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1”贺兰山东麓特大暴雨洪水应对措施和思考

合集下载

银川市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分析思考

银川市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分析思考

银川市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分析思考【摘要】银川市地处贺兰山东麓,长期处于贺兰山洪水威胁之中,是宁夏自治区防汛工作的重中之重,防洪排涝工作任重道远。

银川市不断完善城市防洪排涝工程体系、监测预警体系、应急救援体系和社会管理体系,全面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确保城市的正常运行,尽最大努力减轻洪涝灾害损失。

【关键词】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分析;1 背景银川市是宁夏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宁夏首府,2014年末总人口208.2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55.76万人,全年生产总值1273.49亿元,城市建成区面积148.60km2。

银川市已形成以煤炭、化工、冶金、机械、电力为主的工业体系,G25高速公路、110国道、包兰铁路等交通大动脉纵贯南北,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银川市地处贺兰山东麓,长期处于贺兰山洪水威胁之中,多次遭受山洪袭击,一直是宁夏自治区防汛工作的重中之重,防洪排涝工作任重道远。

银川市紧傍贺兰山,相距4~10 km,贺兰山东麓沟道发育,由于降水时空不均,降水量多集中在6~9月份,暴雨以7、8两个月为多。

银川市西部山洪暴发频繁,山洪损失严重。

1958年以来共发生较大洪水40余次。

1998年5月20日发生的20年一遇洪水。

2002年6月8日银西山洪,受灾人口3400人,受淹农田5.86万亩,倒塌房屋200余间。

2012年银川遭遇61年不遇的暴雨,市区多地出现积水。

2006年7月13日,银川市遭遇百年一遇特大暴雨袭击,沿线山洪沟同时发生洪水,暴雨笼罩面积之大、历时之长、降水总量之多,均居区域历史暴雨首位。

2防洪排涝体系现状目前,银川市在贺兰山东麓修建导洪堤89km、拦洪库16座、傍山干渠2条、滞洪区8处及泄洪干沟(入黄)12条等工程,将贺兰山洪水经“导、拦、滞、泄”排入黄河。

2.1 导引、拦洪工程贺兰山东麓银川段已建成导洪堤33.4 km,拦洪库7座,现状库容大于100万立方米的拦洪库6座,导洪工程将洪水导引、归顺,有序进入各拦洪库,拦洪库将洪水进行拦蓄、削峰、滞蓄、调节后,有序泄入西干渠或滞洪区,保障安全。

浅析转化利用洪水资源的几点想法

浅析转化利用洪水资源的几点想法

浅析转化利用洪水资源的几点想法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水资源的利用在逐步的增加,而水资源却在相应的日趋减少。

作为惠农区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也是如此。

为此,各地方均在结合本地的实际,努力研究探索开发新的水源,进一步提高对现有水资源的利用率。

现结合惠农区的实际,建议对贺兰山部分洪水实行资源化管理,使其变害为利,减缓水资源供需形势紧张的社会问题,从而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人水和谐发展。

1. 基本情况惠农区位于宁夏最北端,东靠黄河,西依贺兰山,南临平罗,北与内蒙古隔河相望。

辖区1254Km2,其中2/3的面积是山及山坡地。

惠农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80mm,降雨主要集中在汛期的6~9月份,多以暴雨洪水为主,汛期多年平均降雨站全年的76.5%以上。

降雨时空分布极不均匀,红果子沟流域多年最大洪峰流量为450 m3/s左右,王泉沟多年最大洪峰流量为420m3/s,正义关沟流域多年最大洪峰流量为327 m3/s左右,柳条沟沟流域多年最大洪峰流量为463m3/s左右。

2. 水资源利用状况红果子地区位于惠农区中西部,是惠农区的工业重镇之一,红果子地区水资源有地下水、地表水(主要以过境沟水和降雨洪水为主),由于该地区地处在宁夏引黄灌区的最稍段,而且还靠近贺兰山,地势相对较高海拔在1115m左右,因此为利用黄河水带来较大的困难。

多年来,该地为了发展经济,在水资源的利用上只能依靠开采地下水。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地地下水资源的开采量也在逐年加大。

