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地壳物质循环-与三大类岩石-考点18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基础知识回扣回扣6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基础知识回扣回扣6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2019最新】精选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基础知识回扣回扣6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考纲再现回扣导图1.矿物:分为金属矿和非金属矿。

2.地壳是由各种岩石组成的。

3.岩石的成因分类(1)岩浆岩⎩⎪⎨⎪⎧侵入岩:岩浆在地表以下冷凝形成的岩石常见岩石:花岗岩喷出岩:岩浆在地表冷凝形成的岩石常见岩石:流纹岩、安山岩、玄武岩(2)沉积岩⎩⎪⎨⎪⎧概念:风化过程产生的碎屑物质经过漫长的 岁月,沉积、固结为岩石特征:具有层理构造;含有化石常见岩石: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3)变质岩⎩⎪⎨⎪⎧概念:由于岩石存在的条件,如温度、压力等产生变化,导致岩石原先的结构、矿物成分等发生变化而形成的岩石常见岩石:花岗岩→片麻岩,石灰岩→大理岩 砂岩→石英岩,页岩→板岩4.地壳的物质循环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②代表外力作用。

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与③所示的地质作用相同的箭头是( ) A .① B.② C.⑤ D.⑥2.我国某地地质钻探时,向下钻探100米,发现地层由黏土、淤泥、岩石等物质组成,岩石中含芦苇化石。

与该岩石是同类岩石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3.对于三类岩石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花岗岩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玄武岩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B .板岩经过变质作用可以形成页岩C .沉积岩内一定含有化石D .乙和丙可以相互转化 答案 1.D 2.B 3.D解析 第1题,由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关系可推断出图中甲代表岩浆岩,乙代表沉积岩,丙代表变质岩,丁代表岩浆;③和⑥都表示变质作用,故D 项正确。

第2题,含有化石,应属于沉积岩,故对应图中的乙类岩石。

第3题,花岗岩和玄武岩都是岩浆岩,属于内力作用成岩,页岩经过变质作用形成板岩,含有化石的一定是沉积岩,但是沉积岩不一定都含有化石。

乙沉积岩和丙变质岩可以相互转化。

(2015·5月浙江省××市月考)下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

2016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地壳物质循环-与三大类岩石-考点18

2016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地壳物质循环-与三大类岩石-考点18

考点十八:地壳物质循环与三大类岩石【考点命题规律分析】3年考情统计题型示例考点分析命题趋势3年8考,分值22分2015天津,3、4, 8分2015上海,13、14,4分2014上海,11,2分2013江苏,8,2分2013上海,5、6,4分通过近三年的高考试题分析,全国新课标卷直接考查三类岩石与地壳物质循环试题不多,其他省份的课标卷也是偶尔考查,但是上海和江苏的地理单科卷每年都考查这一考点,考查形式以选择题为主,难度系数0.70左右根据对近5年来对这个考点考查的统计来看,该考点也是属于高频考点,主要以热点事件或地质景观图、示意图为背景,考查分析不同岩石的成因及对人类的影响[考点分层透析]【典型例题】(2015·天津,3、4·8分)某矿物形成于上地幔软流层,后随岩浆活动到达地表。

人们在下图所示古火山的岩浆岩及河滩泥沙中均发现了该矿物。

读图文材料,回答⑴~⑵题。

⑴使该矿物从上地幔软流层到达河滩泥沙中的地质作用,依次应为A.岩浆喷发岩层断裂风化、侵蚀搬运、沉积B.岩浆喷发岩层断裂搬运、沉积风化、侵蚀C.岩层断裂岩浆喷发风化、侵蚀搬运、沉积D.岩层断裂岩浆喷发搬运、沉积风化、侵蚀⑵剖面图中绘制的火山坡度,与实际的火山坡度相比A.变陡了B.变缓了C.无变化D.无法判断【解析】第⑴题,首先岩层断裂,然后上地幔软流层的矿物沿断层上升到地表,即岩浆喷发,形成岩浆岩,再经过外力作用,依次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形成河滩泥沙。

