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bath技术完整版

合集下载

《Bobath技术》课件

《Bobath技术》课件

Bobath技术的评估与治疗
评估部分
运动评估、平衡评估和功能评估,帮助康复师了解 患者的康复需求和康复对象的现状。
治疗部分
介绍蹄状核生理机制、配合锻炼和特殊技术,通过 神经可塑性理论促进患者康复。
Bobath技术在神经康复中的应用
1
儿童脑瘫康复
Bobath技术在婴儿和幼儿的脑瘫康复中应用广泛,可以改善运动和日常生活技能, 促进儿童社交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
作用
促进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适用于各种年龄段和各种疾 病的患者,以及预防康复后 的余症。
Bobath技术的基本原理
1
神经可塑性理论
神经系统可以通过适当的外部刺激,引起大脑生理和解剖变化,从而改善功能。
2
运动控制理论
运动是大脑、神经系统和肢体肌肉之间密切相互作的过程中,大脑需要收集反馈信息,进行交换、处理、判断和制定适当反应,保证身 体随时始终保持平衡。
2 Bobath技术未来的发展
随着世界不断发展,新技术不断涌现,Bobath技术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例如在评估技 术和康复技术上的创新。
结束语
Bobath技术是神经康复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有效地帮助患者恢 复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Bobath技术将走向更完 善和更广泛的应用。
2
脑卒中康复
Bobath技术在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治疗和预防方面发挥良好作用,如肌肉痉挛、 平衡和协调障碍等。
3
外伤康复
Bobath技术可缓解外伤后存在的肌肉损伤、疼痛和运动障碍,提高康复效果。
结论与展望
1 Bobath技术的优缺点
优点:适用广泛、康复效果显著。缺点:治疗周期需要较长、需要高质量的操作技能。

Bobath技术

Bobath技术

关键点的控制
关键点(Key Point):
人体的某些特定部位,这些部位对身体其他 部位或肢体的肌张力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在关键点上的手法操作来抑制异常的姿 势反射和肌张力,引出或促进正常的肌张力、 姿势反射和平衡反应。
对关键点的控制是Bobath技术中的核心,常 与反射性抑制综合应用。
应用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WHO2001),从参与、活动和病损之间联系、 行为和运动控制、神经损伤和功能障碍的后 果、神经和肌肉可塑性、运动学习等方面进 行分析与治疗。
传统BOBATH常用治疗技术
1.关键点控制; 2.反射抑制性模式; 3.促进正常姿势反应; 4.床上良好体位保持; 5.体位转换; 6.推-拉技巧; 7.拍打; 8.肢体置放和控制; 9.患侧肢体的负重
健侧卧位:
健侧卧位是患者最舒适 的体位。
患肩前伸,肘、腕、指 各关节伸展,放在胸前 的枕上,上肢向头顶方 上举约90°
以BOBATH概念为主的相关书籍
BOBATH 观念的定义
是对由于中枢神经损伤,引起功能、运动和 体位控制障碍的患者,进行评价和治疗,它 是一种问题解决方法
“Bobath观念还没有完成,我们希望她在将 来不断成长和发展。”Bobath(1986)
BOBATH 观念的基本原理
建立在运动控制理论、运动学习和神经肌肉 可塑性及生物力学的理论知识之上;
远端关键点:
上肢的拇指������ 下肢的足拇趾
反射抑制模式
反射性抑制模式:(Reflex Inhibiting Pattern,RIP) (1)针对抑制异常运动和异常的姿势而设计的运动
模式 (2)偏瘫患者常见痉挛模式:

Bobath技术完整版

Bobath技术完整版

者将控住的肢体由此位
的控制,能随时保持上肢 置向上或向下运动,然
处于外旋及伸肘位。
后再返回原位。
手膝跪位和双膝脆位的训练1
手膝跪位训练 患者手膝跪位,患侧上肢 处于抗痉挛体位并进行充 分负重,手指伸展、拇指 外展支撑在床面上,治疗 师给予支撑保护,让患者 向前后左右重心转移,移 动躯干保持平衡。难度逐 渐加大,可三点支撑等
第三节 临床应用
小儿脑性瘫痪的治疗1
痉挛型 此型儿童肌张力过高,严重限制患儿的主
动活动。特别是重度痉挛的儿童其身体 近端的张力往往大于远端的肌张力,应 以减轻躯干、骨盆以及肩胛带的张力为 主要目标,然后再进行恢复功能的其他 练习。
小儿脑性瘫痪的治疗2
手足徐动型 改善其头部和躯干的控制力,促进手的功
12/14/2019
28
刺激固有感受器 体表感受• 器2
位置反应
指肢体反应性的短暂 的保持某种体位的能 力,是肢体的重量刺 激引发出的正常姿势 反应
保持反应
29
指身体对所处体位的 有意识的控制能力
12/14/2019
29
刺激固有感受器 体表感受• 器3
30
拍打 利用刺激固有感受器、体表感受器来提高
体位摆放2
健侧卧位
患侧上肢前伸,肘关节伸 展,腕、指关节伸展放在 胸前软枕上。患侧下肢半 屈曲向前置于枕上。健侧 肢体自然放置。为防止躯 干稳定性差而出现向后倾 倒,可在患者身后放置软 枕,维持侧卧位
体位摆放3
患侧卧位 患侧上肢前伸,前臂 后旋,肩拉出,防止 受压和后缩。患侧下 肢稍屈曲
体位摆放4
站起和坐下训练
站起训
坐下训练
患者坐位,Bobath握拳 向前方伸展,躯干屈曲,

