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精选10篇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精选10篇初一地理知识点梳理篇一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①地球是一个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
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初一地理重要知识点篇二气温和气温的分布1.气温与生活(1)气温:空气的温度,常用℃表示。
日平均气温=一日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年平均气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12)(2)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气温影响人们的穿衣、饮食、住房、农业和交通等。
2.气温的变化(1)日变化概念: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变化特点:一天当中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气温日较差=气温-最低气温(2)年变化概念: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初一地理知识点大全

初一地理知识点大全自然地理- 大陆的概念:大陆是指陆地或大陆板块,是地球表面最大的陆地区域。
- 海洋的概念:海洋是指地球表面的大面积水域,占据了地球表面的大部分。
- 地球的形状:地球呈现近似椭球形,由地球的赤道和两极组成。
- 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 地理坐标:地理坐标用经度和纬度来确定一个地点的具体位置。
- 气候带:热带气候带、温带气候带和寒带气候带是根据地球赤道附近、中纬度和高纬度地区的温度分布而划分的不同气候区域。
人文地理- 人口分布: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不同地区和不同环境下的分布情况。
- 城市和农村:城市是人口密集、发达的地区,农村则是人口稀少、以农业为主的地区。
- 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包括土地、水资源、矿产资源等,对于人类生产和生活具有重要作用。
- 居住环境:居住环境是指人们生活的地方,包括住房、交通、卫生等方面的条件和环境。
- 旅游资源:旅游资源是吸引游客前来旅游观光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
- 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是指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和特点。
地理工具和技术- 地图和地图符号:地图是以缩小比例和减少维度的方式描述地球表面的工具。
地图符号表示各种地理特征和地物在地图上的位置。
- 气象仪器:气象仪器用于测量和记录大气条件和气象变化的工具。
- GPS:全球定位系统(GPS)是一种利用卫星系统测量和定位地理位置的技术。
- 卫星遥感:卫星遥感是使用卫星传感器收集地球表面信息的技术,可用于资源调查、气候监测等。
- 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用于收集、管理和分析地理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以上是初一地理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地理初一知识点总结(必备3篇)

地理初一知识点总结第1篇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自然环境1、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半球位置);周边的海洋:东—太平洋、北—北冰洋、南—印度洋2、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一是面积最大(七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列为: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二是跨纬度最广(大致位于10°S——80°N之间),三是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大洲。
3、大洲分界线(结合图):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又名黑海海峡);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亚洲和北美洲分界线——白令海峡南、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4、亚洲6个分区:看课本P3图“亚洲地理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着重了解不同分区的一些主要国家。
5、亚洲的地形特点——⑴亚洲地面起伏很大,中间高,四周低;⑵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
(P4图亚洲的地形要结合图重点记)6、气候:亚洲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记住P7 各种气候在图中的分布)各个气候的特点: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季和雨季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年较差大,全年降水少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气候特点解析:①气候复杂多样:亚洲地跨寒带、温带和热带,东、北、南三面濒临海洋,西北深人到亚欧大陆内部;地形复杂多样。
受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的影响,亚洲的气候复杂多样。
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以外,世界上的各种气候在亚洲都有分布。
②季风气候显著:亚洲背靠世界上最大的陆地——亚欧大陆,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十分显著,形成了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气候区。
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都有分布,其中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惟独亚洲有分布。