第⑵题,图示纵坐标单位为米,横坐标的单位为千米,两者比例尺差距较大,所以绘制火山剖面图坡度比实际坡度要大。

【答案】⑴C ⑵A【考点透析】三类岩石的形成、特点和用途类型形成特点用途岩浆岩侵入岩地下岩浆在内部压力作用下,侵入岩石圈上部,冷却凝固而成的岩石矿物结晶颗粒较大花岗岩是坚固、美观的建筑材料;多种金属矿是工业生产的原料喷出岩地下岩浆在内部压力作用下,沿地壳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岩石矿物结晶颗粒细小,有的有流纹或气孔沉积岩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受到破坏,形成碎屑物质,被搬运到低处沉积、固结而成的岩石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石灰岩是建筑材料和化工原料,钾盐是化工原料;煤、石油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能源变质岩岩石受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影响,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使原来成分、结构发生改变而成的岩石片理构造大理岩是建筑材料;铁矿石是钢铁工业的重要原料岩石圈的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周而复始,构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地壳物质循环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地壳物质循环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地壳物质循环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地壳物质循环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地壳物质循环1、岩石的分类: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2、地质作用表现: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地震)、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图中①④分别代表:①冷却凝固作用;②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等外力作用;③变质作用;④重熔再生3、地质作用能量来源:①内力作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产生岩浆活动变质作用,产生地壳运动与构造地震等②外力作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其次重力能使大气、水和生物生变化,形成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对于地表形态,通常有两种理解。

其一是从宏观形态上理解的地形,如高原、盆地等,是内力和外力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二是从微观成因上理解的地貌,如流水地貌、风沙地貌等,主要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

地质构造的类型:(1)褶皱(背斜、向斜),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外力侵蚀(在外力侵蚀作用之前背斜成山、向斜成谷)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2)断层(上升岩块-地垒、下沉岩块-地堑)①地垒(地貌上为断块山)--华山、庐山、泰山;②地堑--东非大裂谷、渭河平原和汾河谷地。

小结地质构造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1)利用向斜构造找水,向斜岩层蓄水好,水量丰富容易找。

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补给,两翼的水向中间汇集,下渗形成地下水,故打井可在向斜槽部。

见下图(2)利用向斜、背斜确定钻矿位置。

如岩层中含有某种矿产法如煤、铁矿等.订计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因此钻探或打井时在向斜构造处。

因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搬运掉了。

(3)断层能加大地震烈度、地震发生时,有断层的地烈度会变大(4)利用断层找水.断层往往是地下水出露的地方。

(5)建筑、工程隧道选址应避开断层,在断层地带搞大型工程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塌陷。

三大类岩石与地壳物质循环

三大类岩石与地壳物质循环

三大类岩石与地壳物质循环考点热度★★☆☆☆1.三大类岩石的形成、特点、常见岩石及用途类型形成特点常见岩石用途岩浆岩侵入岩地下岩浆在内力作用下侵入地壳上部,岩层冷却凝固而形成岩石矿物结晶颗粒较大花岗岩花岗岩是坚固美观的建筑材料;多种金属矿是工业生产的原料喷出岩地下岩浆在内力作用下,沿地壳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冷凝而形成岩石矿物结晶颗粒细小,有的有流纹或气孔构造玄武岩沉积岩裸露的岩石,在风吹、雨打、日晒以及生物作用下,逐渐成为砾石、沙子和泥土。

这些碎屑物质被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下来,经过压紧固结作用形成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含有化石石灰岩、砂岩、页岩石灰岩是建筑材料和化工原料;煤、石油是当前世界最重要的能源变质岩地壳中原有岩石,在压力和温度作用下,其矿物成分和结构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形成变质岩片理构造大理岩、板岩、石英岩、片麻岩大理岩是建筑材料;铁矿石是钢铁工业的重要原料2.地壳物质循环考向地壳物质循环图的判读1.巧妙掌握三个突破口(1)各类岩石在地球内部经重熔再生都可以变成岩浆。

