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中国近代史共49页
合集下载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课件:中国近现代史专题复习(36张)

• 1966-1976年, “文化大革命”是建国以 来最严重的失误和损失;
• 1978年,中共召开 十一届三中全会 ____,完 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 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史进入 ;
社会主义市场经 •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 济体制 ;
②应切实保护人民利益,充分调动人民的劳动积极性。
附:世界史上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
俄国1861年改革:农奴在获得“解放”时, 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 地;
日本明治维新:规定允许土地买卖
中国辛亥革命:平均地权(民生)
22.近现代的四次思想解放潮流:
(1)近代前期: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虎门销烟 收复新疆
; ;
2、太平天国运动(抗击洋枪队) ; 4、甲午中日战争的黄海海战 ;
5、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6、五四爱国运动;7、抗日战争 。
二、反对清王朝的斗争:
1、
太平天国运动
;
2、
辛亥革命
。
三、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1、
新文化运动
; 2、
五四运动
;
3、
北伐战争
。
四、反对南京国民政府的斗争:
1.中国近代史分期:
起止时间:1840—1949年 起止事件: 鸦片战争------新中国的成立 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19年
1840年
近代前期 (旧民主主义革命)
五四运动 近代后期
1949年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两个革命任务:反侵略,反封建 重要统治政权(全国范围) 晚清政府→ 中华民国(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中华民国(北洋军阀政府)→ 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 2.近代史发展的三条主线: 侵略史、反抗史、探索史
• 1978年,中共召开 十一届三中全会 ____,完 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 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史进入 ;
社会主义市场经 •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 济体制 ;
②应切实保护人民利益,充分调动人民的劳动积极性。
附:世界史上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
俄国1861年改革:农奴在获得“解放”时, 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 地;
日本明治维新:规定允许土地买卖
中国辛亥革命:平均地权(民生)
22.近现代的四次思想解放潮流:
(1)近代前期: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虎门销烟 收复新疆
; ;
2、太平天国运动(抗击洋枪队) ; 4、甲午中日战争的黄海海战 ;
5、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6、五四爱国运动;7、抗日战争 。
二、反对清王朝的斗争:
1、
太平天国运动
;
2、
辛亥革命
。
三、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1、
新文化运动
; 2、
五四运动
;
3、
北伐战争
。
四、反对南京国民政府的斗争:
1.中国近代史分期:
起止时间:1840—1949年 起止事件: 鸦片战争------新中国的成立 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19年
1840年
近代前期 (旧民主主义革命)
五四运动 近代后期
1949年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两个革命任务:反侵略,反封建 重要统治政权(全国范围) 晚清政府→ 中华民国(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中华民国(北洋军阀政府)→ 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 2.近代史发展的三条主线: 侵略史、反抗史、探索史
中国近代政治史1 一轮复习

内容
侵华方式 最大影响 的转变
开始沦 为半殖 民地半 封建社 会 大大加深 了中国社 会的半殖 民地半封 建化程度
上海、 宁波、 2100 鸦片 南京条 协定关税 约 香港岛 福州、 万银 战争 厦门、 元 (英 ) 思考:表格反映了列强侵华的哪些趋势? 广州
军 事 侵 甲午 战争 略
马关条 约 (日 )
抗 战 胜 利
线索二:中国维护主权、争取独立的斗争(抗争史)
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鸦片战争
侵 略
第二次鸦 片战争
俄国侵占 150万领土
左宗棠 收复新疆 太平天国运动
甲午战争
八国联军 侵华战争
《南京条约》 火烧圆明园 《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开始沦为 大大加深 完全沦为
反 抗
林则徐 虎门销烟
邓世昌 黄海大战
八国联 甲午 军侵华 战争 战争
189 18 190 4 95 0
抗日 战争
19 193 31 7
19 45
184 18 185 18 0 42 6 60
三 元 里 抗 英
左 宗 棠 收 复 新 疆
黄 海 大 海 战
反 割 台 斗 争
义 和 团 反 帝 运 动
抗 日 救 亡 运 动
全 民 族 抗 战
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1901)
辛丑条约
内容
①赔款4.5亿 ②划使馆界 ③拆炮驻兵
影响
空前的勒索加剧了人民的贫困
和经济的凋敝 列强侵华大本营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完全控制清府,便于镇压反帝
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 中国的工具
④严禁反帝
侵华 条约名 通商 战争 称 列强的侵略是近代中国民族危机的根本原因 割地 赔款 其它 口岸
一轮复习课件中国近代史

