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民族团结

合集下载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民族团结》课件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民族团结》课件

西部大开发的标志工程- 西部大开发的标志工程----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
西气东输工程
西电东送工程
西部大开发战略带动了西部少民族的发展。
西藏第一所高等学府——西藏民族学院
又一批西藏农奴后代走进校门
优秀的援藏干部
孔繁森
孔繁森用随身携带的小药箱 为农牧民看病、治病
发展农牧业经济,加大改革开放力度
意义: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 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是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二、各民族共同发展
1、民族政策: 各民族共同发展
新中国成立时,少数民族地区基本上 还处于封建制、农奴制,甚至是原始公 社制度。 60年代初,国家废除了西藏封建农奴 制度,百万农奴翻身做了主人。
西藏为封建贵族无偿劳动的农奴
背景材料:2010年5月,党 通观材料抓中心 中央国务院召开新疆工作座 运用知识抓结合 阅读设问抓关键 谈会。分析了新疆的形式, 结合材料,谈谈当前 组织答案抓逻辑 明确了今后做好新疆工作的 完善答案抓全面 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 任务要求。会议决定举全国 之力帮助新疆,深入实施稳 具备的有利因素。 疆兴疆、富民固边战略,按 ①有党的正确领导; 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进新 ②有中央的高度重视和正 疆跨越式发展. 确的战略部署; 按照中央要求,全国19 ③有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 省市对口支援新疆。河北省 思想; 积极落实2011—2015年对口 ④有全国人民的支持和各 援疆资金共18亿元,并选派 省市对口支援; 援疆干部和技术人员支援新 ⑤有符合新疆实际的政策 疆,使受援地巴州群众感受 措施等。 到了中华“大家庭”的温暖。
各民族 共同发展
典型成就: 西藏民主改革、西部大开发带动
少数民族发展、少数民族农牧经 济发展等

第11课_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八年级-下-中华版解析)

第11课_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八年级-下-中华版解析)

第11课各族人民的大团结一、知识能力目标1、了解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2、掌握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和意义。

3、知道我国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得到了迅速发展。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民族区域自治,少数民族地区发生历史性变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三、教材要点解析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各民族都对祖国的发展作出过巨大的贡献。

2、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北部、西南部和东北部地区。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和相互交错居住的格局。

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奉行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则,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其内容就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利,由当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地区和本民族的内部事务。

4、现今,我国共有5个省级自治区,30个自治州和120个自治县(旗)等。

我国省级自治区一览表5、198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为民族区域自治的实施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2001年,又公布实施了该法的修正案。

6、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7、旧中国,各民族地区间的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

新中国建立后,中央政府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还通过有关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抽调内地干部支援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设,以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与繁荣。

8、“一五”计划期间,国家在民族地区建设了一批重点工程,其中包括内蒙古包头钢铁基地、新疆克拉玛依油田、宁夏青铜峡水电站,川藏公路、青藏公路等。

9、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少数民族地区逐步普及了义务教育,基本上形成了符合少数民族特点的比较完整的民族教育体系。

10、1999 年,国家正式提出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又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

第11课、民族团结

第11课、民族团结
十一届三中全会 解放了中国 人民的思想
掀开了改革 开放的序幕
邓小平理论解决了改革开放以来国 内出现的政治上、经济上的诸多问 题,进一步的解放了人民的思想。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人 民 币 中 的 人 物 分 别 代 表 了 哪 些 民 族
高山族 满族
瑶族 侗族
布依族 朝鲜族
彝族 维吾尔族
苗族 壮族
是他照亮雪域高原的光芒。
是爱 一 境 一 爱的 个 界 个 人最 共 是 人 民高 产 爱 的 。境 党 别 最 界员人高 ,
孔繁森辅导他收 养的孤儿学习
孔繁森照顾生 病的藏族老人
我国的民族构成和民族分布的特点
民族区域 自治实行
民 族 团 结 各民族 共同发展
原因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内容 意义
1、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基础产业发展 2、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主改革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增长情况表
工业总产 值 1952 年 5.4亿元 粮食 1581.5万 吨 原油 5.2万吨 铁路通车 里程 3787千米 卫生机 构床位 5711张
1998 年
增长
5313亿元
983.9倍
7295.43 万吨
4.61倍
2047.24 万吨
393.7倍
13143千 米
2.5倍
3、西部大开发战略 4、优秀援藏干部
将少数民族歌曲与它所属的少数民族连接起来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藏族
《阿拉木汗》
朝鲜族
《道拉基》
蒙古族
《阿诗玛》
维吾尔族
《弦子舞曲》
彝族
链接中考
• (2007.太原)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 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 区域自治”。下列属于民族区域自治的省 级行政区是( ) C • A.山西 B.甘肃 • C.西藏 D.辽宁

