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与对气候的影响
微专题07 气压带、风带-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重难点易错点微专题突破(解析版)

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重难点易错点微专题突破微专题07 气压带、风带【考点梳理】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对气候的影响在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其终年气温和降水较稳定,季节变化小,分析如下表所示: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影响,降水往往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一、单选题纳瓦里诺岛(68ºW,55ºS)是智利的岛屿,位于火地岛的南面。
岛上最高点海拔1195m,岛的北部年降水量467mm,南部年降水量800mm。
最热月平均气温为9.6℃,最冷月平均气温为1.9℃。
下图示意纳瓦里诺岛位置。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纳瓦里诺岛位于北京的()A.东北方B.西北方C.东南方D.西南方2.纳瓦里诺岛南部降水多于北部的原因可能是()A.位于盛行西风迎风坡,多地形雨B.濒临德雷克海峡,有暖流流经C.受极锋影响,多锋面气旋雨D.山脉西北走向,利于西风深入3.纳瓦里诺岛最热月平均气温较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海陆位置B.纬度位置C.气压带与风带D.地形地势【答案】1.C 2.C 3.B【解析】1.纳瓦里诺岛的经纬度坐标是(68ºW,55ºS),北京的坐标是(116°E,40°N),两地的经度差超过180°,所以纳瓦里诺岛位于北京的东方,位于北京的南方,即是纳瓦里诺岛位于北京的东南方,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纳瓦里诺岛位于55ºS附近,盛行西风是西北风,南部位于盛行西风背风坡,A错误。
频临德雷克海峡,西风漂流为寒流,B错误。
受极锋影响,多锋面气旋雨,降水多,C正确。
环形山脉,不利于西风深入,D错误。
故选C。
3.纳瓦里诺岛位于55ºS附近,纬度位置高,太阳辐射量小,故最热月平均气温较低,B 对。
海陆位置、气压带与风带对气温影响较小,AC错误。
当地地势不高,岛上最高点海拔1195m,对气温影响较小,D错误。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对气候的影响

温
地中海气候
分布范围:30° 40° A 分布范围:30°—40°大陆西岸 气候特征:冬季温暖湿润,夏季炎热干燥。 B 气候特征:冬季温暖湿润,夏季炎热干燥。
气压带、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气压带和风带冬夏季节的南北移动,有些 地方受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和影响, 形成的气候特征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气压带、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对气候的影响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情况。 复习: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情况。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情况
温 带 海 洋 性 气 候
气温/℃
降水量/mm
30 15 0 -15 -30 -45 -60 1 4 7 1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气
气候类型 地中海气 候 气压带、 气压带、 风带 冬:中纬 西风带; 西风带; 夏:副热 带高气压带 气候特征 冬:温和 多雨; 多雨; 夏:炎热 少雨, 少雨,有明 显的季节变 化。 地区 南北纬30南北纬 40°的大陆西 ° 部
还有哪一种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是 气压带、风带的季
2024年高二地理同步讲义(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3.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含答案)

2024年高二地理同步讲义(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三章大气的运动第3节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亚马逊雨林亚马孙雨林,又称亚马孙河雨林,位于南美洲亚马孙盆地的热带雨林,占地仅存约500万平方公里,使这片雨林生机盎然的就是亚马孙河。
雨林横越了8个国家:巴西(占森林60%面积)、哥伦比亚、秘鲁、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玻利维亚、圭亚那及苏里南,包括法属圭亚那。
其中4个国家将雨林所属州份取名亚马孙州。
亚马孙雨林占世界雨林面积的一半,森林面积的21%,是全球最大及物种最多的热带雨林。
热带雨林的物种多样性令人瞩目。
据统计,这片森林里约有400种哺乳动物、1000种鸟类、1500种鱼类以及超过25000种昆虫。
这些生物在独特的生态环境中相互依存,构成了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
例如,一些鸟类以果实为食,而果实又成为其他动物的饲料;有些昆虫会与植物产生共生关系,为植物传播花粉并获取食物。
除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热带雨林还有许多引人入胜的地貌特征。
从平缓的丘陵到陡峭的山峰,从茂密的丛林到开阔的沼泽,各种地形应有尽有。
此外,热带雨林中还有许多美丽的瀑布、湖泊和河流,为这片生态系统增添了更多姿多彩的元素。
热带雨林的生态系统也具有独特的特征。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绞杀现象”。
课程标准学习目标运用示意图,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以及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
1.结合图文材料,认识气压带、风带对典型区域气候的影响。
2.结合图文材料,分析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及性质、季节移动规律及对气候的影响,理解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和季风形成的影响。
3.结合材料,理解气压带、风带及季风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4.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示意图;结合观察自然景观,分析气候对自然景观的影响。
01目标任务02预习导学一些寄生植物如藤蔓和葛类植物,借助大树的支撑向上攀爬,逐渐将依附的树木绞杀致死。
尽管这种过程在某些方面看起来残酷,但它却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高中地理】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暖 70° 流 60°
苔原气候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70°
寒 流
温带海洋性 气候
40° 地中海 气候
温带 大陆性 气候
温带 55° 季风气候
亚热带 35°
30°
季风气候
寒 流 20°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25° 暖
热带季风
流
气候
10°
10°
0°
热带雨林气候
0°
课本P56活动:认识气候特征及其分布规律 2.比较不同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
4主要成因
深居内陆 远离海洋
温带大陆性气候
3气候特点
1分布规律
冬冷夏热
南北纬40-60°
全年降水稀少
大陆内部
2主要分布区
亚欧大陆 北美大陆内部
自东向西,景观为何有变化?原因?
