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之五脏六腑 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基础知识五脏六腑 ppt课件

态方面不同于一般腑的一类器官,既具有五脏的储存功能,又具有六腑的 中空结构,包括脑、髓、骨、胆脉、女子胞等。 应当指出的是,中医学里的脏腑,除了指解剖的实质脏器官,更重要的是 对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概括。因此虽然与现代医学里的脏器名称大 多相同,但其概念、功能却不完全一致,所以不能把两者等同起来。
腑之大主、生命之主宰。 心与四时之夏相通应。
2019/7/3
五脏六腑 - 五脏之心
心的生理功能:
1、心主血脉。 指心有主管血脉和推动血液循行于脉中的作用,包括主血和主
脉两个方面。血就是血液。脉,即是脉管,又称经脉,为血之 府,是血液运行的通道。心脏和脉管相连,形成一个密闭的系 统,成为血液循环的枢纽。 心脏有规律的跳动,需要三个条件:心气充沛、血液充盈、脉 道通利。
2019/7/3
五脏六腑 - 五脏之脾
脾的生理功能:脾主运化,脾主统血。
充实不外泄的实质性脏器,它们的共同功能是生成和储藏精气。精气是指 能充养脏腑、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腑,包括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个器官(六腑),大多是指
胸腹腔内一些中空有腔的器官,它们具有受盛和传化水谷的功能。
除此之外,还有“奇恒之腑”,指的是在五脏六腑之外,生理功能与形
2019/7/3
五脏六腑 - 概述
中医学认为,人的有机整体是以五脏为核心构成的一个极为复 杂的统一体,它以五脏为主,配合六腑,以经络作为联络途径, 联系各组织器官,精气血津液为物质基础,神为主宰。
人体内脏器官之间,不但有结构上的某种联系,而且在功能 上也是密切联系、相互协调的。某一生理活动的完成,往往有 多脏器的参与,而一个脏器又具有多方面的生理效能。内脏之 间的这种相互联系是人体内脏生理活动的整体性的表现。因此 内脏发生病变后也可以相互影响。
腑之大主、生命之主宰。 心与四时之夏相通应。
2019/7/3
五脏六腑 - 五脏之心
心的生理功能:
1、心主血脉。 指心有主管血脉和推动血液循行于脉中的作用,包括主血和主
脉两个方面。血就是血液。脉,即是脉管,又称经脉,为血之 府,是血液运行的通道。心脏和脉管相连,形成一个密闭的系 统,成为血液循环的枢纽。 心脏有规律的跳动,需要三个条件:心气充沛、血液充盈、脉 道通利。
2019/7/3
五脏六腑 - 五脏之脾
脾的生理功能:脾主运化,脾主统血。
充实不外泄的实质性脏器,它们的共同功能是生成和储藏精气。精气是指 能充养脏腑、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腑,包括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个器官(六腑),大多是指
胸腹腔内一些中空有腔的器官,它们具有受盛和传化水谷的功能。
除此之外,还有“奇恒之腑”,指的是在五脏六腑之外,生理功能与形
2019/7/3
五脏六腑 - 概述
中医学认为,人的有机整体是以五脏为核心构成的一个极为复 杂的统一体,它以五脏为主,配合六腑,以经络作为联络途径, 联系各组织器官,精气血津液为物质基础,神为主宰。
人体内脏器官之间,不但有结构上的某种联系,而且在功能 上也是密切联系、相互协调的。某一生理活动的完成,往往有 多脏器的参与,而一个脏器又具有多方面的生理效能。内脏之 间的这种相互联系是人体内脏生理活动的整体性的表现。因此 内脏发生病变后也可以相互影响。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PPT课件

六腑之大主” ❖ 心的生理特性是为阳脏而主通明。
(一)心的主要生理功能
❖自《医学入门》提出心有血肉之心和 神明之心以来,一般认为血肉之心主 血液运行,而神明之心主人体的生理 活动和心理活动。
1.主血脉
❖涵义:心主血脉,是说心具有化生血 液、推动和调控全身血液运行的作用。
┌化血:水谷之精奉心化
∣ 赤而为血(浊气归心)
2.藏神
❖ 心藏神,又称主神明或主神志,是指心有 统帅全身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 活动和主司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心 理活动的功能。
❖ 人体之神,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之神, 是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和总体现;狭 义之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情 感活动及性格倾向等。
