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拓展 5翠鸟 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翠鸟(5)_人教新课标

《翠鸟》教学设计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
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
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
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
在观察过程中指导。
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
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
”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
”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
”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
”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
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
”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
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
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
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教学目标】1、学习作者抓特点观察、描写的方法,体会用词的贴切、生动,养成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
2、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增强爱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课文写翠鸟外形特点和捉鱼的第一、二、三自然段。
【教学难点】翠鸟的外形特点和翠鸟的捉鱼本领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要练说,先练胆。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翠鸟人教新课标版

《翠鸟》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翠鸟》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翠鸟美丽的外形和捕鱼时灵敏的动作,“我”得知了翠鸟的住处,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学情分析】学生对小动物的兴趣一直较高,但三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精力不集中,因此教学时,要注重方法的趣味性和知识性的高度结合。
【教学目标】1.积累“鲜艳、小巧玲珑、注视、机灵、逃脱、锐利、荡漾”等词语,通过朗读体会意思。
2.学习翠鸟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激发学生喜爱动物、保护动物,和动物和谐相处的感情。
3.学习翠鸟外形先整体后局部的描写方法。
【教学重点】学习翠鸟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学习先整体后局部的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翠鸟资料、课件。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1.同学们,你们听到了什么?(播放翠鸟的鸣叫声)2.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翠鸟》,指名生写课题,齐读。
3.回顾课文给我们介绍了翠鸟的哪些内容?师板书:外形、捕鱼、住处。
设计意图:媒体导入,用翠鸟的声音开课,达到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快速走进文本埋下了伏笔。
二、精读课文,探究学习(一)学习翠鸟的外形1.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你眼前的翠鸟(出图:翠鸟)。
2.读一读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翠鸟的外形的?指名读、评价、挑战读。
3.找一找:在描写外形时,作者主要抓住翠鸟身体上的哪些部位来写的?(1)生自由读、标注、交流分享:红色的小爪子头、背、腹部的羽毛眼睛透亮灵活嘴又长又尖(2)课件出示:爪子和羽毛是从颜色来写的。
(板书:颜色鲜艳),它的体型是小巧玲珑。
(板书:小巧玲珑)4.看到这么美的翠鸟,你会不会喜欢?美美地来读一读吧!5.作者为什么能把翠鸟写得这么美?生分享:四字词语、比喻句。
师:小作者不仅观察仔细,还用了四字词语、比喻句,我们在写作时也可以用这些。
翠鸟身上的羽毛颜色这么美,所以小作者概括为:它的颜色非常鲜艳。
三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拓展5翠鸟人教新课标版

《翠鸟》说课稿《翠鸟》是一篇讲读课文,作者对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作了非常细致的观察,形象生动地描述了翠鸟羽毛艳丽、小巧玲珑的外形和它捕鱼时灵敏、神速的动作,让人产生爱慕之情。
在老翁的启发下,我体会到喜欢翠鸟应该把它当朋友,打消了捉翠鸟饲养的念头。
根据学生年龄小,知识少,自学能力弱,在课堂上,他们好说、好动、喜欢涂涂画画、思维异常活跃但注意力不够集中,又不善于分配等特点,我进行了如下教学设计:一、猜一猜,唤起情感小学生对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心,都想去看、去想、去猜……因此,我通过猜谜语的方法导入新课,新颖有趣,学生乐于去品味、去思索。
“一身橄榄绿,嘴尖眼透亮,常伏苇杆上,小鱼命难藏。
”这是一种什么鸟?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对“翠鸟”有“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效果,对翠鸟的外形和动作特点有了初步的认识。
