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初一下地理知识点归纳
【直接打印】中图版(北京)七年级下册地理期末复习必考知识点提纲

中图版(北京)七年级下册地理期末复习必考知识点提纲第五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一节农业的分布和发展一、农业的分布1.2.3.分布:(1)东西差异:以(24.东部地区(1(2(3(45.西部地区(1(2(3二、因地制宜发展农业1.影响农业生产的条件(1(2等。
全面考虑一个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选择适宜的农作物和牲畜种类养殖,才能促进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
3.4.第二节工业的分布和发展一、工业的根本概念1.工业的定义:生活资料的过程。
2.工业的地位:达程度的重要标志。
二、工业的分布1.2.传统工业分布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1.定义:开发和技术服务的产业。
2.3.4.第三节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1.铁道运输和铁路干线的分布(1(2 (3 (4(5(6)分布:二、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运输1.2.3.航空是最快捷的运输方式,但受天气和机场条件限制。
4.目前各油田、石油化工企业和港口都有管道连通。
三、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1.2.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第六章中国地方文化特色和旅游资源第一节地方文化特色一、民居、服饰和饮食的地方特色1.民居2.服饰(1)服饰成为我国各少数民族的重要的文化标志。
(2)分类及特点3.饮食(1(2(3二、自然环境对地方文化的影响1.民居影响因素(1(2)地形:在山区盖房时,要考虑坡向、坡度等因素,如贵州和湘西的吊脚楼。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住房布局较为规则,如北京的四合院。
(32.相互联系第二节 旅游资源一、旅游资源的分类自然旅游资源包括名山秀水、奇峰异洞、流泉飞瀑、阳光海滩、森林景观等。
人文旅游资源包括历史文化古迹、园林艺术、著名工程和建筑群、革命纪念地、民族风情、风味佳肴和购物娱乐等。
我国众多旅游资源中,有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 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位居世界第一。
二、地方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对旅游业的发展有潜在的推动的作用。
能充分体现一个地方、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都有一定第七章 地域差异一、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综合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生产和文化特色等不同特点,我国划分为四大地--淮河一线。
七下地理知识点整理(中图版)

七下地理知识点整理(中图版)七下地理知识点整理第四章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1、自然资源: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气候、矿产、生物、水、海洋资源等。
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可以在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循环利用的)和非可再生资源(用一些少一些)两大类,可再生资源要合理利用,非可再生资源要注意节约使用。
2、我国的自然资源特点: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地球日:4月22日。
世界环境日:6月5日。
4、我国的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时间上,XXX、冬春少。
空间上,南多北少,XXX少。
华北和西北地区缺水最为严重。
我国南方水多地少、北方地多水少。
5、解决我国水资源严重的状况,第一要合理利用和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路子是跨流域调水(南水北调工程)。
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路子是:建筑水库。
6、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
山地多,平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耕地资源不足。
7、中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多样,常见的有:耕地、林地、草地、沙漠、戈壁等。
耕地、林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草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内陆地区。
8、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农业类型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
9、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主要表现为东西部和南北方的差异。
西部地区以畜牧业为主,有我国的四大牧区:新疆牧区、内蒙古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
(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的三河马、三河牛,新疆的细毛羊,青藏的牦牛都是著名的畜种)(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种植业、林业、渔业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
(种植业:东部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地区;林业:东北、西南、东南;渔业:东南沿海,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10、粮食作物中的水稻、小麦分布呈现“南稻北麦”格局。
糖料作物则呈现明显的“南甘北甜”的分布特点。
油料生产形成了长江油菜带和黄淮花生区两大生产区。
棉花生产以北方为主,形成了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三大棉区。