目前,红果子地区水资源主要是用于惠农区农村人畜饮水,红果子地区工业、部分农业以及生态用水。

据不完全统计,红果子地区有机井26眼,地下水开采量约为700万m3左右。

3. 存在的问题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致使该地的地下水资源补给形式相对单一,主要依靠贺兰山地下径流补给,虽然在夏季有降雨以及洪水,但是,均在最短的时间内下泄到排水沟道,输入黄河。

径流量滞留很少。

对地下水的补给可以说是微不足道。

宁夏大武口区贺兰山东麓山洪灾害规划的几点建议

宁夏大武口区贺兰山东麓山洪灾害规划的几点建议

宁夏大武口区贺兰山东麓山洪灾害规划的几点建议【摘要】本文根据宁夏大武口区山洪灾害防御体系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防御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和工程措施规划的建议。

【关键词】山洪灾害;规划;建议宁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区位于贺兰山东麓脚下,由于大武口区是石嘴山市政府首府,人口达到29.6万人,且又是工业城市,众多重要厂矿企业在贺兰山东麓脚下生产,是石嘴山市重点防御的地方。

近几年,城乡一体化的建设速度加快,防洪沟道被侵占,山洪沟道成了建设用地,山洪无出路,到处乱窜,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损失。

特别是2012年,7-8月份的几次洪水,给企业和人民群众造成生命和财产的损失,给洪水寻找出路,成为大武口区防汛首要任务。

一、基本情况大武口区贺兰山东麓主要山洪沟道有汝箕沟、干沟、大风沟、小风沟、归德沟、韭菜沟、桃柴沟、大小枣沟、大武口沟等,还有许多小沟道没有名称。

由于山洪沟道多,山洪具有明显的多发性、无序的突发性和强烈的破坏性,易给企业和群众造成生命财产损失。

二、灾害损失山洪灾害常常是在短时间成灾,破坏性强。

常常造成房屋倒塌、耕地被毁、交通中断、人死畜亡等灾情。

通过历史调查,1975-2002年,山洪灾害造成36人死亡,经济损失达到3亿元。

三、山洪灾害的基本特点山洪灾害由于降雨的随机性大,降雨区域明显,降雨流速大,所以灾害难以预防。

因贺兰山一带山高坡陡,大小沟道山洪沟道甚多,高强度短时间的暴雨出现后,降雨迅速转化为径流,产生的洪水来势迅猛、流速快,几小时后就给企业和群众造成生命安全和财产的损失。

四、山洪灾害防治存在的问题大武口区近几年通过小流域项目和地方政府投资,整治了大小峰沟、大武口沟、汝箕沟,挖成星海湖滞洪区,编制了防灾预案,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由于投入不足、管理薄弱等原因,目前山洪灾害总体防御能力较低,近几年,虽然山洪防治从非工程措施和工程措施上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局限于规划和投资的问题,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和困难。

宁夏十大天气气候事件

宁夏十大天气气候事件

2016宁夏十大天气气候事件第一名:“8•21”贺兰山特大暴雨引发山洪灾害(票数:1518)8月21日黄昏至22日凌晨,我区贺兰山沿山银川、石嘴山段显现了大暴雨或特大暴雨。

暴雨中心在贺兰山苏峪口滑雪场,累计降水量毫米,为贺兰山东麓有器测记录以来历史极值。

最大小时雨强达到毫米/小时。

特大暴雨引发贺兰山东麓多条沟道罕有山洪,山洪致使贺兰山沿山公路多处受淹损毁,人员被困,衡宇受损,农作物被淹,贺兰山国家丛林公园进山路段等基础设施受灾严峻。

转移安置5000余名群众,营救被困人员530多人。

第二名:清明假期雪纷纷,杨柳吐翠戏游人(票数:1354)4月2日,贺兰山沿山、银川、石嘴山及吴忠三市部份地域显现了历史同期罕有的大到暴雪,最大降雪量出此刻贺兰,为毫米,创1961年以来该地日降雪量极值。

