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作文诗歌:高考文言文诗体满分作文:戍妇歌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雁门胡人歌》《塞路初晴》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雁门胡人歌》《塞路初晴》含答案8.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1)~(2)题。
(9分)雁门胡人歌崔颢高山代郡东接燕,雁门胡人家近边。
解放胡鹰逐塞鸟,能将代马猎秋田。
山头野火寒多烧[注],雨里孤峰湿作烟。
闻道辽西无斗战,时时醉向酒家眠。
塞路初晴雍陶晚虹斜日塞天昏,一半山川带雨痕。
新水乱侵青草路,残烟犹傍绿杨村。
胡人羊马休南牧,汉将旌旗在北门。
行子喜闻无战伐,闲看游骑猎秋原。
:猎户将山上寒冬枯萎的草木烧掉,使野兽无法躲藏。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雁门胡人歌》颔联中,“胡鹰”“塞鸟”“代马”三个意象,都是在动物名前面加上了一个有边塞特征的定语,突出了地域特点。
B.《雁门胡人歌》颈联中,“山头野火”和“雨湿孤峰”两幅画面浓淡相宜,将自然景色与人们的生活场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C.《塞路初晴》的首句,“晚虹”“斜日”“天昏”连续点明时间,看似重复,实际上却渲染出了一幅广阔雄浑的雨后塞上远景图。
D.《塞路初晴》的前两联由远及近,紧扣诗题,描绘了傍晚雨后的画面,视听结合,动静相生,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2)与《雁门胡人歌》相比,《塞路初晴》这首诗在思想情感上表现出了什么异同之处?请结合诗歌内容加以分析。
(6分)参考答案:8.(1)D解析:D项,“视听结合”理解错误,《塞路初晴》描绘了雨后塞外草原的壮丽景象,雨后黄昏时,积水在青草丰茂的路上自由向低洼处流淌,袅袅的炊烟还盘旋在绿杨簇拥的村庄上,展示出一幅旖旎如江南风光又不失北国雄浑的壮丽图景,并没有听觉的描写。
(2)相同点:都是表达对和平生活的热爱之情。
不同点:《雁门胡人歌》通过描写秋日出猎、山头野烧的塞北景色及胡人在和平时期从容醉酒的几个生活画面,以及误将野火雨雾当作烽烟的事件,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生活的厌恶以及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之情。
《塞路初晴》通过描绘雨后黄昏,积水在青草丰茂的路上自由向低洼处流淌,袅袅炊烟还盘旋在绿杨簇拥的村庄上的雨后塞外草原的壮丽景象,以及通过写人们听说边疆无战事之后,悠然欣赏三三两两的游骑在秋日的草原上游猎的景象,表达对草原的热爱和对和平的向往之情。
薛仁贵传-高三作文

薛仁贵传红妆极喜扮哭腔,征夫归泪两茫茫。
一纸丹书英雄气,两行清泪儿女肠。
不戢玉龙伏壮志,岂容梼杌越篱墙。
旗开若是无处寻,定抛热血祭国殇。
云滚烟熏昼似盲,鼓破雷嘶干戈藏。
石转沙飞迷天眼,弩拔弓张惊弦光。
稼衣不鲜银袍血,积雪无寒残骨僵。
苟能留得半命存,请掩忠骨折戟旁.万点红缨万点疮,旧痕未愈布新伤。
飞马如奔凭军绩,轻歌似矞笑宫房。
朝廷没落胆识在,山河破碎志气长。
不为帝君齐天下,只为天下扶朝纲。
相思之下断相思,惟叹佳人存暗芳。
连年烽火何时了?带月硝烟几时亡!塞上角声仄仄起,红妆极喜扮哭腔,征夫归泪两茫茫。
一纸丹书英雄气,两行清泪儿女肠。
不戢玉龙伏壮志,岂容梼杌越篱墙。
旗开若是无处寻,定抛热血祭国殇。
云滚烟熏昼似盲,鼓破雷嘶干戈藏。