(2)岩浆岩只能由岩浆转化而来。

(3)岩浆岩、沉积岩可以经变质作用变成变质岩,岩浆岩、变质岩可以经外力作用变成沉积岩,但沉积岩、变质岩不能直接变成岩浆岩。

2.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大致可以用进出箭头的多少来区分:(1)岩浆:三进一出。

(2)岩浆岩:一进三出。

(3)变质岩和沉积岩:二进二出。

注:沉积物指向的一定是沉积岩,沉积岩一般含有化石并具有层理构造。

3.判断箭头含义(1)指向岩浆岩的箭头——冷却凝固作用,是内力作用。

(2)指向沉积岩的箭头——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是外力作用。

(3)指向变质岩的箭头——变质作用,是内力作用。

(4)指向岩浆的箭头——重熔再生作用,是内力作用。

4.万变不离其宗,变式再多,本质不变地壳物质循环的多种变式图解各变式中号码代表的意义:①冷却凝固作用;②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③变质作用;④重熔再生。

新高考地理地壳与岩石圈

新高考地理地壳与岩石圈

考点地壳与岩石圈地壳——是指地球内部结构分层中的最外层,它位于莫霍面以上的部分,随着海拔的不同地壳厚度会发生变化,总体来讲,陆壳厚,洋壳薄。

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它包含了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区别——岩石圈的范围比地壳大。

【拓展提升】贵州赤水河畔拥有瀑布、湿地、翠林等美景,是山—水—林配置较好的风景区。

图为赤水河流域某瀑布景观图,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据此完成问题。

1.图中岩石的类型对应右图中的()A.甲B.乙C.丙D.丁2.图示瀑布形成的主要过程是()A.地壳抬升—流水沉积—重力崩塌B.地壳抬升—流水侵蚀—重力崩塌C.地壳下沉—流水沉积—流水侵蚀D.地壳下沉—流水沉积—重力崩塌【答案】1.A 2.B【分析】1.据图可知,有三个箭头指向丁,可推知丁代表岩浆,根据岩浆只能形成岩浆岩可判断出,乙为岩浆岩,再根据已知条件“变质作用”可判定甲为沉积岩,丙为变质岩。

图示岩层层状结构明显,符合沉积岩的特征,A项正确。

B、C、D错误。

故选A。

2.瀑布的形成与河流的下切侵蚀、溯源侵蚀密切相关,较强的河流侵蚀与地壳抬升密不可分,河流溯源侵蚀过程中,陡坎逐渐发育,在重力作用下岩体崩塌现象频繁发生,进而形成规模较大的瀑布,由此可知该瀑布形成的主要过程是地壳抬升一流水侵蚀一重力崩塌,故B 正确,A、C、D错误。

故选B。

形成玄武岩的岩浆流动性好,喷出冷凝后,形成平坦的地形单元。

下图为某玄武岩地貌景观。

调查发现,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分别形成于不同喷发时期。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玄武岩的矿物直接来自()A.岩石圈B.地壳上部C.上地幔D.地壳下部4.塑造图示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流水侵蚀和流水堆积B.岩浆的喷出和冷凝C.风化和流水侵蚀D.沉积和固结成岩5.根据侵蚀程度的差异,图中不同地貌单元的玄武岩形成的先后顺序为()A.尖顶山的玄武岩,平顶山的玄武岩,台地的玄武岩B.台地的玄武岩,尖顶山的玄武岩,平顶山的玄武岩C.尖顶山的玄武岩,台地的玄武岩,平顶山的玄武岩D.台地的玄武岩,平顶山的玄武岩,尖顶山的玄武岩【答案】3.C 4.C 5.A【分析】3.玄武岩为喷出型岩浆岩,岩浆来自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C正确,ABD错误。

