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心得: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
2023小学语文教师培训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5篇)

2023小学语文教师培训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5篇)小学语文教师培训学习心得体会1__月__日,我们小学语文骨干班又进行了一次《习作教学》的培训。
这次培训结合观课和评课一起进行,通过学习,使我耳目一新,受益匪浅。
早上,听了两节作文课。
分别是台城二小的伍瑶娟老师上的《父母的爱》、深圳平洲小学的叶素珊老师上的《水的联想》。
两节课给我们带来了不同的感受。
伍老师的课让我们看到了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利用短片、歌曲和信等形式引导学生与之产生共鸣。
而叶老师的课让人佩服的地方,就是她能在短短的几十分钟把孩子贮存在大脑的知识释放出来。
而且我们还看到孩子们随着自己的想法去发挥。
下午,张校长的讲座就更精彩了,张校长说:“习作,阅读是基础,兴趣是动力,思维是关键,表达是难点。
“开放的理念”、“开放的思维”、“开放的情感”、“开放的内容”、“开放的表达”、“开放的文体”,形成了以“开放”为特征的言之有理、行之有效的小学习作教学模式。
”开放习作表达方法的教学应由重形式指导该为重内容指导,由重课堂指导改为重课前指导,由重套路指导改为重思路开拓。
在习作教学的重课前指导方面,在以往自己的习作教学中,我也注重课前指导。
经常让学生把学校的活动作为习作的生活素材之一,如学校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校运会、电影观后感。
有了课前的生活积累和真实体验,学生都乐于习作,乐于表达。
就是张校长所说的:“有了生活积累,有了真实体验,谁说学生表达无物,抒发无情?”这次习作培训,既有精辟而创新的理论,也有实质性的课堂案例,深入浅出,给我们语文老师提供了宝贵的习作教学经验,避免我们误入习作教学的歧途,避免我们走弯路,引导我们走习作教学的阳光大道。
小学语文教师培训学习心得体会2有幸参加了伊金霍洛旗中小学语文教师研修培训会。
聆听了三位优秀教师执教的三种不同学段的课堂教学和崔峦老师对新课标的解读,收获良多……如何理解新课标,我对新课标的理解是含混、模糊的,更对如何运用新课标的理念去指导自己平时的教学,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这是让我一直迷惘的。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的能力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的能力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一直是一个重要的任务。
而抓住关键词句是理解课文的关键。
本文将从教师指导、阅读策略和课堂实践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的能力。
一、教师指导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的指导对学生的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几种教师指导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抓住关键词句。
1. 提供示例和解释:教师可以通过提供示例来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关键词句。
比如,可以在课文中找出一个关键词句,然后解释它起到的作用。
通过示范和解释,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关键词句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
例如,提醒学生注意课文中出现的重复词汇或精确描述,然后询问他们为什么认为这些词汇是关键词句。
通过思考和讨论,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抓住关键词句。
3. 演示技巧: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演示一些关键词句的理解技巧。
例如,如何通过上下文来理解词义,如何利用标点符号来抓住关键句子等等。
通过演示,学生可以学到实际的技巧和方法。
二、阅读策略除了教师的指导外,学生也需要学习一些阅读策略,以帮助他们抓住关键词句。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阅读策略。
1. 预测:学生可以在读课文之前先尝试预测关键词句的位置和内容。
通过预测,他们可以更有目的地阅读,并更容易抓住重点信息。
2. 利用上下文:学生可以通过上下文来理解和抓住关键词句。
在遇到不认识的词汇时,他们可以尝试通过上下文的线索来猜测词义。
同样地,他们也可以通过上下文的衔接关系来找到关键句子。
3. 注重标点:标点符号在句子中起到明确意思和结构的作用。
学生可以在阅读时注重标点符号的停顿和分割,以帮助他们抓住关键词句。
三、课堂实践在语文教学中,有许多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抓关键词句能力的课堂实践方法。
1. 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幻灯片、视频等来展示课文中的关键词句。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的能力

2020年20期┆193随笔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的能力潘思贝摘 要:阅读是小学语文课程体系当中的一个关键模块,具有综合性。
有效的阅读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形成对于语言文字的综合理解能力。
对于很多小学生而言,阅读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形成这种认知的原因在于其没有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具有形象性的特点,这就使得教师应该培养学生通过找到文本中的关键词来深入理解课文的能力,以此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
