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护理学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内科护理》 教学大纲

《内科护理》 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内科护理是中等职业教育护理和助产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内分泌与代谢疾病、风湿性疾病以及神经系统疾病等各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病人的护理。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根据病人身心健康与社会家庭文化需求提供整体护理,以护理程序为临床思维和工作方法,为服务对象提供减轻痛苦、促进康复、预防疾病、保持健康的服务。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包括医学基础课程、基础护理、健康评估等。

同步和后续课程包括外科护理、妇科护理、儿科护理急危重症护理等。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达到下列要求:(一)职业素养目标1.具有护理人员必备的职业道德和伦理观念,自觉尊重服务对象的人格,保护其隐私。

2.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和医疗安全意识,自觉遵守有关医疗卫生的法律法规,依法实施护理任务。

3.具有医疗安全、护患交流、团队合作的职业意识及认真负责的职业态度。

4.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能给予服务对象以人文关怀。

(二)专业知识和技能目标1.掌握内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病人的护理评估和护理措施的主要内容。

2.掌握内科病人的评估方法,能初步运用护理工作程序,进行观察评估,发现和解决护理问题,评价护理结果。

3.掌握内科常用护理技术,能进行内科常见病病人的专科护理操作。

4.熟悉内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病人的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5.了解内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病人的护理目标和护理评价。

6.能应急处理和配合医师抢救内科急危重症病人;能使用内科常用器械、仪器和设备。

7.能与病人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开展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能进行医护团队内的专业交流。

*机动学时未计入总学时,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

四、教学内容和要求五、说明(一)教学安排本教学大纲主要供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护理、助产专业教学使用,第3学期及第4学期开设,总学时为12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82学时,实践教学40学时,机动4学时(理论、实践各2学时)。

《内科护理学》教学大纲

《内科护理学》教学大纲

《内科护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内科护理学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课程代码:_____学分:_____总学时:_____理论学时:_____实践学时:_____二、课程性质与任务内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建立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上,研究内科疾病患者的护理理论和护理实践的一门学科。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内科常见疾病的护理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护理程序为患者提供整体护理服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学生今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内科常见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要点、治疗原则和护理措施。

2、熟悉内科常见疾病的预防、康复和健康教育知识。

3、了解内科护理学的新进展和新技术。

(二)能力目标1、能运用护理程序对内科常见疾病患者进行护理评估、提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和进行护理评价。

2、能正确进行内科常见疾病的护理操作,如吸氧、吸痰、心电监护等。

3、能对内科常见疾病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和心理护理。

4、具有观察病情变化、识别病情危急信号和配合医生进行抢救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1、树立关爱患者、尊重生命的职业态度。

2、培养严谨、细致、认真的工作作风。

3、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课程内容与要求(一)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1、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概要(1)了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和生理功能。

(2)熟悉呼吸系统的防御机制。

2、呼吸系统常见疾病患者的护理(1)肺炎患者的护理掌握肺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

能运用护理程序对肺炎患者进行护理。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护理熟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掌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

能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提供整体护理服务。

(3)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护理了解支气管哮喘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掌握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

《外科护理学》本科教学大纲

《外科护理学》本科教学大纲

《内科护理学》教学大纲(供成人教育学院本科护理学专业使用)前言一、目的任务内科护理学是研究内科病人生物、心理和社会等方面的特点,运用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以预防疾病,促进康复和保持健康的一门学科。

本门课程是一门临床专业课,是临床护理学科的主干课,是临床护理诸学科的基础。

内科护理学讲授各系统常见内科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理以及病人的临床特征、护理诊断、护理目标、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

本课程的总任务是使学生在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思想指导下,具有良好的学习、工作态度,能运用护理程序的科学方法,对内科病人进行整体护理,能规范地进行专科护理技术操作,懂得如何满足、维护病人的各种需要,学会对家庭,社会提供健康服务。

二、基本要求1.掌握系统疾病及护理:概述、疾病基本理论和知识(概念、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治要点、预防和预后)、护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运用护理程序对病人进行整体护理。

