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
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思维导图《地形图的判读》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海拔:某一个地点高出⑴的垂宜距离相对為慶:某个毗面栗牛地点高出另一卒地点的⑵薙离地面高度的计尊含沁诲拔相同的各点的连贱除陡崖外”任盘寻高线,都是一EL的曲践等高线同一条等离践上的各,特点」点,海扱高度型L等謂线有克数祭含艾:用等髙线表示地形的地图山年:等髙线闭和,盘值从中同向四周遥渐卫_ 蠢地:等髙践封阖,数值从酉周向中咼達谢⑹山嶷:等高禰的哼曲部分向卫一凸出山咨:等高喪怖穹曲部分向卫L凸出鞍部」个山顶之间的低逢部分陡屋:等商致⑴)处判述零探线答案:(1)海平面(2)垂直(3)闭和(4)相等(5)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图的判读地形剖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片色表示冰雪,褐色表示高山定文[用不同的颜色表加小同的高度绿色表示竺L;疏色表示㈣:不同深浅的黄色表示丘陵、高原、山地班㈣为基础转绘成的可以立观的看出地面的起伏绘制步骤密集(6)稀疏(7)降低(8)降低(9)海拔低处(10)海拔高处(11)重叠相交(12)平原(13)海洋(14)等高线地形图二、知识点解析500米之间;山地海拔高,起伏大;高原海拔高,起伏较小。
答案:B知识点三、地形剖面图(1)定义:地形剖面图是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转绘成的。
它是沿等高线地形图某条线下切而显露出来的地形垂直剖面。
(2)优点:从地形剖面图上可以直观地看出地面高低起伏的状况。
【例3】读图(单位:米),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山谷的是()。
A. a B . b C . c D . d(2)在图乙中画出图甲沿线的地形剖面(3)绘制步骤如下:①根据需要确定剖面线,如上图中的直线。
②确定比例尺:先确定水平基线(一般与剖面线长度一致)与水平比例尺(一般采用原图比例尺);再确定垂直方向的高度差(一般与图上方向的等高距相等)与垂直方向的比例尺(一般大于水平比例尺)。
③量出剖面线与不同等高线的相交点间的相对位置,并读出其海拔。
④在剖面图上画出相应的点,各点的水平位置及海拔必须与上一步所确定的点相对应。
【知识点】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

3、陆地地形: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
地形类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知识点】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
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图的判读
1、常用的方法是用等高线来表示。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绝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深线。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山地五种不同形态: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形图的判读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地形图的判读》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一、思维导图答案:(1)海平面(2)垂直(3)闭和(4)相等(5)密集(6)稀疏(7)降低(8)降低(9)海拔低处(10)海拔高处(11)重叠相交(12)平原(13)海洋(14)等高线地形图二、知识点解析知识点梳理例题解析知识点一、等高线地形图(1)地面高度的计算①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②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辨误区: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参照点不同(2)等高线①含义: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等高线。
②特点:除陡崖外,等高线一般不相交;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等;等高线有无数条。
析规律:等高距的含义及特点任意相邻的两条等高线之间的距离,叫等高距。
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相等。
(3)等高线地形图①含义: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地图,叫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地形图实际上是将不同高度的等高线投影到同一平面上来表示起伏的地形。
②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可以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状况判断地面的高低起伏。
坡陡的地方,表示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表示等高线稀疏。
山体的不同部位,等高线【例1-1】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约8 844米,我国陆地最低的地方吐鲁番盆地在海平面以下155米,两地相对高度约是()。
A.8689米 B.9003米C.8999米 D.9009米解析:首先确定所求两点的海拔。
然后计算二者海拔之差就是相对高度。
答案:C【例1-2】读图(单位:米),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名称。
A__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_,E________。
(2)H点与G点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米。
(3)沿B虚线和C虚线登山,较容易的是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4)山峰M与A,较高的是________。
形态也不一样。
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分布特点,如下表:地形部位等高线分布特点山峰等高线封闭,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常用“”表示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海拔低处凸出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海拔高处凸出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分陡崖等高线重叠、相交处,常用符号表示(4)等深线①含义: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等深线。
七年级上册地理地形图的判读