这个通俗易懂的谜语很多小学生稍一思索都可以猜得出来,每个学生都尝到胜利的喜悦,对课堂充满信心。
二、填一填,感性认识学生猜出谜语后板书“翠鸟”,在学生意犹未尽之时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用符号标出翠鸟的外形和动作特点。
在兴趣盎然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他们主动积极地去读去想,再加上在“猜谜语”的过程中他们对翠鸟已有了感性的认识。
因此,小学生可以得心应手地标出或填写“翠鸟的外形和动作特点”:翠鸟头上羽毛是______;背上的羽毛是______;一双______的眼睛;长着一张______ 的嘴。
翠鸟爱______ 着水面______ 飞,一眨眼,又轻轻地______在苇杆上。
如果它一发现小鱼,它就像______一样______过去,______ 起小鱼______着水面一下子飞远了。
三、画一画,加深认识为了加深巩固学生对翠鸟的认识,真正体会翠鸟的羽毛艳丽和小巧玲珑的外形特点;为了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培养能力。
我准备了一张“翠鸟”白描图,让学生调好颜色,给课文中的“翠鸟”着色,或先涂在草稿纸上,然后选学生上黑板给“白描图”着色。
人教课标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 5 翠鸟 教学设计

5、翠鸟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了解翠鸟的外形特点及生活习性,激发学生喜爱生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认真朗读课文,读懂每一节的意思。
弄清课文从哪几方面抓住特点写翠鸟外形的,读懂描写翠鸟捕食小鱼时动作敏捷的句子。
能说出第三节的主要内容。
3、认读本课生字,理解“透亮、灵活”等词语,能结合语言环境辨析“希望、愿望、失望”的词义,积累词语10个。
4、背诵第一节。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认真朗读课文,读懂每一节的意思。
弄清课文从哪几方面抓住特点描写翠鸟的外形的;并读懂描写翠鸟抽鱼时动作的重点词、句,体会其动作的敏捷。
教具准备: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动机,导入新课同学们好,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学习第二组的课文,这组课文又告诉了我们些什么呢?【课件出示:单元导读】谁来读读?从这段导语中你们明白了什么?(这组课文是要我们留心周围的环境,保护周围的环境。
)对,这节课上我们就要来学习第一篇课文【课件出示:课题】,请大家一起来读读课题。
同学们,你们看到过翠鸟吗?很遗憾,是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翠鸟的画,请看,这就是翠鸟【课件出示:翠鸟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又是怎样介绍翠鸟的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课文,记一记生字新词,遇到难读的句子可以多读几遍。
大家都自学的很认真,那这些词语能读吗?【课件出示词语:苇秆,绣满,衬衫,锐利,饲养,渔翁,陡峭,赤褐色,泛。
】请和同桌互相读读,有错的给他纠正一下。
谁来读读?他读得对吗?谁来评价一下?那“苇秆”是什么意思呢?谁来说说?(苇秆是一种长在河边边的植物,芦苇的秆子。
)那“陡峭”又是什么意思?(陡峭就是又高又陡的山壁。
)课文中插图的哪个地方能够称得上是陡峭。
那有没有不理解的词语呢?“赤褐色”是什么颜色呀?在刚才的自学中,有没有觉得有哪些句子是比较难读的?【课件出示:“尽管它这样机灵,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
”】这句话中“尽管”的“尽”读几声查字典。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第5课_翠鸟》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1)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第5课翠鸟》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1)一、1. 看拼音写词语。
2. 按课文内容填空。
(1)翠鸟的颜色非常________。
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________,________了翠绿色的花纹。
背上的羽毛像________。
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________。
(2)翠鸟小巧________,一双________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________的嘴。
(3)翠鸟鸣声________,爱________疾飞。
尽管小鱼这样机灵,还是难以________翠鸟锐利的眼睛。
它________苇杆,像________一样飞过去,________起小鱼,________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
3. 读一读,写一写。
宽阔平坦延伸挺拔________沉默不语不约而同________。
4. 给多音字组词。
5.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6. 认真读句子,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沉重繁重(1)________的工作压的他喘不过起来。
(2)工人们也________地叹着气。
指示批示(3)工程师________未来的路要铺在哪里,工人们就往土里埋进排水管。
(4)按照领导的________,他们很快做好了一切准备工作。
7. 照例子,写句子。
(1)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十五的月亮是那么________,就像________。
(2)那条沥青公路像箭一样笔直。
西湖的水面像________一样平。
8. 按课文内容填空。
为了保护________,筑路工人与工程师经过精心的________,使公路在橡树边________,既________了大橡树,又________了筑路计划。
这个故事表现了人们对一草一木的________,赞扬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________。
