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水质几个关键性指标

合集下载

几种常用的水质污染监测指标

几种常用的水质污染监测指标

几种常用的水质污染监测指标水质监测是评估和监测水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手段。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质污染日益加剧,因此,准确地监测水体中的污染物含量对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至关重要。

在水质监测中,污染物的浓度通常用一些常用的指标来衡量。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水质污染监测指标。

一、溶解氧(DO)浓度溶解氧是指水中溶解的氧气分子。

它是评估水体富氧状况的关键参数,对维持水生态系统和生物生存至关重要。

溶解氧浓度的测量是通过采样后在实验室中使用溶解氧仪器来完成的。

通常以毫克/升(mg/L)或百分数来表示浓度。

对于淡水水域,溶解氧浓度应维持在5毫克/升以上,低于此浓度会导致水体缺氧。

溶解氧浓度的下降可能是由于有机废水排放、工业废水的进入或水体富营养化引发的。

二、氨氮(NH3-N)含量氨氮是水体中无机氮的常见形式之一。

高氨氮含量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从而引发水华等问题。

氨氮可来源于农业、工业和污水处理厂的废水排放等。

测量氨氮含量的方法一般有分光光度法和电极法。

氨氮的单位通常用毫克/升来表示。

普通湖泊和河流的氨氮含量应保持在0.2-2毫克/升之间,高于此浓度可能对水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三、化学需氧量(COD)化学需氧量是指水体中有机物被氧化时所需要的氧气量。

COD是一个衡量水体中有机物含量和有机废水处理效果的重要指标。

高COD值通常与有机物过多的水体相关,这可能是由于农业排放、工业废水或未经处理的污水进入引起的。

COD的测量通常在实验室中进行,一般以毫克/升来表示。

湖泊和河流的COD值应维持在20-30毫克/升以下,高于此值可能会导致水质恶化。

四、总悬浮物(TSS)总悬浮物是指水体中悬浮颗粒物质的总量。

悬浮物可以包括沉积物、悬浮的有机物、泥沙等。

高TSS值通常与水体浑浊度和混浊度相关,可能会导致水生态系统破坏,影响光照透过率和水生生物的觅食行为。

TSS的测量通常采用过滤法和干燥法,单位为毫克/升。

湖泊和河流的TSS值应维持在50毫克/升以下。

几种常用的水质污染监测指标

几种常用的水质污染监测指标

几种常用的水质污染监测指标1、 pH与氧化还原(ORP)电位(1)天然水的pH值一般在6.5~8.5之间。

中性水pH为7,酸性水pH>8,碱性水pH<6。

饮用水合适的pH范围是7~8.5,极限范围为6.5~9.2。

一般鱼类在pH为6.5~8.5的水中正常生存。

适宜农作物生长的水,pH为6~7.5。

长期灌溉pH值低于5.5的水,土壤中的硝化细菌受到抑制,硝化作用减弱,氮肥得不到充分释放;磷酸盐的肥效降低,钙、镁等盐容易遭到淋失,长期灌溉pH值大于9的水,可使蔬菜枯死。

酸、碱污染不仅会引起自然水pH的变化,而且还会腐蚀桥梁、船舶、鱼具以及金属管道。

酸污染主要来源于机械制造、选矿、电镀、农药、印染、三酸与磷肥等工业废水。

此外,酸雨也是一个污染源。

碱污染主要来源于造纸、印染、化工、电镀等工业废水。

(2)氧化还原电位是表示水体中含有多少氧化还原物质的指标。

氧化还原反应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地球化学反应。

在自然条件下,这种反应趋向平衡。

当污染物中存在强氧化剂或强还原剂时,氧化还原电位可表示其相对量。

因此,氧化还原电位可作为含氧化还原物质水处理时反应终结的管理指标。

测定pH值最常用的方法是玻璃电极法和目视比色法。

测定氧化还原电位的方法也采用电极法,但用的是金属电极(金、铂)。

2、电导率电导率是用数字来表示水溶液传导电流的能力,单位是S(习惯单位是υ/cm)。

在水质监测中,电导率是水质多参数常规监测的一个指标。

电导率与溶液中离子含量成比例关系,因而可间接地推测总溶解物质的含量。

如果被测水中主要含有无机物,那么就可作为总盐分的估计。

天然水的电导率大多在50~500µυ/cm,新鲜蒸馏水电导率为0.5~2.Oµυ/cm,绝对纯水的电导率理论上为5.5×10-8υ/cm(25℃时)。

水的电导率一般用电导法(分压法或电桥式)测定,用电导电极做为化学传感器,以电导率仪为指示仪表。

3、溶解氧溶于水中的游离氧称为溶解氧,它是衡量水质优劣的一个参数。

测量水质的标准值

测量水质的标准值

测量水质的标准值
首先,测量水质的标准值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pH值、溶解氧、浑浊度、
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总磷等。

