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地理知识点总结完结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复习知识点大全

七年级地理下册复习知识点大全1. 自然地理环境1.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形状:赤道周长最大,两极周长最小,呈“扁球体”。
•地球大小:地球的直径约为1.28万公里,总面积约为5.1亿平方公里。
1.2 大陆、海洋和航线•五大洲:亚洲、非洲、欧洲、美洲、澳洲。
•世界三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三大航线:太平洋航线、大西洋航线、印度洋航线。
1.3 自然环境的分带•不同气候区域的分带: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
1.4 自然环境的特点•不同气候区域的特点:热带雨林、草原、沙漠、温带落叶林和针叶林、寒带的苔原和冻原。
2. 人口与城市2.1 人口数量和分布•世界总人口:近80亿。
•中国总人口:近14亿。
•人口分布: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欧洲等地区。
2.2 城市的分类和特点•城市的分类: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
•城市的特点:城市化程度高,交通发达,经济发展水平高。
2.3 城市化的影响•城市化的影响方面包括:城市人口的增长与管理、城市问题、城市的文化影响等。
3. 产业经济3.1 产业的分类和特点•产业的分类: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产业的特点:第一产业注重农业和资源开发,第二产业注重工业生产,第三产业注重现代服务业。
3.2 经济区划和特色产业•经济区划: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六大经济区。
•特色产业:东北煤炭、华北钢铁、华东着重于电子、中部地区大力发展汽车工业和高技术产业、西南以能源、化工、有色金属、电力等为特色、西北以煤炭、石油、天然气、稀有金属为特色。
3.3 区域合作与国际经济•区域合作:东盟、亚太经合组织等。
•国际经济:全球化、跨国公司等。
4. 城乡规划4.1 居住环境•重要影响因素:地理位置、交通、噪音、气候等。
•居住环境的改善:提高居住区建设水平,加强环境保护。
4.2 城市清洁与垃圾处理•垃圾分类和处理:垃圾分类、焚烧、填埋等方法。
•环境污染的治理:空气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等。
七下地理知识点总结完结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归纳大洲和大洋的分布:记清楚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要能够不看图脑海中有图。
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一1、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半球位置);周边的海洋:东—太平洋、北—北冰洋、南—印度洋2、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一是面积最大(七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列为: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二是跨纬度最广(大致位于10°S ——80°N 之间),三是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大洲。
3、大洲分界线(结合图):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又名黑海海峡); 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亚洲和北美洲分界线——白令海峡 南、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4、亚洲6个分区:看课本P4图6.5“亚洲地理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着重了解5、亚洲的地形特点——⑴亚洲地面起伏很大,中间高,四周低;⑵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
(P7图6.8亚洲的地形要结合图重点记)6、气候:亚洲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记住P10 6.10各种气候在图中的分布) 各个气候的特点: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季和雨季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年较差大,全年降水少 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气候特点解析:①气候复杂多样:亚洲地跨寒带、温带和热带,东、北、南三面濒临海洋,西北深人到亚欧大陆内部;地形复杂多样。
受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的影响,亚洲的气候复杂多样。
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以外,世界上的各种气候在亚洲都有分布。
②季风气候显著:亚洲背靠世界上最大的陆地——亚欧大陆,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十分显著,形成了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气候区。
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要点整理与总结

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要点整理与总结地理是一门关于地球的学科,通过研究地球的自然特征和人类活动,深入了解地球的各种现象和规律。
下面是七年级下册地理的知识要点整理与总结:1. 陆地和海洋- 了解地球的组成和结构,包括地壳、上地幔、下地幔和地核。
- 了解各大洲的位置和特征,如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 了解各海洋的位置和特征,如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洲洋和北冰洋。
- 理解陆地和海洋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对气候和环境的影响。
2. 自然资源- 研究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如矿产资源、动植物资源和水资源。
- 理解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自然资源的必要性。
- 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即在利用自然资源时考虑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
3. 气候和天气- 研究气候和天气的基本概念,如温度、湿度、气压和风力。
- 了解不同气候带的特征和分布,如赤道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
- 理解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如太阳辐射、地球自转和地形。
4. 城市和乡村- 比较城市和乡村的特征和区别,如人口密度、建筑风格和经济活动。
- 了解城市化过程的影响,如城市扩张、环境污染和交通拥堵。
- 探索可持续城市发展的策略,如节能减排、提高交通效率和保护自然环境。