本次降雪进程对改善土壤墒情,开展生态环境建设都极为有利,但对前期过湿低洼田块农作物春播出苗及设施农业有必然不利阻碍。

第三名:新春佳节瑞雪来(票数:1227)2016年2月11日夜间到12日(大年初四至初五),全区显现了降雪降温天气进程。

全区大部地域小到中雪,局地大到暴雪,累计降雪量~,海原最大,达毫米mm,各地积雪深度~。

全区大部地域最高气温明显下降,13日较11日最高气温下降11~19℃,固原下降℃。

降雪降温天气对土壤增墒保墒十分有利,但对春运、城市交通、公众出行等造成较大阻碍。

第四名:6月持续强对流,冰雹雷电频发生(票数:1224)6月3至12日,我区遭遇持续强对流天气,冰雹雷电频发。

其中,6月3日,石嘴山市、银川市大部、吴忠市北部及固原市东部显现了雷电天气;6月6日银川、石嘴山两市部份地域、中卫市北部、固原市南部及吴忠市显现了雷电天气,吴忠市利通区显现了直径10mm的冰雹;6月9日彭阳显现了直径15mm的冰雹;6月11日,海原、平罗、隆德显现了冰雹;6月12日石嘴山、固原两市、银川、吴忠两市部份地域及中卫市北部显现了雷电天气,隆德、泾源显现了冰雹。

洪水发生的原因及相应防范措施

洪水发生的原因及相应防范措施

洪水发生的原因及相应防范措施洪水是指河流、湖泊或其他水域突发性的大规模水位上升现象。

洪水的发生有多种原因,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因以及相应的防范措施:原因1. 极端天气事件:暴雨、台风等极端天气事件是洪水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大量的降雨会导致水体积聚,超过河道或湖泊的容纳能力。

极端天气事件:暴雨、台风等极端天气事件是洪水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大量的降雨会导致水体积聚,超过河道或湖泊的容纳能力。

2. 地形地貌:地势低洼的地区容易积聚大量水源,当降雨量大于排水能力时,就会导致洪水的发生。

地形地貌:地势低洼的地区容易积聚大量水源,当降雨量大于排水能力时,就会导致洪水的发生。

3. 破坏性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对地表的改变也是洪水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例如,过度开垦土地、乱砍滥伐造成了水土流失,减少了水体的渗透能力,增加了洪水发生的可能性。

破坏性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对地表的改变也是洪水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例如,过度开垦土地、乱砍滥伐造成了水土流失,减少了水体的渗透能力,增加了洪水发生的可能性。

4. 堤坝破裂:堤坝是防洪的重要设施,但如果堤坝没有得到及时维修或存在缺陷,就可能发生破裂或溃坝事故,导致洪水泛滥。

堤坝破裂:堤坝是防洪的重要设施,但如果堤坝没有得到及时维修或存在缺陷,就可能发生破裂或溃坝事故,导致洪水泛滥。

防范措施1. 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系统:通过建立健全的气象监测和预警系统,可以提前预测和警示极端天气事件,从而采取及时的防范措施。

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系统:通过建立健全的气象监测和预警系统,可以提前预测和警示极端天气事件,从而采取及时的防范措施。

2. 改善基础设施:增加排水系统的容量和效率,修复和加固堤坝,加强河道和湖泊的水利工程建设,使其能够更好地应对洪水的威胁。

改善基础设施:增加排水系统的容量和效率,修复和加固堤坝,加强河道和湖泊的水利工程建设,使其能够更好地应对洪水的威胁。

3. 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加强土地规划和管理,避免在易受洪水影响的地区进行高风险建设,合理开展土壤保持、植被恢复等措施,以减少水土流失,增加地表的渗透能力。

洪水灾害的成因与治理措施分析

洪水灾害的成因与治理措施分析

洪水灾害的成因与治理措施分析洪水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洪水的成因多种多样,包括气候变化、地表覆盖变化、人类活动等因素。

为了有效地应对洪水灾害,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其成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首先,气候变化是导致洪水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极端降雨事件频繁发生,使得洪水的发生概率增加。

气候变化导致大气湿度增加,降雨量增加,同时也增加了降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进而导致地表径流增加,形成洪水。

因此,减缓气候变化,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是减少洪水灾害的重要举措。

其次,地表覆盖变化也是导致洪水的重要原因之一。

城市化进程中,大量的土地被水泥、沥青等材料覆盖,导致地表透水能力下降。

这使得降雨无法迅速渗入地下,增加了地表径流的量,引发洪水。

因此,加强城市规划,合理规划城市排水系统,提高地表透水能力,是减少洪水灾害的重要措施。

此外,人类活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洪水灾害。

过度开垦湿地、破坏河流自然河道、乱砍滥伐等行为,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导致水资源的恶化。