七年级下地理中图版知识点

七年级下地理中图版知识点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及其各种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的科学。
在七年级下学期的地理教学中,我们将主要学习中图版的相关知识点,包括地球的基本构造、地球与太阳系、大气圈、水循环、气候、自然灾害等。
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这些知识点。
一、地球的基本构造地球是由地核、地幔、地壳和大气圈四部分组成的。
其中,地幔占地球体积的84%,地壳与地核分别占1%和15%。
地壳和地幔被称为岩圈,它们由岩石构成。
地幔和地核被称为球圈,它们主要由铁和镍构成。
二、地球与太阳系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个行星,它绕着太阳旋转,同时也自转。
地球绕太阳的轨道是近似于一个椭圆形。
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是24小时,这导致了昼夜交替和季节变化。
三、大气圈大气圈是地球表面上的气体层,它主要由氮气、氧气和水蒸气组成。
大气圈的厚度大约为500千米。
大气圈可以分为四个不同的层次: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和电离层。
四、水循环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的循环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和表面径流等过程。
水循环是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的重要过程,但也会带来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
五、气候气候是指区域内长期的天气状况。
气候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地理位置、海拔高度和大气循环等。
不同的气候区有不同的气候类型,如热带雨林气候、亚热带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等。
六、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现象引起的损害人类生命和财产的不良事件。
常见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火山喷发、风暴潮、洪水、干旱、沙尘暴等。
在面对自然灾害时,我们应该加强防护和应对措施,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以上就是七年级下地理中图版的知识点简介。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的构造和运动规律,掌握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等方面的知识,更好地保护地球和人类。
七年级下中图版地理知识点

七年级下中图版地理知识点中图版七年级下地理知识点地球与地球的运动地球是太阳系中第三颗行星,也是人类居住的星球。
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自转是地球绕自己的轴旋转,地球每自转一周为一天;公转是地球绕太阳做椭圆形轨道运动,地球每公转一周为一年。
地球环境及其对人类的影响地球有三个大气圈:大气层、臭氧层和电离层。
大气层对人类有保护作用,能吸收部分紫外线和宇宙线等有害物质。
但同时,人类活动也对大气层造成了严重影响,排放的工业废气和交通尾气中含有大量有害气体,导致空气质量恶化。
臭氧层的破坏也对人类造成了极大影响,会导致皮肤癌等疾病。
地球上的水资源地球上的水资源主要包括淡水和咸水。
淡水是指可用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水,主要分布在河流、湖泊、地下水和冰川等地方。
南北极冰帽是地球上储存最多淡水的地方。
但现在人类活动导致的水资源短缺和水质污染等问题已经愈发严重,需要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治理。
地球上的岩石和矿物资源地球上的岩石和矿物资源分布广泛,但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和北美洲的某些地区。
岩石和矿物资源对于人类生产和生活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开采和利用这些资源也会对环境造成威胁,例如煤炭和石油的燃烧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
地球上的植被和动物资源地球上的植被和动物资源丰富多样,但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野生的植被和动物遭到了破坏,导致了物种灭绝和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问题。
因此,保护野生植物和动物资源,推广环保理念,成为当前地球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总结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星球,我们必须加强对地球的保护和治理,保护地球资源,推进环境保护工作,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更美好的家园。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归纳

中图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归纳第四章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第一节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1、自然资源的概念: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
(理解概念,能够区分哪些是自然资源...........。
)比如:微生物、阳光、空气是;纸张,钢铁等不是自然资源2、自然资源的分类:可再生资源:阳光、空气、土地、水、生物等;非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煤、铁、铜、天然气、石油等)3、水资源:①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它由江河及淡水湖泊中的水、高山积雪、冰川水及地下水等组成。
②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主要来自于大气降水。
一个国家水资源的多少,主要以径流量的多少来衡量。
4、中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五位,人均水资源只占世界的28%。