2.熟悉系统疾病的常用诊疗技术的护理:常用诊疗技术、护理要点。

3.了解系统疾病的健康教育:知识宣教、去除病因或诱因、功能锻炼、休息与活动、其他保健要点。

三、课程学时分配总学时:108学时(理论40学时,自学41学时,社会实践27学时),学时安排如下课程学时分配表四、建议教材1.内课护理学尤黎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2.内科学叶任高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内科护理学的内容和学习方法。

2.熟悉成年人各发展时期的主要健康问题。

3.了解内科护理学与相关学科发展及内科护理学对社会的需求和适应。

教学内容【授课内容】1.内科护理学的内容和学习方法。

2.内科护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发展。

3.内科护理学对社会需求的适应。

4.内科护理学中护士的角色作用。

5.与健康有关的概念。

6.成年人各发展时期的主要健康问题。

第二章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目的要求1.掌握本系统常见疾病病人的概念、临床表现、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本系统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措施。

《内科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内科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内科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内科护理学是护理学专业的主干专业课,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护理学专业统设必修课。

内科护理学是研究内科常见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及对内科疾病患者进行生理、心理、社会的整体护理、促进健康的科学。

通过学习,掌握内科常见疾病的基本知识,了解新的诊断检查技术和治疗方法,并能应用护理程序对内科病人进行整体护理。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内科护理学包括十章的内容,绪论、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内分泌代谢性疾病、风湿性疾病、理化因素所致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内科护理学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操作性,学习这门课程,要求学员具有扎实的基础医学知识,同时必须结合临床实践,观察病人并应用护理程序对内科病人进行整体护理。

内科护理学教学内容多,教学要求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掌握的内容是各科常见疾病的概念、临床表现、治疗要点、护理和健康教育的内容;熟悉的内容是常见疾病的主要检查要点、诊断要点,了解的内容是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变化。

其中,掌握和熟悉的内容是考核的重点,掌握的内容约占卷面分数的70%;熟悉的内容约占卷面分数的20%,了解的内容约占卷面分数的10%。

内科护理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求有见习。

考虑到电大护理专业的学员是在职的护理人员,多数学员已定岗,因此,对于非内科岗位的护理学习者要有20学时的见习。

即组织到相应的病房,随主治医以上职称的医生查房。

学习本课程,应具有人体解剖生理学、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病理学、药理学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等课程的知识。

四、教学建议远程开放教育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是在严格的制度保障和较好的组织与指导下进行的,不是没有要求的自由学习。

特别是对教学环节的实施和学习过程的指导,需要中央电大课程主持教师、教学点的责任教师、辅导教师共同努力来完成。

内科护理学教学大纲

内科护理学教学大纲

内科护理学教学大纲以下是一份内科护理学教学大纲的示例:课程名称:内科护理学课程代码:MED344学分:3前置课程:基础护理学课程简介:内科护理学是护理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成人内科疾病的护理知识和技能。

通过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学生将学习和掌握成人内科护理的基本概念、理论、技术和实践。

课程目标:1. 理解成人内科护理的基本原理和理论。

2. 掌握成人内科护理的基本技术和操作方法。

3. 了解常见成人内科疾病的护理要点和护理计划。

4. 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护理判断能力。

5. 提高学生的护理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 内科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 成人内科疾病的分类和病理生理学3. 成人内科护理的基本原则和伦理要求4. 成人内科护理的基本技术和操作方法,包括体温测量、血压测量、心电图监测等5. 常见成人内科疾病的护理要点和护理计划,包括心脏病、肺病、消化系统疾病等6. 成人内科紧急情况的处理和护理措施7. 成人内科护理的病人安全和质量管理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课堂讲解、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向学生传授内科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2. 临床实践:学生将通过临床实践教学,参与到真实的内科病房或诊所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实际的护理操作和护理计划制定。

3. 小组讨论和演练:通过小组讨论和模拟演练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护理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 课堂互动和案例分析: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护理思维和判断能力。

评估方式:1. 期中考试: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进行测评。

2. 临床实践考核:对学生的护理技术和操作能力进行评估。

3. 课堂表现和小组讨论参与度:对学生的课堂参与和表现进行评价。

4. 期末论文或项目报告:学生将撰写一份关于成人内科护理的论文或完成一个相关的护理项目。

备注:本大纲仅供参考,具体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内科护理学》教学大纲

《内科护理学》教学大纲

《内科护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内科护理学是临床护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学科,是建立在基础和临床医学、人文学基础上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内科护理学既是临床各科护理学的基础,又与它们有关密切的联系,故学好内科护理学是学好临床专业护理课程的关键。