高考地理《选考总复习》配套文档:必修Ⅰ第3章 第8讲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Word版含解析

高考地理《选考总复习》配套文档:必修Ⅰ第3章 第8讲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Word版含解析

考点一 地壳的物质组成1.矿物(1)概念:具有确定化学成分、物理属性的单质或者化合物。

(2)存在形式:气态、液态和固态。

(3)分类:金属矿和非金属矿。

2.岩石(1)概念:岩石圈中体积较大的固态矿物集合体,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

(2)分类(成因)①岩浆岩⎩⎪⎨⎪⎧侵入岩:岩浆在地表以下冷凝形成的岩石常见岩石:花岗岩喷出岩:岩浆在地表冷凝形成的岩石常见岩石:流纹岩、安山岩、玄武岩②沉积岩⎩⎪⎨⎪⎧概念:风化过程产生的碎屑物质经过漫长的岁 月,沉积、固结为岩石特征:具有层理构造;含有化石常见岩石: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③变质岩⎩⎪⎨⎪⎧概念:由于岩石存在的条件,如温度、压力等产生变化,导致岩石原先的结构、矿物成分等发生变化而形成的岩石常见岩石:花岗岩→片麻岩,石灰岩→大理岩, 砂岩→石英岩,页岩→板岩矿物有规律地聚集在一起形成岩石。

根据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下列物质名称按组成或被组成的关系排列正确的是( ) ①岩石 ②化学元素 ③矿石 ④矿物 ⑤矿产 ⑥地壳 A .②→⑤→①→④ B .②→④→⑥→① C .②→④→①→⑥ D .②→④→③→⑤ 2.下列岩石中都有可能找到化石的是( ) A .砾岩、大理岩 B .页岩、石灰岩 C .砂岩、玄武岩 D .石英岩、花岗岩答案 1.C 2.B解析 第1题,矿物是具有确定的化学成分、物理属性的单质或者化合物,是化学元素在岩石圈中存在的基本单元;有些矿物富集到有开采价值时称为矿产;含有矿产的岩石称为矿石;岩石及其中的矿产组成地壳。

第2题,可能含有化石的岩石应为沉积岩,四个选项中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为沉积岩。

(2016·金华月考)读“石灰岩地区塌陷型天坑形成过程示意图”,完成3~4题。

3.按成因分,图中岩石属于( ) A .喷出岩 B .侵入岩 C .沉积岩D .变质岩4.塌陷型天坑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 .风力侵蚀 B .流水沉积 C .流水侵蚀 D .风化作用答案 3.C 4.C考点二 地壳的物质循环地壳的物质循环包括地质循环和岩石的转化,结合起来可用下图表示:1.地壳物质循环图的读图技巧(1)理清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化图上箭头的方向①岩浆岩只能由岩浆转化而来,岩浆指向外的箭头一定指向岩浆岩。

专题18 三大类岩石与地壳物质循环-高考全攻略之备战2018年高考地理考点一遍过 含解析 精品

专题18 三大类岩石与地壳物质循环-高考全攻略之备战2018年高考地理考点一遍过 含解析 精品

考点18 三大类岩石与地壳物质循环考点热度★★☆☆☆1.三大类岩石的形成、特点、常见岩石及用途不同岩石由于形成过程、物质来源不同,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用途:类型形成特点常见岩石用途岩浆岩侵入岩地下岩浆在内力作用下侵入地壳上部,岩层冷却凝固而形成岩石矿物结晶颗粒较大花岗岩花岗岩是坚固美观的建筑材料;多种金属矿是工业生产的原料喷出岩地下岩浆在内力作用下,沿地壳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冷凝而形成岩石矿物结晶颗粒细小,有的有流纹或气孔构造玄武岩沉积岩裸露的岩石,在风吹、雨打、日晒以及生物作用下,逐渐成为砾石、沙子和泥土。