5. 地理信息技术- 介绍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如地图制作和空间数据分析。
- 研究使用地图和其他地理工具来解决地理问题,如测量距离、标注位置和分析数据。
以上是七年级下册地理的知识要点整理与总结,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完整word版)地理七年级下册重点复习必考知识点,推荐文档

地理七年级下册重点复习必考知识点亚洲1、亚洲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是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起伏大。
亚洲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2、亚洲东部和南部夏季的降水与(夏季风)的强弱有密切的关系,常受(夏季风)的影响而发生旱涝灾害。
夏季风强,降水多,易成涝灾。
夏季风弱,降水少,易成旱灾。
3、亚洲地广人多,东亚、南亚、东南亚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
发展中国家第一产业比重大,而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的比重大。
4、乌拉尔山脉、土耳其海峡是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是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是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
日本1、日本是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
以丘陵、山地为主,平原面积狭小且多分布在沿海地区。
日本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比较活跃,属于环太平洋沿岸火山地震带,所以多火山、地震。
2、(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工业中心是: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北九洲、其中横滨和神户是最大的两个对外贸易港口。
工业区是:京滨工业区、名古屋工业区、阪神工业区、濑户内工业区、北九洲工业区3、世界经济强国,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进口(原料)出口(工业品)◆为什么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海上交通便利,便于进口原料,出口工业品。
东南亚1、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地势(北高南低)(山河相间,纵列分布)2、(印度尼西亚)也是世界最大的群岛国。
老挝是东南亚唯一的内陆国。
3、东南亚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国。
4、东南亚是世界上橡胶,油棕,椰子,蕉麻的最大产地5、东南亚居民以黄种人为主,是世界上华人、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印度1、印度水旱灾害频繁。
主要是由西南季风造成的,每年6—9月,盛行西南季风,降水多,为雨季。
每年10月——次年5月,盛行东北季风,干旱少雨,为旱季。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全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全总结第一章自然环境的保护与利用
1. 自然环境的保护
- 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
- 各国政府出台相关政策
- 环保组织和志愿者的力量
2. 自然环境的利用
- 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第二章人口与城市
1. 人口问题
- 人口的数量、质量、分布和流动- 人口问题的原因和影响
- 人口政策与措施
2. 城市问题
- 城市空间结构和城市规划
- 城市交通问题
- 城市环境问题
第三章区域可持续发展
1. 区域分析
- 区域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
- 区域的类型与特征
2. 区域发展战略
- 区域发展与区域规划
- 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
- 区域协调发展的实现过程
第四章全球环境问题与保护
1. 全球气候变化
- 温室效应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2. 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
-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状和挑战-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和对策
第五章综合实践活动
1. 如何进行地理综合实践活动
- 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和步骤- 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和安排
2.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和效果
- 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和组织形式- 实践活动的效果和对于学生的作用。
知识点总结七年级下册地理

知识点总结七年级下册地理一、中国地理1.中国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东亚,东临太平洋,东南、南临南海,南以海峡与台湾相望,西南与印度、不丹等国相邻,西接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等国家,北与蒙古国、俄罗斯、朝鲜相邻。
2. 中国地形:中国地形起伏变化,东部大部分为低洼平原和丘陵地带,中部为高原和丘陵地带,西部为高山地带。
3. 中国气候:中国地处副热带和温带的过渡带,气候类型多样,有热带雨林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寒冷气候等。
4. 中国自然资源:中国自然资源丰富,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稀土元素、金属矿产和水资源等。
5.中国的地理分区:中国地理可以按照地势和气候特点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地理区域。
二、世界地理1.各大洲的地理位置:世界上共有六大洲,包括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大洋洲,它们分布在地球的不同区域。
2. 世界的气候带:世界的气候带包括热带气候带、亚热带气候带、温带气候带和寒带气候带,不同气候带有不同的气候特点和植被生态。
3. 世界上的自然灾害:世界上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火山喷发、龙卷风、飓风、洪水、干旱等,它们给人类和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4. 主要国际河流:世界上主要的国际河流有尼罗河、美索不达米亚河、黄河、长江、亚马逊河等,它们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水资源。