内科护理学涉及范围广,主要内容包括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血液及造血系统、内分泌代谢疾病、结缔组织风湿性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课程的教学可分为系统学习和毕业实习两个阶段。

通过学习,学生将能较为全面和系统地获得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和护理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对内科病人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以及对内科常见危重急病的配合抢救能力。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提问、讨论、临床见习等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和解决内科病人护理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1.明确学习内科护理学的目的,掌握其学习方法。

2.掌握内科常见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原则。

3.能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护理程序为内科病人进行护理评估、诊断、实施和评价,对病人能进行个性化的护理。

4.能通过临床见习,加深对内科病人相关知识的理解,熟悉内科护理工作的范畴和任务,学会为病人找出护理问题并能解决之。

5.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

三、教学改革说明1.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教学中立足“三基”,加强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方位培养。

2.教学中注意临床医学知识与预防医学知识的相互渗透,突出慢性病、多发病和老年病,提高学生整体护理能力,体现现代医学模式。

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代谢三章以慢性病、多发病和老年病为主,作为预防渗透教学改革的重点,课外安排社区实践活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3.注重素质教育,进行评判性思维训练,突出能力培养。

根据教学内容采用讲授、提问、将PBL教学运用于部分理论课和临床见习中等不同的教学方法,结合学科最新动态,推荐相应的期刊杂志给学生课外阅读,传递学科前沿信息,积极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内科护理学》教学大纲

《内科护理学》教学大纲

《内科护理学》教学大纲Teaching Syllabus for Medical Nursing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教学大纲是根据人民卫生出版社《内科护理学》第二版教材,按照四年制护理学专业培养方案,内科护理学教学要求和目的,培养高质量的高等护理人才,适应新世纪护理发展的大趋势而制定的。

内科护理学涉及范围广,内容丰富,知识体系的整体性强。

主要内容包括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血液及造血系统、内分泌代谢疾病病人的护理。

课程的教学可分为系统学习和毕业实习两个阶段。

系统学习包括课堂讲授和配合课堂教学进行的临床见习。

毕业实习阶段要求学生在临床教师指导下,通过实施对内科病人的整体护理,将学得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实践之中,逐步培养独立工作的能力。

在毕业时,学生能较为全面和系统地获得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及其防治和护理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对内科病人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以及对内科常见危重急病的配合抢救能力。

二、考核方式考试课。

闭卷。

理论考试成绩占70%,操作考试成绩占30%。

三、学时分配表理论课教学内容学时数实验(见习)课教学内容学时数绪论 2 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肺源2性心脏病呼吸系统概述 4 肺部感染性疾病、支气管哮2喘肺部感染性疾病 4 气胸、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2慢性阻塞性肺病 2 呼吸衰竭 4支气管哮喘 3 动脉血气标本采集方法、血2气分析仪使用法、纤支镜检查术慢性肺原性心脏病 3 呼吸肌功能锻炼方法:腹式呼吸、缩唇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措施:有2效咳嗽、胸部扣击、窒息抢救护理、体位引流护理、各种雾化器的使用方法及护理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3肺结核 3 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护理 2 气胸 3 胸穿、胸腔闭式引流装置的2使用及护理呼吸衰竭 3循环系统概述 3心力衰竭 4心律失常 5心瓣膜病 3 、冠心病 6高血压病 3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护理 3消化系统概述 3胃炎 2消化性溃疡 4炎症性肠病 2 心电图机使用法、多参数监4护仪使用法、除颤仪使用法肝硬化 4原发性肝癌 3肝性脑病 3急性胰腺炎 2上消化道出血 4泌尿系统概述 3慢性肾小球肾炎 3 血糖测试仪、诺和灵笔使用2法肾病综合征 3 饮食计算和胰岛素注射方法 2 尿路感染 2慢性肾衰 3血液系统概述 3缺铁性贫血 2再生障碍性贫血 4溶血性贫血 2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白血病 4甲亢 3糖尿病 3总计120 16四、课程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概述【目的要求】1、掌握内科护理学的学习方法;2、了解内科护理学的内容。