500米
乙
1000米
甲
1500米
•例:甲地高出乙地的垂直距离 是 500米 米,就说甲乙两地的 相对高度是 500米 米。
什么是海拔和相对高度?P24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 垂直距离,称为海拔。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 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相对高度即两地的海拔高度之 差。)
地图上出现的高度一般情况p24下都 是海拔。
3、等高距: 相邻两条等高线的相 对高度,叫做等高距。
N M
图中的等高距是 100 米, 如果B是在等高线上,那B的海拔是
400 米。
如果M和N都在等高线上,M与N的相对高度是 300-100=200 米。
三、不同地形等 2、山脊、山谷
三、不同地形等高线的分布特点 3、陡崖:
二、五种地形的识别
1、山地:
海拔在500米以上、有耸立的山峰, 陡峭的山坡。
2、高原:
海拔在500米以上,面积较大,外围较陡, 内部起伏较为缓和。
3、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200米以上) 地势起伏较大。
4、平原: 海拔在200米以下、相对宽广平坦
5、盆地: 中间低、四周相对较 高。
高原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
一、海拔和相对高度
1、海拔:地面 某个地点高出海 乙 平面的垂直距离。
1000米
甲
1500米
甲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是 1500
米;
乙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是 1000
米;
我们通常就说: 甲地的海拔是1500米 , 乙地的海拔是1000米 。
一、海拔和相对高度
2、相对高度
某个地点地高出另一地 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 对高度。(两地海拔高
七年级地理上第一章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课件

等高线的绘制
山顶 陡崖 鞍部 盆地 山谷 山脊
1.山顶和盆地等高线有什么特点?
2.山脊和山谷等高线有什么特点?
3.鞍部和陡崖等高线有什么特点?
1.山峰:是闭和曲线,越往里高度越高。 2.山脊:等高线往山底的低处凸。 3.山谷:等高线往山顶的高处凸。 4.陡崖是几条等高线重合的地方。 5.鞍部是两个山顶低平的地方。 6.盆地是闭和曲线,越往里高度越低。
复习:请回忆地图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四பைடு நூலகம் 地形图的判读
一、等高线地形图
地面高度
海拔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
鞍部 山顶 山顶
山脊
山谷
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等高线地形图: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地图。
再 见
陡坡和缓坡图
1.缓坡陡坡的判断关键是什么?
2.爬山一般选择哪个山坡?为什么? 等高线稀疏是缓坡,等高线密集是陡 坡。
• 等深线——海洋中深度相同 的各点的连线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
一、等高线地形图 1.海拔——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3.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4.等高线地形图: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地图。 5.判读地形 : 数值大------海拔高 数值小------海拔低 分布密-----坡度陡 分布疏--------坡度缓 山顶---------封闭曲线外低内高 山脊----------等高线向地处凸出 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出 鞍部--------一对等高线的中部 陡崖--------等高线重叠的地方 6.等深线 标注深度-----表示海底的深浅 疏密状况----表示海底坡度大小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课件

向高凸出为山谷;
2021/12/9
等高线重叠(chóngdié)是陡 崖。
第十一页,共二十一页。
山顶 A____(shān dǐnɡ)
B山___顶_
C_鞍__部_
山脊 AD____(shānjǐ)
BE_山__脊_
山谷 CF___(s_hāngǔ)
坡陡的地方等高线__密__;集坡缓的地 方等高线____稀。疏AD处为____,B缓E处坡为____。
2021/12/9
第十六页,共二十一页。
三、地形(dìxíng)剖面图
2021/12/9
第十七页,共二十一页。
活动(huó dòng):绘制地形剖面图
2021/12/9
第十八页,共二十一页。
随堂练习(liànxí)
1.地面某个地点高出____海__平_面的____垂距直离,称为____。 海拨
山地陡的坡不同部位等高线形态也不一样。
2021/12/9
第十二页,1/12/9
第十三页,共二十一页。
3000 1000 200 0
0 -200 -500 -1000
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形图上,把不同高度和 深度的范围,着上不同的颜色,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地 表的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状况,这种地图(dìtú)叫分层设 色地形图。
第三页,共二十一页。
一、等高线地形图
2021/12/9
第四页,共二十一页。
一、等高线地形图
在地图上表示地面(dìmiàn)高低起伏的方法
用等高线来表示(biǎoshì)
2021/12/9
什么是等高线
海拨、相对高度(xiāngduì gāodù)
第五页,共二十一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地形图的判读

