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重要概念、规律和理论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一、物质的性质
1、物质的内涵:指由各种原子或分子构成的,具有特定的物理和化
学性质的实体。
2、形态:包括气体、液体、固体三种。
3、性状:包括比重、弹性、膨胀性、流动性、粘性、电导率等。
4、物质的形成:由原子组成分子,再由分子组成晶体结构,就形成
不同的物质。
二、物体的运动
1、物体运动的类型:静止、直线运动、抛物线运动及循环运动。
2、直线运动:物体在一个方向上运动,其运动轨迹是直线。
3、抛物线运动:当物体经过一定的初速度,在其中一种力的作用下,其运动轨迹就是抛物线。
4、循环运动:物体受到多方向的力作用,运行一个完整的圆形周期,称为循环运动。
三、物体的稳定、不稳定机构
1、物体的稳定:物体在受外力作用下,能够平稳地存在,就是稳定的。
2、不稳定机构:物体受外力作用,会使它的外形、结构发生变化,
从而失去稳定性,就是不稳定的。
3、分析物体的稳定:先要分析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哪一侧,重心在物体的下方,物体就是稳定的;重心在物体的上方,物体就是不稳定的。
四、物体的压强
1、定义:当物体受到其它物体的外力作用时,所受到的力的平均分布,就是压强。
2、分类:重力压强和施加外力压强。
3、测量:使用水柱高度法测量物体受到的压强。
初中物理五大定律三大原理

初中物理五大定律三大原理物理是一门基础性科学,研究自然界中的各种物理现象和规律。
初中物理作为物理学的入门级别科目,是为学生打下物理知识和思维方面的基础的。
在初中物理中,有五大定律和三大原理,它们是学习和理解物理知识的核心。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这五大定律和三大原理。
五大定律:1. 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最著名的定律之一,它描述了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的大小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换句话说,当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增加一倍时,它们之间的引力会减少四倍。
在实践应用中,这个定律被广泛应用于计算天体之间的引力,比如说计算行星之间的相互作用或者太阳系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等。
2. 运动定律运动定律是牛顿提出的三个关于运动的定律之一。
它指出,物体的运动状态是与受到的力的大小和方向有关的,力越大,速度改变得越快,而力的方向和速度改变的方向相同。
这个定律被广泛应用于设计和分析物理系统,例如飞机、汽车、火箭等的设计和分析。
3.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指出,能量不能被创造或者毁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
换句话说,自然界中的能量总量保持不变。
在物理实验和工程实践中,能量守恒定律被广泛地应用于设计和优化能源系统,例如热力学系统,动力学系统和电力系统等。
动量守恒定律指出,在一个封闭系统中,总动量保持不变。
当某个物体的动量改变时,其他物体的动量也必然会相应地改变。
这个定律在物理实验和工程应用中被广泛地应用于建模和优化物理系统,例如建模分析核反应堆、推进系统和动力学系统等。
5.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也称为能量平衡原理,指出能量在任何一个封闭的系统中都是守恒的,当能量从一种形态转换为另一种形态时,系统中的总能量不变。
若系统和外界之间发生物质交换,则热力学第一定律可以表示为内能的变化等于系统对外界贡献的物质和热量的总和。
这个定律对于理解热现象,例如热传导,热传递,热扩散等非常重要。
三大原理:1. 相对论相对论是描述物体在高速移动时的运动和相互作用的基础理论。
初二物理十大学习方法和技巧

物理十大学习方法和技巧一、重视物理概念初中将学习大量的重要的物理概念、规律, 而这些概念、规律, 是解决各类问题的基础, 因此要真正理解和掌握, 应力求做到“五会”:会表述: 能熟记并正确地叙述概念、规律的内容。
能表达: 明确概念、规律的表达公式及公式中每个符号的科学意义。
会理解:能控制公式的利用范围和使用条件。
会变形:会对公式进行精确变形, 并理解变形后的含义。
能应用: 能应用概念和公式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和计算。
二、重视画图和识图在初中物理课程里, 同学们会学到力的图示、简单的机械图、电路图和光路图。
一类是属于作图类型题, 例如, 作光路图等, 要力求符号标准、线条清晰、尺规作图。
另一类属于识图, 例如, 识别机械运动部分的v-t图象、s-t图象, 以及物态变化部分的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图象等, 要记住讲过的最基本图象, 明确图象中各部分所代表的物理含义。
三、重视观察和实验科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观察和实验是科学学的重要研究方法。
对于初学物理的学生, 尤其要重视对现象的认真观察。
因为只有通过对观象的察看, 才干对所学的物理知识有活泼、形象的感性认识;只有通过细心、认真的察看, 才干使我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不断深化。
例如, 学习运动的相对性, 教师讲到参照物时, 许多学生都会联想到: 坐在火车上的人,会观察到铁路两旁的电杆、树木都向车尾方向飞去。
这个生动的例子使我们对运动的相对性有了一个生动的认识。
在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中, 我们还应该重视实验, 注意把所学的科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制作中的现象结合起来, 其中也包含与科学实验现象的结合, 因为大量的科学规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
作为一个刚开始学习科学的初中学生, 要认真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 并独立完成学生的动手操作实验。