内科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内科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学方法:学导式/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分析教学
教学手段:多媒体及板书结合教学
教学形式:课堂讲授/临床见习
第五章 泌尿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16学时含见习4学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泌尿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第三节肾小球疾病概述
第四节肾小球肾炎见习14:肾小球肾炎1学时
第五节肾病综合症见习15:肾病综合症1学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及板书结合教学
教学形式:课堂讲授/临床见习
第九章 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14学时含见习4学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神经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第三节 脑血管疾病见习23:脑血管疾病2学时
第四节 运动障碍疾病见习24:运动障碍疾病1学时
第五节 发作性疾病见习25:发作性疾病1学时
熟悉心源性呼吸困难、心源性晕厥的概念;熟悉心衰的病因;临床表现;心功能分级;有关检查及治疗要点;熟悉各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心电图特点及治疗要点;熟悉风湿性心瓣膜病的类型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熟悉心绞痛、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有关检查和治疗要点;熟悉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表现、相关检查和治疗要点;熟悉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教学方法:学导式/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分析教学
教学手段:多媒体及板书结合教学
教学形式:课堂讲含见习4学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第四节甲状腺疾病见习20:甲状腺疾病2学时
第七节糖尿病见习21:糖尿病2学时
第九节肥胖症
掌握泌尿系统疾病常见症状;掌握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常用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和保健指导;掌握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常用护理诊断、措施和保健指导;掌握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病人的常用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和保健指导的主要内容;掌握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要点、常用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和保健指导;掌握透析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掌握尿路感染的临床表现、尿常规检查、治疗和主要护理诊断、护理措施以及保健指导健康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科护理学》教学大纲前言本教学大纲是根据人民卫生出版社《内科护理学》第三版教材,按照本科护理专业培养目标,内科护理学教学要求和目的,培养高质量的高等护理人才,适应新世纪护理发展的大趋势而制定的。

《内科护理学》是临床护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学科,是建立在基础和临床医学、人文学基础上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内科护理学所阐述的内容在临床护理学的理论和实践中具有普遍意义,它既是临床各科护理学的基础,又与它们有关密切的联系,故学好内科护理学是学好临床专业护理课程的关键。

内科护理学涉及范围广,内容丰富,知识体系的整体性强。

主要内容包括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血液及造血系统、内分泌代谢疾病、结缔组织和风湿性疾病病人的护理。

课程的教学可通过采用讲授、演示、讨论、和实验课等方式进行,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专业特点,使学生认识到内科护理在本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性,逐步应用护理程序进行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学要求及内容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熟悉内科护理在护理专业的地位和作用。

2、了解内科护理的发展和任务。

【教学内容】1、内科护理学的内容和学习方法。

2、内科护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发展。

3、内科护理中护士的角色作用。

4、成年人的主要健康问题。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第二章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第一节概述【目的要求】1、掌握病人主观资料和客观资料的收集方法,常用实验室检查的应用。

2、了解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对呼吸系统疾病病人进行护理评估。

【教学内容】1、呼吸系统的解剖结构及特点。

2、呼吸系统常用实验室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

3、肺的各种防御机制。

4、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评估。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第二节呼吸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目的要求】1、掌握“清理呼吸道无效”、“气体交换受损”的护理措施。

2、熟悉呼吸系统常见症状的发生原因和临床特征。

3、熟悉呼吸系统疾病护理诊断,根据护理诊断提供有关护理措施。

【教学内容】1、呼吸系统常见症状与体征。

2、呼吸系统疾病有关的护理诊断及相关因素:清理呼吸道无效、气体交换受损、活动无耐力、焦虑、知识缺乏、低效性呼吸型态、有窒息的危险等。

3、呼吸系统常见症状的发生原因和临床表现。

4、有效排痰的护理:如深呼吸和有效咳嗽、湿化和雾化疗法、胸部叩击与胸壁振荡、体位引流、机械吸痰等。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第三节急性呼吸道感染【目的要求】1、掌握改善症状的各项护理措施。

2、熟悉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改变。

3、熟悉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治疗目的。

4、了解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教学内容】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2、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临床表现。