海陆位置:越往大陆内部,距海越遥远,水汽越难到达,降水越少
荒漠
荒漠草原
草原
森林
3主要成因
地势高、 地形起伏大
高原山地气候
▊小结:单一气压带、风带影响下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气压带、风带
形成的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常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 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高温多雨
常年受副热带高压带 或信风带控制
热带沙漠气候
全年炎热干燥
常年受极地高压带控制
极地气候
全年严寒,降水稀少
常年受西风带控制 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温和湿润
“我看不到春花,看不到秋叶,没有季节之流转。静寂的可怖,不仅仅是声音的静寂,
热带季雨林 热带季雨林 和 高脚屋
案例2: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4主要成因
气压带风带分布和移动以及对气候影响

1、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风 带 分 布 风 向 南半球
小结
对气候的影响
北半球
低纬信风带
中纬西风带 极地东风带
1、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风 带 分 布 风 向 南半球
小结
对气候的影响
干燥
温湿 冷干
北半球
低纬信风带
中纬西风带 极地东风带
0-30 °
30-60 ° 60-90 °
小结 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大气环流的形成
A B
C
D
高低纬间 热量差异
单圈环流
地转 偏向力
太阳直射点 的南北移动
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三圈环流
气压带和风带
气压带、风带南北移动 气压带断裂成块状,形成季风
小结 1、大气环流的概念 2、大气环流的形成: 低纬环流、中纬环流、高纬环流
3、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全球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
七月 亚洲高压(又称蒙古西 伯利亚高压) 亚洲低压(又称印度低 压)
太平洋
北美 大陆 高压
低压
大西洋
阿留申低压
夏威夷高压
冰岛低压
亚速尔高压
----单圈环流
赤道
热
热
赤道
冷 南极
(2)假设地球表面 均一,地球自转(即 只考虑高低纬间受热 不均和地转偏向力)
----三圈环流
(2)考虑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 --三圈环流
高纬环流
10 6
5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带
中纬环流
9 3 7
8
副极地低压带 中纬西风带 副热带高压带 4 东北信风带
低纬环流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气压带和风带是气候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两个组成部分,对气候产生深远的影响。
这些自然现象受地球引力、太阳辐射、地球自转和下垫面特性等多种因素影响,其形成和运动规律复杂而多变,对气候的影响也具有不确定性和差异性。
一、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气压带通常是指由同一气流或风带控制下的地区上空的大气压力状况。
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影响,气压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地球表面移动,导致不同地区的气压带有所差异。
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温度:气压带会影响不同地区的温度。
在气压带控制下的地区,往往具有相对稳定的气压和风向,从而使得该地区的温度变化幅度较小。
例如,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下的地区,由于受到暖湿气流的影响,气温往往较高;极地高气压带控制下的地区则相反。
2、湿度:气压带也会影响不同地区的湿度。
例如,受到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的地区,由于暖湿气流的影响,湿度往往较大;而受到极地高气压带控制的地区,由于寒冷气流的影响,湿度较低。
3、风向和风速:气压带还会影响不同地区的风向和风速。
气压带会随着季节和时间的变化而移动,导致不同地区的风向和风速有所差异。
例如,在夏季,气压带会向北移动,使得中纬度地区吹向低纬度的南风;而在冬季,气压带会向南移动,使得低纬度地区吹向中纬度的北风。
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风带是指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影响,在地球表面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盛行风系统。
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温度:风带会影响不同地区的温度。
在风带控制下的地区,往往具有相对稳定的气压和风向,从而使得该地区的温度变化幅度较小。
例如,受到西风带控制的地区,由于受到暖湿气流的影响,气温往往较高;而受到东风带控制的地区则相反。
2、湿度:风带也会影响不同地区的湿度。
例如,受到西风带控制的地区,由于暖湿气流的影响,湿度往往较大;而受到东风带控制的地区,由于寒冷气流的影响,湿度较低。
3、降水:风带还会影响不同地区的降水状况。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全年高温,一年可分干湿两季
湿季时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炎热
湿润
2.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对气候的影响。
1.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对气候的影响
在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其终年气温和降水较稳定,季节变化小,分析如下:
