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21年九年级中考化学试题卷附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2021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科学探究(含答案).docx

2021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科学探究(含答案).docx

2020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一一专题五十七:科学探究1.(2020江西)某班同学取用相同总质量的木炭粉和氧化铜的混合物,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过程中发现有的小组“黑色固体变红色"这一实验现象不明显。

小组同学对此异常现象进行如下探究。

高温【知识回忆】碳和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CuO °2C U+CO2 T ,理论上碳和氧化铜的质量比为【作出猜想】产生异常现象可能与所取用木炭粉和氧化铜的质量比有关。

【实验探究】小组同学用总质量相同但质量比不同的木炭粉和氧化铜的混合物(不考虑其中杂质),分别进行实验,部分实验现象记录如下:【交流讨论】(1)推测实验4中“C处导管口的现象”是»(2)上述探究可得出,实验时所用木炭粉和氧化铜的质量比控制在1: 10~1: 12之间,可观察到黑色固体明显变红,同时还可减少(填化学式)排放,防止空气污染。

(3)检验实验6反应后A处试管中黑色固体物质,可滴加的试剂是,观察到的现象是 o【反思评价】分析发现,实验5中m (C): m (CuO)比值与理论值不符,实验后却无黑色固体残留。

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实验中过量的黑色固体消失的原因:(写一个即可)。

2.(2020绥化)某兴趣小组发现,上周做实验用的氢氧化钠固体忘记了盖瓶盖,他们欲对该固体的变质情况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该瓶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变质情况如何?(查阅资料)①碳酸钠溶液的pH最大约为10.6,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约为8.0,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②NaOH、NazCOa分别在水和酒精中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作出猜想)猜想I :固体未变质;猜想II:固体部分变质;猜想III:固体全部变质。

(实验探究)(1)兴趣小组同学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加适量水溶解,测得溶液的pH约为12。

由此他们得出猜想I 正确,但其他同学很快予以否定,否定的理由是(2)组内其他同学取步骤(1)烧杯中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溶液,振荡,有白色沉淀生成; 不再产生沉淀时,取上层清液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加—,溶液变红。

2024年江西省中考化学真题卷含答案解析

2024年江西省中考化学真题卷含答案解析

江西省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题卷说明:1.物理、化学同场分卷考试,考试总时长150分钟。

2.本试题卷满分70分,考试时间65分钟。

3.请按试题序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作答,答在试题卷或其它位置无效。

4.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K-39 Ca-40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1-5每题1分,6-10每题2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 端午时节,粽叶飘香。

粽子制作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是A. 采粽叶B. 洗糯米C. 系粽绳D. 煮香粽2. 洁净的空气对人类非常重要。

下列气体不会污染空气的是A. 氮气B. 一氧化碳C. 二氧化硫D. 二氧化氮3. 2024年5月1日,我国首部节水行政法规《节约用水条例》实施。

下图为国家节水标志的是A. B. C. D.4. 江西盛产大米,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

大米富含的营养素是A. 蛋白质B. 糖类C. 油脂D. 无机盐5. 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 倾倒液体B. 点燃酒精灯的C. 蒸发溶液D. 滴加液体6. 稀土是国家战略资源。

我国化学家徐光宪在稀土分离技术上做出了杰出贡献,稀土中钬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钬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4.9gB. 钬的元素符号为hoC. 钬原子中核外电子数为67D. 钬元素是非金属元素7. 慧眼识化学。

下列事实解释不合理的是A. 气体易被压缩——气体分子间的间隔较大B. 汽油除去油污——汽油能溶解油污C. 浓硫酸干燥某些气体——浓硫酸有吸水性D. 铝制品耐腐蚀——铝的化学性质不活泼8. 我国科研人员实现了用高效催化剂将甲烷与氧气在常温下制甲酸。

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反应过程中共有两种氧化物B. 高效催化剂的作用是增加生成物质量C. 物质丙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D. 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9. 形成化学观念,发展科学思维。

2020年江西省中考化学试卷(附答案与解析)

2020年江西省中考化学试卷(附答案与解析)

化学试卷 第1页(共22页)化学试卷 第2页(共22页)绝密★启用前 2020年江西省中等学校招生考试化 学说明:1.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0分钟。

2.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给分。

3.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N 14 O 16 Na 23 P 31Cl 35.5 Cu 64 Ag 108 Ba 13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代号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1.医疗急救中输氧,其中“氧”指的是( )A .氧气B .二氧化碳C .臭氧D .二氧化硫2.通常情况下,下列物质属于可燃物的是( )A .大理石B .小木条C .玻璃D .泥沙3.人体缺碘易引发的疾病是( )A .贫血B .夜盲症C .骨质疏松D .甲状腺肿大 4.下列做法违背节水理念的是( )A .防止水龙头滴漏B .采用大水漫灌农作物C .使用节水器具D .循环利用工业用水5.下列有关操作错误的是 ( )A .读B .闻C .拿D .滴6.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收官之星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北斗”信号实现全球覆盖。