同时,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也会加剧洪水的发生。

因此,保护湿地、恢复自然河道、合理规划水利工程建设,是减少洪水灾害的重要手段。

在治理洪水灾害方面,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措施。

首先,加强洪水预警系统的建设,提高对洪水的预测和监测能力。

通过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可以让人们提前做好应对准备,减少伤亡和财产损失。

其次,加强水库、堤防等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提高水利工程的抗洪能力。

同时,加强河道清淤工作,保持河道的通畅,减少洪水堵塞的可能性。

此外,加强社会救援力量的建设,提高灾害应对能力,也是减少洪水灾害影响的重要措施。

综上所述,洪水灾害的成因复杂多样,包括气候变化、地表覆盖变化、人类活动等因素。

为了有效地应对洪水灾害,我们需要减缓气候变化、加强城市规划、保护生态系统、加强水利设施建设等多方面的努力。

同时,加强洪水预警系统、维护水利工程、清淤河道、提高社会救援能力等措施也是至关重要的。

贺兰山地区防洪形势及对策

贺兰山地区防洪形势及对策
于来 自 孟加拉湾或东南太平洋的暖湿气团北上 ,与
5 0
量小 ,持续时间短 ,洪峰单一 ,陡涨陡落,冲击九
强 ,破坏严重 ,为单峰尖瘦型。
维普资讯
中国舫汛抗旱 20 年第 2期 (06 6 06 20 年 月)
山洪灾害具有 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 ,缺一不能 高大 ,剥蚀切割强烈 ,沟谷发育 ,构成 自 然属性 ;
均值的年份偏多 ,等于或大于多年平均值的年份偏 少。暴雨特点为 :笼罩面积小 ,强度大而历 时短 , 历时不超过 1 ,受地形影响 ,山区暴雨强度 比沟 天 口以下冲积扇裙部大 ,哈拉坞沟下游 巴彦浩特镇实
测最大一 日降水 量8 m (99年 8月 1 0m 15 1日) , 上游贺兰山最大一 日降水量达13m 2 m。
多年平均径流量 3 万 m ,其中沟谷常年清水流 38 1 量为 459万 m 。所 以贺 兰山 区极 易产 生 山洪。 7.
洪水特点表现为突发性强 ,洪峰形成历时短 、峰高
阿拉善左旗属干旱地区,降水稀少 ,全旗降水
量在 6 10r/ o一 5 I 之间 ,由南 向北呈递减趋势。由 /! t
完善 ,构成社会属性 ;所以贺兰山区及其西麓山前 冲洪积扇平原区是 阿拉善左旗山洪灾害的主要发生 区,其他地区或因降水量稀少或因地势平坦、无重 要设施等因素 ,基本无灾害汛情 。

断 ,企业被 迫停产 ,造 成经济损 失 64 . 55 9万元。
这充分暴露了阿拉善左旗防汛工作基础薄弱 ,工程 设防排水标准过低 ,对突发性强降雨天气防范无力
本店资源来源于互联网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请下载试用者二十四小时后删除试用后请购买正版的资源
维普资讯
中国防汛抗旱
20 06年第 2期 (06年 6月) 20