气候
类型
分布
规律
成因
气压带、
风带性质
气候
特征
温带
海洋性
气候
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温暖
湿润
终年温
和湿润
热带
沙漠
气候
南北纬20°~30°大陆内部、大陆西岸
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炎热
干燥
终年炎
热干燥
热带
雨林
气候
南北纬10°之间
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炎热
湿润
终年高
温多雨
气候
类型
分布
规律
成因
气压带、
风带性质
气候
特征
地中海
气候
南北纬
30°~40°
大陆西岸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炎热
干燥
夏季炎
热干燥
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温暖
湿润
冬季温
和多雨
热带草
原气候
南北纬10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

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及对气候的影响
[练习2]读某月某条经线上部分气压带、风带和气流的相关示意 图,回答。
1.图中②气压带或风带 的气流运动方向和性质
A 分别为 ( )
A.下沉 干燥 B.上升 湿润 C.由高纬流向低纬 干 燥 D.由低纬流向高纬 湿 润
D 2.图中显示的日期可能是 ( )
A.3月21日 B.6月22日
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压带分布成因特性气流影响气候极地高气压带2个南北纬90附近热力因素冷高压下沉干冷副极地低气压带2个南北纬60附近动力因素冷低压上升湿冷副热带高气压带2个南北纬30附近动力因素热高压下沉干热赤道低气压带11个00附近热力因素热低压上升湿热风带分布风向影响气候北半球南半球极地东风带2个带和极地高压带之间东北风东南风干冷中纬西风带22个带和副极地低压带之间西南风西北风湿温低纬信风带22个带与副热带高压带之间东北风东南风干热副极地低气压副热带高气压赤道低气压
50~100 mm为多雨,
大于100 mm为丰富
灵活运用:
通过下面气候资料判断气候类型: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二、景观分析篇 下图是什么气候的景观?反映
了怎样的气候特征?
板根
板根,形状像木板, 有增强支持地上部分的 作用。
哥斯达黎加卷尾猴
性机敏,善攀援, 和游泳。
是热带雨林突出的特征,
2.游牧至甲地的时间最可能
是 A.1月
B.4月
D
C.7月
D.10月
图4示意某岛的地理位置,读图4,完成10-11题。
A 3.图示岛屿西南部降水丰沛,主要是因为( ) ①盛行西风 ②地形抬升 ③暖流增湿 ④反气旋控制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姓名:
高一地理学案Array
使用时间:2017年12月11日编辑人:赵慧霞
【学习目标】
1.会分析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
2.会分析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
3.掌握季风环流
【学习重、难点】
1.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
2.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
3.掌握季风环流
【考情分析】
1.考纲要求:能结合各种图文材料分析一个地区气候的类型,成因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试题类型:选择题与综合题并重
3.试题分值:8分—12分
【课前预习案】阅读教材50—54页内容,勾画出关键词句并完成下列问题(15分钟)1.形成地球上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主要因素?
2.什么是热力因素?什么是动力因素?
3.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是怎么形成的?
4.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
【课上学习案】
1.预习检查:自主学习两分钟,之后自主回答问题(2分钟)
知识讲解: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50页,完成下列问题(2分钟)
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大气运动,它反映了大气运动________
的 状态。
1.大气环流 成因:不同纬度地区得到的 ______不同,造成高低纬度
间产生_________,从而引起大气运动。
意义:促进了_________间、___ 间的____ 和_ _ 的交换,
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平衡,是影响各地______ _ 和______ 的重要因素。
2.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1)冷热不均使其动
假设:(假设前提:a 地球不自转;b 阳光直射赤道;c 地表均匀。
)
(此时:影响大气运动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
在右图右侧地球表面上的近地面和对流层顶标出大气运动方向的箭头,表示赤道与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并比较赤道与极地近地面气压的高低。
图1理想状况下赤道与极地间的热力环流 结论:____ ____环流
想一想:赤道和极地间的热力环流是否能够维持?为什么?
(2)地球自转使其偏
假设:(假设前提:a 阳光直射赤道;b 地表均匀。
)
(此时:影响大气运动的因素除___________ 外,还要考虑_______________力)
在下图中填注各气压带、风带的名称(可略写,只写关键字),并用箭头表示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用弯曲的箭头表示偏转后的风向。
想一想:A.各气压带的形成原因相同吗?
气压带①的形成原因是 ,属于 作用;
① ②
③
气压带②的形成原因是,属于作用;
气压带③的形成原因是,属于作用,④也属于作用形成。
结论:________环流———近地面的表现为:___个气压带,___个风带
B.气压带和风带在分布上有什么特点?
