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研哉平面广告设计理念研究

合集下载

简论原研哉设计理念中的东方美学传统

简论原研哉设计理念中的东方美学传统
宙 万 物都 是 “ 无 差 别 ” 只 是 在 外 形 上 不 同 , 事 物 的 等 , 而
计 上 。 原 研 哉 设 计 了能 够 唤 起 人 们 冰 和 雪 的 记 忆 的 纸 张 , 字 部 分 的 凹 陷 , 现 出 了一 种 冰 雪 的效 果 , 过 文 呈 通
触 觉 和 视 觉 的 复 合 信 息 构 筑 , 起 人 "J z 雪 的 记 忆 。 唤 f ̄ k r
的凹痕 、 起造 成 的阴 翳与痕迹 , 是值 得欣 赏的。 突 也
现代 设计 理 论 的维度 。 在原研 哉 的 眼 中 ,空 “ “ ” ” 、无 代 表 了能 够 延 伸 无 限 可 能 性 的 容 器 , 他 为 无 印 良 品 设 计
的地 平 线 系列 宣 传 海报 , 好地 应 用 了他 的 “ 空 ” 很 虚 理
达 警 卫 精 神 的 日本 传 统 自然 观 ” 。
三 、 空 虚
其二 , 白色 是 原 研 哉 信 息 构 筑 方 法 的 最 佳 平 台 。在
原 研 哉 的许 多 设 计 作 品 中 ,都 有 着 多 种 感 官 的 复 合 运
“ 空 “也 就 是 ” “ 是 道 家 和 禅 宗 哲 学 中 很 重 要 虚 , 无 ,
形 象 在 不 断 变 化 之 中 , 质 皆 是 “ ” 无 ” 包 含 对 思 本 无 。“ 还 维 表达 上 的不 尊常理 , 调 个人 的体 验 和直 觉 领 悟 , 强 这
和 艺术创 作 与鉴 赏的过 程十 分相似 。
在 松 屋 银座 的外 部 设计 中 , 研 哉再 次 运 用 了 “ 色 ” 原 白
与 “ 感 ” 双 重 信 息 构 筑 , 得 了成 功 。 在 原 研 哉 看 触 的 获

设计的设计——从原研哉上海展看创意产业的发展

设计的设计——从原研哉上海展看创意产业的发展

38创意经济 │ Creative Economy2012.05 Shanghai Economy日本的文化艺术、设计师会与中国创意产业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如2002年10月,日本东京画廊进驻北京798,并作首展“北京浮世绘”,更多的国内外艺术机构和艺术家开始进驻798地区,798艺术区的规模初步显露。

可以说“北京浮世绘”的展览,是798艺术区开始形成的首个标志性事件,与在中国创意产业具有重要地位的北京798艺术区显现有着可考证的渊源。

2012年3月10日至4月15日,由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主办的《设计的设计——原研哉中国展·上海》(以下简称“原研哉上海展”)在证大当代艺术空间成功举行,展示平面展品51组、影像作品3组、实物展品59组(图1)。

原研哉(Kenya HARA),日本著名平面设计师、无印良品艺术总监;兼任日本设计委员会理事长、日本平面设计师协会副会长,日本设计中心董事、武蔵野美术大学教授多职。

原研哉上海展启示着我们对创文/戴承良意产业的发展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和追问,触及笔者长期思考的问题:创意产业与文化产业是联系密切但有本质区别的两种产业结构。

发展创意产业首先需要创意家“设计中的设计”,是原研哉中国展包括上海展的主题,也是原研哉代表作的书名。

《设计中的设计︱全本》开篇《一种设计的方言:辨析原研哉》中写道:“他是一个自阴影和黑暗中成长起来的真正的日本创意家”。

从中国创意产业的发展来说,首先需要扶持作为个体的创意家,其次才可能有整体的创意产业化的发展。

以下先就原研哉作为创意家作两方面的分析。

其一,原研哉作为创意家,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是原研哉创意设计想象力与创造力的重要资源。