Bobath技术完整版 ppt课件

Bobath技术完整版 ppt课件

4
5
Bobath技术完整版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Bobath技术完整版
反射抑制性模式 影响张力性姿势 关键点的控制 促进正常姿势反射 刺激固有感受器和体表感受器
13.09.2020
16
Bobath技术完整版
躯干抗痉挛模式
患者健侧卧位,治疗师站 立于患者身后,一只手扶 住其肩部,另一只手扶住 髋部,双手做相反方向的 牵拉动作,在最大的牵拉 范围内停留数秒
促进翻正反应 上肢保护性伸展反应 促进平衡反应
13.09.2020
27
Bobath技术完整版
关节负重
是一种利用体位使重力通过关节,刺激 本体感受器使关节周围肌肉产生共同 收缩来提高关节稳定性的方法
13.09.2020
28
Bobath技术完整版
位置反应
指肢体反应性的短暂 的保持某种体位的能 力,是肢体的重量刺 激引发出的正常姿势 反应
躯干伸展,使全身伸肌占优势, 成为抑制全身性屈曲模式的方 法
躯干旋转, 可以破坏全身性屈
曲、伸展模式。
13.09.2020
23
Bobath技术完整版
肩胛及上肢关键点的 控制
肩胛带向前伸则全身 屈曲占优势
肩胛带处于回缩位, 全身伸展模式占优势
13.09.2020
24
Bobath技术完整版
下肢及骨盆关键点的控制 坐位骨盆后仰时,上半身屈曲位占优势,下肢
通过姿势或体位抑止 痉挛
32
Bobath技术完整版
在功能活动中控制痉 挛
33
Bobath技术完整版
体验运动的正常感觉 治疗中和日常生活中采用RIP或TIP对抗痉

最新Bobath技术完整版

最新Bobath技术完整版

11.11.2020
19
反射抑制性模式4
手的抗痉挛模式 腕关节、手指伸展,拇指外展
Boba20
影响张力性姿势
利用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利用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利用紧张性迷路反射 利用阳性支持反射 利用交互性伸肌反射
11.11.2020
21
关键点的控制1
头部关键点的控制 ①前屈:全身屈曲模式占优势,抑制全身伸展
48
脑卒中偏瘫的治疗
弛缓期,以加强高级姿势反应和患侧肢体 的负重训练来刺激运动功能的恢复
痉挛期,主要应用反射抑制性模式来抗痉 挛以缓解肢体的肌张力
相对恢复期,把促进肢体的分离运动作为 主要训练目标
49
弛缓期的康复训练
偏瘫患者的弛缓期一般可持续几天、几个星期 或更长的时间,主要表现为肌肉松弛,肌张 力低下,不能进行自主性的运动
44
小儿脑性瘫痪的治疗4
软瘫型 如果患儿张力持续过低,容易出现学习障
碍,很难用手拿住东西。治疗的主要目 标是尽可能活动。
45
治疗原则
努力促进持续性共同收缩;促进患儿对抗 重力的能力;用多种姿势让四肢负重; 利用发声和笑声促进张力增高;保持姿 势,给患儿反应的时间;让患儿有运动 感觉体验。
46
治疗性活动
通过负重及给关节施压控制姿势张力。鼓 励患儿保持姿势及从一种姿势变换成另 一种姿势,尽量促使患儿以身体为轴心 旋转。促进平衡和自我保护反应能力。
43
治疗性活动
为了防止患儿经常摔倒,让他体验在重力 环境下恢复平衡的运动感觉。可以把患 儿放成一种容易摔倒的姿势,用这种姿 势促使他逐渐适应这种不平衡的感觉
11.11.2020
17
反射抑制性模式2
上下肢的抗痉挛模式