初一地理全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一地理全知识点归纳总结地理是我们学习的一门重要科目,通过学习地理可以了解到我们所居住的地球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各种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
下面是初一地理课程的全知识点归纳总结。
【板块一:地理基础知识】1.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扁球体的椭球体。
- 地球的结构:地球由内核、外核、下地幔、上地幔、地壳组成。
2. 地理坐标和地图- 地理坐标:地理坐标是一种描述地球上点位的方法,由经度和纬度组成。
- 地图:地图是地球表面或某一地区的缩影,通过图例、比例尺、指北针等元素表达地理信息。
3. 自然地理现象- 大气层:大气层是地球围绕在地球表面空气上方的一层薄薄的气体。
- 水圈:水圈是地球上水的存在形式的总称,包括海洋、河流、湖泊、地下水等。
- 陆地:陆地是指地球表面没有被水覆盖的部分,包括大陆和岛屿。
【板块二:人文地理】1. 人口与人口分布- 人口:人口是指某一地区或国家的居民总数。
- 人口分布: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地球上的聚集和分散情况,受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影响。
2. 城市化与乡村地区- 城市化: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和城市发展的过程。
- 乡村地区:乡村地区是指相对城市而言,人口较少、居民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地区。
3. 交通运输与通讯- 交通运输:交通运输是指人类活动中人员、货物和信息在空间距离上的移动和流通。
- 通讯:通讯是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实现信息传递的过程。
【板块三:地理现象与灾害】1. 气候和季节- 气候: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期的气象状况,包括温度、湿度、降水等因素。
- 季节:季节是地球绕太阳公转产生的气候变化情况,分为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
2. 自然灾害- 地震:地震是地球上地壳发生剧烈震动的现象,导致破坏和伤亡。
- 台风:台风是热带海洋中形成的强大气旋,伴随着暴雨、风暴潮等自然灾害。
3. 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指保护和改善人类居住和生活环境,避免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初一地理每章知识点总结

初一地理每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地球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近似球形的天体,它的直径大约为12756公里,是太阳系内第三大的行星。
2. 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自转是地球绕着自己的轴线旋转;公转是地球绕太阳运动。
3. 地球的地形:地球的地表被大洲和大洋所覆盖,地球表面特征多种多样,有高山、平原、湖泊、河流等。
第二章气候1. 气候的因素:气候的形成受到经纬度、地形、海洋和大气等因素的影响。
2. 气候带:根据地球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将地球划分为寒带、温带和热带三个气候带。
3. 气候变化:气候会随着季节和地理位置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同时也会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第三章水资源1. 地球的水资源:地球上的水资源主要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两种,其中地表水主要分布在河流、湖泊和水库中,地下水则分布在地下或者岩石缝隙中。
2. 水资源的利用: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它主要用于农业灌溉、工业生产和城市供水等方面。
3. 水资源的保护:由于水资源的有限性和易受污染的特点,需要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第四章地球环境1. 地球的生态系统:地球的生态系统包括了陆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2. 环境保护:地球环境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受到破坏,需要积极采取措施保护地球生态平衡。
3. 生态环境问题:地球上存在着许多生态环境问题,如水污染、空气污染、土地荒漠化等,需要重视和解决。
第五章人口与城市1. 人口分布:地球上的人口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中国、印度、美国等地区,同时也存在着城乡人口分布不均衡的情况。
2. 城市的发展:城市是人口和经济活动的中心,它们不断发展壮大,但也面临着交通、污染等问题。
3. 人口问题:地球上存在着人口过度增长、老龄化等问题,需要从政策和发展等方面加以解决。
第六章农业与工业1. 农业的发展:农业是人类最早的经济活动,它的发展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初一的地理知识点总结

初一的地理知识点总结一、地球与地图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经纬网:经线和纬线交织形成的网格,用于确定地球表面的位置和方向。
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二、陆地和海洋大洲和大洋:世界分为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大洋洲、南极洲)和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海陆分布:地球表面海洋面积广阔,陆地面积有限,且陆地主要集中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三、天气与气候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天气是短时间的大气状况,而气候是长时间的大气平均状况。
气温与降水: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个主要要素,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往往由其决定。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包括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苔原气候、极地冰原气候和高山高原气候等。
四、居民与聚落人口与人种:世界人口分布不均,人种和民族多样化。
语言的种类与分布:世界语言众多,英语、汉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