这些指标可以全面反映水体的污染程度和
适用性,是评估水质优劣的重要依据。

pH值是指水体的酸碱度,通常在7左右为中性。

低于7的水体为酸性,高于7
的水体为碱性。

不同的水体对生物和环境的影响也不同,因此pH值是评估水质的
重要指标之一。

溶解氧是水体中溶解的氧气的含量,是维持水体中生物生存的重要因素。

水体
中溶解氧过低会导致水质恶化,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繁衍。

浑浊度是指水体中悬浮颗粒物的含量,直接影响水质的透明度和清洁度。

高浑
浊度的水体通常受到较大的污染,不适宜作为饮用水或生态环境的维护。

化学需氧量(COD)是指水体中有机物氧化分解所需的化学氧量,是评价水体中有机物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

高COD值通常代表水体中有机物的污染程度较高。

氨氮和总磷是评价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重要指标,过高的氨氮和总磷含量会导
致水体产生蓝藻等有害藻类,影响水质和生态平衡。

综上所述,测量水质的标准值是评价水体水质优劣的重要依据,通过对水体中
各项指标的测量和分析,可以全面了解水体的污染程度和适用性,为水质改善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希望本文内容能够对测量水质的标准值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水质中各检测指标的关系

水质中各检测指标的关系

水质中各检测指标的关系水质检测是评估水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手段之一,而水质中各检测指标之间的关系则反映了水体的污染程度和其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影响程度。

本文将从各种检测指标中选择几个典型指标进行分析,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

其次,水中的总溶解固体(TDS)和电导率也是常见的水质指标。

TDS 反映了水中溶解性固体总的含量,包括无机盐类和有机物质等。

而电导率则测量了水体对电流的导电能力,它与水中溶解物质的浓度成正比。

一般来说,TDS越高,水质越差,因为高浓度的溶解物质可能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而电导率则可以反映水体中的盐度和离子浓度,通常情况下,电导率和TDS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线性关系。

此外,水体中的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和化学需氧量(COD)也是衡量水体有机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

BOD5是指水体中微生物在五天内对有机物质进行氧化分解所需的氧气量,而COD则是指水体中全部可氧化有机物质所需的氧气量。

一般来说,BOD5和COD都是水体中有机污染程度的指示器,它们的含量越高,说明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越严重。

然而,BOD5与COD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因为不同的有机物质分解过程和速率不同,它们对BOD5和COD值的影响程度也不同。

最后,氨氮和亚硝酸盐是反映水体中氮污染程度的常见指标。

氨氮一般来自于生物和化学污染,它是水体中氮氧化还原过程的中间产物。

亚硝酸盐也是氮氧化还原过程的产物,它可由氨氮经一系列反应转化而来。

氨氮和亚硝酸盐的含量都可作为水体受氮污染程度的指示器,它们的含量越高,说明水体中氮污染越严重。

此外,氨氮和亚硝酸盐的含量也与水体中的微生物活动和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密切相关。

综上所述,各种水质指标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

不同指标之间的关系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可能存在线性关系、非线性关系、正相关、负相关等。

通过对水质指标之间关系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水体的污染程度和其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影响程度,为水质监测和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水质评价的指标

水质评价的指标

水质评价的指标
水质评价的指标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pH值:它反映水的酸碱性,一般范围为6.5-8.5,若pH值偏离这个范围会影响水中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2. 溶解氧:它是水中溶解的氧气,对于水中的生物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若水中溶解氧过低,水中生物会死亡。

3. 氨氮:它是水中最常见的有机氮之一,若含量过高,会导致水中藻类过度繁殖,使水变绿,对水环境造成极大危害。

4. 总磷:它是水中富营养化的重要指标之一,若含量过高,会导致水体中藻类过度繁殖,造成水的富营养化。

5. 水温:它是水的温度,对水中生物的生长繁殖有着重要的影响。

6. 悬浮物:它是水中悬浮的颗粒物,会影响水的透明度和生物的生存环境。

7. 水质类别:按照国家标准,水质分为Ⅰ~Ⅴ五个类别,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水质等级。