石转沙飞迷天眼,弩拔弓张惊弦光。
稼衣不鲜银袍血,积雪无寒残骨僵。
苟能留得半命存,请掩忠骨折戟旁.万点红缨万点疮,旧痕未愈布新伤。
飞马如奔凭军绩,轻歌似矞笑宫房。
朝廷没落胆识在,山河破碎志气长。
不为帝君齐天下,只为天下扶朝纲。
相思之下断相思,惟叹佳人存暗芳。
连年烽火何时了?带月硝烟几时亡!塞上角声仄仄起,红妆极喜扮哭腔,征夫归泪两茫茫。
一纸丹书英雄气,两行清泪儿女肠。
不戢玉龙伏壮志,岂容梼杌越篱墙。
旗开若是无处寻,定抛热血祭国殇。
云滚烟熏昼似盲,鼓破雷嘶干戈藏。
石转沙飞迷天眼,弩拔弓张惊弦光。
稼衣不鲜银袍血,积雪无寒残骨僵。
苟能留得半命存,请掩忠骨折戟旁.万点红缨万点疮,旧痕未愈布新伤。
飞马如奔凭军绩,轻歌似矞笑宫房。
朝廷没落胆识在,山河破碎志气长。
不为帝君齐天下,只为天下扶朝纲。
相思之下断相思,惟叹佳人存暗芳。
连年烽火何时了?带月硝烟几时亡!塞上角声仄仄起,红妆极喜扮哭腔,征夫归泪两茫茫。
一纸丹书英雄气,两行清泪儿女肠。
不戢玉龙伏壮志,岂容梼杌越篱墙。
旗开若是无处寻,定抛热血祭国殇。
云滚烟熏昼似盲,鼓破雷嘶干戈藏。
石转沙飞迷天眼,弩拔弓张惊弦光。
稼衣不鲜银袍血,积雪无寒残骨僵。
文明的韧性【最新满分作文】

文明的韧性【最新满分作文】我从远古走来,着褐黄作我衣冠。
远去的牧歌声里,满载着诗和酒的旅程。
一次出生,应感谢那个孕育了文字的仓颉。
从此鸿蒙初辟以来口耳相传的故事有了现实存在的可能。
渐渐地刻刀变成了笔与墨,竹简让位于蔡侯的千古发明。
名为贞观开元的时代,汉代以降的文人诗酒相伴,魏晋的风雅融合了胡风风采千般,文坛的剑锋沾染了文人的豪气,入喉的酒让人醉酣,自此一道白虹贯日,中有李杜白刘诗词的万丈光焰;四方的夷民纷至沓来,遣唐的使者络绎不绝,经卷文书伴随着丝绸刀剑向外发散,沿途播撒的文明种子终成圣殿。
后来啊,又是一次四分五裂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迷局乱战。
刀剑铁戟粉碎了笔墨纸砚,骄兵悍将肆意屠戮着饱学鸿儒,暗无天日的黑夜直至黄桥那一支回师开封的赵字旌幡。
青史里乾德元年那场酒宴,终结了帝国内部的兵连祸结,边疆的烽烟却燃得更加频繁。
以抑武为代价而兴起的我在从开封到杭州的三百年间臻于极盛,却在崖山之后迅速魂灭身残。
当曾经不可一世的上帝之鞭化为捕鱼洱海的一抹苍凉,东南那诛元的玉刃入主应天,曾作为锦绣挥舞令朝越伏首的理学,在一朝又一朝病态的压制扭曲下却最终扼住了我的咽喉。
从此燕赵的慷慨变徵终成绝响,吴楚的放诞纤丽再也描摹不出山川的锦绣苍莽。
接着,九州的天地旋转,华夏的天地不在属于正朔的炎黄。
纸上,断章捉句深文周纳,宏文顿成残章;刀下,师友亲朋肆意株连,血色覆压斜阳;修订与毁灭,变相的焚藏,天下识士噤口难言,战战兢兢自称着奴才。
于是,“九州的文风渐渐刻板,西出阳关的文人越来越少”,一道无形的堤坝隔绝了自由的空气,囚禁文字于所谓的盛世殿堂;文人沦为御用的侍从,清流渐成封闭的死塘。
当炮舰轰开了紧闭的大门,那封闭了数百年的一池死水才渐渐泛起波澜。
新流旧水相遇相搅,尽管那陈腐含不甘退却的朽叶污水搅起一个个漩涡将一个个仁人志士吞没,然而旧潭周边的堤堰却是在一点点垮塌。
封闭了太久的木乃伊在接触了新鲜的空气后,迅速腐烂,崩离。
一场名为新文化运动的滔天洪水席卷而来,摧毁了一切积弊的同时也动摇了千年传承的根基。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练古代诗歌阅读_边塞征戍诗歌

古代诗歌阅读—边塞征戍诗歌专项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卢龙塞行送韦掌记①钱起雨雪纷纷黑山外,行人共指卢龙塞②。
万里飞沙咽鼓鼙,三军杀气凝旌旆。
陈琳③书记本翩翩,料敌张兵夺酒泉。
圣主好文兼好武,封侯莫比汉皇年。