5、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表现出时间上分配不均匀,空间分布不平衡的特点。
时间上:夏秋季节多,冬春少,降水年际变化大(容易发生洪灾和旱灾)空间上(地区上):总体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即东南多,西北少。
(所以华北和西北缺水)6、水资源短缺原因和对策7、南水北调总体方案是从长江上、中、下游调水到华北、西北地区。
分为三条线路:东线:从江苏扬州附近通过京杭运河把长江的水调到华北。
中线:从湖北省的丹江口附近把长江和汉江的水调到华北。
西线:从长江上游四川青海等省直接调到黄河上游。
第二节土地资源与农业1、我国土地资源主要的利用类型:林地、耕地、草地、沙漠和戈壁等。
其中,草地比重最大。
2、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①土地利用类型多种多样。
②总量丰富,人均少。
③山地多,平地少。
④后备耕地资源不足,而且主要分布在新疆、黑龙江等边远省区。
3、农业类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也叫水产养殖业)等4、分布:①耕地和林地主要在东部季风区;②草地和难利用的土地在西部内陆地区;③林地主要分布东部的山地地区,主要有三大林区:东北林区、西南林区、南方林区。
5、东部:种植业区:南方——水田——水稻;北方——旱地——棉花、小麦、玉米6、西部:草地——畜牧业;四大牧区: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汇总.pdf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汇总.pdf第四章⾃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第⼀节⽔资源及其开发利⽤1.⾃然资源:⼈类直接从⾃然界获得、⽤于⽣活和⽣产的物质和能量,叫做⾃然资源。
⾃然资源主要包括:⽔资源、⼟地资源、矿产资源、⽓候资源、⽣物资源和海洋资源。
?⾃然资源分类①可再⽣资源:可以持续利⽤,利⽤后还能循环再⽣、或者不断更新。
②⾮可再⽣资源:⽤⼀点就少⼀点,不能更新,也不能再⽣,越⽤越少。
(矿产资源) 2.淡⽔资源:存在形式:江河、淡⽔湖泊、积雪、冰川、地下⽔。
主要来⾃⼤⽓降⽔3.降落在地⾯的⽔,⼀部分沿地⾯流动,形成地表径流;⼀部分渗⼊地下,形成地下径流。
◆⽔资源的多少,主要以径流量的多少来衡量。
径流量⼜随降⽔的变化⽽变化。
◆分布特点:时间分配不均匀:夏秋多,冬春少◆空间分布不平衡: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改变⽔资源区域分配不均(空间):调⽔⼯程。
◆解决时间分配不均的问题:修建⽔库。
丰⽔期蓄⽔,枯⽔期防⽔,保持下游较稳定的流量。
◆⽔资源严重短缺地区:(1)最严重地区:华北——地多谁少,⼈⼝城市密集,需⽔量⼤(2)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少◆南⽔北调:将长江⽔调往华北、西北。
(⽬标)P7图E(1)东线:从长江下游扬州附近抽引长江⽔,利⽤京杭运河输送⾄天津和北京。
(可调⽔量最⼤)(2)中线:从长江中游及其⽀流汉江的丹江⼝⽔库,⾃流供⽔⾄北京和天津(3)西线:从长江上游的通天河、雅砻江、⼤渡河引⽔⾄黄河上游,解决西北地区的缺⽔问题。
(⽔质最好)节⽔措施:农业⽤⽔:喷灌,滴灌,⼯业⽤⽔:循环使⽤,污⽔达标排放,⽣活⽤⽔:⼀⽔多⽤第⼆节⼟地资源与农业1.我国⼟地资源类型多样:林地、耕地、草地(⽐重最⼤)、沙漠、⼽壁等。
分布:耕地和林地(东部季风区):草地、⼽壁、⽯⼭、⾼寒荒漠(西部内陆地区)。
?特点:①总量丰富,但⼈均占有量少。
(总⾯积居世界第三位,耕地居世界第四位,林地居世界第五位。
)②⼭地多,平地少。
2021年整理)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知识点

2021年整理)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知识点发展1、土地资源的概念:指地球表面的陆地,包括地表和地下的土壤、矿产、水资源等。
2、土地资源的分类: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城镇用地、工矿用地等。
3、我国土地资源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约1.36亿公顷。
4、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左右。
5、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耕地面积减少、土地质量下降、农业劳动力流失等。
6、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科技化、机械化、规模化、产业化。
7、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是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
第三节矿产资源与工业发展1、矿产资源的概念:指地球内部的矿物质资源,包括金属矿、非金属矿等。
2、我国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铁、铜、铝、石油、天然气等。
3、工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0%左右。
4、我国工业发展的主要问题:资源短缺、环境污染、能源消耗等。
5、工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技术创新、节能减排、绿色发展、产业升级。
6、实现工业现代化的关键是科技进步和产业转型升级。
7、矿产资源和工业发展的关系密切,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工业发展的基础。
同时,工业发展也会对矿产资源带来影响,如环境污染等。
因此,需要在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工业发展之间寻求平衡和协调。
我国的土地资源主要包括林地、耕地、草地、沙漠和戈壁等类型,其中草地占比最大。
需要注意的是,文章中没有格式错误或明显有问题的段落。
我国的土地资源具有多种多样的利用类型,总量丰富但人均较少。
山地较多,平地较少。
后备耕地资源不足,主要分布在新疆、黑龙江等边远省区。
农业类型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也叫水产养殖业)等。
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草地和难利用的土地则主要分布在西部内陆地区。
林地主要分布于东部的山地地区,包括东北林区、西南林区和南方林区。
东部地区以种植业为主,南方以水田种植水稻为主,北方则以旱地种植棉花、小麦和玉米为主。
而西部地区则以草地为主,主要发展畜牧业,包括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和西藏牧区等四大牧区。
中图版七年级下学期地理期末考试主要考点复习提纲(实用,必备!)

