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知识点
浙江初中科学初一初二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总结

初中科学知识点整理初中科学主要分为三大板块:一、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20分)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人类生存的地球:水、大气、土壤二、生命科学(~50分)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生物的新陈代谢生命活动的调节生命的延续和进化人的健康与环境三、物质科学(~130分,其中物理~70分,化学~60分)常见的物质物质的结构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能与能源第一部分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主要在第一册第三章、第二册第四章)第一册第三章地球与宇宙1.地球形状和大小①古代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有不同的观点。
②证明地球是球体的现象: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说明海面是曲面;站得高看得远,说明大地也是曲面;月食是地球的影子遮挡了月亮,从月食的过程可以判断地球是球体。
③地球的大小:地球的赤道半径6378千米,和地球的两极方向的半径6357千米相比,只长了21千米,仅差0.33%,地球看起来很圆。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2.地球仪是缩小了的地球模型,①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经线,也称子午线。
与赤道平行的线叫纬线。
②运用经纬网的定位方法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地理位置。
3.地图是地理事物缩小在平面上的图形①地图的“语言”: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②方向:经纬网定向法、指向标定向法、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4.太阳和月球①太阳自己能发光发热,它的半径是地球的109倍,表面温度:6000摄氏度。
黑子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②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的半径是地球的1/4。
月球表面有环形山,没有大气和水。
5.观测太空①为了便于认识恒星,把星空分成很多个星座。
著名星座有大熊座、小熊座、天鹰座、天琴座、天鹅座、仙后座和猎户座等。
②认识著名恒星:北极星、牛郎星、织女星、天狼星。
③学会使用星图,了解当地的四季星空。
6.月相①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叫月相。
②月相变化形成的原理:月球本身不发光,不透明;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位置关系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宇宙相关知识点总结

宇宙相关知识点总结一、宇宙的起源和演化1. 大爆炸理论宇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138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这就是宇宙大爆炸理论。
在大爆炸之前,宇宙是一个极端高温、高密度的状态,所有物质都被压缩在一个极小的空间内。
而大爆炸后,宇宙开始膨胀和扩张,渐渐形成了我们所见到的宇宙。
2. 宇宙的膨胀根据宇宙膨胀的速度和规律,科学家提出了“宇宙膨胀理论”,即宇宙在大爆炸之后一直处于膨胀状态。
随着时间的推移,宇宙的膨胀速度还在不断加快,这一发现是由观测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数据得出的。
3. 宇宙邻域和拓扑结构宇宙是一个无限广阔的空间,我们所在的地球和太阳系只是宇宙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
根据宇宙的膨胀速度和观测数据,科学家们认为宇宙可能是一个平坦的、无限大的空间,或者是一个有限但无边界的空间。
4. 宇宙的早期演化在宇宙大爆炸之后,宇宙经历了漫长的演化过程,包括宇宙背景辐射的产生、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形成、星系的形成和演化等一系列过程。
这些都是了解宇宙早期演化的重要指标和证据。
5. 宇宙结构和暗物质宇宙中的结构形成和演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暗物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暗物质是宇宙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物质,它不与光产生相互作用,因此在观测上很难直接探测到。
然而,暗物质在宇宙结构形成和星系演化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
6. 宇宙进化的命运科学家们对宇宙的未来命运也有着各种不同的推测和假设。
根据宇宙的膨胀速度和密度参数,有人认为宇宙会持续膨胀并最终“热寂”,即一切情况下万物都会停止运动,温度趋向绝对零度。
