. 实验室准备a. 确保实验室设备、试剂和培养基的准备充足。

b. 检查培养基的质量和有效期限。

c. 清洗和消毒实验台面和工具。

2. 样品准备a. 收集待检样品,如食品、水源等。

b. 如果样品体积较大,将样品切割成适当大小的块。

c. 样品处理前,使用无菌容器收集样品。

3. 样品处理a. 杀菌样品以杀灭大肠埃希菌以外的其他微生物。

可以使用高温杀菌、化学杀菌等方法。

b. 对于液体样品,使用无菌技术将样品转移到含有适当培养基的试管中。

c. 对于固体样品,将一定重量的样品转移到含有适当培养基的培养皿中。

4. 培养与孵育a. 在适当温度下,将培养皿或试管放入培养箱孵育。

大肠埃希菌通常在37℃下生长。

b. 确保培养基含有抑菌物质(如抗生素),以防止其他非大肠埃希菌的生长。

5. 结果解读a. 在孵育一定时间后,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典型的大肠埃希菌菌落。

b. 大肠埃希菌菌落通常呈现金黄色、粘液状,有时也可能呈现其他形态。

c. 使用适当的显微镜技术,观察和鉴定菌落形态,并进行进一步的确认。

6. 结果记录和报告a. 记录培养结果和菌落形态的详细描述。

b. 如需要,进一步进行相关确认试验。

c. 根据操作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并将结果报告给相关人员或部门。

注意事项:- 确保操作过程中的无菌技术和消毒措施。

- 操作过程中遵循安全操作规范,注意个人防护。

- 严格遵守实验室操作流程,减少污染和误差的可能性。

- 如发现培养出大肠埃希菌,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避免传播和扩散。

大肠埃希菌检查法

大肠埃希菌检查法

大肠埃希菌检查法Escherichia Coli Test Method1.目的建立大肠埃希菌检查法的标准操作程序。

2.范围适用于大肠埃希菌检查的操作。

3.责任者QC化验员。

4.程序:4.1.简述4.1.1. 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即大肠埃希菌,为肠埃希菌科埃希菌属的模式种。

埃希菌属除大肠埃希菌外,新近发现有非脱羧埃希氏菌等5个种。

大肠埃希菌是人和温血动物肠道内的栖居菌,随粪便排出体外。

在药品中检出大肠埃希菌,表明该样品受到人和温血动物的粪便污染,即可能污染肠道病原体。

大肠埃希菌除普通大肠埃希菌外尚有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可引起婴幼儿、成人爆发性腹泻。

为保证人体健康,口服药品必须检查大肠埃希菌。

4.1.2. 用4-甲基伞形酮葡糖苷酸(4-Methylumbelliferyl-β-D-glucuronide,MUG)和靛基质(Indole)试验检查大肠埃希菌是一项新技术,其检验步骤为:增菌培养后,转种MUG-蛋白胨培养基培养,多数情况下不需要从混合菌中分离单个菌,如MUG、Indole试验为阳性或阴性即可报告结果。

4.1.3. 原理:利用目标菌限定酶作用的底物的水解产物,产生颜色或荧光反应作为指示系统来鉴定目标菌。

实验证明,96%的大肠埃希菌含β-葡糖苷酸酶(β-glucuronidase,GUD),约10%的沙门菌属一些菌种也含有此酶。

MUG被GUD水解,产生荧光,由于荧光反应的敏感度较颜色反应强千万倍,易于观察,没有主观性,因而用MUG 鉴定大肠埃希菌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食品、饮水、污水等的检测。

单一的MUG 鉴别大肠埃希菌其漏检率达6%,鉴于98%的大肠埃希菌其靛基质试验为阳性,故将MUG与靛基质试验结合,比单用MUG可提高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

如MUG与Indole试验的反应不一致时,则需将供试液的增菌培养物用EMB琼脂平板分离培养、革兰染色、镜检及生化试验鉴别。

该法理论上可使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达98%。

控制菌(大肠埃希菌)检查操作规程

控制菌(大肠埃希菌)检查操作规程

控制菌(大肠埃希菌)检查操作规程1.目的建立一个控制菌大肠埃希菌控制菌大肠埃希菌检查标准工作程序,规范QC控制菌大肠埃希菌检查人员的控制菌大肠埃希菌检查的操作。

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的口服制剂完成内包后外包前的中间体和局部给药制剂产品的内包装材料的控制菌大肠埃希菌的检测。

3.责任者QC控制菌大肠埃希菌检查人员;质量管理部4.内容4.1检测准备4.1.1 QC人员接到控制菌大肠埃希菌检查的《工作进程计划单》后,核对《取样指令》,确定控制菌大肠埃希菌检查所需容器具、试液、培养基等项目和数量,执行微生物检查准备工作操作程序和培养基配制操作规程,进行控制菌大肠埃希菌检查前的准备工作。