聚落与环境的关系: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受到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
五、发展与合作国家和地区:国家是政治地理学名词,地区指未获得独立的殖民地和属地、托管地等。
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国际合作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文化交流和和平稳定。
六、中国的地理概况中国的位置、疆域与行政区划: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疆域辽阔,行政区划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等。
中国的人口与民族: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民族众多且分布不均。
这些只是初一地理知识点的一部分,实际上还有许多细节和深入的内容需要学习和掌握。
在学习过程中,建议结合地图、图表等辅助工具进行记忆和理解,同时注重实际应用和联系生活实例,以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范本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范本(____字)第一章:地球的质量和形状1. 地球的质量:地球是一个质量较大的天体,其质量约为5.9722 × 10^24 千克,是太阳系中质量第三大的天体。
2. 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形状不是完全规则的球体,而是类似于椭球体。
地球的赤道半径约为6378.14 公里,极半径约为6356.75 公里,赤道半径稍大于极半径。
3. 地球的变形:由于地球的自转,地球上的物体会出现向外的离心力,使得地球在赤道和极区域发生赤道膨胀和极地挤压的变形。
第二章:地球的运动1. 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一个自转周期约为23小时56分钟4秒,称为地球的恒星日。
地球的自转引起了昼夜交替和星空的周转。
2. 地球的公转:地球绕太阳按逆时针方向公转,公转周期约为365.25 天,即一年。
地球的公转引起了季节的变化。
3. 地球的倾斜:地球的轴线相对于公转平面有一个倾斜角度,称为地球的赤道倾角。
地球的倾斜导致了地球各种气候现象的发生。
第三章:地球的大地构造1. 地壳: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一层,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
大陆地壳厚度较厚,密度较小,主要由硅和铝元素组成;海洋地壳厚度较薄,密度较大,主要由硅和镁元素组成。
2. 石英岩:石英岩是一种主要由石英矿物组成的岩石,是地壳中广泛存在的一种岩石。
石英岩具有硬度高、韧性好等特点。
3. 壳幔界面:地壳和地幔之间存在一个界面,称为壳幔界面。
这个界面可以分为地壳界和地幔界,是地球岩石圈和地球流体圈之间的分界线。
第四章:地球的气候和水文1. 气候带:根据地球各地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不同分布,可以将地球划分为寒带、温带和热带三个主要的气候带。
寒带气候带位于地球的两极附近,温带气候带位于寒带和热带之间,热带气候带位于地球赤道附近。
2. 气压带:根据地球各地大气压力的不同分布,可以将地球划分为副热带高压带、赤道低压带、副极低压带和极高压带四个主要的气压带。
3. 降水:地球上的降水形式包括雨、雪、雾、露、霜等。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必背大全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必背大全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学科。
学习地理知识有助于我们了解自然和社会的规律,认识世界,了解各国之间的联系和合作,具有很好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以下是七年级地理知识点必背大全,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自然地理1.大洲: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影响,大陆板块不断运动和碰撞,形成了五大洲,即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和大洋洲。
2.恒温带和寒温带:地球的赤道周围环绕两个带状区域,北半球和南半球各一个。
南北两个区域的降雨和气温分别对应,称为恒温带(热带)和寒温带(温带)。
3.地震:地球表面的地壳由若干个板块构成,在板块错动时会引起地震,而地震又常常伴随着海啸的发生。
地震可以造成巨大的破坏,给人们带来极大的危害。
二、人文地理1.经度和纬度:经度是度量地球东西方向的线条,分别叫0度经线和180度经线;纬度是度量地球南北方向的线条,分别叫0度纬线和90度纬线。
经度和纬度可以用来定位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2.地球村:这是一个由加拿大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在1960年代提出的概念,指的是地球上的人们因为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紧密联系而形成的一片村庄。
3.十字路口:指的是那些交通、商业、文化、政治等方面的交汇点,是一个城市不可缺少的、具有影响力的部分。
十字路口还可以指地球上各国之间的联结处,以及社会各个方面的紧密交流和合作。
三、地理名词解释1.世界机构:指一些全球性的非政府组织,例如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这些组织在促进全球交流和合作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2.土地类型:在不同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下,土地也会被分成不同的类型。
例如,农业、城市、森林、沙漠、山地等。
3.地区形象:指特定的地理区域呈现的形象、特点和特征,例如金融中心、文化中心、旅游胜地、自然保护区等。
四、全球化1.全球化的概念:全球化是指在经济、文化、技术、交流等方面超越国家和地区的界限,把世界各国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全球化的经济和文化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
在室外看地图时,应手持地图,面朝北,背朝南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4、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一般来说,所画范围大,内容简单,选用比例尺小,反之,所画范围小,内容详细,选用比例尺大。
比例尺是个分数式,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