第十一课民族团结

第十一课民族团结

D 5、“藏区出现大开发、大发展新气象得益于( ) A、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B、民主改革的推行 C、改革开放的推动 D、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6、 下列哪一地区是我国第二橡胶基地 ( B ) A、西藏 B、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区 C、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D、宁夏回族自治区 7、孔繁森是( A ) A、援藏干部的 B、援蒙干部的杰出代表 C、援疆干部的杰出代表 D、援回干部的杰出代表
五十六个星座 五十六枝花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五十六族语言 汇成一句话 爱我中华 爱我中华 爱我中华 咳罗尼罗咳罗咳 咳罗尼罗咳罗咳咳罗尼罗咳罗尼罗咳罗 爱我中华 爱我中华 健儿奋起步伐 爱我中华 建设我们的国家 爱我中华 中华英姿蓬发 爱我中华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 五十六语言汇成一句话 爱我中华
在什么时候,中共提出实 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建议?
在筹建新中国时
什么叫民族区域自治? 就是在统一的祖国大家庭内, 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 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相应 的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 使自治权,自主地管理本民族、 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当家作 主的权利。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是什么?
二、各民族共同发展
1、旧社会,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 新中国建立后,实行各民族的 共同发展 的政策。 2、20世纪60年代初期, 西藏地区胜利完成 民主改革 废除了 封建农奴制度 __________ ,百万农奴翻身当家做了主人, 进入 社会主义阶段 __________ 。 3、新中国成立后, 我国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内蒙古自治区 少数民族地区得到迅速发展。__________ 的莫力达瓦 西双版纳 达斡尔族自治旗成为商品粮基地,__________ 的傣族 第二大橡胶 自治州是我国__________ 基地。中央提出实施 西部大开发 战略以来,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 __________ 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课件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课件

探究民族政策
少数民族分布图
格局: 大杂居 小聚居
我国的民族分布有什么特点?
探究民族政策
• 自秦汉以来,各民族在政治、经济、 文化上长期以来相互依存,不可分 离。
在筹建新中国的时候,中国共产党 提出了什么样的民族建议?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
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识记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史实。
课题
内容
第11课 民族团结 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区域自治制度
要求 识 记 理解 应 用

学习目标
1.识记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民族区域自治的 概念;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和西部大开发
2.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和意义, 党和政府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原因。
学习重点:民族区域自治 学习难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傣族 泼水节
这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在欢度什么节日?
西汉时期加强同西域各国友好往来的使者是谁?
张骞






以上是哪个民族的服饰?
维吾尔族
朝鲜族
以上是分别是哪个民族的服饰?
我国古代有两个由少数民族建立 的统一的政权,分别是哪个少数民族 建立的什么王朝?
二、探究民族政策
民族区域自治
原因
内容
作用
有位同学对民族区域自治做出了自己的 理解,你能帮他指出其中的错误吗?
• 小明说: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凡是少数民族 居住的地方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而且在 实行区域自治的地方,不必服从国家的管 理,在民族自治的地方,实行自治的民族 地位最高,他们既不干涉其他民族的事务, 也不需要其他民族的帮助。

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整理-中国现代史-第11课 民族团结

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整理-中国现代史-第11课 民族团结

第11课民族团结【2014 湖北省荆州市】12. 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材料反映出新中国重要的政治制度是A.村民选举“海选”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一国两制”的构想D.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答案】B【2014 湖北省十堰市】2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为解决民族问题采取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A.“一国两制” B.民族平等C.民族团结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答案】D【2014 湖北省咸宁市】20.下列史实与邓小平有关的是①领导南昌起义②挺进大别山③改革开放④“一国两制”的构想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C【2014江苏淮安】20.新中国建立后,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改变了少数民族地区的落后面貌,促进了少数民族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

其主要原因是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B . “一国两制”的实践C.土地改革的进行D.对外开放的实行【答案】A【2014江苏盐城】13、当今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之所以能出现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的局面,主要得益于A、民主改革B、民族区域自治C、一国两制D、西部大开发【答案】B【2014乐山】18.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表1所示内容,表明新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国策是表1 省级民族自治区成立的时间表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C.西部大开发D.尊重少数民族的历史定制和宗教信仰【答案】A。