通常情况下,水质为Ⅰ~Ⅲ类的水可供人们生活和饮用,水质为Ⅳ~Ⅴ类的水则不宜直接饮用。

这些指标都是用来评价水质的重要标准,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监测和控制,可以有效地保护水资源和维护水环境的健康。

- 1 -。

常见水质监测指标

常见水质监测指标

常见水质监测指标水质监测是用来评估水体中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成分的方法。

常见的水质监测指标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物理指标:1.温度:水体的温度对水生生物的生活和繁殖有重要影响,也与水体的物理化学过程密切相关。

2.浊度:浊度是水体中悬浮物质的数量和大小,是判断水体透明度的指标,也是评估水质的重要参数。

3.溶解氧:溶解氧是水体中溶解在其中的氧气,对于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生活有重要作用。

二、化学指标:1.pH值:pH值是表示水体酸碱性的指示物,通常以0-14的数值表示,通过衡量水体中氢离子的浓度来判断酸碱性。

2.氨氮:氨氮是水体中氨和氨化合物的总量,是评估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和有机氮污染的重要指标。

3.总磷:总磷是水体中磷的总含量,是判断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和藻类过度生长的重要指标。

4.总氮:总氮是水体中氨、氮酸盐、硝酸盐等各种形态的氮的总和,是评估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和氮污染的重要指标。

5.铁、锰:铁和锰是水体中常见的微量元素,超过规定标准可能会对健康和水体生态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三、生物指标:1.生物多样性指数:根据水体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评估水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状况。

2.水生生物群落结构:通过调查水体中水生动植物的物种组成和种群数量,反映水体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

3.指示生物:一些特定的有机体或微生物可以作为生态系统健康或特定污染物的指示物,如指示藻、水蚤等。

4.细菌指标:检测水体中肠道细菌等致病微生物的存在,评估水体是否受到粪便污染。

总体来说,水质监测指标的选取应综合考虑水质问题的特点和需要解决的水环境问题,这些指标可以帮助我们评估水体的健康状况和可能存在的污染问题,为制定相应的保护和治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几种常用的水质污染监测指标

几种常用的水质污染监测指标

几种常用的水质污染监测指标水质污染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对人类和生态环境都造成了严重危害。

因此,水质监测成为保障水资源安全的必要手段。

在水质监测中,常用的指标可以有效地评估水质状况,帮助我们及时发现和解决水质污染问题。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水质污染监测指标。

第一种常用的水质污染监测指标是溶解氧(DO)。

溶解氧是指水中溶解的氧气分子的含量。

它对于水中的生物生存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于鱼类等水生生物而言。

如果水中的溶解氧含量过低,就会导致水生生物缺氧,甚至死亡。

因此,监测水中的溶解氧含量是保护水生生物的关键。

一般来说,溶解氧含量正常范围为5-8毫克/升。

如果溶解氧含量低于5毫克/升,就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增加水中的氧气含量,以维护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

第二种常用的水质污染监测指标是pH值。

pH值是用来评估水中酸碱性的指标,它反映了水体的酸碱程度。

pH值的范围通常从0到14,其中7表示中性。

如果pH值低于7,表示水体呈酸性;如果pH值高于7,表示水体呈碱性。

水体的酸碱性对水质状况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都有着重要影响。

对于不同的生物种类,适宜的pH值范围有所不同。

通常来说,大部分的水生生物适应的pH范围为6.5到8.5。

监测水体的pH值有助于评估水质状况和酸碱性对生物的影响。

第三种常用的水质污染监测指标是悬浮物。

悬浮物是指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如泥沙、有机物等。

悬浮物的含量高低直接影响水体的透明度和光照条件,对水中生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会产生影响。

因此,悬浮物的监测是评估水质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般来说,正常水体中的悬浮物浓度应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以保持水体的透明度和稳定性。

第四种常用的水质污染监测指标是氨氮。

氨氮是指水中溶解态的氨和氨基团的含量。

氨氮是水体中的一种重要污染物,来源包括废水排放、化肥使用等。

高浓度的氨氮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发藻类过度生长等问题,破坏水生态平衡。

因此,氨氮的监测可以帮助我们及时了解水质状况,以及制定相应的治理和改善措施。

水污染常规分析指标

水污染常规分析指标

水污染常规分析指标水是人类生活的必需资源之一,而水污染则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保护水资源,科学家们开发了一系列的水质分析指标,以便准确评估水体质量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水污染常规分析指标,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水体质量评估的方法。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水的常规分析指标中的化学指标。