5、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麦哲伦环球航行依次经过的大洋是: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6、赤道就是0。
纬线,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
纬度向北向南各有90。
,分别用N和S表示。
0。
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有180。
,分别用E和W 表示。
7、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
、以赤道为界把地球分为南、北半球;8以 2 0 °W和1 60 °E为界把地球分为J东、西半球。
9、纬度范围:0° 3 0°为低纬度;3 0 ° 6 0 °为中纬度;600900为勺高纬度。
10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所以有形象地称地球为“三分的陆、地七分的海洋。
1 1 、比较经线和纬线的特占:八、、•名称形状长度指示方向经线半圆(弧形)相等南北方向纬线都是圆(极点除外)有长有短: 东西方向12、七大洲的名称按面积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注意看P 2 3图2-19和图2 - 2 0 )(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亚洲和欧洲连成一块合称亚欧大陆,中国位于亚洲。
南极洲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洲;亚洲是面积最大的大洲。
1 3、四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海洋;大西洋呈“ S ”特点天气某个地方短时间内发生的阴、晴、冷热等变化多变、不稳定气候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相对稳定3 8、在卫星云图上,白色通常表示云雨区,蓝色表示陆地,绿色表示海洋。
3 9 、气候的两个要素:气温和降水。
4 0、在北半球最热月出现在7月,最冷月出现在1月;南半球相反。
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41、世界气温分布的规律:由低纬度(赤道)地区向高纬度(两极)地区逐渐降低。
4 2、非洲是最炎热的大陆,南极洲是最寒冷的大陆。
43、降水形成的条件: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和凝结核;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
44、科学家依据降水形成过程中空气上升的原因和形式把降水分成三种主要类型: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
对流雨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 5 、海拔每升高1 0 0 米气温下降0.6 C 。
4 6 、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中纬度地区大陆的沿海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度位50、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周期是一天,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51、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周期是一年,公转产生四季更替现象;地球公 转时地轴总与公转轨道平面保持 66.5 度的夹角不变。
5 2、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夏至日(6 月 2 2 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 冬至日(12 月 2 2 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 春分日(3月2 1日前后)和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
53、热带(23.5 °N 〜23.5 °S )有阳光直射现象,气候终年炎热;寒带(纬度66.5 ° -90 °)有极昼 极夜现象,气候终年寒冷;温带(纬度23.5 ° -66.5 )既没有阳光直射也没有极昼极夜现象,5 4 、 目前全世界有 2 0 0 多个国家和地区。
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俄罗斯,世界上最小的国家是梵蒂冈 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 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
55、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通常把世界的国家划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 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于北半球的南部和南半球56、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互不侵犯、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气温年较差 最热月平均气温一最冷月平均气温 48、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海陆分布、地形地势、人类活动、纬 度 越 高 太 阳辐 射 越 小57、国际间的矛盾与冲突的主要原因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
5 8 、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5 9、世界规模最大和最有影响力的全球性国际组织是联合国(UN)60、联合国总部设在美国纽约,联合国安理会的主要职能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6 1、中国与20 0 1年 1 2月 11日正式加J□入世界•贸易组织(W TO )。
6 2、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总部设在瑞士洛桑。
6 3、红十字会的宀宗旨是坚持人道主义。
重占八、、地图读图指导:1 、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判读方位。
(小河、村庄图)2、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读出某的经纬度位置及判断半球位置(东西半球,南北半球)、所属的高、中、低纬度,两点间的相对位置。