中图版七年级下学期地理期末考试主要考点复习提纲第四章地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r第一节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一、自然资源1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
分类定义如何利用可再生资源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合理利用,注意保护和培者可以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
育非可再生资源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珍惜和节约使用。
然资源。
2、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的行为方式:随手关灯;节约用水;使用环保购物袋。
不喟桌夕周管卡二、水资源1.概念:地球上的淡水资源。
2.组成:由江河及淡水湖泊中的水、高山积雪、冰川以及地下水等组成。
3.来源:大气降水4.特点: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三、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l.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解决措施时空分布特点南丰北缺,东多西少(或从东地区分布不均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第1页共19页解决措施跨流域调水(如南水北调)1时间分配不均1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I兴建水库(如三峡、小浪底)2.我国缺水砐严重的的是华北和西北地区。
3.华北地区缺水的原因自然原因:属千温带季风气候。
春季降水量较少,蒸发矗大,所以春旱特别严重。
社会经济原因:平原广阔,耕地面积大,人口密集,生产生活衙水量大。
4.南水北调工程路线及各方案优缺点。
(P77-78内容及图3.16)方案优点缺点西线输水线路最短。
地形复杂,起伏大,工程难度大。
中线@地势南高北低,水可自流。
@水CD需要挖输水渠道,工程域大。
源地水质好。
@可调水品小东线O可利用京杭运河输水,工程量CD黄河以南需动力提水,耗能大,小,工期短。
@可调水量大。
运营费高。
@水质较差。
4.缓解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
5.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的措施(1)农业节水:G)改变灌溉方式:改漫灌、自流灌溉为喷灌、滴灌。
Q)改变作物品种种植耐旱、节水的作物。
§)减少衣药、化肥的使用--减少污染(2)工业节水:G)工业用水处理后循环使用。
@)降低生产耗水,提高利用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下地理知识点归纳第四章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第一节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1、自然资源得概念: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用于生产与生活得物质与能量。
(理解概念,能够区分哪些就是自然资源。
比如:微生物、阳光、空气就是;纸张,钢铁等不就是自然资源2、自然资源得分类:可再生资源: 阳光、空气、土地、水、生物等非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煤、铁、铜、天然气、石油等)3、水资源:①通常所说得水资源,指陆地上得资源。
它由江河及淡水湖泊中得水、高山积雪、冰川水及地下水等组成。
②陆地上得淡水资源主要来自于大气降水,一个国家水资源得多少,主要以径流量得多少来衡量。
4、中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位,人均水资源只占世界得1/45、我国水资源得时空分布特点:表现出时间上分配不均匀,空间分布不平衡得特点。
时间上: 夏秋季节多,冬春少,降水年际变化大(容易发生洪灾与旱灾)空间上(地区上):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总体南方多,北方少(所以北方缺水)6、解决我国水资源区域分布不均得措施就是调水工程。
(比如南水北调)解决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得措施就是修水库。
7、南水北调总体方案就是从长江上、中、下游调水到华北、西北地区。
分为三条线路:东线:从江苏扬州附近通过京杭运河把长江得水调到华北。
中线:从湖北省得丹江口附近把长江与汉江得水调到华北。
西线:从长江上游四川青海等省直接调到黄河上游。
第二节土地资源与农业1、我国土地资源得特点:①土地利用类型多种多样(草地比重最大:41、7%;林地16、6%,耕地13、5%)②总量丰富,人均少。
(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耕地居第四,森林居第六)③山地多,平地少④后备耕地资源不足,而且主要分布在新疆、黑龙江等边远省区。