【注】①掌记:唐代官名,观察使或节度使的属官掌书记的简称。
②卢龙塞:燕山山脉东段的隘口,历史上为军事要塞,兵家必争之地。
③陈琳:建安七子之一,曾为袁绍掌书记,后归附曹操。
此处以陈琳借指韦掌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以“雨雪纷纷”点明卢龙塞环境艰苦恶劣,第二句写韦掌记与将士们出征卢龙塞为国戍边;一、二句体现作者对韦掌记的担忧之情。
B.三、四句视听结合,以万里飞沙、狂风呼啸、鼓角争鸣、旌施凝滞为背景,表现了唐军军容整肃、阵容威武之势。
C.五、六句中诗人将韦掌记比作陈琳,借用陈琳的典故,表达对韦掌记文采风流的赞美。
D.七、八句将唐王和汉皇相比,表达对文武兼备的圣主的赞美,表现出对战争胜利的信心。
2.多情自古伤离别。
这首送别诗却具有不同于一般送别诗的新意,请从场景和情感两个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芣苢《诗经·周南》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无衣《诗经·秦风》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3.下列关于诗歌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芣苢》是劳动之歌,以人们采摘芣苢的六种动作,表现劳动过程,字里行间洋溢着劳动的热情。
B.《无衣》描写秦军同仇敌忾的战争热忱,通过具体战斗场面的描写,渲染了真挚的战斗情谊。
C.《无衣》采用问答式句法,语言有强烈的动作性,使人想像到战士们磨刀擦枪的热烈场面。
D.两首诗都采用了“赋”的手法,虽然没有“比”和“兴”,却都能引发读者对所描述情境的想象。
高考文言文诗体满分作文

高考文言文诗体满分作文:永远的谭嗣同一百年前,谭嗣同为变法血染菜市口,舍生取义、杀身成仁。
沧海浮生、岁月如潮,谭嗣同永在时间里轮回,吾国吾民永远铭记。
春风无色黯河山,东航不敢望马关。
神州病骨似秋草,六朝古道啼血鸟。
国破方知人种贱,马关条约不忍看。
连年战乱烽火寒,三军挥泪洒台湾。
青山幽径横尸骨,驿路桥边闻鬼哭。
百年风雨血倒流,青山白骨无人收。
金銮殿内郁苍苍,君臣相顾泪沾裳。
何处犹唱后庭曲,一曲悲歌诉兴亡。
亡国条约亡国恨,何堪此时亡国声。
回首故国与山川,满目苍夷有谁怜?南海举子万言书,石破天惊动地文。
陈述维新与变法,雪雨纷纷绕宫门。
巨风吹浪紫焰开,雷霆波涌向天拍。
皇都少年与袖斗,唤得日月不沉沦。
提倡西学废科举,西宫太后泪如雨。
祖宗之法不能变,亡国不能亡祖先。
君王一去入瀛台,风卷落花扫芳尘。
道是天公感秋色,染得晴空透碧红。
嗣同今年三十余,从此不见结发妻。
国之昌盛需流血,流血请从嗣同始。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刑场吟哦万人惊,三十三年化碧土。
黄河呜咽向天注,抽刀一断断红尘。
可怜闺妻守空房,夜闻黄梅雨敲窗。
花冠不整小窗开,疑是君郎化蝶来。
但见池塘淡淡风,烟柳何处觅郎踪。
小径一片残花色,不是花红是血红。
却把相思入哀筝,怨曲重招断头魂。
曲中有恨细细思,君在黄泉可闻知?纤指玉手十三弦,破镜分飞幽恨传。
贱妾独剪巴山雨,暮雨朝云血杜鹃。
恍然湖上有归船,一帘幽梦半湖萍。
闻君江上和琴声,翻作蝴蝶浇风铃。
朱弦琴声九天来,风吹庭竹蒙玉尘。
阴阳相隔分歧路,和妻浅唱回五声。
曲终人散魂已远,画船东去橹声迟。
攀折柳条题血书,随江悠悠随君王。
“前尘往事不可追,一成相思一层灰。
来世化作采莲人,与君相逢横塘水”。
【点评】:借谭嗣同还魂,树一有血有肉有情有爱之人,铮铮铁骨与柔情似水,真英雄耳。
其妻曰:“前尘往事不可追,一成相思一层灰。
来世化作采莲人,与君相逢横水”意思就是:今生把你遗忘,来世再续前缘。