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南北半球分布。
高气压带和低气压带分布,南北半球相应的风带的风向在南、北方向上相,在东、西方向上相。
【知识应用】
1.读“北半球中高纬环流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点位于30°N附近B.乙点位于30°N附近
C.①是冷性气流D.②盛行西北风
2.关于极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极锋产生在两极附近B.较暖的盛行西风与寒冷的极地东风在60°N附近相遇形成
锋面C.极锋是由于空气垂直下沉运动而形成的
D.极锋是极地东风爬升到盛行西风之上的过程中形成的
C.气压带、风带的性质
【合作探究1】地表各地在气压带和风带的控制下,气流的运动方向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风带中气流的水平运动,二是气压带中气流的垂直运动。
气压带、风带的性质如表:(自主学习2分钟,合作讨论1分钟)
名称
赤道低气
压带副热带高气压
带
副极地低
气压带
极地高
气压带
信风带西风带东风带
气流运动方
向
性质
气压带、风带与降水的关系:少雨区多雨区
注意:信风带影响的大陆西部和中部地区一般为晴朗干燥天气,来自大陆东部温暖海洋上的信风带,降水较多,
(3)地球公转使其移
假设:地表均一(此时:影响大气运动的因素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力外,还要考虑___________________的移动。
)
结论:气压带风带随_________的移动而移,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偏________,冬季偏_______。
议一议:假如黄赤交角变为零,气压带风带还会发生季节移动吗?为什么?
1.如右图所示时,北半球是季。
受单一赤道低气压带影响的气候类型是
60o90o
气候,受单一西风带影响的气候类型是气候,
2.什么气候类型的形成深受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的影响?
①热带季风气候:夏季,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向右偏形成___季风。
②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_______;冬季受西风带控制,________。
③热带草原气候:夏季受赤道_______控制,形成雨季;冬季受来自高纬大陆的______控制,形成旱季。
(4)海陆分布使其断
二.季风环流
1.概念: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________而有显著改变的现象。
【合作探究2】在下图中分别注出亚欧大陆和北太平洋的气压名称,并画出东亚和南亚的冬夏季风的风向。
(自主学习2分钟,合作讨论1分钟)
冬季
夏季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
知识应用1.我国降水和旱涝灾害的发生与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关系?
○1正常年份:我国降水主要受夏季风(副高)影响。
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大春末,雨带位于华南,华北春旱(副高位于15°N~20°N)。
夏初,雨带(准静止锋)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直至日本南部,形成梅雨天气(副高位于20°N左右)。
7~8月(盛夏),雨带移至华北、东北,长江流域伏旱天气(副高位于25°~30°)。
9月南撤。
○2异常年份:反常的副高是造成我国大范围旱涝灾害天气的祸首。
夏季风强的年份,锋
面很快就推进到北方,南____北____;弱的年份,锋面就在南方徘徊,南____北____。
知识应用:读亚洲某月季风示意图,回答:
(1)该图表示的月份是月。
图中A处是(高、低)气压,名
称是。
(2)图中B处盛行季风,C处盛行季风。
(3)形成东亚季风的主要原因,形成南亚季风的主要原因是。
(4)亚洲东部季风环流最为典型的原因是。
【课堂小结】
1.构建知识体系:
2.重、难点回顾:
1).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
2).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
3).掌握季风环流
3.学法归纳:——理解方法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使一些气压“带”被切断而成“块”状分布。
北半球陆地面积比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而且相间分布,对气压的影响尤为显著,使纬向的气压带被分裂为一个个的高低气压中心。
而南半球海洋面积占优势,纬向的气压带比北半球明显,特别是南纬300以南的地区,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
【达标检测】
下图中,图甲为地表三圈环流剖面图(局部,N为北极点);图乙为某季节某半球近地面风带分布模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甲中字母所表示的纬度为30°、60°的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图甲中B处是________风带,与图乙中________处(a或b)的风向一致。
(3)图甲中C处是________气压带,D处是________风带,两者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在图乙所示季节,该气候的特征是________。
(4)考虑海陆分布等实际情况,此季节b处的气候特征是( )
A.炎热干燥B.高温多雨
C.温和干燥D.温和湿润
(5)N气压带的成因是________,E气压带的成因为________(动力或热力)原因。
2.读部分纬度大气环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处大陆东西两岸相比,降水比较丰富的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2)D处降水少,但气候比较湿润,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示大气环流所发生的季节是________(1月或7月),此季节由于海陆分布的影响,A、
B、C、D四处中,________处的气压带被阻断成高压中心。
此时,对我国影响最大的高
压中心名称是________,在其影响下,我国广大地区的气候特点是________,可能出现的灾害性天气有________。