在认真完成课内规定试验的基础上, 还可以自己设计试验, 来断定自己设计的试验计划在实践中是否可行。
例如, 可以设计实验来测量学校绿地中弯曲路径的长度, 而在上学的路上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可以通过实验来测量。
最全面(完整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精华版)

最全面(完整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精华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以下是初中物理中的一些常量:1.空气(15℃)中的声速为340m/s。
2.大多数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为20HZ~HZ。
3.人耳区分回声的时间为≥1s。
4.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研究,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
5.真空(或空气)中的光速为C=3×108m/s=3×105Km/s,电磁波速度也是这个值。
6.1光年等于9.46×1015m,是长度单位或距离单位。
7.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7℃,室内的常温为23℃。
体温计的量程为35℃~42℃,分度值为0.1℃。
8.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为℃,冰的熔点为℃,水的沸点为100℃(气压升高,水的沸点会升高),4℃时,水的密度最大。
9.电压的常量有:一节干电池电压为1.5V,一节蓄电池电压为2V,对人体安全电压不高于36V,家庭电路电压为220V (家庭电路为交流电,频率为50Hz,周期为0.02s,即1s内50个周期,电流方向改变100次),动力电路的电压为380V,手机电池电压为3.6V。
10.元电荷为e=1.6×10-19C。
11.重力加速度为g=9.8N/kg≈10N/kg。
12.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一只鸡的质量约为1.5Kg。
13.纯水的密度ρ=1.0×103Kg/m3=1g/cm3,人体的密度也是这个值。
14.人步行的速度为υ=1.1m/s,自行车速度为υ=4m/s。
15.课桌的高度约为0.75m,一层楼房的高度约为3m,铅笔长为17.5cm,中学生身高约为160-170cm。
16.两个鸡蛋重量约为1N,一本教科书的重量约为2.5N。
17.人双脚站立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104Pa。
18.1标准大气压P0=76cm水银柱=760mm水银柱=1.013×105Pa≈105Pa=10.3m水柱。
初中物理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及常用物理口诀

初中物理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及常用物理口诀1、概念学习——物理基础物理概念和术语是学习物理的基础,只有熟练掌握才能抓住问题的实质和关键。
学习物理概念的方法有五种:1、分类法对所学概念进行分类,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初中物理学的概念可分为四小类:①概念的物理量是几个物理量的积,例如:功、热量;②概念是几个物理量的比值,如:速度、密度、压强、功率、效率;③概念反应物质的属性,例如:密度、比热、燃烧值、熔点、沸点、电阻率、摩擦系数等;④概念没有定义式,只是描述性的,如力、沸点、温度。
2、对比法对于反映两个互为可逆的物理量可用这种方法进行学习。
例如:熔解与凝固、汽化与液化、升华与凝华、有用功与额外功。
3、比较法对于概念中有相同字眼的相似相关概念利用相比较学习的方法可以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建立内在联系。
例如“重力”与“压力”、“压力与压强”、“功与功率”、“功率与效率”“虚像与实像”、“放大与变大”等。
4、归类法把相关联的概念进行分组比较便于形成知识系统。
例如:①力、重力、压力、浮力、平衡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②速度、效率、功率、压强。
③杠杆、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力的作用线。
④熔解、液化、蒸发、沸腾、汽化、液化、升华、凝华。
⑤串联、并联、混联。
⑥通路、短路、断路。
⑦能、机械能、功能、势能。
5、要点法抓住概念中关键字眼进行学习,例如“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竖直向上的力叫重力,这个概念中“地球的吸引”“竖直向下”就是关键字眼,值得反复回味和理解。
2、公式学习——物理钥匙每一个公式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不能乱用,每一个字母都有着特定含义,需要理解:例如p=F/S中“S”指两物全接触的公共面积,这个公式既适用于固体,也可适用于液体和气体,而p=ρ物gh来说适用范围就更小,只适用规则固体物体放在水平面上产生的压强。
我们面对每一个公式不能机械记忆其等量关系,建议应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扩展,这样才能形成知识体系,提升学习物理的效率。
初中物理中重要概念、规律和理论

初中物理中重要概念、规律和理论1、记住六种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还是放热。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2、记住六个物理规律:(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2)光的反射定律(3)光的折射规律(4)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5)欧姆定律(6)焦耳定律。
记住两个原理:(1)阿基米德原理(2)杠杆平衡原理3、质量是物体的属性:不随形状、地理位置、状态和温度的改变而改变;而重力会随位置而变化。