这些碎屑物质被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下来,经过压紧固结作用形成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含有化石石灰岩、砂岩、页岩石灰岩是建筑材料和化工原料;煤、石油是当前世界最重要的能源变质岩地壳中原有岩石,在压力和温度作用下,其矿物成分和结构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形成变质岩片理构造大理岩、板岩、石英岩、片麻岩大理岩是建筑材料;铁矿石是钢铁工业的重要原料2.地壳物质循环考向地壳物质循环图的判读1.巧妙掌握三个突破口(1)各类岩石在地球内部经重熔再生都可以变成岩浆。

(2)岩浆岩只能由岩浆转化而来。

(3)岩浆岩、沉积岩可以经变质作用变成变质岩,岩浆岩、变质岩可以经外力作用变成沉积岩,但沉积岩、变质岩不能直接变成岩浆岩。

2.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大致可以用进出箭头的多少来区分:(1)岩浆:三进一出。

(2)岩浆岩:一进三出。

(3)变质岩和沉积岩:二进二出。

注:沉积物指向的一定是沉积岩,沉积岩一般含有化石并具有层理构造。

3.判断箭头含义(1)指向岩浆岩的箭头——冷却凝固作用,是内力作用。

(2)指向沉积岩的箭头——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是外力作用。

(3)指向变质岩的箭头——变质作用,是内力作用。

(4)指向岩浆的箭头——重熔再生作用,是内力作用。

4.万变不离其宗,变式再多,本质不变地壳物质循环的多种变式图解各变式中号码代表的意义:①冷却凝固作用;②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③变质作用;④重熔再生。

高考地理专题3.5 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判读-解图释含义含解析

高考地理专题3.5 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判读-解图释含义含解析

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判读[知识点拨]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是展示岩石圈物质循环、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化过程的图示。

常见图示有两种:以地质剖面图为背景的循环示意图和以关联图为背景的示意图。

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类型多种多样,但都是说明岩浆、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之间的循环关系,这种关系的实质是内外力作用。

岩浆岩只能由岩浆转化而来,岩浆指向外的箭头一定指向岩浆岩。

岩浆岩、变质岩和已形成的沉积岩能转化成沉积岩或沉积物;岩浆岩、沉积岩和(2016·高考江苏卷改编)下图为地球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关于图中①②③④所示箭头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a.①指化学沉积作用b.②指搬运作用c.③指成岩作用d.④指火山喷发作用A.ab B.adC.bd D.cd[审答流程][标准答案] B[对点练习]图a为桂林象鼻山景观图,图b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a中岩石类型属于图b中的( )A.甲B.乙C.丙D.丁2.形成该景观的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是( )A.④—⑦—③B.②—③—④C.⑥—①—③D.③—④—⑤答案:1.C 2.A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Ⅰ、Ⅱ、Ⅲ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

读图,回答3~4题。

3.花岗岩的形成过程属于( )A.①B.③C.④D.⑤4.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地质环境和过程是( )A.Ⅰ—①B.Ⅱ—③C.Ⅲ—⑤D.Ⅰ—⑥解析第3题,根据地壳物质循环规律,结合图,可知②代表重熔作用,③代表岩浆活动,④代表地壳运动,⑤代表变质作用,花岗岩的形成过程属于岩浆冷凝作用。