❖ 心所藏之神,既是主宰人体生命活动的广 义之神,又包括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狭义 之神。
之精向下输布到其它脏腑以濡
诸窍,外达皮毛肌腠
养之
─────────────────────────────
宣发卫气于体表肌腠,发挥保
将脏腑代谢产生的废水下输于
卫机体的作用
肾,成为尿液生成之源
─────────────────────────────
(三)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1 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4 在液为涕
5 与秋气相通应
五行同属于金
三、脾
(一)生理功能 1、主运化 2、主统血
(二)生理特性 1、脾气主升 2、喜燥恶湿
(三)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一)生理功能
1.主运化
字面理解:运, 转运、转输; 化, 消化(变化)。
基本概念:
具有把饮食水谷转化为水谷精 微和津液,并将其吸收、转输到全 身各脏腑的生理功能。
(一)心的主要生理功能
❖自《医学入门》提出心有血肉之心和 神明之心以来,一般认为血肉之心主 血液运行,而神明之心主人体的生理 活动和心理活动。
1.主血脉
❖涵义:心主血脉,是说心具有化生血 液、推动和调控全身血液运行的作用。
┌化血:水谷之精奉心化
∣ 赤而为血(浊气归心)
2.藏神
❖ 心藏神,又称主神明或主神志,是指心有 统帅全身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 活动和主司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心 理活动的功能。
❖ 人体之神,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之神, 是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和总体现;狭 义之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情 感活动及性格倾向等。
❖ 心所藏之神,既是主宰人体生命活动的广 义之神,又包括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狭义 之神。
之精向下输布到其它脏腑以濡
诸窍,外达皮毛肌腠
养之
─────────────────────────────
宣发卫气于体表肌腠,发挥保
将脏腑代谢产生的废水下输于
卫机体的作用
肾,成为尿液生成之源
─────────────────────────────
(三)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1 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4 在液为涕
5 与秋气相通应
五行同属于金
三、脾
(一)生理功能 1、主运化 2、主统血
(二)生理特性 1、脾气主升 2、喜燥恶湿
(三)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一)生理功能
1.主运化
字面理解:运, 转运、转输; 化, 消化(变化)。
基本概念:
具有把饮食水谷转化为水谷精 微和津液,并将其吸收、转输到全 身各脏腑的生理功能。
中医基础理论之五脏六腑医学PPT课件

形体 筋 脉 肉
五华 爪 面 唇
肺 大肠 金 秋 悲 鼻 辛 白 皮毛 毛
肾 膀胱 水 冬 恐 耳 咸 黑
骨
发
.
20
七、五脏与食物
.
21
七、五脏与食物
中国人说:“民以食为天”,从身体健康 来讲,饮食是健康的基础,要合理膳食,中医 认为“药食同源”,不同颜色的食物即可以治 疗不同的疾病,而且可以保证自身血“质”良 好。例如心功能不好的人可多食红色食物;肝 功能不好的人可多食绿色食物;脾功能(消化 功能)不好的人可多食黄色食物;肺功能不好 的人可多食白色食物;肾功能不好的人可多食 黑色食品。
.
12
四、五脏的功能
• 2、肝:“将军之官”。• 主藏血,主疏泄源自 • 肝脏如同国家的最高军事领导者(将
军),勇武能出谋划策。主管藏血,能使 人耐受疲劳。肝还主管疏泄和畅达,使人 的气血舒畅,有助脾胃的消化,腑气的通 利。
.
13
四、五脏的功能
• 3、脾:“仓廪之官”
• 主运化、升清、统摄血液。
•
健康长寿的理论与实践。
.
16
五、六腑的功能
• 六腑以泻为常态 • 六腑的“腑”,有“府舍”的意思,是空
腔的器官的意思。 • 主要作用是输送营养和排泄糟粕,参与水
液代谢等。
.
17
五、六腑的功能
• 正是由于人体有六腑的“输泻”与五脏 的“贮藏”,这一进一出、一藏一泻, 共同协调较好地完成了物质在体内的贮 藏、转化、利用、输送、排泄等代谢的 全部过程。
• 特点: “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
• 形态上—实质性器官。 • 功能上—藏精、气、血、津液。
.