4.1.2 为了保证被检品在取样后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检验,取样前应准备好检验需要的各种器皿(清洗→干燥→包裹)、培养基和稀释剂等(配制→分装→包裹),并灭菌备用。

4.2 供试液的制备4.2.1 供试液供试液是指按照供试品的理化特性与生物学特性,采取适宜的方法将供试品制成供试验用的均匀液体。

4.2.2 供试液的制备根据供试品的理化特性与生物需特性,采取适宜的方法制备供试液。

如果使用了乳化剂、分散剂、中和剂和灭活剂,其用量应证明是有效的,并对微生物的生长和存活无影响性。

4.2.2.1 可溶性液体供试品取供试品10ml,加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至100ml,混匀,作为供试液。

可溶性液体制剂可用混合的供试品原液作为供试液。

4.2.2.2 非水溶性液体供试品油剂可先加入适量的无菌聚山梨酯80使供试品分散均匀,然后再加0.9%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至100m,混匀,作为供试液。

4.2.2.3 水溶性固体、半固体或黏稠性供试品称取供试品10g,置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至100ml中,用匀浆仪或其他适宜方法,混匀,作为1:10供试液。

必要时可加适量的无菌聚山梨酯80,并置水浴中适当加温使供试品分散均匀。

4.2.2.4 非水溶性供试品取供试品5g(5m1),加入含溶化的(温度不超过45℃)5g司盘80、3g单硬脂酸甘油酯、10g聚山梨酯80无菌混合物的烧杯中,用无菌玻棒搅拌成团后,慢慢加入45℃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至100ml,边加边搅拌,使其充分乳化,作为1:20供试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检验实验室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标准操作规程
1. 概述
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包括肠产毒型大肠埃希菌、肠致病型大肠埃希菌、肠侵袭型大肠埃希菌、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和肠凝聚型大肠埃希菌5群。

与普通大肠埃希菌的生化反应相似,应结合血清反应(O、H和K抗原)、毒性试验(ST和LT肠毒素)和临床症状,分别鉴定5型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2. 标本类型
粪便标本。

3. 鉴定
3.1 形态染色与一般大肠埃希菌相同。

3.2 培养特性在麦康凯琼脂平板上形成不透明、粉红色或无色菌落。

3.3 生化反应与普通大肠埃希菌相似。

3.4 鉴别要点在山梨醇麦康凯琼脂平板上形成无色菌落。

IMViC++--,
3.5 不发酵或迟发酵山梨醇,为本菌的主要特征。

3.6 操作步骤
3.6.1 氧化酶试验参见氧化酶试验标准操作规程。

3.6.2 致病型大肠埃希菌的鉴定
肠致病型大肠埃希菌(EPEC)婴幼儿水样或蛋花汤样便,鉴定为大肠埃希菌后用EPEC分型血清作O:H分型。

肠产毒型大肠埃希菌(ETEC)水样便,鉴定为大肠埃希菌后需要测定ST和LT两种肠毒素及血清分型。

ST的检查可用兔肠段结扎试验,免疫学或分子生物学方法(DNA 探针)检测。

肠侵袭型大肠埃希菌(EIEC)细菌性痢疾样便,生化特性与志贺菌相似,不发酵或迟发酵乳糖,赖氨酸脱羧酶阴性,无动力,符合EIECO:H血清分型,豚鼠眼结膜试验、HELA细胞侵入试验阳性。

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EHEC) 早期为水样便后为血便,有50多个血清型,最具代表性的是O157:H7不发酵或迟发酵山梨醇,在山梨醇麦康凯琼脂平板上形成无色菌落,可用EHECO:H诊断血清进行分型。

4. 药敏
参见药物敏感性试验标准操作规程及CLSI M100-S20最新版本文件。

5. 质量控制
参见质量管理程序。

6. 检验结果解释与分析
疑似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感染,分离菌应先鉴定为大肠埃希菌,再通过不同的方法鉴定到种型,如分离到上述4种腹泻病原菌,应立即向临床发出报告。

7. 临床意义
7.1 EHEC主要引起严重的出血性肠炎,临床表现为低热、痉挛性腹痛,开始水样便,继而血样便。

7.2 EPEC主要引起婴儿腹泻,伴有低热、呕吐和腹泻,黏液便不带血。


者不用抗生素治疗,严重者需用抗生素治疗。

7.3 ETCC引起旅游者和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菌,临床表现为水样腹泻、恶心、呕吐、寒战,有时发生脱水及中毒症状。

轻者不用抗生素治疗,严重者需用抗生素治疗。

7.4 EIEC要侵入结肠粘膜上皮,引起志贺菌样腹泻(粘液脓血便),引起痢疾样腹泻,发热和肠炎,黏液血便,便中有红、白细胞。

8. 鉴定流程
参考文献
[1]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CL23:2008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领域的应用说明.2008
编写人:AAA、BBB 操作人:本室操作人员
批准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