第4题,化石存在于沉积岩中,是古生物的遗体保留在沉积环境中,经过长期的外力作用而形成的。

答案 3.B 4.A5.(2016·江苏地理,21)下图为地球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双选)关于图中①、②、③、④所示箭头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A.①指化学沉积作用B.②指搬运作用C.③指成岩作用D.④指火山喷发作用答案AD(2015·上海地理,13~14)根据岩石的质地,如矿物颗粒的大小、有无气孔、致密程度、形状等可以推测岩石的形成过程和形成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地壳物质循环-与三大类岩石-考点18考点十八:地壳物质循环与三大类岩石【考点命题规律分析】3年考情统计题型示例考点分析命题趋势3年8考,分值22分2015天津,3、4, 8分2015上海,13、14,4分2014上海,11,2分2013江苏,8,2分2013上海,5、6,4分通过近三年的高考试题分析,全国新课标卷直接考查三类岩石与地壳物质循环试题不多,其他省份的课标卷也是偶尔考查,但是上海和江苏的地理单科卷每年都考查这一考点,考查形式以选择题为主,难度系数0.70左右根据对近5年来对这个考点考查的统计来看,该考点也是属于高频考点,主要以热点事件或地质景观图、示意图为背景,考查分析不同岩石的成因及对人类的影响[考点分层透析]【典型例题】(2015·天津,3、4·8分)某矿物形成于上地幔软流层,后随岩浆活动到达地表。

人们在下图所示古火山的岩浆岩及河滩泥沙中均发现了该矿物。

读图文材料,回答⑴~⑵题。

⑴使该矿物从上地幔软流层到达河滩泥沙中的地质作用,依次应为A.岩浆喷发岩层断裂风化、侵蚀搬运、沉积B.岩浆喷发岩层断裂搬运、沉积风化、侵蚀C.岩层断裂岩浆喷发风化、侵蚀搬运、沉积D.岩层断裂岩浆喷发搬运、沉积风化、侵蚀⑵剖面图中绘制的火山坡度,与实际的火山沉积岩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受到破坏,形成碎屑物质,被搬运到低处沉积、固结而成的岩石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石灰岩是建筑材料和化工原料,钾盐是化工原料;煤、石油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能源变质岩岩石受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影响,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使原来成分、结构发生改变片理构造大理岩是建筑材料;铁矿石是钢铁工业的重要原料而成的岩石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岩石圈的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周而复始,构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可归纳为下面的模式图:[考点规律揭秘]岩石圈物质循环图的判读技巧岩石圈的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周而复始,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可通过变形产生多种不同的变式,常见的岩石圈物质循环各种变式图,如下所示:判读岩石圈物质循环模式图,要掌握以下几点技巧:(1)岩浆是“岩石之本”,岩石圈物质循环起于岩浆,因此正确判断出岩浆是解读岩石圈物质循环模式图的关键。

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凝而成,指向岩浆岩的箭头只有一个箭头。

即只有一个箭头的就是岩浆岩,其作用即为冷却凝固作用。

(2)岩浆是岩石转化的“起点”,也是三类岩石的“归宿”,即有三个箭头指向。

(3)岩石均可经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岩石均可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三大类岩石都有可能重熔再生成岩浆。

(4)三大类岩石中只有沉积岩含有化石和具有层理构造,并且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

【示例】(2013·上海卷,5、6,4分)岩石物质循环模型说明岩石通过不同的过程可以从一种形态转化成为另一种形态。

(1)大理岩是石灰岩经过程①形成的。

在这一过程中()A.温度升高,压力降低 B.温度降低,压力升高C.温度升高,压力升高 D.温度降低,压力降低(2)图中能够反映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形成过程的代码是A.②B.③C.④D.⑤【图形解读】【解析】第⑴题,本题考查地壳物质循环。

石灰岩经过高温、高压的变质作用变质成变质岩。

①过程代表变质作用,则一过程中温度升高,压力升高。

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第⑵题,大洋中脊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岩浆从板块的分离边界处喷发形成海岭。

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是因为岩浆活动形成。

图中④表示岩浆活动形成岩浆岩。

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答案】⑴C ⑵C【考点经典试题训练】[3年高考真题](2015•上海卷,13、14,4分)根据岩石的质地,如矿物颗粒的大小、有无气孔、疏密程度、形状等可以推测岩石的形成过程和形成过程。

据此回答1~2题。

1.某山体由岩浆岩组成。

该岩浆岩表面无气孔,矿物颗粒粗大,对其成因的合理推测是①岩浆冷却较快②岩浆冷却较慢③在地表形成④在地下形成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历史上,苏州人利用当地砚瓦山的岩石做原料生产优质砚台。