宁夏贺兰山地区暴雨洪水及其特性分析

宁夏贺兰山地区暴雨洪水及其特性分析

表 1 2002—06-07暴 雨 代 表 站 时 段 雨 量
相 关研 究成 果 ,洪 峰流量 与 流域 面积 具有一 定 的相关 关
系 。根据水 文站实测及定点洪水调查 系列 资料进行频率统
计分 析 ,求得洪峰 流量均值及变差 系数 C一建立 洪峰流量
均值与流域面积及 c .值与流域面积的相关关 系。
中图 法 分 类 号 :P333.2
文 章 标 识 码 :B
文 章 编 号 :1673—9264(2018)04-60-03
宁夏 贺兰山沿线特别是银 川市 、石嘴 山市是主要 防洪 短 、强度 大 ,易形成 洪水 造成灾 害 。暴雨 主要集 中在 7月 、
区域 。近年来 极端天气事件增 多 ,山洪灾害频 繁发生 ,损失 8月 ,其 中最 大 24 h降雨 量大 于 50 mm的暴雨发 生次数 占
1.1 自然 地 理
兰 山 区 由于暴 雨 集 中 ,产 流 面积小 ,历 时短 ,洪 峰 陡涨 陡
贺兰 山位 于宁夏西北部 ,黄河左 岸 ,东麓南起花 石沟 , 落 ,峰高量小 ,峰型尖瘦 ,洪水历 时一般 在 6 h左右 。流域 面
北 至柳 条沟 ,山脉呈 西南 、东北走 向,与 黄河流 向平行 。全 积较大 的沟道洪水历时可达 10 h左右 。
40%,植被呈垂直分布 ,高程越高 ,植被越好 。
2.1 暴 雨 时 程 分 配 特 性
1.2 暴 雨 及 洪水
根据典型暴雨实测资料分析 ,如 2002—06—07暴雨 ,1 h
贺兰山东麓暴 雨一般集 中在每年 的6—9月 ,暴 雨历 时 降雨量 占6 h降雨量 的 21.5% 一23.0%,3 h降雨量 占6 h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21”贺兰山东麓特大暴雨洪水应对措施和思考岳发鹍【摘要】2016年8月21日,宁夏贺兰山东麓中北段发生了特大暴雨,为有记录以来单次最大降雨,强降雨引发区段山洪沟道全部来洪,有10条沟道洪水超100年一遇.宁夏各级党委、政府及防汛抗旱指挥部科学研判、及时预警、全力应对,紧急转移受洪水威胁群众5 440人,取得了特大暴雨洪水“零伤亡”的重大胜利.总结分析认为,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应急工作的高效开展密不可分,同时也得益于长期以来扎实的日常防汛工作.【期刊名称】《中国水利》【年(卷),期】2017(000)015【总页数】3页(P49-51)【关键词】宁夏;贺兰山东麓;特大暴雨洪水;预警【作者】岳发鹍【作者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750000,银川【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122.1贺兰山东麓位于银川平原西侧,是青铜峡灌区的天然屏障,南北长约200 km,有较大山洪沟67条,沿线分布着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工业重镇石嘴山市及大武口、贺兰、平罗等县区,多年年平均降水量180~220 mm,多集中在7、8、9月,是全自治区暴雨高值区之一;山势陡峭,植被稀疏,沟道发育,局地暴雨洪水频繁,突发性强,成灾重,是自治区防洪重中之重。

2016年8月21日18:00至22日6:00,宁夏贺兰山沿线银川、石嘴山段出现了大暴雨或特大暴雨。

暴雨中心出现在苏峪口一带,累计最大降水量239.5 mm,出现在银川市西夏区贺兰山滑雪场,为贺兰山东麓有仪器测量记录以来历史最大值。

最大1小时降雨量82.5 mm,有25个自动站累计降水量超过20 mm,15个超过40 mm,5个超过100 mm。

强降雨引发贺兰山东麓西夏区甘沟至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大小峰沟之间26条山洪沟道全部出现洪水过程,有10条发生超100年一遇洪水过程,其中插旗口沟洪峰流量455 m3/s、贺兰口沟洪峰流量428 m3/s、拜寺口沟洪峰流量351 m3/s。

另外,苏峪口沟洪峰流量431 m3/s,为50年一遇洪水,大水沟洪峰流量586 m3/s,为超30年一遇洪水。

21日19:05宁夏气象台发布雷电黄色预警信号;20:20,经联合会商,自治区水利厅和气象局联合发布山洪灾害气象风险Ⅲ级预警;自治区防汛办将预警信息及时向银川市、石嘴山市,并同时向西夏区、贺兰县、平罗县防汛部门进行了通报,通过气象用户平台向群众发送预警短信,要求密切关注降雨量和来洪情况,加强沟道沿线村庄、道路、电力等基础设施的巡查,封闭过水路面,强化巡堤查险,确保隐患及时发现。

22:20,根据降雨发展趋势,自治区水利厅和气象局将山洪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升级为最高级别的Ⅰ级预警,自治区防汛办要求各地立即转移受洪水威胁区域群众,贺兰山沿线各道路进行交通管制,水利防汛部门抢险队员、抢险机械迅速到位,各水库、干渠管理单位强化调度,水利、防汛、公安、武警、消防、民政等部门全力以赴应对暴雨洪水。

22日1:30,气象部门预报,预计未来6小时贺兰山沿线中北段降雨还将持续,累计雨量可达30~70 mm。

1:40,根据《宁夏回族自治区抗旱防汛应急预案》的规定,自治区水利厅向自治区政府提出启动防汛Ⅱ级应急响应建议,1:56,经自治区人民政府研究决定,启动防汛Ⅱ级应急响应。