还有人认为,宇宙可能会在未来重新收缩,并发生另一次大爆炸,这是关于宇宙的未来前景的两种主要观点。
二、宇宙中的天体物理现象1. 恒星和星系恒星是宇宙空间中最为普遍的物体,它们是光和能量的主要来源。
在恒星的内部,核聚变反应不断进行,产生了大量的能量。
燃烧过程中的恒星会逐渐消耗内部的燃料,最终发生超新星爆炸或者坍缩成黑洞。
星系是由大量的恒星、星际物质和星系间的暗物质所组成的巨大天体系统。
认识的奥秘知识点总结

认识的奥秘知识点总结人类自古以来就对世界的奥秘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也逐渐深入到微观和宏观的各个方面。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发现了许多令人惊奇的奥秘知识点,揭示了自然界的种种规律和现象。
本文将从宇宙、地球、生命、人类和科学方法五个方面展开,总结认识的奥秘知识点。
一、宇宙的奥秘知识点1. 宇宙起源宇宙的起源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现代天文学认为,宇宙是从大爆炸开始的,大约在138亿年前,整个宇宙仅仅是一个非常小但极度炽热的点。
在大爆炸之后,宇宙迅速膨胀并形成星系和行星等天体,直到今天的面貌。
但宇宙起源的真正原因和过程仍然存在着许多未知之谜。
2. 黑洞黑洞是宇宙中一种极为神秘的天体。
它的引力极其巨大,甚至连光都无法逃脱。
黑洞的形成需要极其密集的物质,通常是恒星在塌缩的过程中形成的。
黑洞是宇宙中非常特殊的存在,对它的探索是人类的一个重要课题。
3. 星际旅行在宇宙的尺度下,星际之旅是人类非常向往的。
然而,由于宇宙空间的广袤和光速的限制,现在人类还无法实现有效的星际旅行。
但科学家们认为,通过对时空的理解和技术的进步,星际旅行有望在未来成为现实。
二、地球的奥秘知识点1. 地球的形成据科学推测,地球是在46亿年前形成的。
当时,地球是一团炽热的岩浆,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球表面逐渐凝固成为地壳,形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地球。
但地球形成的细节和过程仍然是一个不为人知的奥秘。
2. 地球内部结构地球内部的结构一直是地质学家研究的焦点。
地球内部分为地核、地幔和地壳三层结构。
地核是地球的内部最核心的区域,主要是由铁和镍组成的。
地幔是地核和地壳之间的区域,主要是由硅、铁、镁等元素组成的。
地壳是地球的最外层,主要构成了地球的陆地和海洋。
3. 地震和火山地震和火山的发生都与地球内部的构造和活动相关。
地震是地球内部因为地壳构造运动而引起的地震波。
而火山是由地幔深部岩浆上涌到地壳表面形成的。
地震和火山的发生是地球内部活动的表现,也是人们对地球内部结构认识的重要途径。
初中科学 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 部分 知识树

彗星
描述太 阳的基球 状 的大 况
小
环形 山
人类飞向 太空的历程
太
阳
系
与 星
知道人类 知道我国
际
探访月球 航天事业
航
的历程
的成就
行
描述银河系的 形状(正面观 和侧面观)
描述银河 系的构成、
大小
知道红巨星、
知道宇宙是由大
白矮星、中
量不同层次的星
是一个椭
球体
地球的形状 和大小
地球仪 和地图
绘制简单 平面示意
图
平面示意图
地 球
关注人类如何 提高防震抗灾
能力 知道全球
知道火山和 由六大板
描述板块的碰 撞和张裂是引 起地壳变动的 最主要原因
知道流水、风、 冰川等是影响 地形的外力作
用因素
地震是地壳 运动的表现
块组成 板块学说
知道地 壳是变
地壳运动
下弦月)
根据具体的 月相知道农 历的大致日
期
阳历和 地球公转
四 季 星 空
农历与月相
知道农历中 的阴历成分 是以月相变 化周期为依 据设置的
外部 大气 组成
太阳 温度
太
日珥
阳
黑 子
列举太阳
活动的基
本类型
列举太阳 活动对人 类的影响
太阳
的大
太阳活动
小
太阳和月球
与人类
描述太 阳系的 总体构
成
太阳系
识别八 大行星
土壤的结构
列举我国和当地的 水土流失、土壤荒 漠化、土壤污染的 情况及其危害性
土壤污染 及保护
知道保护土 壤和防止土 壤污染的重
太空科普小知识

太空科普小知识太空科普小知识可以涵盖宇宙的基础概念、太空探索的历史里程碑、太阳系的构造,以及与太空有关的物理现象等。
这里提供一些简单易懂的太空科普小知识供你参考:1. 宇宙速度记录:逃逸速度是指物体要摆脱某个天体(例如地球)引力束缚所需的最低速度。
地球的逃逸速度约为11.2公里/秒,而要达到第二宇宙速度(即能绕过地球引力前往月球的速度),则需要大约11.5公里/秒。
2. 黑洞不是空洞:黑洞是宇宙中的一种极端密集天体,其引力场强大到连光线都无法逃逸。
因此,它们对我们来说是不可见的。
不过,黑洞周围的物质盘却可以发出辐射,这是我们探测黑洞存在的主要方式。
3. 太空是真空的:虽然我们称之为"太空",但实际上它接近真空状态,只包含少量的气体粒子和辐射。
这意味着没有空气,也没有声音可以在太空中传播。
4. 时间在太空中慢一些:根据相对论原理,当物体接近光速时,它经历的时间会变慢。
这个效应叫做时间膨胀,已被多次实验证实,特别是在国际空间站上的实验显示,在太空中时间确实走得比地球上慢。
5. 太阳系的构造:我们的太阳系由太阳和围绕它运转的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以及其它小行星、卫星、彗星和冰块等构成。
6. 恒星死亡:恒星的寿命取决于它的质量。
小质量恒星(如红矮星)可以稳定燃烧数千亿年,而大质量恒星(如超新星)可能仅燃烧数百万年就会爆炸结束生命。
7. 哈勃定律:埃德温·哈勃发现远离我们的星系越远,它们的退行速度就越快,这揭示了宇宙正在膨胀。
这一现象被称为哈勃定律,是现代宇宙学的基石之一。
这些只是太空科学中非常浅显的几个知识点,太空的奥秘浩瀚无垠,不断吸引着人类去探索和学习。
关于太空(很好的科普知识)