9
中医基础理论--脏腑ppt课件

脾转输 与散精
肺
输布和营养全身
糟粕→大肠。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31
生理: 气血生化有源,精力充沛,壮实。
病理: 气血生化不足,腹胀、纳差、便溏、 消瘦等。
32
运化水液
是指脾对水液的吸收、转输和排泄作用。
多余的水
肺宣发到皮毛→汗
肾与膀胱→尿液
生理:脾气健旺,水液运行正常
病理:水液内停 湿、痰、饮、
69
脾虚运化失调 痰饮水湿内停 肺失宣降 咳嗽喘息
70
肺气虚衰
无法通调水道 水湿内停 腹胀、便溏、水肿
71
肺与肝
肺与肝的关系主要涉及气机的调节。
肺气肃降,肝气升发,升降 协调,则气机通畅。
72
肝升太过 肺降不及
气火上逆
胁痛、易怒、 咳逆、咯血
73
肝火犯肺
肺失清肃 燥热内停
影响及肝
肝失疏泄, 气机郁结
3
六腑,即胆、胃、小肠、大肠、
膀胱、三焦, 其共同生理特点是主管饮食物 的受纳、传导、变化和排泄糟 粕; 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能满
4
奇恒之腑,即脑、髓、骨、脉、
胆、女子胞(子宫), 似腑非腑;似脏非脏。
5
脏腑学说的形成,主要有三个
方面: 一是来源于古代的解剖知识。 二是长期对人体生理、病理现 象的观察 三是长期医疗经验的总结。
24
主肃降:指肺气具有向下、向内通降和使呼 吸道保持洁净的作用。
①肺能吸入自然界的清气; ②将清气和水谷精微、津液向下布散 ③肃清肺和呼吸道异物。
25
3.通调水道
①概念:是指肺通过宣发与肃降调节 体内水液的运行、输布及排泄,起着 疏通和调节的作用。 ②与肺的宣发肃降有关
肺
输布和营养全身
糟粕→大肠。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31
生理: 气血生化有源,精力充沛,壮实。
病理: 气血生化不足,腹胀、纳差、便溏、 消瘦等。
32
运化水液
是指脾对水液的吸收、转输和排泄作用。
多余的水
肺宣发到皮毛→汗
肾与膀胱→尿液
生理:脾气健旺,水液运行正常
病理:水液内停 湿、痰、饮、
69
脾虚运化失调 痰饮水湿内停 肺失宣降 咳嗽喘息
70
肺气虚衰
无法通调水道 水湿内停 腹胀、便溏、水肿
71
肺与肝
肺与肝的关系主要涉及气机的调节。
肺气肃降,肝气升发,升降 协调,则气机通畅。
72
肝升太过 肺降不及
气火上逆
胁痛、易怒、 咳逆、咯血
73
肝火犯肺
肺失清肃 燥热内停
影响及肝
肝失疏泄, 气机郁结
3
六腑,即胆、胃、小肠、大肠、
膀胱、三焦, 其共同生理特点是主管饮食物 的受纳、传导、变化和排泄糟 粕; 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能满
4
奇恒之腑,即脑、髓、骨、脉、
胆、女子胞(子宫), 似腑非腑;似脏非脏。
5
脏腑学说的形成,主要有三个
方面: 一是来源于古代的解剖知识。 二是长期对人体生理、病理现 象的观察 三是长期医疗经验的总结。
24
主肃降:指肺气具有向下、向内通降和使呼 吸道保持洁净的作用。
①肺能吸入自然界的清气; ②将清气和水谷精微、津液向下布散 ③肃清肺和呼吸道异物。
25
3.通调水道
①概念:是指肺通过宣发与肃降调节 体内水液的运行、输布及排泄,起着 疏通和调节的作用。 ②与肺的宣发肃降有关
中医脏腑ppt课件

2.主行水 肺主行水(也称作“肺通调水 道”、“肺为水之上源”),是指肺气的 宣发肃降作用推动和调节全身水液的输布 和排泄。
3.肺朝百脉,主治节 肺朝百脉,是指全身 的血液都通过百脉流经于肺,经肺的呼吸, 进行体内外清浊之气的交换,然后再通过 肺气宣降作用,将富有清气的血液通过百 脉输送到全身。
五脏
脾主运化包括:运化食物和运化水 液两个方面。
五脏
脾
2.脾主统血 脾主统血,是指脾气具有统摄、控制血液在 脉中正常运行而不逸出脉外的功能。
3. 与形、窍、志、液、六腑的关系 1) 在体合肉,主四肢 ; 2) 在窍为口,其华 2) 在唇; 3) 在志为思 ; 4) 在液为涎;5)与 3) 胃相表里。
(四)肝
属络而构成表里关系。
(六)三焦
❖ 三焦的概念有两种,一是作为六腑之一的三焦;一是作为部位划分之三 焦,是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
❖ 主要生理功能是通行元气和运行水液。 ❖ 三焦部位的划分及生理功能特点 ❖ (1)上焦:膈以上的胸部,包括心、肺、头面部,称作上焦。主要功
五脏
肝