2、分布:①耕地与林地主要在东部季风区;②草地与难利用得土地在西部内陆地区;③林地中主要有三大林区:东北林区、西南林区、南方林区 (P15 图F)3、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不同得区域有不同得农业及农作物(见四大地理区域划分中)4、从农业发展来瞧,关系我国国计民生得头等大事就是粮食问题。
农业生产要大力发展与推广现代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
第三节工业1、工业就是国民经济得主导。
许多工业部门得原材料直接来自于矿产资源。
2、石油被称为“工业得血液”,煤炭被称为“工业得粮食”。
3、煤炭:①我国煤炭总量世界第一 ;②煤炭主要分布在华北与西北地区;③煤炭最丰富得三个省区:山西、陕西、内蒙古(山西省最多)大型煤矿:山西得大同、阳泉、西山、峰峰等;陕西得神府煤矿;内蒙古得东胜、准格尔4、石油:①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西北地区,沿海大陆架也有;在塔里木盆地发现了大油田②大型油田:黑龙江得大庆;辽宁得辽河油田;河北得华北、胜利;新疆得克拉玛依。
5、铁矿:(炼钢得原材料)①钢铁工业就是衡量一个国家基础工业发展水平得标志之一②铁矿储量最多得三个省区:河北、辽宁、四川③九大钢铁工业中心:鞍山、北京、武汉、包头、上海、攀枝花、太原、马鞍山、重庆6、四大工业基地:(瞧地图P23图D )我国工业基地得分布表现出向沿海地区分布得特点辽中南工业基地:全国最大得重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北方最大得综合性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基地:全国最大得综合性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全国最大得轻工业基地7、高新技术产业就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得重要标志。
代表了工业发展得方向。
8、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与大城市附近,表现出大分散、小集中得特点。
第四节交通运输1、能够根据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得特点选择合理得交通运输方式。
急需得、不容易保鲜得、数量少、距离远得一般选航空,距离近得选公路。
不急需、数量大、可长久保存得货物如大米、木材选铁路或者水路2、①我国主要得交通运输方式就是铁路。
②我国得铁路以基本形成了纵贯南北、横穿东西得分布格局。
③我国第一条铁路就是京张铁路。
第一列火车轮渡“粤海铁一号”。
④有“世界屋脊生命线”之称得公路就是青藏铁路。
⑤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以北京为中心与重要城市国内航空运输网。
航空运输得发达与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交通运输现代化与信息化得重要标志。
⑥被称为“火车拉来得城市”得就是石家庄。
第五章地方文化特色与旅游第一节自然环境对地方文化得影响1、①地方文化包括:民居、服饰、饮食。
②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得地方文化就是最具吸引力、最有魅力得旅游资源。
2、民居:蒙古包、两面坡式民居、四合院、窑洞、竹楼、湘西与贵州山区得吊脚楼分别在那一个地区,受什么因素得影响?3、服饰:区别我国各少数民族得重要标志就是服饰。
4、饮食:八大菜系:山东菜、四川菜、江苏菜、浙江菜、广东菜、福建菜、湖南菜、安徽菜系。
(川菜为什么以麻辣为主?潮湿得气候)第二节地方文化对旅游得影响1、地方文化特色就是重要得旅游资源。
中国得地方文化具有非常浓郁得民族特征与悠久历史2、到2006年7月,中国已经有33处地方文化与自然景观被列为世界遗产名录。
次于西班牙与意大利,居世界第三位,3、旅游业属于第三产业,被称为无烟工业。
4、部分世界遗产:武陵源---湖南省,以奇峰、怪石、幽谷、秀水、溶洞“五绝”著称苏州园林—江苏省,以水为主题,就是古典园林得代表作黄龙----四川省,以彩池、雪山、峡谷、森林“四绝“著称,被称为”人间瑶池“黄山---安徽省,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九寨沟---四川省,被称为“童话世界“泰山---山东省,五岳之首,被称为东岳。
就是我国第一个被列为世界遗产名录得景观。
秦始皇兵马俑---陕西省,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西藏得不达拉宫,山西得晋商大院等等。
5、地方文化特色具有较高得科研与文化价值。
6、旅游业得发展只有立足于地方文化,协调好地方文化保护与资源开发得关系,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得战略。
第三节学习与探究---设计一个旅游方案1、设计旅游方案得步骤:①确定目得地,到哪儿旅游;②查找相关旅游资料与信息;③设计旅游线路。
2、旅游者选择线路得基本出发点就是:用最少得时间,花最少得费用,获取最多得旅游信息,获得最满意得旅游效果。
第六章认识区域特征第一节北京1、古都:北京具有3000多年得历史,辽、金、元、明、清都在此建都。
因此,北京既保留着世界上最大得皇家宫殿与园林,又汇聚了独具特色得“京味儿“文化。
2、世界上现存最大得古代宫殿建筑群就是故宫。
中国现存最大得古代园林就是颐与园。