原研哉说:“我以为我们所谓的‘创意’,哪是流动于未来与过去间的思维构想的活力”。

原研哉上海展展览部分之一的“无印良品的艺术指导工作”,展示2002年以来原研哉任无印良品艺术指导主要的年度主题系列广告。

原研哉MUJI平面广告中“白”的色彩解析

原研哉MUJI平面广告中“白”的色彩解析

目录引言 (1)(一)MUJI品牌概述 (1)(二)“白”的色彩概述 (1)一、原研哉MUJI平面广告作品中“白”的感官效应 (3)(一)平面广告中“白”所产生的两种视觉效应 (3)1、“白”作为背景色引导受众注意力 (3)2、“白”作为信息主体色协调各元素 (3)(二)平面广告中“白”所带来的两种触觉效应 (4)1、还原材质的自然触觉 (4)2、表现日光的柔和温度 (5)二、原研哉MUJI平面广告作品中“白”的色彩属性 (5)(一)“白”的光学属性在平面广告中的应用 (5)(二)“白”的色彩三属性在平面广告中的应用 (6)1、无色相的“白”对其他色彩的协调作用 (6)2、最高明度的“白”产生减轻重量的作用 (7)3、低饱和度的“白”对空间的拓展作用 (8)三、原研哉MUJI平面广告作品中“白”的社会心理属性 (8)(一)日本传统美学下三种尚白的社会心理 (8)1、古典四原色当中的“白”代表自然朴素的审美渊源 (8)2、神道教尚白传统使“白”成为神圣纯粹的神话象征 (9)3、禅宗文化代表色使“白”上升为超脱尘世的精神寄托 (10)(二)现代极简主义美学下“白”的社会心理 (11)1、西方极简主义中的“白”代表理性与高傲的秩序 (11)2、日本现代社会中的“白”象征城市的干净与时尚 (12)四、原研哉“白”的设计创新点 (13)(一)“白”在空间上的“空” (13)(二)“白”在元素上的“素” (15)(三)“白”在思维上的“简” (16)结语 (18)参考文献 (19)摘要“白”在原研哉的平面广告作品中一直占据特殊的地位,这种极具个人风格的色彩使用不仅在日本受到消费者喜爱,也让原研哉和MUJI品牌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同时推动了“自然”“冷淡”“富有禅意”的日式极简主义风格在全球范围内的火爆和流行,甚至一度成为中产阶级都市生活哲学的母版。

与苹果等欧美极简主义设计相比,原研哉的“白”减少了凝练、理性、科技的意义,更带有日本古典禅宗气质,主张回归生活,重新审视人和自然的关系,成为消费者连接都市生活与纯净自然的链条。

论设计大师原研哉的设计理念

论设计大师原研哉的设计理念

论设计大师原研哉的设计理念作者:侯敏来源:《今传媒》2015年第08期一、原研哉的生平原研哉,出生于1958年6月11日,是日本中生代国际级平面设计大师、日本设计中心的代表、武藏野美术大学的教授,同时也是家喻户晓的无印良品的意识总监。

作为在全球瞩目的平面设计大师,原研哉于1982年投身于平面设计。

他在立冈山操山高等学校学习期间,就对平面设计有着浓厚的兴趣,在自己的课余时间,他花费大量的精力研究当时设计师们的艺术作品,并开始决心从事平面设计。

在他坚持不懈的努力之下,考入了武藏野美术大学——当时日本最为权威的艺术设计学院,在那里他学习设计学和设计符号学,师从井周太郎,在学习期间通过他不懈的努力,1983年以优异的成绩取得武藏野美术大学硕士学位。

在他入学的第二年,开始了他的设计生涯,开始设计“Nikka;CIDER”的包装。

在之后的几年里,他先后接任米其林轮胎公司的企业广告设计艺术指导,设计白兰“Alembic”的包装等,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在他看来,这些都是他对当时的平面设计大师的借鉴和学习,少有自己的个性,这并不是他所追求的。