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与m,v无关,但会随状态、温度而改变;惯性是物体的属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受力与否、运动与否、运动快慢都无关;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只与物质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和温度无关;电阻是导体的属性:与物质种类、长短、粗细、温度有关,与电流、电压无关。
4、科学探究有7个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5、物理方法是在研究物理现象得出规律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主要有类比法、等效替代法、假设法、控制变量法、建立理想模型法、转换法等。
如控制变量法:在研究问题时,只让其中一个因素(即变量)变化,而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如探究I与U、R的关系、探究蒸发与什么因素有关)。
等效替代法(如求合力、求总电阻),模型法(如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磁感线,光线),类比法(如电流与水流、电压与水压)。
转换法(电流表的原理,用温度计测温度,小磁场检验磁场)6、电学实验中应注意的几点:①在连接电路的过程中,开关处于断开状态.②在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处于最大阻值状态,接法要“一上一下”.③电压表应并联在被测电阻两端,电流表应串联在电路中.④电流表和电压表接在电路中必须使电流从正接线柱进入,从负接线柱流出。
7、声音传播介质:除真空外的一切固、液、气体.8、增大压强的方法:①磨刀不误砍柴工(刀口常磨得很薄)②医生注射用的针尖做得很尖③铁钉越尖越容易敲进木块④图钉都做得帽园尖细⑤啄木鸟的嘴很尖⑥滑冰的冰鞋要装冰刀减小压强的方法:①骆驼的脚掌比马要大几倍②拖拉加(坦克)要加履带③坐沙发比坐凳子舒服④图钉都做得帽园尖细⑤书包带常做得很宽⑥运载钢材的大卡车比普通汽车的轮子多⑦滑雪要用滑雪板⑧钢轨下铺枕木⑨房间的地基要比地面上的墙更宽。
初中物理重要物理规律

初中物理重要物理规律初中物理重要物理规律1、弹簧秤原理:弹性限度是条件,伸长缩短很关键,变化包括两方面,外力可拉也可压。
2、惯性定律:不受外力是条件,保持匀直或静止,平衡效果合为零,相当没有受外力。
3、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浸在液体中,要受浮力不沉底,排开液体的重量,ρ液乘以gV排4、功的原理:任何机械不省功,总功有用额外和,对物做功才有用,机械绳重摩擦额。
5、杠杆平衡条件:静止不动匀转动,力乘力臂积相等,支点受力画力线,作出力臂是关键。
6、反射定律:三线共面两角等,成像都是虚像的,物像镜面对称轴,镜面凹面均适用。
7、折射规律:两种媒质密不同,三线共面角不等,密度大中角度小,垂入射很特殊。
8、欧姆定律:同一导体同状态,电压电阻定电流,电阻导体本属性,材料长短粗细恒。
9、焦耳定律:通电导体产生热,I平电阻乘时间,电能全部转热,纯阻两推经常用。
10、串联电路:串联电流路一条,电流大小处处等。
总阻总压各部和,正比关系归电阻。
11、并联电路:并联电压处处等,干路电流支路和。
总倒等于各倒和,反比关系归电阻。
12、安培定则:通电导体产生磁,电流方向定磁场。
右手握螺旋管,四指电流拇指北。
13、滑动摩擦力:压力粗糙成正比,滑动大于滚动的,匀速直线或静止,根据平衡力来求。
14、大气压强:高度温度和湿度,睛夏高于阴和冬,海拔高度2千内,上升12下降1。
15、物体沉浮:浮力重力相比较,也可比较物液密。
物小漂浮悬浮等,物大液密必下沉。
16、决定电阻大小因素:温度一定看材料,长度正比截面反,拉长压缩很特殊,四倍关系要分清。
17、决定蒸发快慢的因素:蒸发吸热要致冷,快慢因素三方面,温度高低接触面,空气流动摇扇子。
18、影响沸点的因素:沸腾沸点要吸热,沸点高低看气压,高山气低沸点低,高压锅内温度高。
19、晶体熔解:吸热升温到熔点,熔解过程温不变。
熔点温度物状态,固态液态或共存。
初中物理学习五大攻略一、学习物理概念,力求做到“五会”初中将学习大量的重要的物理概念、规律,而这些概念、规律,是解决各类问题的基础,因此要真正理解和掌握,应力求做到“五会”:学会表述:能熟记并正确地叙述概念、规律的内容。
中学物理教学论 物理概念、规律教学

第六章物理概念、规律教学教学过程是体现课程理念、实现课程目标的一种创造过程。
根据初中和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结合中学物理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是本章需要阐述的内容。
近几年来国外理科教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强调在理科课堂里加强科学探究的教学。
下面的图片是在美国近期出版的初中科学和高中物理教材中突出科学探究教学的案例。
第一节新课程标准中关于科学探究教学的案例科学探究的教学对广大中学物理教师和即将加入物理教师行列的师范生来说是一个需要重点关注和学习的内容。
在此列举几个物理课程标准中的典型案例。
1.速度——比较物理运动的快慢说明:定性地比较小车运动的快慢一般有两种方法:同时启动两小车向同一方向前进,看哪一辆小车跑在前面;在桌上划两条线,同时启动小车,看哪一辆小车经过两道线所用的时间短。
定量地比较小车运动的快慢,应当测量的物理量是路程和对应该路程的时间,可以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来比较,即用每秒钟经过的路程来比较。
这个值越大,表明运动得越快。
也可以用通过单位路程需要的时间来比较,如用通过 1 米需要多少时间来比较。
这个值越小,表明运动得越快。
案例评析这是一个通过探究过程形成概念的案例。
它有如下特点:⑴运用玩具小车来探究如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问题,趣味性比较强。
⑵在创设问题情景时,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从定性比较到定量比较;从相同时间或相同路程,到时间和路程都不相同,从而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逐步地构建对速度概念的认识,并学习形成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⑶本案例介绍了一种实验卡的形式,用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和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探究活动。