课件_第11课_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课件_第11课_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藏族
满族
维吾尔族
回族
学习目标:
1、了解各民族分布特点、民族 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 政策。 2、我们要维护国家统一、巩固 各族人民大团结。
设疑自探:
提示:自学课文63—68页,边读边
思考,围绕学习目标,提出自己的 疑问。
学习目标: 1、了解各民族分布特点、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 同繁荣的政策。 2、我们要维护国家统一、巩固各族人民大团结。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
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 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具有 重大的意义。
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孔繁森,1944年出生于山东聊城一个贫 苦的农民家庭。他18岁参军,在部队干了7年, 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复员后,他 先当工人,后被提拔为国家干部。1979年, 国家要从内地抽调一批干部到西藏工作,时任 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孔繁森主动报名,请人写 了“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 乡”的条幅。刚到西藏,他又写下“青山处处 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以此铭志。
1.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含义
前提—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
范围—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特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利
1956年建立新疆 维吾尔自治区
我 国 已 建 立 的 五 个 省 级 民 族 自 治 区
1947年建立内蒙古自治区
1958年建立宁夏 回族自治区
1965年建立 西藏自治区
1958年建立广西 壮族自治区
质疑再:
心中还有疑问的地方,请提出来。
运用拓展:
请同学们根据本课的学习内容,自编习题, 然后同桌之间交换学习。
运用拓展:
同学们,学完了这一课, 你们想一想,我们能为民族团 结做些什么呢?如何与少数民 族的同学相处呢?

全国各地中考历史真题精选 中国现代史 第11课 民族团结(含解析)

全国各地中考历史真题精选 中国现代史 第11课 民族团结(含解析)

第11课民族团结一、选择题1.(·贺州)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生活着瑶、壮等少数民族,这里风景优美,民族风情独特,它的成立,体现了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A.和平解放B.民主改革C.“一国两制” D.民族区域自治【答案】D2.(·邵阳)西藏自治区的领导干部中,近八成是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在自治区、自治县、自治乡人大代表中分别约占88.4%、92.6%、和99%。

这体现了我国()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注重对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C.少数民族享受比汉族更多的权利D.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的政策【答案】A3.(·淄博)为了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我国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 )A.按劳分配制度B.社会主义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一国两制”【答案】C4. (·德州)下列关于西藏的史实,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唐玄宗在位时文成公主远嫁吐蕃B.清朝时设立伊犁将军加强管辖西藏地区C.1950年西藏获得和平解放D.20世纪60年代西藏完成民主改革,进入社会主义阶段【答案】D二、非选择题5.(·西宁)(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解放”本意指解除束缚,得到自由或发展。

语出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安石榴》:“十月中,以蒲藳裹而缠之;二月初乃解放。

”自欧洲资本主义萌芽,新航路开辟,人类突破各自封闭的地理单元,加强沟通联系后,追求“解放”的步伐就一发而不可收。

从人性的解放,阶级地位的解放,民族的解放到生产力的解放,世界历史上演了一幕幕“解放”的宏大篇章。

(1)举出世界近代史上一例呼唤“人性解放”的典型事件,并指出“解放”的核心要义;举出中国近代史上一例“人性解放”的典型事件,并指出“解放”的主要意义。

(4分)(2)举出世界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上各一例奴隶(农奴)获得“解放”的典型事件。

(2分)(3)指出20世纪40年代中国上演的“解放”大剧,说明“解放”的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第11课民族团结
编订人:王珍荣审定人:文综组时间:
班级组别组名姓名
【学习目标】
知道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和意义;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的迅速发展。

【重点难点】
1、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2、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学法指导】分析资料、合作探究
【知识链接】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这首歌表达了中华儿女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种思想感情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学习过程】
知识点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
1.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制度,我国共有五个省级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自治区。

2.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和地区发展有重大意义,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政策。

知识点二:各民族共同发展
1.旧社会,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

新中国建立后,实行的政策。

2.中央提出实施战略以来,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

探究:阅读下列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
可侵害的部分。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一直把大力支持和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文化
事业作为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

如今,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面貌、人民生活水平已发生了巨大变化。

材料三:如下图所示
少数民族进入社会主义后,青藏铁路铺进高原后,马背民族圆了火车梦
生活水平有很大提高,
这是身着盛装的苗族人民。

请回答:
B级(1)根据材料一,《宪法》的上述规定体现了我国民族关系中的哪项制度?上述规定有何意义?
C级(2)党和国家为什么要实行这种制度?

C级(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新中国成立以后,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面貌和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哪些变化?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课堂小结】
【当堂检测】
1.“56个星座,56枝花,56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这首歌曲表达的主旨是()A民族平等 B 民族团结
C 民族共同繁荣
D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
2. 下列哪一地区是我国第二橡胶基地()
A. 西藏B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区
C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D宁夏回族自治区
3.为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国家实施的战略是()
A.进行民主改革
B.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西部大开发
D.扩大内需
4.孔繁森是()
A.援藏干部的杰出代表B援蒙干部的杰出代表
C援疆干部的杰出代表D援回干部的杰出代表
【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