于是他开始寻找属于自己的平面设计风格,开始借鉴永井一正和田中一光等设计大师的设计风格,在学习的基础上,将民族化融入进去,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他对平面设计的热爱和他敏锐的观察力使得他的设计在1998年的长野冬季奥运开、闭幕式的手册中展现出一种新的风格,将传统与现代融合、民族与国际接轨,获得了一致好评。

在这时,他开始了他真正意义上的平面设计之路。

二、原研哉的设计理念日本是一个好学的民族,这与它的文化起源是分不开的。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日本作为一个岛国,面积狭小,人口众多,在公元;7;世纪到公元;9;世纪,主要学习中国的文化,明治维新之后,向德国人学习先进的工程技术,学习英国的制度和社会管理体系,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又加入自己本民族的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日本文化。

日本的平面设计也是,在学习外国优秀的平面设计的基础上,融入民族元素,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日本设计。

浅析原研哉设计方法与设计理念

浅析原研哉设计方法与设计理念

·美学技术浅析原研哉设计方法与设计理念邵东东(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湖北…武汉 430000)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的发展,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的审美观与创造观也在发生着变化。

日本设计师原研哉通过他的设计理念也为我们开启了一种新的看问题的方式,他在任何时刻都能在设计中体现出其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对社会问题的反思,并努力思考解决方法。

他力求通过设计来影响人们的生活观与审美观,力求更进一步实现设计作为一种文化倡导者的理念,而非单纯是产业经济的附庸。

他的设计理念始终蕴含着对过去与未来的思考,始终带有对社会产业化与文化的思考。

关键词:原研哉;理念;影响;审美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的发展,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的审美观与创造观也在发生着变化。

许多老设计师疲惫不堪,而年轻设计师又茫然困惑,设计人裹挟在这个过去与未来的夹缝之间。

许多设计师通过自己的实践探索不断给我们提供多样的探索性方案,其中日本设计师原研哉通过他的设计理念为我们开启了一种新的看问题的方式。

他在任何时刻都能在设计中体现出其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对社会问题的反思,并努力思考解决方法。

在某些情况下,时代的发展并不一定代表文明的进步,作为设计师也并非一定要站在时代的最前端才能获得创造力。

如果我们的脚步放慢些、走稳些,能够有更长远的目光,我们会看到曾经被我们忽视的沿途风景,或是在我们回眸一刻,发现我们身后遗漏的创作源泉。

作为一名设计师,他具有执着的精神,在老设计时代即将谢幕,而新设计时代初露端倪的交替时代中,他坚持尝试以一种反思心态设计着我们曾经的事物、人物、生活等,并借此影响着社会的意识形态取向。

1 信息构筑与“五感”的领域原研哉在其设计中一直在探讨多维度的设计体验,探讨如何在设计中导入可以调动受众“五感”的有效途径,以及这五种感觉在设计作品中组合起来产生的刺激感在受众头脑中的感觉再现。

人的“五感”是人的五种接触外部信息的基本感觉。

这种划分是根据人本身所对应的生理五官而言的,它们分别是眼睛、耳朵、皮肤神经层、鼻子、舌头。

原研哉设计理念

原研哉设计理念

原研哉设计理念原研哉是日本设计界的传奇人物,他被誉为“日本设计圣父”,对于现代产业设计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

原研哉的设计理念是以简约、实用和人性化为核心,他强调产品应该追求简洁的形式和功能,以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首先,原研哉提倡“简约”的设计风格。

他追求简单明了的设计语言,把设计元素减到最简,以提升产品的易用性和美感。

在他看来,简约是一种对设计的最高赞美,简约的设计能够凸显产品的核心功能,提供直观的用户体验。

他通过去除多余的装饰和繁杂的细节,让产品的形式更加纯粹和纯净。

他曾经说过:“形式只是功能的延伸。

”这句话表达了他对于形式与功能的关系的理解,他认为产品的形式应该是功能的延伸和体现。

其次,原研哉重视产品的实用性。

他强调设计应该紧密结合产品的使用环境和使用需求,摒弃一切繁复和不必要的设计。

他通过深入研究用户的使用习惯和需求,创造出符合用户期待的产品。

他认为产品设计应该从用户的角度出发,解决用户真正的问题,并提供便利和舒适的使用体验。

他认为好的产品设计不仅是满足用户的功能需求,还应该满足用户的情感需求,让用户对产品产生情感共鸣。

最后,原研哉强调人性化设计。

他认为设计的本质是为人服务,因此设计要关注人的需求和感受。

他在设计中注重人的体验和情感,通过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提供更符合人的习惯和心理需求的产品。