A.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C.增辟通商口岸 D.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D
• 西方列强为直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而 发动的战争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
D.鸦片战争
2020/5/10
材料一: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 主权的斗争。2014年2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 七次会议通过了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 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 者国家公忌日。
2020/5/10
6 列强侵华史
鸦片 战争
第二次鸦片 战争
《南京条约》 《北京条约》
甲午中日 战争
《马关条约》
八国联军 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
失败原因
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 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
历史启示
落后就要挨打
开始沦为
进一步加深
大大加深
完全沦为 (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具有特征的条约: 割地:(最多) 《瑷珲条约》 赔款:(最多) 《辛丑条约》 商品输出→资本输出:《南京条约》(开五口)→《马关条约》(开工厂) 政治上控制:《辛丑条约》
19世纪60-90年代 地主阶级洋务派
邓世昌 1894.9 黄海大战
戊戌变法
1898.6-9 资产阶级维新派
新文化运动
1915
抗日战争 台儿庄战役 百团大战
新民主主义革命
1919-1949 无产阶级
辛亥革命
1911 资产阶级革命派
屈辱史 抗争史 探索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1919年——1924年)
目的: 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 时间: 1898年 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维新派 代表人物: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 变法序幕: 公车上书 指导思想: 变法图存
一轮复习——中国近代史