发射用的火箭燃料之一为液氢,下列关于该燃料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A .热值高,推力大B .反应方程式是2222H O 2H O +点燃C .绿色无污染D .贮存、运输和加注都容易7.下列离子能在含有硫酸的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 .2Mg +、3NO -B .Na +、23CO -C .K +、OH -D .2Ba +、Cl -8.)A .AB .BC .CD .D 9.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知识归纳错误的是( )A .氧化物都含氧元素B .清除油污的原理都是利用乳化作用-------------在--------------------此--------------------卷--------------------上--------------------答--------------------题--------------------无--------------------效------------毕业学校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考生号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C.物质的用途主要由物质的性质决定D.人类需要的大部分能量都是由化学反应提供10.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向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B.在密闭容器中用足量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C.向一定量的氯化铜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D.向一定量的铜粉中加入硝酸银溶液二、选择填充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江西省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带解析)

江西省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带解析)

江西省中考化学试卷解析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8分)1.下列生活用品用金属材料制作而成的是()A.陶瓷杯B.不锈钢碗C.塑料盆D.玻璃茶壶考点:金属材料及其应用。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金属材料是指金属元素或以金属元素为主构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材料的统称.包括纯金属、合金、金属材料金属间化合物和特种金属材料等,利用这一知识结合具体的材料判断解决.解答:解:A、陶瓷杯由陶瓷制成,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A错误;B、不锈钢碗由不锈钢制成,不锈钢是铁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B正确;C、塑料盆是由塑料制成,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C错误;D、玻璃的茶壶是由玻璃制成的,玻璃主要是由硅酸盐制成,不属金属材料,故D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是对金属材料的考查,认识金属材料的范围,结合选项中关于材料的描述是解题的关键所在,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2.下列物质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A.氧气B.一氧化碳C.烟尘D.氮的氧化物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本题主要是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解答:解:A、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不污染空气,故选项正确;B、一氧化碳有毒,属于空气污染物,故选项错误;C、烟尘是固体小颗粒,属于空气污染物,故选项错误;D、氮的氧化物一般有毒,属于空气污染物,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关于“三废”的处理问题,是中考的热点问题,化学上提倡绿色化学工艺,要从源头上杜绝污染.本考点基础性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3.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是()A.清除可燃物B.降低酒精的着火点C.隔绝空气D.降低温度至酒精的着火点以下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

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解答本题.解答:解:A、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隔绝空气,不是清除可燃物,故A错误;B、着火点是可燃物的属性,是不能改变的,故B错误;C、灯帽盖灭是通过隔绝空气熄灭酒精灯的,A正确D、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隔绝空气,不是降低酒精的着火点,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根据灭火原理的知识进行解题的能力.4.下列取用固体药品的操作正确的是()A.B.C.D.考点:固体药品的取用。

2021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1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1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满分40分,每小题2分)1.下列食物中富含糖类的是()A.胡萝卜B.米饭C.西红柿D.鸡蛋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酒精挥发B.矿石粉碎C.冰雪融化D.食物腐烂3.下列关于糖类、蛋白质、油脂和维生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淀粉没有甜味,因此不属于糖B.维生素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C.葡萄糖不能转化为人体中的脂肪D.蛋白质中只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4.《流浪地球》的热播让普通人了解到“人造空气”帮助人类实现了太空漫步的梦想,它含有70%的氮气(体积分数)、20%以上的氧气、还有CO2等。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人造空气”比空气中的氮气含量高B.在“人造空气”中,燃着的蜡烛不会迅速熄灭C.利用灼热的铜粉,可粗略测定“人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在太空中呼吸“人造空气”时,氧气消失但氧原子并未消失5.如图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②③属于同种元素B.③④的原子都在第三周期C.②④的化学性质相同D.①③均属于阳离子6.某火箭在发射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甲中氮、氧元素质量比是7:16B .乙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2C .反应前后氢元素的质量不变D .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是5:47.在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中,没有用到的净水方法是( )A .过滤B .加絮凝剂C .投药消毒D .蒸馏8.向下列物质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的是( )A .NaHCO 3溶液B .滴有酚酞的NaOH 溶液C .Fe 2O 3粉末D .NaCl 溶液 9.2020年2月4日最新研究成果表明,根据初步测试达芦那韦(化学式为C 27H 37N 3O 7S )药物能有效抑制新型冠状病毒。

下列有关达芦那韦说法正确的是( )A .达芦那韦由四种元素组成B .达芦那韦由75个原子构成C .达芦那韦中硫元素质量分数最小D .达芦那韦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7:37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等质量的O 2和O 3所含氧原子数目相同;②含有氧元素的物质都是氧化物;③石油是一种常见的化工产品;④煤气是一氧化碳、甲烷、氢气等物质组成的混合物;⑤可燃冰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⑦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