其中最常用的指标是水的pH值,它反映了水中酸碱度的程度。

pH值的改变可以影响水中其他物质的溶解度和生物的生存状况。

另外一个重要的化学指标是溶解氧(DO)含量,它直接与水体中的生物生存有关。

富含溶解氧的水体往往能支持更多的生物多样性,而溶解氧过低则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和水生生物死亡。

此外,我们还需要关注水中的有机物质含量。

有机物质主要来源于农业和工业排放,如农药、化肥和工业废水等。

BOD5(5日生化需氧量)和COD(化学需氧量)是最常用的评价水中有机物质含量的指标。

其中,BOD5指的是在5天内水中有机物被微生物降解产生的氧气需求量,而COD则是通过化学氧化反应测量水样中的有机物质。

水体中还常常存在着各种无机盐和金属离子,如氨氮、硝酸盐、磷酸盐、重金属等。

这些物质的含量超过一定的标准就会造成水体污染。

因此,对这些无机物质进行分析是评估水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此外,水中的悬浮物、浊度和色度也是水质评估的常规分析指标。

悬浮物主要来自于农业和建筑业的泥土流失以及工业废水的排放。

大量的悬浮物会使水体变得混浊,影响水的净化和利用。

浊度是评估水体悬浮物含量的常用指标,浊度越高则表示水体中悬浮物越多。

另外,水的色度也是评估水体质量的重要参考指标,颜色浓重的水体往往意味着存在着某种有害物质。

综上所述,水污染常规分析指标包括化学指标、有机物质指标、无机盐和金属离子指标,以及悬浮物、浊度和色度指标。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测量和分析,我们能够准确评估水体的质量,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来保护水资源和维护生态环境。