他认为设计师应该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问题,善于倾听用户的需求和意见,以此为设计提供有益的指导和改进。

总的来说,原研哉的设计理念以简约、实用和人性化为核心,他的设计作品以其简单明了的形式和独特的功能而著名。

他的设计理念影响了现代设计的发展,激励着设计师们追求简洁、实用和人情味的设计。

他的设计作品不仅仅是产品,更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信仰。

虚无设计·平凡生活——探究原研哉的设计思想

虚无设计·平凡生活——探究原研哉的设计思想

□马佳轩王心旭虚无设计・平凡生活I探究原研哉的设计思想摘 要:不同的设计师对设计有着各自的见解,其设计理念与作品风格也迥然不同。

原研哉是日本中生代的平面设计大师,从其提出的“最美的设计是虚无”“再设计”“设计与环境”等理念可以看出,他对于设计的內涵有着深刻的思 考,在理念上有着与众不同的见解[1]o 他撰写的《设计中的设计》《白》《为什么设计》等书籍受到了众多设计行业工作者和爱好者的追捧与喜爱。

该文论述原研哉原创性的理念和设计活动,旨在进一步加深人们对日本平面设计和原研 哉的认识。

关键词:原研哉 白 再设计 空—、“白”谈到原研哉的设计理念,不可避免地涉及这一关键 词——白。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白只是一种颜色,而这里的“白”不单指色彩,还涉及日本美学的内容。

原研哉试 图通过“白”这一概念,探寻日本美学的源头,探索简约到极致的美。

日本传统美学中存在“余白之美”,即“留白”, 这也是原研哉平面作品中常见的创作手法之一。

他将白色作为主色调使用,形成了独特的“缺失之美”。

大量留 白手法的运用,源自原研哉内心对日本传统美学的追求 与探索,他不仅纯粹追求简洁的形式,而且思考作品本身的意蕴。

留白不是简单地空出白色,其本身也是作品的一部分,可以使整体风格简洁、视觉空间更具张力,进而促进观者对作品的思考与想象(图1)。

“白”的理念受到了日本禅宗文化的影响,传统文化 能够影响人们的审美,以崇尚自然为主的日本传统思想影响了日本民众的审美取向,使其不断偏向自然之美[2。

禅宗思想主张心性本清净,日本人也由此将素、简视为至高的审美准则。

原研哉倾向于将传统文化提炼并融入现代设计,其作品蕴含着强烈的本土传统特征,赋予了设计作品不同的情感,开拓了具有人文情怀的设计道路[3。

学习和借鉴原研哉与日本的设计理念可以更好地将设计 作品融入生活,使设计更加贴近自然之美,更好地将传统美学与现代趋势巧妙结合。

原研哉始终强调并坚持将传 统文化与现代生活融会贯通,用平静的心态、简练到极致 的设计语言设计作品,进而形成独树一帜、具有日本传统特点的设计派别。

解读对原研哉设计作品

解读对原研哉设计作品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以解读原研哉沿船米包装设计为例摘要:原研哉是近年来国际上倍受瞩目的日本设计大师,自1982 年投身于设计行业以来,根植于日本传统文化,坚持简素平实的设计风格,以平和的设计心态、清晰的设计语言打造了深受日本国民欢迎的,以及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的设计作品。

原研哉善于在日本传统色彩中捕捉现代生活的意义,其设计理念是在平凡简单中挖掘深刻的哲学意义和生活内涵,本文以解读原研哉的沿船米包装设计为例,浅谈渗透在日本色彩设计中传统审美意识和典型性禅宗特征,及带给我们的启示和思考。