3、地理位置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地理位置就是一个区域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条件得基础。
4、北京得地理位置:①纬度位置:北纬40度纬线穿过北京,决定北京属于北温带②海陆位置:地处内陆,但隔海洋不远。
③相对位置: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得北部边缘,与河北省与天津市相邻。
5、北京得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
历代北京城址迁移得自然原因都与水源有关。
6、北京得城市职能:就是全国得政治与文化中心。
7、北京得发展变化表现在经济结构得变化上。
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原因就是北京具有人才、信息、科技等优势,但能源与矿产缺乏,而北京得城市职能对环境保护有很高得要求。
为了保护古都风貌与减少污染,主要得工业企业都在有计划得迁往郊区。
8、北京得中关村科技园区就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9、北京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两个问题:①北京得古建筑保护问题。
北京有很多具有历史价值得古建筑,在城市建设中面临两难②北京得水资源问题。
密云水库就是北京得主要水源。
北京地下水位下降,水资源缺乏。
第二节台湾1、记住台湾地图P65(台湾岛四周濒临得海洋;澎湖列岛、钓鱼岛、福建省、厦门市得位置;台北、高雄、基隆市得位置;玉山、浊水溪、日月潭得位置等)2、我国最大得岛屿就是岛。
我国东部最高山就是台湾得山。
3、台湾得地理位置得重要意义:台湾岛东临太平洋,就是东南沿海之间往来得交通要道,也就是通往世界得海上要道,就是祖国海防得天然屏障。
4、台湾岛得纬度位置: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中部,使台湾属于热带与亚热带,气候湿热。
台湾岛得地形:东部大部分为山地地形,占2/3,西部为平原;河流短小、水流急,水能丰富。
台湾植被丰富,1982年以来设立得“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区”已经占全省面积得36%。
5、台湾得城市与人口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上,汉族人占98%,少数民族为高山族。
6、历史上,台湾以蔗糖、热带水果、樟脑、木材与鹿皮闻名。
现在台湾得经济结构发生料变化,由劳动密集型工业转向技术密集型工业,形成了富有海岛特色得外向型经济。
7、台湾高新技术得缩影,被称为台湾得“硅谷”得就是新竹科技园区。
第三节珠江三角洲地区1、记住珠江三角洲地图P74(广州、深圳、珠海、香港、澳门得位置;河流、核电站与南海得位置;铁路线京广线、京九线得位置)2、珠江三角洲发展外向型经济得条件:优势条件:①航运便利②劳动力丰富③著名得侨乡④邻港澳⑤国家政策得支持不利条件:缺乏矿产与能源3、珠江三角洲地区充分开发利用与海外特有得经济联系,引进国外资金、技术、设备与管理经验,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得成绩。
4、南部沿海得广东、福建、海南就是著名得“侨乡”。
5、珠江三角洲经济特色:外向型经济 ;轻工业为主(珠江三角洲就是全国最大得轻工业基地6、珠江三角洲地区得农业特色:①热带水果生产基地(香蕉、龙眼、荔枝、菠萝等)②基塘农业③外向型出口创汇农业基地(蔬菜、塘鱼、生猪、家禽、花卉等)8、港澳得金融、技术、管理等优势与珠江三角洲低廉得地价与劳动力优势互补,使这里得工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非常具有竞争力。
9、香港就是世界上仅次于纽约与伦敦得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
香港得支柱产业有:贸易、航运、旅游、信息等。
澳门得支柱产业就是:旅游业与博彩业。
香港1997年7月1日回归,澳门就是1999年12月20日回归,实行得就是“一国两制”第四节黄土高原1、熟悉黄土高原地图P88 (主要省区、大型煤矿等)2、黄土高原得位置范围:东起太行山脉,西到乌鞘岭,北起古长城、南到秦岭,海拔1000到2000米。
3、黄土高原得地表特征:沟壑纵横4、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得地区就是黄土高原。
5、水土流失造成了土地贫瘠、旱涝灾害频繁,严重制约着黄土高原社会、经济、文化得发展。
要使黄河水质变清,关键就是治理黄土高原得水土流失。
6、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得原因:自然原因就是:降水少,且集中在7、8月,7、8月多暴雨;加上黄土土质疏松、抗冲击力差;地表裸露,植被覆盖少。
人为原因:人类不断得开荒、放牧、采矿等。
治理措施:退耕还林还草、打坝淤地、修梯田等等。
7、制约黄土高原地区农业发展得关键性因素就是干旱与水土流失。
8、“乌金三角”就是指晋、陕、内蒙古三省交界处(山西、陕西、内蒙古)煤炭占全国1/4,就是我国21世纪重要得能源基地。
9、煤炭特点:煤质好、埋藏浅、多可露天开采,开采成本低10、该地煤炭输出方式:原煤输出、发电输出、转化为煤气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