因此,水质分析是水体污染治理和保护的重要基础工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福祉发挥着重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水质几个关键性指标
4、增氧机的使用
4.1、作用: 增氧:增加空气与水的接触 曝气:使水中有毒气体如硫化氢、氨、甲烷等的逸出 净化水质 混合:使上层过饱和溶氧量送入下层,加速下层有机质的
矿化过程和池塘的物质循环 (中午开机) 4.2、使用方法 晴天12:00-4:00点开机,因为此时表层水的温度较高,光
养殖池塘耗氧,鱼呼吸耗氧20%,水 呼吸耗氧71%,底质耗氧9%,其余 可忽略不计。
水中溶氧的特点:量少多变
影响水质几个关键性指标
1、影响溶氧的因素
一定条件下,水中DO达到饱和时的 含量,称该条件下DO的饱和含量
1.1、 气压(氧气分压)越高, DO的饱 和浓度越高;
1.2、温度越高, DO的饱和浓度越低; 1.3、盐度越高, DO的饱和浓度越低;
影响水质几个关键性指标温最高季节 • 7月中旬-8月中旬(浮头或
泛塘频率最高) 3. 施有机肥之后 4. 人的自我感觉(暴风雨之
后)
5. 天气的变化 6. 新开鱼池
防止缺氧的措施 定期测量DO 生物制剂,降解水中耗氧物 质 平时增氧:增氧机或化学试 剂 抽排底层水
影响水质几个关键性指标
2.2、垂直变化
影响因素
➢池水密度流、光照强度和浮游植物的分 布。
水的密度变化特点
一般来说,当水温为4℃时,水的密度最大。 在4℃以下,水温降,密度降,反之水温升, 密度增 在4℃以上,水温升,密度小,反之水温降密 度增 凌晨,池水各个水层的溶解氧差距减小。 阳光出现后,水上层和下层溶解氧量差距越 来越大,15∶00~16:00差距最大 。 日落后,水上层和下层溶解氧量差距越来越 小,2∶00~5:00差距最小
• 一般情况下傍晚不要开机。因为此时池水中的溶氧还不缺 乏,没有开机的必要;而且还会促使鱼池上下水体提前对 流混合,延长消耗水中氧气的时间。阴雨天时白天不开机。 阴雨白天光合作用较弱,表层池水溶氧不会过饱和,此时 没有开机的必要,可安排在夜间或黎明开机
影响水质几个关键性指标
二、pH值(酸碱度)
氢离子浓度一向被认为是养鱼水质的一个重要因素,分析养鱼用水的水质时通常都要测定 pH值。
这是因为氢离子浓度从多个方面影响到鱼和鱼的生产。
1.鱼类能够安全生活的pH值范围大致是6到9,而最适宜的范围在鲤科鱼类为弱碱性,即 pH值为7到8.5,在鲑科鱼类为中性附近即pH值为7上下。pH值超出一定范围(高限为9.5 到10,低限为4到5)会直接造成鱼的死亡 。
2.pH值还通过影响其他的环境因子而间接影响到鱼。 例如在低pH值下,Fe离子和H2S的浓度都会增高,而这些成份的毒性又和低pH值有 协力作用,pH值越低,毒性越大;另一方面,高的pH值又会增大氨的毒性。 另外pH值偏离了中性到弱碱性范围而变得过高或过低时,都会抑制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腐败 菌的分解作用;而前者又会影响到水体的氧气状况和鱼类的呼吸条件,后者又会影响到水中有 机质的浓度。 3.pH值还严重影响到水体的生物生产力,首先pH值的不适宜会破坏水体生产的最重要的 物质基础-磷酸盐和无机氮合物的供应。 如果水偏碱会形成难溶的磷酸三钙,偏酸又会形成不溶性的磷酸铁和磷酸铝都会降低肥效, 在氮的循环中pH值也起重大作用,硝化作用固氮作用都以弱碱性pH值7.0到8.5最适宜,遇 到酸性或弱碱性条件都会受到抑制,此外,pH值还通过直接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各类微生 物的生命活动,从而影响水体的整个物质代谢。
照充分,光合作用最强,溶氧量达到饱和,而在池水深度1 米多的水层,光照较暗温度较低,光合作用弱,溶氧不足, 相对地产生了氧债。此时开动增氧机搅水,可促使池塘上 下层水体对流交换,填补了下层水体的氧债,增加了水体 的溶氧量。开机时间长短以增氧机负荷水面多少而定。晴 天午后开机一段时间之后,一般到次日清晨还保持必要的 氧气含量,所以一般情况不必开机。
鲤鱼鲫鱼:鲢鱼0.72-0.37 mg/L、鳙鱼0.68-0.34 mg/L、草鱼 0.51-0.3 mg/L、鲤鱼0.34-0.3 mg/L、鲫鱼0.13-0.11 mg/L。 • 野杂鱼出现浮头作为轻度缺氧、鲢鱼浮头作为中度缺氧、鳙鱼浮头作 为重度缺氧、鲤鲫鱼浮头作为严重缺氧的定性判别指标。在野杂鱼出 现浮头时就必须开动增氧机增氧、而当鲤鲫鱼出现浮头是就已经出现 “泛池”、大量死鱼了。
影响水质的几个关键性指标
影响水质几个关键性指标
一、溶氧(DO)
不同养殖品种对溶氧要求不同,草 鱼必须有16个小时以上时间大于 5mg/L,任何时间不得低于3mg/L, 罗非要求低些。
氧气来源:1)池塘换水;2)空气 溶解氧;3)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 产生的氧气。
水体溶氧的主要贡献者是浮游植物, 所产含量一般占80%以上,多的可 达90% %,而空气溶解的氧仅占 7%-8% ,换水补给,一般一般占全 部增氧的3~4%。
影响水质几个关键性指标
2.3、水平变化
水平变化规律性不强,常因风力大小、风向、浮游植 物的水平分布、水流存在与否而产生不同的情况。
影响水质几个关键性指标
3、缺氧判断,补救
缺氧反应: • 鱼类出现窒息死亡时水体的溶解氧含量称为鱼体的“窒息点”,“窒
息点”的高低可以反映鱼类耐受低氧的能力的大小。 • 在养殖池塘中,鯵条等野杂鱼的窒息点最高、其次为鲢鳙鱼、再次为
影响水质几个关键性指标
• 阴天时次日清晨开机。其目的是直接搅水增氧,因为阴天 光合作用弱,池水溶氧储备少,经过大半夜池水溶氧的消 耗,溶氧降到必要的需要量以下。大致在凌晨3-5点就需 要开机增氧,若水肥鱼多还可以提前,开机开到鱼没有浮 头的预兆和危险为止。
• 阴雨连绵或因水肥鱼多等原因有严重浮头的危险时,要在 鱼浮头之前,即池中野杂鱼、小虾开始浮头之时开机。一 般在半夜前后,因为此时池水中溶氧含量很少,大约是2 毫克/升左右,若等到鱼浮头之后再开机,往往来不及了。
影响水质几个关键性指标
淡水中溶氧与温度的关系
影响水质几个关键性指标
2、溶氧的分布和变化
2.1、昼夜变化
2∶00~5∶00左右, 处于最低水平。浮头现 象多发时段。 阳光出现时,溶解氧 开始增加。随光线强度 增加而增加,与浮游植 物的光合作用 密切相 关。 下午 15∶00~16∶00最高。 尔后逐渐降低。日落 后降低速度加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