❖3. 与形、窍、志、液、六腑的关系 1)在体合筋,其华在爪(甲) 2)在窍为目 3)在志为怒 4)在液为泪 5)与胆相表里
(五)肾
❖ 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藏精,主生长、发 育和生殖;主水;主纳气。
❖ 肾在体合骨,主骨生髓通脑,其华在发,开 窍于耳和二阴。在志为恐,在液为唾。
五脏
肾
❖ 1.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
属络而构成表里关系。
(四)大肠
❖ 大肠是对食物残渣中的水液进行吸收,形成 粪便并有度排出的脏器。
❖ 大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传化糟粕和主津。 ❖ 大肠与肺由手阳明大肠经与手太阴肺经的相
3.肺朝百脉,主治节 肺朝百脉,是指全身 的血液都通过百脉流经于肺,经肺的呼吸, 进行体内外清浊之气的交换,然后再通过 肺气宣降作用,将富有清气的血液通过百 脉输送到全身。
五脏
脾主运化包括:运化食物和运化水 液两个方面。
五脏
脾
2.脾主统血 脾主统血,是指脾气具有统摄、控制血液在 脉中正常运行而不逸出脉外的功能。
3. 与形、窍、志、液、六腑的关系 1) 在体合肉,主四肢 ; 2) 在窍为口,其华 2) 在唇; 3) 在志为思 ; 4) 在液为涎;5)与 3) 胃相表里。
(四)肝
属络而构成表里关系。
(六)三焦
❖ 三焦的概念有两种,一是作为六腑之一的三焦;一是作为部位划分之三 焦,是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
❖ 主要生理功能是通行元气和运行水液。 ❖ 三焦部位的划分及生理功能特点 ❖ (1)上焦:膈以上的胸部,包括心、肺、头面部,称作上焦。主要功
五脏
肝
❖3. 与形、窍、志、液、六腑的关系 1)在体合筋,其华在爪(甲) 2)在窍为目 3)在志为怒 4)在液为泪 5)与胆相表里
(五)肾
❖ 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藏精,主生长、发 育和生殖;主水;主纳气。
❖ 肾在体合骨,主骨生髓通脑,其华在发,开 窍于耳和二阴。在志为恐,在液为唾。
五脏
肾
❖ 1.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
属络而构成表里关系。
(四)大肠
❖ 大肠是对食物残渣中的水液进行吸收,形成 粪便并有度排出的脏器。
❖ 大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传化糟粕和主津。 ❖ 大肠与肺由手阳明大肠经与手太阴肺经的相
《五脏六腑常识》课件

03 总结词
主水液代谢
04
详细描述
肾主水液代谢,即肾有主持和调 节水液代谢平衡的作用。肾的气 化作用正常,则水液代谢平衡; 肾的气化作用失调,则水液代谢 紊乱,产生水肿、尿少等病变。
03
CATALOGUE
六腑的功能与作用
胆
总结词
储存和排泄胆汁
详细描述
胆是六腑之一,主要功能是储存和排泄胆汁。胆汁有助于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 收,特别是对于脂肪类食物。
详细描述:心主神志,即心有统帅全身脏腑生理活动和主 司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功能。心是人体精神活动的枢 纽。
肝
总结词:疏泄气机 总结词:主藏血 总结词:主疏泄情志
详细描述:肝主疏泄气机,即肝有疏泄全身气机的功能 。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气血调和,脏腑功 能正常。
详细描述:肝主藏血,即肝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 能。肝贮藏血液,可以防止血逸出脉外,维持人体正常 的血量分布。
小肠
总结词
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
详细描述
小肠是人体消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消化和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小肠通过分泌消化酶和吸收营养物质,为身体提供所需的能量和养分。
大肠
总结词:排泄废物