本文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的能力展开了一系列的浅谈。
关键词:小学语文;关键词句;阅读理解能力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立足文本,提出疑问,能够根据上下文之间的联系理解词句和语段的意思,通过关键词句分析其在情感和思想表达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把握课文的大意。
因此,以培养学生的文字阅读能力为目标,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其能够准确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的能力,为开展有效阅读教学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借助微课帮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之前,应该组织学生进行预习,使学生能够对课文内容形成基本认知。
在预习环节,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解决课文中存在的生字词。
教师可以将课文中的生字词归纳下来,将其读音与意思的讲解录制成微课的形式,融入图片、简单的文字和动画效果,供学生在课前预习中观看。
这样的方式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预习环节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另外,在微课中,教师也可以布置学习任务,比如,让学生自主利用工具书或者信息化软件查找一些字词的意思,并将其标注在课文当中。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随机抽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
二、引导学生课堂自读对词句形成初步感知在课堂中,进入到学生自读环节,教师应该发挥引导作用,让学生将课文当中自己没有完全理解的词句划出来,对于自己感受较为深刻的语句,在旁边写几句自己的理解,或者针对于课文中的某些语句提出相应的问题。
小学语文评课建议

小学语文评课建议篇一:小学语文听课评课心得体会小学语文听课评课心得体会近期,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小学语文教学公开课活动,首先感谢各位老师对我的帮助,他们给了我很多有价值的建议。
我捧着沉甸甸的收获,心情也被感动着。
每逢讲评课,附小的老师们都毫不敷衍,有什么说什么,真诚的指出你的不足,意见中肯实在,这种严谨求实的教风一直延续传承着,激励着一批批年轻教师的成长。
这次通过自己讲课,聆听不同年级语文老师讲课以及评课,收获良多,同时我也深深感受到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今天我把自己的心得体会写下来,与大家一起交流。
1. 要准确的把握教学目标,吃透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设计教学,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来创设情境,把学生不易理解的字词,放在熟悉的课文中去理解;遇到重点词句要让学生用不同记号标明,比如:动词用点标记、中心词用三角标记中心句用双横线标记,以方便学生课下记忆。
2. 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带着问题去读课文、找答案,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悟课文所蕴含的感情、道理,读的形式要多样化,让读课文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课堂上学生出现的错误要及时的予以纠正。
3. 教师的语言要具有艺术魅力。
教学是一种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种艺术,谁能将他演绎好,谁就能抓住学生的心。
课堂上要用课文中所蕴含的感情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课堂的语言也要简洁、准确,避免一个问题多个问法;在授课过程中,还要善于运用多种鼓励性的语言及时进行评价,比如:“你真会读课文,”老师还想听、“你们肯定比老师读的好” 、“你真棒!理解的真深刻!”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读书的兴趣;另外,板书不易太多,要瓜熟蒂落,写孩子的语言。
这次讲课、听课及评课活动丰富了我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给我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我也反思到在我的教学中存在很多的不足,还需要继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
三年级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三年级语文教学心得体会三年级语文教学心得体会1三年级以段的教学为重点,那么,怎样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我的经验是应切实抓好段的读、说、抄、写训练。
一、读段在段的读、说、抄、写过程中,读是基础,应抓好三个环节的读。
一是初读,要突出”顺”字,要读准字音、读好停顿、重音,乃至速度、语气,能流利地把课文读下来。
在此基础上,才转入讲读,指导理解课文内容。
二是讲读要突出”思”字,要把学生学语文的过程和学生的认知过程统一起来,让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理解思想内容,经历”具体——抽象——具体”的心理历程。
如《花钟》第一自然段,第一遍读,初步了解整段话写什么;第二遍读,概括每句话写什么;第三遍读,抓住重点词理解句子意思,如第二句,这句话写什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是写花的种类多、姿态美。
)第三句话写什么?从哪些地方可以知道?第四遍读,概括段意。