5. 世界的自然资源:世界上的自然资源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等,它们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三、环境保护1. 环境异化:环境异化是指环境由于人类活动而发生的恶化和变坏,包括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空气污染、水质污染、噪音污染等。
2. 环境污染: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它们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健康。
3. 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是指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能量流动达到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维护生态平衡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非常重要。
4.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破坏未来子孙后代利益的发展模式,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之道。
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最全面最详细)

【原创】七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总结知识框架: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自然环境1、地理位置:亚洲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西部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为界与欧洲相邻,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为界与非洲相邻,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东北以白令海峡为界与北美洲相望。
(图6.2 p2)亚洲的地理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
(图6.4 p3)2、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
(注意不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南极洲和北冰洋)面积达4400万平方千米。
3、地形与河流: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受地势影响,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
(图6.5 p4,结合图认真完成第5页的活动题)4、亚洲之最:(1)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世界屋脊”);(注:世界面积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世界最高大山脉:喜马拉雅山脉;(2)世界陆地最高点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43米),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海拔-415米);(3)亚洲第一长河是长江,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湄公河,流经中国(澜沧江)、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
发源于中国青海省,注入南海。
(注: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多瑙河[欧洲],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尼罗河[非洲],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亚马孙河[南美洲])(4)亚洲面积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世界面积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5)世界最大的湖泊:里海(咸水湖);最大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北美];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湖泊:贝加尔湖[俄罗斯];(6)世界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
5、气候:亚洲地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亚洲东部和南部夏季的降水与夏季风的强弱有密切关系,受夏季风的影响而易发生旱涝灾害。
(完整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总结(新商务星球版),推荐文档

七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总结第六章亚洲一、世界第一大洲1、亚洲的地理位置(1)半球位置:地跨东、西、南、北四半球,主体部分在东半球、北半球;(2)纬度位置:地跨寒、温、热三带,大部分在北温带;(3)海陆位置: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
2、亚洲的范围西与欧洲以乌拉尔ft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ft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为界,西南与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为界,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与大洋洲隔海相望。
南北跨纬度最广(约90 度),东西距离最长,跨经度160多度(仅次于南极洲,居世界第二),时差达11 个小时,面积4400 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
知识拓展:亚洲与相邻大洲之间的分界线涉及的海峡有:白令海峡、土耳其海峡和曼德海峡(处在亚非之间,沟通红海与阿拉伯海)。
3、亚洲的分区与国家(1)亚洲有48 个国家和地区;按照地理特点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北亚六个地理单元。
中国在东亚。
亚洲四至:北至切柳斯金角,南至努沙登加拉群岛,东至杰日尼奥夫角,西至巴巴角。
4、亚洲的人口与经济(1)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2010 年亚洲人口数量约42 亿,占世界人口总数的61%。
目前,世界上人口超过1 亿的国家有11 个,亚洲占了6 个(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
亚洲有1000 多个民族,占世界民族总数的一半以上。
(2)亚洲的绝大多数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唯一的发达国家是日本。
亚洲各国之间经济发展差异很大。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之间有明显差距,沙特阿拉伯等依靠石油出口较为富裕,新加坡、韩国为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其它大部分国家较为落后。
亚洲各国因地制宜,发挥本国优势,走出了各具特色的经济发展之路。