Bobath技术完整版

Bobath技术完整版

双膝跪位训练
患者双膝跪位,治疗 师位于患侧,保持患 侧上肢抗痉挛体位, 引导患者身体重心移 动。保持患侧充分负 重,注意保持髋部伸 展,防止患侧骨盆出 现后撤动作
46
治疗性活动
关节施压及适度的刺激,促使张力增强, 目标是使患儿挺直头和躯干。让患儿的 身体与地面垂直,上下跳跃,然后站立, 两手从患儿的肩颈处开始,轻轻往下拍 打
47
小儿脑性瘫痪的治疗5
混合型 混合型是指患儿同时伴有几种类型的临床
表现 治疗的指导原则是发现问题及时治疗。尤
其要注意患儿是如何代偿运动功能不足 的
进行练习。
58
上肢训练 1
侧卧位→仰卧位的训 练
下肢呈屈曲位,患侧 肩部和上肢前伸对抗 阻力引发身体向后转 动,变成仰卧位。
活动患侧肩胛带
患者采用仰卧位或健 侧卧位,治疗师可进 行肩胛骨被动向下、 上、前方的活动,避 免向后方的运动。
59
上肢训练2
伸展患侧躯干的训练
伸肘训练
患者仰卧位,患侧上肢高 举过头,治疗师一只手持
51
体位摆放2
健侧卧位 患侧上肢前伸,肘关节伸 展,腕、指关节伸展放在 胸前软枕上。患侧下肢半 屈曲向前置于枕上。健侧 肢体自然放置。为防止躯 干稳定性差而出现向后倾 倒,可在患者身后放置软 枕,维持侧卧位
52
体位摆放3
患侧卧位 患侧上肢前伸,前臂 后旋,肩拉出,防止 受压和后缩。患侧下 肢稍屈曲
模式,完成促进屈曲姿势 ②后伸:颈部伸展,全身伸展占优势,抑制全
身屈曲模式,完成伸展姿势、促进伸展运动 ③旋转:用于破坏全身性伸展和屈曲模式。
2019/8/9
22
关键点的控制2
躯干关键点的控制
胸骨柄中下段主要控制躯干的 张力

神经促通疗法之Bobath技术

神经促通疗法之Bobath技术
如果有改善
则重新选择新 的功能障碍
如果没有改善
则进一步进行干预并 探讨该功能障碍与其 他功能障碍的关系
基本观念(脑卒中)
❖异常的肌张力可以通过抑制与促进的手法得到调整 ❖运动感觉对脑卒中恢复起重要作用 ❖现代Bobath观念
基本技术及操作
❖关键点的控制 ❖促进姿势反射 ❖刺激固有感受器和体表感受器
最普遍及最有效的康复治疗技术之一。PS:IBITA
理论基础(现代)
❖系统论(新的运动模式理论) ❖神经、肌肉可塑性 ❖中枢性姿势控制与运动控制
临床推理(假设演绎法)
明确功能限制
假设困难的原因
观察和分析现 在的功能障碍
明确最重要 的功能障碍
对最重要的功能障 碍通过专门的干预 手段进行检测
评估功能障碍和活 动的水平并于预期 效果相比较
关键点的控制
关键点的控制 治疗师通过操作患者身体的某些部 位,以达到抑制痉挛和异常姿势反射、促进正常姿势 反射的目的。中部:头部、躯干、胸骨中下段;近端: 肩部、骨盆;远端:上肢的拇指、下肢的拇趾。PS: 头部、胸椎、肩胛及上肢、躯干、下肢及骨盆。
促进姿势反射
① 促进调正反应 ② 上肢保护性伸展反应 ③ 促进平衡反应
神经促通疗法之 Bobath技术
应用(脑卒中)
简介
Bobath
理论基础(现代)
技术及操作(脑卒中)
基本观念(脑卒中)
临床推理
简介
Bobath技术是由英国的物理治疗师Berta Bobath 和她的 丈夫精神学家Karel Bobath 在20世纪40年代共同创立的,最 初源于Berta 与Karel Bobath 的临床经验及当时的“运动发育 控制理论”模型,主要是通过抑制不正常的姿势、病理反射 或异常运动,尽可能诱发正常运动,达到提高患者日常生 活活动能力,是一种治疗小儿脑瘫和成人脑卒中后偏瘫的

bo bath技术的基础技术和手法有哪些

bo bath技术的基础技术和手法有哪些

bo bath技术的基础技术和手法有哪些
1、Bobath式握手:
双手十指交叉紧握
2、控制关键点:在调节紧张姿势的同时,诱发更为正常活动模式所使用的身体部位。