讲读后的读,要突出”熟”字,要指导反复诵读,直至熟读成诵。
三、说段说段在读段之后进行,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对段的思想内容的理解,这样把课文语言转化为个性语言,对课文语言进行同化或顺应`的基本训练。
刚开始说段训练时,学生会用接近原文的句子的复述甚至是背原文,老师应具体指导学生一句一句地说,然后,把整段话连起来说。
《金色的草地》第2自然段,在指导说段时,先复习。
然后说说这段写了什么季节的景物,反映了什么?(这段写了草地秋天的景物,反映了孩子们自由自在的在草地上玩耍的情景。
)在指导说段时,还应把概括地说和具体地说结合起来进行。
四、抄段抄段,可以加深理解和强化记忆。
为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是要选择好抄学的段落,二是要指导抄写的方法。
所抄写的自然段,应是在表达方面有特色的典型段落`,并且容易被学生模仿的。
如《风筝》第二自然段写放风筝的动作,但第三自然段写放风筝的快乐,两段均有特色,但第二段结构比较复杂,而第三段文字优美,两相比较,应把第而二、三段作为抄写内容。
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

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案例主题与背景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而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则是阅读教学的关键。
学生阅读能力较弱,一直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大困惑,尤其是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
抓关键词句进行教学也是由三年级学生学习特点决定的,这个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期。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对于篇章段落的理解都建立在对重点字词把握的基础上。
字词句是语文学习的最基本知识,也是朗读的起点。
我们要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首先要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重点句。
重点词句可以为我们的朗读起到提示作用,读好关键词句为读好全文奠定了基础。
学生也正是通过关键词句来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的情感脉络。
我们从培养学生抓住文中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能力方面做了如下探究:案例描述一、课前预习,解决生词。
让学生充分做好预习,划出文中不理解的字词,利用字典、词典解决这些生词。
课上同桌汇报,教师抽查。
二、课堂自读,初步感知词句。
在自主阅读过程中,提醒学生划出不理解的词句或在感受深刻的词句旁边写出自己的理解,也可以对文中重点词句提出问题等,以便在精读课文时交流感悟。
例如,在自读感知《给予树》一课中的词句时,学生针对课文最后一句话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这个圣诞节,金吉娅送给家人的只是棒棒糖,妈妈为什么说她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为什么说她还送给我们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这两个问题正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所在,说明学生已初步养成了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习惯。
三、教给学生抓重点词句的方法。
1、抓中心句理解课文。
很多课文往往会有蕴含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子,我们通常把这类句子叫做“中心句”。
阅读教学中抓住中心句的教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把握课文的脉络,准确地理解整篇课文的内容。
2024年小学语文优质课观摩心得体会

福山区回里中心小学孔老师执教的《画风》一课,在学习课文时,老师设计问题“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呢?"在引导孩子学习了赵小艺和陈丹画风的有关段落后,让学生总结出学习方法,然后小组合作学习宋涛是怎样画风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多种方式读书,通过旗子飘、风车转、小树弯、雨丝斜感悟风的存在,找到风的影子。随后相机指导朗读,带着兴奋的心情,自信的口气读。在多次阅读中,让学生理解宋涛、陈丹、赵小艺动脑筋学画风的过程。认识到风与其它事物之间的联系,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学会合作、勇于创新。
如蓬师附小葛老师的一节《白鹅》,准备上课前,非常亲切地跟孩子们聊天:昨天你们知道了我姓什么?叫什么?从我的名字想到了哪一首诗?————《咏鹅》。老师让孩子一起背、唱,并让孩子起立带领孩子做动作唱歌,夸孩子们唱得好。然后跟孩子聊起自己小时候不会唱歌,怎样用一句最简单的歌来应付大人的趣事,让孩子感到老师原来也很平凡,这样就很自然地拉近了与孩子之间的距离。
通过创设情境,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观察动画后,引导学生理解“哗,哗,哗”的声音,表明而下得急,下得大,要读得声音重一点,停顿短一点。“渐渐地、渐渐地”,表明雷雨由大到小、山急到缓有一段时间,要读得稍慢一些。描写而过天晴的自然景色的语言片段非常美,让学生仔细看雨后初晴的画面,把画面中描绘的雨后美景找出来,在寻美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审美的情趣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欲望。