谭嗣同为英雄被铭记,被妻忍痛忘记今生之情,其实,两者一样刻骨铭心。
文言文满分作文

文言文满分作文导读:文言文满分作文一呱呱小儿,但饮牛湩[dòng] ,至於弱冠,不明犍[jiān] 状。
佌佌[cǐ]之豚,日食其羓[bā] 。
洎[jì]其成立,未识豜豭[jiān jiā]。
每啮毚臑[niè chán nào],然竟不知其夋[qūn]兔。
方彼之时,窋[zhú]诧之态,非闠闠[huán huì]之中所得见也。
今北方久熰[ōu],瀵氿甃眢[fèn guǐ zhòu yuān],坌[bèn]坲坲[fó],焘[dào]天幠[hū]日。
土地皴[cūn]崩,罅[xià] 可容人。
南疆霶霈[pāng pèi],洚水肆虐,当此之滈,茅舍尽走。
欲苫(shàn)不能,啼口立啾啾[jiū] 。
凡此异态,非天之咎。
君不见斵[zhuó]楩[pián]焚樟,岵[hù]之为屺[qǐ],睇眄[mi àn]之下,万山尽屼[wù],百尺篔[yún]簹,化为竹著。
於彼幼蛇,匌[gé]不盈寸,巴蛇王虺[huǐ],尽化柈[pán]馐。
玈[lu]气烰烰,上格瑶池,贫地徕贾,以丰其赀[zī]。
然千丈方圆,莱菔不生,九天之上,星河不见。
呜呼!漫山设棙,遍地尽罘。
此天灾也?人、祸也!河海黟[y ī]然,浊水仍倾,此天灾也?人、祸也!斵木[算刂]竹,彍[guō]弮[juàn]待兽,以至鹿不得走,翬不得飞,蚁不得宭[qún],髬髵不见。
此天灾也?人、祸也!翕合沴[lì]气,终日涽涽。
天不复蓝,水不复清。
未有乌云,天何暝暝?赤乌既出,焜耀无复。
看天下,鸟飞不下,鲜见狉狉,当此之时,何处貣青天?所幸者,人知之也,人更之也。
然,上作网法,下偩几何未可知也。
今天下多灾。
北国井冞[shēn],阵主复至,当与孔张俱歾[mò]。
2024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主题练习(含解析)即事感怀题材

2024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主题练习:即事感怀题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省试湘灵鼓瑟①钱起善鼓云和②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③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注】①湘灵鼓瑟:传说舜帝死在苍梧,其妃子因哀伤而投湘水自尽,变成了湘水女神。
她们常常在江边鼓瑟,用瑟音表达自己的哀思。
②云和:古山名,出产乐器。
③冯夷:传说中的河神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两句概括题旨,点出湘灵善于鼓瑟,奏出的乐曲优美动听。
B.本诗描写音乐使用的表现手法与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相同,都运用了“以声类声”来体现音乐的魅力。
C.“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写湘灵弹奏的乐曲顺着流水传到湘江,化作悲风飘过浩渺的洞庭湖。
D.全诗描摹了湘灵鼓瑟弹奏的苦调清音,这种苦调清音表现了湘灵对爱情的忠贞和对死在苍梧的舜帝的哀怨和思慕。
2.结尾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被誉为神来之笔,请结合诗歌,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笛张巡①岧峣②试一临,虏骑附城阴。
不辨风尘色,安知天地心?门开边月近,战苦阵云深。
旦夕更楼上,遥闻横笛音。