这种岩石岩性致密,呈薄板状。

该岩石可能是()A、喷出岩B、侵入岩C、沉积岩D、变质岩3.(2014·上海卷,11,2分)张家界景区群峰林立,山体陡峭、险峻,其主要岩石类型是A. 石灰岩B. 片岩C. 板岩D. 石英砂岩(2013·江苏,8,2分)图是某流域地质简图,甲、乙、丙三地有砾石堆积物(见图右下角照片),在甲地砾石堆积物中发现了金刚石。

读图回答4题。

4图中可能找到金刚石矿的地点是A.①B.②C.③D.④[创新预测试题]一、选择题【2015·泉州五校高三联考】安徽天柱山山体主要由燕山期花岗岩组成,其花岗岩峰丛地貌景观奇特,峰雄石奇,是我国5A级景区。

据此回答1~2题:1.形成天柱山风景的岩石属于上图中的A.甲 B.乙 C.丙 D.丁2.天柱峰的形成过程是A.沉积——断裂——抬升 B.侵入——隆起——风化侵蚀C.板块碰撞——火山喷发 D.沉积——褶皱——背斜成山【2015·烟台市莱州一中期末考试】读“丹霞地貌形成示意图”,回答3~4题。

3.丹霞地貌的形成过程正确的是A.c→b→d→a→f→e B.b→a→c→d→f→eC.a→b→c→d→e→f D.d→c →b→a→f→e4.e图中“狗头石或骆驼石”属于A.花岗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D.玄武岩【2015·安庆一中等江淮名校第二次联考】天山大峡谷(图甲)由红褐色的巨大山体群组成。

这里山体高大,山坡陡峭,峡谷细长,山体由红色岩石和粗砂砾石组成。

谷内山体陡峭险峻,奇峰异石,千姿百态。

崖壁下部有大大小小洞穴分布,图乙为岩石转化图,读图完成5~6题。

5.崖壁下部洞穴成因最有可能是A.冰川侵蚀 B.风力侵蚀 C.流水侵蚀 D.海水侵蚀6.据图文资料,判定该峡谷主要岩石为A.甲 B.乙 C.丙 D.丁【2015·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中期中】下为美国犹他州拱门国家公园“精致拱门”景点,年均降雨量为250 mm,约三亿年前,这里是海洋。

据资料完成7题。

7.“精致拱门”景点的岩石类型为A.沉积岩 B.变质岩 C.侵入岩D.喷出岩【2015·重庆调研抽调二】图为某地理爱好者在野外拍摄的地理景观图片,读图回答8~9题。

8.图中的岩石属于A.喷出岩B.侵入岩C.沉积岩D.变质岩9.图中岩石形成的条件是A.风沙沉积B.河流沉积C.冰川侵蚀D.海浪侵蚀【2015·江苏淮安、宿迁、连云港、徐州调研一】左图为桂林象鼻山景观图,右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图2中岩石类型属于图3中的()A.甲B.乙C.丙D.丁11.形成该景观的地质作用先后顺序是()A.④一⑦一③B.②—③—④C.⑥一①一③D.③—④—⑤二、综合题12.【2015·北京丰台一模】图示意白石山大理岩峰林地貌景观。

大理岩由沉积岩高温变质而形成。

说明白石山峰林地貌景观的主要形成过程。

13.【2015·年济南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钻石是高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单质晶体。

A国被称为“钻石之国”,约有1/3的人口从事钻石采集,采集区主要分布在河流下游的河滩地带,河流汛期之后往往是钻石采集的高峰。

钻石的出口为该国带来了财富,而这个国家却是世界上最贫困的国家之一。

(1)每年5~10月为A国的雨季,降水丰富,说明此时降水形成的条件。

(2)写出钻石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并分析该国钻石采集区主要分布在河流下游的自然原因。