3、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4、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诊断要点及治疗要点。

5、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常用护理诊断、措施及依据。

6、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保健指导。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第四节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和肺源性心脏病一、慢性支气管炎【目的要求】1、掌握治疗原则、主要症状的护理措施及综合防治措施。

1、熟悉慢性支气管炎的实验室检查、治疗。

2、了解常见病因,熟悉临床表现和分型、分期。

【教学内容】1、与慢性支气管炎发病相关的因素。

2、慢性支气管炎发作期实验室检查项目及特点。

3、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要点。

4、慢性支气管炎各期的治疗原则。

5、慢性支气管炎的症状和体征。

6、“清理呼吸道无效”的慢性支气管炎病人的护理计划。

7、慢性支气管炎病人的保健指导。

二、阻塞性肺气肿【目的要求】1、掌握改善症状的各项护理措施。

2、熟悉阻塞性肺气肿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改变。

3、了解阻塞性肺气肿的促成因素和发生机制。

4、了解阻塞性肺气肿的治疗目的。

【教学内容】1、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实验室检查特点:胸部X线检查、肺功能检查和动血气分析。

2、阻塞性肺气肿的诊断要点。

3、阻塞性肺气肿的治疗要点。

4、阻塞性肺气肿的常见并发症。

5、阻塞性肺气肿的临床表现及其发生机制。

6、阻塞性肺气肿的护理诊断、措施及依据。

7、阻塞性肺气肿的保健指导。

三、肺源性心脏病【目的要求】1、掌握改善症状的各项护理措施。

2、熟悉肺源性心脏病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改变,3、了解肺源性心脏病的促成因素和发生机制、肺源性心脏病的治疗目的。

【教学内容】1、肺源性心脏病的定义。

2、肺源性心脏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改变。

3、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

4、肺源性心脏病的实验室检查。

5、肺源性心脏病的诊断要点及治疗要点。

6、肺源性心脏病的常用护理诊断、措施及依据。

7、肺源性心脏病病人的保健指导。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第五节支气管哮喘【目的要求】1、掌握哮喘的防治方法与护理。

2、熟悉支气管哮喘发作时的症状和体征,临床分期、分级,常用平喘药物作用与副作用。

3、了解支气管哮喘的实验室检查。

4、了解哮喘的发生机制,认识其发作与某些诱发因素有重要关系。

【教学内容】1、与支气管哮喘发作有关的诱发因素。

2、支气管哮喘实验室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

3、支气管哮喘的诊断要点。

4、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

5、支气管哮喘发作时的典型症状和体征。

6、支气管扩张剂、抗炎类平喘药物的作用机制、适应证和不良反应。

7、“气体交换受损”、“清理呼吸道无效”、“知识缺乏”护理计划、护措施,尤其是药物的合理选择、雾化吸入器的正确使用。

8、支气管哮喘保健指导:缓解期避免诱发因素、自我监测、掌握正确的药物使用技术、全身锻炼等。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第六节支气管扩张【目的要求】1、掌握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的护理措施。

2、掌握体位引流的护理、大咯血窒息的病情观察和抢救。

3、熟悉治疗及护理过程。

4、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

【教学内容】1、支气管扩张症的的病因、常见并发症。

2、支气管扩张症的诊断要点。

3、支气管扩张症的治疗要点。

4、支气管扩张症的发生机制5、支气管扩张症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6、支气管扩张症的护理诊断、措施及依据。

7、支气管扩张症的保健指导。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第七节肺炎【目的要求】1、掌握肺炎的护理。

2、熟悉各种肺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要点,3、了解各种因素与肺炎的关系【教学内容】1、肺炎的病因分类。

2、肺炎的诊断要点。

3、肺炎的治疗要点。

4、肺炎球菌肺炎、葡萄球菌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革兰阴性杆菌肺炎、肺炎支原体肺炎及军团菌肺炎主要临床表现。

5、各型肺炎抗生素治疗原则,重点说明肺炎球菌肺炎的治疗方法。

6、各型肺炎实验室检查的特点。

7、肺炎病人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依据。

8、肺炎病人的保健指导。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第八章肺脓肿【目的要求】1、掌握肺脓肿的护理。