•地球的结构同其他类地行星相似,是层 状的,而这些层可以通过它们的化学特性 和流变学特性确定。 •地球拥有一个富含硅的地壳,一个非常 粘稠的地幔,一个液体的外核和一个固体 的内核。 •这些对地球内部结构的认识来源于物理 学证据和一些推断,这些证据包括火山喷 出的物质和地震波。
35~ 45千米 2800 余千米
2001年01月16日19时22分
2002年04月01日16时54分 2003年01月05日19时16分 2003年10月16日06时28分 2005年10月17日04时32分 酒泉卫星 发射中心
无人飞船
搭载模拟人 搭载模拟人 杨利伟 费俊龙、聂海胜 翟志刚、刘伯明、 景海鹏 搭载模拟人 景海鹏、刘旺、刘 洋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于2008年9 月25日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神七上载有三名宇航员分别为翟志 刚(指令长)、刘伯明和景海鹏。 翟志刚出舱作业,刘伯明在轨道舱 内协助,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 的太空漫步,令中国成为能进行太 空漫步的国家。
五、空间站 中国载人空间站,简称中国空间站, 是一个在轨组装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 空间实验室系统。建造计划于2010 年至2015年间进行,预计在2020年 前后建成。空间站轨道高度为 400~450公里倾角42~43度,设计 寿命为10年,长期驻留3人,总重量 可达60吨,以进行较大规模的空间应 用。
太阳系
• 太阳系是宇宙中银河系里面很小很小的一部分。 • 离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 海王星
太阳系
地球
• 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和所有受到太阳的引力约束天 体的集合体。包括八大行星、以及至少173颗已知的卫 星、5颗已经辨认出来的矮行星和数以亿计的太阳系小 天体。
30个科学知识点总结

30个科学知识点总结科学知识点涉及广泛,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天文等多个领域。
下面将围绕这些领域,总结30个科学知识点。
一、物理学知识点:1. 宇宙的起源: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起源于一次巨大的爆炸,形成了宇宙背景辐射和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2. 原子结构: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核内质子和中子的质量约占原子质量的99%,电子约占原子质量的1%。
3. 运动定律:牛顿三大运动定律分别是惯性定律、动量定律和作用反作用定律,描述了物体的运动规律。
4. 热力学:热力学是研究热和能量转化的科学,其中包括热平衡、热力学循环等内容。
5. 光学:光学是研究光的传播和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科学,包括物体成像、光的折射、反射等现象。
6. 电磁学:电磁学研究电荷和电磁场的相互作用,包括电场、磁场、电磁感应等内容。
二、化学知识点:7. 元素周期表:化学元素周期表按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列,同一周期内元素的原子序数递增而质量递增。
8. 化学键:化学键是由原子间共享、转移或共享-转移电子而产生的,分为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
9.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由于原子的重新组合而引起的物质变化,包括氧化还原反应和酸碱中和反应等。
10. 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浓度保持稳定的状态。
11. 化学催化:化学催化是指某种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起到催化作用,加速反应速率但不改变其自身的化学性质。
12. 化学元素:化学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核组成的纯净物质,目前已知118种元素。
三、生物学知识点:13. 生物基因:基因是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由DNA分子编码形成,决定了生物的遗传特征。
14. 细胞结构: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
15. 生物进化:生物进化是指生物种群在时间和空间上形态、结构和生态角色的逐渐变化。
16. 生物分布:生物在地球上分布广泛,包括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根据环境不同,会有不同的生态适应。
科学六年级宇宙知识点

科学六年级宇宙知识点宇宙是指包括地球、太阳、月球以及其他星球、恒星、星系等一切物质的总称。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了解宇宙的知识可以开阔他们的视野,增加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下面将介绍一些科学六年级宇宙知识点。
1. 太阳系的组成太阳系由太阳和围绕着太阳运行的八大行星组成。
它们分别是水金火木土天王星;还有行星状天体——冥王星,它在2006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取消了行星地位。
除了行星,太阳系中还有一颗小行星带和一些彗星。