关键词:色彩设计审美意识传统民族一、日本色彩设计审美意识的起源日本色彩学家琢田敢先生在其《色彩美学》一书中写道:“色的联想就多数人来说具有其共通性,一般地说,它与传统密切相关,按照色所含的特定内容,色的象征性既有世界共通的东西,也有一些由于民族习惯而不同的东西。

通过所运用的色彩,能使之传达出设计的意义”。

日本人的审美意识最早起源于对自然美的感悟,具体地说就是对森林植物的生命姿态和日、月、星、辰、风、花、雪、雾等自然物的同情和欣赏,这种对生命感的尊崇使日本人对自然事物的色彩产生了丰富的审美态度,他们对每一种色彩的把握和感受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学和审美象征意义——即色彩成为一种独立的审美对象,具有独立的美学意义。

综观日本许多色彩的名称,颇富诗意且均与大自然生态紧密结合,例如茶色系中的木兰色、柿涩色、鸢色、雀茶,黄色系中的山吹色、芥子色、柑子色等,都可以感受到素朴美学所传达出的色彩意象,反映了大自然的演变周期与特征。

同时,日本在本土原生的神道教基础上,吸收同化了中国的儒家、道家观念和印度的佛教观念,形成了其独特的文化意识形态,这是一种日本民族普遍特有的文化心理现象,对民族的审美取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日本禅学大师柳田圣山认为:“禅宗所谓‘无’并不是什么也没有, 而是对一种混沌状态和一种气体的凝结的想象”。

“无”的观念转化为美学上时,被赋予了某些具体的含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研哉平面广告设计理念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原研哉及其平面广告设计的分析,理解、概括、总结原研哉设计理念,进而得出其对社会的启示。

关键词:原研哉;平面广告设计;设计理念;哲学;文化;生活;理解一、原研哉平面广告设计代表作分析1.1原研哉的代表作原研哉的设计领域广泛,其作品也琳琅满目。

其中,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作为,长野冬季奥运会开闭幕式节目表册、2005年爱知县万国博览会的文宣设计、东京银座区松屋百货商店翻新项目、梅田医院的视觉指示系统以及他有关于无印良品的设计理念。

尤其当他《设计中的设计》一书出版后,更是让世界人民记住了原研哉这个名字。

其影响力可见一斑。

1.2原研哉广告设计代表作分析原研哉作为一位知名的跨界设计师,本文侧重于其平面广告作品的分析,所以,将以其为无印良品和2005年爱知县万国博览会设计的海报为代表进行分析。

1.2.1无印良品2003年“地平线”系列海报原研哉对于无印良品的广告建议理念是一个“空”字。

就是说,广告并不呈现一个明确的画面,但是从效果上,向观众提供一个空的容器。

这打破了广告传播的一贯理念,即将想让受众了解的观点进一步明确,将其转化为更直观、更易于理解的信息,然后将其赋予适当的媒介,再将信息传播开来。

当受众接收到的不是一条信息,而是一个空的容器时,传播因受众自身提供了意义而发生。

这里渗透着中国道家“无为”的哲学思想。

原研哉认为,第一眼看上去没用的东西实际上最丰富。

一个空的容器具有众多的可能性,就因为它是空的,所以才能往里面装东西。

同理,丰富孕育于可能性之中——存在于任何事发生之前的可能性。

空给予人无限的想象空间,又可以让人赋予它各种意义。

这又与原研哉“无,亦所有”的设计理想相得益彰。

地平线,作为天空和地面的交界线,既让人感受到天的广阔,又能感受到地的无垠,形成了一个巨大宽广的容器,包容天地。

其间又有一抹人烟点缀其中,天、地、人,三者构成了我们生活的世界。

简单而不失内涵和优雅。

当受众沉浸于海报中纯粹天成的美景时,还引导人思考人与自然天道的关系。

1.2.2无印良品2006年“自然而然就变成这样了”系列海报无印良品“自然而然”这一系列海报不如“地平线”那样出名,其表现内涵也不如“地平线”那般荡气回肠、发人深省,但我认为这一系列海报却很真实的反映了原研哉对设计的思考。