关键点包括:(1)中央关键点:头部、躯干、胸骨下段;(2)近端关键点:肩峰、骼前上棘;(3)远端关键点:拇指、拇趾。

3、反射性抑制(RIP)
手法:(1)上肢RIP:外展外旋、伸肘、前臂旋后、伸腕手指;
(2)下肢RIP:髋屈外展外旋、屈膝、踝背伸;
(3)全身性屈肌痉挛RIP:躯干伸展、旋转;
(4)全身性伸肌痉挛RIP:膝屈向胸;
(5)躯干RIP:侧卧躯干旋转。

4、调正反应:属于静态反应。

指当身体偏离正常姿势时,人体会自发性地出现恢复正常姿势的动作。

手法:(1)发自颈部,作用于躯干。

头部位置变化导致躯干的转动。

(2)发自迷路,作用于头部。

躯干位置倾斜时头部保持直立,面部垂直,眼睛水平位动作。

(3)发自躯干,作用于颈部。

上半身或下半身扭动时,另一半随之转动成一直线。

(4)发自眼晴,作用于头部。

躯干位置倾斜时头部保持正确位置。

5、平衡反应:是当人体突然受到外界刺激而致重心位置改变时,四肢、躯干出现下意识的、自发的运动以恢复原有安定状态的一种反应。

手法:四点着地位的训练;左右向;;前后向;三点着地位的训练;健侧支持;患侧支持;两点着地位训练;患手健腿支持;健手患腿支持。

6、本体和皮肤刺激:轻拍、肢体负重和关节压缩、肢体定位放置和控住。

手法:(1)肢体负重和关节压缩,促进对上肢控制,改善站、走时膝不稳定,为下肢站立作准备;
(2)定位放置和控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4
第三节 临床应用
35
小儿脑性瘫痪的治疗1
痉挛型
此型儿童肌张力过高,严重限制患儿的主
动活动。特别是重度痉挛的儿童其身体
近端的张力往往大于远端的肌张力,应
以减轻躯干、骨盆以及肩胛带的张力为
主要目标,然后再进行恢复功能的其他
练习。
36
小儿脑性瘫痪的治疗2
手足徐动型 改善其头部和躯干的控制力,促进手的功
能恢复,就要帮助患儿从地板上站起来, 再调整姿势,让身体负重
37
治疗原则
做小范围有控制的活动;提供固定的机会; 鼓励中线活动,包括手和头的控制;提 供负重(站、坐)的机会
38
治疗性活动 1
四肢或躯干负重
39
治疗性活动2
给予合适的支撑
40
治疗性活动3
鼓励中线位活动 促使患儿伸手并抓住物体是治疗手足徐动
43
治疗性活动
为了防止患儿经常摔倒,让他体验在重力 环境下恢复平衡的运动感觉。可以把患 儿放成一种容易摔倒的姿势,用这种姿 势促使他逐渐适应这种不平衡的感觉
44
小儿脑性瘫痪的治疗4
软瘫型 如果患儿张力持续过低,容易出现学习障
碍,很难用手拿住东西。治疗的主要目 标是尽可能活动。
45
治疗原则
努力促进持续性共同收缩;促进患儿对抗 重力的能力;用多种姿势让四肢负重; 利用发声和笑声促进张力增高;保持姿 势,给患儿反应的时间;让患儿有运动 感觉体验。
2019/9/7
19
反射抑制性模式4
手的抗痉挛模式 腕关节、手指伸展,拇指外展
Bobath握手
并处于负重位
2019/9/7
20
影响张力性姿势
利用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利用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利用紧张性迷路反射 利用阳性支持反射 利用交互性伸肌反射
2019/9/7
21
关键点的控制1
头部关键点的控制 ①前屈:全身屈曲模式占优势,抑制全身伸展
48
脑卒中偏瘫的治疗
弛缓期,以加强高级姿势反应和患侧肢体 的负重训练来刺激运动功能的恢复
痉挛期,主要应用反射抑制性模式来抗痉 挛以缓解肢体的肌张力
相对恢复期,把促进肢体的分离运动作为 主要训练目标
49
弛缓期的康复训练
偏瘫患者的弛缓期一般可持续几天、几个星期 或更长的时间,主要表现为肌肉松弛,肌张 力低下,不能进行自主性的运动
2019/9/7
17
反射抑制性模式2
上下肢的抗痉挛模式