• 内容:
• • • • 割香港岛给英国。 赔款2100万银元。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关税协定。
材料1:《五口通商章程》规定:在中国通商口岸的 英国侨民犯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 领事裁判权 管事官照办‛。 领事裁判权 材料2:《虎门条约》规定:中国‚设将来大皇帝有 片面最惠国待遇 新恩施及各国,宜应准英人一体均沾‛。 片面最惠国待遇 材料3:‚但中华地方官必须与英国管事官各就地方 民情,议定于何地方,用何房屋及基地,系准英 租地权 人租赁…… 租地权
一轮复习——中国近代史
第10课 鸦片战争
一,鸦片战争历史背景
• • • •
根本原因
英国工业革命,为开拓海外市场。 中国自然经济占主要,闭关锁国政策。 英国为扭转贸易逆差,向中国出口鸦片。 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 导火索
二,过程
1842年8月,中英 议和,签订《南京 条约》
《南京条约》的内容:
• ‚金陵城中军势涣,大府主和不主战……夷人中流 鼓掌去,三月长江断行旅。‛该诗描述的历史现象 是( ) A.太平天国起义 B.《南京条约》的签订 C.鸦片战争的爆发 D.清朝官员无能
• ‚西方的市政管理,经济模式的传人,使商埠最先 脱出中国传统政治城市的模式,率先迈向近代化, 沿海口岸被迫开埠被视为这些城市近代化的起始 点‛。这段话( ) A.认为中国近代化始于被迫开埠通商 B.解释了中国近代城市发展的根本原因 C.全面分析了列强侵略对中国的影响 D.客观评价了西方扩张的积极作用
• • • • 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开天津为商埠。 割九龙司一区给英国。 赔款增至各八百万两。
香港行政区划图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历史影响
• • • • • • • 半殖半封社会程度加深。 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汉族官僚、地方分权) 总理衙门设立。 洋务运动,引进西方科技,近代化开端。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天朝上国思想逐步打破。 ‚中体西用‛思想。
• • • • 割香港岛给英国。 赔款2100万银元。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关税协定。
材料1:《五口通商章程》规定:在中国通商口岸的 英国侨民犯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 领事裁判权 管事官照办‛。 领事裁判权 材料2:《虎门条约》规定:中国‚设将来大皇帝有 片面最惠国待遇 新恩施及各国,宜应准英人一体均沾‛。 片面最惠国待遇 材料3:‚但中华地方官必须与英国管事官各就地方 民情,议定于何地方,用何房屋及基地,系准英 租地权 人租赁…… 租地权
一轮复习——中国近代史
第10课 鸦片战争
一,鸦片战争历史背景
• • • •
根本原因
英国工业革命,为开拓海外市场。 中国自然经济占主要,闭关锁国政策。 英国为扭转贸易逆差,向中国出口鸦片。 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 导火索
二,过程
1842年8月,中英 议和,签订《南京 条约》
《南京条约》的内容:
• ‚金陵城中军势涣,大府主和不主战……夷人中流 鼓掌去,三月长江断行旅。‛该诗描述的历史现象 是( ) A.太平天国起义 B.《南京条约》的签订 C.鸦片战争的爆发 D.清朝官员无能
• ‚西方的市政管理,经济模式的传人,使商埠最先 脱出中国传统政治城市的模式,率先迈向近代化, 沿海口岸被迫开埠被视为这些城市近代化的起始 点‛。这段话( ) A.认为中国近代化始于被迫开埠通商 B.解释了中国近代城市发展的根本原因 C.全面分析了列强侵略对中国的影响 D.客观评价了西方扩张的积极作用
• • • • 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开天津为商埠。 割九龙司一区给英国。 赔款增至各八百万两。
香港行政区划图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历史影响
• • • • • • • 半殖半封社会程度加深。 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汉族官僚、地方分权) 总理衙门设立。 洋务运动,引进西方科技,近代化开端。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天朝上国思想逐步打破。 ‚中体西用‛思想。
中国近代史+专题复习课件--2024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A. 互助协作是挽救危亡的主要手段 B. 人的解放和社会改造是时代使命 C. 青年学生是宣传社会主义 主力军 D. 理性觉醒和教育革新是革命的前提
(2022·山东高考) 6. 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推行洋务新政,创办一批近代企
业;1901年清政府开始实行“新政”,积极振兴商务,奖励实业。这些举措表明
(2)经济:制定法令保护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实业救国”成为潮流。 (3)法制: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现代法制观念。 (4)思想文化:使民主共和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2023·山东高考) 6. 下面为1919年12月《少年社会》的创刊宣言。这表明该刊编 者认识到( ) 少年社会有两个意思:(一)少年的社会。(二)社会的少年。 少年的社会,是有少年精神气象的社会——进步的社会。 社会的少年,是有社会生活情感的少年——协助的少年。…… 怎样使现在少年变成社会的少年,现在社会变成少年的社会,这就是我们的宗旨
中国近代外交体制的演变 1.中国近代外交体制的演变始于《南京条约》签订后“五口通商大臣”的设立。 “五口通商大臣”实际上负责管理五处通商口岸的对外事务,是一个具有外交性质 的职务。这里反映出中国近代外交体制改变的端倪,说明清政府的“夷夏”观念没 有改变;与外国打交道只限定在通商之内,而不是建立政治外交关系。
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启示:民族独立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
帝国主义是阻碍中国社会发 展的最大障碍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成分及其特征:
自然经济(主体)(战国-1956):封建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 自足经济;具有分散性、保守性、封闭性,与商品经济相对立。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1840-1949):外商企业,实质是商品经济、市场经济; 自由开放;富有侵略性。 洋务经济(1860):以维护封建统治为目的;机器大生产,是中国近代工 业的开端;民用企业采用官督商办或官商合办的形式,具有资本主义的性质。
(2022·山东高考) 6. 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推行洋务新政,创办一批近代企
业;1901年清政府开始实行“新政”,积极振兴商务,奖励实业。这些举措表明
(2)经济:制定法令保护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实业救国”成为潮流。 (3)法制: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现代法制观念。 (4)思想文化:使民主共和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2023·山东高考) 6. 下面为1919年12月《少年社会》的创刊宣言。这表明该刊编 者认识到( ) 少年社会有两个意思:(一)少年的社会。(二)社会的少年。 少年的社会,是有少年精神气象的社会——进步的社会。 社会的少年,是有社会生活情感的少年——协助的少年。…… 怎样使现在少年变成社会的少年,现在社会变成少年的社会,这就是我们的宗旨
中国近代外交体制的演变 1.中国近代外交体制的演变始于《南京条约》签订后“五口通商大臣”的设立。 “五口通商大臣”实际上负责管理五处通商口岸的对外事务,是一个具有外交性质 的职务。这里反映出中国近代外交体制改变的端倪,说明清政府的“夷夏”观念没 有改变;与外国打交道只限定在通商之内,而不是建立政治外交关系。
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启示:民族独立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
帝国主义是阻碍中国社会发 展的最大障碍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成分及其特征:
自然经济(主体)(战国-1956):封建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 自足经济;具有分散性、保守性、封闭性,与商品经济相对立。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1840-1949):外商企业,实质是商品经济、市场经济; 自由开放;富有侵略性。 洋务经济(1860):以维护封建统治为目的;机器大生产,是中国近代工 业的开端;民用企业采用官督商办或官商合办的形式,具有资本主义的性质。
一轮复习:中国近代史 抗日战争