2、熟悉肺脓肿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要点,3、了解肺脓肿的发病原因。

【教学内容】1、肺脓肿的病因分类及发病机制。

2、肺脓肿的临床表现。

3、肺脓肿实验室检查的特点。

3、肺脓肿的诊断要点及治疗要点。

5、肺脓肿病人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依据。

6、肺脓肿病人的保健指导。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第九节肺结核【目的要求】1掌握结核病的药物治疗和消毒隔离,尤其是疾病的预防。

2、了解肺结核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基本病理改变及转归,理解疾病发生与变态反应和免疫力的关系。

【教学内容】1、结核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2、肺结核病的基本病理改变与病变转归。

3、肺结核病的实验室检查项目,尤其是细菌学检查和结素试验的临床意义及评价。

4、肺结核的诊断要点:临床诊断中的分类法、转归的3个分期。

5、肺结核的临床分型与各型特点。

6、肺结核病的主要临床表现。

7、抗结核病的药物治疗原则及其理论依据。

8、对症治疗和手术治疗原则。

9、常用抗结核病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和护理观察,化疗方法和方案选择。

10、为“营养失调”病人提供饮食护理。

11、肺结核病人的保健指导。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第十节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目的要求】1、掌握肺癌的护理,包括护理评估与护理措施。

2、熟悉肺癌的临床表现,包括由原发肿瘤引起的症状、肿瘤局部扩张引起的症状、远处转移引起的症状和肺癌的肺外表现。

3、熟悉肺癌的治疗原则。

4、了解与肺癌发病有关的危险因素、临床分类和实验室检查。

【教学内容】1、了解肺癌的流性病学概况。

2、与肺癌发病有关的危险因素。

3、肺癌的病理分类,包括解剖分类和细胞学分类。

4、肺癌的诊断要点,尤其是肺癌的早期信号。

5、肺癌的实验室检查项目、临床意义及评价。

6、区别肺癌的各种临床表现,包括原发病症状、肿瘤局部扩展引起的症状和肿瘤远处转移引起的症状。

7、肺癌的治疗原则,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的适应证与选择。

8、肺癌病人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依据。

9、肺癌出院治疗病人和肺癌高危人群的保健指导。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第十一节胸腔积液【目的要求】1、掌握胸腔积液的护理。

2、熟悉胸腔积液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要点。

3、了解胸腔积液产生于吸收机制。

【教学内容】1、胸腔积液产生与吸收机制。

2、胸腔积液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3、胸腔积液的临床表现。

4、胸腔积液的实验室检查。

5、胸腔积液的诊断要点及治疗要点。

6、胸腔积液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依据。

7、胸腔积液的保健指导。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第十二节自发性气胸【目的要求】1、掌握自发性气胸的护理,重点是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

2、熟悉临床症状与体征,常用治疗方法。

3、了解自发性气胸的发生机制,临床类型。

【教学内容】1、自发性气胸的病因。

2、自发性气胸的临床表现特点。

3、自发性气胸的X线特征。

4、自发性气胸一般治疗、排气治疗、胸腔粘连术、手术治疗的适应证。

5、自发性气胸的发病机制。

6、气胸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依据。

7、气胸病人的保健指导。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第十三节呼吸衰竭【目的要求】1、掌握呼吸衰竭的症状评估和综合护理措施,重点是氧疗护理、呼吸兴奋剂用药护理、保持气道通畅的护理。

2、熟悉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发生机制,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对机体的影响。

3、了解呼吸衰竭的分类、常见病因。

【教学内容】1、呼吸衰竭的临床分类法,重点是动脉血气分类法。

2、呼吸衰竭的病因。

3、呼吸衰竭的诊断要点。

4、呼吸兴奋剂治疗的适应证、使用方法和用量和主要不良反应。

5、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对机体的影响。

6、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解释其发生机制。

7、呼吸衰竭氧疗的目的、指证和给氧方法。

8、呼吸衰竭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改变。

9、酸碱失衡的血气改变和实验室变化。

10、呼吸衰竭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依据。

11、慢性呼吸衰竭缓解期康复护理的保健指导。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第十五节呼吸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目的要求】1、掌握动脉血采集和血气分析的适应症、护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