21日20:30接到自治区防汛办通知后,根据自治区防指要求,宁夏水资源管理局发出第一道调度指令,要求西干渠管理处立即关闭镇北堡节制闸,打开沿途退水闸开始退水,尽快腾空下游渠道。

22:20,西干渠管理处值班人员报告苏峪口沟山洪开始进入镇北堡拦洪库,管理处领导抵达现场指挥。

23:00,入库流量为80 m3/s,大西峰沟10 m3/s山洪开始进入西干渠,此时发出第二道调度指令,要求西干渠管理处关闭进口闸,同时打开稍闸退水闸,唐徕渠管理处立即关闭第二农场渠进口闸,开启暖泉退水闸泄洪入镇朔湖。

22日0:30,西干渠管理处报镇北堡沟入镇北堡拦洪库流量达到220 m3/s,仅10分钟猛增至420 m3/s,此时发出第三道调度指令,要求西干渠管理处打开镇北堡泄洪闸开始泄洪,洪水经沙井子退水闸泄入滞洪区。

2:30,西干渠稍闸前大水沟来洪流量急增至600 m3/s(经洪水调查后确定为586 m3/s),同时第二农场渠1号、2号泄洪槽开始过洪,第二农场渠暖泉1号、2号、向阳闸、崇胜退水闸全部开启,全力泄洪。

3:30,西干渠稍闸以上西堤出现洪水漫堤;3:50,从视频监控看,第二农场渠1号泄洪槽进口被冲毁;4:30,唐徕渠报第二农场渠南沙窝段以下东堤1.8 km开始漫堤,自治区防汛办要求平罗县防汛办立即转移下游可能受洪水威胁的群众;4:50,镇北堡入库流量和大西峰沟来洪流量明显减小,为减轻第二农场渠压力,要求西干渠关闭镇北堡拦洪库泄洪闸。

同期,拜寺口沟、宰牛沟、苏峪口沟、李家1号沟、李家2号沟、红柳沟、陈家沟、金山林场沟8条山洪沟道暴发山洪。

21日21:08,苏峪口水文站洪峰流量70 m3/s,至21:30达240 m3/s,22日1:23,苏峪口洪峰流量最大达420 m3/s,经河道治理工程及导引工程,洪水全部进入金山拦洪库。

鉴于下游第二农场渠出现的险情,自治区防指科学决策,发出了减缓金山拦洪库泄洪的指令,金山拦洪库蓄水位持续攀升,5:00上游洪水明显减少,此时金山拦洪库入库洪水总量已达到700万m3,有力地减轻了下游巨大的防洪压力。

5:00,各沟道来洪普遍减小,第二农场渠1号、2号泄洪槽过洪流量明显减小,危机解除。

22日一早,自治区防指有关领导赶赴受灾现场,提出抢险救灾工作要求和抢修时限。

下午,自治区防指召开防汛工作会议,对当前防汛和灾后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23日上午,水利厅又专门召开了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工作会议,对水毁工程修复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

各受灾县区立即行动,成立水毁工程抢修领导小组,制定应急抢修方案,落实抢险队伍和物资,筹措抢险维修资金,全力开展水毁工程修复工作。

25日上午,应急抢险任务基本完成,水毁严重的大水沟1号排洪槽修复完毕,西干渠、二农场渠恢复通水,各山洪沟道初步具备了过洪条件。

针对2016年异常的气候和严峻的防汛形势,自治区领导高度重视,先后作出9次重要批示,自治区防指先后4次召开全体成员单位会议进行工作安排部署。

针对此次特大暴雨洪水,自治区党政主要领导第一时间作出批示,自治区防指总指挥坐阵受灾一线指挥抢险救灾工作。

水利厅全面统筹、超前部署、周密安排,认真落实各项防御措施。

自治区防汛办科学研判、精心调度、上传下达,及时报送汛情简报、快报、专报,发布预警短信,及时将水情、汛情告知公众,增强公众避灾防灾意识。

1984年,自治区政府批转了贺兰山银西、银北山洪治理规划报告。

2005年以来,在原规划的基础上,遵循原规划总体布局,以保持和完善贺兰山东麓防洪排洪系统的整体性和连贯性为原则,水利厅编制完成《宁夏贺兰山东麓防洪及洪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报告》。