①张巡,唐开元末进士,安史之乱爆发,与许远一同坚守睢阳,城陷就义。
②岧(tiáo)峣(yáo):形容山岭高峻,这里指屹立的城楼。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中“附城阴”写出了北城被围的情形,以点带面,渲染敌军压境的紧张氛围。
B.颔联中,“风尘色”喻指战乱,“天地心”喻指诗人在困境中赤诚的爱国之心。
C.“边月”,暗示了守城将士思乡的情感;弥漫的“阵云”,烘托紧张的战斗气氛。
D.全诗语言洗练,沉郁苍凉,表现了作者临危局而不惧、视死如归的浩然正气。
4.请简要赏析诗人以“笛音”收束全诗的作用。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专题汇编——诗歌鉴赏专题

2009年上海市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专题2009届闵行区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抽查试卷(四)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14—16题。
(8分)幽州新岁作[唐]张说去岁荆南梅似雪,今年蓟北雪如梅。
共嗟人事常无定,且喜年华去复来。
边镇戍歌连夜动,京城燎火彻明开。
遥遥西向长安日,愿上南山寿一杯。
[注]张说,曾任唐玄宗李隆基的宰相,封“燕国公”。
与苏颐(封“许国公”)同为唐朝开元(713-741)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并称为“燕许大手笔”,对矫正六朝以来的浮艳文风有一定的贡献。
14.(2分)诗中“口口”、“口口”/这两个地域的称代,照应了诗题中“幽州”一词。
15.(3分)颈联“边镇戍歌连夜动,京城燎火彻明开”的场景描写,运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
下列诗句所用的表现手法与该联最相似的一项是……………………………( )A.鸟雀呼睛,侵晓窥檐语。
B.今夜廓州月,闺中只独看。
C.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D.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16.(3分)诗中写到“且喜年华去复来”,请结合全诗,具体赏析“喜”一字的情感内涵。
参考答案(四)(8分)14.(2分)蓟北(1分);边镇(1分)15.(3分)B16.(3分)要点:辞旧迎新的欢喜(1分),岁月有常的慰藉(1分),对国家社稷的美好祈愿(1分) 例1:作者在新年之际,身在幽州,心念长安,当听到戍歌响起,想到京城灯火通明,不禁为国家的繁荣昌盛,社稷的年年安稳感到由衷的欣喜。
(3分)例2:‘喜”表达了作者对新的一年到来的喜悦、欣喜之情,且感叹了年年人事变化不定,但新的一年总能如期而至。
也表达了作者对新的一年的祝愿与思乡之情。
(2分)例3:这个“喜”字中包含了作者的万千情感。
在除旧迎新之际,作者吟诗一首,表达了对新的一年的期许,而通过“边镇”与“京城”的对比,我们又能够读出作者那一份淡淡的失落之感。
“喜”这个字不仅写出了作者新岁之际的感情,也用“乐”语写出了作者内心的哀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作文诗歌:高考文言文诗体满分作文:
戍妇歌
妾对隆中坐,思君盼归颜。
唧唧槐上雀,飞上五铢钱。
深秋十三载,经冬夏历年。
年年望乡关,日暮孤棹边。
坞城埋青草,青冢塞上寒。
自幼同连理,两小无猜疑。
青梅傍竹植,竹马两相依。
①山西共植树,山东采菊归。
郎言不效古,但此常年期。
至今东篱下,人面对菊花。
菊花犹未改,陶潜归何处。