知识拓展:(1)各大洲人口数量由多到少: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2)亚洲人口分布:分布不均,东部、东南部和南部沿海及大河中、下游平原地区人口密度大,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地区之一;北部、西部、中部,人口较为稀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归纳大洲和大洋的分布:记清楚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要能够不看图脑海中有图。
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一1、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半球位置);周边的海洋:东—太平洋、北—北冰洋、南—印度洋2、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一是面积最大(七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列为: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二是跨纬度最广(大致位于10°S ——80°N 之间),三是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大洲。
3、大洲分界线(结合图):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又名黑海海峡); 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亚洲和北美洲分界线——白令海峡 南、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4、亚洲6个分区:看课本P4图6.5“亚洲地理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着重了解5、亚洲的地形特点——⑴亚洲地面起伏很大,中间高,四周低;⑵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
(P7图6.8亚洲的地形要结合图重点记)6、气候:亚洲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记住P10 6.10各种气候在图中的分布) 各个气候的特点: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季和雨季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年较差大,全年降水少 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气候特点解析:①气候复杂多样:亚洲地跨寒带、温带和热带,东、北、南三面濒临海洋,西北深人到亚欧大陆内部;地形复杂多样。
受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的影响,亚洲的气候复杂多样。
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以外,世界上的各种气候在亚洲都有分布。
②季风气候显著:亚洲背靠世界上最大的陆地——亚欧大陆,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十分显著,形成了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气候区。
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都有分布,其中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惟独亚洲有分布。
③大陆性气候分布广(温带大陆性气候几乎占亚洲的一半):亚洲为世界第一大洲,面积广大,亚洲内陆距海远,受海洋影响小。
夏季内陆升温快,冬季降温也快,因此冬冷夏热;由于内陆距海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因此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在亚洲,季风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尤为突出。
在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气候区,降水与夏季风的强弱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般说来,夏季风强的年份,从海洋上带来的水汽多,降水也多;反之,夏季风弱的年份,降水也较少。
如果降水过多,就可能造成洪涝灾害;反之,降水过少,就可能形成旱灾。
因此,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区)雨热同期,使农作物得以旺盛生长,但常受不稳定的夏季风影响而发生旱涝灾害,严重威胁着农业生产。
7、非洲气候的分布特点:以赤道为界,南北对称,由赤道向北向南是热带雨林、热带草原、亚热带和热带沙漠、地中海气候。
9、亚洲的世界之最:喜马拉雅山脉—世界上最高的山脉;珠穆朗玛峰—世界最高峰;青藏高原—世界最高的高原,誉为“世界屋脊”(区别于世界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贝加尔湖—世界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里海(咸水湖)—世界最大的湖泊(区分于世界面积最大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阿拉伯半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岛;马来群岛—世界最大的群岛注意:P2图6.2亚洲的范围 、P8阅读材料亚洲地理集锦 二1、亚洲是人口最多的大洲。
亚洲人口占61% ;世界上人口超过l 亿的国家共有11个,其中有6 个位于亚洲(东亚的中国、日本,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南亚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
)其中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人口稠密的地区。
2、多样的地域文化:日本的抗震建筑、沙特阿拉伯的贝都因人的帐篷和长袍,孟加拉人交通工具是船,印尼的达雅克人住在长屋里。
(理解P5页图6.6亚洲不同地区的住房,服饰的差异。
)亚洲的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印度河流域和美索不达米业平原(两河流域),因其适宜的温带或热带气候、丰富的水源、肥沃的土地,而分别成为人类文明的发祥地。
(课外拓展) 东岸三种季风3、经济发展差异:亚洲少数国家属于发达国家,如日本。
大部分国家为发展中国家,即使同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差异也很大。
沙特阿拉伯等西亚波斯湾沿岸国家是依靠其丰富的石油资源出口而成为比较富裕的国家;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泰国等先后大力发展出口加工工业,推进了本国经济的发展。
●三类产业的划分:第一产业是农业(包括林业,渔业,牧业等),第二产业是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是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除农业、工业和建筑业以外的)。
国家的产业结构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越高的国家,经济越发达,第三产业比重大,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越低的国家,经济越落后,第一产业比重越大。