2009年以来,自治区结合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等项目开展了贺兰山东麓防洪工程建设。

完成了金山、镇朔湖等25座拦洪库的新建和除险加固任务;实施了高家闸沟、沙井子沟等16条中小河流治理项目,治理河长484 km;开展了西夏区、贺兰县、平罗县等7个县区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建成水雨情监测站点151处。

这些工程的实施,进一步完善了贺兰山东麓防洪工程与非工程措施体系,通过“导、拦、滞、泄”工程体系,将贺兰山洪水有序排入黄河,区域防灾减灾能力得到提高。

防汛抗洪是一个系统工程,遵循规律、讲究科学、注重章法至为重要。

“8·21”特大暴雨洪水最终取得重大胜利,与多年来宁夏一以贯之的开展防洪工程建设、夯实防洪工程基础分不开,同时,也与近年大力开展防汛规范化管理,着力提升“指挥决策、预报预警、社会动员”三大能力密不可分。

(1)提升指挥决策能力,确保科学施策从“8·21”特大暴雨洪水防汛抢险救灾实践来看,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应对洪涝灾害的决策水平和指挥能力,直接影响抗洪减灾成效和群众安危。

宁夏编制并印发了银川市防汛抗旱预案、贺兰山东麓银西段洪水调度方案、贺兰山东麓防洪工程分布图等,每年汛前,根据实际情况再对各类预案方案进行及时修编,增强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使行政首长在防汛抗洪指挥决策中有案可查、有据可依。

汛前,自治区防汛办针对部分行政责任人调整变化的新情况,加强业务培训,提高防汛决策指挥水平和突发事件应对处置能力。

宁夏成立了防汛抗洪抢险专家组,选择了一批实战经验丰富、业务技术过硬、责任心强的专家,将他们的业务专长、技术优势和长期积累的工作经验充分运用到防汛指挥决策参谋工作中。

汛期,如遇暴雨天气,自治区防汛值班室随时将情况向防汛抗旱指挥部领导汇报,这些情况包括:汛情灾情现状及发展趋势,可能产生的不利后果;根据各类预案方案能够采取的工程调度、抢险等措施及其利弊分析;采取各类措施所涉及的组织机构、工程技术、物资装备等。

自治区防汛抗旱指挥部领导根据上述信息,再进行通盘考虑、权衡利弊、趋利避害、科学决策。

正是由于各级行政首长始终立足全局,敢于负责,当机立断,最终将大灾变小灾,实现人员零伤亡。

(2)提升预报预警能力,确保提前防范宁夏的暴雨山洪往往具有短时强降雨频繁、局地性强、来势猛、降水时间集中,可预报时间短的明显特征。

宁夏水利厅和气象局联合制定印发了《宁夏山洪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标准》,宁夏防汛办加强与气象、水文部门的合作,突出临近预报的精细化、实效性和信息发布的及时性,为科学合理地安排各项防范工作提供依据。

当预计有可能出现或已出现山洪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条件时,自治区、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或把关预报员与同级防汛部门山洪灾害预报人员进行电话(或网络、视频)会商,同时通过手机短信、传真、网络、电视、广播等方式及时进行通报。

自治区防汛办与气象、市政、农牧、民政、国土等部门建立了密切协作关系,实现了业务信息互联互通、实时共享。

收集整理自治区防汛责任人手机号码,按照职责分工进行优先级分组,与气象部门共同建立了山洪灾害气象风险天气免费预警号码库。

综合整理近5年来各类文件、简报、快报、短信等,分类制作文件模板,如遇紧急情况,采取填空式工作方式,极大地缩短了信息编报时间,确保各类信息能够及时传递。

同时,将广播、电视、手机短信、固定电话语音报警、信息网络、电子显示屏、报刊等媒介编织成一张巨大的信息网,及时送达每一个信息,有力地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3)提升社会动员能力,确保响应迅速“8·21”特大暴雨洪水期间,银川、西夏、贺兰、平罗等市县区水利、交通、公安、消防等部门坚守一线,共调集消防、武警、公安、水利、乡镇投入防汛应急抢险队员1 780余人,调运大型机械92台(套)以及编织袋、铅丝、土石方等抢险物料,全力开展抗洪抢险救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