芝罘区毓璜顶小学的刘老师在教学《雷雨》这篇文章前,先播放《夏天的雷雨》这首儿歌,伴随着动画老师带领学生边唱边做动作,轰隆隆的雷声和哗啦啦的下雨声,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小学三年级语文第22课《读不完的大书》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读不完的⼤书》课⽂体现了⼤⾃然的奥秘和乐趣,从⽽培养学⽣的观察能⼒,激发学⽣热爱⼤⾃然的情感,探究⼤⾃然的奥秘。
以下是整理的⼩学三年级语⽂第22课《读不完的⼤书》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学三年级语⽂第22课《读不完的⼤书》原⽂ 我五六岁时,就到⼤⾃然⾥去找好玩的东西。
繁茂的花草树⽊,空中的浮云飞鸟,地上的⾛兽昆⾍,⽔中的是蟹游鱼等等,让⼈看不尽,玩不够。
⼩⿇雀蹦蹦跳跳,快乐活泼的样⼦,叫你⾼兴。
⽼鹰在⾼空盘旋,展翅滑翔,有时猛扑⽽下,给⼈以雄健勇猛的感觉。
⼩⼩的昆⾍也常叫⼈不可思议。
蚂蚁搬家,那么长的队伍,那么井然有序的阵营,个个尽⾃⼰的⼒量,搬迁货物。
当它们两军对垒时,打得你死我活,直⾄⼫体成堆。
勇敢忠诚的精神,真令⼈敬佩。
花草树⽊的⽣长、开花、结⼦,暑寒荣枯,都有各种不同的趣味。
草的叶⼦不⼀样,有长有短,有的还带刺;花⼉有红的、黄的、紫的、蓝的,形状有单瓣的、重瓣的,千姿百态,给⼈⽆穷的乐趣。
我家房⼦的四周,栽有各种果树,有梨树、桃树、橘⼦树、柚⼦树,它们在不同的季节开不同的花,结不同的果实。
从树上直接摘下的果⼦,格外鲜美。
屋⼦后⾯还有两丛⽵⼦,是我最爱的。
⾬后春笋,⼀天长⼏⼨,出⼟⼏天就长得和我⼀样⾼了。
青翠茎叶,亭亭⽟⽴,显得那么纯洁。
微风吹来,⼀⽚沙沙声,是那么温柔细腻。
⼤风袭来时,⽵林总是最先发出刷刷的喧声。
⼤⾃然是⼀部看不完的⼤画册,是⼀本读不完的⼤书,⾥⾯有⽆穷的奥秘,⽆尽的乐趣。
2.⼩学三年级语⽂第22课《读不完的⼤书》教案 第⼀课时 ⼀、教学要求 1、认读“昆、营、迁、货、诚、暑、橘、腻、袭、奥”10个⽣字;掌握由⽣字组成的词语,积累好词佳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读出对⼤⾃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联系⽣活实际,感悟课⽂内容,培养观察能⼒及审美情趣。
4、激发热爱⼤⾃然的情感,探究⼤⾃然的奥秘。
⼆、重点难点 1、联系⽣活经历,感悟⽂中内容,体会⼤⾃然的奥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抓住重
点词句理解课文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
在课文教学中,如果脱离了对课文中的字词句的理解,学生
学起来是干巴巴的,失去了语文课的特点。
在实践工作中,紧紧
抓住从理解课文的字词句着手进行教学,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是十分有帮助的。
通过字词句的理解,体会思想感情。
课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从理解重点字词句着手。
因为重点字词句蕴含
着深奥的人生哲理和丰富的思想感情。
通过理解重点字词句,挖
掘它的言外之意,言外之理。
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思维方式,透过
字词句的表面去探究其内涵的深意,感情色彩、写作方法、修辞
手法等。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理解、想象,理解课文内容及其思
想感情。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
内容呢?特别是课文内容学生不是很熟悉的情况下,这是我一直
思考的问题。
如在上《雷锋叔叔,你在那里》一文的时候,我很为难,班上的学生都不认识雷锋,更不可能理解雷锋精神了。
如何
让学生理解雷锋精神呢?如何让学生理解文中不是寻找雷锋,而
是寻找雷锋精神。
我在上这一课的时候,先让学生了解雷锋的生
平极其主要事迹,然后再学习课文。
在学生理解课文时,我主要
让学生们通过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来理解课文。
那如何引导学生
通过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来理解课文呢?我引导学生们展开想象
的翅膀,通过想象来理解词语、句子的意思。
师: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在第三节和第四节中,雷锋在帮助
他人的时候的感受和想法是什么?你是怎么想到的?
生:我想:雷锋叔叔在抱迷路的小孩回家的时候,很艰难?
师:为什么说雷锋会很艰难呢?
生:因为路很滑,不好走。
师:你从哪里知道路很滑呢?
生:从书上那泥泞路上的脚窝,就是他的足迹知道的,下雨了,泥路变成了泥浆路,所以路会很滑,不好走。
而且,雷锋叔
叔当时身上肯定有很多泥浆呢。
生:当时雷锋叔叔还看不清路,所以更难走了。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下着小雨,象有雾一样。
我是从冒着蒙蒙的细雨这
里知道的。
生:老师,我想,雷锋叔叔当时抱着个小孩,很重,很难走。
走着走着,手就酸了。
但也不敢把小孩丢在地上。
生:我想雷锋叔叔虽然很累,可是,他会觉得很开心的。
因
为他帮助了迷路的小孩。
师:同学们都找得很仔细,都说得非常好。
谁能把刚才几位
同学说的总结一下,说说当时雷锋在帮助迷路的小孩时候的感受
和想法?
生:雷锋叔叔听见有小孩在哭,他就寻声找到了迷路的小孩,他决定送小孩回家。
蒙蒙的小雨一直不停地下着,远一点的地方
都看不清楚。
泥路上因为下了雨变得泥泞不堪,很滑,一不小心
就会滑倒。
雷锋叔叔小心地艰难地向前走着。
路很远,雷锋叔叔
手都抱得很酸了,可是,却不敢松手。
最后,雷锋叔叔终于把小
孩送回家了。
虽然很累,但是他心里却很高兴,因为他帮助了人。
师:说得非常好。
那你们学习了这一课,你们觉得雷锋叔叔
是个怎么样的人?你想对他说什么?
生:我觉得他是个乐于助人的人。
生:他很爱帮助他人。
生:我想对他说:您不怕困难帮助别人,我要向您学习!
生:我想对他说:您真是个乐于助人的人!
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蒙蒙的细雨泥泞
路上背着年迈的大娘荆棘撒下的汗滴等来理解雷锋在做好事时的
不容易,来理解雷锋是个怎么样的人,从而理解雷锋精神。
这样,通过想象,学生们从通过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了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