(课外拓展)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日本1、位置:属于东亚,是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
东面临b —太平洋,西隔a—日本海、朝鲜海峡、东海同俄罗斯、中国、朝鲜、韩国相望,北有鄂霍次克海。
日本国土南北狭长,并与经线斜交,日本大部分处在23ºN——46ºN之间,跨经、纬度广,将使日本的地理环境更为复杂多样,如跨纬度广,日本的南北温差就大,跨经度广,东西地方时间差就大。
c—濑户内海2、组成:由A—北海道、B—本州岛、D—四国岛C—九州岛、等四个大岛、数千个小岛及其周围海域组成,其中面积最大的是本州岛。
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神户和横滨是日本最大的两个对外贸易港口),对日本的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和对外经济联系十分有利。
3、多火山、地震:原因:日本处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相互交界地带,地壳活动频繁,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被称为“地震国”和“世界火山博物馆”。
4、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狭小。
富士山是日本国的象征,是一座活火山,也是全国的最高峰。
山麓樱树成林,景色迷人。
最大的平原为关东平原。
5、气候: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特征:(具有海洋性特征),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降水较为丰富,太平洋沿岸夏季多台风。
6、经济类型:日本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产生的背景:日本地域狭小,资源贫乏,是一个资源小国,有优良港口方便运输,所以形成了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模式)。
特点:对外依赖严重,对外进口原料和燃料,出口工业品。
对外贸易对象主要有美国、西欧、东亚和东南亚地区。
7、工业分布: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原因:①原料、燃料主要依靠进口②港口条件优越,巨型船舶可以停靠③产品主要出口④沿海多平原⑤城市和人口集中,是国内最大消费地。
●主要工业区:有以东京、横滨为中心的京滨工业区,以名古屋为主的名古屋工业区,以大阪和神户为中心的阪神工业区,濑户内工业区,以北九州为主的北九州工业区(将工业区和所在的城市在书上P18图7.18中找到并记住)●日本发展经济的不利条件。
日本地域狭小,铁矿、石油、煤炭等矿产资源贫乏,绝大部分依赖进口。
国内市场狭小,产品大部分靠出口。
●日本发展经济的优势:a、岛国多港湾,海运便利;b、劳动力素质高;c、科学技术先进,管理效率高。
●日本经济的有利和不利影响:日本经济对外依赖严重,有利的影响是可促进日本科技水平的迅速提高,可促进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从而使日本的工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更具有竞争力;不利的影响是世界经济危机的发生,必然使日本的经济受到沉重的打击。
●日本加速扩大海外投资,建立海外的生产与销售基地。
日本投资建厂的主要对象是美国、西欧、东亚和东南亚地区。
好处:①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资源和廉价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②加入国际经济技术的合作和国际市场的竞争;③保护本国的自然资源,减缓资源消耗,保护本国资源;④减少运输成本的投入。
对其它国家的影响:①日本把污染严重的企业移到海外,会使其它国家的环境受到污染,导致环境质量的下降;②日本从本国利益出发,保护本国资源的意识很强,但是大量进口木材或远洋超量捕捞,将导致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资源严重破坏,进而导致全球生态环境失调。
(课外拓展)8、东西方兼容的文化:民族构成单一,以大和民族为主,既有大和民族的传统色彩,又有强烈的现代气息,是东西方文化兼容的典型第二节东南亚(南洋)1、位置:东南亚在亚洲东南部,地处亚洲与大洋洲、D—太平洋与E—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
2、组成:A—中南半岛、B—马来群岛。
(请将中南半岛,马来半岛和马来群岛,马六甲海峡,印度洋,南海,太平洋落实到书上P22图7.20)国家:与中国陆地接壤的是:缅甸、老挝、越南;惟一的内陆国是老挝;岛国有印度尼西亚(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被称作“千岛之国”),新加坡(有花园城市之称),菲律宾;陆上邻国:中国、印度、孟加拉国。
3、马六甲海峡:(1)位置;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ab之间)(2)重要性:hx—马六甲海峡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日本把它称为“海上生命线”。
4、气候:气候类型分布地区气候特征对农业产生的影响热带雨林气候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大部全年高温多雨农作物可以随时播种,四季都有收获热带季风气候中南半岛,马来半岛以及菲律宾群岛北部全年高温,分旱季和雨季雨季播种,旱季收获5、农业生产:(1)、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原因:水稻是一种高产的粮食作物,但它的生产需投入大量的劳动力,并且要求有高温多雨的条件,东南亚人口稠密,耕地较少,高温多雨,将水稻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因地制宜的必然选择。
)(2)、热带作物:东南亚是世界橡胶,油棕,椰子和蕉麻的最大产地(3)、东南亚主要农作物的分布:①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国,泰国是世界最大的橡胶生产国②菲律宾是世界最大的蕉麻生产国和椰子出口国③印度尼西亚是世界最大的椰子生产国④马来西亚是世界最大的棕油生产国6、中南半岛的地形: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山脉由北向南延伸,河流由北向南流。
东南亚的河流大部分发源于我国的青藏高原地区,如湄公河(澜沧江)、萨尔温江(怒江);河流上游流经山区,两岸高山耸立,水流湍急,蕴藏丰富的水能资源,下游河谷展宽,水流缓慢,泥沙沉积,河岸两侧形成冲积平原,入海口形成河道纵横,地势低平而土质肥沃的河口三角洲。
湄公河是流经东南亚国家最多的河流7、中南半岛的大城市的分布:主要在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
(原因:土壤肥沃,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是东南亚人口稠密,农业发达的地区,也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如曼谷,万象,仰光)●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有什么好处和弊端:好处:A.河流沿岸地形平坦,为城市提供建设用地;B.河流是水运通道,对外交通便捷;C.为城市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充足水源;D.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农业发达;E.环境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