原研哉认为这是给无印客户和内部员工的一个信息,一个询问无印自己的信息。

“自然而然”系列海报的画面主体都非常普通,或是家具端头恰巧融合的床和椅子,或是一侧带有扶手连成一片的沙发,或是可随意调节成各种造型的铝制台灯。

就是这样非常生活化的场景,却是无印良品一直沉思其中的全部。

源于日常生活的观察、积累和冷静思考,无印良品追求的是简单而又舒适,经得起实践和时间考验的设计。

冷静观察人与人、人与生活;整合最优的材料与技术;保持高质量的同时考虑低成本;考虑自然和环境;倾听顾客的声音;与世界上的设计师一间工作,这就是自然发生的。

原研哉说。

1.2.3 2005年爱知县万国博览会海报2005年爱知县万国博览会的主题是“大自然的智慧”。

意在传扬科技与自然的统一,我们需要留意生命和大自然的信息,创造融入大自然智慧的新界面,吸取大自然的智慧,让谦逊谦卑重新回到我们的心里,修复人类与大自然之间以及人们之间的不稳定关系。

本届博览会的标识为一个深绿色的虚线圈,意在提醒“注意”或“小心”。

博览会的海报设计将本届博览会形象与日本每座“里山”①中能发现的、为人所熟知的所有生命形式和植物相结合,如毛茛、蝗虫、蜻蜓蛹等。

生活中也是这样,不论是孩子还是大人,总是会自然不自然间就被身边的动植物吸引了目光。

这一系列设计便是激发人们对大自然本能的热爱,从而将人们引入博览会大自然的智慧这一主题上。

这一海报创意与在森林中寻找大自然智慧是不谋而合的。

二、原研哉设计理念2.1从已知到未知的再创造2.1.1理解事物和 exformation的再创造原研哉认为,理解一个事物不是能够定义它或者描述它,而是把这个我们认为我们已经知道的事物拿过来,让它变得未知,从而激发我们对其真实性的新鲜感和探索精神,进而深化我们对它的理解。

在这样一种认识的基础上,原研哉创造了一个词汇——exformation,它的含义不是“变成已知”,而是“明白我们知道的多么少”。

当我们认为获得一个知识、一条消息便是画上一个句号时,原研哉提出了相反的观点,他认为,知识是一个通往思考的入口。

知道某样东西不是目的,而是我们想象的起点。

知识就像钥匙,开启了一扇门,还有下一扇门在等着你。

创造性就是发现一个从未被提问过的问题。

所以,从零开始搞出新东西来是创造,而将已知变成未知也是一种创造行为。

如果有人发现了一个奇怪的问题,那他能给出的答案也必然是独特的。

这一点在2000年原研哉企划的一个名为“再设计:二十一世纪的日常用品”的展览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不论是长方形纸筒更为有效节省空间并能降低消耗的卫生纸,还是顶部涂上可燃物用天然小树枝做成的火柴,无一不是对我们周围熟悉到不能再熟悉、平常到不能再平常的事物的思考。

这就像为什么我们的电脑系统、手机软件总是有频繁的更新,这些都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原研哉作为一名设计师,就是这样时刻提醒着自己保持一个理性的头脑,冷静分析人们的日常生活,从而寻求其中最优的解决方式。