2. 行星的特点每颗行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
水金火木土天王星是我们熟知的行星,它们分别位于太阳系的不同位置,有不同的大小、质量和组成。
其中火星表面既有火山喷发,也有河流和湖泊的痕迹;木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它有一个巨大的红斑,这是一个长时间存在的风暴。
了解行星的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宇宙的奥秘。
3. 星座与星系星座是天空中由恒星(或其他天体)组成的一组形状特殊的图案。
我们通常可以通过观察到的星座来辨别出四季的变化。
著名的星座有大熊座、天琴座等。
而星系是由大量恒星、星际气体、星际尘埃等组成的系统。
最著名的星系就是我们所在的银河系,它是由数百亿颗恒星组成的庞大系统。
4. 月亮的运动与月相月亮是太阳系中唯一的自然卫星。
月亮围绕地球运行,呈现出不同的形状,称为月相。
月相的变化是由于月球表面照射到地球上的太阳光的不同部分。
月相分为新月、上弦月、满月和下弦月等。
5. 彗星的特点彗星是由冰和尘埃组成的天体,它们围绕太阳运行。
当彗星靠近太阳时,其中的冰会融化形成一条或多条尾巴,这是因为太阳光的作用。
彗星通常会经过地球附近,引起人们的关注。
6. 星际旅行与太空探索人类一直对太空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已经成功地进行了许多太空探索。
人类已经送人类发射了许多宇宙飞船,包括阿波罗航天器登月任务、国际空间站等。
此外,还有一些计划正在进行,如将有人送上火星、建造更大的太空望远镜等。
总结:了解宇宙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素养和对宇宙的探索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知识点【知识点1】四季星空:考试内容考试要求四季的星空▲1.阳历和地球公转描述阳历(包括节气)和地球公转的关系 a ▲2.农历与月相①识别月相(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②根据具体的月相说出农历的大致日期③知道农历中的阴历成分是以月相变化周期为依据设置的aaa(一)阳历和地球公转:1. 阳历是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所定出来的历法。
阳历一年为365天,地球公转一周为365.2422天。
这样每400年就多出97天,就把这97天安排在97个闰年的2月份。
闰年的计算:公元年能被4整除(世纪年必须被400整除)的为闰年。
2. 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公转轨道是椭圆形的,公转周期为365.2422天。
3. 二十四节气是阳历的成分,节气是由地球公转时所在的位置确定的。
地球公转一周360度,每运行15度有一个节气,共有二十四节气。
因此,节气在阳历上的日期一般是固定的。
但由于闰年的关系会相差一、二天。
(二)农历与月相1. 月相:月球本身不发光,太阳总把半个月球照亮,我们看到的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就叫做月相。
2. 由于日、地、月有规律的相对运动造成三者相对位置有规律的变化,使地球上看到月球的形态也有规律地变化。
当出现上弦月和下弦月时,日、地、月三者位置是垂直的,当看到新月和满月时,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在一条直线上。
3. 农历的月份是严格按照月相变化设置的。
月相变化的周期是29.53天,接近于农历的1个月。
月相名称农历日期①上弦月初七、初八②满月十五、十六③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④新月初一(二)太阳系与星际▲1.太阳和月球①描述太阳的基本概况(太阳的大小、温度、外部大气组成)②描述月球的基本概况(月球的大小、状况、环形山)aa航行▲2.太阳活动与人类①列举太阳活动的基本类型(太阳黑子、日珥)②列举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影响③举例说明太阳是地球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最主要来源aaa▲3.太阳系①描述太阳系的总体构成②识别八大行星 a▲4.人类飞向太空的历程①知道人类探访月球的历程②知道我国航天事业的成就aa①太阳自己能发光发热,它的半径是地球的109倍,表面温度达6000摄氏度。
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分为三层:光球层(平时看到的形状)、色球层、日冕层。
②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水,没有生命。
昼夜温差大,可达300℃。
月球表面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环形山,大多数环形山是陨石冲击月球表面和月球火山活动的产物。
月球的体积为地球体积的1/49,月球的质量约等于地球质量的1/81,半径是地球的1/4。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2. 太阳活动与人类(1)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为11年),1998年开始为第23个周期。
太阳活动激烈的标志:耀斑。
(2大气层分层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光球层太阳黑子引起降雨量变化色球层耀斑日珥影响地球磁场日冕层太阳风影响短波通讯3. 太阳系①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和流星体等天体按一定的轨道围绕太阳运行而构成太阳系。