9. 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的答案。
(1)这条笔直的公路在一个弯曲成马蹄形,是因为________①人们觉得弯曲成马蹄形美观一些。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课《翠鸟》44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课《翠鸟》.txt只需你要,只需我有,你还外边转什么阿老实在我身旁待着就行了。
听我的就是 , 问那么多干嘛,我在你身旁, 你还走错路 !随着我 ! 不可以给你幸福是我的错,但谁让你不幸福,我TMD去砍了他培育学生能力,指引学生怀疑---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翠鸟》教学设计设计讲堂教学设计中实效性的表现,其主要的目的是:教师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在讲堂教学设计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浓重的兴趣,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究。
这也是人教社教材在教学设计方法上所倡导的。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课《翠鸟》,此次我所讲课的班是支教学设计校的三年级学生。
课前我要修业生把课文读熟,字音读准。
和学生课前十分钟才会面,进行了简单的交流。
城市里的学生能够经过多种手段进行资料的采集。
可这里的学生没有采集资料的条件,所以关于翠鸟的认识也不过从书中所得的。
所以在课上我要针对山区孩子的知识量进行教案,并抓住机遇指引学生感悟课文的中心思想。
《翠鸟》一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感觉、体验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色来进行描绘的;让学生领会文中的要点词在表达情义上的作用;正确、流畅、有感情的朗诵课文,试着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培育学生爱惜鸟类的意识,进行环保教育。
学习要点:认识翠鸟外形的特色;学习翠鸟抓鱼时的动作特色。
学习难点:领会翠鸟的外形的特色与打鱼本事之间的关系。
透过详细的语言感觉作者对鸟的喜爱之情。
课前准备主假如学生要采集相关翠鸟的文字资料,认识翠鸟的相关知识读熟课文。
教师准备翠鸟的课件。
教学设计设计一:在导入新课时,我进行了这样的讲话:经过你们的自学,文中的翠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这一设计是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回首,用自己的语言或书中的句子归纳出课文主要描绘了翠鸟的哪些内容。
设计还有一个目的:学生和我首次会面,并且是刚从喧闹的课间活动中进入到讲堂,情绪还处于喜悦的状态。
对课文进行回首能够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整体感知,训练学生的归纳能力。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课《翠鸟》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课《翠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理解“苇秆、橄榄色、赤褐色、疾飞”等词语。
正确读写“翠鸟、苇秆、腹部、衬衫、饲养、石壁、渔翁”等词语。
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读懂课文主要内容,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4.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以及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翠鸟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
2. 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以及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教具准备:课件拓展阅读材料《美丽的丹顶鹤》田字格教学过程:课前交流听说同学们喜欢小动物,那谁能说一说你喜欢哪种小动物,为什么喜欢它?一、激趣导入1.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动物新朋友。
听它来了(出示声音)。
它被称为动物世界的“叼鱼郞”,它就是——翠鸟。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写的就是翠鸟,一起读课题《翠鸟》。
2.学习“翠”的书写:翠鸟的“翠”字是一个生字,我们一起来学写它。
书写时注意,“羽”懂得谦让没有钩,“羽”字头写得小些,第一横写短些,第二横写得长些,稳稳地托起上边,最后这一竖不要太长,别把上边的两个人给分开了。
二、检查预习检查1:本课中最容易读错的字“秆”出示“苇秆”。
(2)这个字与我们学过的哪个字长得最像?(杆)(3)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字,看看偏旁,借助图片,你有什么发现?禾苗是一种草本植物,那么,像禾苗这样的草本植物的茎就是秆,比如芦苇的茎叫什么呀?“杆”字表示像木棍一样的物品的时候,它读“gān”。
(4)出示选字填空:秆杆麦()高粱()栏()电线()这两个字都是形声字,我们根据它的偏旁,就能理解它的意思,在运用时就不会出错了。
检查2:比较难读的词语(1)出示:腹部衬衫疾飞饲养石壁渔翁赤褐色橄榄色(2)指名读,齐读,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小学《翠鸟》人教版三年级语文原文及教案

小学《翠鸟》人教版三年级语文原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课文中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翠鸟外形之美和动作之敏捷。