详细描述:大肠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形成粪便,并排泄废物。大肠内的菌群 还参与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对维护身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04
CATALOGUE
五脏六腑与健康的关系
五脏六腑与疾病的关系
疾病与五脏六腑的相互影响
五脏六腑的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影响人体的健康状况。当某一 脏腑出现问题时,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疾病。
疾病的诊断与五脏六腑
中医通过观察和分析病人的症状,判断其五脏六腑的状态, 从而确定病因和治疗方案。
人体五脏六腑ppt课件

9
心与肝
心与肝之间主要是血液循环与血量调节的关系。 若心血不足,可以影响肝的调节而引起失眠多 梦、眩晕等症,肝血不足也可以影响心的功能 而出现心悸等症。又如临床上高烧、昏迷、抽 风的病症,也是心肝相互影响的一种病理变化。 另一方面,心主精神意识,肝主疏泄条达(即 情绪舒畅)。精神与情绪也是相互影响的,如 精神不足,就会影响情绪的愉快,情绪抑郁不 畅也会影响精神的充沛。
心与肾之间的关系有二,一是阴与阳(又叫水与火)的互 济,二是精与神的互根。
心居上焦,其性主动,故以阳(火)为主,肾居下焦,其 性主静(藏精气而不泄)故以明(水)为主,心阳下降,温 暖肾阴,肾阴上济,滋养心阳,上下相交,动静结合, 形成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始终使人体保持在一个相对的 平衡状态。这种现象又叫做“水火既济”、“心肾相 交”。
3
五脏
五脏之间的联系
4
五行 五味 五色 五化 五气 五脏 六腑 五官 形体 情志
5
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表木来自火土金
水
酸
苦
甘
辛
咸
青
赤
黄
白
黑
生
长
化
收
藏
风
暑
湿
燥
寒
肝
心
脾
肺
肾
胆
小肠
胃
大肠 膀胱
目
舌
口
鼻
耳
筋
脉
肉
皮毛
骨
怒
喜
思
悲
恐
肝喜条达,有疏泄的功能,有“木”生发的特 性,故以肝属“木”
心阳有温煦的作用,有“火”阳热的特性,故 以心属“火”;
脾为生化之源,有“土”生化万物的特性,故 以脾属“土”;
心与肝
心与肝之间主要是血液循环与血量调节的关系。 若心血不足,可以影响肝的调节而引起失眠多 梦、眩晕等症,肝血不足也可以影响心的功能 而出现心悸等症。又如临床上高烧、昏迷、抽 风的病症,也是心肝相互影响的一种病理变化。 另一方面,心主精神意识,肝主疏泄条达(即 情绪舒畅)。精神与情绪也是相互影响的,如 精神不足,就会影响情绪的愉快,情绪抑郁不 畅也会影响精神的充沛。
心与肾之间的关系有二,一是阴与阳(又叫水与火)的互 济,二是精与神的互根。
心居上焦,其性主动,故以阳(火)为主,肾居下焦,其 性主静(藏精气而不泄)故以明(水)为主,心阳下降,温 暖肾阴,肾阴上济,滋养心阳,上下相交,动静结合, 形成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始终使人体保持在一个相对的 平衡状态。这种现象又叫做“水火既济”、“心肾相 交”。
3
五脏
五脏之间的联系
4
五行 五味 五色 五化 五气 五脏 六腑 五官 形体 情志
5
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表木来自火土金
水
酸
苦
甘
辛
咸
青
赤
黄
白
黑
生
长
化
收
藏
风
暑
湿
燥
寒
肝
心
脾
肺
肾
胆
小肠
胃
大肠 膀胱
目
舌
口
鼻
耳
筋
脉
肉
皮毛
骨
怒
喜
思
悲
恐
肝喜条达,有疏泄的功能,有“木”生发的特 性,故以肝属“木”
心阳有温煦的作用,有“火”阳热的特性,故 以心属“火”;
脾为生化之源,有“土”生化万物的特性,故 以脾属“土”;
中医基础理论之五脏六腑 ppt课件

七、五脏与食物
黑色食品养肾 黑色食品,如黑芝麻、黑木耳、核桃等。中医认为 黑色食品具有强肾作用。黑木耳含有丰富的卵磷脂、脑 磷脂,称之为清洁血管、软化血管的“清道夫”,每餐 吃5克-10克黑木耳,就能降低血液粘稠度,防止心脑血 管疾病。黑芝麻含有的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在维生素E、 维生素B1的作用参与下,能加速人体的代谢功能;黑芝 麻含有的铁和维生素E是预防贫血、活化脑细胞、消除血 管胆固醇的重要成分;黑芝麻含有的脂肪大多为不饱和 脂肪酸,有延年益寿的作用;中医中药理论认为,黑芝 麻具有补肝肾、润五脏、益气力、长肌肉、填脑髓的作 用,可用于治疗肝肾精血不足所致的眩晕、须发早白、 脱发、腰膝酸软、四肢乏力、步履艰难、五脏虚损、皮 燥发枯、肠燥便秘等病症,在乌发养颜方面的功效,更 是有口皆碑。