需要说明的是,案例中情景的设置并非是一成不变的,例如,可以用纸片下落替代小车运动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为保持纸片水平释放后平稳地下落,可将正方形纸片的四边折转90°角。
让两张不同的纸从同一高度下落,再让它们从不同高度下落,想想如何比较它们的快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重要概念、规律和理论1、记住六种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还是放热。
2、记住六个物理规律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2光的反射定律3光的折射规律4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5欧姆定律6焦耳定律。
记住两个原理1阿基米德原理2杠杆平衡原理3、质量是物体的属性不随形状、地理位置、状态和温度的改变而改变而重力会随位置而变化。
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与mv无关但会随状态、温度而改变惯性是物体的属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受力与否、运动与否、运动快慢都无关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只与物质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和温度无关电阻是导体的属性与物质种类、长短、粗细、温度有关与电流、电压无关。
4、科学探究有7个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5、物理方法是在研究物理现象得出规律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主要有类比法、等效替代法、假设法、控制变量法、建立理想模型法、转换法等。
如控制变量法在研究问题时只让其中一个因素即变量变化而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如探究I与U、R的关系、探究蒸发与什么因素有关。
等效替代法如求合力、求总电阻模型法如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磁感线光线类比法如电流与水流、电压与水压。
转换法电流表的原理用温度计测温度小磁场检验磁场6、电学实验中应注意的几点①在连接电路的过程中开关处于断开状态.②在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处于最大阻值状态接法要一上一下.③电压表应并联在被测电阻两端电流表应串联在电路中.④电流表和电压表接在电路中必须使电流从正接线柱进入从负接线柱流出。
7、会基本仪器工具的使用刻度尺、钟表、液体温度计、天平水平调节、横粱平衡调节、游码使用、量筒、量杯、弹簧测力计、密度计、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测电笔、电能表。
8、传播介质声音除真空外的一切固、液、气体. 光真空、空气、水、玻璃等透明物质9、常见的1晶体有一定熔点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萘、各种金属2非晶体松香、玻璃、蜂蜡、沥青10、常见的1导体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2绝缘体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常见的导热体金属不良导热体空气水木头棉花等。
常见的新材料有纳米材料、超导材料、记忆合金、隐形材料。
11、运动②.原来运动的物体:如果a受平衡力:保持匀速直线运动.b受非平衡力:如果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则物体做加速运动。
如果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则物体做减速运动。
如果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则物体运动方向改变。
物体如果不受力或受平衡力将保持平衡状态物体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明物体受力平衡合力为0物体受非平衡力将改变运动状态。
12、家庭电路的连接方法①各用电器和插座之间都是并联②开关一端接火线一端接灯泡③螺口灯泡的螺旋套要接在零线上④保险丝接在火线上。
⑤三孔插座的接法是左零右火中接地。
13.温度、热量、内能的关系温度升高可能是吸收了热量或做功内能增加吸收热量时温度一般升高晶体熔化时和液体沸腾时温度不变内能增加内能增加可能是吸收了热量温度一般升高。
14.晶体熔化的条件达到熔点并继续吸热凝固成晶体的条件达到凝固点并继续放热。
液体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并继续吸热。
物体做功的条件有力并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一段距离。
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闭合电路和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
15.常见光的直线传播小孔成像影的形成手影游戏激光准直日食月食排队检查物体是否直可闭上一只眼。
射击时的瞄准“坐井观天所见甚小”确定视野一叶障目判断能否看见物体或像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提纲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
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
这就三、乐音及三个特征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
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