3、七大洲、四大洋的海陆分布图,识记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七大洲轮廓,三条重要的洲界线4、判读:大陆、海峡、半岛、大洋、群岛务、岛屿5、等高线地形图:识别陡坡和缓坡,山顶、、山谷、山脊,海拔和相对高度6、海底地形图:三部分,五种地形,大陆架的深度不超过2 0 0米7 、六大板块示意图:板块名称8 、常用图例识别9 、世界人口分布图:四大人口分布稠密区洋、北冰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亚洲面积约440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一大洲。
欧洲北、西、南三面濒临北冰洋、大西洋、地中海,1 0 、 城 市 和 乡村 的景观差 异11 、常用天 气符号图 识 别1 2 、 气温 变化曲线和 降水柱状图 判读, 气候类 型的 勺判 1 3 、 地 形 雨示意图1 4 、 五 带 的划分图1 5 、 地 区 公 转示 意图16 、面 积 居 前 六 位 的国 家 轮廓 图七年级 地理 下册复习要第一 早认识大1■1亚洲 H及欧ooooooo占 八、、洲洲亚细亚:东方日出之地欧罗巴:断“亚细亚”巴”和“欧罗西方日落之地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为一体,合成亚欧大陆。
亚洲东、南、北三面濒临太平洋、印度东 与 亚 洲 相 连 ,高原山地为主的亚洲地形:三大特征:2 .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地形亚洲平 均 海 拔 高 世 界 相 对 高 对 地 面 起南 与 非 洲 相 望 。
1.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 3.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差异欧洲上 海 拔 最 低 的 大 洲伏 大 , 高 低 悬 殊 小主要地形高原、山地平原地形分布中部高,四周平原山地主要分布在南、北两侧复杂多样的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大陆性特征显著;季风最强盛,最典型,影响范围也最广。
大河众多的亚洲: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内流区面积广大亚洲的人口与国家: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2000年总人口达36.72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 0 %。
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大多数在亚洲1 .2 非洲国家最多的大洲:“阿非利加”是“阳光灼热”。
非洲位于东半球的西部,地跨赤道南北。
它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及直布罗陀海峡与欧洲相望,东北与亚洲之间隔着狭长的红海,并以苏伊士运河为陆上分界。
非洲有54个独立国家,是世界上国家最多的国家。
非洲大陆高原面积广大,被称为“高原大陆” 位于非洲北部的撒哈拉大沙漠,是世界最大的沙漠,约占全洲面积的炎热的气候:非洲是世界上干旱区面积最大的一个洲非洲热带草原的面积在各大洲中最大气候特点:气温高;干旱地区广;气候类型成南北对称分布丰饶的资源:非洲地域辽阔,物产丰富多样,被誉为“富饶大陆” 金刚石、黄金、铬铁矿、磷酸盐等的储量和产量都居世界前列亟待发展的经济1 . 3美洲:“新大陆”:美洲是“亚美利加洲”的简称南北各异的自然环境:北美洲平均海拔较高,地势起伏较大,地形分为三大南北纵列带: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中部是广阔的平原,东部是低缓的高地。
移民与经济:第二章了解地区2.1 东南亚:包括中南半岛与马来群岛。
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大部分。
中南半岛北部地势高峻,与我国山水相连,高山和大河有北向南延伸,形成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地表形态。
马来群岛是散布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2万多个大小岛屿的总称。
马来群岛的大多数岛屿地势崎岖,山岭河多,平原较少,河流湍急。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被称为a火山国”日本被称为“ 地震国。
地区地形特征河流特征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由北向南马来群岛地势崎岖短小湍急。
马六甲海峡:东南亚处在亚洲与大西洋、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十字路口”,是世界海洋运输和航空运输的重要枢纽。
富饶的矿产:世界上天然橡胶、油棕、椰子等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地。
泰国天然橡胶和棕榄油的产量、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
菲律宾是世界上出产椰子、出口椰油最多的国家。
印度尼西亚的石油,马来西亚的锡都居世界第一位。
海外华人的最大聚居地:东南亚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
人口集中分布在大河的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以及沿海平原,而山区和岛屿的热带雨林地区贝U 人口稀少。
2 . 2 南亚南亚次大陆:南亚指位于亚洲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中、西段与印度洋之间的广大的地区。
它东濒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总面积约43 0万平方千米。
三大地区:喜马拉雅山J恒河平原/德干高原一年分三季:三季分为3-5月为热季;6-10月为雨季;1 1至次年2月为凉季宗教与社会:佛教;印度教;巴基斯坦伊斯兰教。
人口与经济:南亚是世界人口稠密地区之一,人口约13亿,占世界人口的1/5强。
2 .3 西亚五海三洲之地:地中海;黑海;里海;红海;阿拉伯海。
亚洲;非洲;欧洲。
这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丝绸之路“。
干旱环境中的农牧业:农作物需要引水灌溉,以色列国做得最突出。
阿拉伯国家:宗教: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的发源地世界石油宝库:占世界总产量的25%。
通过波斯湾运出。
石油输出路线:4欧洲西部2 .位置与范围:欧洲西部是指欧洲的西半部,面积约500万平方千米,包括30多个国家。
从经济发展水平看大多数属于发达国家。
雄厚的经济实力: 繁荣的旅游业:25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冰雪世界:北极地区指北极圈以北的区域,包括北冰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及一些岛屿。
北极圈内的陆地面积约800万平方千米,北冰洋面积约1310万平方千米。
南极地区包括南极大陆及其海岛屿和陆缘冰,还包括南太平原、南大西洋和南印度洋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