外 部 原 因
③欧美各国忙于应付本国危机,无暇东顾 ④蒋介石正忙于围剿红军,无心北顾。
二、侵华日本的罪行
1、军事侵略: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八一 三事变 华北事变、七七事变
2、殖民统治:扶植傀儡政权,以华制华
进行野蛮的经济掠夺 推行奴化教育和愚民政策 实行残暴统治
3、灭绝人性的极端罪行 大肆屠杀中国人民:如南京大屠杀 实施细菌战和毒气战 蹂躏中国妇女
三、共赴国难
(三)、国民党的正 面战场 松沪会战 太原会战
徐州会战
宜枣会战
中国军队的德式装备师
国 民 党 正 面 战 场 的 抗 战
淞沪会战 太原会战
1937年8月13日——11月12日,上海失守
意义:粉碎了日本速战速决,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1937年9月13日——11月8日,日占太原
1、平型关大捷——首次 徐州会战
战略反攻阶段(1945、8——1945、9、2 伪满洲国 国民党政府 五个政权:日扶植的傀儡政权 汪伪政权 中共陕甘宁边区政府 蒙疆联合自治政府
一、分析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的原因
内 部 原 因 ①侵华是日本帝国主义的既定国策。 ②经济危机打击,政治危机出现,军部法西斯上 台,以战争来摆脱经济危机困扰。
(浙江省五校2011届高三第一次联考,20)在遭到中国军队打 击之后,侵华日军某部在一份报告中称:“其上级干部多为经 验丰富干练之士,其统率才能十分高超,尤其对分散于广阔地 区之多数小部队巧妙的指挥运动,必须瞩目。”上述评论所指 的战役最有可能是( ) A.太原会战 B.平型关战役 C.百团大战 D.枣宜会战
和平解决原因:①中共和广大人民希望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实现团结抗日。 ②国民政府中占优势地位的亲英美派主张和平解决,国民 党内许多爱国者也主张和平解决事变。 ③英美苏三个世界大国都希望利用中国力量牵制日本侵略 以维护自己的利益。 意义: ①标志着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破产,十年内战 基本结束; ②标志着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③标志着国内革命战争开始转向抗日民族解放战争; ④标志着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 日的序幕;它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纪念事变的启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团结精神;国家 和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等等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中国近代史

(2)从思想折射点看:1949 年,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 ,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为新 中国的成立做了政治理论准备;1956 年,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 ,1957 年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 内部矛盾问题》等,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针,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方面发展了马 克思主义学说。为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和建设起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
(2)从思想折射点看:封锁、禁运时期,美国推行全球霸权的“冷战”思维,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对立; 从 1972 年至今,虽然国家利益、意识形态仍然影响着两国贸易的发展,但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积极融入经 济全球化的浪潮,中美贸易总体呈现向前发展的趋势。
[2015· 河北邢台模拟]1961 年美国总统肯尼迪曾表示,如果中国向美国表达需要粮食的愿望,美国愿意 认真考虑。实际上中国政府没有主动要求美国政府供粮,只是同美国民间商业机构洽谈进口粮食的可能性。 据此推论合理的是( ) A.中国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实现粮食自给 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美国经济出现“滞胀”,急需打开中国市场 D.意识形态的对立影响两国关系
学科素养培优 ——非选择题之内容、措施类设问 设问 类型 设问 呈现 具体史实型 考查某一具体历史事物的内容,如某一改革 等 据材料定位该史实发生的背景→据所学 知识推断解决问题或矛盾的意图→结合设问 答题 限定组织答案(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农业、 模板 工业、商业/对内、对外等)。如果题目要求直 接依据材料进行回答,那么就可以跳过前面的 步骤,紧扣材料信息进行归纳概括 纵向专题型 考查某一阶段历史事物的发展 呈现形式 据材料定位专题主旨→据所 学知识划分阶段→结合设问限定 条件提炼各阶段的中心词组织答 案(开始、发展、结局/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等)
2019高三一轮通史一轮复习(中国近代史部分)(共235张PPT)-精选文档

多元史观解读通商口岸
文明 史观 全球 史观 近代 化史 观 革命 史观 是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走向近代工业 文明的地方。 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使中国纳 入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是中国工业基地、商业中心和金融中 心,对推动中国经济和社会现代化发 挥带头作用 是西方列强对华上品输出和资本输出 的基地,是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的明 显标记。
(2019·浙江文综)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 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 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 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 A.领事裁判权 B.片面最惠国待遇 B C.居住及租地权 D.“门户开放”政策
(4)鸦片战争的影响
• 社会性质变化: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 的矛盾(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 矛盾。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肩负的任务:反侵 略反封建。 • 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中国近代史 的开端。
(2019·新课标全国卷Ⅱ)1877年,清政府采纳 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 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 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了 清政府( ) 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 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 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 C 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鸦片战争:一个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 国的堕落》中写道,“当(英)舰突破虎门要 塞,沿江北上,开向马乌涌(炮台)时,(珠) 江两岸聚集了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平静地 观看自己的朝廷与我军的战事,好像观看两 个不相干的人争斗。”材料主要说明( ) A.国人对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B.普通民众对战争比较茫然 C.英军笼络了广东下层民众 D.清政府已完全失去人民支持
半殖民地主要是从国家的政治地位上看的,半封建主 要是从社会经济结构上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