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4、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
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3、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
4、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五、声的利用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第二章《光现象》复习提纲一、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4、应用及现象①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
④小孔成像。
5、光速C3×108m/s3×105km/s。
二、光的反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3、分类⑴镜面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条件反射面平滑。
⑵漫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4、面镜⑴平面镜成像特点①像、物大小相等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④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实像和虚像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三、颜色及看不见的光1、白光的组成:红橙黄绿蓝靛紫. 2、看不见的光:红外线紫外线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提纲一、光的折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2、光的折射定律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
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0 度。
二、透镜1、名词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
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三、凸透镜成像规律凸透镜成像规律表: 物距像的性质像距应用倒、正放、缩虚、实ugt2f 倒立缩小实像fltvlt2f 照相机fltult2f 倒立放大实像vgt2f 幻灯机ultf 正立放大虚象vgtu 放大镜四、眼睛和眼镜近视及远视的矫正:近视眼要戴凹透镜远视眼要戴凸透镜.五、显微镜和望远镜第四章《物态变化》复习提纲一、温度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③换算关系Tt 273K 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分类及比较分类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用途测物体温度测室温测体温量程-20℃110℃-30℃50℃35℃42℃分度值1℃1℃0.1℃所用液体水银煤油红酒精红水银特殊构造玻璃泡上方有缩口使用方法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物态变化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1、熔化和凝固①熔化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非晶体物质松香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熔化图象②凝固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凝固图象2、汽化和液化①汽化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⑴达到沸点。
⑵继续吸热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②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方法⑴降低温度⑵压缩体积。
3、升华和凝华①升华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②凝华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第五章《电流和电路》复习提纲一、电流1、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2、方向的规定: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3、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电路中有电源电路为通路4、电流的三种效应。
1 、电流的热效应。
2、电流的磁效应。
3、电流的化学效应。
5、单位1、国际单位 A 2、常用单位mA 、μA 3、换算关系1A1000mA 1mA1000μA 6、测量1、仪器电流表2、方法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②电流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反偏。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连到电源两极上原因电流表相当于一根导线。
三、导体和绝缘体1、导体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导电原因导体中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动的电荷2、绝缘体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不易导电的原因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3、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