日地平均距离约1.5亿千米。
②距离太阳由近及远八大行星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体积最大的两颗行星是木星和土星,它们的显著特征是都有美丽的光环。
彗星:(1)彗星的结构:彗核、彗发、彗尾(朝向:背向太阳)。
(2)彗星由岩石的碎片、固体微粒和冰组成,运行的轨道是不对称的椭圆形。
(3)最著名的彗星:哈雷彗星,绕日公转的周期是76年。
4. 人类飞向太空的历程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肉眼————望远镜————人造卫星————载人航天器(旧:地球上)(新:走出地球)5.探月历程和我国航天事业的成就(1).世界上利用火箭升空的第一人是中国明代的一名能工巧匠________。
(2).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____________第一个踏上月球,人类首次登上月球成功。
(3).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上空成功发射的___________,拉开了我国航天活动的序幕。
(4).2003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位航天员________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
(5).2005年10月12日,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乘坐________飞船再次飞上太空,并在太空遨游5天,完成一系列太空实验后安全返回地面。
(6).2008年9月25日酒泉上空发射的“神舟七号”完成了载人航天员首次________活动。
这标志着我国的航天事业从无人到载人,真正实现了中华飞天的梦想。
(7).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中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__________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嫦娥一号”是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它的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实施绕月探测工程迈出重要一步。
(8).2010年10月1日,中国在西昌成功发射第二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嫦娥二号由此成为中国航天测(9)2013年6月11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神舟十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由男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和女航天员王亚平组成(10)2013年12月初嫦娥三号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
它携带中国的第一艘月球车,并实现了中国首次月面软着陆。
(三)银河系▲1. 银河系①描述银河系的构成、大小②描述银河系的形状(正面观和侧面观)aa和宇宙▲2. 宇宙①知道红巨星、白矮星、中子星、黑洞②知道超新星爆发③知道宇宙是由大量不同层次的星系构成的④知道宇宙是无边的、膨胀的⑤从宇宙的起源与演化、恒星的演化、地球的演化、生命的起源与演化中领悟人与自然的关系⑥知道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的发展,领悟科学家追求真理的精神a a a a c c1. 银河系:银河系是由众多恒星及星际物质组成的一个庞大天体系统。
在银河系中,像太阳这样的恒星有2000多亿颗。
所有的星系构成了宇宙,直径约10万光年。
银河系从正面俯看是一个巨大的旋涡状的星系,从侧面看是一个中间鼓的圆盘。
2. 宇宙:4. 宇宙是无边的、膨胀的。
5. 地心说与日心说(1)“地心说”:公元2世纪,希腊科学家托勒密在总结前人学说的基础上,创立了“地心说”宇宙体系学说。
(2)“日心说”: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依据大量精确的观测资料,建立了“日心说”宇宙体系学说。
(二)地形和地壳的运动▲1.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描述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地壳、地幔和地核) a ▲2. 地壳运动①知道地壳是变动的②知道火山和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③关注人类如何提高防震抗灾能力aab ▲3.板块学说①知道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②描述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引起地壳变动的最主要原因aa ▲4.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①知道流水、风、冰川等是影响地形的外力作用因素②知道外力作用对地形影响的特点aa地球的内部结构由外到里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组成了岩石圈,岩石圈下呈熔融态的岩石组成了软流层。
2.地壳运动地壳变动表现为地壳的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