(3)当地人在河流汛期之后进行钻石的采集,说明这样做的理由。

考点经典试题训练参考答案:[3年高考真题]1.D2..D【解析】第1题,岩浆岩分侵入岩和喷出岩。

侵入岩是岩浆侵入地壳深处,缓慢冷却形成。

在冷却过程中充分结晶,矿物结晶体巨大,肉眼清晰可见。

D正确。

第2题,喷出岩往往含有大量气泡,如流纹岩。

侵入岩一般不会出现层理构造。

沉积岩往往具有层理构造,但岩性较软,物质不坚硬。

该岩石呈薄板状,岩性致密,应是页岩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板岩。

D正确。

3.D【解析】石灰岩形成于浅海环境,多溶洞,石林等景观,不符合题意;片岩是变质岩有片状结构,板岩有板状结构,二者难以形成群峰林立的景观。

在巨厚层石英砂岩中,存在着若干层薄层粉砂质软弱层,因其抗风化侵蚀的能力软弱,易于风化剥蚀。

有利于群峰林立景观。

石英砂岩抗剪强度低,经历多次构造运动,导致区内不同方向、不同性质、不同规模的断裂或裂隙纵横交错,故山体陡峻。

而张家界山体陡峭、险峻说明有断裂发育。

故答案为D.4.B【解析】甲处的金刚石为流水搬运并沉积于此,依河流流向,排除①和④;又知金刚石形成于高温、高压、缺氧的环境下,原生矿仅产出于金伯利岩等岩浆岩中,其他都是被河流等搬运过去的。

根据图①、③、④均为沉积岩类,不符合金刚石的形成条件,②处为岩浆岩,可能找到金刚石矿。

[创新预测试题]1.A2.B【解析】第1题,根据题目信息“安徽天柱山山体主要由燕山期花岗岩组成”可知,天柱山风景的岩石是岩浆岩。

结合岩石转化图可知,丁为岩浆,甲为岩浆岩,A正确。

第2题,天柱峰的形成过程:首先是岩浆侵入,形成花岗岩,后地壳抬升,花岗岩初露地表,在外力的侵蚀作用下形成。

B正确。

3.A4.B【解析】第3题,丹霞地貌的形成发育先固结成岩,再受到内力作用使部分红色地层发生倾斜和舒缓褶曲,并使红色盆地抬升,流水向盆地中部低洼处集中,沿岩层垂直节理进行侵蚀,形成两壁直立的深沟,随着沟壁的崩塌后退,形成堡状残峰、石墙或石柱等地貌。

随着进一步的侵蚀,残峰、石墙和石柱也将消失,形成缓坡丘陵,所以A正确。

第4题,从上题中分析狗头石或骆驼石属沉积岩,所以B正确。

5.C6.A【解析】第5题,由山体由红色岩石和粗砂砾石组成,判定是沉积岩,而洞穴成因可能是流水侵蚀,C正确。

第6题,右图中甲是沉积岩,丙是变质岩,丁是岩浆,乙是岩浆岩。

该峡谷主要岩石是沉积岩,所以A正确。

7.A【解析】第7题,岩层有层理,且材料说几亿年前是海洋,所以沉积作用较强,是沉积岩,A正确。

8.C 9.B【解析】第8题,结合图片岩石中存有的大量大小不一的碎石,可推知该岩石属于沉积岩。

第9题,结合上题分析,该岩石是沉积作用的结果,和风力沉积不温吻合,应属于河流沉积条件下形成。

10.C 11.A【解析】第10题,桂林象鼻山是由石灰岩受溶蚀作用而成的喀斯特地貌。

结合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知,丙沉积物通过固结成岩作用而成的石灰岩。

第1题,象鼻山是沉积物形成沉积岩后,经过地壳隆起,在地表水的溶蚀作用下形成的。

12.【答案】岩浆活动导致沉积岩受高温影响变质为大理岩,地壳运动导致岩层断裂隆起,在风化崩塌与地表水溶蚀作用下,形成独特的大理岩峰林地貌景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