②十六入君门,妾自君家人。
朝耕南山陲,夜伴读书声。
不求官侯达,不求门楣盈。
只愿长此往,携手不分离。
自为君家妇,出入守门庭。
为晓三重制,度化四德遗。
居家理机务,出家念家居。
尊贵亦尊贵,贫贱不能移。
君夸妇贤德,虽苦亦有余。
只求家和气,上下无相欺。
③草堂三秋叶,深阁四时春。
皇庭一纸书,征戍到梓门。
门前凄凄草,门外犬吠声。
官吏苦无何,老母跪致词:“家中无男子,独此不幸人。
若为从戍去,一去无消息”④官吏苦无何,贱妾前致词。
妾至夫君前,临未无呜咽:“君妇自此别,相期更何年。
临别无甚言,数语君须记。
一言征戍苦,朝晚自相顾。
无妾侍君身,衣食亦间疏。
二言塞上寒,不似在家园。
行军车马后,烟火戍城前。
三言男儿坚,勿以家为念。
男儿须自强,效古作前贤。
自此别离后,天海各一边。
天海虽相距,亦有心相连。
何年秋雁过,足雁系平安。
⑤
君行复迟迟,妾怀惟君知。
三步一回首,步步歩相思。
⑥
行行复顿足,顿足复行行。
疾趋至君前,凝噎已无音。
⑦
执手看泪眼,一语谓夫君:“愿做湘神女,伴君塞上征”⑧
日暮鸣鸦晚,人归颐草深。
自此一别后,音书无通往。
妾在岭南住,年年登高处。
望穿湘江水,望断岭南路。
杂草蓬丛生,荒骨遗野路。
君戍守边疆,夜夜尽望乡。
一声茄笛怨,痛断几人肠。
夫君愁肠断,妾亦断愁肠。
此时南山下,处处遍菊花。
花开人不在,花萎人自伤。
对话人憔悴,对人花凄凉。
人花两相映,迷惘共彷徨。
一载盼君归,对镜容颜失。
鸾凤已飞去,空留题镜诗。
⑨
二载盼君归,旦暮念君痴。
独坐楼台夜,黎衣俱已湿。
三载盼君归,妆临泪又垂。
湘妃竹下逸,断肠花上飞。
⑩
四载盼君归,两鬓渐依稀。
依稀鬓发里,依稀阑梦中。
五载盼君归,西山横翠微。
本是妾妇泪,洗却山色嵬。
六载盼君归,燕雀也无声。
冥冥枝上雀,黯黯隔年期。
七载盼君归,流水更无音。
无情悲花落,多情度伤悲。
别来十三载,载载念君归。
雁落添残影,水流着江清。
人归人散后,月下月痕深。
与君歌戍妇,凭古可堪今。
一曲歌未尽,自看古今人。
注释:
①李白《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
②典出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③“无”通“勿”,不要、别的意思。
④南朝齐宝月《估客乐》诗之二:“莫作瓶落井,一去无消息。
”
⑤苏武牧羊,十九载,后系书与雁足,汉人见之,乃迎返。
见《汉书·李广苏建传》。
⑥前两个“步”字作名词,意“脚步”;第三个“步”字作动词,意“生,出”。
⑦柳永《雨霖铃》:“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
⑧宋玉《高唐赋》:楚襄王与宋玉游云梦之台,望高唐之观。
其上有云气变化无穷。
玉谓此气为朝云,并对王说,过去先王曾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自称是巫山之女,愿侍王枕席,王因幸之。
巫山之女临去时说:“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
⑨传楚王得一明镜,纹有鸾凤,一日凤离镜飞升,绕梁三日而去。
李商隐《鸾凤》:“旧镜鸾何处,衰桐凤不栖。
”鸾镜:装饰有鸾鸟图案的铜镜。
鸾鸟是古代传说的神鸟。
据《异苑》载“鸾睹镜中影则悲。
”后人在诗中多以鸾镜表示临镜而生悲。
⑩湘妃竹:即斑竹,亦称“泪竹”,竿部生黑色斑点。
这种竹子生长在湖南九嶷山中。
《阵物志》:“尧之二女,舜之二妃,曰‘湘夫人’,舜崩,二妃啼,以涕汨挥,竹尽斑。
”
断肠花:花名,其上多红色血斑,相传昔有一妇人,怀人不见,恒洒泪于北墙之下,后洒处生草,其花甚媚,色如妇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