患侧上肢处于外展、外旋, 伸肘,前臂旋后,伸腕或指、 拇指外展的位置,可对抗上 肢的屈曲痉挛模式;患侧下 肢轻度屈髋、屈膝,内收、 内旋下肢,背屈踝、趾,可 对抗下肢的伸肌痉挛模式
2019/9/7
18
反射抑制性模式3
肩的抗痉挛模式
肩部向前、向上方伸 展
1
第十六章 Bobath技术
22
本章内容
第一节 理论基础 四、促进正常姿势反射
一、基本概念
五、刺激固有感受器和
二、治疗原则
体表感受器
第二节 基本技术 第三节 临床应用
一、反射抑制性模式 一、小儿脑性瘫痪的治 二、影响张力性姿势 疗 201三9/9/7、关键点的控制 二、脑卒中偏瘫的治疗 3
4
5
模式,完成促进屈曲姿势 ②后伸:颈部伸展,全身伸展占优势,抑制全
身屈曲模式,完成伸展姿势、促进伸展运动 ③旋转:用于破坏全身性伸展和屈曲模式。
2019/9/7
22
关键点的控制2
躯干关键
躯干伸展,使全身伸肌占优势, 成为抑制全身性屈曲模式的方 法
躯干旋转, 可以破坏全身性屈
曲、伸展模式。
2019/9/7
23
关键点的控制3
肩胛及上肢关键点的 控制
肩胛带向前伸则全身 屈曲占优势
肩胛带处于回缩位, 全身伸展模式占优势
2019/9/7
24
关键点的控制4
下肢及骨盆关键点的控制 坐位骨盆后仰时,上半身屈曲位占优势,下肢
伸展位占优势 骨盆前倾坐位时上半身伸展占优势,下半身屈
曲占优势 站位时成后仰姿势,全身伸展模式 站位时成前倾姿势,全身屈曲模式
2019/9/7
25
关键点的控制5
远端关键点的控制
控制拇指可缓解手部的 痉挛
踝关节处于背屈及外展 位,能缓解下肢伸肌痉 挛
2019/9/7
26
促进正常姿势反射
促进翻正反应 上肢保护性伸展反应 促进平衡反应
2019/9/7
27
刺激固有感受器 体表感受器 1
关节负重
是一种利用体位使重力通过关节,刺激 本体感受器使关节周围肌肉产生共同 收缩来提高关节稳定性的方法
第一节理论基础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第二节基本技术
反射抑制性模式 影响张力性姿势 关键点的控制 促进正常姿势反射 刺激固有感受器和体表感受器
2019/9/7
16
反射抑制性模式 1
躯干抗痉挛模式
患者健侧卧位,治疗师站 立于患者身后,一只手扶 住其肩部,另一只手扶住 髋部,双手做相反方向的 牵拉动作,在最大的牵拉 范围内停留数秒
46
治疗性活动
关节施压及适度的刺激,促使张力增强, 目标是使患儿挺直头和躯干。让患儿的 身体与地面垂直,上下跳跃,然后站立, 两手从患儿的肩颈处开始,轻轻往下拍 打
47
小儿脑性瘫痪的治疗5
混合型 混合型是指患儿同时伴有几种类型的临床
表现 治疗的指导原则是发现问题及时治疗。尤
其要注意患儿是如何代偿运动功能不足 的
2019/9/7
28
刺激固有感受器 体表感受器2
位置反应
指肢体反应性的短暂 的保持某种体位的能 力,是肢体的重量刺 激引发出的正常姿势 反应
保持反应 指身体对所处体位的 有意识的控制能力
2019/9/7
29
刺激固有感受器 体表感受器3
拍打 利用刺激固有感受器、体表感受器来提高
肌紧张的方法
2019/9/7
型脑瘫的另一个基本要素
41
小儿脑性瘫痪的治疗3
共济失调型 肌张力低下和协调性差是共济失调患儿的
基本表现。如穿衣服或用勺子吃饭时, 握不住勺子及身体摔倒等
42
治疗原则
通过负重及给关节施压控制姿势张力。鼓 励患儿保持姿势及从一种姿势变换成另 一种姿势,尽量促使患儿以身体为轴心 旋转。促进平衡和自我保护反应能力。
30
治疗原则
运用与痉挛模式相反的运动模式进行治疗, 并利用关键点的控制促进动作过程的掌 握。
31
治疗措施
通过姿势或体位抑止 痉挛
32
治疗措施2
在功能活动中控制痉 挛
33
治疗措施3
体验运动的正常感觉 治疗中和日常生活中采用RIP或TIP对抗痉
挛模式,在坐、站位或其它活动中,适 时地提供瘫痪侧手臂及下肢负重的机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