3.学习作者细致观察的方法,培养观察大自然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感受翠鸟的外形美和动作敏捷。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句,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2.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大自然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图片导入:展示翠鸟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翠鸟的外形特点。
2.学生发言:请学生谈谈对翠鸟的印象。
二、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和词语的意思。
2.教师辅导:讲解生字词,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学生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比喻句,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课堂练习1.学生练习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学生练习书写生字词,巩固记忆。
2.教师点评: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忆翠鸟的特点。
2.学生发言:请学生谈谈对翠鸟的印象。
二、深入学习课文1.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2.教师讲解: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细致观察的能力。
3.学生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描写方法,交流学习心得。
三、课堂练习1.学生练习描写翠鸟的外形和动作,培养观察和表达能力。
2.学生练习写作,以《我最喜欢的动物》为主题,借鉴课文中的描写方法。
2.教师点评: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忆翠鸟的特点。
2.学生发言:请学生谈谈对翠鸟的印象。
二、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以“翠鸟为什么喜欢生活在水边?”为主题,进行讨论。
2.教师点评: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三、实践活动1.学生观察:组织学生观察学校附近的鸟类,记录它们的外形特点和动作。
2.学生分享:请学生分享观察到的鸟类特点,交流观察心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翠鸟》说课稿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翠鸟》是一篇讲读课文,作者对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作了非常细致的观察,形象生动地描述了翠鸟羽毛艳丽、小巧玲珑的外形和它捕鱼时灵敏、神速的动作,让人产生爱慕之情。
在老翁的启发下,我体会到喜欢翠鸟应该把它当朋友,打消了捉翠鸟饲养的念头。
论文网/9/view-9617833.htm 根据学生年龄小,知识少,自学能力弱,在课堂上,他们好说、好动、喜欢涂涂画画、思维异常活跃但注意力不够集中,又不善于分配等特点,我进行了如下教学设计:
一、猜一猜,唤起情感
小学生对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心,都想去看、去想、去猜……因此,我通过猜谜语的方法导入新课,新颖有趣,学生乐于去品味、去思索。
“一身橄榄绿,嘴尖眼透亮,常伏苇杆上,小鱼命难藏。
”这是一种什么鸟?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对“翠鸟”有“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效果,对翠鸟的外形和动作特点有了初步的认识。
这个通俗易懂的谜
语很多小学生稍一思索都可以猜得出来,每个学生都尝到胜利的喜悦,对课堂充满信心。
二、填一填,感性认识
学生猜出谜语后板书“翠鸟”,在学生意犹未尽之时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用符号标出翠鸟的外形和动作特点。
在兴趣盎然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他们主动积极地去读去想,再加上在“猜谜语”的过程中他们对翠鸟已有了感性的认识。
因此,小学生可以得心应手地标出或填写“翠鸟的外形和动作特点”:翠鸟头上羽毛是______;背上的羽毛是______;一双______的眼睛;长着一张______ 的嘴。
翠鸟爱______ 着水面______ 飞,一眨眼,又轻轻地______在苇杆上。
如果它一发现小鱼,它就像______一样______过去,______ 起小鱼______着水面一下子飞远了。
三、画一画,加深认识
为了加深巩固学生对翠鸟的认识,真正体会翠鸟的羽毛艳丽和小巧玲珑的外形特点;为了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培养能力。
我准备了一张“翠鸟”白描图,让学生调好颜色,给课文中的“翠鸟”着色,或先涂在草稿纸上,然后选学生上黑板给“白描图”着色。
学生在猜一猜、填一填的过程中对翠鸟羽毛的颜色已“了如指掌”;在选颜色、调颜色的过程中也就会“胸有成竹”;在涂涂画画的过程中乐于学习,形成技能。
四、演一演,释放情感
前面的几个环节让脑子灵、学习好、画画好的学生独占鳌头,而学习成绩一般、基础相对差一点的学生,虽然也勤于、乐于参与,但毕竟“技不如人”,只好“甘拜下风”。
为了让这些基础稍差的“后进生”也能大显身手,我抓住他们“好动”的特点,让他们演一演,使他们的个性得到解放、得到张扬,对学习充满信心,逐步消除“自卑畏怯”的心理。
因此,我引导学生认真读课文第二、第四自然段,认真琢磨翠鸟的每个动作:贴着、疾飞、蹬开、叼……然后让学生动手、动脚演出来。
这些“后进生”的“演出”会引起一阵阵爽朗的笑声。
这令人欣慰的笑声,将使“后进生”鼓起勇气去笑对生活中的坎坎坷坷。
五、拓展思维,升华情感
通过反复演练,小学生对翠鸟的外形和动作特点已熟记于心。
因此,指导学生背诵自然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结合练习采用“填空式”背诵;通过涂涂画画或看“白描图”想象背诵;通过对“动词”的琢磨、演练帮助识记……这样就能让羽毛艳丽、小巧玲珑的翠鸟在小学生的脑海里留下深深的烙印,让人产生喜爱之情。
六、板书设计,形象简洁
为了吸引小学生的无意注意,老师可以用简笔画的形式画出“翠鸟”(如下图),也可以直接用前面提到的“白描图”,让学生在上面涂上颜色并结合“图”填上翠鸟的外形和动作特点的词句,使板书图文并
茂,形象简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