分层设色(shèsè)地形图
蓝色代表(dàibiǎo)海洋 绿色代表平原 黄色代表高原、
丘陵和山地
褐色代表高山
白色代表雪线以上
第十九页,共三十五页。
五种地形(dìxíng)景观图
第二十页,共三十五页。
二、五种(wǔ zhǒnɡ)基本地形
按地表的特征,一般把地形分为
平原、丘陵、山地(shāndì)、高原、盆地五
山顶(shān dǐnɡ)
第三十页,共三十五页。
山脊(shānjǐ)
第三十一页,共三十五页。
山谷(shāngǔ)
第三十二页,共三十五页。
鞍部
第三十三页,共三十五页。
陡崖(dǒu yá)
第三十四页,共三十五页。
内容 总结 (nèiróng)
地形图的判读。某个(mǒu ɡè)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根据等高线的分布,判断山坡的陡缓。AB山坡与
CD山坡哪个陡。试一试在图中找出山顶、山脊、山谷、鞍部及陡崖。陡崖。按地表的特征,一般把地形分为平原、
丘陵、山地、高原、盆地五大类。海 拔
起 伏 状 态。四周高,中间低,
第三十五页,共三十五页。
山顶(shān dǐnɡ) 数值内高外低,呈闭合状
鞍部
两个山顶之间
陡崖
等高线重叠
山脊(shānjǐ) 等高线由高向低处突
山谷 等高线由低向高处突
第十六页,共三十五页。
在等高线地形(dìxíng)图上,判断地形(dìxíng)部位。
山顶
陡崖
鞍部 山谷
山脊
第十七页,共三十五页。
(二)分层设色(shèsè)地形图
第一页,共三十五页。
1、等高线地形图(表示地面(dìmiàn)高低起 伏) 2、分层设色地形图(形象的表示地面 高低起伏)
初一地理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

初一地理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
初一地理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下面店铺为大家带来初一地理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希望大家喜欢!
⑴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
⑵相对高度:某一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⑶等高线:把各个点的海拔标注在地图上,再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就叫做等高线。
①等高线的特性:a.同一等高线的点海拔高度相同。
b.等高线是闭合的曲线。
c.在同一幅图内,除陡崖外,表示不同高度的等高线不能相交。
②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a.山顶:山的最高部分,等高线成封闭曲线,内高外低。
b.山脊:山岭的顶部,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中间海拔低,两边海拔低为山脊)。
c.山谷:山脊之间的低洼处,等高线弯曲部分向高处凹进(山谷处能形成河流,中间海拔低,两边海拔高为山谷)。
d.鞍部:相邻两山之间相对低下的部分,有一对等高线组成的.中间部分。
e.陡崖:近似垂直的山坡,多条等高线重叠的部分。
f.盆地:四周高中间低,闭合曲线,外高内低。
③等高线稀疏坡度和缓,等高线密集坡度陡。
⑷分层设色地形图:在等高线之间着上不同的颜色:绿色表示平原,黄色表示高原,棕色表示高山,蓝色表示海洋。
⑸等深线:把海洋中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成线,叫做等深线。
从等高线或者等深线的疏密状况可以判断地面的高低起伏或者海底的坡度的大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地理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
初一地理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
⑴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
⑵相对高度:某一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⑶等高线:把各个点的海拔标注在地图上,再把海拔高度相同
的点连接成线,就叫做等高线。
①等高线的特性:a.同一等高线的点海拔高度相同。
b.等高线是闭合的曲线。
c.在同一幅图内,除陡崖外,表示不同高度的`等高线不能相交。
②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a.山顶:山的最高部分,等高线成封闭曲线,内高外低。
b.山脊:山岭的顶部,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中间海拔低,两边海拔低为山脊)。
c.山谷:山脊之间的低洼处,等高线弯曲部分向高处凹进(山谷
处能形成河流,中间海拔低,两边海拔高为山谷)。
d.鞍部:相邻两山之间相对低下的部分,有一对等高线组成的中间部分。
e.陡崖:近似垂直的山坡,多条等高线重叠的部分。
f.盆地:四周高中间低,闭合曲线,外高内低。
③等高线稀疏坡度和缓,等高线密集坡度陡。
⑷分层设色地形图:在等高线之间着上不同的颜色:绿色表示
平原,黄色表示高原,棕色表示高山,蓝色表示海洋。
⑸等深线:把海洋中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成线,叫做等深线。
从等高线或者等深线的疏密状况可以判断地面的高低起伏或者海底的坡度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