2020年江西省中考化学试题卷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

2020年江西省中考化学试题卷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

江西省2020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化学试题卷(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0分钟)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P:31 Cl:35.5 Cu:64 Ag:108 Ba:13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代号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1.医疗急救中输氧,其中“氧”指的是()A.氧气B.二氧化碳C.臭氧D.二氧化硫2.通常情况下,下列物质属于可燃物的是()A.大理石B.小木条C.玻璃D.泥沙3.人体缺碘会诱发的疾病是()A.贫血B.夜盲症C.骨质疏松D.甲状腺肿大4.下列做法违背节水理念的是()A.防止水龙头滴漏B.采用大水漫灌农作物C.使用节水器具D.循环利用工业用水5.下列有关操作错误的是()A.读B.闻C.拿D.滴6.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收官之星发射成功。

标志着我国“北斗”信号实现全球覆盖。

发射用的火箭燃料之一为液氢,下列关于该燃料的说法不合理的是()A.热值高,推力大B.反应方程式是2H2+O22H2OC.绿色无污染D.贮存、运输和加注都容易7.下列离子能在含有硫酸的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Mg2+、NO3-B.Na+、CO32-C.K+、OH-D.Ba2+、Cl-8.下列实验方案合理的是()9.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知识归纳错误的是()A.氧化物都含氧元素B.清除油污的原理都是利用乳化作用C.物质的用途主要由物质的性质决定D.人类需要的大部分能量都是由化学反应提供10.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 B C DA.向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B.在密闭容器中用足量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C.向一定量的氯化铜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D.向一定量的铜粉中加入硝酸银溶液二、选择填充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江西省2021年中考化学考前精选专题《图像题》(含答案)

江西省2021年中考化学考前精选专题《图像题》(含答案)

江西省中考化学精选真题含答案专题一图像题题型训练类型1 溶解度曲线及溶质的质量分数1.25 ℃时,向一定量饱和KNO3溶液中逐渐加入KNO3固体,则下列图像中能正确表示此过程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图T1-92.甲、乙、丙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T1-10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T1-10A.t2℃时,将50 g甲物质放入50 g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100 g甲溶液B.t2℃时,配制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甲所需要的水最少C.分别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乙>甲=丙D.分别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溶液中析出的晶体最多,丙溶液中无晶体析出3.【连云港改编】如图T1-11是甲、乙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T1-11A.图中P点所表示的溶液是t3℃时甲的饱和溶液B.可用t1℃时20%的甲溶液配制10%的甲溶液C.若甲中含有少量乙,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D.分别将t3℃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至t2℃,形成的溶液质量甲____(填“>”“<”或“=”)乙类型2 金属与酸(盐)反应4.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锌粒,下列图像中正确的是( )图T1-125.将稀盐酸分为等体积的两份,放入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金属,反应后金属都没有剩余。

产生H2的质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T1-1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T1-13A.甲的活动性比乙强B.甲的相对原子质量一定比乙小C.甲的相对原子质量可能比乙大D.反应消耗等质量的盐酸6.【遂宁改编】向装有过量锌粉的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烧杯中固体的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T1-14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T1-14A.t1时,向溶液中滴加氯化钠溶液,没有白色沉淀产生B.t3和t5时,溶质种类不同,金属单质种类也不同C.若t时刻向溶液中插入铝丝,铝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则时间t的取值范围是:t2<t<t4D.t2时,溶液中的金属离子有Zn2+、Cu2+,固体中的金属单质是Ag类型3 pH变化7.【北京改编】实验小组用传感器探究稀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温度和pH的变化,测定结果如图T1-15所示。

变质问题的探究-2021年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大盘点(解析版)

变质问题的探究-2021年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大盘点(解析版)
4.验证步骤
(1)取样,加水溶解
(2)向步骤(1)中所得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看是否有沉淀生成(CaCl2+Na2CO3===CaCO3↓+2NaCl,该步骤检验Na2CO3是否存在,并利用过量的CaCl2除去Na2CO3)
(3)取步骤(2)中上层清液,滴加酚酞,看是否变红
5.现象和结论
【进行试验】
试验操作
试验现象
试验分析
老师试验


没有产生NaHCO3
学生试验
a,取一定量的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b,充分反应后静置,取上层清液加入无色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
原待测液中含有______
【表达交流】有同学认为上述实验a中的CaCl2溶液可改为澄清石灰水,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_____(填“同意”或“不同意”)。
【实验结论】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有碳酸钠存在,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后,加入酚酞,溶液变红,说明有氢氧化钠存在,因此猜想Ⅱ成立;
【反思评价】根据题目信息碳酸钠不溶于酒精,因此可以取样品溶解于酒精中,然后过滤,得到沉淀,洗涤干燥后,称量固体质量是否发生变化,得出固体是否全为碳酸钠;
3.(2020•齐齐哈尔)某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实验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忘记了盖瓶盖。对于该溶液是否变质,同学们进行了以下探究:
2两份完全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样品即碳酸钠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一份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同时生成氯化钠另一份加入氢氧化钙溶液有碳酸钙白色沉淀产生然后将两支试管中所有物质一起倒入废液缸中得到无色澄清溶液说明白色沉淀的碳酸钙与剩余的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钙因此所得溶液中溶质一定有氯化钠氯化钙
探究五变质问题的探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