ppt课件 4
一、脏象学说的内容
• 1、构成人体的基本结构: 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经络等。 • 2、构成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精、气、血、津液。
ppt课件
5
二、中医脏腑概念的特征
• 中医脏象学说的“脏腑”表述的是以 某一脏腑名称为代表的某一系统的生理病 理概念; • 西医学所说的“内脏”则是指解剖形 态上的具体脏器与他的生理病理功能。
ppt课件
21
七、五脏与食物
中国人说:“民以食为天”,从身体健康 来讲,饮食是健康的基础,要合理膳食,中医 认为“药食同源”,不同颜色的食物即可以治 疗不同的疾病,而且可以保证自身血“质”良 好。例如心功能不好的人可多食红色食物;肝 功能不好的人可多食绿色食物;脾功能(消化 功能)不好的人可多食黄色食物;肺功能不好 的人可多食白色食物;肾功能不好的人可多食 黑色食品。
ppt课件 25
七、五脏与食物
白色食物养肺 白色食品,例如山药、燕麦片、雪梨、银耳、百 合、莲子等。近些年,燕麦的好处渐为人知,它含有 丰富的维生素B和维生素E,可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和 血糖,治疗便秘改善血液循环,是减肥的最佳食品。 梨子自古被尊为“百果之宗”,有润肺、止咳、消痰 、降火等功用。在秋季若因气候过度干燥,继而出现 口渴、便秘、干咳等;或因内热导致烦渴、咳喘及痰 黄等症状,可多食梨。现代营养学认为,山药中含有 较多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还富含钾、镁等矿物质 元素,具有营养滋补、诱生搅扰素、增强机体免疫力 等功效,还能改善冠状动脉及微轮回血流,可治疗慢 性气管炎、冠芥蒂、心绞痛等。天气枯燥,易伤肺津 ,招致阴虚,出现口干、咽干、唇焦、干咳等病症, 此时进补山药最为适合,因山药是安然平静之品,为 26 ppt课件 滋阴养肺之上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主运化、升清、统摄血液。
•
脾如同国家主管后勤粮草的最高官员,饮食
五味靠它进行消化吸收,并运送到全身。是人的
后天之本,主管对食物和水液的运输和吸收转化
,并把精微物质输布到全身。中医叫做“脾主运
化”。脾脏还有提升中焦之气的作用。凡内脏脱
出(子宫脱出、疝气)多是脾气下陷所致。脾脏
主管人体肌肉、四肢的正常发育成长和正常活动
、温,养胃健脾,益血壮身”。现代营养学研究
表明,大枣含有的环磷酸腺,对保养心脏十分有
益。夏日多吃赤小豆,可缓解夏天出现的口渴烦
ppt课件
26
七、五脏与食物
红色食物养心
红色食品代表有西红柿、红辣椒、红枣等。
前两种红色食物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A,
能增强人的体力和缓解因工作生活压力造成的疲
劳。尤其是番茄红素对心血管具有保护作用,有
独特的氧化能力、保护体内细胞、使脱氧核糖核
酸及免疫基因免遭破坏、减少癌变危害、降低胆
固醇、防止便秘。红枣,中医认为大枣“性味甘
ppt课件
8
一、脏象学说的内容
ppt课件
9
二、中医脏腑概念的特征
• 中医脏象学说的“脏腑”表述的是以 某一脏腑名称为代表的某一系统的生理病 理概念;
• 西医学所说的“内脏”则是指解剖形 态上的具体脏器与他的生理病理功能。
ppt课件
10
ppt课件
11
五
脏
六
腑
五体
皮、肉、 脉、骨、筋
五官
耳、目、 鼻、舌、口
• 中医基础理论之五脏六腑
ppt课件
1
中医学的特点之一是整体观念,认 为人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
ppt课件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ppt课件
19
四、五脏的功能
• 5、肾:“作强之官”。
•
藏精、主水、纳气。
•
肾脏有发挥强力的作用,能产生技巧。是人
的先天根本、真火(即:元阴、元阳)的所在地,