在实际生活中留有许多地壳变动遗留下来的证据。
水平运动使地表岩层在有些地方发生隆起,形成褶皱山系,有些地方则锻炼张开,形成裂谷和海洋,垂直运动表现为地壳的抬升或下沉,从而引起地表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3. 板块学说(1)1915年,魏格纳依据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性和其他大陆漂移的证据,创立了解释地壳变动的全球构造理论——大陆漂移说。
该学说认为地球上的岩石圈是由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组成的,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海沟、海岭、一些巨大的山脉是板块间的分界线,这些地方都是地壳活动最为频繁的地方。
(2)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形成地壳变动的最主要原因。
因为环太平洋地区恰好在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的交界处,这些板块之间发生碰撞、张裂,使环太平洋地区易发生火山和地震。
碰撞:形成山脉,张裂:形成裂谷和海洋。
4. 火山和地震(1)火山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之一。
从结构上看火山一般由火山锥、火山口、火山通道三部分组成。
火山喷发物主要有气态(水蒸气、二氧化碳等)、液态(熔岩流)和固态(火山灰、火山尘、火山弹等)喷发物。
(2)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
(3)地震带的分布全球火山、地震的分布: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带。
我国地震带主要分布:东南部的台湾和福建沿海;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塘地区;西南青藏高原和它的边缘四川、云南两省西部;西北的新疆、甘肃、宁夏等。
(4)提高防震抗灾能力震前,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宣传防震抗灾知识、进行防震演练。
地震发生时,逃生应遵循就近躲避的原则,注意保护头部。
在室内可暂时躲避在坚实的家具下或墙角等处,注意避开外墙体等薄弱部位;在室外可跑向比较开阔的空旷地区躲避;在山区要注意山崩和滚石,可寻找地势较高处躲避。
5.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1)地形的变化是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共同结果。
地球内力作用形成高山深谷,使地表高低不平;地球外力作用主要有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使地表趋于平坦。
(2)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3)人和生物的作用①生物:苔藓和地衣腐蚀石块、珊瑚虫形成珊瑚礁、珊瑚岛等。
②人:围海造田、人工岛、建水库等。
(四)地球上的水体▲1.水体的分类知道水体的分类 a▲2.水循环描述自然界中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a▲3.水资源①知道我国水资源的分布②关注世界和我国淡水资源的严重危机③列举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的措施aba1. 水体的分类2. 水循环(1).水循环的类型:包括陆上内循环、海上内循环、海陆间水循环。
(2)水循环的过程特点:蒸发,蒸腾,凝结,降水,径流(3)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水的物理属性,即水随着温度的不同,会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态出现。
导致水循环的外因: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
(4).水循环的意义:分布在地球各处的水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一系列环节和过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在进行着持续不断的循环。
通过水循环过程,使得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成为一个整体,共同构成了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
自然界中的水循环对于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全球水量平衡、海陆间物质与能量转化有着重要影响。
3. 水资源(1)水资源的分布1.世界水资源的分布:全球各大洲水资源分布不均,亚洲最多,其次是南美洲,大洋洲最少。
我国水资源居世界第六位,少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
2.我国水资源的分布(1)空间分布的特点:地区分布很不均匀。
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由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
(2)时间分布的特点:时间分布很不均匀,夏季降水丰富,冬季降水贫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