2.1.2源自生活的再创造2.1.2.1适应时代和受众需求的再创造原研哉从来都不是一个与时代、生活脱节的人。

他关注人们生活周围的一切,强调必须认清国家和时代的大形势、大趋势,评估国家经济、技术与外国文化,以及自身文化相对于世界文化的意义。

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产生于一种成熟文化相关联的优雅的意义。

原研哉说。

日本作为亚洲将传统文化极好保留下来的国家,日本文化几乎渗透于日本产物的方方面面,其在设计上的体现则更是直观。

原研哉作为一名日本的国际设计大师,更是将日本文化融入自己的血肉中、灵魂中。

有人认为原研哉不是一位实用主义设计师。

我认为不然。

原研哉对于生活无尽的理解和探求,以及在他引领下的无印良品,都时刻提醒着我,他的设计是为了让人的生活更舒适、更美好。

所以我认为,如果一个设计与人、与社会、与世界脱节,做的再好也只是一件艺术型的设计作品,只能置于博物馆供人瞻仰,不能渗透进大众的生活。

原研哉和他的无印良品,恰恰做的是生活的设计。

2.1.2.2追求感官共鸣的再创造感官作为人类与生俱来的属性,自我们诞生之时起,便时刻浸染我们的生活,既是一种生命本能,又是一种生活乐趣。

原研哉说,设计不仅跟颜色和形式有关。

研究我们如何感受颜色和形式,或是研究感觉,是设计的一项关键课题。

而观察人如何感觉物体将给予设计新的方向。

为了印证这一点,一个名为“触觉展”的项目诞生了。

其中充满了设计师对于人感官的思考和刺激。

“长”满头发的灯笼,“育”有蝌蚪的杯垫,“铺”着树叶的木屐……无一不从感官上带给受众生态气息的感受。

感官设计不是为了怀旧,而是为了开启设计的一个新的关注领域。

感官设计既是一种感官的传达,又是一种设计与受众之间感官记忆或感官上的互动,进而促使受众发现生活中的小乐趣。

2.2无,亦所有“无,亦所有”是原研哉对于无印良品的设计理念。

“无”既是中国道家传统哲学观的体现,亦是禅宗哲学中极为重要的概念。

禅宗认为万物本质皆是“空”,世间万物形不同,本质却无差别,而事物形象在不断变化之中,本质皆是“无”。

原研哉从东方传统哲学中发现了“无”,并结合时代赋予其新的含义和价值,拓展了现代设计理念维度。

因为“无”,所以充满了各种可能性。

因为“无”,所以有了“所有”。

2.3白“白”是一个与日本文化渊源颇深的颜色,在日本的神道教中亦是重要的存在。

一般意义上说,白是太阳的光明,是生命的象征。

在原研哉的世界里,“白”与“无”相似,没有颜色,却又蕴含着多样性和无限。

“白”是一个容器、是一个空间、又是一种颜色。

同时“白”又存在于生命中,生物的骨头和乳汁都是白色的。

“白”在原研哉的设计中可谓是随处可见。

2.4互动型设计无印良品“家”的系列设计中,出现了许多能让人从中找到生活乐趣的设计,比如可以随意拆装成各种样式的家具、可以任意改变造型的台灯等。

这一类设计在设计之初便具有了一种与人互动的灵活性。

到了“再设计”展览上,以袋茶的设计为例,除了体现了对于人的生活习性的观察外,更多的是体现了设计对人本能的引导作用,让人不用看使用说明,便能物尽其用。

所以,设计与人之间的互动性也是设计师值得思考的问题。

三、启示通过研究原研哉的平面广告设计理念,除了让我们感慨于日常生活中设计师所为我们带来的便利外,更多的是让我们重新认识了“设计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的这一定义。

原研哉的成功源于他对生活的悉心观察、冷静思考,以及对于本土文化、世界文化的深刻理解和传承。

这恰恰是中国的大部分设计师所欠缺的品格。

所以,不要被生活安逸的表象蒙蔽了发现的双眼,套用中国的一句老话——学无止境。

平面广告设计所肩负的不单单是针对某一件事物的宣传和讲述,而是阐述生活和传承文化的使命。

(作者单位:东北大学艺术学院)参考文献[1]原研哉著《设计中的设计(全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9月第1版[2]武旭著《简论原研哉设计理念中的东方美学传统》刊载于《艺海》2011年10期[3]吴双著《渗透在色彩中的日本审美意识——以解读原研哉作品为例》刊载于《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第11期(总第143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