决定的人生老病衰亡的全过程。还主管着生殖机
能和全身水液代谢及大小便的排泄。肾还主管着
脑、髓和骨骼及牙齿的发育生长,决定着人的精
力、智慧与才干。所以古人总结出了保养肾精是
五液
汗、涕、 泪、涎、唾
ppt课件
12
五脏
• 五脏,是心、肝、脾、肺、肾的合称。在经络学 说中,将心包络也称一脏,合为六脏。藏象学说 习惯将心包络附属于心,故一般称为五脏。
• 特点: “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
• 形态上—实质性器官。 • 功能上—藏精、气、血、津液。
ppt课件
13
六腑
• 六腑,是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的合 称。
• 特点: “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 形态上—官腔性器官。 • 功能上—主饮食物的受纳、消化、吸收、传导。
ppt课件
14
奇恒之腑
• 内容包含: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等不同于平常之腑。
• 特点: • 形态上—官腔性器官(类脏)。 • 功能上—藏精气(似腑)
ppt课件
7
中医以研究脏腑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为中心,结合脏腑与形体、诸窍的关系, 以及脏腑和自然界关系的学说,称为脏象 学说。脏象二字的“脏”(通藏字),是 指藏于体内的内脏;“象”,指表现于外 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现象。
所以我们通过研究观察人体外在现象、 征象,就可以研究人体内在脏腑的生理功 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这就是《内 经》所说的“有居内,必形于外”的道理。
ppt课件
15
四、五脏的功能
ppt课件
16
四、五脏的功能
• 2、肝:“将军之官”。
• 主藏血,主疏泄。 • 肝脏如同国家的最高军事领导者(将
军),勇武能出谋划策。主管藏血,能使 人耐受疲劳。肝还主管疏泄和畅达,使人 的气血舒畅,有助脾胃的消化,腑气的通 利。
ppt课件
17
四、五脏的功能
• 3、脾:“仓廪之官”
健康长寿的理论与实践。
ppt课件
20
五、六腑的功能
• 六腑以泻为常态 • 六腑的“腑”,有“府舍”的意思,是空
腔的器官的意思。 • 主要作用是输送营养和排泄糟粕,参与水
液代谢等。
ppt课件
21
五、六腑的功能
• 正是由于人体有六腑的“输泻”与五脏 的“贮藏”,这一进一出、一藏一泻, 共同协调较好地完成了物质在体内的贮 藏、转化、利用、输送、排泄等代谢的 全部过程。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脾脏统摄血液在血管中正常的运行而不外溢,
就是“脾统血”的功能。
ppt课件
18
四、五脏的功能
• 4、肺:“相辅之官”。
• 主气,司呼吸;通调水道;宣散卫气;朝百脉, 主治节。
• 肺脏如同国家的总理,帮助(辅佐)着君主(最 高领导者),主管一身之气并调节着全身的活动 。主管着一身之气,全身的各种生理活动都依靠 着肺气的作用。人有没有气力,也要依靠肺的作 用。肺脏不主管呼吸,时行吐故纳新。肺脏还与 心脏紧紧配合,推动着全身的血液运行。肺还调 节全身的水液,使用水液下行。肺还主管发声。
ppt课件
24
七、五脏与食物
ppt课件
25
七、五脏与食物
中国人说:“民以食为天”,从身体健康 来讲,饮食是健康的基础,要合理膳食,中医 认为“药食同源”,不同颜色的食物即可以治 疗不同的疾病,而且可以保证自身血“质”良 好。例如心功能不好的人可多食红色食物;肝 功能不好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可多食绿色食物;脾功能(消化 功能)不好的人可多食黄色食物;肺功能不好 的人可多食白色食物;肾功能不好的人可多食 黑色食品。
ppt课件
22
六、脏腑的各种关系
• 1、脏与腑的表里关系 • 脏与腑之间生理病理存在密切关系,
相互影响。中医学将这种某脏与某腑之间 的最亲密关系概括为互为表里关系。他们 分别是:心与小肠相表里,肺与大肠相表 里,肾与膀胱相表里,肝与胆相表里,脾 与胃相表里。
ppt课件
23
六、脏腑的各种关系
2、脏腑的其他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